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绿色矿山建设标准资料
- 格式:docx
- 大小:15.48 KB
- 文档页数:6
山东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一、资源利用1.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优化矿产资源利用结构,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2. 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实现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最大化。
3. 鼓励采用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设备,提高采矿机械化程度和生产效率。
4. 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减少对共生伴生矿产资源的浪费。
二、节能减排1. 积极推广节能减排技术,减少矿山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2. 采用绿色采矿技术,降低采矿过程中的能耗和排放。
3. 加强矿山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实现废石、尾矿等的资源化利用。
4. 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三、环境保护1. 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矿山环境保护管理制度。
2. 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矿山废水、废气、废渣等对环境造成的污染。
3. 加强对矿山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减少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4. 鼓励采用生态修复技术,对矿山生态环境进行修复治理。
四、安全生产1. 建立健全矿山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2. 加强矿山安全生产管理,提高安全生产水平。
3. 严格遵守国家和地方安全生产法规,认真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4. 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加强矿山安全生产监督检查。
五、技术创新1. 加强绿色矿山技术研发和创新,提高绿色矿山建设水平。
2. 推广先进的采矿技术、节能减排技术和环境保护技术等。
3. 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应用。
4. 鼓励企业自主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六、企业管理1. 建立健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2. 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3. 推行绿色企业文化,树立绿色发展理念。
4. 加强员工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素质和技能水平。
七、社会贡献1. 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参与公益事业和扶贫以下是一个关于“山东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的提纲:一、资源利用: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优化矿产资源利用结构,推进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提高矿产资源开采回采率和选矿回收率;鼓励采用先进的采矿技术和设备;加强共伴生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绿色矿山标准绿色矿山标准是指在矿山开采和生产过程中,遵循环保、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原则,实现矿山可持续发展的一系列标准和规范。
绿色矿山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绿色矿山标准的内涵、意义和实施措施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绿色矿山标准的内涵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环境保护。
绿色矿山标准要求矿山企业在开采和生产过程中,减少对环境的影响,保护周围的土壤、水源、空气等自然资源,避免环境污染。
二是节能减排。
绿色矿山标准要求矿山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采用节能环保的技术和设备,减少能源消耗和排放的废气、废水等污染物,降低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三是资源综合利用。
绿色矿山标准要求矿山企业在资源开采和利用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的综合利用,减少浪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其次,绿色矿山标准的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护生态环境。
执行绿色矿山标准可以有效减少矿山开采和生产对周围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植被、野生动物等生态资源,维护生态平衡。
二是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
执行绿色矿山标准可以提高矿山企业的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是改善员工生产生活环境。
执行绿色矿山标准可以减少矿山生产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和环境污染,改善员工的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员工的生产积极性和工作效率。
最后,为了有效实施绿色矿山标准,矿山企业可以采取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加强技术创新。
矿山企业应积极引进和研发节能环保的生产技术和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和排放的污染物。
二是加强管理规范。
