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1.1我们身边的地理练习题(新版)湘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322.00 KB
- 文档页数:10
专题01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讲解1.我国最早出现“地理”一词的文献是《易·系辞》。
2.西方第一本以“地理”命名的《地理学》3.帮助荷兰人发展的功臣是风车。
4.阿拉伯人服装的特点是白色长袍,作用防沙隔热,阿拉伯人的着装与当地的气候有关。
综合训练一.选择题(共12小题)1.造成全球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和缓解温室效应危机的重要措施分别是()A.人造含氟制冷剂的泄漏;采用无氟制冷剂B.煤、石油、天然气大量燃烧;营造森林绿地C.汽车和工厂排放的废气和烟尘;收取排污费,限令整改D.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的大量产生;种植苔藓类植物吸收二氧化硫【分析】化石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随着工业的发展,人类使用的化石燃料大量增加,造成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形成温室效应。
【解答】解:二氧化碳气体具有吸热和隔热的功能。
它在大气中增多的结果是形成一种无形的玻璃罩,使太阳辐射到地球上的热量无法向外层空间发散,其结果是地球表面变热起来。
因此,二氧化碳也被称为温室气体。
温室效应加剧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燃烧过多煤炭、石油和天然气,这些燃料燃烧后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为减少大气中过多的二氧化碳,我们还可以通过植树造林,绿化草地,不践踏草坪等等行动来保护绿色植物,使它们多吸收二氧化碳来帮助减缓温室效应。
故选:B。
2.阅读图,判断是哪个大陆气候类型的分布()A.亚欧大陆B.北美大陆C.南美大陆D.非洲大陆【分析】习惯上,人们按照地球上的“五带”来称呼气候,如热带气候、温带气候和寒带气候.科学家则主要依据各地气温和降水组合形成的气候特征,划分出一系列的“气候类型”.【解答】解:温带季风气候主要分布于温带亚欧大陆的东岸地区,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对农业生产比较有利;A温带海洋性气候大致分布在南北纬40°~60°的大陆西岸。
B中海气候主要分布在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岸,以地中海地区最为典型,所以称为地中海气候;回归线附近大陆西岸是终年炎热少雨的是热带沙漠气候,大陆内部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寒带气候分布于北极圈以北地区;亚欧大陆气候复杂多样,从图上可以看出,此大陆主要共有8种气候类型。
我们身旁的地理10 题;共20 分)一、单项选择题(共1. 以下有关地方文化对旅行业的影响不正确的选项是()A.地方文化使旅行者开辟视线,有利于健康B.地方文化为我国的旅行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C.地方文化是我国最拥有吸引力的旅行资源D.地方文化不可以创建财产,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2.全世界天气变化巴黎大会 2015 年 11 月 30 日至 12 月 12 日在巴黎召开,会议经过了全世界天气变化新协议。
全世界天气变暖的主要原由是()A. 臭氧层被损坏B. 太阳辐射加强C. 天气失常D. 焚烧煤、石油、天然气、大批排放二氧化碳和砍伐丛林3. 阿拉伯人身着长袍,头戴头巾妆扮,与其有关的原由是()A. 风俗习惯B. 传统服装 C. 地理环境 D. 审雅观点4. “风调雨顺.五谷丰收”这句话说了然受天气影响最大的人类活动是()A. 平常生活B. 交通出行 C. 农业生产 D. 工业生产5. 漫画反应的题是()A.全世界变暖B.水污染失C.水土流D.酸雨6. 对于“热岛效应”的影响,正确的选项是()A.减小了污染范围B.提升了市里温度C.改良了郊区的空气质量D.降低市里污染程度7. 以下不属于人类文明发源地的是()。
A.印度河流域B.两河流域域C.黄河—长江流D.湄公河流域8. 以下选项正确的选项是()A.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B.世界上湖面最低的湖——里海C.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死海 D.一半咸一半淡的湖泊——乍得湖9.2017 年 3 月 31 日“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宣传口号是“每一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节俭资源,保护环境与我们的平常生活亲密有关,以下做法正确的选项是()A.洗碗时尽量使用清洗剂 B.常常使用一次性花费品C.用淘米水浇花D.过节时给朋友寄送好多的卡片10.一些科学家测算,因为现代工业的发展,大批焚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日趋增加。
二氧化碳能大批汲取地面放出的热量,从而使全世界气温有显然变暖的趋向。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
一、选择题
1、请从以下活动中找出与地理知识有关的活动 ( )
A、再睡早起
B、看报纸
C、修路、架桥
D、去医院看病
2、与草原关系不密切的活动是 ( )
A、乳制品生产
B、放牧
