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
- 格式:ppt
- 大小:16.55 MB
- 文档页数:55
《动物营养学》实验教学——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教学大纲目录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地位二、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二)实践技能方面三、教学安排(一)使用教材(二)学时分配四、教学内容(一)理论教学内容专题一饲料的质量管理和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专题二饲料质量检测的原理和方法专题三饲料分析实验室仪器配套建设(二)实验操作内容第一节第二节第三节第四节第五节第六节第七节第八节第九节第十节第十一节第十二节第十三节第十四节第十五节饲料样本采集,样本制备饲料的物理性状检验饲料中粗脂肪含量的测定饲料中粗灰分含量的测定饲料中粗蛋白含量的测定饲料中粗纤维含量的测定饲料中钙含量的测定饲料中总磷含量的测定饲料中食盐含量的测定饲料粉碎粒度测定饲料混合均匀度测定饲料显微镜检饲料中微量元素含量测定能量、氨基酸等演示实验动物实验评定饲料营养价值(三)思考题《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任务和地位《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是在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的研究发展的基础上,与经典化学分析、仪器分析、企业生产管理、生物统计紧密结合发展起来的一门重点课程,主要任务是阐明饲料原料和成品的物理性状、营养素、抗营养成分、有毒有害物质及饲料添加剂的定性和定量分析检测原理和方法,确定它们的组成与含量,为研究动植物体的组成和营养价值的评定提供依据和研究方法。
也是饲料工业生产中保证饲料原料和各种产品质量的重要手段;是从事动物生产和饲料工业的理论基础,为学生从事饲料品质管理和质量检测提供基本方法和操作技能训练,是动物科学专业、动物营养与饲料加工专业学生的专业课或专业基础课程。
二、基本要求(一)理论知识方面通过理论课学习,要求学生对饲料分析、饲料质量检测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内容和研究进展有较全面的掌握,掌握国家有关饲料标准的基本内容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了解饲料法规和全面质量管理的主要内容。
(二)实践技能方面通过实验课的学习和操作技能锻炼,掌握饲料常规成分分析、纯养分分析、饲料卫生指标、饲料加工质量以及常用物理检测分析、快速检测分析的操作方法,熟悉实验室目前常用仪器设备的使用和操作,并掌握和了解当前仪器分析技术的有关仪器操作(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定氮仪、氨基酸分析仪、测热仪、动物血液生化分析仪等)、动物试验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实施方法、以及本专业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建设。
第1篇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掌握饲料分析检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了解饲料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以及常规营养成分、有害物质和微生物的检测技术。
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对饲料品质的判断能力和分析检测技能,为今后从事饲料生产、管理和科研工作打下基础。
二、实验原理饲料分析检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饲料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保证样品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2. 常规营养成分分析:测定饲料中的水分、粗蛋白、粗脂肪、粗纤维、无氮浸出物等。
