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949.17 KB
- 文档页数:2
试析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作者:范启强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年第05期[摘要]高校思政课教学作为培育大学生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是当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分析原因,文章从高校党政领导者、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学生、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等几方面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进行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主流意识形态;大学生一、当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愈益明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群体更是首当其冲。
众所周知,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已成为大学教育特别是思政课教学的使命。
高校思政课教学作为培育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渠道,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就当下而言,仍有许多方面值得关注。
那么,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归结起来,主要如下:(一)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有时主要表现为“说起来重要”进入新世纪,党和国家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从理论体系的不断创新到一级学科的设立,再到高校思政课教材内容的审定等,始终予以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但是仍然有一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存在着“纸上谈兵”,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和“会议高调、行动低调、执行失调”的问题。
(二)一些思政课教师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态度不坚定、专业基础不扎实一方面,一些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毫无立场,公然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贬低、抹黑中国共产党,质疑社会主义制度。
2014年11月13日辽宁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在当时引起热议,文中指出“大学课堂上的中国”存在的三类问题是:缺乏理论认同;缺乏政治认同;缺乏情感认同,这也佐证了现在高校教师的政治信仰存在问题。
“思政课”对大学生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引导功能研究——以北京市高校为例----思想政治教育论文-->一、“思政课”对大学生形成主流意识形态具有引导功能(一)“思政课”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思政课”的性质是指课程本身具有的属性,从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就是其属于何种主义的意识形态,我国开办的是社会主义大学,“思政课”理所应当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这一性质主要体现在教育目的和教育内容两方面。
1、教育目的具有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我国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的相关文件表明,高校设置该课程的目的是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引导大学生形成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信仰。
1984年9 月,《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院校马列主义理论教育的若干规定》指出了设置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是在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政治目标与方向,确立无产阶级的世界观。
1995 年10 月24 日,《关于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和思想品德课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也指出了“思政课”教育体现了社会主义大学的根本特征,根本目标是逐步引导在校大学生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为社会主义而奋斗,提升辨别、抵制错误思潮和不良作风的能力。
2005 年 3 月 2 日,《〈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教社政〔2005〕5 号)进一步指出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是“思政课”的主要任务。
这些规定表明高校“思政课”是进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课程,从教育目标的角度确定了“思政课”的性质。
科学认识“思政课”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性质有助于正确把握教学方向和目的。
具体来说,“思政课”课程的教学目的主要体现在以下两点:(1)增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一方面,科学认知、理解社会主义意识形态。
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内含于“思政课”课程内容之中,表明“思政课”教育的第一目的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领导者的指导思想,具有鲜明的政治引导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2023年了,我们社会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依然非常重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什么是个人意识形态。
个人意识形态指的是个人的价值取向、人生观、世界观和文化观等心理内在因素的综合体,它决定了个人的行为和思想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意识形态的形成受到了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思想政治教育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方式,注重的是对人们的思想和精神的影响,其主要内容包括爱国主义、社会主义理论、民族精神、道德规范等。
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首先,在爱国主义教育方面,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非常显著。
爱国主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它是培养公民责任感、民族精神和国家意识的重要途径。
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下,人们能够深刻体会到爱国主义的真谛,从而进一步增强自身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
这种感觉不仅仅在个人意识形态上有着深远的影响,也反映在个人的行为方式上,如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等。
其次,在道德教育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不少人忽视了道德的重要性,导致社会风气不良。
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对道德规范的强调和讲解,能够提高人们的道德意识,并培养他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能够更加自觉地遵循道德准则,塑造出更为健康的人格。
