二年级数学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4
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7篇)数学二年级知识点归纳1(一)乘除四则运算1.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2.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
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3.被除数÷除数=商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二)小数四则运算1.小数加法: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小数减法: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3.小数乘法: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小数除法: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乘方: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
例如3×3=32(三)分数四则运算1.分数加法: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分数减法: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分数乘法: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分数除法: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
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四)运算定律1.加法交换律: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2.加法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3.乘法交换律: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乘法结合律: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二年级数学题型全归纳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
1.长度单位:学生需要掌握常用的长度单位并能够进行单位换算,如毫米、厘米、米等。
2.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包括不进位加法、进位加法、不退位减法、退位减法等。
3.表内乘法:需要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够运用口诀进行表内乘法运算。
4.角的初步认识:学生需要了解角的概念,并能够判断直角、锐角和钝角。
5.表内除法:需要掌握除法的概念和基本运算,如平均分、包含除等。
6.混合运算:需要掌握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规则,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混合运算。
7.统计:学生需要了解统计的基本概念和方法,如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等。
8.图形与拼组:需要了解常见图形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的特征,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图形拼组。
9.实践与应用:需要了解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数学问题,如时间、购物、行程等,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以上只是二年级数学题型的一部分,具体还需要根据不同版本的教材和考试要求进行具体分析。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7篇)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1小学学习数学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通读数学书上的内容,通读课文能够加深学生对课本的理解,同时在通读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解题意识。
下面给大家带来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1.通过观察活动,体验站在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
2.我能辨认一个立体实物从前面、侧面和上面所看到的平面图形。
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重点)1.连加、连减的笔算顺序和连加、连减的口算顺序一样,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①连加计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加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
②连减运算可以分步计算,也可以写成一个竖式计算,计算方法与两个数相减一样,都要把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
2.加、减混合算式,其运算顺序、竖式写法都与连加、连减相同。
3.在一个算式里,如果有小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4.加、减法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些情况不需要进行精确计算,只是算出大致的结果就可以了,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估算。