C、生产皮毛产品
D、建核电站
3、地理学可以直接指导人们 ( )
A、解决全球性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
B、编制电脑程序
C、用法律保护自己
D、观看足球比赛
4、“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气候对什么的影响重大? ( )
A、日常生活
B、农业生产
C、交通出行
D、工业生产
5、李明说:“我们那里的小孩都会溜冰。
”,李明是 ( )
A、东北人
B、上海人
C、四川人
D、广东人
6、阿拉伯人的长袍多为白色,而且十分宽大,这种服装主要是为了适应
A、炎热的沙漠气候
B、潮湿多雨的气候
C、伊斯兰教的审美观
D、艰辛的居民生活
7、面食是的主食 ( )
A、北方人
B、南方人
C、黎族人
D、壮族人
二、综合题
8. 请将下列地理学家与他们的突出贡献连线:
①李四光 A.积累了大量的我国气候资料
②竺可桢 B.系统研究了我国的岩溶地貌
③徐霞客 C.对我国河流进行了深入研究
④郦道元 D.大陆漂移假说的创始者
⑤魏格纳E.发现了中国的含油地层
9.课本第五页有个活动,提到贝贝和玲玲是在北京夏令营认识的,你参没参加过夏令营,或者其他形式的旅游,都去过哪里?那些地方有什么东西令你印象最深刻?。
七年级地理上册1.1我们身边的地理练习题新版湘教版第一篇:七年级地理上册1.1我们身边的地理练习题新版湘教版1.1我们身边的地理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B.地方文化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C.地方文化是我国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D.地方文化不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2.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大会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巴黎召开,会议通过了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A.臭氧层被破坏B.太阳辐射增强C.气候反常D.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砍伐森林3.阿拉伯人身着长袍,头戴头巾打扮,与其相关的原因是()A.风俗习惯B.传统服装C.地理环境D.审美观念4.“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说明了受气候影响最大的人类活动是()A.日常生活B.交通出行C.农业生产D.工业生产 5.漫画反映的题是()A.全球变暖B.水污染C.水土流失D.酸雨 6.关于“热岛效应”的影响,正确的是()A.减小了污染范围B.提高了市区温度C.改善了郊区的空气质量D.降低市区污染程度7.下列不属于人类文明发祥地的是()。
A.印度河流域B.两河流域C.黄河—长江流域D.湄公河流域 8.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B.世界上湖面最低的湖——里海C.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死海D.一半咸一半淡的湖泊——乍得湖9.2017年3月31日“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宣传口号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洗碗时尽量使用洗涤剂B.经常使用一次性消费品C.用淘米水浇花D.过节时给朋友寄送很多的卡片10.一些科学家测算,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日益增多。
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
《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一课一练一、选择题1.身着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山,是下列哪个国家男了的传统打扮()A.英国B. LI本C.阿富汗D.巴西2.“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现牛羊”是对我国哪一个地区的描述?()A.青藏髙原B.内蒙古高原C.黄土高原D.云贵高原3.我国南方地区的传统交通工具是()A.马车B船只C汽车D火车4.一次朋友聚会,小王告诉大家:“滑冰,我们那里3岁的小孩都会”,据此推测,你认为小王最有可能是()的人A.海南岛B.黑龙江C.新疆D.北京5.“橘生淮南则为枯,生于淮北则为枳”反映的是()A.气候与农业B.地形与农业C.气候与工业D.地形与工业6.下列地理事项与当地自然条件不相吻合的有()A.在荷兰,广泛分布着抽水风车B.我国西南横断山区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C.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为白色D.我国南方广泛种卅i小麦二、非选择题写出下列著名旅游景点所在的国家名称:风车——( ) 斗牛——()艾菲尔铁塔一一()狂欢节一一()《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一课一练答案一、选择题1.C.解析:阿拉伯人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阿富汗位于西亚,那里气候炎热,很少下雨。
他们的传统打扮是长袍,多为白色,丁分宽犬。
白色能反射阳光,宽人能很好地透气。