矿山企业应建立健全绿色矿山管理制度,加强对生产过程中环境保护、节能减排、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监督和管理。
三是加强宣传教育。
矿山企业应加强员工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意识的培训,提高员工的环保意识和节能减排意识,促进绿色矿山标准的贯彻执行。
总之,绿色矿山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促进矿山可持续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附件1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矿产资源规划、产业政策和绿色矿山基本条件,并达到以下建设要求。
一、矿区环境优美(一)矿区布局合理,标识、标牌等规范统一、清晰美观,矿区生产生活,运行有序、管理规范。
(二)煤炭的生产、运输、储存、地面实行全封闭管理,做到“采煤不见煤”。
(三)实行雨污分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矸石、废水、噪音、粉尘得到有效处置,达标排放。
(四)充分利用矿区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建设“花园式”矿山,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基本实现矿区环境天蓝、地绿、水净。
二、采用环境友好型开发利用方式(五)煤炭资源开采应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相协调,因地制宜,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采方式,应积极使用充填开采、保水开采和煤与瓦斯协调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
(六)中东部地区原则上应采取条带式和充填式开采等绿色开采方式,合理控制地面塌陷,鼓励矸石不出井,逐步消灭已有的矸石山,减少土地占用,降低环境污染。
煤矸石等固体废物妥善处置率应达到100%。
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开采方式应符合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要求。
(七)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义务,做到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管理,确保矿区环境得到及时治理和恢复。
(八)涉及多种资源重叠共生的应坚持先上后下,逐层开采,煤炭开发不得对其他资源造成破坏和浪费。
(九)应建立生产全过程能耗核算体系,控制并减少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
(十)采煤废弃物应有专用堆积场所,并符合安全、环保、监测等规定,采取防扬散、防渗漏或其他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不得流泻到堆场外,造成环境污染。
三、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煤炭及共伴生资源(十一)应综合评价煤炭及共伴生资源,采用合理的利用方式和处置工艺,确保资源综合利用。
(十二)提高瓦斯抽采利用率,应先抽后掘,先抽后采,保持“抽掘采”平衡,合理利用矿井瓦斯;对煤炭共伴生的高岭土、油页岩等资源要有合理利用和处置工艺,应做到综合回收和综合利用。
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绿色矿山建设是指在矿山开采和生产过程中,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为宗旨,采取一系列环保措施,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的矿山开发和管理。
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促进矿山行业的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应包括绿色矿山规划设计标准。
在矿山规划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合理布局矿山设施和生产区域,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周边生态系统的影响。
同时,还应充分考虑绿色矿山建设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促进作用,实现矿山开发和当地社会协调发展。
其次,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应包括绿色矿山生产管理标准。
在矿山生产管理过程中,应加强对矿山生产过程的监测和控制,严格执行环保政策和法规,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减少矿山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同时,还应加强对矿山生产过程中的资源利用效率的监管,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再次,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应包括绿色矿山安全生产标准。
在矿山安全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矿山生产设施和设备的安全监管,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加强对矿山从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和培训,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意识,确保矿山生产过程中的安全生产。
最后,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应包括绿色矿山环境治理标准。
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矿山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实施矿山生产过程中的环境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矿山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减少矿山生产对周边生态环境的破坏,保护生态环境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总之,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对于促进矿山行业的健康发展,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坚持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才能实现矿山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目标。
