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冶金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冶金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冶金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冶金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ICS73.060

D 30

B 08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XXXXX—XXXX

冶金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Green Mine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of Metallurgical M ines’ Industry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矿区环境 (2)

5.1 基本要求 (2)

5.2 矿容矿貌 (2)

5.3 矿区绿化 (2)

5.4 废弃物处置 (2)

6 资源开发方式 (3)

6.1 基本要求 (3)

6.2 绿色开发 (3)

6.3 矿区生态环境保护 (3)

7 资源综合利用 (4)

7.1 基本要求 (4)

7.2 共伴生资源利用 (4)

7.3 固体废物利用 (4)

7.4 废水利用 (4)

8 节能减排 (4)

8.1 基本要求 (4)

8.2 节能降耗 (5)

8.3 废气排放 (5)

8.4 废水排放 (5)

8.5 固体废弃物排放 (5)

9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 (5)

9.1 基本要求 (5)

9.2 科技创新 (5)

9.3 数字化矿山 (6)

10 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 (6)

10.1 基本要求 (6)

10.2 企业文化 (6)

10.3 企业管理 (6)

10.4 企业诚信 (6)

10.5 企地和谐 (6)

附录A(规范性附录)冶金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指标 (8)

附录B(规范性附录)冶金矿山综合利用率指标 (10)

附录C(规范性附录)铁矿采矿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11)

附录D(规范性附录)铁矿选矿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12)

附录E(规范性附录)铁矿采矿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13)

附录F(规范性附录)铁矿选矿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14)

参考文献 (15)

前言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国土资源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3)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冶金矿山企业协会、中国地质科学院、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院有限公司、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中国地质科学院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圣才、雷平喜、吴登定、项宏海、马增风、熊正莲、董延涛、郝美英、楚克磊、华绍广、代碧波、王海龙、高景俊、曹进成、郭敏、景建华。

冶金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冶金行业(铁矿、锰矿、铬矿)绿色矿山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冶金行业新建、改扩建和生产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 2.1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 2.2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 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 3838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12348 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 12523 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 13306 标牌

GB 14161 矿山安全标志

GB 18599 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

GB 28661 铁矿采选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

GB 31335-2014 铁矿露天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31336-2014 铁矿地下开采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31337-2014 铁矿选矿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

GB 50187 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

GB 50612 冶金矿山选矿厂工艺设计规范

GB 50830 冶金矿山采矿设计规范

GB 50863 尾矿设施设计规范

HJ 651 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TD/T 1036 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色矿山 green mine

在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中,实施科学有序开采,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扰动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矿山。

3.2

绿化覆盖率 green coverage rate of the mining area

矿区土地绿化面积占废石场、矿区工业场地、矿区专用道路两侧绿化带等厂界内可绿化面积的百分比。

3.3

研发及技改投入 inpu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企业开展研发和技改活动的资金投入。研发和技改活动包括科研开发、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改造和推广,设备更新,以及科技培训、信息交流、科技协作等。

4 总则

4.1 矿山应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产业政策,依法办矿。

4.2 矿山应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因矿制宜的原则,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的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企业文化和企地和谐等统筹兼顾和全面发展。

4.3 矿山应以人为本,保护职工身体健康,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

4.4 新建、改扩建矿山应根据本标准建设;生产矿山应根据本标准进行升级改造。绿色矿山建设应贯穿设计、建设、生产、闭坑全过程。

5 矿区环境

5.1 基本要求

5.1.1 矿区开发规划和功能分区布局合理,全面实现矿区绿化、美化,整体环境整洁优美。

5.1.2 生产、运输、贮存等管理规范有序。

5.2 矿容矿貌

5.2.1 矿区按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和生态区等功能分区,各功能区应符合GB 50187规定;生产、生活、管理等功能区应有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运行有序、管理规范。

5.2.2 矿区地面道路、供水、供电、卫生、环保等配套设施齐全;在生产区应设置操作提示牌、说明牌、线路示意图牌等标牌,标牌规范清晰并符合GB/T 13306的规定;在需警示安全的区域应设置安全标志,安全标志应符合GB 14161的规定。

5.2.3 地面运输系统、运输设备、贮存场所实现全封闭或采取设置挡风、洒水喷淋等有效措施进行防尘,工作场所粉尘浓度应符合GBZ 2.1规定的粉尘容许浓度要求。

5.2.4 应采用合理有效的技术措施对高噪音设备进行降噪处理,工作场所噪声接触限值应符合GBZ 2.2的规定,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排放限值应符合GB 12348的规定,建筑施工场界噪声排放限值应符合GB 12523的规定。

5.3 矿区绿化

5.3.1 矿区绿化应与周边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绿化植物搭配合理,矿区绿化覆盖率应达到100%。

5.3.2 应对已闭库的尾矿库、露天开采矿山的排土场进行复垦及绿化,矿区主运输通道两侧因地制宜绿化美化。

5.4 废弃物处置

5.4.1废弃物应有专用堆积场所,其建设、运行和监督管理应符合GB 18599的规定,符合安全、环保等规定。

5.4.2废水应优先回用,未能回用的应100%达标排放。

5.4.3 废石、尾矿等固体废弃物应分类处理,持续利用,安全处置率应达到100%。

5.4.4 露天开采矿山剥离表土应符合安全、环保等相关规定,处置率应达到100%。

6 资源开发方式

6.1 基本要求

6.1.1 新建、改扩建矿山应按照GB 50830、GB 50612、GB 50863进行设计。

6.1.2 资源开发应与环境保护、资源保护、城乡建设相协调,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扰动和破坏,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发方式。

6.1.3 根据矿区资源赋存状况、生态环境特征等条件,因地制宜选择采选工艺。优先选择资源利用率高、对矿区生态破坏小的采选工艺、技术与装备,符合清洁生产要求。

6.1.4 应贯彻“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的原则,及时治理恢复矿山地质环境,复垦矿山压占和损毁土地。

6.1.5建立金属平衡管理系统,完善生产管理、改进技术工艺,减少金属流失。

6.2 绿色开发

6.2.1 矿山开采应根据不同的矿体赋存条件,宜选用对环境扰动小的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开采的技术和装备。

6.2.2 应选用国家鼓励、支持和推广的采选工艺、技术和装备。

6.2.3 应采用绿色开采工艺技术,具体要求如下:

a)露天开采矿山宜采用剥采比低、铲装效率高的工艺技术,应根据市场价格和企业生产成本变化,动态调整露天开采境界。

b)地下开采宜采用高效采矿法、高浓度或膏体充填技术,宜实现无轨机械化采矿。

c) 环境敏感地区和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等压矿区域应采用充填开采,其他地区在成本可控、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宜采用充填开采,实现地面无废石堆存,地表变形和次生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d)宜对残留矿石和矿柱进行技术经济论证,并根据论证结论采用合理的技术进行回收,以提高资源回收率、延长矿山服务年限。