此外,在民族精神方面,思想政治教育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民族精神是人们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特有精神风貌,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现代化的推进,传统文化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引导人们认识和传承民族精神,增强文化自信心,从而真正实现重视文化、崇尚自然、传承文明的发展目标。
总的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对个人意识形态的影响是深远而全面的。
它不仅仅是向人们灌输一些基本知识,更是通过对人们认识自我、塑造人格和引导行为方式等方面的工作,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始终坚持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论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作者:李明泽概要:当前,在我国高校中,社团已经成为大学生深入学习、自我锻炼、提升能力的重要阵地,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还要充分发挥社团活动的意识形态路径。
在社团活动中拓展思想政治功能的发挥路径,促使大学生在社团活动中形成了寓教于乐、自我教育的氛围,并使其在“润物细无声”中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在社团活动中进行意识形态的内化。
所谓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即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对高校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影响,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体系、并以此指导和规范自己行为的作用。
我国高校当前的主流意识形态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尤其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为此仍旧要充分发挥意识形态的功能,以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1、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高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意识形态性和非意识形态性两种特性的看法是比较一致的,我们正是据此把思想政治教育分为意识形态功能和非意识形态功能。
这两种功能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内涵、地位和内容等方面。
从内涵来看,所谓思想政治教育意识形态功能,是针对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阶级性,即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对受教育者施加意识形态的影响,使其形成高校所期望的思想品德和价值观念体系,并以此指导和规范自己行为的作用。
简言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的向受教育者传播和灌输意识形态的作用。
从地位来看,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意识形态教育,其本质属性是它的意识形态性,因此,意识形态功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性功能,它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非意识形态功能起主导作用,相比之下,非意识形态功能处于辅助和从属地位。
随着高校的发展,特别是全国高校的普及,高校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在增多,思想政治教育的非意识形态功能也越来越引起教育者们的关注,这一点需要广大思想政治教育者高度重视,既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也要发挥非意识形态功能。
从内容上看,如果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按照作用学生对象的不同分为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的话,则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识形态功能主要包括社会性功能中的大部分以及个体性功能中的一部分。
思政课引领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的探讨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以及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文化已经渗透于我国文化之中,给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带来了较大的冲击,大学生作为吸收能力较强的群体,受到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更为明显,由于大学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主要接班人、思政课是培养大学生意识形态的主要课程,因此在思政课中加强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势在必行。
1大学生所面临的意识形态挑战1.1全球化背景下中西方文化的渗透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不?H实现了经济层面上的互动,物质资源以及传统资本要素也流动起来,同时知识、信息、精神产品等众多文化领域内容的要素也出现了流动现象,因而当前出现了“文化流”。
我国文化处于与西方文化互相渗透之中,虽然当前状态有助于我国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其意识形态安全性受到了影响,此时资本主义国家会借助自己在文化上存在的优势,从思想上影响到大学生意识形态,甚至还会出现文化侵略以及在各个领域渗透他国意识形态的现象,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受到威胁,学生在区分主流意识形态与多元思想时存在了较大的困难。
1.2市场经济发展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否认市场经济发展给我国社会生产带来了积极影响,推动了社会进步,但同时市场经济发展以及变革势必会影响到人们精神世界[1]。
一方面,由于人们在处理事件时更加重视经济建设,因而人们由认同过去以往统一的价值观、行为准则以及人生观的状态逐渐转为质疑的状态,大学生作为思想较为开放的群体,就形成了多元化的评价标准,思想观念也与以往产生了较大差异,甚至还出现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个人局部利益主义、利己主义、索取主义等,此时大学生无法有效传承并弘扬集体主义、我国社会全局观念。
另一方面,当前腐败以及社会不公平的现象越来越凸显,在该种环境下,大学生无法认同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导致其本身容易受到不良思想误导。
1.3互联网时代下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在社会快速发展背景下,网络已经实现了广泛普及,人们进入了互联网时代,虽然网络具有传播速度快、信息包含量大的优势,但同时也由于网络的信息含量大,部分西方国家依靠自己在推进全球化过程中所占有的优势,利用网络推行自身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由于大学生辨别能力相对较弱,在浏览信息时势必会受到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缺少对马克思主义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文化的正确认识,最终会受到西方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出现盲目崇拜西方生活的心理,对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产生了较大的冲击。
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作者:王晶梅,董悦来源:《教育教学论坛》 2013年第46期王晶梅,董悦(大连交通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科研部,辽宁大连116028)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教育工作,是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渠道。