希望相关部门和企业能够高度重视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的制定和执行,共同推动绿色矿山建设事业的健康发展。
绿色矿山标准矿山是重要的资源开发基地,然而传统的矿山开采和生产往往会对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和破坏。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绿色矿山标准应运而生。
绿色矿山标准是指在矿山开采、生产和管理过程中,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目标,采取一系列科学、合理的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矿山开采和生产。
首先,绿色矿山标准要求矿山企业在规划和设计阶段就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
在选择开采地点和方式时,要尽量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避免破坏重要的生态系统。
同时,要合理利用矿产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的浪费。
其次,在矿山的开采和生产过程中,绿色矿山标准要求矿山企业采取有效的环保措施,减少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排放。
例如,要建立完善的废水处理系统,减少废水对周围水体的污染;要采用先进的矿石粉尘控制技术,减少粉尘对空气质量的影响;要进行废弃矿山的治理和修复,恢复植被,减少土地的破坏。
此外,绿色矿山标准还要求矿山企业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确保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制度,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减少事故的发生。
同时,要加强对职业病的防治,保护员工的身体健康。
最后,绿色矿山标准还要求矿山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要尊重当地居民的权益,与当地居民进行充分沟通,促进与当地居民的和谐共处。
要积极参与当地的公益事业,支持当地的教育、医疗和环保工作,回报社会。
总之,绿色矿山标准是矿山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实现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有效途径。
矿山企业要严格遵守绿色矿山标准,加强环保投入,推动绿色矿山建设,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护环境,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绿色矿山建设标准附件1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矿产资源规划、产业政策和绿色矿山基本条件,并达到以下建设要求。
一、矿区环境优美(一)矿区布局合理,标识、标牌等规范统一、清晰美观,矿区生产生活,运行有序、管理规范。
(二)煤炭的生产、运输、储存、地面实行全封闭管理,做到“采煤不见煤”。
(三)实行雨污分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矸石、废水、噪音、粉尘得到有效处置,达标排放。
(四)充分利用矿区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建设“花园式”矿山,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基本实现矿区环境天蓝、地绿、水净。
二、采用环境友好型开发利用方式(五)煤炭资源开采应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资源保护相协调,因地制宜,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采方式,应积极使用充填开采、保水开采和煤与瓦斯协调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
(六)中东部地区原则上应采取条带式和充填式开采等绿色开采方式,合理控制地面塌陷,鼓励矸石不出井,逐步消灭已有的矸石山,减少土地占用,降低环境污染。
煤矸石等固体废物妥善处置率应达到100%。
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开采方式应符合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要求。
(七)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义务,做到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管理,确保矿区环境得到及时治理和恢复。
(八)涉及多种资源重叠共生的应坚持先上后下,逐层开采,煤炭开发不得对其他资源造成破坏和浪费。
(九)应建立生产全过程能耗核算体系,控制并减少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
(十)采煤废弃物应有专用堆积场所,并符合安全、环保、监测等规定,采取防扬散、防渗漏或其他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不得流泻到堆场外,造成环境污染。
三、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煤炭及共伴生资源(十一)应综合评价煤炭及共伴生资源,采用合理的利用方式和处置工艺,确保资源综合利用。
(十二)提高瓦斯抽采利用率,应先抽后掘,先抽后采,保持“抽掘采”平衡,合理利用矿井瓦斯;对煤炭共伴生的高岭土、油页岩等资源要有合理利用和处置工艺,应做到综合回收和综合利用。
金矿绿色矿山建设标准一、资源利用1.1 合理开发利用矿产资源,优化采矿方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1.2 采取合理的选矿工艺和技术,提高选矿回收率,降低尾矿品位。
1.3 开展综合利用,对有价值的伴生元素进行回收利用。
二、环境保护2.1 严格执行环保法规,建立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
2.2 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采矿过程中的水土流失和生态破坏。
2.3 加强废水、废气、废渣等污染物的治理和排放控制。
2.4 积极推行生态恢复和土地复垦,改善矿区生态环境。
三、节能减排3.1 推广节能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产值能耗。