故选C.2.B.解析:“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现牛羊”描述的是我国的阴山,位于内蒙古。
故选B.3. B.解析:我国传统的交通工具北方是马车,南方是船只。
故选B.4.B.解析:黑龙江位于我国东北地区,那里冬季寒冷,冰天雪地,且时间较长。
故选B.5.A.解析:"橘生淮南则为桔,生于淮北则为枳”反映的是气候与农业的关系,柑橘属于亚热带的作物是我国南方的代表水果。
故选A.6.D.解析:我国南方普遍湿热,耕地类型为水山,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水稻。
北方是旱地,适合种植的农作物是小麦。
故选D.二、写出下列著名旅游景点所在的国家名称:风车——(荷兰)斗牛——(西班牙)艾菲尔铁塔一一(巴黎)狂欢节——(巴西)解析:荷兰地势低洼,常受到海潮的侵蚀,于是人们筑坝围堤,与海争地,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座为人类提供动力的抽水风车。
课堂同步检测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现象与“地理”没有关系的是 ( )A.夏天我们家乡昼长夜短 B.黑龙江的小麦在春天播种C.台风“桑美”在浙江沿海登陆 D. 电子产品更新换代很快2.天气预报只是近几年的事。
千百年来,人们出门看天,靠的是祖祖辈辈观察、积累流传下来的天气知识。
请根据下列事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可能不会下雨的是()①星星布满天②蜻蜓、燕子低飞③蟑螂乱飞④蜘蛛织网⑤蚂蚁搬家A.①②⑤ B.①④ C.②③⑤ D.③④3.身着白色长袍、头戴白色头巾,是下列哪个国家男子的传统打扮()A.英国 B.日本 C.阿富汗 D.巴西4.你一定学过古诗“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你知道诗句描写的是我国哪一地区的景象吗()A.内蒙古高原 B.华北平原 C.黄土高原 D.青藏高原5.下列四幅图是我市一同学在探究学习活动中绘制的正午日照图(分别选取不同季节的一天),你认为夏季的正午日照最接近哪一幅?()A B C D6.下列地理事项与当地自然条件不相吻合的有()A.在荷兰,广泛分布着抽水风车B.我国西南横断山区有“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说法C.阿拉伯人的传统服装多为白色D.青岛有多处欧式建筑7.在历届奥运会的长跑比赛中,一些来自东非高原的选手常常取得好成绩,是因为()A. 黑人身体素质好B.当地交通不便,靠步行C.国家贫穷,人们能吃苦耐劳D.生活在高原,无氧耐力强二、非选择题8.请将下列地理学家与他们的突出贡献连线:①李四光 A.积累了大量的我国气候资料②竺可桢 B.系统研究了我国的岩溶地貌③徐霞客 C.对我国河流进行了深入研究④郦道元 D.大陆漂移假说的创始者⑤魏格纳 E.发现了中国的含油地层9.西亚的沙特阿拉伯,气候终年炎热,降水稀少,可谓“滴水贵如油”。
人们把旅店的床位安排在屋顶上(见右图),没有被雨淋湿的后顾之忧。
这是与当地气候条件相适应的一种特殊人文景观。
1.1我们身边的地理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1.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A. 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B. 地方文化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C. 地方文化是我国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D. 地方文化不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2.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大会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巴黎召开,会议通过了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A. 臭氧层被破坏B. 太阳辐射增强C. 气候反常D.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砍伐森林3.阿拉伯人身着长袍,头戴头巾打扮,与其相关的原因是()A. 风俗习惯B. 传统服装 C. 地理环境 D. 审美观念4.“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说明了受气候影响最大的人类活动是()A. 日常生活B. 交通出行 C. 农业生产 D. 工业生产5.漫画反映的题是()A. 全球变暖B. 水污染 C. 水土流失 D. 酸雨6.关于“热岛效应”的影响,正确的是()A. 减小了污染范围B. 提高了市区温度C. 改善了郊区的空气质量D. 降低市区污染程度7.下列不属于人类文明发祥地的是()。
A. 印度河流域B. 两河流域 C. 黄河—长江流域 D. 湄公河流域8.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B. 世界上湖面最低的湖里海C. 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死海D. 一半咸一半淡的湖泊乍得湖9.2017年3月31日“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宣传口号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 洗碗时尽量使用洗涤剂 B. 经常使用一次性消费品C. 用淘米水浇花D. 过节时给朋友寄送很多的卡片10.一些科学家测算,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日益增多。