但当今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环节存在明显不足,并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本文通过分析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存在的不足并给出对策,旨在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以增强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关键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6-0065-03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重任,是增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主渠道。
然而,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实践教学薄弱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解决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以增强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认同感。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重要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在教师指导下,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基础上,依据预定的实践教学目标、内容和要求,以组织和引导大学生主动了解、参与实际生活和社会实践、获得思想政治道德方面的直接体验为主要内容,以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的多种教学方式或教学环节的总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环节。
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理解,需要注意三个问题:(1)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在课堂理论教学之外的活动。
(2)实践教学活动必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相关,目的是深化和巩固理论知识,促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认同和内化。
(3)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必须是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
帮助大学生认同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主流意识形态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教学目的。
思政教育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关联性探析1. 引言1.1 研究背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问题备受关注。
作为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和未来的建设者,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对社会的发展和稳定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多元化的信息传播背景下,大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面临着多种挑战和引导,如何引导大学生形成积极的主流意识形态,成为摆在教育者和社会面前的重要课题。
思政教育作为大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途径,更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主流意识形态的关键环节。
研究思政教育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关联性,对于提高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和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思政教育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影响机制,深入剖析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特点和表现,以期为加强思政教育工作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2 研究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思政教育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之间的关联性,深入分析思政教育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塑造作用以及影响因素,揭示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特点和表现,探讨思政教育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变迁与发展中的重要性。
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加强思政教育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引导的具体措施和建议,希望通过本文对此问题的探讨,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健康向上的主流意识形态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2. 正文2.1 思政教育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思政教育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内涵,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本质、内在含义和特征的深入剖析。
思政教育旨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修养,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在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中,受思政教育影响最为深远。
思政教育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培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二是弘扬科学精神、创新精神,推崇实事求是、求真务实;三是培育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责任感,倡导诚信、勤奋、奉献的精神。
思政教育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关联性探析思政教育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思政教育是指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面向大学生进行的具有思想性、理论性、学科性和实践性的教育活动。
而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则指的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形成并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
思政教育是主导和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重要渠道。
大学生在校期间接受的思政教育,可以帮助他们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正确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道德等。
思政教育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家国情怀为宗旨,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核心价值观,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追求和人生目标,形成正确的主流意识形态。
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也离不开思政教育在其他方面的作用。
思政教育通过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的设计,培养大学生批判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判断能力。
这使得大学生能够更好地分辨真伪,辨别是非,不轻易被各种错误思想所迷惑。
