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复习)精编
- 格式:ppt
- 大小:5.78 MB
- 文档页数:255
课题高考文言文复习●教学目标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5.辨析文句意义,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重点、难点重点:1.识记运用常见文言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与、则、者、之。
2.翻译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动句、宾语前置、成分省略和词类活用。
难点:1.在语境中对相关实词迁移运用的能力2.整体把握语段,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教学设计第一课时●课堂反馈一、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划横线的字:1、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击柱。
2、农人告余以春及,将有事于西畴。
3、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4、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5、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直万钱。
6、生而眇者不识日(《日喻》)二、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划横线的字:1、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2、忠不必用兮,贤不必以3、据崤函之固,拥雍州之地4、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
三、请解释下列句中的划横线的字1、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2、至丹以荆卿为计,如速祸焉3、势拔五岳掩赤城4、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5、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6、登高而呼,声非加疾也7、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课后测评薛潭学讴薛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翻译划线的句子●PPT(见附件)第二课时●课堂反馈解释下文中加点的词语。
邻之人有鸡夜鸣,恶其不祥,烹之。
越.数日,一鸡旦而不鸣,又烹之。
已而谓予曰:“吾家之鸡或.夜鸣,或旦而不鸣,其不祥奈何?”予告之曰:“夫鸡鸣能不祥于人欤?其自为不祥而已。
或夜鸣,鸣之非其时也;旦而不鸣,不鸣非其时也,则自为不祥而取烹也,人何与.焉?若夫时.然后鸣,则人将赖汝以时.夜也,孰从而烹之乎?”又思曰:“人之.言默,何以异此?未可言而.言,与可言而不言,皆足取祸也。
文言文中句子的翻译三年真题·大聚焦一、(2016·江苏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
祖讳汝霖,号雨若。
幼好古学,博览群书。
少不肯临池学书,字丑拙,试有司,辄不利。
遂输粟入太学,淹蹇二十年。
文恭①捐馆,家难渐至。
大父读书龙光楼,辍其梯,轴轳传食,不下楼者三年。
江西邓文洁公至越,吊文恭,文恭墓木已拱,攀条泫然,悲咽而去。
大父送之邮亭,文洁对大父邑邑不乐,盖文洁中忌者言,言大父近开酒肆,不事文墨久矣,故见大父辄欷歔。
是日将别,顾大父曰:“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大父泣曰:“侄命蹇,特耕而不获耳,藨尚不敢不勤。
”文洁曰:“有是乎?吾且面试子。
”乃拈“六十而耳顺”题,大父走笔成,文不加点。
文洁惊喜,击节曰:“子文当名世,何止科名?阳和子其不死矣!”甲午正月朔,即入南都,读书鸡鸣山,昼夜不辍,病目眚,下帏静坐者三月。
友人以经书题相商,入耳文立就,后有言及者,辄塞耳不敢听。
入闱,日未午,即完牍,牍落一老教谕房。
其所取牍,上大主考九我李公,詈不佳,令再上,上之不佳,又上,至四至五,房牍且尽矣,教谕忿恚而泣。
公简其牍少七卷,问教谕,教谕曰:“七卷大不通,留作笑资耳。
”公曰:“亟取若笑资来!”公一见,抚掌称大妙,洗卷更置丹铅。
《易经》以大父拟元,龚三益次之,其余悉置高等。
(选自张岱《家传》,有删节) 【注】①文恭:张元汴,号阳和,谥文恭;张汝霖的父亲,张岱的曾祖父。
②藨蓘:耕耘。
1.汝则已矣,还教子读书,以期不坠先业。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这个句子共三小句,第一小句是判断句,重点词是“已”,意为“停止、完了”,可意译为“算了”。
第二、三两句是个目的复句,“以”即为表目的的连词,可译为“来,用来”;“教子”即“教育你的孩子”;“坠”即“毁害、损害”等意。
单元集训·7第2单元阅读浅易的文言文(3)[共5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4题。
(19分)张烈,字徽仙,清河东武城人也。
高祖赐名曰烈,仍以本名为字焉。
高祖悕,为慕容俊尚书右仆射。
曾祖恂,散骑常侍,随慕容德南渡,因居齐郡之临淄。
烈少孤贫,涉猎经史,有气概。
时青州有崔徽伯、房徽叔,与烈并有令.誉,时人号曰“三徽”。
高祖时,入官代都,历侍御、主文中散。