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有()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湘教版地理(2024)七年级上册同步练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一、单选题1.地理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不属于地理问题的有()A.广东省为什么广泛种植水稻,居民以米饭为主食B.太阳为什么每天总是东升西落C.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有哪些症状D.世界年降水量分布有哪些规律2.某星期日,小明同学收听到关于第二天(星期一)的天气预报:睛转阴,气温2℃~6℃。
星期一这天小明上学时最合适的着装是()A.薄毛衣B.棉衣C.衬衣D.短袖衫3.下列传统居民特色中,与气温无关的选项是()A.北方房屋墙体厚B.南方房屋宽敞,通风透气C.南方屋顶坡度大D.东北地区房屋多双层窗户4.阿拉伯男人的传统打扮是穿着白色长袍,头戴头巾。
其有关的因素是当地的()A.地形B.气候C.河流D.审美观5.“八月半,早种蒜”、“秋分种高山,寒露种平原”等谚语主要反映的是地理与的关系()A.日常生活B.风土人情C.农业生产D.工业生产6.4月22日是世界()日,这一天,全世界都会举办各种各样的环保宣传活动,以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
A.环境保护B.护眼C.地球D.爱心二、判断题7.读某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判断.“热岛效应”导致市区温度升高,改善了郊区空气质量。
三、填空题8.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一方面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日益严峻的和问题.9.生活常识蜻蜓、知了、蚂蚁和泥鳅都能预报天气。
想一想,天气变化时它们各有下列哪种反映。
①搬家,将有雨下。
②飞的低,出门带雨衣。
③拼命叫,天热气温高。
④吐气泡,雨天将来到10.火眼金睛辨真伪。
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地理知识,请根据你所学的地理知识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①小玲的家乡在山东泰安,受季风影响,泰山树木葱绿,是典型的亚热带风光。
每到丰收的季节,到处飘散着稻花的香气。
②小超的家乡在江西南昌,是一个红色旅游胜地。
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除了盛产柑橘外,葡萄和哈密瓜也驰名中外。
③某老板经营饺子连锁店,主要在广东、福建等地开店,生意很红火。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点一地理与日常生活读图,在横线上填出与地理相关的日常生活现象。
知识点二地理与生产建设读图,分别写出下列图片中各地适合发展的农业生产类型。
①内蒙古草原发展。
畜牧业华北平原发展②种植业。
大兴安岭发展③林业。
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发展④渔业。
知识点三地理与风土人情读图,分别给下列民俗风情图片归类。
传统服饰(1)⑥⑦(2)③⑤⑧。
特色民居②④体育活动。
(3)①。
民族舞蹈(4)知识点一解开地理之“谜”1.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
“地理”一词最早来源于下列哪部文献?(C)A.《论语》B.《诗经》D.《春秋》C.《易经·系辞》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地理问题的是(C)A.为什么有的地方一年里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B.为什么有的地方人口稠密,有的地方人口稀疏C.为什么说林则徐是禁烟英雄D.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3.在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下列现象属于地理之谜的是(C)A.埃博拉病毒B. DNA遗传基因C.昼夜长短的变化D.股票行情知识点二地理与日常生活4.导学号806640002017年春晚以“大美中国梦,金鸡报春来”为主题,上海、广西桂林、四川凉山、黑龙江哈尔滨四个地区作为分会场特色鲜明,与北京主会场交相辉映,营造出了举国同庆、喜迎除夕的联欢氛围,可谓“东西南北中,全民大联欢”。
小明生活在哈尔滨,他喜欢的运动项目最有可能是(C)5.地理和我们的日常生活联系紧密,学习地理可以帮助我们(C)B.发展地区经济A.选择商品种类D.进行健康养生C.了解天气的变化6.地理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下与地理无关的是(C)A.今天风和日丽B.欧洲居民爱吃奶酪C.明明性格开朗D.美国大多数人信奉基督教知识点三地理与生产建设7.下列景观图中反映地理与生产建设的是(D)8.如图,这是哪个国家的标志之一? (D)B.中国A.俄罗斯D.荷兰C.美国9.“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反映了地理与的关系。
小组合作完成:1.激情夏日,疯狂世界杯,这个暑假,我们和全世界足球爱好者一样,过了把足球瘾,但在中国看巴西世界杯,我们只能在凌晨观看,黑白颠倒,为什么巴西白天比赛的时候,我们这里是黑夜呢?我们一起来探究。
