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乌红糖节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一.红糖简介义乌“红糖之乡”的名声传扬已久。
红糖又名义乌青,色泽嫩黄而略带青色,质地松软,散似细沙,纯洁无渣,甘甜味鲜,清香可口。
义乌红糖制作技艺正式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红糖内含人体所需要的铁、锰、锌等微量元素。
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核黄素和烟酸等成分。
其有舒筋活血、驱寒去湿、暖胃强身诸多功效。
产妇食之,能恢复元气,丰富乳汁。
患急性肝炎的病人,适当服食红糖,能减少体内蛋白质消耗,使肝细胞得到再生。
二.红糖历史据义乌县志记载,义乌的种蔗制糖历史已有400余年了。
清顺治年间,佛堂燕里村人贾惟承首先从温州引进种蔗制糖之法,燕里村是义乌“甜蜜事业”的发源地。
在清朝乾隆时期,义乌人就以红糖制成姜糖,换取鸡毛等形式,摇着拨浪鼓走四方闯市场。
后来形成了一种别具一格的“鸡毛换糖”文化,这也是为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发展做了一定的铺垫。
上世纪初,糖蔗区以佛堂、义亭为主,30年代开始逐渐扩大,遍布全县。
种蔗制糖的最盛时期是民国35年(1946年),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居全省首位,成为省重点产糖区。
每年冬至前后,大批的甘蔗成熟了,一眼望去真的是甘蔗林青纱帐。
到处是糖蔗,村村镇镇的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糖香。
民国18年(1929年),义乌黄培记号生产的红糖在西湖博览会上,就荣获特等奖,义乌青红糖从此名声大振,为义乌著名的大宗土产品。
三.红糖加工方法义乌红糖传统的加工方法,是用牛拉木车绞蔗汁,用柴烧铁锅煎熬制糖。
二十世纪60年代以前,榨糖水的工具是牛拉糖车,即木车牛力绞糖。
两个硬木滚筒,直径约60公分,长约120公分,滚筒上端做成两个合缝的齿轮状,一根长长的杠杆,在牛的牵引下同时转动。
糖蔗从两个木滚筒的中间间隙喂进去,随着滚筒的不断转动,压碎了糖梗,糖水就绞了出来,沿着水槽流入糖缸。
如今已经是机械化的榨糖机榨糖,但人们还是习惯地称为“绞糖”。
熬糖也叫“煎砂糖”。
绞出的糖水,倒入锅中煎熬,才能变成红糖。
这是一道制作红糖必经的工序,仍然保持传统的工艺制作。
2013年浙江省义乌市农业生产情况简析受上半年禽流感和七八月份持续高温干旱天气的影响,特别是义乌市范围内开展的“三改一拆”和畜禽禁养、限养政策的实施,对全市畜牧业乃至第一产业影响较大。
据初步统计,2013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1.97亿元,增长1.8%,实现增加值21.84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0.3%,收益基本与上年持平。
一、农村经济形势运行特点(一)粮食产量略减,经济作物平稳发展2013年,全市播种农作物46.03万亩,比上年增700亩。
完成种植业产值18.85亿元,实现增加值13.99亿元,增长2.4%。
1、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呈现“双降”。
全市播种粮食26.20万亩,同比下降1.1%,收获粮食10.38万吨,下降1.8%。
分品种看:谷物播种面积16.60万亩、产量7.29万吨,分别下降1.6%、2.0%;豆类播种面积4.54万亩、产量1.03万吨,分别下降1.8%、2.0%;薯类播种面积5.05万亩,增长1.2%,产量2.06万吨,基本持平。
2、油料播种面积和总产出现“双增”。
全市油料种植面积2.29万亩、产量3459吨,分别增长1.5%、4.3%。
其中:油菜籽种植面积1. 54万亩,增长3.1%,产量2146吨,增长8.2%。
3、蔬菜生产平稳。
全市蔬菜(含菜用瓜)种植面积10.92万亩,同比下降1.2%,产量16.75万吨,与上年持平。
4、水果生产总体较好。
全市果园面积5.45万亩,总产量(含果用瓜)9.05万吨。
实现产值4.05亿元,增长3.9%。
通过近几年的发展,品种差、效益低的水果逐步被优质高效的品种取代,水果生产初步形成区域化、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发展,效益明显,前景喜人。