6.2.4应采用绿色选矿工艺技术,具体要求如下:

a)应在充分选矿试验基础上制定适宜的选矿工艺流程。在经济合理的情况下,主矿产及伴生元素应得到充分利用。

b)宜采用节能环保型选矿工艺;新建、改扩建矿山禁止采用国家明文规定的限制和淘汰类技术。

c)对复杂难处理矿石宜采用创新的工艺技术降低能耗,提高技术经济指标,或者采用直接还原等选冶联合工艺。

6.2.5 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指标应符合附录A.1相关要求。

6.3 矿区生态环境保护

6.3.1 应按照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进行环境治理和土地复垦。具体要求如下:

a)排土场、露天采场、矿区专用道路、矿山工业场地、塌陷区、废石场、矿山污染场地等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应符合HJ 651的规定。

b)闭坑矿区(采区)压占、毁损土地及闭库的尾矿库应在三年内进行土地复垦,土地复垦质量应符合TD/T 1036的规定。

c)暂时难以治理的,应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对环境的负效应。

d)恢复治理后的各类场地应实现安全稳定,对人类和动植物不造成威胁;对周边环境不产生污染;与周边自然环境和景观相协调;恢复土地基本功能,因地制宜实现土地可持续利用;区域整体生态功能得到保护和恢复。

e)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率和土地复垦率应达到备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土地复垦方案的要求。

6.3.2 应建立环境监测与灾害应急预警机制,设置专门机构,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和监测人员。具体要求如下:

a)对生产废水、噪音等污染源和污染物实行动态监测,并做好环保处置应急预案。

b) 开采中和开采后应建立、健全长效监测机制,对土地复垦区稳定性与质量进行动态监测。

c)应对矿山边坡、地压监测,实现露天边坡、深部地压动态显现监测,防止地质灾害发生。

7 资源综合利用

7.1 基本要求

综合开发利用共伴生矿产资源;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科学利用固体废弃物、废水等资源,发展循环经济。

7.2 共伴生资源利用

7.2.1 应对共伴生资源进行综合勘查、综合评价、综合开发。

7.2.2 多种资源共伴生的冶金矿山,应坚持主矿产开采的同时有效回收共伴生矿产资源,主矿产开发不得对共伴生资源造成破坏和浪费。

7.2.3 选择适宜的选矿方法,优化选矿工艺,改善碎磨流程,综合利用共伴生资源。

7.2.4 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率等指标应符合附录B.1的相关要求。

7.3 固体废物利用

7.3.1 宜采用井下回填处理、铺路、制砖、制备混凝土骨料等途径实现废石、尾矿综合利用。

7.3.2建立废石、尾矿加工利用系统,经济可行的矿山宜将废石、尾矿加工成砂石料、水泥骨料、微晶玻璃、土壤改良剂等产品。

7.4 废水利用

7.4.1 废水应采用洁净化、资源化技术和工艺合理处置。

7.4.2 应建立废水利用系统,达标处理后用于洒水降尘、喷雾降尘、选矿等作业。

7.4.3 矿井水利用率应根据不同水资源赋存条件确定:水资源短缺矿区应达到95%,一般水资源矿区应不低于90%,水资源丰富矿区应不低于80%,水质复杂矿区应不低于70%;大水矿山用不完部分应达标排放。

7.4.4 选矿废水循环利用率不低于85%,干旱戈壁沙漠等特殊地区选矿废水循环利用率不低于50%。

8 节能减排

8.1 基本要求

建立矿山生产全过程能耗核算体系,通过采取节能减排措施,控制并减少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减少“三废”排放。

8.2 节能降耗

8.2.1 开发利用高效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及时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工艺和设备,推广使用变频设备及节能照明灯具。

8.2.2 建立生产全过程能耗核算体系,控制单位产品能耗。铁矿山开采单位产品能耗、选矿单位产品能耗应低于GB 31335-2014中4.2和4.3的规定、GB 31336-2014中4.2和4.3的规定、GB 31337-2014中4.1和4.2的规定,具体指标见C.1和D.1。

8.2.3 矿山企业宜通过节能技术改造和节能监管,达到GB 31335-2014中4.4的规定、GB 31336-2014中4.4的规定、GB 31337-2014中4.3的规定,具体指标见附录E.1和F.1。

8.2.4 锰矿和铬矿矿山开采综合能耗、选矿(或加工)综合能耗应低于国家、行业相关标准及当地政府有关部门规定考核的限额。

8.3 废气排放

8.3.1 应采取喷雾洒水措施,降低生产作业现场物料倒运点位的产尘量,减少职业危害。

8.3.2 宜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替代内燃动力设备,降低尾气排放对空气的污染。

8.3.3 铁矿山气体排放应低于GB 28661规定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锰矿和铬矿矿山气体排放应达到GB 3095规定的二级标准以上。

8.4 废水排放

8.4.1 矿山应单独或联合建立矿山废水处理站,同时实现雨污分流、清污分流。

8.4.2 矿区及贮存场应建有雨水截(排)水沟。

8.4.3 铁矿山水污染物排放浓度低于GB 28661规定的限值,排水量低于GB 28661规定的产品基准排水量;锰矿和铬矿山水污染物排放浓度符合GB 3838的规定。

8.5 固体废弃物排放

8.5.1 应优化采选工艺技术,减少废石、尾矿等固体废弃物排放。

8.5.2 应对露天矿剥离的表土、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石、尾矿等固体废弃物进行资源化利用。

9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

9.1 基本要求

9.1.1 建立科技研发队伍,推广转化科技成果,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产业绿色升级。

9.1.2 建设数字化矿山,实现矿山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信息化。

9.2 科技创新

9.2.1 应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

9.2.2 企业结合支撑企业主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编制科技创新规划。

9.2.3 配备专门科技人员,开展支撑企业主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研究,在资源高效开发,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不断改进工艺技术、设备水平。

9.2.4 研发及技改投入不低于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1.5%。

9.3 数字化矿山

9.3.1 应建设矿山生产自动化系统,实现生产、监测监控等子系统的集中管控和信息联动。

9.3.2 建立数字化资源储量模型与经济模型,进行矿产资源储量动态管理和经济评价,实现地质矿产资源储量利用的精准化管理。

9.3.3 应建立安全监测监控系统,保障安全生产。

9.3.4宜推进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实现矿山开采机械化,选矿工艺自动化,关键生产工艺流程数控化率不低于70%。

9.3.5宜采用计算机和智能控制等技术建设智能化矿山,实现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