3. 有害物质检测:检测饲料中的重金属、农药残留、霉菌毒素等。
4. 微生物检测:检测饲料中的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数量。
三、实验材料1. 实验仪器:电子天平、烘箱、分光光度计、高压灭菌锅、显微镜等。
2. 实验试剂:无水硫酸钠、硫酸铜、盐酸、硫酸钾、氢氧化钠、苯、氯仿等。
3. 实验样品:饲料样品(如玉米、豆粕、麦麸等)。
四、实验方法1. 饲料样品的采集、制备和保存:- 采集饲料样品时,应从不同部位、不同批次中取适量样品混合均匀。
- 将混合后的样品磨碎,过筛,制成待测样品。
- 将待测样品置于干燥器中,在室温下保存。
2. 水分测定:- 采用烘箱法测定饲料样品的水分含量。
- 将待测样品置于烘箱中,在105℃下烘干至恒重。
3. 粗蛋白测定:- 采用凯氏定氮法测定饲料样品中的粗蛋白含量。
- 将待测样品与硫酸铜、硫酸钾混合,加入浓硫酸,加热消化至溶液呈蓝绿色。
- 将消化液定容,测定其氮含量,计算粗蛋白含量。
4. 粗脂肪测定:- 采用索氏抽提法测定饲料样品中的粗脂肪含量。
- 将待测样品与无水硫酸钠混合,加入苯,在索氏抽提器中抽提。
5. 重金属测定:-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饲料样品中的重金属含量。
- 将待测样品消解,测定其重金属含量。
6. 农药残留测定:- 采用气相色谱法测定饲料样品中的农药残留。
- 将待测样品提取,进行色谱分析。
7. 霉菌毒素测定:-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饲料样品中的霉菌毒素含量。
2020.2作者简介:吴昊(1970.8-),男,江苏省徐州市人,大学本科,高级兽医师,主要从事饲料、兽药、畜产品监督检测工作。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探析吴昊宋亚伟(安徽省兽药饲料监察所230091)摘要:饲料质量与农产品生产质量息息相关,通过前期质量分析检测可间接提升农业食品安全。
本文探讨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介绍常见饲料质量检测方法,前瞻技术发展趋势,供相关人员借鉴参考。
关键词:饲料分析;质量检测;化学检测饲料质量分析检测主要是对饲料属性、品质进行分析,近年来饲料生产行业发展迅速,不少新技术、新工艺、新原料被应用其中,给饲料质量分析及检测带来一定难度。
为提高质量检测效果,需要对相关技术经验进行总结。
1化学检测技术化学检测结果可靠性较高,通过各种仪器的配合,对饲料的化学特性进行分析,该方法在实际检测中应用相对普遍。
常见的化学检测技术包括光谱分析、质谱分析和色谱分析3种。
1.1光谱分析检测光谱分析主要用来检测饲料样本中的金属元素组成及其存在形态。
1.2质谱分析检测质谱分析检测的目的是确认饲料样本中某些未知物质,通过质谱库对比,对未知物质进行定性分析。
饲料检测过程中常将质谱分析技术与其他化学检测技术结合使用。
如质谱与液相色谱技术连用,该技术能同时对饲料样本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常用于瘦肉精检测项目当中。
质谱联用技术的发展给饲料质量检测带来更精确、可靠的检测方法,在控制饲料产品安全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1.3色谱分析检测色谱分析检测将性质、形态、结构不同的物质通过互不相溶的两相分离,以确定样本中的物质组成。
常用的色谱分析工具为气相色谱仪和液相色谱仪。
其中,气相色谱仪主要应用检测农药残留,但目前饲料中添加油脂的现象不断增多,给质量检测方法的应用带来一定困难,油脂的定性及质量分析也成为饲料质量分析检测的一个重点[1]。
由于气相色谱法能便捷、准确的确定油脂中成分,应用范围逐渐扩大。
而液相色谱法的优势在于灵敏度更高、检测时间短,一般较大型的饲料检测分析项目会优先选择液相色谱法。
饲料分析与检测实验饲料中粗纤维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使学生掌握用饲料中粗纤维的测定方法,了解粗纤维测定方法中存在问题及解决的方案。
二、实验原理用固定量的酸和碱,在特定条件下消煮样品,再用乙醚、乙醇除去醚溶物,经高温灼烧扣除矿物质的量,所余量称为粗纤维。
它不是一个确切的化学实体,只是在公认强制规定的条件下,测出的概略养分。
其中以纤维素为主,还有少量半纤维素和木质素。
