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校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
- 格式:docx
- 大小:59.91 KB
- 文档页数:2
第一章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是在完全中等教育基础之上进行的各种叫养性、学术性、专业性教育】(历史性、比较性、延展性)高等教育学【以高等教育为研究对象,以揭示高等专业教育的特殊规律,论述培养专门人才的理论与方法为研究任务】学习高等教育学的意义【引导观念更新,服务政策咨询,推动实践发展】第二章高等教育发展西方古代高等教育【教育场所:专门学校(宫廷学校、职官学校、祭司学校、神庙学校),博物馆(缪斯翁博物馆,称“亚历山大大学”),图书馆】中国古代高等教育【①西周大学:国学、乡学②春秋战国:私学(齐国的稷下学宫)(宋代四大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衡阳石鼓书院、河南商丘应天府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③汉武帝:(“置明师”,“兴太学”)太学是中国封建社会官立大学的标志】欧洲中世纪大学【①特点:行会性、自治性、国际性(意大利的波隆纳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被称为“母大学”)】【②实行专业教育(文、法、医、神);教学方法有读课与辩论学位制度的雏形始于中世纪大学】高等教育近代化【①学制分层②世俗化③国家化】德国的大学改革【威廉·洪堡:教育的原则①教学与科研相统一②学术自由;于1810年主持创建柏林大学,4个方面创新:①确立哲学学科在大学里的核心地位②设立“习明纳尔”和研究所③开创研究所教育④实行自由选修】美国现代高等教育体系的形成【①私立院校地位的确立:哈佛学院(美国第一所大学),常春藤大学联盟②州立大学的兴起:弗吉尼亚大学(第一所真正的州立大学)③“莫利尔法案”与“威斯康星思想”:赠地学院④研究性大学的崛起:霍普金斯大学】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清末高等教育:①洋务学堂(京师同文馆,可以看作是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的专门学校)②新式高等学堂(1905废除科举制,中西学堂,南洋公学,京师大学堂)③清末学制(《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正式颁布并实施的学制;通儒院,中国近代最早的研究生教育机构)民国高等教育【①民国高等教育体系:《大学令》《专门学校令》等②蔡元培与北京大学改革】中国当代高等教育【①破旧立新:20世纪50年代,2次院系调整;文革时期“教育革命”的动荡②改革与发展时期:拨乱反正(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恢复研究生教育)、开启体制改革进行、改革与发展的持续推进】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①大众化②国际化(留学潮日益高涨,大学教师国际流动与交流广泛,培养目标&课程和教学过程国际化,国际组织发挥作用日益显著)③信息化④终身化(1965年,保罗·朗格朗提出“终身教育”)】第三章高等教育理念教育理念【①自由教育②通识教育③专业教育④职业教育】学术理念【①学术自由②学术中立③教学与科研相统一④学术资本主义】机构理念【①大学自治②教授治校③学生自治④校长职业化⑤管理专业化】高等教育理念主要流派【①理性主义②功利主义③实用主义】高等教育理念与实践的关系【①理念源于实践②理念引领实践③理念超越实践】第四章高等教育制度高等教育制度【是高等教育有效运行和功能发挥的重要条件,是指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高等教育规则,包括正式的规定和非正式的习俗、惯例等】高等学校教育多样化制度【高等学校类型、功能多样化;高等学校层级多样化】学历【是指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学习经历,如专科学历、本科学历、研究生学历等;学历证书主要反映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学位【是授予个人的一种学术性荣誉称号,它反映一个人在某一学科领域里达到的学术水平,是评价一个人学术水平的尺度,具有显著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制约高等学校教育制度的因素【①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法律政策及展主导地位的思想观念③民族的文化历史传统、风俗习惯④社会规范意识、公民的契约精神、突发事件或者交易等】高等教育办学体制【谁来办学/为谁办学/怎么办学】多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①类型:欧洲模式(政府与社会双主体办学体制)、美国模式(政府、非营利部门、营利部门)、日本模式(政府与非营利部门双主体办学体制)②特点:办学主体多元化、办学功能多样化、合作博弈关系】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历史沿革【①新中国伊始,一元化②改革开放以来,多元化】我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趋势【①进一步推进多元化高等教育办学体制②扩大高等教育对象(马丁·特罗:教育大众化理论:精英型、大众型、普及型)③完善高等教育办学主体的合作博弈关系】高等教育管理制度的类型【宏观管理制度】中央集权性(法国)、地方分权型(美国)、集权与分权结合型(日本)【微观管理制度—高等教育自我管理制度】现代高等学校管理权力有学术权力和行政权力。