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生物技术概论》(1)
- 格式:ppt
- 大小:4.90 MB
- 文档页数:84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在农作物的改良方面,植物生物技术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来引入外源基因,改变植物的性状。
例如,可以将抗虫性基因转移到农作物中,使其具有抗虫性,从而减少对农药的依赖。
另外,也可以通过转基因技术来增加农作物的耐逆性,提高其适应性,使其在恶劣环境中生长和产量更高。
植物生物技术还可以通过组织培养和植物繁殖技术来进行农作物繁殖和繁育。
利用组织培养可以通过植物的无性繁殖来增加繁殖速度和繁殖量。
同时,还可以通过杂交育种和基因分析等技术来进行选择育种,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在园艺方面,植物生物技术可以通过组织培养和基因改造来培育新品种的花卉和蔬菜,以提出更多样化和高品质的产品。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基因改造来提高水果的营养价值和口感,使其更加受欢迎。
同时,还可以通过无性繁殖和杂交育种等技术来培育新的品种,使园艺业更加繁荣。
在环境保护方面,植物生物技术可以通过修复植物来减少环境中的污染物。
例如,可以利用植物的吸收和代谢能力,将重金属等有害物质从土壤和水体中吸收和转化为无害物质。
同时,还可以通过植物的生物反应来减少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污染物。
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城市公园和工业区的环境治理中。
植物生物技术在解决全球性的食品安全和环境问题上具有重要的作用。
但是,植物生物技术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争议。
例如,转基因技术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受到了限制和限制,因为有人担心其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潜在风险。
此外,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伦理和法律等方面的挑战。
总之,植物生物技术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对于农业、园艺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发展和进步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利用植物的遗传背景和生理过程,植物生物技术可以改良农作物的品质和增加农作物的产量,促进农业的发展;可以培养出新的品种的花卉和蔬菜,推动园艺业的繁荣;还可以减少环境中的污染物,促进环境保护的进程。
虽然植物生物技术在应用中还面临着挑战和争议,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技术的更深入理解,相信植物生物技术将会为人类的生活和环境质量带来更大的改善。
贵州大学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考试试卷生物技术导论注意事项:1. 请考生按要求在试卷装订线内填写姓名、学号和年级专业。
2. 请仔细阅读题目的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答案。
3. 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装订线内填写无关的内容。
4. 满分100分。
第三章 细胞工程 3.2植物细胞工程 一、教学目的:学院:专业:年级(班级):学号:姓名:使学生学会:1、植物组织培养2、植物细胞培养和次生代谢物的生产3、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制备与融合二、教学重点:(一)、植物组织培养经历的五个阶段(二)、悬浮培养系统与固定化细胞培养系统(三)、原生体制的制备与融合三、教学难点:1、细胞组织培养的诱导去分化阶段2、悬浮培养系统及固定化细胞培养系统3、原生质体的制备4、原生质体的两种融合5、互补法筛选杂合细胞四、讲解内容:(一)、主要内容:1、植物组织培养2、植物细胞培养和次生代谢物的生产3、植物细胞原生质体制备与融合(二)、详细讲解3.2.1植物组织培养含义:组织培养是在无菌和人为控制(营养成分、光、温、湿)的条件下,培养和研究植物组织、器官,甚至进而从中分化、发育出整体植株的技术。
植物组织培养是在一定的场所和环境下,人为提供一定的温度、光照、湿度、营养、激素等条件,极利于高度集约化和高密度工厂化生产,也利于自动化控制生产。
它是未来农业工厂化育苗的发展方向。
它与盆栽、田间栽培等相比省去了中耕除草、浇水施肥、防治病虫等一系列繁杂劳动,可以大大节省人力、物力及田间种植所需要的土地。
培养优点1、占用空间小,不受地区、季节限制。