答:是由于地球不停的自转产生的,具体如何产生在后面的章节会详细介绍…………2.“舌尖上的中国〞,让吃货们在观看的时候垂涎欲滴,中华美食应有尽有,你能模仿出一个“舌尖上的湖南〞吗?你能举出湖南省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吗?你知道饮食习惯和食材与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吗?比一比,哪个小组举出的实例最多,你就是美食家。
答:长沙臭豆腐、浏阳蒸菜、湘西腊肉、岳阳龙虾、望月湖的麻辣烫……湖南人喜欢吃辣椒,与我们湖南潮湿的气候环境分不开……中测后测1.与气候条件密切相关的体育工程是:〔B〕A.跳高传统打扮是身着长袍,头戴头巾,且长袍多为白色,十分宽大,是因为〔B〕教水缺乏3.“荷兰人利用风车进展围海造陆〞属于地理与以下哪方面的关系:〔C〕A.生活B.风土人情C.生产建立旱地区的自然状况下难以种植的是:〔B〕A.小麦B.水稻C.玉米D.高粱5.小强的爸爸是一名外交官,以下是他对某个国家的描述:田野里,咖啡园一望无际;街头巷尾,讲着葡萄牙语的小伙子们,一边踢足球一边展示桑巴舞的舞姿。
该国家位于:〔C〕我们的家庭生活密切相关,学习地理可以帮助我们:〔B〕C.开展地区经济D.防御自然灾害7.人类的生产生活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其表现正确的选项是:〔B〕B.兴建工业、企业要考虑到原料、能源、水源、市场和运输条件8.“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说明地理与什么关系密切:〔B〕:〔A〕A. 西伯利亚B.南美C.西班牙D.非洲10.兰兰的家乡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夏季高温多雨。
从自然条件考虑,她的家乡最适宜开展:〔D〕11.我们每天看到太阳东升西落,是因为:〔D〕A.地球自西向东绕着太阳转B.地球自东向西绕着太阳转C.地球自东向西不停地自转D.地球自西向东不停地自转12.以下匹配不正确的选项是:〔C〕A.巴西——足球——滑雪————驼队。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同步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问题中,不属于地理问题的是( C )A.我国新疆生产的瓜果为什么特别甜B.酷寒的南极大陆为什么沉睡着万顷煤田C.甲型H1N1流感有哪些症状D.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有哪些规律2.“昔日的海洋如今为什么变成了高耸的山峰?”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B) A.海水运动B.地壳运动C.气候变化D.人类活动3.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建设,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D)A.波斯湾沿岸有丰富的石油资源B.长江沿岸地区的水运交通便利C.住在山林里的人往往以柴薪作燃料D.海边可以发展淡水养殖业4.新疆的瓜果特别甜,是因为(B)A.当地的水质好B.昼夜温差大C.品种特殊D.气候湿润5.如图阿拉伯人多身着白袍头戴头巾,其原因是(A)A.地理环境B.传统服饰C.审美观念D.风俗习惯6.诸葛亮借东风的故事说明(A)A.观察自然现象可以预测天气B.通过念咒语可以呼风唤雨C.每天都会有东南风D.诸葛亮具有“神功异术”7.北京寒假期间,妈妈给小明准备了下列去海南的物品,你认为最没有必要的是(B)A.雨伞B.棉衣C.地图D.水壶8.地理学可以直接指导人们( A)A.解决全球性的人口、环境、资源问题B.编制电脑程序C.用法律保护自己D.评论足球比赛9.“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反映的是(A)A.气候与农业B.地形与农业C.气候与工业D.地形与工业10.下列体育活动开展的地区不合适的有(B)A.滑雪瑞士B.冲浪蒙古C.登山中国D.斗牛西班牙11.下列生产不符合因地制宜的是(C)A.日本人“填海造陆”B.油菜种植范围“北移南迁”C.毁林开荒扩大粮食生产D.长江以南地区种植水稻12.下列相关事物不正确的是(B)A.荷兰风车B.西伯利亚狂欢节C.苗族火把节D.沙特阿拉伯沙漠13.下列关于战争的历史典故能很好地说明天气对人类活动影响的是(C)A.望梅止渴B.负荆请罪C.诸葛亮借东风D.破釜沉舟14.地理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D)A.日本人喜欢吃鱼B.长期住在水边的人们擅长游泳C.南方地区多斜顶的房屋D.非洲人穿着厚重的兽皮15.地理环境影响和制约着生产建设,下列选项中不正确的是(D) A.波斯湾沿岸有丰富的石油资源B.长江沿岸地区的水运交通便利C.住在山林里的人以薪柴作为燃料D.海边可以发展淡水养殖业16.下列选项中,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不符合的是(A)A.青藏高原上种植大片的玉米B.荷兰广泛分布着抽水风车C.阿拉伯人用骆驼运送货物D.新疆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17.地理课上,阿华完成了以下4张卡片,其中不正确的是(D) A.一年有四季的变化B.世界上有不同的国家C.有各种各样的地图D.地震和火山的分布没有规律18.下列生产活动最能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的是(B)A.围湖造田,提高粮食产量B.封山育林,保护生态环境C.开发小煤窑,发展地方经济D.大量开发沼泽地,扩大耕地面积19.下列选项中与当地自然条件不符合的是(A)A.青藏高原上种植着大量的玉米B.寒冷地区的民居墙厚,门窗往往是双层的C.阿拉伯人用骆驼运送货物D.新疆有“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20.“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气候对什么的影响重大(B) A.日常生活B.农业生产C.交通出行D.工业生产。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1.1我们身边的地理》同步测试题及答案1.泰安市某中学初二年级学生分组开展“节日中的地理”实践探究活动。