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部分题目和答案On February 12, 2022, investing in oneself is the best way.A B CA B CA B C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A B C A B CA B CA B C A B CA B CA B C A B CA B CA B C A B CA B CA B C A B CA B CA B C A B CA B CA B C D 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1高等教育的负向功能是由教育的负向功能衍生而来的,它的基本特征不包括30分A、难以消除性B、延迟性C、可减低性D、应试性A B C D标准答案:D您的得分:0分2高等教育在实然层面所发挥的这些负面功能已经发生,下列不属于正视问题并且通过更好的教育来弥补和矫正的是30分A、学校教育需要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B、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C、培养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独立思想和自由精神的学生D、偏重于书本知识,忽视学生的能力培养A B C D标准答案:D您的得分:30分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3高等教育的个体功能是指40分B、培养良好的个性C、提升个人的社会地位与价值D、个人人格的完善A B C D标准答案:A,B,C您的得分:0分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1下列哪项是一切教育最基本的功能30分A、高等教育的文化保存、继承功能B、高等教育的文化传播和交流功能C、高等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D、高等教育的文化创新功能A B C D标准答案:A您的得分:0分2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反作用不包括30分A、经济增长为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提供物质基础B、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制约作用C、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导向作用D、经济增长对高等教育发展具有促进作用A B C D标准答案:D您的得分:0分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3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是指40分A、高等教育能培养高级政治人才D、促进个体政治社会化A B C D标准答案:A,C,D您的得分:0分A B CA B CA B C DA B CA B C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1高等学校发展科学的职能主要内涵表现在30分A、高等学校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B、高等学校在继续承担大部分基础性研究的同时,更多地面向社会需求,开展应用性研究和开发性研究C、高等学校培养的人才具有多类别与多层次性D、将现代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管理理念等推广、应用于社会A B C D标准答案:B您的得分:0分2从11世纪到18世纪,是高等学校的职能演变的第一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职能是30分A、培养人才B、培养人才、发展科学C、发展科研与社会服务D、培养人才、发展科研与社会服务A B C D标准答案:A您的得分:0分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3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的报告中对21世纪人才提出的要求包括40分A、学会认知B、学会做事C、学会共同生活D、学会生存A B C D标准答案:A,B,C,D 您的得分:40分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 A B CA B CA B C A B CA B CA B C A B CA B CA B C A B CA B CA B C 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二、多选共1道试题,共40分A B CA B C A B CA B CA B C A B CA B CA B C A B CA B CA B C A B CA B CA B C A B CA B CA B C A B CA B CA B C 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一、单选共2道试题,共60分A B CA B CA B C一、多选共3道试题,共100分A B C一、多选共3道试题,共100分1“校本培训”的核心理念是分A、立足本校B、以满足教师的需要为宗旨C、以高效、实用为目标D、由学校发起、组织、规划A B C D标准答案:A,B,C您的得分:0分2高校教师的校本教研主要包括分A、专业学术研究B、教育教学研究C、学科研究D、创新研究A B C D标准答案:A,B您的得分:0分3高校教师的岗位培训主要包括分A、岗前培训B、院本培训C、校本培训D、岗位培训A B C D标准答案:A,C您的得分:分A B CA B CA B C D 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一、多选共3道试题,共100分1就我国目前的教师专业发展来看,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有分A、“自我实现”模式B、学校推动模式C、领导推动模式D、学院推动模式A B C D标准答案:A,B您的得分:0分2高校教师的岗位培训主要包括分A、岗前培训B、院本培训C、校本培训D、岗位培训A B C D标准答案:A,C您的得分:分3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推动模式是指高校教师所在的学校依据自身的师资队伍发展规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对教师专业化水平进行系统提升的一种模式,主要包括分A、“校本培训”模式B、“教学熟练者”型C、“派出培训”模式D、“社会许可”模式A B C D标准答案:A,C,D您的得分:0分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 DA B CA B CA B CA B CA B C A B C。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复习题及答案一、概念题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专业教育”标明的是高等教育的性质;“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是讲高等教育的起点或基础,是使“专业教育”2、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型的教育科学。