估算时,把这个数估成与他最接近的整十数再去计算。
5.解答应用题的步骤:①先读题;②列横式,写结果,千万别忘记写单位(单位为:多少或者几后面的那个字或词);③作答。
6.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加法;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用减法计算(注意:用大的数减小的数)。
7.关于提问题的题目,可以这样提问:①……和……一共…….?②……比……多多少/几……?③……比……少多少/几……?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重点)1.乘法的含义:乘法是求几个相同加数连加的和的简便算法。
如:计算:2+2+2=6,用乘法算就是:2×3=6或3×2=6。
乘号左右的两个数分别是加法算式中的相同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
2.乘法算式的读法:读乘法算式时,要按照算式顺序来读。
如:6×3=18读作:“6乘3等于18”。
二年级数学教案15篇二年级数学教案1教学内容:课本P1、1,例1,练习一1、2、3题。
教学目标:1、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重点、难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教学准备: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设计意图]:从学生身边的熟悉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组织活动,体验数学(一)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同一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1)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2)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
(3)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书的宽,而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4、得出: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
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二)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量不同的长度。
1、让学生选用不同的物品(如橡皮、铅笔、曲别针或用手等)去量桌子、铅笔盒等物体的长度。
交流展示学生测量的结果,启发学生提出问题。
如:为什么数学书的宽是5个曲别针的长,铅笔盒是5块橡皮的长,但它们并不一样长?为什么桌子比铅笔盒长,但桌子才4根铅笔长而铅笔盒却有5块橡皮长呢???引导小学生体会到:因为选用不同的标准去量,它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可能会与事实不符。
让学生用同一物品(正方形)作计量单位去量不同长度的物品看结果如何,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二年级上册数学练习100题大全【一】加法口算1. 34 + 27 =2. 68 + 45 =3. 56 + 39 =4. 78 + 21 =5. 43 + 56 =6. 89 + 32 =7. 65 + 28 =8. 76 + 49 =9. 87 + 42 =10. 51 + 67 =【二】减法口算1. 65 - 29 =2. 89 - 53 =3. 76 - 38 =4. 54 - 27 =5. 88 - 41 =6. 72 - 36 =7. 95 - 47 =8. 82 - 35 =9. 67 - 28 =10. 93 - 56 =【三】数字顺序将下列数字从小到大排列。
1. 32, 14, 28, 9, 412. 55, 38, 47, 20, 653. 87, 52, 63, 41, 744. 26, 17, 33, 42, 295. 43, 52, 38, 29, 46【四】填空题1. 25 + 13 = ____2. ____ + 35 = 703. 98 - ____ = 574. 76 - 38 = ____5. ____ + 47 = 74【五】数的计算1. 45 × 2 = ____2. 84 ÷ 4 = ____3. 27 × 3 = ____4. 68 ÷ 2 = ____5. 34 × 5 = ____【六】补全等式在等式中填入适当的数。
1. 38 + ____ = 632. 64 - ____ = 313. 64 + ____ = 834. ____ - 16 = 235. ____ + 14 = 58【七】面积计算1. 一个正方形的边长是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 一个矩形的长和宽分别是6米和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3. 一个三角形的底边长是9米,高是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4. 一个圆的半径是3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5. 一个长方体的长、宽和高分别是3米、2米和4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米?【八】长度单位转换将下列长度从大到小排列。
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通用15篇)小学二年级数学知识点1第一单元长度单位1、常用的长度单位:米、厘米。
2、测量较短物体通常用厘米作单位,测量较长物体通常用米作单位。
3、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将物体的左端对准直尺的“0”刻度,看物体的右端对着直尺上的刻度是几,这个物体的长度就是几厘米。
