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太丘与友期行公开课
- 格式:ppt
- 大小:541.00 KB
- 文档页数:21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陈太丘与友期行》是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的一篇文言文。
课文讲述了陈太丘与朋友期行,朋友迟到,陈太丘等候朋友的过程中,他们的儿子陈元方与朋友的一段对话。
文章通过这段对话展示了陈元方聪明机智、懂礼貌的品质,同时也反映了家庭教育和品德修养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文言文阅读能力,但对于文言文的实词、虚词以及句式结构的理解还需加强。
此外,学生对于文言文中的人物形象和道德观念可能难以深入理解,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和讲解来感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掌握文言文中的一些实词、虚词和句式结构。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学会欣赏古代文学作品,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尊敬父母、诚实守信、礼貌待人的品质;理解家庭教育和道德修养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把握;文言文中的一些实词、虚词和句式结构的学习。
2.难点:对陈元方聪明机智、懂礼貌的品质以及家庭教育和道德修养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究,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3.情感教学法:以情促知,以情促行,让学生在感受美好情感的过程中,领悟课文所传达的道德观念。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课件,展示课文内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等。
2.参考资料:准备相关的文言文阅读材料,以便进行拓展训练。
3.教学设备:投影仪、音响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课文标题《陈太丘与友期行》,引导学生思考:陈太丘与友期行,为何陈元方能与朋友进行聪明的对话?引发学生对课文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七年级《陈太丘与友期》公开课教学设计七年级《陈太丘与友期》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化规划教学系统的过程。
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七年级《陈太丘与友期》公开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七年级《陈太丘与友期》公开课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词语,如:乃、期、委等,借助注释与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疏通文意。
2、学习刻画人物的方法。
3、学习诚实、守信的美德。
教学重难点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学习运用语言描写与动作描写刻画人物的方法。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有一个成语叫“难兄难弟”,大家知道说的是谁吗?是陈元方和陈季方。
我们今天也来看看元方小时候的故事,看看她小时候是个怎样的孩子。
二、朗读课文,初步感知1、学生在熟悉课文的基础上,集体朗读课文。
2、教师从语音、语调、节奏、情感等角度进行指导。
3、指名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生互评,教师点评。
三、疏通文意,感知文本1、小组成员结合注释进行翻译,并把自己不理解的词句勾画出来,教师精讲点拨。
2、利用多媒体出示本课要求学生掌握的重点文言词语。
期:去:不:委:引:顾:四、分组讨论,质疑问难教师提问:有人未到,陈太丘就独自走了。
假如你是陈太丘,你会怎么做?学生讨论交流,各抒己见。
教师提问:那些言行表现了陈元方明白事理、落落大方?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提问:“有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你认为元方这样做是否失礼,为什么?学生探讨、交流。
教师提问:假如第二天陈太丘与友人见面,他们俩各自会说些什么?学生畅谈。
五、拓展延伸,美文共赏多媒体出示《荀巨伯探友》荀巨伯远看友人疾,值胡贼攻郡。
友人语巨伯曰:“吾今死矣,子可去!”巨伯曰:“远来相视子令吾去,败义以求生,岂荀巨伯所行邪?”贼既至谓巨伯曰:“大军至,一郡尽空,汝何男子,而敢独止?”巨伯曰:“友人有疾不忍委之,宁以我身代友人命。
最新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点评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公开课(优秀6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点评陈太丘与友期教案公开课篇一教学地点:温州第二中学多媒体教室一、课前闲聊:学生入坐,老师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
小女生:老师,你是几班的老师?是十一班的?老师笑笑,另一女生:老师,你教哪个级段的?是初二的吧?一男生:老师可能不是我们学校的。
师:你们猜猜看,猜测也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聪明的表现。