5、茶叶生产下滑。
受耕地垦造、倒春寒、高温干旱影响,茶叶生产效益继续下降。
2013年全市共有茶园面积1.09万亩,比上年下降0. 7%,其中生产茶园面积0.99万亩,采摘茶叶995吨,实现产值5596万元,下降2.9%。
义乌甘蔗和红糖可持续性发展的对策及建议吴德锋;曹禄乃;张贤亮;吴优赛;王时龙;王桂芝;刘新建【摘要】对义乌甘蔗和红糖产业的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分析,提出了关于品种引进培育,加强推广体系建设,加工技术创新,宣传、保护、提升义乌红糖品牌,开发红糖旅游产业,作好红糖深加工,弘扬红糖文化,加大资金投入,共享改革红利等方面的对策和建议。
%Investigations and analysis were conducted in regard to the present situations of Yiwu sugarcane and brown sugar industry.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were therefore presented about the introduction and breeding of new cane varieties, the construction of variety promotion system, innovation of processing technology for brow sugar, brand promotion and protection, tourism and culture related to brown sugar etc.【期刊名称】《甘蔗糖业》【年(卷),期】2015(000)002【总页数】4页(P60-63)【关键词】甘蔗;红糖;可持续【作者】吴德锋;曹禄乃;张贤亮;吴优赛;王时龙;王桂芝;刘新建【作者单位】义乌市果蔗研究所,浙江义乌322002;义乌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浙江义乌322000;义乌市果蔗研究所,浙江义乌322002;义乌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浙江义乌322000;义乌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浙江义乌322000;义乌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浙江义乌322000;义乌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浙江义乌32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S566.12014年10月初,浙江省义乌市老科技工作者协会的数名甘蔗老专家和义乌市果蔗研究所技术人员组成义乌甘蔗和红糖可持续性发展调研组,走访了佛堂、义亭糖区进行调研。
义乌传统土特产【红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义乌红糖又名义乌青,由甘蔗(义乌方言叫糖梗)榨出的水制成红糖,产自浙江省义乌市,为义乌著名的传统土特产。
义乌红糖色泽嫩黄而略带青色,质地松软、散似细沙、纯洁无渣、甘甜味鲜、清香可口、营养丰富。
《红糖》义乌红糖已获得农业部颁发的义乌红糖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受到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义亭镇是义乌红糖主产区,素有“红糖之乡”之称。
义乌红糖制作技艺现被列入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14年12月,义乌红糖制作技艺正式被列入第四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中国红糖第一村西楼村》《红糖基地》《鸟瞰糖梗地》《糖梗田》《披糖梗叶》《垦糖梗》《削糖梗根》《削糖梗头》《搬运糖梗》《糖梗装车》《糖梗到厂》《传统土法熬糖》义乌红糖传统的加工方法,是用牛拉木车绞蔗汁,用柴烧铁锅煎熬制糖。
因未经提纯,保留的养分较多,营养价值胜于白糖。
《红糖出锅》《红糖出锅》《红糖天筋糕》《红糖销售》《红糖销售》据分析,每500克红糖中,含钙190毫克,为白糖的9倍;含磷300毫克、铁38.5毫克,均为白糖的4倍;含葡萄糖为白糖的19倍;蛋白质及人体所需的锰、锌等微量元素也比白糖多。