3、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理发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他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4、教学大纲:是指课程教学大纲。
它是以系统连贯的形式,按章节、条目、基本论点和进程叙述该课程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他根据教学计划,规定每个学生必须掌握的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操作能力,同时也明确了教学进程、教学方法的基本要求。
5、高等教育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具体落实,它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时期社会政治、竞技、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
6、培养目标:是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的人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相对于教育目的来说,他是高等教育层次的特殊目标;而相对于各级各类高等学校来说,则是共同的总目标。
7、高等学校教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环境中,高校教师和学生共同运用一定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已设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让学生系统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专业技能,发展智力和体魄,树立科学世界观,培养高尚道德情操,形成良好个性品格的专业性、探索性、过渡性的高层次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
8、课程结构:就是各类型课程的有机组合方式,其功能是否优化,主要决定于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和跨学科课程之间的关系;理论性课程与操作性课程之间的关系;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之间的关系;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之间的关系。
9、专业:有广义狭义之分。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题库一、教育学基础知识1.高等教育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是什么?2.请简要介绍高等教育学的历史发展。
3.什么是高等教育学的学科体系?4.高等教育的特点和功能是什么?5.请列举高等教育的类型和层次。
二、高等教育学的教育思想与方法1.请简要介绍传统教育学派的代表人物及其思想特点。
2.简述行为主义教育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教学方法。
3.请简要介绍建构主义教育学派的基本观点和教学方法。
4.请说明高等教育学中的个别化教育思想。
5.请列举高等教育学中的多元智能教育方法。
三、高等教育学中的教学设计与评估1.请说明高等教育学中的教学设计原则。
2.简述高等教育学中的课程设计方法。
3.请列举高等教育学中的教学评估方式。
4.简要介绍高等教育学中的质量评估体系。
5.请说明高等教育学中的反思性教学方法。
四、高等教育学中的学生管理与辅导1.简要介绍高等教育学中的学生管理原则。
2.请列举高等教育学中的学生辅导方法。
3.高等教育学中的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具体内容有哪些?4.请说明高等教育学中的学生发展理论。
5.简要介绍高等教育学中的学生评价方法。
五、高等教育学中的教师职业发展1.请说明高等教育学中的教师职业发展阶段和特点。
2.简要介绍高等教育学中的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行为准则。
3.请列举高等教育学中的教师教学能力素养要求。
4.高等教育学中的教师专业发展途径有哪些?5.简述高等教育学中的教师教育科研能力培养方法。
以上是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题库的题目列表,通过对这些题目的学习和掌握,将能更好地提高自身在高等教育学领域的知识水平和教学能力。
