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探针结构原理及分析方法
- 格式:docx
- 大小:259.86 KB
- 文档页数:5
材料研究方法电子探针引言材料科学与工程领域的研究在推动技术进步和工业发展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理解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科学家们使用了许多不同的研究方法。
其中,电子探针技术在材料研究中占据了重要地位。
本文将介绍电子探针在材料研究中的应用和其基本原理。
电子探针的定义电子探针是一种科学仪器,通过发射和探测电子束来提供材料表面、界面和体积的形貌和化学成分信息。
电子探针可以用于非常小尺寸的样品,提供高分辨率和高灵敏度的观测能力。
电子探针的构成和工作原理电子探针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电子枪:发射电子束的装置。
2.准直系统:对发射的电子束进行准直和聚焦。
3.样品台:用于放置待研究的样品。
4.探测器:用于探测和测量与样品相互作用后的电子信号。
电子探针的工作原理如下:1.电子枪产生电子束,经过准直系统的准直和聚焦,使得电子束束径更加细小,提高了分辨率。
2.电子束照射到待研究的样品上,与样品发生相互作用。
3.样品与电子束相互作用后,电子探测器将探测到的电子信号转换为可读取的信号。
4.通过分析和处理探测到的电子信号,可以得到关于样品的形貌和化学成分等信息。
主要应用领域电子探针技术在材料科学研究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几个主要的应用领域:表面形貌观察通过电子探针技术可以对材料表面的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
高分辨率的电子探针在纳米尺度下可以观察到材料表面的微观形貌特征,例如晶体结构、表面缺陷和纳米颗粒等。
元素组成分析电子探针可以通过能量色散X射线光谱(EDS)分析样品的元素组成。
利用探测器对样品光谱进行测量,可以得到不同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化学成分显微分析电子探针技术结合能谱成像(EDX)可以实现样品化学成分的显微分析。
通过扫描样品,并记录各点的EDS光谱,可以得到样品的元素分布情况和化学计量比。
界面分析电子探针技术还可以用于材料的界面分析。
通过将电子束照射在材料界面上,并分析探测到的反射电子信号,可以得到有关界面的信息,如结合强度和化学性质等。
电子探针在找矿方面的应用一、电子探针-基本概念电子探针仪是 X射线光谱学与电子光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
1948年法国的R.卡斯坦制造了第一台电子探针仪。
1958年法国首先制造出商品仪器。
电子探针仪与扫描电子显微镜在结构上有许多共同处。
70年代以来生产的电子探针仪上一般都带有扫描电子显微镜功能,有的还附加另一些附件,使之除作微区成分分析外,还能观察和研究微观形貌、晶体结构等。
用波长色散谱仪(或能量色散谱仪)和检测计数系统,测量特征X射线的波长(或能量)和强度,即可鉴别元素的种类和浓度。
在不损耗试样的情况下,电子探针通常能分析直径和深度不小于1微米范围内、原子序数4以上的所有元素;但是对原子序数小于12的元素,其灵敏度较差。
常规分析的典型检测相对灵敏度为万分之一,在有些情况下可达十万分之一。
检测的绝对灵敏度因元素而异,一般为10-14~10-16克。
用这种方法可以方便地进行点、线、面上的元素分析,并获得元素分布的图象。
对原子序数高于10、浓度高于10%的元素,定量分析的相对精度优于±2%。
电子探针仪主要包括:探针形成系统 (电子枪、加速和聚焦部件等)、X射线信号检测系统和显示、记录系统、样品室、高压电源和扫描系统以及真空系统。
二、电子探针-结构特点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简称电子探针)利用约1Pm的细焦电子束,在样品表层微区内激发元素的特征X射线,根据特征X射线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微区化学成分定性或定量分析。
电子探针的光学系统、真空系统等部分与扫描电镜基本相同,通常也配有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信号检测器,同时兼有组织形貌和微区成分分析两方面的功能。
电子探针的构成除了与扫描电镜结构相似的主机系统以外,还主要包括分光系统、检测系统等部分。
电子探针主要由电子光学系统(镜筒),X射线谱仪和信息记录显示系统组成。
电子探针和扫描电镜在电子光学系统的构造基本相同,它们常常组合成单一的仪器。
电子光学系统该系统为电子探针分析提供具有足够高的入射能量,足够大的束流和在样品表面轰击殿处束斑直径近可能小的电子束,作为X射线的激发源。
电子行业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方法引言在现代电子行业中,电子制造过程中的材料和器件的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为了确保电子产品的性能和可靠性,需要对材料中的缺陷和杂质进行精确的分析和检测。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方法是一种常用的技术,为电子行业提供了一种非常有效的分析工具。