10 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

10.1 基本要求

10.1.1 应建立产权、责任、管理和文化等方面的企业管理制度。

10.1.2 应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确保对质量、环境、职业健康与安全的管理。

10.2 企业文化

10.2.1应建立以人为本、创新学习、行为规范、高效安全、生态文明、绿色发展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培育团结奋斗、乐观向上、开拓创新、务实创业、争创先进的企业精神。

10.2.2 企业发展愿景应符合全员共同追求的目标,企业长远发展战略和职工个人价值实现紧密结合。

10.2.3 应健全企业工会组织,并切实发挥作用,丰富职工物质、体育、文化生活,企业职工满意度不低于70%,接触职业病危害的劳动者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率应不低于90%。

10.2.4 宜建立企业职工收入随企业业绩同步增长机制。

10.3 企业管理

10.3.1 建立资源管理、生态环境保护、安全生产和职业病防治等规章制度,明确工作机制,落实责任到位。

10.3.2 各类报表、台账、档案资料等应齐全、完整。

10.3.3 建立职工培训制度,培训计划明确,培训记录清晰。

10.4 企业诚信

10.4.1 生产经营活动、履行社会责任等坚持诚实守信,应履行矿业权人勘查开采信息公示义务,公示公开相关信息。

10.4.2 应在公司网站等易于公众访问的位置披露相关信息,主要包括:

a)企业组建及后续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意见;

b)环境、健康、安全和社会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绩效表现;

c)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负责部门联系方式。

10.5 企地和谐

10.5.1 应构建企地共建、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办矿理念。宜通过创立社区发展平台,构建长效合作机制,发挥多方资源和优势,建立多元合作型的矿区社会管理共赢模式。

10.5.2 应建立矿区群众满意度调查机制,宜在教育、就业、交通、生活、环保等方面提供支持,提高矿区群众生活质量,促进企地和谐。

10.5.3 与矿山所在乡镇(街道)、村(社区)等建立磋商和协商机制,及时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纠纷,未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

A

附录 A

(规范性附录)

冶金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指标

结合冶金矿山露天开采和地下开采的不同条件,规定了不同的回采率;根据矿石类型规定了不同的选矿回收率。冶金矿山具体的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指标见表A.1。

表A.1 冶金矿山开采回采率、选矿回收率指标

引自《四川攀西钒钛磁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试行)》、《铁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试行)》、《锰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试行)》、《铬矿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三率”最低指标要求(试行)》。

*褐铁矿焙烧工艺条件下选矿回收率应达到80%以上。

A

B

附录 B

(规范性附录)

冶金矿山综合利用率指标

B.1共伴生矿产综合利用率

B.1.1 铁矿(不含攀西钒钛磁铁矿)、锰矿当共伴生矿物的品位达到规定值时,开采设计或开发利用方案要对此元素的综合利用方式提出指标要求。当共伴生的有用矿物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暂时不能回收,或技术经济评价结论不宜综合利用的,应提出处置措施,为以后实施综合利用创造条件。矿山具体利用程度依据地质勘查报告、选矿试验、矿山设计及矿山采选生产实际等。

B.1.2 攀西钒钛磁铁矿中钛的综合利用率(TiO2从原矿计算到钛精矿):根据入选矿石的铁钛比(TFe/ TiO2)和钛精矿品位的不同,钛的综合利用率应达到表B.1的要求。

表B.1 钛的综合利用率指标

B.1.3 当钛精矿TiO2品位<47%时,钛综合利用率要相应提高。

B.1.4 攀西钒钛磁铁矿中钒(V2O5从原矿计算至铁精矿)和铬(红格南矿区)(Cr2O3从原矿计算至铁钒精矿)的综合利用率:根据铁选矿回收率的不同,综合利用率应达到表B.2的要求。

表B.2 钒的综合利用率指标

要在开发利用方案中明确硫化物综合利用的具体要求。

B.1.6 铬矿中共伴生铂族及钴、镍、金等元素,当铂族总量大于0.2g/t、钴大于0.02%,镍大于0.2%时,应加强综合评价并尽可能回收利用。与铬矿共生的矿物,其综合利用率不低于50%;与铬矿伴生的矿物,其综合利用率不低于30%。

B.2 铁矿尾矿综合利用率不低于20%。

B.2.1尾矿综合利用包括回收利用尾矿库中的有价元素、利用尾矿做建筑材料或矿山回填等。

C

附录 C

(规范性附录)

铁矿采矿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根据铁矿开采方式、开采类型和矿石规模,制定了不同的铁矿采矿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具体限定值见表C.1。

表C.1 铁矿采矿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B

D

附录 D

(规范性附录)

铁矿选矿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根据铁矿开采方式和选矿工艺类型制定了不同的铁矿选矿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具体限定值见表D.1。

表D.1 铁矿选矿单位产品能耗限定值

引自 GB 31337-2014

C

E

附录 E

(规范性附录)

铁矿采矿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根据铁矿开采方式和矿石规模制定了不同的铁矿采矿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具体先进值见表E.1。

表E.1 铁矿采矿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引自

D

F

附录 F

(规范性附录)

铁矿选矿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根据铁矿选矿工艺类型制定了不同的铁矿选矿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具体先进值见表F.1。

表F.1 铁矿选矿单位产品能耗先进值

引自GB 31337-2014

参考文献

[1] 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119号文)

[2] 国土资源部、财政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快建设绿色矿山的实施意见(国土资规[2017]4号文)

[3] 国土资源部关于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修订稿)(国土资发[2014]176号文)

[4] 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先进适用技术(第一至六批)

[5] 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评分表)

附件1 集团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评分表) 序号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得分扣分备注1.营业执照合法有效,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与实际相符,并定期年检(分值 1 分); 2.《采矿证》合法,在有效期内,未存在超层越界、超规模采矿现象(分值3 分); 3.《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经评审备案(分值1 分); 4.《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和土地复垦方案》经评审备案(分值 1 分); 5.及时缴纳矿产资源税费(分值 1 分); 一依法依规 6.建设项目临时、永久用地手续合法,及时缴纳占用土地各项费用(分值1 分); 7.建设项目安全设施设计经行政审批,并经合规验收,涉及变更的已完善相应手续(分值 1 分); 8.《安全生产许可证》在有效期内,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与采矿证一致(分值3 分); 9. 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经行政审批,并经合规验收,涉及变更的已完善相应手续(分值2 分); 10.有相应《排污许可证》,在有效期内,所排污染物与排污许可证要求一致(分值1 分); 1