思政教育还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使他们具备积极进取和敢于开拓的精神,进而形成积极向上、勇于创新的主流意识形态。
思政教育通过开展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活动,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帮助大学生增强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在实践过程中,大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思考社会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这不仅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还增加了他们对社会问题的深入理解和认识,形成了正确的主流意识形态。
思政教育还通过学校的组织建设和人才培养环境的塑造,促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形成。
学校作为重要的组织机构,通过创建校园文化,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政教育活动,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思想文化氛围。
学校还通过课程设置、教育活动和辅导员的指导等方面,为大学生提供学习马克思主义的机会和平台,进而形成正确的主流意识形态。
思政教育与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
思政教育通过引导和培养大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和理念,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主流意识形态。
第30卷第5期总第195期2017年3月(上)湖北函授大学学报Journal of HUBEI Correspondence UniversityV〇1.30. N0.5(Gen. NO. 195)Mar. (first half)2017试析高校思政课教学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范启强12(1.延安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陕西延安716000;.安塞县招安初级中学,陕西延安716000)[摘要]高校思政课教学作为培育大学生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主渠道,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是当下高校思政课 教学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值得关注。
分析原因,文章从高校党政领导者、高校思政课教师、大学 生、思政课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效果评价机制等几方面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进行 了深入的思考。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主流意识形态;大学生[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doi:10. 3969/j.issn.1671-5918. 2017.05.030一、当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和互联网的广泛普及,西方社会思潮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尤其是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冲击愈益明显。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学生群体更是首当其冲。
众所周知,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强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已成为大学教育特别是思政课教学的使命。
高校思政课教学作为培育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渠道,发挥了重大作用。
但就当下而言,仍有许多方面值得关注。
那么,当前高校思政课教学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哪些呢?归结起来,主要如下:(一) 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有时主要表现为“说起来重要”进人新世纪,党和国家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从理论体系的不断创新到一级学科的设立,再到高校思政课教材内容的审定等,始终予以高度重视和极大关注。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但是仍然有一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工作存在着“纸上谈兵”以文件贯彻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和“会议高调、行动低调、执行失调”的问题。
(二)一些思政课教师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态度不坚定、专业基础不扎实一方面,一些思政课教师在课堂上毫无立场,公然宣扬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而贬低、抹黑中国共产党,质疑社会主义制度。
2014年11月13日辽宁日报发表了一篇文章《老师,请不要这样讲中国》,在当时引起热议,文中指出“大学课堂上的中国”存在的三类问题是:缺乏理论认同;缺乏政治认同;缺乏情感认同,这也佐证了现在高校教师的政治信仰存在问题。
另一方面,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师对相关教学内容如什么是共产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等关键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讲不清楚,给大学生造成意识形态认识方面困惑。
(三)一些大学生对思政课重要性认识不足,对主流意识形 态认同不够一方面,一些大学生认为思政课是一门公共课,上课可以不听,考试背书就行。
思政课上玩手机、看课外书的情况在各个大学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另一方面,一些大学生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的性质不认同,存在误解。
如他们认为我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不是马克思所讲的社会主义了,也不理解马克[文章编号]1671-5918(2017)05-0063-02 [本刊网址]思主义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间的关系。
(四)思政课教材中相关内容缺乏说服力,教育手段和方法也略显单一一方面,高校思政课的相关内容有些脱离现实,不能及时有力地解答大学生所关注的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现实问题,说服力差;而且一些内容存在着讲空话、大话、套话等不良文风的情况。
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学的方法、手段单一。
课堂上主要是以“灌输”为主,缺乏对实践教学的重视。
多媒体、网络平台等应用的较少。
二、当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一) 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冲击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了给经济自由化减少阻力,我国曾经一度淡化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的根本对立,淡化意识形态教育。
在“引进来”的过程中,各种西方社会思潮不断涌人,人们的思想也更加复杂化、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西方各种社会思潮更加肆意传播,而且敌对势力借助互联网煽动传播,千方百计利用网络平台吸引学生、误导学生,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思政课对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影响力和感召力。
(二) 一些高校思政课教学对主流意识形态强调和重视不够在不少大学里,一些领导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中老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基本不了解,对于高校思政课教学中主流意识形态教育面临的困境也不了解,比如实践教学的体制不健全,教学资源不足,课时太少,教学经费不足等等。