3.2 采用清洁能源和节能设备,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3.3 强化节能监测和考核,促进节能减排的落实。
四、安全生产4.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安全生产意识。
4.2 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和治理,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
4.3 开展安全培训和教育,提高员工安全素质。
五、社会责任5.1 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关注员工福利和社会发展。
5.2 支持当地公益事业和文化建设,促进社区和谐发展。
5.3 加强与利益相关方的沟通和合作,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
六、企业文化6.1 建立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尊重员工权益和发展。
6.2 倡导绿色发展理念,强化环保意识和生态文明建设。
6.3 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七、技术创新7.1 加强科技创新投入,推动技术研发和升级。
7.2 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7.3 鼓励员工参与技术创新和发明创造活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八、制度建设8.1 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体系,确保各项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8.2 制定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和实施细则,明确目标和责任。
非金属矿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文件一、矿区环境方面。
1. 矿区容貌。
首先啊,矿区得整洁干净,就像咱自家院子一样。
不能到处乱糟糟的,那些开采设备、材料啥的得摆放得整整齐齐的。
不能说这边一个大机器横在路中间,那边一堆矿石随地乱堆,那可不行。
矿区里的道路也要好好规划和维护。
道路得平坦,不能坑坑洼洼的,不然运矿石的车开起来像坐过山车似的,还容易把矿石颠出来,造成浪费不说,还污染环境。
2. 绿化美化。
矿区可不能是一片光秃秃的景象。
要多种树、种草,让矿区有点绿色生机。
就像给矿区穿上一件漂亮的绿衣服一样。
比如说在办公区周围种些花花草草,在矿区的边坡上种上能保持水土的草皮或者小灌木。
这样不仅好看,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呢。
而且这些绿化植物也不是随便种的,得根据当地的气候和土壤条件来选。
不能说在干旱的地方种那些特别需要水的植物,不然种了也活不了,白费功夫。
二、资源开发利用方面。
1. 开采方式。
开采得科学合理呀。
不能像没头的苍蝇一样乱采一通。
要按照设计好的方案来开采,就像厨师做菜得按照菜谱来一样。
比如说开采的顺序要规划好,先采哪里后采哪里,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矿产资源,减少浪费。
采用的开采技术也要先进一些。
不能老是用那些又笨又浪费资源的老方法。
现在有很多新的开采技术,能在开采的时候就把矿石和废石分离开,这样就不用后面再费很大力气去分拣了。
2. 资源综合利用。
非金属矿里除了主矿种,可能还有很多其他有用的东西呢。
不能把那些当成垃圾扔掉。
比如说有些伴生矿可以提取出来加以利用,就像从米里挑出沙子后,发现沙子也能派上用场一样。
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废渣也不能随便堆着不管。
可以看看能不能加工成建筑材料之类的东西,变废为宝。
要是都堆在那儿,占地方不说,还可能对环境造成污染。
三、节能减排方面。
1. 能源利用。
矿区里的设备用电、用油啥的都得节约。
那些大的开采设备,不能让它们空转浪费能源。
就像咱们家里的电器不用的时候要关掉一样。
要采用一些节能的设备和技术,比如节能型的破碎机、输送带等。
非金属矿业绿色矿山建设规范文件
首先呢,这个文件就像是给非金属矿业立的一个绿色规矩本。
它要求在挖矿的时候啊,得把环境保护放在超级重要的位置。
就好比你去别人家做客,不能把人家屋子弄得乱七八糟一样。
从矿山的规划开始就得讲究绿色理念。
选址的时候,要考虑会不会破坏太多的自然环境,像是那些珍稀动植物的栖息地啊,能不碰就不碰。
要是不小心占了点地方,也得想办法补救,就像你不小心踩了草坪一脚,得赶紧把草种回去似的。
开采过程中,产生的那些废渣、废水啥的可不能随便一扔一倒就了事。
废渣得有合理的堆放地方,最好还能想办法再利用起来,废水就得经过处理,变得干干净净的才能排放,不然就像你吃完饭不洗碗,把脏水到处乱泼,那肯定不行呀。
矿山的资源利用也得高效。
不能像个大手大脚的败家子,只挖自己想要的那点东西,剩下的就不管了。
要尽可能把所有有用的资源都利用起来,就像吃西瓜,瓜瓤吃完了,瓜皮还能腌着吃或者做面膜呢(开个玩笑哈,但就是这个意思,要物尽其用)。
还有矿山的绿化问题,不能整个矿山光秃秃的就像个光头强的地盘。
要种上树啊、草啊,让矿山慢慢变得像个小森林一样。
这不仅好看,还能防止水土流失呢。
这个规范文件就是要让非金属矿业在赚钱发展的同时,也能和大自然和谐共处,让咱们的地球妈妈还是那么美美的。
绿色矿山建设标准
矿山作为资源开发的重要领域,对于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为
了促进矿山建设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资源,提高矿山建设的绿色化水平,制定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势在必行。
首先,绿色矿山建设需要注重生态保护。
在选址和规划阶段,应充分考虑矿山
周边的生态环境,避免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在矿山建设过程中,应采取生态恢复措施,保护当地植被和野生动物,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其次,绿色矿山建设需要注重资源节约利用。
在矿山开发和生产过程中,应采
用高效节能的设备和技术,减少资源的消耗。
同时,应加强矿山废弃物的综合利用,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对自然资源的开采。
另外,绿色矿山建设需要注重环境污染治理。
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应加强对废水、废气和固体废物的处理,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应加强对矿山周边环境的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环境污染问题,保护周边环境的安全和健康。
最后,绿色矿山建设需要注重社会责任。