附件1 集团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评分表) 序号建设内容建设标准得分扣分备注 11. 建设项目职业危害设施设计经行政审批,并经合规验收,变更的已完善相应手续(分值 1 分); 12. 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经行政审批,并经合规验收,涉及变更的已完善相应手续(分值 1 分); 13. 建设项目使用临时、永久林地手续合法,均取得《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分值 2 分); 一依法依规 14.有《取水许可证》,在有效期内,取水源、取水量与证要求相符(分值 1 分); 15.三年内没有发生因生产经营而导致本单位刑事犯罪(分值3 分); 16.三年内没有受到州(市)级以上的行政处罚(分值1 分); 17.三年内受县级行政处罚在 2 次(含)以下(分值1 分)。 1. 积极加入并自觉遵守《绿色矿业公约》(分值1 分); 二规范管理 2. 制订有切实可行的绿色矿山建设方案(目标明确,措施得当,责任到位,成效显著)(分值 2 分); 3.推行健康、安全、环保认证和质量体系认证,取得相应证书(分值2 分);

2017.8绿色矿山661个总名单

附件1 一批37个;二批183个;三批239个;四批202个;共661个。 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名单 北京市 1.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凤山矿 2.首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首云铁矿 3.北京云冶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冯家峪铁矿 4.北京威克冶金有限责任公司巨各庄铁矿 5.北京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大安山煤矿 6.北京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木城涧煤矿 7.北京密云县放马峪铁矿 8.北京建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太师屯铁矿 9.北京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长沟峪煤矿 10.北京首钢鲁家山石灰石矿有限公司鲁家山矿 河北省 1.首钢水厂铁矿 2.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云驾岭矿) 3.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东庞矿) 4.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东矿) 5.河北钢铁集团滦县司家营铁矿有限公司 6.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矿业分公司) 7.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庙沟铁矿) 8.河北金厂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金厂峪金矿) 9.张家口弘基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黄土梁金矿) 10.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吕家坨矿业分公司(吕家坨煤矿)

11.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台矿 12.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承德柏泉铁矿(注:示范基地支撑矿山) 13.保定太行和益水泥有限公司八里庄石灰石矿 14.鹿泉金隅鼎鑫水泥有限公司一分公司石灰石矿(九里山矿) 15.开滦能源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范各庄矿业分公司(范各庄煤矿) 16.承德燕山银业有限公司(丰宁银矿) 17.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承德黑山铁矿(注:示范基地支撑矿山) 18.唐山首钢马兰庄铁矿有限责任公司马兰庄铁矿 19.河北省矾山磷矿 20.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武安市南洺河铁矿有限公司(南洺河铁矿) 21.河北恒辉矿业有限公司恒辉铁矿 22.临城县赵庄乡南沟铁矿 23.迁西福珍全矿业有限公司宋庄子铁矿 24.宽城建龙矿业有限公司豆子沟铁矿 25.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东欢坨矿业分公司 26.冀中能源邯矿集团陶二煤矿 27.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钱家营矿业分公司 28.丰宁鑫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撒袋沟门钼矿 29.丰宁三赢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兵沟磷、铁矿 30.河北峪耳崖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峪耳崖金矿 31.河北东梁黄金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东梁金矿 32.中国黄金集团石湖矿业有限公司(石湖金矿) 山西省 1.同煤大唐塔山煤矿

国家级绿色矿山建设规划

目录 一、前言 (2) (一)矿山概况 (2) 1、自然条件 (2) 2、社会经济条件 (3) 3、丁家山矿资源赋存情况 (4) 4、矿山开发利用现状 (4) 5、土地利用现状 (6) 6、矿山基础设施条件 (6) 7、所获荣誉 (7) (二)编制依据规划期 (8) 1、编制依据 (8) 2、规划期 (9)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 (9) (一)指导思想 (9) (二)基本原则 (9) 三、规划主要目标 (10) 四、绿色矿山建设具体任务 (11) (一)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方面 (11) 1、利用探矿优势,加强深部及外围找矿,避免资源浪费 (11) 2、通过选厂技改充分利用低品位矿石 (12) 3、大力推进多金属资源综合回收 (14) (二)科技创新方面 (15) 1、提高废水循环利用率,全面实现废水零排放 (15) 2、引进除尘新技术,全面降低粉尘浓度 (18) (三)地质环境保护,地质灾害防治,土地复垦方面 (21) 1、地质环境保护 (21) 2、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 (23) 3、土地复垦 (26) (四)科学管理方面 (30) 1、目标成本管理 (30) 2、节能降耗管理 (31) (五)社区和谐方面 (32) 1、金东百户小区新农村建设 (32) 五、保障措施 (34) (一)充分认识建设绿色矿山的重要意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 (35) (二)制定适合公司自身情况的绿色矿山建设规划,加强管理 (35) (三)强化企业社会责任,实现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 (36) (四)建立健全矿山生态环境监督管理体系 (36) (五)加强宣传,增强全民资源环境保护意识 (36) (六)加强科技投入,抓好矿山环境治理示范工程建设 (37) (七)严格执行治理工程项目竣工验收标准和制度 (37)

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一、基本条件 (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矿产资源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运营正常,持有有效的《采矿许可证》《安全生产许可证》和《营业执照》,土地和林地相关使用手续完备。 (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符合广西和当地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符合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政策要求,符合采矿权设置及出让管理规定及国家和广西相关产业政策;诚信经营,及时填报并公示矿业权人开采信息,年内未被列入异常名录。 (三)全面履行采矿权人法定义务,依法纳税、依规缴费,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足额缴纳土地复垦费,建立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基金。 (四)编制有审查通过的储量地质报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或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和土地复垦方案,环境影响评价报告,矿山安全设施设计方案职业病危害评价报告等。 (五)至评估基准日3年内未发生超越批准的矿区范围采矿行为、生产安全责任事故以及突发环境事件等,无因矿山企业原因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和纠纷,无因矿山开采引发的重大地质灾害发生,未受到过国土、环保、安监、林业等部门的行政处罚。 二、矿山环境 (一)基本要求 1.矿区布局合理,不在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地质公园、湿地公园保护区、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文物古迹所在地、地质遗迹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自治区级及以上公益林保护区等保护范围内,与居民区、高速公路、