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核黄素和烟酸等成份。
具有舒筋活血、驱寒去湿、暖胃强身诸功效。
产妇食之,能恢复元气,丰富乳汁。
患急性肝炎的病人适当服红糖,能减少体内蛋白质消耗,使肝细胞再生。
《热销的红糖副食品》《留下美味带回家》《红糖块》红糖的好处在于「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温补。
红糖所含有的葡萄糖释放能量快,吸收利用率高,可以快速的补充体力。
有中气不足、食欲不振、营养不良等问题孩童,平日可适量饮用红糖水。
《糖梗渣当柴火》《小伙伴,要来几斤?》作者简介:。
红糖制作过程作文800字红糖制作过程作文红糖制作过程作文800字(一)红糖制作过程红糖是义乌的特产,今天下午我们就去看看红糖的制作过程.红糖是糖梗的糖水中榨出来的,糖梗和甘蔗不一样,糖梗是青色的,甘蔗是紫色的。
糖梗相较甘蔗糖分高,水分少.所以适宜作成红糖.红糖做法顺序跟盐差不多,只不过红糖是熬的,而盐是太阳晒出来的. 先把糖梗在机器里压干,把糖水盛在锅里.到了大锅里,放点小苏打,糖水里的杂质就变成泡沫,浮在水面上,工人们把泡沫捞上来.过一会,糖水沸腾了,被传到第二口较小的锅,糖水变浓了,也变小了......就这样往后面传,越到后面,锅越小,糖水越浓,水都蒸发了.到了最后一口锅,工人们不停的搅拌,基本成为糖浆的时候,就可以出锅了.把它们盛到木床上,有的要放点小苏打,有的不放.放了小苏打的红糖,工人们会用锅铲翻来翻去,就像松土,有时还会把在上面乱飞的蜜蜂给活埋了.而不放小苏打的就没有那么松了,会变成一块一块的,就像豆腐干.制作方糖的全过程,今天帖于网上让大伙了解市面上所卖方糖的来历:到地里收回甘蔗--用压榨机(过去用牛拉木榨)取蔗汁--担到专门用于煮炼蔗水的大型三连灶上的大锅头上,然后加火煮炼--到一定程度后便可加入石灰,再煮炼到糖浆有一定浓度时--把灶上的糖浆舀到灶边的冷却锅内,不时搅拌,起沙后即可舀上方格模型内,填入方格模型时要分两步,第一次先放半格,第二次才能填满,不能一次到位,否则糖面不平整光滑。
填满后约半小时可拆除模型,翻糖块竖起,等待稍微凉了就可以收拾入筐箩封存备用或是上市出售。
:土法制红糖工艺流程:1.压榨:加工食糖的甘蔗,应适时采收,通常是在11月至翌年1月为上糖时节,此时采收的甘蔗,加工出糖率较高。
采收回的甘蔗,使用压榨机压出蔗汁。
压榨机可用小型榨糖机,以柴油机、电动机为动力。
2.蒸煮:常用大口铁锅置于灶上蒸煮。
蔗汁下锅前应先过滤,除去渣屑,并在加热的过程中继续撇泡除沫。
锅内温度达90℃时,蔗汁中的杂质大部分浮起,即用铁瓢不断撇除,直至糖汁清洁为止。
义乌红糖简介(2011年01月摘于相关文献——梁旭平)渊源义乌红糖是浙江义乌著名的三大土特产之一,主产区在义亭镇。
因其色泽嫩黄而略带青色,故又名“义乌青”,义乌“红糖之乡”的名声传扬已久,在国内外享有较高声誉,早在1929年的西湖博览会上就被授予了特别奖;1961年,前苏联向我国催讨国债,指名要义乌红糖给他们抵债,是义乌著名的大宗土特产之一。
义乌红糖质地松软,散似细沙,纯洁无渣,甘甜味鲜,清香可口。
它加工工艺特殊,未经提纯,保留养分较多。
据分析,每500克红糖中含钙450毫克,合磷300毫克,含铁50毫克,人体必需的锰、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很多;此外,还含有胡萝卜素、核黄素和烟酸等成分,是红糖中的上品。
具有舒筋活血、驱寒去湿、暖胃强身等诸多功效。
产妇食之,能恢复元气,丰富乳汁;儿童食之补钙助育,增强体质;患急性肝炎的病人,适当服食红糖,能减少体内蛋白质消耗,使肝细胞得到再生;红糖有补血的功效,中医营养学认为,性温的红糖通过“温而补之,温而通之,温而散之”来发挥补血作用,用热水冲泡而饮不失为吃红糖的最好方法,另外红糖多见于蛋汤,红枣汤中。
所以,红糖不仅是人们生活中一种不可缺少的调味品,而且是一种具有生热祛寒、消除疲劳、帮助消化的滋补佳品,亦是具有良好药效的土药材。
义乌用糖蔗榨制红糖已有300多年的历史。
用竹蔗(青皮糖梗)为原料,绞取蔗水,用铁锅煎熬制作而成。
据本县合作乡店里村《贾氏宗谱》记载:“贾维承,号明山,生于明万历甲辰(公元1604年)。
成人后,人刚毅,善学善识,广游四方,交友甚多。
于清顺治年间,客游闽越,时值绞蔗做糖,便专心留意,摹其木制糖车式样,教人仿做成功,取其糖蔗绞榨红糖。
邑人享其美,利至今。
”可知红糖加工起源大概。
糖蔗种植则远在此之前,但只当鲜果食用。
红糖排毒美白,美容养颜,抗氧化,抗衰老:红糖富含多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而且容易被吸收,所以经常吃红糖或者用它敷面,可以美白、排毒。