小女生:老师,你会吸烟吗?把手给我看看。
老师笑着把手伸到她的眼前。
女生在老师的手指上嗅了嗅:老师,你会吸烟!师:我二十来岁的时候吸过,现在不吸了。
女生:难怪还有一股淡淡的香烟味,我对烟味有敏感。
师生大笑。
男生:老师,你喝酒吗?师:喝,但中午没喝,怕上课时你们敏感。
全堂大笑。
师:好,现在我们开始上课。
二、情景导入:师:刚才与同学们聊天,很开心!同学们对我这个新老师很好奇,很想了解我的一些情况。
看来同学们很聪明,很有探究的精神。
看到你们,不由使我想起冰心的诗句,大家一起来读一读:“万千的天使/要起来歌颂小孩子/小孩子那细小的身躯里/含着伟大的灵魂,/有着无穷的机智。
”(课件一)师生齐读。
师:是啊,自古以来,许许多多聪颖机智的少年儿童的故事,至今流传,成为人们的美谈。
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机智少年儿童的故事呢?生纷纷举手回答:“司马光砸缸”、“孔融让梨”、“曹丕称象”、“王冕画画”一生:“陈太丘与友期”师:你怎么知道的?生:书上看的。
师:很好,这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
哎,你是这么知道今天我来上这一课的?生:我们老师说的。
师:噢,原来你们是有备而来的!预习是个好习惯,这位同学已经养成了,是位好学者!好,我们来读读课文的题目。
生齐读。
师:要注意停顿,“陈太丘/与友期”,再读一遍。
三、朗读指导:师:好,《陈太丘与友期》中讲的是哪位机智少年呢?请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停顿”。
(课件三(1))学生自由朗读。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其他同学作好点评的准备。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8课《陈太丘与友期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世说新语·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能力目标(1)熟读课文,积累重点实词虚词,如“期"舍”“去"委”“引"顾”等。
(2)能够准确翻译课文,理解文章的大意。
(3)学习本文通过对话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2.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朗读、背诵等方式,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语感。
(2)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深入理解文章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做人“讲信"守礼”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诚实守信、尊重他人的品德。
(2)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感受古人的智慧和文化,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积累重点实词虚词,掌握重点句子的翻译。
(2)分析人物形象,体会元方和友人的性格特点。
(3)理解文章所表达的“讲信"守礼”的主题。
2.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理解元方“入门不顾"的行为是否失礼,并能发表自己的见解。
(2)让学生从文中汲取智慧和启示,将“讲信”“守礼"的品德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讲述一个与诚信和礼仪相关的小故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他非常注重诚信和礼仪。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集市上买东西,儿子哭着闹着也要跟着去。
妻子无奈之下,对儿子说:“你在家里乖乖等着,我回来后给你杀猪吃。
”儿子听了,立刻停止了哭闹,高兴地答应了。
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准备杀猪。
妻子连忙阻止他说:“我只是哄孩子的,你怎么能当真呢"曾子严肃地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
他年纪小,不懂事,只会模仿父母的行为。
如果你现在欺骗他,就是在教他撒谎。
而且,你答应了他杀猪,就应该做到,这样才能给他树立一个好榜样。
”说完,曾子便动手杀猪,兑现了对儿子的承诺。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诚信和礼仪是非常重要的品质。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8《陈太丘与友期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
元方入门不顾。
[教学目标]1、识记并理解文中的生字生词,了解作者和《世说新语》的文学常识。
2、借助课文注解和工具书疏通文意,掌握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把握人物形象特征,领悟故事情节所包含的积极意义:诚信是为人处世的重要原则。
[教学重点、难点]1、教学重点:个别重点词句的翻译;体会诚信在社会生活中的现实意义。
2、教学难点:激励学生创造性地阅读和感悟文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讲故事:放《狼来了》和《曾子杀猪》视频2、讨论:这两个故事告诉了我们什么?3、引入:我们探讨一篇关于“诚信"话题的文章——《期行》。
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期行”吗?(学生思考后回答)明确:“期行"就是相约而行的意思。
(二)介绍作者及文言文基础知识1. 作者简介。
2. 文言基础知识。
(三)初读课文,疏通文义1. 请一学生朗读课文,其他学生纠正错误读音。