2、培养脱毒作物3、培养周期短4、可用组培中的愈伤组织制取特殊的生化制品5、可短时间大量繁殖,用于拯救濒危植物6、可诱导之分化成需要的器官,如根和芽7、解决有些植物产种子少或无的难题,8、不存在变异,可保持原母本的一切遗传特征9、投资少,经济效益高10、繁殖方式多,试用品种多3.2.1.1 预备阶段(1)选择合适的外植体(外植体:即能被诱发产生无性增殖系的器官或组织阶段,如一个芽、一节茎)○1大小适宜。
⽣物技术概论第⼆版答案第⼀章1、现代⽣物技术是⼀项⾼技术,它具有⾼技术的“六⾼”特征是指哪“六⾼’’?⾼成长率;⾼利润;⾼风险率;⾼变化率;⾼知识⽔平2、什么是⽜物技术、它包括哪些基本的内容’它对⼈类社会将产⽣怎么样的影响?⽣物技术是指⼈们以现代⽣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采⽤先进的⼯程技术⼿段,按照预先的设计改造⽣物体或加⼯⽣物原料,为⼈类⽣产出所需产品或达到某种⽬的。
⽣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程、细胞⼯程、两⼯程、发酵⼯程和蛋⽩质⼯程等新技术。
⽣物技术被世界各国观为⼀项⾼新技术,它⼴泛应⽤于医药卫⽣、农林牧渔、轻⼯、⾷品、化⼯和能源等领域,促进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和新兴产业的形成,对⼈类社会⽜活特产⽣深远的⾰命性的影响:⽣物技术对于提⾼国⼒,迎接⼈类所⾯临的诸如⾷品短缺、健康问题、环境问题及经济问题的挑战是⾄关重要的;⽣物技术是现实⽣产⼒,也是具有巨⼤经济效益的潜在⽣产⼒,它将是21世纪⾼技术⾰命的核⼼内容。
3、为什么说⽣物技术是⼀门综合性的学科,它与其他学科商什么关系?⽣物技术是由多学科综合⽽成的⼀门新学科。
就⽣物科学⽽⾔,它包括了微⼩物华、⽣物化学、细胞⽣物学、免疫学、育种技术等⼏乎所有增⽣命科学有关的学科,特别是现代分⼦⽣物学的最新理论成就更是⽣物技术发展的基础。
4、简要说明⽣物技术的发展史以及现代⽣物技术与传统⽣物技术的关系。
传统⽣物技术在⽯器时代后朗.我国⼈民就会利⽤⾕物造酒,这是最早的发酵技术。
在公元前221年,周代后期,我国⼈民就能制作⾖腐、酱和酷,并⼀直沿⽤⾄今。
公元lo世纪,我国就有了预防灭花的活疫苗;到了明代,就已经⼴泛地种植痘苗以预防天花。
16世纪,我国的医⽣已经知道被疯狗咬伤可传播狂⽝病。
在西⽅,苏美尔⼈和巴⽐伦⼈在公元前6000年就已开始啤酒发酵。
埃及⼈则在公元前4000年就开始制作⾯包:现代⽣物技术现代⽣物技术是以20世纪70年代DNA重组技术的建⽴为标志的。
第一章 绪论植物是人类直接或间接赖以生存的资源,理应受到保护。
但传统的植物保护概念有局限性。
植物是有生命的,需要进行保健和预防与治疗疾病。
出发点是植物。
所以植物医学应该成为与人体医学、动物医学并立的三大医学之一。
1、 植物医学植物医学(Phytomedicine )是研究植物的生命活动,通过增进健康、防治疾病以提高其生产量及品质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
(植物医学的核心是植物健康维护)2、 植物保护植物保护(Plant protection )是指采取有效措施保护植物免受病虫草鼠害等有害生物的危害,保证食物安全,人类营养的供给及健康的知识体系和实践活动。
(建立高效的有害生物管理体系是植物保护的核心)3、 植物医学和植物保护概念的比较4、 植物医学与植物保护学的区别5、 植物医学的学科体系保健预防--找出病因—开出药方—使用措施—康复保健.植物保健医学 植物预防医学 植物临床医学 植物康复医学植物保护 植物医学 系统观点 以栽培植物为保护对象,基本上只涉及生物致病因素,是分别围绕某一类有害生物形成的分支学科。
涉及栽培植物;提供栽培植物能源和生长条件;以栽培植物为能源的生物的综合性学科 农药使用 (以消除害源为主)使用农药是如何杀死 和为什么能杀死这些有害生物,同时尽可能不伤害 高等动物和别的非靶标生物。
植物医学选用农药时,不但要达到植物保护的要求, 还要看它对所保护的植物或作为害源载体的植物有 何影响。
即特别关注药理的问题和环境毒理的问题。
控制疾病和减轻损害 工作的重点是研究特定生态系统中植物、有害生物及其天敌间的相互关系。
控制有害生物、发挥天敌作用是重要手段。
把植物健身、抗害、耐害、补偿能力的提高作为控制疾病和减轻损害的重要手段,即使使用农药也是要以植物为核心。
核心理念传统的、古老的,是与经济价值密切相关的,病虫害能不能防住是植保的关键核心. 以植物的健康为出发点,“预防” 和“综合调控”是植物医学的手段,植物能不能健康安全是植物医学的核心目标。
《植物生物技术概论》1《植物生物技术概论》1植物生物技术是指利用植物生物体的分子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和植物生理学等基础理论和技术手段,对植物的结构、功能、代谢、遗传以及物质转运等进行人工调控和改造的一门科学技术。
它是现代生物科技领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植物育种、植物保护、农业发展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
植物生物技术的发展离不开遗传工程技术的支持。
遗传工程技术是通过重组DNA分子,将外源基因导入到植物细胞中,并使之在整个植物体中表达,从而改变植物的性状和功能。
目前,已有多种植物品种通过遗传工程技术进行改造,如转基因水稻、转基因玉米等,这些转基因植物具有抗虫、抗病、耐盐碱和提高产量等优点,为农业生产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