4、米和厘米的关系:1米=100厘米100厘米=1米5、线段⑴线段的特点:①线段是直的;②线段有两个端点;③线段有长有短,是可以量出长度的。
⑵画线段的方法:先用笔对准尺子的’0”刻度,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再对准要画到的长度的厘米刻度,在它的上面也点一个点,然后把这两个点连起来,写出线段的长度。
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当不是从“0”刻度量起时,要用终点的刻度数减去起点的刻度数。
6、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小明身高1(米)30(厘米)练习本宽13(厘米)铅笔长17(厘米)黑板长2(米)图钉长1(厘米)一张床长2(米)一口井深3(米)学校进行100(米)赛跑教学楼高25(米)宝宝身高80(厘米)跳绳长2(米)一棵树高3(米)一把钥匙长5(厘米)一个文具盒长24(厘米)讲台高90(厘米)门高2(米)教室长12(米)筷子长20(厘米)一棵小树苗高1(米)小朋友的头围48厘米爸爸的身高1米75厘米或175厘米小朋友的身高120厘米或1米20厘米第二单元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两位数加两位数1、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把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在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加。
2、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法的计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加起;③个位满十向十位进1。
3、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时,相同数位要对齐,从个位加起,个位满十要向十位进“1”,十位上的数相加时,不要遗漏进上来的“1”。
4、和=加数+加数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二、两位数减两位数1、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相同数位对齐列竖式,再把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2、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笔算法则:①相同数位对齐;②从个位减起;③个位不够减,从十位退1,在个位上加10再减。
小学二年级数学练习题【五篇】1.小学二年级数学练习题1、一辆空调车上有42人,中途下车8人,又上来1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2、面包房一共做了54个面包,第一队小朋友买了8个,第二队小朋友买了22个,现在剩下多少个?3、个组一共收集了94个易拉罐,其中第一组收集了34个易拉罐,第二纽收集了29个易拉罐。
那第三小组收集了多少个易拉罐?4、新型电脑公司有87台电脑,上午卖出19台,下午卖出26台,还剩下多少台?(用两种方法解答)5、班级里有22张腊光纸,又买来27张。
开联欢会时用去38张,还剩下多少张?6、少年宫新购进小提琴52把,中提琴比小提琴少20把,两种琴一共有多少把?7、一辆公共汽车里有36位乘客,到福州路下去8位,又上来12位,这时车上有多少位?8、甲数是20,乙数比甲数多5,乙数是多少?9、有25个苹果,梨比苹果少7个,有多少个梨?10、小青有28张画片,照片比画片多16张。
小青有多少张照片?2.小学二年级数学练习题一、计算。
34+62=15+52=37+22=36-20=52+35=24+24=25+63=75-5=61+14=35+53=61+9=21+9=83+14=13+55=64-8=72-9=46+43=54+23=43-6=63+8=二、在横线上填“>、<或=。
”26+19——23+23 24-6——19 27+10——37-1055-8——23+25 52+18——6 35-7——14+1465-6——43+15 62+27——91 55+24——65-7三、写出计算过程。
(用两种方法)34+63=方法一:方法二:四、列式计算。
1、一个加数是45,另一个加数是53,和是多少?2、两个加数都是36,和是多少?3.小学二年级数学练习题1、同学们参加劳动。
二(1)班去了26人,二(2)班去了38人,每8人编成一组,可以编几组?2、有45人去东湖游玩。
其中15人去参观植物园,剩下的去划船,每条船坐6人,需要几条船?3、张老师有50元钱。
学好二年级数学的方法和技巧学好二年级数学是每个孩子的目标,下面分享一些方法和技巧,帮助孩子在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
第一,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
养成按时完成作业、复习和预习的习惯,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每天坚持做数学练习,可以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解题速度。
第二,理解数学概念。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理解概念是学好数学的基础。
老师上课时要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和提问,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要及时向老师请教。
在课后可以通过课外阅读和网络资源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第三,掌握基本计算能力。
二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基本计算是非常重要的。
掌握好加减法和乘除法的运算规则,熟练掌握口算和列竖式运算的方法,可以提高计算的准确性和效率。
第四,多做题,注重思考。
通过大量的练习题,可以掌握解题技巧和方法。
在做题过程中,要注重思考,分析问题,找到解题的关键。
可以尝试不同的解题方法,培养灵活的思维能力。