迁洛,除尚书仪曹郎、彭城王功曹史、太子步兵校尉。
萧宝卷将陈显达治兵汉南,谋将入寇.。
时顺阳太守王青石世官江南,荆州刺史、广阳王嘉虑其有异,表请代之。
高祖诏侍臣各举所知,互有申荐者。
高祖曰:“此郡今当必争之地,须得堪济之才,何容泛举也?太子步兵张烈每论军国之事,时有会人意处,朕欲用之,何如?”彭城王勰称赞之,遂敕除陵江将军、顺阳太守。
烈到郡二日,便为宝卷将崔慧景攻围,七十余日,烈抚厉将士,甚得军人之和。
会车驾南讨,慧景遁走。
高祖亲劳烈曰:“卿定可,遂能不负所寄。
”烈拜谢曰:“若不值銮舆亲驾,臣将不免困于犬羊。
自是陛下不负臣,非臣能不负陛下。
”高祖善.其对。
世宗即位,追录先勋,封清河县开国子,邑二百户。
寻以母老归养。
积十余年,频值凶.俭,烈为粥以食饥人,蒙济者甚众,乡党以此称之。
肃宗初,除龙骧将军、司徒右长史。
又转征虏将军、司空长史。
先是,元义父江阳王继曾为青州刺史,及义当权,烈托故义之怀,遂相谄附。
除前将军、给事黄门侍郎,寻加平南将军、光禄大夫。
后灵太后反政,以烈义党,出为镇东将军、青州刺史。
于时议者以烈家产畜殖,僮客甚多,虑其怨望,不宜出为本州,改授安北将军、瀛州刺史。
为政清静,吏民安之。
更满还朝,因辞老还乡里。
兄弟同居怡怡然,为亲类慕。
元象元年,卒于家,时年七十七。
烈先为《家诫》千余言,并自叙志行及所历之官,临终敕子侄不听求赠,但勒《家诫》立碣而已。
其子质奉行焉。
(节选自《魏书·卷七十六·列传第六十四》)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与烈并有令.誉令:美好。
部编版高中语文一轮复习《课内文言文类》训练题1.课内翻译(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2.请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3)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
”(4)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5)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6)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3.了解作者。
普希金(1799—1837),俄国___________的杰出代表,___________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
普希金的抒情诗有800余首,内容非常广泛,既有政治抒情诗《致恰达耶夫》《自由颂》《致西伯利亚的囚徒》等,也有大量的爱情诗和田园诗,如《致克恩》和《我曾经爱过你》等。
此外,他还创作了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散文体小说《别尔金小说集》及关于普加乔夫白山起义的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
普希金的创作对俄罗斯现实主义文学及世界文学的发展都有重要影响,高尔基称之为“一切开端的开端”。
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5.课内文言文翻译题①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
①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6.找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活用词语。
(1)而此独以钟名____________(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____________(3)大石侧立千尺____________(4)事不目见耳闻____________(5)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____________(6)虽大风浪不能鸣也____________7.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焉用亡郑以陪邻?(2)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新课教学44分钟赂秦国。
“达”要求译文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一致。
例:以勇气闻于诸侯。
凭勇气闻名在诸侯国凭着勇气在诸侯中间闻名“雅”要求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的表达出来。
例:曹公,豺虎也。
曹操是豺狼猛虎。
曹操是象豺狼猛虎一样(凶狠残暴)的人。
第二课时六、文言语句翻译方法归纳1、保留法(留):㈠人名(名、字、号等)、地名、官职名、年号、国号等专门称谓。
㈡度量衡单位、数量词、器物名称。
㈢古今意义相同的词。
例题1:①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
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②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
(《师说》)③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
为楚怀王左徒。
(《屈原列传》)④于是废先王之道,焚百家之言。
(《过秦论》)⑤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