主要航道两侧及重要生态环境敏感目标保持合理距离。 2.矿区专用道路用地及矿山占地面积控制在批准的建设用地及矿区范围内;新建矿山的道路开挖路基及取弃土工程,均能根据道路施工进度有计划地进行表土剥离并保存,必要时设置排水沟、挡土墙等相应保护措施。 3.具有健全完善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生态重建、安全生产等规章制度和保障措施。 4.矿区开发规划和功能区布局合理,全面实现矿区绿化、美化和主干道硬化,整体环境整洁美观,矿山生产、运输、贮存等管理规范有序。 5.矿山设置符合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并制定林地恢复方案;应不占或者少占林地,不得在临时占用的林地上修筑永久性建筑物。 (二)矿区容貌 1.矿区地面配套设施齐全,标识、标牌规范、清晰,安全警示标志设置符合GB/T 14161-2008要求。 2.矿区主要运输道路要经常洒水,保持湿润;运输尾矿、废渣、废石、矿石等采取防扬尘、防雨、防漏等措施,其中有毒废渣装卸、转运作业场所的粉尘及空气中有害物浓度满足GBZ 2.1-2007 的要求。 3.矿山开采采用消声、减振、隔振等技术措施对破碎、空压等设备进行噪声处理。 (三)矿区绿化 1.因地制宜修复改善矿区环境,新建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100%,已投入生产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80%及以上,绿化树草布局科学、搭配合理、长势良好,实施“园林式”绿化,建设“花园式”矿山。矿区范围入口、临近公路等可视范围区域应进行景观美化。 2.露天开采矿山矿区范围边界、主运输干道两侧应植树种草、形成绿化隔离带,开采形成的最终台阶、终了边坡按规定消除安全隐患,并复垦复绿。

有色行业绿色矿山要求

附件3 有色金属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有色金属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矿产资源规划、产业政策和绿色矿山基本条件,并达到以下建设要求。 一、矿区环境优美 (一)矿区规划建设布局合理,标识、标牌等规范统一,清晰美观,矿区生产运行有序,管理规范。 (二)有色金属矿山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做好防尘保洁措施,确保矿区环境卫生整洁。 (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废石、尾矿产生的粉尘等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置,实现达标排放。 (四)充分利用当地矿区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建设“花园式”矿山,新建矿山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基本实现矿区环境天蓝、地绿、水净。 二、采用环境友好型开发利用方式 (五)矿山开采应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相协调,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采方式。 (六)根据矿体赋存条件,采用科学合理的采选方法,地下矿山鼓励优先采用充填采矿方法,露天矿山开采方式应符合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要求;选矿多碎少磨,选择选矿方法

多种组合,提高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减少土地占用,降低环境污染。 (七)涉及多种资源共伴生的有色金属矿,应坚持主金属开采的同时,回收共伴生金属和非金属资源,暂时不能回收的,应提出处置措施。开发不得对共伴生资源造成破坏和浪费。 (八)应建立生产全过程能耗核算体系,控制并减少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 (九)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有专用、规范的堆积场所,符合安全、环保、监测等规定,采取防扬散、防渗漏或其它防止二次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流泻到划定矿区范围外或造成污染。固体废物妥善处置率应达到100%。每年要自行对矿区范围的土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 (十)采取喷雾、洒水、湿式凿岩、设置除尘器等措施处置采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凿岩、碎磨、运输等生产中设备,通过消声、减振、阻隔等措施降低噪声。 (十一)采选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 应有固定废水处理站和相关设施,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各类废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应满足处理后水质要求。 (十二)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义务,做到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管理,确保矿区环境得到及时治理和恢复。 三、综合利用有色金属及共伴生资源

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精品资料).doc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 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砂石行业绿色矿山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主体有采矿权资质并生产机制砂石的新建、改扩建和生产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3306标牌 GB14161矿山安全标志 GB/T14684建设用砂 GBT1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8452破碎设备安全要求 GB50187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 GB51186机制砂石骨料工厂设计规范 AQT900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HJ651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JC/T2299机制砂石生产技术规程 TD/T1036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绿色矿山green mine 在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中,实施科学有序开采,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扰动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矿山。 3.2 矿区绿化覆盖率green cover age rate of the mining area 矿区土地绿化面积占矿区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矿区专用道路两侧绿化带等厂界内可绿化面积的百分比。 3.3 研发及技改投入inpu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企业开展研发和技改活动的资金投入。研发和技改活动包括科研开发、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改造和推广,设备更新,以及科技培训、信息交流、科技协作等。 3.4 机制砂石manufactured aggregate 机制砂石是由原生矿产资源经杋械破碎、筛分、整形等工艺加工制成的砂石颗粒。其中粒径大于4.75mm称为机制石,也称粗骨料;粒径小于4.75m的称为机制砂,也称细骨料。 3.5 绿色生产green production 指以矿产资源清洁高效开发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为目标的生产方式,其特点是采用高效、安全、节能环保、智能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生产效率髙;采取节能减排措施,使生产中粉尘、废水、噪音的排放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实现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高,产品质量好。 3.6 绿色运输green transportation

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 范 This manuscript was revised by JIEK MA on December 15th, 2012.

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砂石行业绿色矿山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主体有采矿权资质并生产机制砂石的新建、改扩建和生产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3306标牌 GB14161矿山安全标志 GB/T14684建设用砂 GBT1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8452破碎设备安全要求 GB50187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 GB51186机制砂石骨料工厂设计规范 AQT900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HJ651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JC/T2299机制砂石生产技术规程 TD/T1036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绿色矿山 green mine 在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中,实施科学有序开采,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扰动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矿山。 矿区绿化覆盖率 green cover age rate of the mining area 矿区土地绿化面积占矿区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矿区专用道路两侧绿化带等厂界内可绿化面积的百分比。 研发及技改投入 inpu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企业开展研发和技改活动的资金投入。研发和技改活动包括科研开发、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改造和推广,设备更新,以及科技培训、信息交流、科技协作等。

河南省质监局关于批准发布《有色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等项河南省地方标准的公告第

河南省质监局关于批准发布《有色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等43项河南省地方标准的公告2018年第43号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发布《有色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等43项河南省地方标准,现予以公布。 河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2018年9月29日 序号 地方标准编号 地方标准名称 代替标准号 发布日期

实施日期 1 DB41/T1663-2018 有色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2018-09-29 2018-12-29 2 DB41/T1664-2018 煤矿绿山矿山建设规范 2018-09-29 2018-12-29

3 DB41/T1665-2018 建筑石料、石材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2018-09-29 2018-12-29 4 DB41/T1666-2018 非金属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2018-09-29 2018-12-29

5 DB41/T1667-2018 岩盐、天然碱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2018-09-29 2018-12-29 6 DB41/T1668-2018 铁矿、锰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2018-09-29 2018-12-29

7 DB41/T1669-2018 金矿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2018-09-29 2018-12-29 8 DB41/T1670-2018 白及栽培技术规范 2018-09-29 2018-12-29 9

DB41/T1671-2018 自助洗车机技术条件 2018-09-29 2018-12-29 10 DB41/T1672-2018 电子商务农村服务站(点)建设与管理规范 2018-09-29 2018-12-29 11 DB41/T1673-2018