三、实验设备1、实验室用样品粉碎机或研钵;2、分样筛:孔径0.45mm(40目);3、分析天平:感量0.0001g;4、电热恒温箱:可控制温度在130℃;5、高温炉:电加热,可控制温度在550~600℃;6、古氏坩埚:30ml,预先加入30ml酸洗石棉悬浮液。
再抽干,以石棉厚度均匀,不透光为宜;7、消煮器:由冷凝球的高型烧杯(50ml)或有冷凝管的锥形瓶;8、锅滤装置:抽真空装置,吸滤瓶及漏斗;9、滤器:200目不锈钢网和尼龙网,或G2号玻璃滤器;10、干燥器:用氯化钙(干燥试剂)或变色硅胶作干燥剂。
四、实验内容(1)称样:称取1~2g试样,准确至0.0002g,如果脂肪<1%可不脱脂,1-10%可不必脱脂,但建议脱脂,脂肪>10%必须脱脂,或用测脂肪后残渣。
(2)酸煮:加入0.255±0.005mol/L煮沸的硫酸200ml和1滴正辛醇,使其在2min沸腾,且连续微沸30±1min。
注意保持硫酸浓度不变,样品不可损失。
(3)过滤:用沸蒸馏水洗至不含酸。
(4)碱煮:将酸洗不溶物放入原容器中,加浓度准确为0.313±0.005mol/L且已沸的氢氧化钠溶液200ml,同样微沸30min。
(5)过滤:先用25ml0.255mol/L硫酸洗涤,再用沸蒸馏水洗至中性,用乙醇15ml洗残渣。
(6)烘干灰化:取下坩埚,130℃烘干至恒重。
550±25℃灼烧30min,冷却称重至恒重。
能量的测定一、实验目的使学生了解了解氧弹式热量计测热的基本原理及方法。
X u m u s h o u y i饲料质量对于农产品生产质量有极大的影响。
通过对饲料各项质量检测和分析,能够有效提升农产品生产质量,从而满足社会相关需求。
由此可见:研究饲料分析和饲料质量检测技术具有积极的社会意义,希望本篇文章的发表能够对相关工作人员产生一定启示。
在开展饲料质量分析的过程中,需要着重加强对铜料属性、品质方面的分析。
近年来,在技术快速发展背景下,饲料质量检测中也出现了众多新式技术。
有效结合这些技术优势,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检测质量和效果。
一、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的重要性1、保障食品的安全性人民的各项生产活动都离不开食物支持,因此,饲料安全作为一种社会关注的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度。
高质量饲料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提升食品品质,从而为人民健康发展产生积极作用。
2、饲料质量检测能够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对饲料产品质量进行安全性检测,不仅对于国家发展规划制定产生了影响。
同时,对于执法部门、监督部门来讲,也能够对其相关工作开展产生积极作用。
具体来看,相关饲料法规、质量标准等内容都是根据对产品检验之后所完成的。
因此,国家颁布的法律法规又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推动饲料的使用。
二、饲料质量检测技术分析1、显微镜检测在利用显微镜检测时,可以实现对饲料的定性和定量检测。
具体来看,在进行定性检测工作中,需要借助显微镜优势,对其形态特点进行观察。
在普通显微镜下,需要将其放大10~40倍。
如果使用复式显微镜,则需要将其放大40~500倍,从而完成对细胞形态的观测和分析。
从其积极作用来看,这能够在充分了解了样本形态之后,对其质量标准进行有效判断。
定量检测主要针对的是各种材料、添加剂、污染物等内容的检测和分析。
在当前阶段工作中,将常会将显微镜和化学检测试验进行有机融合,从而进一步提升检测质量和效果。
比如:在饲料采购阶段,使用显微镜及可观察到采购样本是否存在霉变、受潮、污染、存在害虫及杂质等问题,进而对饲料产品进行筛选,从源头上防止劣质饲料投入到农业养殖活动中。
饲料质量分析与检验一、课程差不多信息课程编号:2542270课程中文名称:饲料质量分析与检验课程英文名称:Feed Quality Analysis and Inspection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理论学时:36学分: 2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先修课程: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开课院系:生命科学学院二、课程性质和任务饲料质量分析与检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