2、替换法(换):即用现代汉语词汇替换古代汉语词汇㈠古代的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的双音词。
㈡古今异义、通假字、今已不用的字。
例题2:①请略陈固陋:请让我大略的陈述自己固执鄙陋的意见。
②故予与同社诸君子哀斯墓之徒有其名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匹夫之有重于社稷也。
(《五人墓碑记》)予:我。
斯:这。
徒:只。
记:记载明:使……明了。
匹夫:百姓。
社稷:国家。
③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出师表》)――先帝不认为我地位低微,见识浅陋,降低自己的身份,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
“卑鄙”一词古今汉语都常用,但词义已转移,所以译文用“地位低微、见识浅陋”来替换它。
“顾”今天不常用,译文用“探望”29分钟来替换。
对古今意义相同,但说法不同的词语,翻译时要换成现代通俗的词语。
如:④齐师伐我。
这句中的“师”,要换成“军队”;“伐”,要换成“攻打”。
⑤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这句中的“吾”,要换成“我”;“尝”,要换成“曾经”;“终”,要换成“整”;“思”,要换成“想”;“须臾”,要换成“一会儿”。
【金版教程】2016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二板块 2.8.3文言文阅读专项提升训练(含解析)1.[2014·北京西城区高三期末]用斜线(/)给下面短文中画线部分断句。
孟子言求放心,而康节邵子曰:“心要能放。
”二者天渊悬绝。
盖放心者心自放也心放者吾能放也放心者如鸡豚出于埘栅不求则不得心放者如鹰隼翔于云霄而绦镟固在吾手也众人之心易放圣贤之人的心能放易放者流荡能放者开阔流荡者失其本心开阔者全其本心。
(取材于《鹤林玉露》,有删改) 答案盖放心者/心自放也/心放者/吾能放也/放心者/如鸡豚出于埘栅/不求则不得/心放者/如鹰隼翔于云霄/而绦镟固在吾手也/众人之心易放/圣贤之心能放/易放者流荡/能放者开阔/流荡者/失其本心/开阔者/全其本心参考译文孟子说,求放心,而康节邵子说:“心要能放。
”两句话有天渊之别。
放心,是自我释放的意思。
心放,是放飞自我的意思。
放心,好像鸡和猪从鸡窝与猪栏里出来,不找它们是不会回来的。
心放,好像鹰隼翱翔于云霄间,但绳环一直在我手中。
一般人的心容易放纵,圣贤之人的心能够放飞。
易放纵的人任性散漫,能放飞的人心胸开阔。
任性散漫的人,会迷失本心。
心胸开阔的人,则能保全本心。
2. 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
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解析能阅读简单的文言文,有文言文整体感知能力,同时注意多从语气副词的小角度切入。
答案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
参考译文所谓童心,指的是真心。
如果认为童心是不可以保留的,也就否定了真心。
童心是绝对不掺假的纯正的心,这是人生初始阶段的本性之心。
如果丢掉了童心,就是失掉了真心;失掉了真心,就失掉了真正做人的心;做人而不真诚,就会丢掉人所具有的真诚的本性。
知识清单常见文言知识大全一、120个常考文言实词1.爱ài①喜爱。
晋陶渊明独爱菊。
(《爱莲说》)②热爱。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归园田居(其一)》]③爱护。
爱其子,择师而教之。
(《师说》)④爱惜。
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
(《六国论》)⑤吝惜,舍不得。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过秦论》)(2014·江苏高考)⑥通“薆(ài)”,隐蔽,躲藏。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诗经·静女》)⑦吝啬。
百姓之以王为爱也。
(《齐桓晋文之事》)⑧亲爱的,心爱的。
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
(《柳毅传》)2.安ān①抚慰,安抚。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孔雀东南飞并序》)②安置,安放。
离山十里有王平安营。
(《失街亭》)③使……安定。
既来之,则安之。
(《季氏将伐颛臾》)④安适,安身。
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归去来兮辞并序》⑤安稳。
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安定。
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
(《谏太宗十思疏》)⑥表反问,哪里,怎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⑦表疑问,哪里,哪儿。
沛公安在?(《鸿门宴》)3.被bèi①被子。
一日昼寝帐中,落被于地。
(《杨修之死》)②覆盖。
成归,闻妻言,如被冰雪。
(《促织》)③施加,施及。
幸被齿发,何敢负德?(《柳毅传》)④遭受,遇到。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荆轲刺秦王》⑤表示被动。
妆成每被秋娘妒。
(《琵琶行并序》)pī①穿在身上或披在身上。
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
