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应对金融危机不利影响切实促进大中专毕业生就业
- 格式:pdf
- 大小:146.67 KB
- 文档页数:2
怎样应对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随着金融危机的蔓延,全球各个行业都受到了相应的影响,其中大学生就业市场也不例外。
金融危机导致企业减少投资和裁员,从而导致就业市场的紧张和竞争加剧。
在这个艰难的时期,大学生应该如何应对这些影响呢?一、增加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面对金融危机,大学生应该加强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
首先,要选择学习紧缺及需求大的专业,例如信息技术、环保领域、金融领域等。
此外,大学生还应该参加实习、兼职和志愿者工作,以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二、积极求职和实习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大学生应该更加积极地寻找就业机会。
可以通过招聘网站、猎头公司、社交网络等方式收集招聘信息,投递自己的简历。
同时,还可以主动联系企业,并参加企业举办的校园招聘活动和职业咨询会。
而通过参加实习,不仅可以积累经验,还可以扩大自己的人脉,提高自己的就业机会。
三、提高个人素质和人际关系金融危机不仅在经济形势方面对大学生就业产生了影响,也间接地促使了企业提高招聘要求,包括对应聘者的素质和人际关系等进行综合评估。
因此,大学生应该加强自己的素质培养,包括饮食习惯、言谈举止和礼仪等,以体现自己的素质和形象。
同时,建立广泛的人脉关系,寻找合适的职业导师和职业发展指导,扩大自己的人脉网络,提升自己的竞争力。
四、做好心理准备和自我调整由于金融危机给社会带来的不确定性和焦虑,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可能会面临种种挫折和压力。
因此,大学生需要做好自己的心理准备,克服自己的恐惧和负面情绪,保持自信和积极的态度。
同时,也要寻找适当的方式来调节自己的情绪和压力,比如心理咨询和运动等。
综上所述,金融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市场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
面对这样的挑战,大学生应该增加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积极求职和实习,提高个人素质和人际关系,做好心理准备和自我调整,从而提高自己在就业市场中的竞争力。
我们相信,只有不断努力,不断提高自己的就业能力和竞争力,才能在这个残酷的就业市场中获得成功。
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下,企业用人需求总量的减少,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将进一步减少,企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将大大减少;就业岗位竞争激烈,大学生自身水平与地域差别的矛盾。
政府与社会方面、企业方面及自身要改变传统的职业观念及做好职业生涯设计,因此,大学生要具有自我提升意识及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当降低职业期望值。
在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中,企业裁员,大量人员失业的趋势几成定局,就业问题已经成为各国面临和关注的一个焦点。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大学生的就业将遭遇多方面的挑战和挤压,如何应付金融危机,本文分析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并从政府和大学生两个层面提出相应措施。
关键词:金融危机; 影响; 就业1 金融危机对就业市场的冲击作为国际金融体系的组成部分,行业性的就业冲击同样不可避免。
中国金融行业处于全球金融危机的最前沿,所受到的就业冲击最直接也最严重。
与国际贸易相关的行业就业也会受到巨大的冲击。
由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衰退导致进口需求降低,从而导致了我国外贸行业的萎缩并引发就业需求大幅下降。
国家统计局日前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显示,前三季度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9%,比上年同期回落2.3个百分点。
如果这种局面持续发展,金融危机引发的实体经济动荡会大大影响我国就业的增长空间。
大学生就业属于新的增量就业,因此,宏观与微观经济环境变化对其影响很大。
从某种程度上说,大学毕业生成为企业应对外部环境的“雇佣调节器”。
这场全球范围内的金融危机带来的全球经济滑坡导致消费需求下降,投资需求萎缩,从而引起对新增劳动力需求的大幅减少,企业的首要决策是降低增量就业。
同时,为有效应对外部快速变化的环境,企业也在不断地计算现有人员工作时间与新增人员替代选择的成本收益关系,这也会降低增量就业。
在我国,金融行业、外贸行业、与出口相关的制造业受到巨大冲击而降低对新增人员的需求,因此,大学毕业生将会成为受冲击最大的就业群体。
2 主要影响因素2.1 社会因素当代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形成不可避免的受到社会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主要包括高等院校的不断扩招给大学生就业带来的压力,就业制度的不完善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了巨大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扭曲了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以及招聘歧视的存在对毕业生就业的不良影响,而华尔街金融风暴的来袭使得原本就已很严峻的就业问题更加艰难,而大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也因此而更加凸显。