该课程要紧阐述饲料原料及产品的物理性状检验,饲料原料及产品的营养成分分析,某些添加剂的定性定量检验,饲料中毒害物质的分析检验等。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把握饲料分析及质量操纵的差不多理论和方法,初步具备从事饲料分析、质量检测、营养价值评定与生产治理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把握饲料分析、饲料质量检测的差不多概念、原理及要紧内容。
2.明白得国家有关饲料标准的差不多内容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
3.了解饲料质量分析与检验的常规方法。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差不多要求绪论要紧内容:一、饲料分析与饲料质量检测二、饲料原料和全价配合饲料的变异三、饲料质量检测方法差不多要求:把握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的目的、作用和任务。
明白得饲料质量检测的方法;了解阻碍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质量的因素。
重点、难点:1.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的目的、作用和任务。
2.饲料质量检测方法。
第一章饲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要紧内容:一、样品的采集二、样品的制备差不多要求:了解样本采集的目的和原则,把握样本采集的方法和样本的制备方法。
重点、难点:1.样本采集的方法和样本的制备方法。
第二章饲料物理性状的检验要紧内容:一、饲料的鉴定方法二、饲料的显微镜检测三、掺假鱼粉的鉴别差不多要求:明白得饲料鉴定原理、分类和方法;了解不同鉴定方法的优点与缺点及评判指标;把握镜检的步骤及常见饲料原料的显微特点。
了解掺假鉴别与化学快速分析。
重点、难点:1.镜检的步骤及常见饲料原料的显微特点。
饲料质量分析与检验要求(doc 7页)《饲料质量分析与检验》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2542270课程中文名称:饲料质量分析与检验课程英文名称:Feed Quality Analysis and Inspection课程类型:专业选修课总学时:理论学时:36学分: 2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先修课程:分析化学、生物化学、微生物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开课院系:生命科学学院二、课程性质和任务饲料质量分析与检测是水产养殖专业的专业选修课之一。
该课程主要阐述饲料原料及产品的物理性状检验,饲料原料及产品的营养成分分析,某些添加剂的定性定量检验,饲料中毒害物质的分析检验等。
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掌握饲料分析及质量控制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初步具备从事饲料分析、质量检测、营养价值评定与生产管理的能力。
三、课程教学目标在学完本课程之后,学生能够:1.掌握饲料分析、饲料质量检测的基本概念、原理及主要内容。
2.理解国家有关饲料标准的基本内容和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的研究方法。
3.了解饲料质量分析与检验的常规方法。
四、理论教学环节和基本要求绪论主要内容:一、饲料分析与饲料质量检测二、饲料原料和全价配合饲料的变异三、饲料质量检测方法基本要求:掌握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的目的、作用和任务。
理解饲料质量检测的方法;了解影响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质量的因素。
重点、难点:1.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的目的、作用和任务。
2.饲料质量检测方法。
第一章饲料样品的采集与制备主要内容:一、样品的采集二、样品的制备基本要求:了解样本采集的目的和原则,掌握样本采集的方法和样本的制备方法。
重点、难点:1.样本采集的方法和样本的制备方法。