脍炙人口的古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地理知识。
“地理与诗词”小组搜寻的下列古诗词中,能够在端午节期间看到的景象是()A.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B.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C.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D.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2.下列景观反映了地理与生产建设的是()A.冲浪B.滑雪C.足球比赛D.荷兰风车3.教师节前夕,某校地理老师收到了学生送来的贺卡,有四张贺卡为地理老师各写了一副对联,其中与地理老师的地理教学工作关系不大的是()A.画图形,以规矩成方圆讲几何,用数据论长短B.谈方位,分清东西南北论气候,断定春夏秋冬C.经纬间穿梭,国内事国外事事事皆知天地内畅想,自然理人文理理理都通D.不分昼夜,如地球运动无论冬夏,若春风拂面4.通过学习地理知识,我们能够()①进一步熟悉我们生活的环境②懂得确认方位,知道天气变化③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④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A.②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5.下列人类活动与地理关系密切的是()①建设水库大坝②种植瓜果蔬菜③参加歌唱比赛④暑假学习电脑⑤疏浚河道⑥植树造林A.①②③⑤B.①②③④C.①②⑤⑥D.③④⑤⑥6.地理学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属于地理问题的有()①为什么太阳总是东升西落?②如何评价东汉末期的周瑜?③食物放置久了为什么会发霉?④为什么新疆的瓜果特别甜?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④7.“清明忙种麦,谷雨种大田”反映的是______与地理的关系。
()A.农业生产B.日常生活C.风土人情D.工业生产“地理”一词的来源是什么?地理与生产建设有何关系?地理环境造就了怎样的风土人情?某校七年级学生带着这样的疑问走入地理课堂。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下列现象与“地理”关系不大的是()A.小李正在教室里上课B.湿润地区多种植水稻C.浏阳有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D.乳品加工场多靠近奶牛场9.从前欧洲流传这样一句话:“上帝创造了人,荷兰风车创造了陆地。
第一节我们身边的地理1.我们生活在地理环境中,地理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下列现象属于地理之“谜”的是() A.埃博拉病毒B.克隆绵羊“多莉”C.土木堡之变D.昼夜更替2.第24届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将在2022年2月4日至2022年2月20日在我国北京市和张家口市联合举行。
下列选项可能是其比赛项目的是()图1-1-13.“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主要反映的是()A.地形变化B.气温变化C.饮食文化D.服装差异4.特别需要考虑原料、能源、水源、市场、运输条件等诸多因素的产业部门是() A.农业B.工业C.商业D.服务业生活在炎热干燥的阿拉伯地区的阿拉伯人具有独特的生活方式。
据此回答5~6题。
5.在沙特阿拉伯,一些旅店把床铺安排在屋顶上。
其原因是()A.利于观看夜景B.当地气温高,在屋顶住宿比较凉爽C.为了避免大型野生动物的侵袭D.降水少,屋顶是平的,方便住宿6.阿拉伯人穿白色宽大的长袍、戴头巾的原因是()A.防沙隔热B.比较干净C.漂亮时尚D.宽大舒适7.北极地区因纽特人住冰屋是因为()A.因纽特人特别耐寒B.为了体现民居特色C.适应长期寒冷气候环境的结果D.因纽特人喜欢住冰屋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寒假期间,家住黑龙江的小悦和他的父母准备去海南岛过春节。
(1)通过知识的积累,小悦知道:春节期间,黑龙江和海南岛的气温差异很大。
你知道溜冰和游泳哪项运动是小悦最擅长的吗?(2)到海南了,小悦陪同父母来到海口的瓜果批发市场,见到了许多水果品种。
你认为下列哪些水果的主产地是海南?请选择它们的序号:____________。
图1-1-2(3)在旅行过程中,有些地理现象令小悦产生了疑惑,他便将其记录了下来。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帮助小悦答疑解惑。
日记一某月某日晴车过长江大桥时,我望着窗外,若有所思,每年这个季节黑龙江都要结冰,可怎么不见长江结冰呢?真奇怪!……日记二某月某日多云我在海南顿顿吃米饭,作为一个北方人真不适应啊!为什么这里饭店的面食这么少呢?……1.D2.A3.B4.B5.B 6.A7.C8.(1)溜冰。
1.1我们身边的地理
一、单选题(共10题;共20分)
1.下列有关地方文化对旅游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A. 地方文化使旅游者开拓视野,有益于健康