绿色矿山内容及标准

绿色矿山内容及标准 “绿色矿山”是指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既要严格实施科学有序的开采,又要对矿区及周边环境的扰动控制在可控制的范围内,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矿山。 对于必须破坏扰动的部分,应当通过科学设计、先进合理的有效措施,确保矿山的存在、发展直至终结,始终与周边环境相协调,并融合于社会可持续发展轨道中的一种崭新的矿业形象。 绿色矿山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它代表了一个地区矿业开发利用总体水平和可持续发展潜力,以及维护生态环境平衡的能力。它着力于科学、有序、合理的开发利用矿山资源的过程中,对其必然产生的污染、矿山地质灾害、生态破坏失衡,最大限度的予以恢复治理或转化创新。 1、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1)矿山应遵守国家法律和相关产业政策,依法办矿。 (2)矿山应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因矿制宜的原则,实现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的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企业文化和企业和谐等统筹兼顾和全面发展。 (3)矿山应以人为本,保护职工身体健康,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危害。 (4)新建、改扩建矿山应根据本标准建设;生产矿山应根据本

标准进行升级改造。绿色矿山建设应贯穿设计、建设、生产、毕坑全过程。 “国家级绿色矿山”的要求包括依法办矿、规范管理、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企业文化等九大方面。这些要求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以矿山企业的技术力为主导的,包括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创新、节能减排;另一类是以矿山企业的责任心为主导的,包括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 “绿色矿山”对企业的综合实力有着“严苛”的要求,具体内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在资源的综合利用方面,按照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较好地完成了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指标,技术经济水平居国内同类矿山先进行列;资源利用率达到矿产资源规划要求,矿山开发利用工艺、技术和设备符合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淘汰技术目录的要求,“三率”指标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标准;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大力开展矿产资源综合利用,资源利用达国内同行业先进水平。 (2)在技术创新方面,在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矿山企业每年用于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不低于矿山企业总产值的1%;不断改进和优化工艺流程,淘汰落后工艺与产能,生产技术居国内同类矿山先进水平;重视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矿山企业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显著。

有色金属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

附件3 有色金属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 有色金属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矿产资源规划、产业政策和绿色矿山基本条件,并达到以下建设要求。 一、矿区环境优美 (一)矿区规划建设布局合理,标识、标牌等规范统一,清晰美观,矿区生产运行有序,管理规范。 (二)有色金属矿山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做好防尘保洁措施,确保矿区环境卫生整洁。 (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废石、尾矿产生的粉尘等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置,实现达标排放。 (四)充分利用当地矿区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建设“花园式”矿山,新建矿山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基本实现矿区环境天蓝、地绿、水净。 二、采用环境友好型开发利用方式 (五)矿山开采应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相协调,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采方式。 (六)根据矿体赋存条件,采用科学合理的采选方法,地下矿山鼓励优先采用充填采矿方法,露天矿山开采方式应符合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要求;选矿多碎少磨,选择选矿方法多种组合,提高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减少土地占用,降低环境污染。 (七)涉及多种资源共伴生的有色金属矿,应坚持主金属开采的同时,回收共伴生金属和非金属资源,暂时不能回收的,应提出处置措施。开发不得对共伴生资源造成破坏和浪费。 (八)应建立生产全过程能耗核算体系,控制并减少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 (九)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有专用、规范的堆积场所,符合安全、环保、监测等规定,采取防扬散、防渗漏或其它防止二次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流泻到划定矿区范围外或造成污染。固体废物妥善处置率应达到100%。每年要自行对矿区范围的土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 (十)采取喷雾、洒水、湿式凿岩、设置除尘器等措施处置采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凿岩、碎磨、运输等生产中设备,通过消声、减振、阻隔等措施降低噪声。 (十一)采选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 应有固定废水处理站和相关设施,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各类废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应满足处理后水质要求。 (十二)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义务,做到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管理,确保矿区环境得到及时治理和恢复。 三、综合利用有色金属及共伴生资源 (十三)应综合评价有色金属及共伴生资源,采用合理的利用和处置工艺,确保有色金属及共伴生资源综合利用。 (十四)应采取合理的采矿方式,优化采矿设计,露天开采设计合理剥采比,地下开采选择合适的采矿方法及开拓方式,优化采场结构、凿岩、爆破等参数,

水泥灰岩绿色矿山建设规范(报批稿).pdf

ICS73.080 D 53 B 10 101 1011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XXXXX—XXXX 水泥灰岩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Green Mine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of Cement Limestone Industry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总则 (2) 5 矿区环境 (2) 5.1 基本要求 (2) 5.2 矿容矿貌 (2) 5.3 矿区绿化 (2) 6 资源开发方式 (3) 6.1 基本要求 (3) 6.2 绿色开采 (3) 6.3 采矿工艺与装备 (3) 6.4 矿区生态环境保护 (4) 7 资源综合利用 (4) 7.1 基本要求 (4) 7.2 合规开采 (4) 7.3 合理开发 (4) 7.4 综合利用 (5) 8 节能减排 (5) 8.1 基本要求 (5) 8.2 节能降耗 (5) 8.3 污水排放 (5) 8.4 固体废弃物排放 (5) 9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 (5) 9.1 基本要求 (5) 9.2 科技创新 (5) 9.3 数字化矿山 (5) 10 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 (6) 10.1 基本要求 (6) 10.2 企业文化 (6) 10.3 企业管理 (6) 10.4 企业诚信 (6)

最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资料

附件1 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 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矿产资源规划、产业政策和绿色矿山基本条件,并达到以下建设要求。 一、矿区环境优美 (一)矿区布局合理,标识、标牌等规范统一、清晰美观,矿区生产生活,运行有序、管理规范。 (二)煤炭的生产、运输、储存、地面实行全封闭管理,做到“采煤不见煤”。 (三)实行雨污分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矸石、废水、噪音、粉尘得到有效处置,达标排放。 (四)充分利用矿区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建设“花园式”矿山,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基本实现矿区环境天蓝、地绿、水净。 二、采用环境友好型开发利用方式 (五)煤炭资源开采应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资源保

护相协调,因地制宜,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采方式,应积极使用充填开采、保水开采和煤与瓦斯协调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 (六)中东部地区原则上应采取条带式和充填式开采等绿色开采方式,合理控制地面塌陷,鼓励矸石不出井,逐步消灭已有的矸石山,减少土地占用,降低环境污染。煤矸石等固体废物妥善处置率应达到100%。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开采方式应符合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要求。 (七)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义务,做到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管理,确保矿区环境得到及时治理和恢复。 (八)涉及多种资源重叠共生的应坚持先上后下,逐层开采,煤炭开发不得对其他资源造成破坏和浪费。 (九)应建立生产全过程能耗核算体系,控制并减少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 (十)采煤废弃物应有专用堆积场所,并符合安全、环保、监测等规定,采取防扬散、防渗漏或其他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不得流泻到堆场外,造成环境污染。 三、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煤炭及共伴生资源