矿山企业应承担起对当地社会的责任,积极参与当地社区建设,促进当地经济发展,改善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
同时,应加强与当地政府和居民的沟通,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总之,绿色矿山建设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推动矿山建设向着绿色、环保、
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只有通过严格遵守绿色矿山建设标准,才能实现矿山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双赢局面。
希望相关部门和矿山企业能够高度重视绿色矿山建设标准,共同努力,为建设绿色矿山作出积极贡献。
附件1
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要求
煤炭行业绿色矿山建设,应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符合矿产资源规划、产业政策和绿色矿山基本条件,并达到以下建设要求。
一、矿区环境优美
(一)矿区布局合理,标识、标牌等规范统一、清晰美观,矿区生产生活,运行有序、管理规范。
(二)煤炭的生产、运输、储存、地面实行全封闭管理,做到“采煤不见煤”。
(三)实行雨污分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矸石、废水、噪音、粉尘得到有效处置,达标排放。
(四)充分利用矿区自然资源,因地制宜建设“花园式”矿山,矿区绿化覆盖率达到可绿化面积的100%,基本实现矿区环境天蓝、地绿、水净。
二、采用环境友好型开发利用方式
(五)煤炭资源开采应与城乡建设、环境保护、资源保
护相协调,因地制宜,选择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开采方式,应积极使用充填开采、保水开采和煤与瓦斯协调开采等绿色开采技术。
(六)中东部地区原则上应采取条带式和充填式开采等绿色开采方式,合理控制地面塌陷,鼓励矸石不出井,逐步消灭已有的矸石山,减少土地占用,降低环境污染。
煤矸石等固体废物妥善处置率应达到100%。
中西部地区煤炭资源开采方式应符合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要求。
(七)切实履行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与土地复垦义务,做到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方案、土地复垦方案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管理,确保矿区环境得到及时治理和恢复。
(八)涉及多种资源重叠共生的应坚持先上后下,逐层开采,煤炭开发不得对其他资源造成破坏和浪费。
(九)应建立生产全过程能耗核算体系,控制并减少单位产品能耗、物耗、水耗。
(十)采煤废弃物应有专用堆积场所,并符合安全、环保、监测等规定,采取防扬散、防渗漏或其他防止二次污染的措施,不得流泻到堆场外,造成环境污染。
三、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煤炭及共伴生资源
(十一)应综合评价煤炭及共伴生资源,采用合理的利用方式和处置工艺,确保资源综合利用。
(十二)提高瓦斯抽采利用率,应先抽后掘,先抽后采,保持“抽掘采”平衡,合理利用矿井瓦斯;对煤炭共伴生的高岭土、油页岩等资源要有合理利用和处置工艺,应做到综合回收和综合利用。
(十三)对煤矸石、煤泥等固体废物要分类处理,实现合理利用,做到物尽其用、吃干榨尽。
在保证不产生二次污染的前提下,鼓励利用矿山固体废物用于充填采空区、治理塌陷区等。
(十四)原煤入选率应达到100%,提高精煤质量。
(十五)矿山生产过程中应从源头减少废水产生,实施清污分流,应充分利用矿井水,循环利用洗煤废水。
废水重复利用率一般达到85%以上;矿坑涌水在矿区充分自用前提下,余水可作为生态、农田等用水,其水质应达到相应标准要求;生活废水达标处置,充分用于场区绿化等。
四、建设现代数字化矿山
(十六)生产技术工艺装备现代化。
应加强技术工艺装备的更新改造,采用高效节能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和新材料,及时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率的工艺和设备,
符合国土资源部《矿产资源节约与综合利用鼓励、限制和淘汰技术目录》。
(十七)煤炭开采自动化。
探索应用井下无人工作面开采技术,积极推进机械化减人、自动化换人。
(十八)生产管理信息化。
应采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控制技术、智能技术,加大“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移动互联技术在煤炭行业的应用,实现煤矿企业生产、经营决策、安全生产管理和设备控制的信息化。
(十九)建立产学研用科技创新平台,培育创新团队,矿山科研开发资金不低于上年度主营业务收入的1%。
五、树立良好矿山企业形象
(二十)创建特色鲜明的企业文化,培育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新发展理念和煤炭行业特色的企业文化。
建立环境、健康、安全和社会风险管理体系,制定管理制度和行动计划,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二十一)应构建企业诚信体系,生产经营活动、履行社会责任等坚持诚实守信,及时公告相关信息。
应在公司网站等易于用户访问的位置至少披露:企业组建及后续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书及批复意见;环境、健康、安全和社会影响、温室气体排放绩效表现;企业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负
责部门及工作人员联系方式,确保与利益相关者交流顺畅。
(二十二)企业经营效益良好,积极履行社会责任。
坚持企地共建、利益共享、共同发展的办矿理念,加大对矿区及周边群众的教育、就业、交通、生活、环保等支持力度,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矿区和谐,实现办矿一处,造福一方。
加强利益相关者交流互动,对利益相关者关心的环境、健康、安全和社会风险,应主动接受社会团体、新闻媒体和公众监督,并建立重大环境、健康、安全和社会风险事件申诉—回应机制,及时受理并回应项目建设或公司运营所在地民众、社会团体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诉求。
有关部门对违反环保、健康、安全等法律法规,对利益相关者造成重大损失的矿山企业,应依法严格追责。
(二十三)加强对企业职工和矿区群众的人文关怀,建立健全职工技术培训体系、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职工满意度不低于70%,矿区群众满意度不低于65%,及时妥善处理好各种利益纠纷,不得发生重大群体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