B. 地方文化为我国的旅游业发展准备了丰富的资源
C. 地方文化是我国最具有吸引力的旅游资源
D. 地方文化不能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不起作用
2.全球气候变化巴黎大会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2日在巴黎召开,会议通过了全球气候变化新协议。
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
A. 臭氧层被破坏
B. 太阳辐射增强
C. 气候反常
D. 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大量排放二氧化碳和砍伐森林
3.阿拉伯人身着长袍,头戴头巾打扮,与其相关的原因是()
A. 风俗习惯
B. 传统服
装 C. 地理环
境 D. 审美观念
4.“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这句话说明了受气候影响最大的人类活动是()
A. 日常生活
B. 交通出
行 C. 农业生
产 D. 工业生产
5.漫画反映的题是()
A. 全球变暖
B. 水污
染 C. 水土流
失 D. 酸雨
6.关于“热岛效应”的影响,正确的是()
A. 减小了污染范围
B. 提高了市区温度
C. 改善了郊区的空气质量
D. 降低市区污染程度
7.下列不属于人类文明发祥地的是()。
A. 印度河流域
B. 两河流
域 C. 黄河—长江流
域 D. 湄公河流域
8.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 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B. 世界上湖面最低的湖——里海
C. 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死
海 D. 一半咸一半淡的湖泊——乍得
湖
9.2017年3月31日“地球一小时”活动的宣传口号是“每个人心中都有位环保家”,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A. 洗碗时尽量使用洗涤
剂 B. 经常
使用一次性消费品
C. 用淘米水浇
花
D. 过节时给朋友寄送很多的卡片
10.一些科学家测算,由于现代工业的发展,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向大气中排放二氧化碳日益增多。
二氧化碳能大量吸收地面放出的热量,进而使全球气温有明显变暖的趋势。
为了防止这种现象,适宜的方法有()
①立即停止使用煤、石油、天然气等燃料
②积极开发使用新能源
③植树造林,保护好现有的原始森林
④扩大海洋面积,调节气温。
A. ①④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二、填空题(共3题;共13分)
11.请将代表世界各地民风民俗的序号填入的对应的空格内
印度人 ________ 1.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常吃牛排羊腿奶油和奶酪
阿拉伯人 ________ 2.喜欢吃辣的、咖喱做的蔬菜,很少食肉
欧洲西部居民 ________ 3.喜欢踢足球,足球水平世界一流,跳桑巴舞
巴西人 ________ 4.能歌善舞,具有音乐、绘画、雕刻等方面的艺术才华
非洲黑人 ________ 5.喜爱白色,建筑物和男人传统的服装是白色
12.世界地理未解之谜举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将下列城市与其美称或者寓意匹配起来。
① ________② ________③ ________④ ________⑤ ________
三、综合题(共2题;共14分)
14.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雾霾天气是一种大气污染状态,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2.5(直径小于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
材料二:北京PM2.5来源统计图和2016年首要污染物组成比例图。
(1)雾霾越严重的地区,空气污染指数越________,对身体健康越不利。
(2)据材料可知,北京PM2.5的最主要来源是________。
北京首要污染物构成中,比例最大的是________。
(3)雾霾天气出现时,下列做法最不合适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
A、出门带防护口罩
B、开窗通风
C、户外活动
D、打开空气净化器
(4)从改善北京空气质量出发,今后北京应着重发展_______。
A. 高新技术产业
B. 钢铁工
业 C. 水泥工
业 D. 煤炭工业
(5)保护环境人人有责。
为了能够呼吸到更清新的空气,大家都要行动起来。
请你为环保提出两点可行性建议:①________;②________。
15.小明全家筹划去如图所示地区旅游,根据图和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旅行社提供了涉及三个城市(杭州、上海、苏州)的“都市观光购物游→湖光古迹文化游→古典园林特色湖”,根据图1可知按照该计划,这次旅游应先到________ (城市),然后到________ (城市),最后到________ (城市)。
(2)旅行社提供了杭州西湖景区的两条游览线路,甲线路:断桥残雪→平湖秋月→小瀛洲→花港观鱼;乙线路:断桥残雪→小瀛洲→平湖秋月→花港观鱼。
相关旅游景点位置如图2所示,你认为甲乙两线路中较为合理的是________线路。
(3)若在西湖景区内建民俗博物馆,与西湖景区环境相协调的是甲乙两图中的________图。
四、问答题(共1题;共5分)
16.有个同学说,我是一名学生,平时很少出门,每天除了在家,便是在学校,与地理关系不大。
这种说法对吗?
