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SG202028 2020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 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赛项竞赛规程
- 格式:pdf
- 大小:491.79 KB
- 文档页数:23
2016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计算机网络应用赛项竞赛规程一、竞赛项目名称计算机网络应用二、竞赛目的通过竞赛,推动全省高职网络技术相关专业适应IT产业快速发展及基于云架构的数据中心大发展的趋势,体现绿色节能理念,促进网络技术及产业前沿技术在高职院校中的教学应用,引导高职网络技术相关专业的教学改革方向,优化课程设置;深化校企合作,推进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促进高职毕业生实训实习与就业。
考核参赛选手的数据中心规划及实施能力,参照行业标杆企业及对网络应用工程师的能力要求标准,全面考核参赛选手的计算机网络的拓扑规划能力、IP地址规划能力、数据中心搭建与实施能力、网络的规划及实施能力、设备配置与连接能力、服务的搭建与调试能力、应用的接入与测试能力、中英文技术文档阅读和应用能力、工程现场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能力、组织管理与团队协调能力。
三、竞赛方式1. 比赛以团队方式进行,每个参赛队由领队1名(可由指导教师兼任)、选手3名(其中队长1名)、指导教师2名组成。
2.竞赛时间180分钟。
四、竞赛内容和知识点(一)竞赛内容本竞赛重点考查参赛学生网络应用技术的实践技能,具体包括:1.参赛学生能够根据大赛提供的比赛方案,读懂实际的工程项目文档,能够根据项目的拓扑、项目的应用行业背景进行网络业务需求分析、技术应用环境分析,理解实际的工程应用与业务架构。
2.能够根据业务需求和实际的工程应用环境,实现网络设备及服务器的连接,并根据实际的工程业务需要,对设备进行互联互通并进行调试。
3.在路由器、交换机进行配置,实现网络的运行,并根据网络业务需求配置各种策略,以满足应用需求。
4.根据应用需求在合适的系统上搭建配置应用服务,并满足相关业务需求。
5.根据要求提交比赛结果文件,如配置文档等。
(二)竞赛知识点(一)竞赛项目行业、职业技术标准网络工程在设计、建网、用网、管网过程中主要有以下5项国家标准,参赛队在实施竞赛项目中要求遵循如下规范:赛场每个工位内设有操作平台并配备220伏电源,工位内的电缆线应符合安全要求。
2020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编号:JSZ202034赛项名称:网络空间安全赛项组别:中职组、教师组赛项归属专业大类:信息技术类二、竞赛目的网络空间安全已经上升到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信息安全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通过本竞赛,可检验参赛学生对网络、服务器系统等网络空间中各个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以及分析、处理现场问题的能力,培养更多学生掌握网络安全知识与技能,发展成为国家信息安全领域的技术技能人才。
通过本竞赛,可以引导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熟悉网络安全技术发展趋势和产业应用方向,促进网络信息安全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
本赛项紧密结合新一代信息产业发展对网络安全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促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增强中职学校教师培养学生的新技术学习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助力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实现“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创”。
三、竞赛内容竞赛内容注重考核网络安全设计、安全策略配置、系统渗透测试以及信息安全攻防等方面,还原实际工作场景,基于工作过程的竞赛任务书设计,考察选手网络空间安全的综合技能和素质。
竞赛内容分为理论知识、技能操作两个部分。
(一)理论知识竞赛内容理论知识竞赛采取计算机答题方式进行,题型为单选题、多选题和判断题,内容为技能竞赛相关的理论知识(含密码学、VPN、操作系统加固、WEB渗透、网络数据安全、网络设备安全控制等),时间1小时。
(二)技能操作竞赛内容技能操作竞赛以现场实际操作的方式进行。
选手在规定时间内,根据竞赛时发给的工作任务书完成相应任务,时间3小时。
竞赛技能点及比例见下表。
序号技能点内容描述分值比例1 安全防护技术HTTP防护、会话跟踪、数据窃取防护、漏洞扫描、防篡改等技术。