(《陈涉世家》)②披散,散开。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
(《屈原列传》)4.倍bèi①原数基础上增加的相等数。
尝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叩关而攻秦。
(《过秦论》)②加倍。
虽倍赏累罚而不免于乱。
(《五蠹》)③通“背”,违背,背叛。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鸿门宴》)5.本běn①草木的根。
2016全国课标卷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古代文化常识教案
(附新教材高中语文总复习文化常识答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常识,加深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二、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三、通过思考和练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积累古代文化知识,提高学生对文言作品的阅读理解能力。
教学方法: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课
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
远至日本,近至我们生活的细枝末节,无不彰显着中国古代文化魅力,这节课我将和大家一起来探究中国古代文化常识中的纪年纪时和姓名字号。
二、纪年纪时
(一)、古代纪年方法
1、天干地支纪年法,即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
如甲午战争,辛丑条约等。
练习巩固:2008然后就戊子年,2071年是什么年?(辛卯年)
2、帝王年号纪年法。
文言文复习手册必修一《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王》《鸿门宴》一、实词1.一词多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说(2)辞(3)鄙(4)微(5)图(6)兵(7)诚(8)见(9)穷(10)引(11)谢(12)举(13)坐(14)胜2.通假字指出并解释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烛之武退秦师》)通, 。
(2)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烛之武退秦师》)通, 。
(3)秦伯说,与郑人盟(《烛之武退秦师》)通, 。
(4)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通, 。
(5)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荆轲刺秦王》)通, 。
(6)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荆轲刺秦王》)通, 。
(7)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荆轲刺秦王》)通, 。
(8)秦王还柱而走(《荆轲刺秦王》)通, 。
(9)距关,毋内诸侯(《鸿门宴》)通, 。
通, 。
(10)张良出,要项伯(《鸿门宴》)通, 。
(1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鸿门宴》)通, 。
(12)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通, 。
(13)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鸿门宴》)通, 。
(14)置之坐上(《鸿门宴》)通, 。
3.古今异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1)若舍郑以为东道主...(《烛之武退秦师》)古义: 今义:请客的主人(2)行李..之往来(《烛之武退秦师》)古义: 今义:出门所带的包裹、箱子等(3)微夫人..之力不及此(《烛之武退秦师》)古义: 今义:对一般人妻子的尊称(4)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荆轲刺秦王》)古义: 今义:袒护双方中的一方(5)诸郎中..执兵(《荆轲刺秦王》)古义: 今义:称中医医生(6)左右..乃曰(《荆轲刺秦王》)古义: 今义:左边和右边;控制,支配等(7)愿大王少假借..之(《荆轲刺秦王》)古义: 今义:利用某种名义、力量等来达到目的(8)疑其有改悔..(《荆轲刺秦王》)古义: 今义:认识并改正错误(9)终已不顾..(《荆轲刺秦王》)古义: 今义:不考虑,不顾及,不顾忌(10)复为慷慨..羽声(《荆轲刺秦王》)古义:今义:满怀正气,情绪激昂;不吝啬(11)沛公居山东..时(《鸿门宴》)古义: 今义:山东省(12)约为婚姻..(《鸿门宴》)古义: 今义:男女结合为夫妻,嫁娶(13)所以..遣将守关者(《鸿门宴》)古义: 今义:表因果关系的连词(14)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古义: 今义:太、很,副词(15)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古义: 今义:河北省、河南省(16)而听细说..(《鸿门宴》)古义: 今义:详细地说4.词类活用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