答案解析部分
一、单选题
1.【答案】D
【解析】【分析】地方文化作为旅游资源的一种,有处于旅游业的发展,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创造财富,对经济发展起促进作用,故选D。
【点评】本题关键在于理解地方文化为旅游资源一种,了解旅游业的发展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就业机会,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2.【答案】D
【解析】【分析】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再加上任意砍伐森林,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故选:D.
【点评】通过改变地面状况,影响局部地区气候.如人工造林、修建水库和灌溉工程,可以使当地气温的变化趋于缓和.如果任意砍伐森林,则可能使当地气候恶化.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3.【答案】C
【解析】【分析】阿拉伯人的服饰和当地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阿拉伯地区的气候属于热带沙漠气候,极其炎热.所以在沙特阿拉伯男子的传统打扮是着长袍、戴头巾,十分宽大,具有通风的效果,十分凉爽;同时之所以选用白色,是从光学的角度来说,白色能反射光线(即太阳光)达到祛热降署的作用,以此来帮助适应酷热的气候;长袍可以阻挡强劲的风沙.
故选:C.
【点评】阿拉伯人有着自己独特的生活风俗习惯,这些习惯和他们生活的环境及古老的文化底蕴有关系.阿拉伯人的服装非常有特点,头围着围巾身穿长袍,长袍的颜色以白色为主,这和他们所处的环境有关,因为在阿拉伯国家沙漠比较多,穿长袍可以有效的抵御风沙,还有一个原因是阿拉伯国家普遍处于热带,温度比较高,长袍可以有效的散热,白色可以最大限度的反射太阳紫外线.
4.【答案】C
【解析】【分析】气候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影响很大。
如交通、农业、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
“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说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重大。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气候对人类生产与生活的影响,属于理解记忆类知识点,比较简单。
5.【答案】A
【解析】【分析】从漫画中看出,企鹅等动物的栖息地越来越小,说明全球气候变暖;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地球变暖的一个征兆是南北极地区及格陵兰岛的永久冰雪快速消融。
故选:A
【点评】依据漫画反映的问题解答。
6.【答案】D
【解析】【分析】城市热岛效应出现的原因是人类的活动:如工业、民用锅炉以及汽车排放出大量废气,燃料燃烧散失到空气中大量热,水面减小,砂石混凝土增加,温度变化快,高楼林立,空气不易对流,热量不易散失,致使市区温度上升,形成上升气流,流入郊区,郊区的冷空气流过来补充,使市区的温度降低,降低市区污染程度。
根据题意。
故选:D
【点评】近50年来,人类在生产、生活过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急剧增加,使全球气温升高,旱涝等灾害频繁。
排放出的氯氟化合物破坏高空的臭氧层,导致地面太阳紫外线辐射增强,进而危及人类的健康。
在人口密度大、工业集中的城市,往往中心城区的气温比郊区高,风速比郊区小,上升气流显著,雾和低云增多,形成“城市热岛效应”。
7.【答案】D
【解析】【分析】世界四大文明发祥地是黄河—长江流域、印度河——恒河流域、两河流域、尼罗河流域。
故选:D
8.【答案】A
【解析】【分析】A、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贝加尔湖;
B、世界上湖面海拔最低——死海;
C、世界上最大的咸水湖——里海;
D、巴尔额什湖——④一半咸水一半淡水的湖泊。
9.【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