XXX煤矿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绿色矿山建设实施方案

第一章前言 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及其实施细则(1996年8月29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矿山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省矿山地质环境保护条例》; 5、《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十二五”专项规划》(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11〕184号); 6、《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10〕146号); 7、《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源部国土资发[2010]119号); 8、《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国土资厅函[2011]574号); 9、《绿色矿山公约》; 10、《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组织申报第三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的通知》(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国土资厅函[2012]423号);

第二章矿山现状 矿以保护环境、资源利用和社区和谐作为绿色矿山建设的工作核心,以绿色生态助推五沟矿发展的理念为引导,积极探索和践行绿色矿山建设之路,在依法办矿、规范管理、科技创新、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土地复垦、社区和谐和企业文化等九大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 矿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等法律、法规依法建矿,矿产资源开发活动按照矿产资源开发规划与设计,较好地完成了资源开发与综合利用指标,2009年、2010年、2011年采区回采率分别为80.4%、82.3%和81.6%,均高于当年国土部门的核定值,并在国内同类地质条件下煤炭开采中处于先进水平。同时,在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坚持探索,开展了含水层下矸石充填开采试验研究工作,可将主采煤层10煤层开采设计留设的60-91m的防水煤岩柱,缩短到18.5m以内,全矿井可盘活呆滞煤量3155万吨,可延长矿井服务年限40年,有效减少塌陷对耕地的破坏,避免矸石对地表生态环境的破坏。据不完全统计,每采出1万吨煤造成3至4亩的塌陷,沉陷有时甚至达8亩,矸石每万吨占地0.8亩,如果矿山全部采用充填开采计,按矿井目前年产150万吨,每年将减少450亩耕地的破坏,对实现矿区资源开采和生态环境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矿山~(3)有色金属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

绿色矿山~(3)有色金属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 有色金属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矿产资源规划、产业政策和绿色矿山基本条件,并达到以下建设要求。 一、矿区环境优美 (一)矿区规划建设布局合理,标识、标牌等规范统一,清晰美观,矿区生产运行有序,管理规范。 (二)有色金属矿山生产、运输、储存过程中做好防尘保洁措施,确保矿区环境卫生整洁。 (三)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废水、噪声、废石、尾矿产生的粉尘等污染物得到有效处置,实现达标排放。 (四)充分利用当地矿区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建设“花园式”矿山,新建矿山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基本实现矿区环境天蓝、地绿、水净。 二、采用环境友好型开发利用方式 (五)矿山开采应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相协调,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采方式。 (六)根据矿体赋存条件,采用科学合理的采选方法,地下矿山鼓励优先采用充填采矿方法,露天矿山开采方式应符合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要求;选矿多碎少磨,选

择选矿方法多种组合,提高回收率和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减少土地占用,降低环境污染。 (七)涉及多种资源共伴生的有色金属矿,应坚持主金属开采的同时,回收共伴生金属和非金属资源,暂时不能回收的,应提出处置措施。开发不得对共伴生资源造成破坏和浪费。 (八)应建立生产全过程能耗核算体系,控制并减少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 (九)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应有专用、规范的堆积场所,符合安全、环保、监测等规定,采取防扬散、防渗漏或其它防止二次污染环境的措施,不得流泻到划定矿区范围外或造成污染。固体废物妥善处置率应达到100%。每年要自行对矿区范围的土地进行土壤环境监测,结果向社会公开。 (十)采取喷雾、洒水、湿式凿岩、设置除尘器等措施处置采选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对凿岩、碎磨、运输等生产中设备,通过消声、减振、阻隔等措施降低噪声。 (十一)采选过程中产生的生产废水, 应有固定废水处理站和相关设施,采取针对性措施处理各类废水,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应满足处理后水质要求。 (十二)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义务,做到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

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名单2011.3.19

国土资源部 关于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名单公告 按照《国土资源部关于贯彻落实全国矿产资源规划发展绿色矿业建设绿色矿山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土资发〔2010〕119号)文件要求,经矿山企业自愿申请、协会推荐、专家评估及社会公示,确定同煤大唐塔山煤矿等37家单位为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现予以公告。 二〇一一年三月十九日 附件: 首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名单 一、煤炭(11个) 同煤大唐塔山煤矿 中国神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上湾煤矿 神华准格尔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黑岱沟露天矿 神华宁夏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灵新煤矿 新汶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华丰煤矿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济宁三号煤矿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兴隆庄煤矿 山东泰山能源有限公司协庄煤矿 山东泰山能源有限公司翟镇煤矿 白山市振东煤业有限责任公司东晋煤矿 郑州磴槽企业集团金岭煤业有限公司金岭煤矿 二、黑色金属(5个) 首钢水厂铁矿 首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首云铁矿 北京云冶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冯家峪铁矿 北京威克冶金有限责任公司巨各庄铁矿 山东兴盛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杨庄铁矿

三、有色金属(5个) 中国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西分公司平果铝土矿金川集团有限公司龙首矿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二矿区 江西铜业股份有限公司德兴铜矿 金堆城钼业股份有限公司金堆城钼矿 四、黄金(6个) 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三山岛金矿 贵州锦丰矿业有限公司锦丰(烂泥沟)金矿 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夏甸金矿 招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金翅岭金矿 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城金矿 山东省平邑归来庄金矿 五、化工(7个) 贵州开磷(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开阳磷矿 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昆阳磷矿 云南磷化集团有限公司海口磷矿 中盐金坛盐化有限责任公司金坛盐矿 敦煌西域特种新材股份有限公司西湖芒硝矿 湖北神农磷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莲花-简城磷矿湖北神农磷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寨湾磷矿 六、建材(3个) 湖州新开元碎石有限公司(建筑石料矿) 湖州鹿山坞矿业有限公司妙西镇第十矿区 北京水泥厂有限责任公司凤山矿

第二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名单

附件 第二批国家级绿色矿山试点单位名单 北京: 1.北京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大安山煤矿 2.北京昊华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木城涧煤矿 3.北京密云县放马峪铁矿 4.北京建昌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太师屯铁矿 5.北京市长流水采石场 河北: 1.河北冀中能源峰峰集团有限公司梧桐庄矿 2.河北冀中能源邯郸矿业集团云驾岭煤矿 3.河北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东庞煤矿 4.河北冀中能源股份有限公司邢东煤矿 5.河北钢铁集团滦县司家营铁矿有限公司(司家营铁矿) 6.河北滦平金锴矿业有限公司(周台子铁矿) 7.河北钢铁集团矿业有限公司庙沟铁矿 8.河北易县葡萄山铁选厂野鸭沟铁矿 9.河北金厂峪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金厂峪金矿) 10.河北张家口弘基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黄土梁金矿 11.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唐山矿业分公司(唐山煤矿) 河南: 1.河南神火煤电股份有限公司新庄煤矿 2.河南大有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常村煤矿 3.河南平顶山天安煤业股份有限公司一矿 4.河南省正龙煤业有限公司城郊煤矿 5.河南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三道庄钼矿 6.河南发恩德矿业有限公司洛宁县月亮沟铅锌银矿 7.河南灵宝市金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金源二矿 8.河南灵宝黄金股份有限公司灵金一矿