除了遗传工程技术,植物生物技术还包括植物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工程、植物基因组学和植物代谢工程等方面的研究。
植物组织培养是将植物组织或细胞分离培养,通过调节培养基的成分,使其进行再生和增殖的过程。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无性繁殖、植物育种和植物保护等方面。
植物细胞工程是利用植物细胞培养和遗传工程等手段,对植物的基因进行改造和调控的一门学科。
植物基因组学是对植物的基因组进行全面研究和解析,以揭示植物基因组的结构、功能和演化等特征。
植物代谢工程是通过调控植物的代谢途径和产物合成的过程,来增强植物的抗逆性、提高产物的含量和改善植物的品质。
植物生物技术的应用前景广阔,涉及农业、园林、食品和能源等多个领域。
在农业方面,植物生物技术可以应用于农作物的抗虫、抗病和抗逆性等方面,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农药的使用,从而实现绿色农业的发展。
在园林方面,植物生物技术可以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和基因工程技术,培育新的观赏品种,改变植物的花色、花型和花香等特征,丰富园林的多样性。
在食品方面,转基因植物可以用于改善作物的性状和品质,提高食品的营养价值和抗氧化能力,满足人们对于健康食品的需求。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利用生物得体或其体系或它们的衍生物来制造人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2、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操作并改变生物遗传特性的技术。
即按照人们的需要,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将不同来源的基因(DNA分子)在体外构建成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和表达的操作,也称DNA重组技术。
3、细胞工程:是指在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目的,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的技术。
4、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的品质(色、香、味)以及有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
5、湖泊的富营养化:由于环境的污染,象农业上的化肥、工业废水等大量排放使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象氮磷钾等非常丰富,使微生物生长迅速,造成富营养化。
6、生物反应器(bioreactor):主要包括微生物反应器、植物细胞培养反应器,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以及新发展起来的有活体生物反应器之称的转基因植物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等。
7、转基因植物:是指通过体外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转入到植物细胞或组织,从而获得新遗传特性的再生植物。
8、细胞融合:是指促融因子的作用下,将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的过程。
9、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均称为抗原。
10、组织培养:指在无菌和人为控制外因(营养成分、光、温、湿)的条件下,培养研究植物组织、器官,甚至进而从中分化发育出整个植株的技术。
11、原生质体培养:是关于原生质体分离,原生质体纯化、原生质体培养、原生质体胞壁再生,细胞团形成和器官发生,等技术。
12、有益微生物:指对人类有帮助,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某些微生物。
第一部分分类练习一、名词解释生物技术、细胞工程、基因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发酵工程、人类基因组计划、蛋白质组学、组织培养、生长因子、人工种子、连续培育、细胞分化、愈伤组织、分批发酵、肝细胞、TE细胞、酶分子修饰、酶反应器、生物传感器、生物芯片、细胞融合、细胞培育、无菌操作、组织培养、单倍体、花药培养、花粉培养、胚珠培养、单克隆抗体、体细胞克隆、受体细胞、载体、PCR、限制性内切酶、目的基因、转化子、花粉管通道法、报告基因、重组子、转基因技术、动物反应器、基因治疗、离子交换、吸附、超临界流体萃取、固定化细胞、外植体、继代培养、悬浮培养、固定化培养、转基因植物、蛋白质功能改性、细胞融合、DNA粘性末端、重组质粒二、简答题1、细胞全能性学说的基本内容是什么?2、植物材料与细胞全能性表达有何关系?