第二章饲料物理性状的检验主要内容:一、饲料的鉴定方法二、饲料的显微镜检测三、掺假鱼粉的鉴别基本要求:理解饲料鉴定原理、分类和方法;了解不同鉴定方法的优点与缺点及评价指标;掌握镜检的步骤及常见饲料原料的显微特征。
了解掺假鉴别与化学快速分析。
1.饲草样品的采集与制备1.原始样品的采集,不同的饲草的采集,因饲草的状态、性质、包装方式和数量的不同而异1)草地牧草,按类型分区采样,选5个以上点天然草地点取1m2,人工栽培草地每点一株式,京地面3cm处割取牧草2.)秸秆及青干草,由秸秆推或草捆中选5个点,每点采的量约200g,注意要采点3.)窖贮或堆贮饲料,分上中下取样,每层5-10点,每点取约100g4.)袋装饲料,用采样器从料袋的头到底以斜对角线插入取样2分析样品的采集,分析样品由原始样品通过四分法得到,四分法:将原始的样品剪碎混匀,铺成四方形或圆形,用器具画十字或四个等分,任意弃对角的两分,将剩下的两份混合,继续重复上述步骤,直到剩余样品数量接近需要量为止3样品的制备,指分析样品的烘干、粉碎、混匀、装瓶保存等过程,风干样品可直接粉碎,过40-60目标准端,装入广口瓶,贴上标签,注明样品名称、采样地点、采样与制样时间、采样人姓名等,对于新鲜的样品还需同时拟定初水分。
2.干草品质的感官评定:1.视觉:观察干草植物的组成(豆科牧草比例越大,品质越好,而杂草数目越多,品质越差)、收获期(豆科:现蕾期到始花期。
禾本科:孕穗末期到抽穗始期)、色泽(绿色越深,品质越好)、叶量、有无霉变、虫子和异物等。
2.嗅觉:嗅辨干草的气味是否正常,鉴别有无霉臭、腐臭等3.触觉:将手伸入干草袋或取干草放于手上,用手指捻,通过感触来判断粒度大小、软硬度、含水量等,判断干草含水量的方法是:将干草握紧搓揉时无干裂声,干草拧成草辫松开时干草敞开慢,并且不能完全敞开,用手弯曲茎上部不易折断,此时的含水量为17—18%。
当干草的含水量超过20%,贮藏室要注意通风。
3.饲料水分的测定:原理:风干样品指105℃±2℃烘箱中,在一个大气压烘干至恒重,样品丢失的重量即为水分。
1.铝盒于105±2烘箱中烧1h,取出干燥器中冷却30min后称重,再烘30min,同样冷却称重,直至两次称重小于0.0005g。
专题一饲料的质量管理及样品的采集与制备目的要求掌握饲料分析和质量检测的有关概念;了解饲料分析的目的、作用;掌握饲料分析样品的采集与制备方法;了解饲料质量管理的内容。
一、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概述(一)概念质量:一种物质本身固有品质的优劣程度。
饲料质量:用来阐明饲料和饲料加工后的优劣程度。
饲料分析:通过物理、化学或生物手段对饲料成分进行分析。
饲料质量检测:是指运用实验手段,分析、测定饲料原料及产品的质量特性,然后把测定的结果与规定的质量标准相比较,以判断饲料的营养价值或对产品质量做出合格或不合格的判断。
目的:评定饲料营养价值和质量作用:为饲料营养价值评定、饲料生产、质量管理以及按照饲养标准进行饲料配合提供依据;(二)饲料分析及质量检测的内容分析饲料的营养素含量:概略分析和纯养分分析分析饲料添加剂的成分、含量:营养性和非营养性分析饲料中有毒、有害成分:饲料本身和外来污染饲料的物理性状的监控及分析:饲料的生物学检验:(三)饲料的变异1、自然变异:变异范围一般在10~15%;2、加工:加工技术的差异;3、掺假:以次充好、以假乱真、过失性混进杂质、漏加贵重成分、故意增减等;4、损坏和变质(四)饲料工业的标准化1. 标准化定义:是以具有重复生产特征的事物为对象,以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有组织地制定、修订和贯彻各种标准的整个活动过程。
主要包括原料标准、产品标准、饲料卫生标准、检测方法标准、通用技术要求标准和管理标准等。
2、标准的等级国家标准:全国范围内统一要求;行业标准:没有国家标准的情况下⋯;有了国标后相应废止;地方标准:没有国标和行标的情况下;企业标准:根据已有的国标或行标,企业制定的更严格的标准;没有国标、行标、地标的情况下;仅适用于企业内部。
3. 标准的性质强制性标准(GB):如《饲料标签》、《饲料卫生标准》)推荐性标准(GB/T):如饲料原料标准、检测方法标准指导性技术文件(GB/Z):4、饲料法规国家制订的用以管理饲料质量及其生产销售的有关法令或带有强制性的管理条例。
饲料分析及饲料质量检测技术1、饲料:饲料是指正常情况下对家畜、家禽、水产等动物无毒、无害,经过合理饲喂后具有能对家畜、家禽、水产等动物提供营养物质,调节生理机制,改善动物产品品质等功能的物质。
2、饲料工业的标准化:所谓标准化,是以具有重复生产特征的事务为对象,以实际最佳经济效益为目标,有组织地制定、修订和贯彻各种标准的整个活动过程。