希望广大教师能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为高等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高等教育学》教学大纲一、课程目标《高等教育学》作为高校教师岗前培训课程之一,一方面是为了使新入职的高等学校教师对高等教育领域的相关理论和问题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对大学教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另一方面是为了增强其遵循教育规律开展教学和研究活动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其运用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第一讲:高等教育内涵与发展教学目标:通过本讲学习,掌握高等教育的内涵和特征,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教学内容:知识点一:高等教育内涵(一)高等教育的内涵(二)高等教育的特征知识点二: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一)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扩大高等教育国际影响力(二)深入推进综合改革,加强一流大学建设(三)改革招生考试制度,扩大高校和学生选择权(四)改进人才培养模式,推进创新人才培养(五)注重实用技能培训,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六)提升教育信息化水平,推进教育融合创新教学重点:高等教育的内涵和特征,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
教学难点: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第二讲: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教学目标:通过本讲学习,掌握近代大学的由来,及高等教育四大职能的产生和发展线索及其背后所代表的大学理念。
教学内容知识点一:人才培养职能与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一)中世纪大学的产生(二)中世纪大学的特点知识点二:科学研究职能与德国大学改革运动(一)科学研究职能的早期发展(二)科学研究职能的确立(三)科学研究职能的拓展知识点三:社会服务职能与威斯康星理念(一)社会服务职能的萌芽(二)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三)社会服务职能的扩展知识点四:文化创新职能与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发展(一)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早期发展(二)文化创新职能的确立与认同教学重点:高等教育的四大职能的产生和发展线索,及其所反映的大学理念。
教学难点:四大职能所反映的大学理念第三讲:高等教育结构与功能教学目标:通过本讲学习,了解什么是高等教育的结构,掌握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和微观结构,掌握其功能,重点掌握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的使命。
新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卷一、单项选择题(20题,每题1分,共20分)1.教师劳动特点的()决定了教师必须具有高度的协作意识。
A 复杂性B 简单性C 群体性D 创造性2.人力资本理论的奠基人是()A舒尔茨 B 斯特鲁米林 C沃尔什 D 丹尼森3。
一般认为高等教育入学人数和适龄人口相比,( )时,属于大众高等教育阶段。
A <15% B>15% C 15%—50% D 〉50%4。
高等教育的目的可表述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
A 中级人地B 中级专门人才C 高级人才D 高级专门人才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颁布的时间是( ).A 1985年B 1993年C 1992年D 1995年6。
“身教重于言教”说明了教师劳动特点的().A 复杂性B 简单性C 示范性D 创造性7。
选修制成型于().A 美国B 德国C 英国D 中国8.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学校是()。
A 北洋水师学堂B 京师大学堂C 三江师范学堂D 京师同文馆9.不同学科领域的高等教育的构成状态称之为()。
A 层次结构B 科类结构C 形式结构D 能级结构10。
第一次提出“教学与科学相统一"原则的学者是( )。
A 布鲁纳B 杜威C 范海斯D 洪堡1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C )。
A 循序渐进B 教学相长C 因材施教D 防微杜渐12。
中世纪大学主要围绕()四科来组织教育和教学活动,属于专业教育机构。
A 文法医神B 文理法农C 法商工农D 神哲理法13。
决定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的主要因素是( )。
A 经济B 政治C 文化D 法律14.受教育者在具备法定条件的教育机构中的学习经历称为()。
A 学衔B 学位C 学历D 学识15.舒尔茨计算了美国1929-1957年间国民经济增长额,他认为,有()归因于教育。
A 10%B 15%C 23%D 33%1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我国学位分为()。
辽宁省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法规》考试大纲一、考试目标通过本学科的学习,考查高校新入职教师对高等教育教学相关的教育法律制度、法律规则掌握的广度与深度,以及合理运用教育法律法规处理高校教育教学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
进而使新入职教师形成良好的教育法律意识,培养和提高其基本教育法律素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依法施教,自觉维护自身、学校、学生的合法权益,从而全面落实依法治国要求,积极推进依法治校。
二、考试内容与基本要求(一)依法治教1.考试内容(1)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教育管理法制化。
(2)法治与人治的区别。
(3)法制与教育法制的关系。
(4)依法治校的基本要求。
(5)高校教师与依法治校。