对培养中的选材有何指导意义?3、细胞脱分化在细胞结构上有何变化?4、细胞周期的调控在细胞脱分化中有何作用?5、细胞分化有什么基本特征?6、蔗糖在组织培养过程中的功能是什么?7、与器官发生形成个体相比体细胞胚形成个体有哪些特点?8、如何理解体细胞胚的遗传稳定性和变异性?9、离体培养物的遗传变异机理是什么?10、哪些因素会影响培养物的遗传变异?11、从体细胞变异的分子基础分析体细胞变异的外遗传变异,实践中如何应用这些外遗传变异?12、总体上讲离体培养的条件主要有哪些?13、为什么茎尖分生组织培养能够除去植物病毒?14、花药培养过程中花药为什么要经过低温处理?15、花药培养中再生植株的形成途径与再生植株倍性有何关系?16、用于建立悬浮细胞系的愈伤组织有何要求?17、一个好的悬浮细胞系有哪些特征?18、悬浮细胞系在继代培养中其群体生长有何规律?19、哪些因素会影响原生质体培养?20、原生质体融合要经过哪些过程?21、对称融合与非对称融合的细胞杂种有何异同?22、胚乳培养有何意义?23、同是薄壁细胞为什么胚乳薄壁细胞培养比较困难?24、细胞工程对实验室的基本要求有哪些?25、为什么胚乳培养物及其再生植株的倍性常发生紊乱?26、何为正选择?何为负选择?27、人工种子利用有何优点?28、用于制备人工种子的繁殖体主要有那些?29、为什么说微型变态器官是最有可能作为人工种子的繁殖体?30、同游离酶相比,固定化酶的性质改变主要有哪些?31、固定化操作对酶反应系统的影响主要有哪些?32、固定化酶有何性质?33、固定化酶有哪些指标?34、酶反应器有哪些基本类型?描述其特点?35、酶反应器有何设计原则?36、传感器的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37、蛋白质工程为什么又称为第二代基因工程?二者有何联系与区别?38、简述氨基酸的基本理化性质?39、蛋白质的基本组件有哪些?40、什么是蛋白质组学?研究细胞内所有蛋白质的组成及其动态变化规律的科学,它从更深一个层次—蛋白质组层次上揭示生命活动的本质及其规律。
《生物技术概论》教学大纲一,简介本课程以宋思扬主编《生物技术概论》为教程,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各项生物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是非生物学专业的本科生能够了解生物技术基本知识框架,促进其他学科的本科生对生物技术的关注,促进化学,物理,数学,地理等专业学生从事与生物技术相关的工作,促进文科有关专业的学生了解生物技术的基本知识,了解生物学对社会,文化,道德,伦理等的影响。
二,主要参考书:⒈宋思扬,楼士林,《生物技术概论》,1999,北京,科学出版社⒉马大龙,《生物技术制药》,2001,北京,科学出版社⒊莽克强,《农业生物工程》,1998,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⒋翟礼嘉,顾红雅,胡苹等,《现代生物技术概论》,1998,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三,主要内容:第一章生物技术总论(2学时)1.1 生物技术的含义1.2 生物技术发展简史1.3 生物技术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第二章基因工程(6学时)2.1 核酸的1核酸的结构和功能2.2 基因工程工具酶2.3 基因克隆载体2.4 目的基因2.5 目的基因导入受提细胞2.6 克隆的筛选2.7 基因工程进展隆的7基因工程进展第三章细胞工程(4学时)3.1 细胞工程的基本知识3.2 植物细胞工程3.3 动物细胞工程3.4 微生物细胞工程第四章发酵工程(5学时)4.1 发酵工程基本知识4.2 发酵过程的工艺控制4.3 发酵设备概述4.4发酵产物的加工4.5发酵工业概况第五章酶工程(5学时)5.1 酶的基本知识5.2 酶的发酵生产和分离纯化5.3酶分子的改造5.4酶和细胞的固定化第六章生物技术与农业(3学时)6.1 植物生物技术6.2 动物生物技术第七章生物技术与食品7.1 生物技术与食品加工7.2 生物技术与食品检验第八章生物技术与医疗(5学时)8.1 生物技术与疫苗8.2 生物技术与疾病诊断8.3生物技术与生物制药8.4基因治疗8.5人类基因组计划第九章生物技术与能源(2学时)9.1 微生物与石油开发9.2 生物技术与新能源第十章生物技术与环境(4学时)10.1 生物技术与污水处理大气净化10.2 基因工程与污染治理10.3 生物技术与环境监测10.4 生物技术的安全性及对社会的影响共计36学时四,任课教师简介:杨建雄,男,1954年生,生命科学学院生化与分子生物学专业教授,高校教龄23年,多年承担本科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食品生物化学》等课程,研究生《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高级生物化学》等课程,出版的著作有:《生物化学简明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教程》(科学出版社,2002),《人体营养与食品卫生》(陕西教育出版社,1992),曾任教育部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学指导组成员,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现任陕西省生物化学学会常务理事,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生科院教学直到委员会委员,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教研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