第五,合理利用教辅资料。
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辅资料,结合教材进行学习。
教辅资料中通常会有一些例题和习题,可以帮助理解和巩固知识点。
同时,还可以寻找一些数学游戏和趣味活动,增加学习的趣味性。
第六,互相讨论和交流。
和同学一起学习,可以相互讨论问题,分享解题思路。
通过互相交流,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及时进行补充和改进。
第七,及时复习和总结。
数学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不断巩固和复习。
在学习的过程中及时总结,整理出重点和难点,形成自己的复习资料,方便日后的复习和回顾。
第八,培养数学兴趣。
数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可以通过一些趣味的数学问题和游戏培养孩子对数学的兴趣。
可以参加一些数学竞赛或数学俱乐部,与其他数学爱好者一起交流学习,激发学习的动力。
要相信自己。
数学是一门需要耐心和坚持的学科,不要轻易放弃。
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通过努力就能取得好成绩。
每个孩子都可以在二年级数学学习中取得进步,成为数学小能手!。
【导语】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以下是⽆忧考整理的《⼩学⼆年级数学教案5篇》相关资料,希望帮助到您。
1.⼩学⼆年级数学教案 教学内容: 估算 教学⽬标: 1、使学⽣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法。
2、能结合具体情境进⾏乘法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
教学重点:初步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法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1、⼝算下⾯各题:40×10 60×20 30×40 300×70 200×80 12×400 240×2 130×3 30×31 1×50 2、求下⾯各数的近似数:32、18、68、72、95、35、842选择⼏个数说⼀说是怎样求近似数的。
3、估算:198×4 305×6 485×3 182×5说⼀说你是怎么估的? ⼆、探究新知: 1、提出问题: (1)出⽰例2图:请学⽣仔细观察。
你从图中了解到什么? (2)把在图中获取的信息汇总,说成完整的⼀道题:⼤会堂⾥共有18排座位,每排22个座位。
有350名同学来听课,能坐得下吗? 2、探讨估算⽅法。
(1)请学⽣思考、交流解决问题的⽅法。
引出算式:18×2222×18 (2)⼩组讨论:怎样估算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估算⽅法。
⽅法⼀:18≈20 22≈20 20×20=400 ⽅法⼆:18≈20 22×20=440 ⽅法三:22≈20 18×20=360 (4)⽐较、评价。
3、尝试解决问题。
(1)请学⽣运⽤估算⽅法解决问题。
有⼀本书,它其中的⼀页有23⾏,每⾏约有22个字。
二年级数学的一些母题:
1.长度单位换算:例如,1米等于多少厘米,1厘米等于多少毫米等。
2.乘法口诀:例如,2的乘法口诀表、3的乘法口诀表、4的乘法口诀表等。
3.加减混合运算:例如,给定一个数,连续加上或减去若干个相同的数后,得到另一
个数。
4.时间计算:例如,给定一个时刻,计算某个事件发生后的时间等。
5.图形辨识:例如,给定一个图形,判断它是什么图形,或者判断两个图形是否相同
等。
6.空间感知:例如,给定一个方向,判断另一个物体相对于这个方向的位置等。
7.规律推理:例如,给定一个数列,找出其中的规律,或者根据规律推断下一个数
等。
8.分数和小数的换算:例如,将分数转换为小数,或者将小数转换为分数等。
9.重量单位换算:例如,1千克等于多少克,1吨等于多少千克等。
10.面积和周长的计算:例如,给定一个长方形或正方形的长和宽,计算其面积和周长
等。
二年级数学应用题
1. 商店有7盒钢笔,每盒8支,卖了28支,还剩多少支?
2. (1)学校买来54盒粉笔,用去34盒,还剩多少盒?
(2)学校买来了30盒白粉笔,24盒彩色粉笔,用去34盒,还剩多少盒?
3. 水果店运来一批苹果,上午卖出16筐,下午卖出18筐,还剩12筐.运来多少筐?
4. 果园里有4行苹果树,每行8棵,还有12棵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果树?
5. 选择有关的条件和问题,组成一道两步计算的应用题.
① 有4袋白糖② 有2袋红糖③ 每袋糖重2千克
④ 卖出4千克白糖⑤ 还剩多少千克白糖? ⑥ 红糖比白糖少几千克?
6. 老师有4盒乒乓球,每盒6个,借给同学8个,老师现在还有几个?
7. 比较下面一组题有什么是相同的,有什么是不同的,然后再解答.
(1) 食堂里有15袋大米,又买来40袋,现在有多少袋大米?
(2) 食堂里原有大米42袋,用去27袋,又买来40袋,现在有多少袋大米?
8.妈妈买来一些苹果,第一天吃了一半,第二天吃了剩下的一半,最后还剩2个,妈妈买了几个苹果?
9.小明今年8岁,小红今年12岁。
15年后,小红比小明大几岁?
10.老师带4个同学去看电影,每人都要买票,每张票5元,一共需要多少元?
11.一辆公交车里原来有28人,到站点后下去8人,又上来11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12.水果店运来22筐苹果和18筐梨,运来的橘子和苹果同样多,三种水果一共运来多少筐?
13.静静写了6天大字,前5天每天写3张纸,最后一天练了4张纸,静静一共写了多少张纸?
14.小明有18元钱,小红有24元钱,小红应该给小明多少元钱,两人的钱数才一样多?15.一条河堤长12米,每隔4米栽一棵树,从头到尾一共栽多少棵?
16.一条大鲨鱼,尾长是身长的一半,头长是尾长的一半,已知头长3米,这条大鲨鱼全长多少米?
17.一桶油连桶重19千克,吃了一半油后,连桶重12千克。
吃掉了多少油?油桶里原来有多少千克油?
18、小毛今年7岁,爸爸的年龄是他的5倍。
爸爸明年多少岁?
19、一根绳子长97米,先用去了28米,又用去了45米。
(1)这根绳子比原来短了多少米?
(2)还剩多少米?
20、一个玩具熊50元,一辆玩具汽车20元。
小明拿100元钱,买了1个玩具熊和1辆玩具汽车用去多少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