9.河南嵩县金都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萑香洼金矿 10.河南嵩县丰源钼业有限责任公司雷门沟钼矿 山东: 1.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龙固煤矿) 2.山东龙口煤电有限公司北皂煤矿 3.山东泰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王家寨煤矿 4.山东济矿鲁能煤电股份有限公司阳城煤矿 5.山东聚源矿业集团有限公司聚源煤矿 6.山东金岭矿业股份有限公司召口矿 7.山东莱芜钢铁集团莱芜矿业有限公司马庄铁矿 8.山东金洲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金青顶(金)矿区 9.山东美银膏业有限公司左庄石膏矿 10.山东烟台宜陶矿业有限公司李家夼(长石)矿区 广东: 1.广东中金岭南有色股份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 2.广东大宝山矿业有限公司大宝山多金属矿 3.广东韶关瑶岭矿业有限公司瑶岭钨矿 4. 广东广业云硫矿业有限公司云浮硫铁矿 广西: 1.广西东怀矿业有限公司东怀煤矿一号井 2.广西高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锡矿 3.广西桂华成有限责任公司珊瑚钨矿 4.广西华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铜坑矿 5.广西德保铜矿 6.广西佛子矿业有限公司佛子冲铅锌矿 7.广西贵港市金地矿业有限责任公司龙头山金矿 山西: 1.山西潞安集团余吾煤业公司(屯留煤矿) 2.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寺河煤矿 3.大同煤矿集团大同地煤青磁窑煤矿

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

附件7 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 非金属矿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矿产资源规划、产业政策和绿色矿山基本条件,并达到以下建设要求。 一、矿区环境规范整洁 (一)矿区规划建设布局合理、厂貌整洁,标识、标牌等规范统一、清晰美观,矿区生产生活运行有序、管理规范。 (二)矿山开发科学合理,矿石、废石的生产、运输、堆存规范有序,废石、废水、噪声和粉尘达标处置。 (三)因地制宜修复改善矿区环境,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基本实现矿区环境天蓝、地绿、水净。 二、合理利用资源 (四)矿山开采应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相协调,最大限度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发方式,实现资源分级利用、优质优用、综合利用。 (五)对石墨、萤石、高岭土、重晶石、长石、红柱石、蓝晶石等涉及采选加工等环节的非金属矿山,应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和装备,提高资源综合回收率,开展精深加工,发

展高端产品。 (六)对滑石、硅灰石、膨润土、硅藻土、凹凸棒石、海泡石、石英、菱镁矿、石膏、方解石、云母、蛭石等涉及开采加工环节的非金属矿山,应采用先进的加工技术、工艺与装备,发展深加工产品。 (七)对石灰岩、硅质原料、砂石骨料等露天开采矿山,开采方式应符合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要求,做到资源分级利用。 (八)对石材类矿山,应根据赋存条件,鼓励采用圆盘锯、绳锯等装备开采,荒料率达到30%以上。 (九)应建立生产全过程能耗核算体系,控制并减少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 三、矿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 (十)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义务,做到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和土地复垦方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管理,确保矿区环境得到及时治理和恢复。 (十一)应采用喷雾、洒水、湿式凿岩、加设除尘装置、全封闭皮带运输等措施处置采选、运输过程中产生的粉尘和遗撒,做到矿区无扬尘。对凿岩、碎磨、空压等设备,通过消声、减振、隔振等措施进行噪声处理。 (十二)应有符合安全、环保、监测等规定的废弃物处

DZT 0320-2018有色金属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ICS73.060 D 40 B 09DZ 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矿产行业标准 DZ/T XXXXX—XXXX 有色金属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Green Mine Construction Specification of Non-ferrous Metal Industry 点击此处添加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的标识 (报批稿) XXXX-XX-XX发布XXXX-XX-XX实施

目次 前言........................................................................... I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2) 4 总则 (2) 5 矿区环境 (2) 5.1 基本要求 (2) 5.2 矿容矿貌 (2) 5.3 矿区绿化 (3) 6 资源开发方式 (3) 6.1 基本要求 (3) 6.2 绿色开发 (3) 6.3 技术与装备 (3) 6.4 指标要求 (4) 6.5 矿区生态环境保护 (4) 7 资源综合利用 (4) 7.1 基本要求 (4) 7.2 共伴生资源利用 (4) 7.3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4) 7.4 废水与废气处理与利用 (5) 8 节能减排 (5) 8.1 基本要求 (5) 8.2 采矿能耗要求 (5) 8.3 选矿能耗要求 (5) 8.4 控制污水排放 (5) 8.5 控制固体废弃物排放 (6) 9 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 (6) 9.1 基本要求 (6) 9.2 科技创新 (6) 9.3 数字化矿山 (6) 10 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 (6) 10.1 基本要求 (6) 10.2 企业文化 (6)

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砂石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砂石行业绿色矿山矿区环境、资源开发方式、资源综合利用、节能减排、科技创新与数字化矿山、企业管理与企业形象方面的基本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主体有采矿权资质并生产机制砂石的新建、改扩建和生产矿山的绿色矿山建设。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Z2.1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 GBZ2.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 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6722爆破安全规程 GB12348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 GB/T13306标牌 GB14161矿山安全标志 GB/T14684建设用砂 GBT14685建设用卵石、碎石 GB1629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 GB18452破碎设备安全要求 GB50187工业企业平面设计规范 GB51186机制砂石骨料工厂设计规范 AQT9006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 HJ651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技术规范 JC/T2299机制砂石生产技术规程 TD/T1036土地复垦质量控制标准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绿色矿山 green mine 在矿产资源开发全过程中,实施科学有序开采,对矿区及周边生态环境扰动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实现矿区环境生态化、开采方式科学化、资源利用高效化、管理信息数字化和矿区社区和谐化的矿山。 3.2 矿区绿化覆盖率 green cover age rate of the mining area 矿区土地绿化面积占矿区工业场地、办公生活区、矿区专用道路两侧绿化带等厂界内可绿化面积的百分比。 3.3 研发及技改投入 input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and technical innovation 企业开展研发和技改活动的资金投入。研发和技改活动包括科研开发、技术引进,技术创新、改造和推广,设备更新,以及科技培训、信息交流、科技协作等。 3.4 机制砂石 manufactured aggregat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