20%2 服务器渗透技术针对未设置防护的数据库和服务器进行扫描、密码猜测等渗透测试。
30%3 服务器加固技术强制访问控制、数据保护、行为审计等。
20%4 攻防对抗技术密码学基础、认证与授权基础、Windows/Linux服务器系统与安全、网络服务安全、Web应用安全、数据库安全、扫描探测、溢出攻击、破解验证技术、安全加固、病毒及恶意代码分析及清除等相关知识。
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赛项规程赛项名称:大数据应用开发英文名称: Big Data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赛项组别:高等职业教育(师生同赛)赛项编号: GZ033一、赛项信息二、竞赛目标“十四五”时期,大数据产业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更加突显,大数据已成为催生新业态、激发新模式、促进新发展的技术引擎。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数据是信息化发展的新阶段”,“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重要篇章。
本赛项旨在落实国家“建设数字中国”战略,协同推动大数据相关产业的创新与发展,大力推进大数据技术及相关专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全面提升相关专业毕业生的综合能力,展现选手团队合作、工匠精神等职业素养,赋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竞赛内容结合当前大数据相关产业中的新技术、新要求如数据湖、OLAP 数据库应用等,全面检验参赛选手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推进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促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引领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
竞赛内容围绕大数据相关产业岗位的实际技能要求进行设计,通过竞赛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强化竞赛成果转化,促进相关教材、资源、师资、认证、实习就业等方面的全方位建设,满足产教协同育人目标,为国家战略规划提供大数据领域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三、竞赛内容本赛项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包括大数据平台搭建(容器环境)、离线数据处理、数据挖掘、数据采集与实时计算、数据可视化、综合分析、职业素养,引入行业内较为前沿的数据湖架构作为创新、创意的范围与方向,考查的技术技能如下:(一)大数据平台搭建(容器环境):Docker容器基础操作、Hadoop完全分布式安装配置、Hadoop HA安装配置、Spark on Yarn 安装配置、Flink on Yarn安装配置、Hive安装配置、Flume安装配置、ZooKeeper安装配置、Kafka安装配置、HBase分布式安装配置、Cli ckHouse单节点安装配置、Hudi安装配置。
2022年江苏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编号:JSG202220赛项名称:汽车技术赛项组别:学生组、教师组赛项归属专业大类:交通运输类二、竞赛目的赛项以世界技能大赛汽车技术为背景,通过竞赛展示参赛队汽车检测和维修技能、组织管理、工作效率、安全及文明生产等职业素养及良好的精神风貌,体现职业教育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以竞赛带动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良性发展,为职业院校培养符合社会需求和发展的合格人才提供新思路和新方法。
三、竞赛内容项目竞赛内容采用实操考核形式,分“发动机管理技术”“车身电气技术”“电动汽车技术”“智能驾驶与底盘技术”4个模块进行。
赛模块的时长、分值及相应权重见表1。
表1竞赛模块时长、分值及相应权重操作技能每个竞赛模块的作业要求和考核要点如下。
(一)发动机管理技术发动机管理技术竞赛项目全部在迈腾3802.0TSI+DSG整车上进行。
为考核出选手扎实的理论功底与技术水平,不同车型的故障诊断能力,现场提供不同年款及版本车型。
具体见表10。
1.竞赛分值分配该子赛项竞赛作业内容及分值分配见表2。
表2 发动机管理技术竞赛内容、分值分配2.竞赛涵盖的知识和技能考核点本次大赛要求选手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竞赛用汽车起动机不转、发动机无法起动、运转不良三种故障的诊断和排除工作,要求选手在诊断的同时,把诊断中的关键数据及结果用诊断报告简单记录。