3、标准等级:我国饲料工业标准分为四级: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
4、标准性质: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按照其性质又可分为强制性表混、推荐性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
地方性标准只有在本地区为强制性标准。
国家强制性表混、推荐性标准和指导性技术文件代号分别为GB、GB/T和GB/Z。
5、饲料质量检测方法:饲料显微镜检测、点滴试验和快速试验、化学分析和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
6、采样:从待测饲料原料或产品中获取一定数量、具有代表性的部分作为样品的或称称为采样。
7、样品的制备:将样品经过干燥、磨碎和混合处理,以便进行理化分析的过程。
8、采样的目的:(1)为饲料配方选择原料;(2)选择原料供应商;(3)接收或拒绝某种饲料原料;(4)判断产品的质量是否符合规格要求和保证值,以决定产品出厂与否或仲裁买卖双方的争议;(5)判断饲料加工程度和生产工艺控制质量;(6)分析保管贮存条件对原料和产品质量的影响程度(7)保留每一批饲料原料或产品的样品,以备急需时用;(8)分析测定方法的准确性和实验室或人员之间操作误差的比较。
9、采样工具的要求:(1)能够采集饲料中的任何粒度的颗粒,无选择性;(2)对饲料样品无污染,如不增加样品中的微量金属元素的含量或引入外来生物或霉菌毒素。
10、采样工具:针探采样器(探管或探抢),锥形袋式取样器,液体采样器,自动采样器,其他采样器(剪刀、刀、铲、短柄、长柄)。
11、采样的要求:(1)样品必须具有代表性;(2)必须采用正确的采样方法;(3)样品必须有一定的数量a,饲料原料和产品的水分含量。
实验一概述近年来,随着我国饲料工业的迅猛发展,配合饲料生产逐步走向规模化和标准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对饲料原料和配合饲料的质量进行定性或定量的检验,饲料分析和质量检测技术便相继从其它学科中分离出来,形成一门独立学科。
饲料分析及检测技术是饲料工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应用学科,用于饲料原料成分分析和饲料工业产品的质量检验。
本课程分为饲料分析技术和饲料检测技术两部分。
饲料分析是采用定量化学分析方法,测定饲料原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为饲料配方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饲料检测,一般采用定量化学分析方法和定性化学分析方法,检查饲料工业产品中各种营养物质及其含量、饲料掺杂情况和饲料中毒物含量等,以确保饲料原料和饲料工业产品符合饲料法规及饲料配方的要求,维护饲料工业产品的信誉。
本课程采用理论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并以实际操作为主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的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技术的水平,为畜禽饲养业和饲料工业的发展,培养具有专业知识的科学人才。
第一节饲料分析法简介饲料分析是评定饲料营养价值的一种基本方法。
它可以分为概略养分分析法与纯养分分析法两种。
饲料概略养分分析法是1860年德国家畜营养学家汉尼伯哥(Henneberg)和司徒门(Stohman),在总结了前人饲料分析方法的基础上汇编而成的,此法测定饲料中六大概略养分即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纤维、粗灰分和无氮浸出物的含量。
我国国家标准中所列的六大成分的测定方法也是应用上述分析方法。
但是,这套方法对某些成分的测定不够精确,因此,国内外许多学者都试图对某些测定方法进行一些改革。
Van Soest (1966)建议对粗纤维的测定,改用测定中性洗纤维(NDF)、酸性洗涤纤维(ADF)和酸性洗涤木质素(ADL)作为测定饲料中纤维性物质的指标,至于其他项目的分析,尚未更好的方法。
随着畜禽营养科学的发展,特别是集约化生产的发展和先进分析仪器的应用,饲料分析则从过去的一般成分分析逐渐趋向于更精细的纯养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