而且我国大部分高校在思政课教学中,重视理论知识的传播,教学效果的评价方式也仅是笔试,忽视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认同的教育。
(三)一些思政课教师的专业素养不适应主流意识形态育需求一方面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人职门槛低,政治素养有待提高。
“虽然《意见》中提出要严格控制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准人标准。
但是问题仍然存在,“趋同论”或“共存论”仍不乏市场。
”另一方面,高校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带课、搞科研、评职称,而且有一些思政课教师还兼任着行政职务,导致业多则不精。
他们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创新教学形式和手段,导致高校思政课缺乏吸引力,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差。
收稿日期/016-12-21作者简介:范启强(1991—),女,研究方向:当代社会思潮与马克思主义教育。
63(四)不少大学生政治意识淡化影响了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一方面,当下大学生从小生活环境优越,没有经历过战争和动荡,政治意识淡化,不能深刻地体会到意识形态对于我国的重要性。
另一方面,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商品的自由贸易似乎缩小了我们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差别,使得从表面看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西方资本主义似乎没有什么不同,这也增加了他们辨别主流意识形态的难度。
三、对高校思政课教学中全面加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思考(一)从领导者抓起,始终高度重视思政课教学中主流意识 形态的教育“能否切实搞好思政课教学,关键在党政一把手。
”一方面高校党政领导要强化责任意识,高度重视高校的思政课教学,在教师的配备、课程课时的设置及教学设备、教学资源和资金方面给予充分的支持与帮助。
另一方面,高校党政领导要加强高校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教育,通过专题讲座、党课教育、形式政策的宣传,为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
(二) 打造一支高素质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意见》指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证。
”因此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是关键。
首先,优化高校思政课教师的准人机制,严把高校思政课教师人职的政治观。
高校思政课教师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才能成为一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宣讲者和传播者,才能理直气壮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各种错误思潮作斗争,才能充分发挥大学生思想领航人的作用。
其次,加强对高校思政课教师的管理,要求其不得从事影响教学工作的兼职,鼓励其多从事理论研究,提高专业理论素养。
只有教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正做到讲准讲深讲透,大学生才能真正做到人耳人脑人心。
(三) 充分发挥大学生学习和认同主流意识形态的能动性高校思政课教学本来就是教育双主体互动的一个过程。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7)第30卷第5期总第195期大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也是提高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的关键。
首先,大学生应该积极主动的学习、接受正确的马克思主义,树立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增强自己辨别是非的能力。
其次,大学生应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有利于其真正把握马克思主义的实质,用辩证思维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之间的关系。
再次,大学生应该将自己的人生信仰与社会主义的理想事业统一起来。
(四) 不断改革教学内容和增强说服力思政课教学内容要体现时代的要求。
一是要对当下流行的社会思潮进行准确分析、客观评价,帮助大学生正确的认识、辨别不同的意识形态,增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二是要了解大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确保思政课教学内容不脱离实际生活,力求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解答当下大学生在主流意识形态方面的社会现实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现实说服力。
(五) 切实创新教学方法和手段一是加强高校思政课的实践教学环节。
通过在各类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烈士陵园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进行有针对性和代人感强的现场教学,增强高校思政课的吸引力。
二是充分利用新媒体,打造网络学习平台。
网络生活已成为高校师生不可缺少的一种生活方式,也成为各种社会思潮、思想交锋输出的重要平台。
我们要主动出击,打造高校自己的网络交流学习平台,也可以运用微博、微信等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教育开拓新阵地。
(六)建立健全思政课教学尤其是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效评价机制思政课教学的最终目的是通过知识的学习来树立信仰,不能把思政课学习仅仅当作“背知识点”。
实行知识性评价和价值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思政课成绩要与大学生课外日常表现挂钩,鼓励大学生参加服务性社会实践。
参考文献:[1] 霍广田.新形势下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状况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 郭文亮,林宾,朱跃.我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建设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思想教育研究,2012(10).[3 ]杨洪泽.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3[]柳晓力.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〇04-10-15.An Analysis on t he Influence of Universities Politics Teaching to Students "Main Stream IdeologyFANQi-qiang1,(1. School of M arxism,Yanan university,Yanan Shaanxi 716000; 2. Zhaoan middle School,Yanan Shaanxi 716000,China)A bstract: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cultivatingstudents to identify the main channel of the mainstream ideolog.How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s in the ideological and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Analysis of the reasons,from the college Party and government leaders,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ers,college stuuents,ideological polit content,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other aspects of thinking to gy education in- depth thinking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of university.Key words:university politics;main stream of ideology;university students(责任编辑:桂杉杉)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