2.基本要求理解依法治教、依法治校、教育管理法制化的含义,法治与人治、法制与教育法制的关系;明确依法治校的目的、基本要求;充分认识高校教师在依法治校中的作用及应当如何实施依法治校。
(二)教育法基础与我国教育基本制度1.考试内容(1)法或法律、教育法、教育基本制度。
(2)教育法的特征。
(3)教育法的渊源。
(4)教育法的基本原则。
(5)教育法的监督体系。
(6)我国教育基本制度的主要内容。
2.基本要求理解法或法律及教育法、教育基本制度的含义;掌握教育法的特征,教育法的基本原则、渊源与体系;明确我国教育法规定的主要教育基本制度,包括学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成人教育制度和教育评估制度。
(三)高等教育制度1.考试内容(1)高等教育的性质。
(2)高等教育的任务。
(3)高等教育的原则。
(4)高等教育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证书制度。
(5)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6)政府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的主要权力与职责。
2.基本要求理解高等教育的任务;掌握高等教育的性质和原则,高等教育的学业和学位制度,我国现行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以及政府在高等教育管理体制中的权力与职责。
(四)高等学校法律制度1.考试内容(1)教育法律关系、高等学校内部管理体制。
(2)高等学校与教师的法律关系。
《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优秀版资料,欢迎下载)《高等教育学》(高校教师岗前培训复习题)一、概念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是在完成高级中等教育基础上的培养社会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2、校园文化校园文化也称学校文化,是指学校内有关教学及其他一切活动的价值观念及行为形态。
是学校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的体现。
3、通才教育是指培养发展较全面、知识面较广、活动领域较宽的横向型人才的教育。
4、社会本位论强调社会对教育的制约作用,主张根据社会需要确定教育目的和教育活动,教育目的就是培养为社会或国家服务的人。
5、范式是指一种科学信念以及与这种科学信念相联系的研究方法论的集合体,概念、理论工具等是其构成要素。
6、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7、高等教育目的是依据教育目的规定的高等教育工作的总方向,也是对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提出的较为概括和抽象的要求。
8、教学是师生在教学系统中通过媒介进行的传递信息的双边活动。
9、教学过程是师生在共同实现教学任务中的活动状态变换及时间流程。
10、高等教学原则是在总结高等学校教学经验基础上,依据高等教育教学目的,反映高校教学规律,制定的指导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11、狭义课程是指实现各级各类学校培养目标的教学设计方案。
它是一整套以教学计划的具体形式存在的知识、技能、价值观和行为规范。
12、高校教学大纲是以系统和连贯的形式,按章节、课题和条目叙述某一学科的主要内容的教学指导文件。
13、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了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而形成的教学活动的一定结构方式。
表现为教学活动的各要素如何组合和表示,即在教学中如何控制教学活动的规模,如何安排教学活动的时间,如何利用教学活动的场所等问题。
14、备课就是上课前的教学准备。
15、上课就是师生在规定时间里进行教学。
《高等教育学》课后思考题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的发展1.简述19世纪德国洪堡的大学教育思想。
P222.论述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与成就。
P33-38第二章高等教育目的与目标1.简述教育目的的功能。
P42-432.简述高等教育目的的层次类型。
P453.简述我国高等教育的总体目标。
P554.简述制定高等教育目标应处理好的基本关系。
P59第三章高等教育的结构和功能1.简述高等教育的宏观结构及其构成。
P68-812.简述高等教育的微观结构及其构成。
P81-833.论述高等教育的育人功能。
P85-864.论述高等教育的社会功能。
P87-90第四章高等学校的教育制度1.简述影响高等学校学制建立的主要因素。
P1022.简述美国学位制度的层级类型。
P1033.简述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方向。
P126-1294.简述我国高校教师聘任制度的发展轨迹。
P134第五章高等学校教育主体1.简述高校教师的角色定位。
P140-1422.简述高校教师的劳动特点。
P149-1503.简述高校师生关系的重要性。
P163-1644.简述良好的高校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
P165-1685.简述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路径。
P151-1526.论述高校教师的专业素养结构。
P143-1497.论述当代高校师生关系存在的问题及营建策略。
P168、P173-176第六章高等学校课程1.简述高等学校专业的属性。
P1862.简述课程含义的基本类型。
P189-1913.简述教学计划的构成内容。
P196-1974.简述高校课程改革中课程内容综合化的三种模式。
P2075.论述高校课程的主要特征。
P191-1926.论述教材建设乃国家事权的深刻内涵。
P202第七章高等学校的教学(上)1.简述高校教学的特点。
P2152.简述课堂教学中促进长时记忆的主要策略。
P2223.简述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可采用的教学策略。
P2344.简述设计教学目标的基本步骤。