当前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影响与对策——谈学习《就业指导》的体会班级:电气09-2学号:42号姓名:张鹏成绩:当今社会,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这和中国经济结构体制和教育体制,大学生不成熟的就业观,还有企事业单位用人要求的提高等息息相关。
然而,近年来一蹶不振的国际经济形式似乎起到了火上添油的作用,使得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当前的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影响和我们应该如何应对。
一、当前经济危机对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影响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的大学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校扩招迅速,然而市场的吸纳能力却远低于毕业生的增长速度。
特别是近年来受国际经济不振影响,在国内经济也出现增长乏力的情况下,直接导致企业实行保守的发展战略和紧缩财政战略,一方面人力资源的补给大幅减少,另一方面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也大幅减少,在招聘的时候会对相关专业的大学生优中选优。
然而,事实是在没有出现经济危机的时候,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就已经比较突出。
大学招生,专业安排是计划的,而就业是市场性的选择,专业设置及教育模式与社会市场需求脱离。
表现在:学校与用人单位缺乏信息沟通,学校教学没有针对社会现实,很多教师的知识结构陈旧,授课内容形式化和空洞化。
学校不重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学生对现实社会的认识十分模糊。
从整个就业情况看,大学生的供给明显大于实际需求。
不是总量的供过于求,而是结构性的供过于求,而经济危机造成的结果是,无论是从结构看,还是从总量上看,大学生的数量都变得供过于求。
现在高校培养的大学生都是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实践非常缺乏,即便是对实践要求极高的技工类,很多学校因为种种原因取消和减少了实践的课程。
大量理论的课程让学生在专业方向上的收益是有限的,缺乏实践能力的大学生成了纸上谈兵的高手。
然而,企业是非常现实的经济实体,需要的是能够给企业直接带来绩效的人,而纸上谈兵的大学生并不能马上给企业带来绩效,还要搭上老员工给为其辅导,从而影响了企业的整体绩效。
金融危机中我县的就业形势和对策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放缓,我县煤炭、电力等支柱产业受到严重影响,县内就业岗位减少。
主要的劳务输出地珠三角、长三角中、小企业出口受阻,很多企业减产、歇业、停产,总体劳动力需求减少,很多农民工纷纷返乡,给我县的就业工作带来较大影响,当前,初、高中、大、中专生既将毕业,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结合我县实际,我认为只有按照县委、政府扎实推进“四县”战略的目标,增加就业岗位,加强技能培训,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完善市场网络、增强就业服务能力,提高外出民工组织化程度,打造我县劳务输出品牌,解决好当前返乡农民工就业和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两大突出问题,是金融危机中应对我县就业工作的最好对策。
一、大力实施“四县”战略,千方百计增加就业岗位。
要结合我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生态立县、旅游活县”战略,为农村富余劳动力、城镇待业青年、返乡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下岗职工就地转移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加快农业资源开发,增强农业内部吸纳就业能力,大力发展服务业、物流、交通运输、乡村旅游、社区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转变就业方式、拓宽就业渠道。
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大力推进以县城、建制镇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着力培育一些综合型、加工型、商贸型、旅游型的小城镇、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
狠抓中央实施的各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带动就地就近就业。
加快振兴煤炭、电力行业尽快走出困境,增强吸纳劳动力。
同时要求我县大型企业习酒公司、三元公司等不减员。
二、加强技能培训、增强劳动者就业能力,加强引导,打造劳务品牌我县存在,劳动力素质不够高,就业供求结构性矛盾突出。
一是就业观念滞后。
城镇不少求职者期望就业岗位体面轻松和待遇优厚,很多高不成,低不就,不愿意就业,成为“垦老族”;二是农村劳动力文化素质偏低,第二代农民工吃苦耐劳的精神不够。
在未转移的农村劳动力中,高中及其以上、初中文化、小学或文盲半文盲的分别占5.1%、35.2%、49.7%,第二代农民工对打工收入要求过高,没有第一代农民工吃苦耐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