考核的知识和技能点包括以下内容:1)了解汽车维修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安全事故以及预防措施。
2)理解汽油发动机常见故障(主要包括发动机无法起动、发动机起动困难、发动机怠速不稳、发动机动力不足、发动机尾气排放超标等)的形成机理;掌握汽油发动机常见故障的诊断思路;掌握系统测试过程中所需仪器的使用方法。
3.竞赛汽车故障设置范围围绕常见的故障现象和故障点,在其相关电路上设置故障点,具体见表3。
表3 发动机管理技术赛项故障设置依据(二)车身电气技术1.竞赛器材配置汽车车身电气技术竞赛项目全部在迈腾3802.0TSI+DSG整车上进行。
2018年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赛项竞赛规程一、赛项名称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二、竞赛目的本赛项的设置,是为适应大数据开发应用产业对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职业需求,赛项选取典型的大数据应用业务分析应用场景,重点检验参赛选手掌握大数据业务分析方法和数据分析能力、运用大数据平台及相关工具软件解决具体业务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大数据知识和技术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职业素养和职业技能,展示职教改革成果及参赛师生良好精神风貌。
通过举办本赛项,可以搭建校企合作的平台,提升高职电子信息类及相关专业毕业生能力素质,满足企业用人需求,促进校企合作协同育人,对接产业发展,实现行业资源、企业资源与教学资源的有机融合,使高职院校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方案和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跟踪社会发展的最新需要,缩小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差距,引领职业院校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
三、竞赛内容赛项以大数据技术与应用为核心内容和工作基础,重点考察参赛选手在Hadoop平台环境下,对于大规模并行数据处理以及内存计算技术的应用能力。
具体包括:1. 掌握Hadoop平台环境部署与基本配置,了解基于大数据计算平台的常见应用;2.综合利用numpy、pandas、matplotlib、scikit 模块和MapReduce技术、分布式存储系统HDFS、分布式计算框架MapReduce/Yarn、数据仓库Hive、Python 等开发语言工具和技术,匹配和连接数据源,实现大数据的采集,提取、清洗、转换、分析、挖掘操作,产生分析结果,并且实现可视化呈现。
3.依据项目应用需求和分析结果,完成数据分析报告的编写。
4.竞赛时间4小时,竞赛连续进行。
竞赛内容构成如下:本赛项为团体赛。
每支参赛队由1名领队,3名选手(其中队长1名),2名指导教师组成。
五、竞赛规则(一)竞赛工位通过抽签决定。
(二)竞赛所需的硬件设备、系统软件和辅助工具由赛项组委会统一准备,参赛选手不得自带硬件设备、软件、移动存储、辅助工具、移动通信等进入竞赛现场。
中职技能大赛大数据开发与应用
中职技能大赛大数据开发与应用是一个重要的竞赛项目,旨在提高中职学生对于大数据技术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以下是一些关于该竞赛项目的相关信息:
1. 竞赛内容:竞赛内容主要包括大数据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开发技能,如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可视化等方面的技能。
2. 竞赛形式:竞赛形式通常采用团队竞赛,每个团队由3-5名学生组成。
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任务,并提交成果。
3. 竞赛评价:竞赛评价标准主要包括任务的完成度、技术难度、创新性、实用性以及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等。
4. 赛前准备:为了参加中职技能大赛大数据开发与应用,学生需要具备一定的编程基础和数学基础,同时还需要掌握相关的大数据技术,如Hadoop、Spark等。
此外,学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以及良好的英语阅读能力。
5. 竞赛收获:参加中职技能大赛大数据开发与应用可以让学生深入了解大数据技术的实际应用和开发技能,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综合素质,同时还可以结交来自全国各地的小伙伴,拓宽视野。