P2455.简述教师如何依据最小干预原则应对一般性的课堂问题行为。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参考题一、选择题1.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大学教育的价值与目标B. 高校组织与管理C. 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D. 高等教育的历史与发展2. 高等教育学的核心任务是:A. 理论研究B. 实证研究C. 教学实践D. 政策制定3. 高等教育的特征包括:A. 高度专业化B. 复杂的组织形式C. 开放与包容D. 师生互动4. “育人为本”是高校教育的核心理念,其含义是:A. 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B. 重视知识传授C. 注重学术研究D. 关注教育质量5. 高校教师的职业素养包括:A. 教学能力B. 学科研究能力C. 社会服务能力D. 学术道德与职业道德二、简答题1. 请简要阐述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和评价方法。
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包括教学质量和培养质量两个方面。
教学质量包括教师教学能力、教学内容与方法的科学性和教学效果等。
培养质量包括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专业能力培养以及就业竞争力等方面。
高等教育质量的评价方法包括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专家评价和社会评价等多个方面的综合评价。
2. 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哪些方面?高校教师的专业发展包括教学能力的提升、学科研究水平的提高、教育管理能力的加强以及学术道德与职业道德的提升等方面。
3. 请简要描述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的作用。
高校教师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他们可以通过教学内容的设计、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环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意识。
同时,高校教师还可以通过指导学生的创新项目和科研实践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三、论述题请就“大学教育的使命与责任”这一主题,谈谈您的观点。
大学教育的使命是为社会培养具有较高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
作为高校教师,我们承担着培养学生的重要责任。
首先,我们应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他们具备适应社会发展和创新创业的能力。
其次,我们要传承优秀的文化传统,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高等教育学》作业答案交通工程学院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一. 概念题1.高等教育:高等教育z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和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2.高等教育学:高等教育学是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和发展基本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二.简答题1. 古代“高等教育”有何特点?答:古代“高等教育”的特点:(1)随着经济、政治、文化中心的转移,高等教育中心也处在变动之中;(2)具有“官办”、“私办”或“官私合办”多种形式,但以官方的资助和兴办为主。
(3)教育内容比较全面,比较注重道德和伦理教育。
(4)教育的方式也比较灵活,交流、启发、论辩是常用的方法。
(5)学术研究和教学育才结合的比较紧密。
2. 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答:高等教育学的研究对象:高等教育的研究对象是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及其基本发展规律。
三.论述题5.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谈谈学习研究高等教育学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答:1)目的:在于了解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理解高等教育的运行形态、认识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使高等教育工作者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高度,掌握高等教育学的基本原理,以增强高等教育实践的自觉性,从根本上提高高等教育质量。
2)意义:(1)有利于增强我们对高等教育的责任感和事业心;(2)有利于深化我们对高等教育的理性认识;(3)有利于提高我们教育教学工作的技能和水平。
3)方法:(1)要以现实的高等教育工作为中心;(2)要注重将高等教育学的理论运用于实际;(3)要对高等教育实际问题进行理性思考。
第三章:高等教育的目的及其基本理论一. 概念题1.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定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它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方针;其内容包括:教育指导思想、教育目的以及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