2.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注意停留。
3. 分组疏通文义,教师巡视指导。
4. 指定一组同砚汇报交流学习情况。
5. 老师进行补充讲解。
(四)细读课文,理解文意1. 提问:文章写了哪几件事?(友人失约、元方入门不顾)明确文章主要讲了两件事。
2. 具体分析这两件事。
学生讨论、交流并回答问题。
3. 教师归纳总结。
对于这件事我的看法是:这件事说明陈元方有错必纠,是尊重事实、讲究礼仪的好孩子。
对这件事分析一下。
(讨论后回答)明确:陈元方知错必纠,这体现了陈元方的诚实、正直、勇于承认错误的优秀品质。
正是这种品质赢得了友人的尊敬。
陈太丘与友期优质公开课教学设计(精选10篇)陈太丘与友期教案(一):教材分析1.新课标要求构成学生对亲情的认识和感悟本事, 这是篇课内阅读课文, 要求学生经过学习有自我独特的见解, 感悟浓浓的父子情, 亲情是人间真挚而完美的#39;感情, 这一单元体现了亲情的丰富和多样, 从而引起我们的共鸣。
2.本节课要学生学习元方小小年纪就明白维护父亲的尊严, 感悟亲情, 明白诚信与礼貌的重要,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情分析1.课文短小精悍却反映了道理, 要让学生在读的基础上, 自我感悟出道理。
并树立进取的人生态度。
2.学生认知发展分析:从文言字词到感悟, 再到进一步谈自我的看法。
3.学生认知障碍点:如何看待元方的做法, 构成自我的见解。
教学目标知识与本事:积累文言词语, 能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理解课文资料, 并争取能背诵。
过程和方法:读并体会故事的资料及其中蕴含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诚实守信和尊重他人这些传统美德的价值。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感知资料, 准确理解课文资料。
诵读背诵课文, 引导学生对诚信与礼貌的感悟。
教学难点:领悟深刻的做人道理教学过程导入:这节课教师想领同学们再次走进精典故事, 去认识一位小朋友, 它穿越时空, 沿着中华文化的长河正向我们走来, 让我们一齐去见见他好不好?[引出课题}这是一篇文言文, 究竟讲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我们来读懂它初读感知1、学生朗读, 同学评价2、齐读译后再读, 合作学习1、对照注释边读边疏通文意, 小组合作2、落实重点词句3、学生讲故事4、引导朗读, 注意停顿与重音, 把握感情, 师生点评。
学生互相挑战诵读, 熟读背诵。
品味探究1、读了这篇课文, 你悟到什么2、“元方入门不顾”是否无礼3、如果是你怎样办设题意图:经过对问题的品味探究, 让学生了解资料, 构成自我对课文深刻道理的理解, 对父子情的感悟, 明白诚信与礼貌的重要。
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分析总结教师点拨: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尝试用诚信、宽容、理解的方式去与人沟通课堂小结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我们应继承发扬这一传统, 为人真诚守信。
8《世说新语》二则《陈太丘与友期行》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陈太丘与友期行》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陈太丘与友期行》课文,理解文言文的句式和用词。
2. 掌握文中出现的生字、生词,理解其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
3. 学会通过上下文推断词义,提高文言文阅读和理解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互动形式,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 培养学生分析文言文语言特点的能力,提高语言感悟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课文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守信和礼貌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引导他们在生活中做一个守信和有礼貌的人。
二、教学重点(一)理解文言文的句式和用词(二)掌握文中生字、生词(三)体会守信和礼貌的重要性三、教学难点1. 正确理解文言文的句式结构,正确使用文言文中的词汇。
2. 准确把握课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行为动机。
3. 深刻理解守信和礼貌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激发兴趣(1) 通过提问“大家知道什么是守信吗?在我们的生活中,守信意味着什么?"来引导学生思考守信的重要性。
(2) 分享一则关于守信的小故事,激发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好奇心。
2. 背景介绍(1) 简述《世说新语》的成书背景,强调其在文学史上的价值和地位。
(2) 介绍作者刘义庆,以及他在文学史上的贡献和影响。
3. 课文概览(1) 朗读课文标题《陈太丘与友期行》,引导学生注意文言文的朗读技巧。
(2) 概述课文内容,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初步的整体了解。
4. 文化链接(1) 展示与课文相关的古代文化图片或视频,帮助学生建立文化背景与课文内容的联系。
(2) 讨论古代与现代关于守信的不同表现,引导学生思考古今文化差异。
(二)朗读课文1. 教师示范朗读(1)教师首先介绍《陈太丘与友期行》的背景和作者,为学生提供阅读的语境。
(2)教师以标准普通话示范朗读课文,注意语速、停顿和重音,以体现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