总之,中职技能大赛大数据开发与应用是一个有益的竞赛项目,可以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JSG2020382020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规程2020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编号:JSG202038赛项名称:智慧物流作业方案设计与实施赛项组别:高职组赛项归属专业大类:财经商贸大类二、竞赛目的综合考察参赛选手的物流专业基础知识、物流作业方案的设计与实施能力和智慧物流技术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现场问题分析与处理、专业团队协作、质量与成本控制、安全及文明生产等方面的职业素养,培育和弘扬爱岗敬业、精益求精、崇尚卓越的工匠精神,从而推动高职院校物流管理类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激发和调动行业企业关注和参与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物流管理专业产学研的深度融合。
三、竞赛内容本赛项竞赛内容由物流作业方案设计、物流职业能力测评和物流作业方案实施三个赛段组成,并按照此顺序依次进行比赛,竞赛赛段的具体安排参见表1。
表1竞赛赛段列表序号赛段竞赛时长总分占比备注1物流作业方案设计210分钟30%4名选手参赛2物流职业能力测评30分钟15%2名选手参赛(队长带1名选手)3物流作业方案实施60分钟55%4名选手参赛表1中,物流作业方案设计和物流作业方案实施这两个赛段的基础环境、初始数据、软硬件条件、作业要求和作业成本等方面均存在一定的逻辑关系,需要参赛选手针对给定的背景材料,结合赛题进行综合分析,先在书面上完成物流作业方案的设计,然后在场地上完成物流作业方案的实施,对设计方案进行验证、调整和优化;而物流职业能力测评赛段则相对独立,主要考察参赛选手对物流专业领域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一)第一赛段:物流作业方案设计首先,参赛队从比赛赛卷中获得场地、物品、货架、托盘、包装箱、叉车、手推车、月台、客户基本信息、客户需求、配送点及路径信息、运输调度信息、过路过桥费、工时资料、货位占用费和安全要求等一系列关键数据,明确作业信息和作业规则;然后,对订单处理、货位分配、物品出入库、拣选、配载、车辆调度和路线优化等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针对计划实施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应对措施;最后,依据比赛规则和评分细则的要求,编写出一份相对最合理的物流作业方案。
2020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网络搭建与应用竞赛公开赛卷(中职组)技能要求(总分850分)2019年12月03日竞赛说明一、竞赛内容分布“网络搭建与应用”竞赛共分五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网络组建与配置(350分)第二部分:云平台配置(80分)第三部分:Windows系统配置(200分)第四部分:Linux系统配置(200分)第五部分:职业规范与素养(20分)二、竞赛注意事项1.禁止携带和使用移动存储设备、计算器、通信工具及参考资料。
2.请根据大赛所提供的比赛环境,检查所列的硬件设备、软件清单、材料清单是否齐全,计算机设备是否能正常使用。
3.请选手仔细阅读比赛试卷,按照试卷要求完成各项操作。
4.操作过程中,需要及时保存设备配置。
5.比赛结束后,所有设备保持运行状态,评判以最后的硬件连接和配置为最终结果。
6.比赛完成后,比赛设备、软件和赛题请保留在座位上,禁止将比赛所用的所有物品(包括试卷和草纸)带离赛场。
7.禁止在纸质资料、比赛设备上填写任何与竞赛无关的标记,如违反规定,可视为0分。
8.与比赛相关的工具软件放置在每台主机的D盘soft文件夹中。
项目简介:某集团公司原在北京建立了总部,后在深圳建立了分部,又在成都、郑州设立了两个办事处。
总部设有销售、产品、法务、财务、信息技术 5个部门,统一进行IP及业务资源的规划和分配,全网采用OSPF动态路由协议和静态路由协议进行互连互通。
公司规模在2019年快速发展,业务数据量和公司访问量增长巨大。
为了更好管理数据,提供服务,集团决定建立自己的中型数据中心及业务服务平台,以达到快速、可靠交换数据,以及增强业务部署弹性的目的。
集团、分公司及两个办事处的网络结构详见“主要网络环境”拓扑图。
其中一台S4600交换机编号为SW-3,用于实现终端高速接入;两台CS6200交换机作为总部的核心交换机;两台DCFW-1800分别作为成都办事处、郑州办事处的防火墙;一台DCR-2655路由器编号为RT-1,作为集团的核心路由器;另一台DCR-2655路由器编号为RT-2,作为分公司路由器;一台DCWS-6028作为集团的有线无线智能一体化控制器,编号为DCWS,通过与WL8200-I2高性能企业级AP配合实现集团无线覆盖。