高校教师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参考题2一、单项选择题1、从职能上讲,大学的根本使命是(B)A、服务社会B、培养人才C、传播文化D、发展科学2、学生“问难”是我国古代(D)的主要教学方法。
A、太学B、辟雍C、国子监D、书院3、( C )是高校教学活动赖以展开的依据,是高等教育活动的基础和核心。
A、教材B、学生C、课程D、评价4、现代意义的学位制度产生于(B)。
A、中国B、德国C、英国D、美国5、最早实行教学和科研相统一的大学是(C)。
A、哈佛大学B、威斯康星大学C、柏林大学D、剑桥大学6、大学为社会服务的基本途径有传播知识、推广技术、提供信息和(D)。
A、传承文化B、创新观念C、弘扬公德D、专家服务7、一般认为,现代大学源于中世纪大学,最早的中世纪大学有波伦亚大学、萨莱诺大学和(B)。
A、牛津大学B、巴黎大学C、雅典大学D、那不勒斯大学8、(C)的关系体现了高等教育过程中人与人关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方面A、校长与教师B、校长与学生C、教师与学生D、教师与家长9、中国近代第一所具有高等教育性质与功能的学校是(A)。
A、京师同文馆B、上海方言馆C、西学学堂D、京师大学堂10、学生身心发展的共性与个性对立统一的规律,决定了在教学中必须坚持(B)的原则。
A、教学与科研相结合B、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C、系统性与循序渐进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11、课程的主体功能是(D)。
A、文化功能B、导向功能C、激励功能D、育人功能12、法国的高校既受中央一级的教育部管理,又受地方一级的大学区管理,这体现了其高等教育管理体制鲜明的(C)特色。
A、地方分权型B、集权与分权结合型C、中央集权型D、公立主导型13、从教育目的上来说,终身教育相较于传统教育,更注重(C)。
A、将教育贯穿人的一生B、尊重个人的个性C、提高人的学习能力以促自我发展D、谋求各类教育间的联系与统一14、(C)是高校的中心工作,是实现一定教育目的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
高等教育学名词解释1所谓“学科建制”:它包含学者的职业化、固定教席和培养计划的设置、学术组织和学术会议制度的建立、专业期刊的创办等。
3康乃尔大学:是赠地学院运动中诞生的一所着名大学,其办学思想是(大学向所有人开放,向所有学科领域开放。
)4高等教育价值的选择历来就有不同的见解和主张。
基本上可归结为两种观点:(以个人为中心的个人本位价值观和以社会为中心的社会本位价值观。
5劳动和专业技能教育既包括:(基本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术教育),也包括与专业和职业有关的(基本技能、生产工艺和规范教育。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是根据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要求和社会实践活动的特点而提出的。
6教育方针:是国家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根据社会政治经济发展的需要和基本的国情,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
7教育目的:指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所需要的人的基本要求,它规定了所要培养的人的基本规格和质量要求。
12、高等教育的层次结构:也称水平结构,是指高等教育内部由于教育程度和教育水平的高低不同而划分的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它包括高等专科教育、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三个层次。
13、高等教育的科类结构:是指不同学科领域的构成状态,是对高等教育机构所培养人才的知识与人才性质不同进行的。
14、高等教育的形式结构:是指高等教育结构体系中各种教育类型和教育形式的横向结构,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如何兴办高等教育所采取的种种途径与方式方法的反映,同时也体现者高等教育与科学、文化以及生产、技术、就业等各项经济结构之间的各种关联。
15、高等教育的分布结构:又称区域结构,是高等教育机构在地区分布上的构成状态。
高等教育的管理体制结构:是高等教育管理过程中制度性的构成状态和作用方式。
又可具体分为较多类型,如高等教育的投资体制、高等学校的运营体制等。
17高等教育质量:是指高等教育作为一种实践活动,在实现自身功能的过程中对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体现程度。
岗前培训《高等教育学》试题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16分)1.高等教育民主化:高等教育民主化始于20世纪60年代,包括两方面内涵:高等教育机会均等和师生员工参与教育管理过程。
前者是指大学生的高等教育入学机会不应因种族、民族、肤色、性别、阶层、家庭或地域等差异而丧失或减少,后者是指高校教师、行政管理人员、大学生在高校管理活动中为维护自身权益争取民主参与机会。
2.高等教育终身化:在高等教育体系的制度安排和组织过程中贯彻终身教育原则,促进学习者开展终身学习的过程。
3. 高等教育类型结构:类型结构是一种横向结构,指高等教育系统内不同类别的高等院校的构成状态。
4.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课程内容的需要,采用案例,组织学生研究、探讨、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使学生掌握有关的专业知识、理论和技能,提高独立工作能力的教学方法。
5. 教师专业化:指的是教师群体不断提高教学工作和人才培养的专业性,使教师职业逐渐符合专业标准,成为专门职业并获得专业地位的过程。
6. 教师专业发展:指的是教师在专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学习,获得专业资格,实施专业自主,表现专业道德,提高专业素质,成为一名合格教师专业人员的专业成长过程。