从红糖中提炼的天然成分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1、B2、B6及维C,可以说是一种天然的美白产品,而且绝对安全。
义乌红糖文化研究【摘要】:义乌市场是金华文化的重要部分,而市场文化起始于”拨浪鼓”文化,”拨浪鼓”文化又归根结底于”红糖”文化。
红糖-生姜糖-鸡毛换糖-流动货郎担-固定货郎担-小商品市场萌芽,形成一条鲜明的文化发展脉络。
红糖文化可以看作是义乌市场文化的基本因子。
追本溯源”义乌青”,重现勤耕好学义乌人的奋斗历史,发现优良传统的宝贵价值,审视传统文化的现代新生。
【关键词】:义乌; 红糖文化; 商业文化义乌市场源于“鸡毛换糖”,“鸡毛换糖”源于糖蔗种植,义乌与红糖有不解之缘。
义乌的商业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红糖文化和红糖文化的延伸。
一、红糖文化溯源1. 糖蔗引入。
红糖是义乌具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特色产品,义乌的种蔗制糖历史已有400余年了。
据(康熙)《义乌县志》记载:“顺治年间,从温州得种(糖梗),乃竞栽种之。
”佛堂燕里村人贾惟承首先从温州引进种蔗制糖之法,燕里村是义乌“甜蜜事业”的发源地。
2. 糖蔗种植。
20世纪20年代,糖蔗产区以义亭、佛堂为主,30年代开始逐渐扩大,遍及全县。
种蔗制糖的最盛时期是民国35年(1946年),种植面积达6万余亩,居全省首位,成为省重点产糖区。
每年冬至前后,大批的甘蔗成熟了,一眼望去真的是甘蔗林青纱帐。
到处是糖蔗,村村镇镇的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糖香。
成为“糖蔗之乡”、“国家级糖料基地” 、“红糖之乡”。
3. 精品红糖。
1929年,“黄培记号”义乌红糖在西湖博览会上获特等奖。
到上世纪中期,糖蔗种植面积和红糖产量质量均居全省首位。
最多时,仅义亭镇的糖蔗种植面积就达7000多亩,红糖产量占金华市的1/3,红糖成为义乌的农业传统产品和拳头产品。
4. 义乌三宝。
红糖、蜜枣、火腿并称为“义乌三宝”。
由于义乌红糖选用“青皮糖梗”为原料,熬榨的红糖色泽略呈青灰色,于是人们就称它为“义乌青”。
义乌红糖色泽嫩黄而略带青色,质地松软,散似细沙,纯洁无渣,甘甜味鲜,清香可口。
同时含铁量较高,人体需要的锰、锌等微量元素的含量也较多。
义乌乡村的红糖故事作者:吕斌来源:《文化交流》2015年第02期2014年1月5日,坐落在义乌市佛堂古镇老街上的义红红糖文化艺术馆正式开馆。
去年冬天,初霜已降,义乌乡村的早晨一片寒意。
薄薄的淡阳洒在冰冷的陶泥上,雕塑师王泽和心里却满是暖流。
他正在为“义乌红糖古法制作”系列雕塑做最后的完善定型:对每一个细节力求完美,对每一次改进充满敬意,因为,义乌红糖从古到今被视作义乌风物与精神的标识和象征。
坚持一个梦想在义乌美术界,王泽和似乎有些“默默无闻”,这是他的做人做事的低调秉性使然。
上世纪90年代初,王泽和进入义乌市上溪农村职业学校学习工艺美术,当时,该校有金心明、陶洪寿等国内知名书画家开设的课程,王泽和得到启蒙,受益匪浅。
尤其是,在纯粹学习的环境中,老师们对艺术的执着,深深影响了王泽和以后的严谨的创作态度和创作风格。
王泽和最初接触的是木雕与泥塑,他从中找到了很大的人生乐趣,并一直坚持着。
“搞这门技艺,的确需要铁棒磨成针的‘笨功’和韧性。
”这是王泽和的最深体会。
学校毕业后,王泽和一直专攻木雕,也习泥塑。
他曾南下广东拜在东阳木雕名师马彩华门下当学徒,也曾向台湾雕刻名师蔡春贵(业界称“阿贵师”)学习。
回到义乌,他去了当地一家佛事木雕厂工作。
谦逊的王泽和深知艺术世界的博大精深。
平时,王泽和白天习木雕,晚上练泥塑,通过不断实践提升自己对艺术的理解、形象的塑造、雕塑语言的运用能力。
稍有空暇,他又大量阅读中华传统典籍,汲取文化养分。
从2007年开始的很长一段时间,王泽和常去中国美院雕塑系听课,学习西方雕塑理论和创作方法,有疑问向教授和同学请教。
师生们都很乐意帮助这位好学的“走读生”。
一边学习,一边实践。
多年在木雕厂的工作锻炼,使王泽和从草泽中成长为资深雕刻师。
作为技术负责人,他把关的产品行销国内,并出口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
他又曾被浙江普陀佛顶山、福建莆田凤凰山、辽宁丹东五龙山等地多座古刹特邀,留下作品。
他多次在国内工艺美术界的多项比赛中获奖,2014年在福建莆田,他参加第六届“艺鼎杯”中国木雕现场创作大赛,一举夺得榜眼之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