2020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编号:JSG202024赛项名称:通讯网络建设与部署赛项组别:高职组赛项归属专业大类:电子信息大类二、竞赛目的为适应ICT产业快速发展及现代通信技术的趋势,积极推动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产业、移动互联网产业等新兴产业发展,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为行业培养网络与通信技术紧缺人才,结合我国移动通信行业发展规划和发展趋势设计并开展“通信网络建设与部署”竞赛项目。
竞赛以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的训练、提高学生对信息通信网络设计部署及优化方面的综合能力为目标,推动通信网络部署与优化设计技术在职业技术院校中的教学应用,引导高职院校聚焦电子信息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技术应用方向,引领职业院校电子信息类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升学生素养与就业竞争力,为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服务社会发展创造条件。
三、竞赛内容竞赛内容涵盖通信网络建设与部署的拓扑规划、网络规划、设备配置、数据配置以及业务调试等实际工作流程。
竞赛具体内容及成绩比例如下:(一)4G&Pre5G网络部署与优化(50%)两名参赛选手分别操作一台电脑,根据任务书要求,协同完成4G&Pre5G无线接入网、核心网及承载网部分的容量计算、设备部署、数据配置完善。
选手按照要求完成该操作,进行业务验证,并且按任务书要求在答题纸上填写。
(二)4G&Pre5G网络故障排除(50%)两名参赛选手分别操作一台电脑,基于已经导入故障数据的4G&Pre5G全网竞技模块,根据任务书描述,结合故障现象,分析故障原因,协同完成无线接入网、核心网及承载网部分的故障排除工作。
选手按照要求完成该操作,进行业务验证,并且按要求将答案在比赛平台上保存,且按任务书要求在答题纸上填写。
(三)竞赛时间比赛时间为8:00-12:00,共计240分钟,竞赛任务的时间分配由各参赛队自行安排,各参赛队伍须在规定时间内独立完成比赛任务。
2020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赛项规程一、赛项名称赛项编号:JSG202026赛项名称: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赛项组别:高职组赛项归属专业大类:电子信息大类二、竞赛目的(一)引领专业建设与课程改革“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在2018年作为增补专业加入了教育部高职专业目录。
目前国内已有近百所高职院校已经增设“虚拟现实应用技术”专业,超过百所高职院校开设虚拟现实专业方向。
通过“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赛项,希望引领高职“虚拟现实应用技术”及相关专业建设,促进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构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虚拟现实教学平台和资源平台建设、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培养国家战略和社会急需的新型专业人才,提升学生服务社会和行业发展的能力。
(二)、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产业发展“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赛项将围绕虚拟现实产业链的关键环节,加强产学研合作,面向全国广大高职院校提供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的普及通道,将虚拟现实企业中成熟应用的虚拟现实关键技术进行教学化转化,促进产教融合,建设基于岗位的虚拟现实实训、实验、体验、教学、培训、展示环境,开展项目实战式“双师型”队伍建设。
同时,赛项探索高技能虚拟现实人才输送机制,组织企业与高职院校对接合作,订单式培养各类专业技能人才,为虚拟现实产业发展输送人才,解决学生就业和创业问题。
另外,促进资源成果转换,实现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的产教合作赛事创新。
最后,联合政府部门、职业院校、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共同建设虚拟现实产业联盟和研发机构,提供虚拟现实产品、技术、服务等综合解决方案。
三、竞赛内容(一)竞赛内容竞赛内容围绕虚拟现实技术,以“一带一路”为背景,选择相关主题进行虚拟现实(VR)设计与制作。
任务紧扣竞赛所选主题,根据任务书要求及所提供的参考资料,编写策划文档,使用VR编辑器软件,实现任务书及策划文档中要求的表现形式、功能,并在指定的VR设备上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