7. 师生关系:师生关系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8.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批判地审察自身的行为表现及其行为依据,借以提高教学效能,促进自我发展的过程。
9. 学习:个体在生活过程中,由经验而获取知识、改变行为以完善人格的过程。
10. 结构主义课程论:结构主义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有布鲁纳、施瓦布。
该理论认为课程的目的是通过传授最基本和普遍的观念,帮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获得训练迁移,学会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因而,提倡螺旋式课程组织及发现法教学,强调课程内容应着重反映诸如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语言、历史等学科所特有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简述教学计划的类型和教学大纲的结构。
107 &
高等教育学
108
3. 简述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
111-112 & 113-115
4. 简述教学的基本环节。
119-123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5. 什么是教案?根据教案编写的要求,以你教授
1.论述高等教育的内涵与特征。
5-6 的学科或专业(单元或章节)为例,撰写一份
2.论述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7-9 800 字左右的教案。
109(教案的概念) & 110
3.论述高等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9-11 (编写教案规则。
)
4.论述高等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12-14
第七章.高等学校科学研究
5.论述高等教育的基本职能。
14-16
1. 简述高校科学研究的地位与作用。
第二章.高等教育结构
2. 简述高校科学研究的特点和优势。
1.论述高等教育结构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19 & 3. 试论如何加强高校教师的教育科学研究。
21-23 4. 谈谈高校教师遵守科学研究学术规范的意义。
2.论述高等教育结构调整应注意的问题。
24 143-145
3.论述我国高等教育层次结构的含义及特征。
第八章.高等学校社会服务
4.论述高等教育科类结构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32-33 1. 论述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内涵与特征。
148
5.论述高等教育形式结构的含义及特点。
2. 论述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
6.论述高等教育布局结构的含义及影响因素。
154-164
40-41 3. 论述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运行机制。
4. 论述高等学校社会服务的组织管理。
第三章.高等教育目的与人才培养模式
第九章.高等教育改革
1.简述高等教育的目的和培养目标。
44-46 &
46-47 1. 论述高等教育改革的任务。
171-173
2.论述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及多样化。
47-54 2. 论述高等学校办学特色的内涵及构成要素。
3.论述通识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54-56 181-183
4.简述国外大学培养通识人才的理念和方式。
3. 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重点有哪几个
方面? 185-186
第四章.高等学校教师
4. 论述高等教育质量改进的策略。
195-197
1.论述高等学校教师的基本素质。
69-72 5. 论述现代大学制度的特征。
197-199 & 200-202
2.论述大学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内涵。
72-73
第十章.高等教育发展趋势
3.论述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路径。
73-78
4.分析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存在的问题。
1. 概述马丁· 特罗的高等教育发展“三段论” 说。
208-211
5.论述解决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问题的策略。
2.
分析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第五章.高等学校教学理论
策。
1.论述高等学校学科与专业设置的原则。
85-89 3. 简述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背景。
2.论述高等学校的教学目标(根本任务)。
91-924. 概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内涵。
237
3.高等学校的教学应遵循哪些主要教学原则? 5. 论述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基本特征。
237-239
92-95 6. 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应采取哪些应对策略?
4.论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
97-99
第六章.高等学校教学实施
1.论述教学组织形式的含义,类别及发展趋势。
103-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