本文将介绍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方法的原理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方法是利用高能电子束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来进行材料分析的方法。
它基于电子束和样品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后产生的信号,来获取样品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等信息。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能谱分析:通过分析在样品与电子束相互作用后产生的X射线,可以得到样品的元素组成和含量等信息。
这对于分析材料中的杂质和控制样品的化学成分非常重要。
2.成分分析:通过对样品进行扫描,检测原子或化学组分的分布和浓度,可以评估材料的均一性和制备工艺的质量。
这对于确定电子器件中的材料特性和缺陷非常重要。
3.形貌分析:通过对样品表面的形貌进行观察和分析,可以评估材料的表面形态和结构特征。
这对于确定材料的纯度和表面处理效果非常重要。
4.结构分析:通过在样品表面刻蚀或切割,然后使用电子探针进行断面观察,可以获得材料内部结构的信息。
这对于评估材料的晶体结构和内部缺陷非常重要。
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方法的应用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方法在电子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1. 材料研究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方法可以用于对新材料的研究。
通过对样品的成分分析和结构观察,可以评估材料的性能和潜在应用。
这对于新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2. 电子器件制造在电子器件制造过程中,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方法用于评估材料的质量和性能。
通过对电子器件中的材料进行成分分析和缺陷观察,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故障和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解决。
3. 故障分析当电子产品出现故障时,电子探针显微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确定故障的原因和位置。
电子探针的结构原理与应用一、什么是电子探针电子探针是一种用于探测、测量和操纵微观尺度物体或表面特征的纳米级工具。
它由纳米尖端构成,可以实现高分辨率的表面形貌和材料特性的观测、分析和操作。
电子探针在纳米科学、纳米技术、材料科学、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二、电子探针的主要结构原理电子探针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探测器、控制器和图像系统。
1. 探测器探测器是电子探针的核心部分,它用于感测物体表面的形貌和特性。
常见的探测器包括扫描隧道显微镜探针(STM probe)、原子力显微镜探针(AFM probe)等。
•扫描隧道显微镜探针(STM probe)利用量子隧穿效应,在离物体表面极近的距离内实现原子分辨率的表面形貌和电子态的测量。
•原子力显微镜探针(AFM probe)利用探针与物体表面之间的相互作用力,通过探测力的变化来测量物体的形貌和材料特性。
2. 控制器控制器是用来控制探测器对物体进行测量和操作的部分。
它通常由一台计算机和相关的软件组成。
控制器可以实现探针在三维空间内的精确定位和移动,并通过控制电压、电流等参数来调节探针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
3. 图像系统图像系统用于显示和记录探测器获取的数据,并提供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处理的功能。
常见的图像系统包括显示器、打印机、数据处理软件等。
三、电子探针的应用领域电子探针在科学研究、工业生产和医疗健康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1. 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电子探针在纳米科学和纳米技术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可以实时观测纳米材料的生长过程,研究纳米材料的物理、化学以及电子特性,对纳米材料的结构进行精确调控。
此外,电子探针还可以用于制备纳米器件、纳米传感器,推动纳米技术的发展。
2. 材料科学和工程电子探针在材料科学和工程领域中广泛应用于材料表面形貌的观测和材料性能的评估。
它可以对材料进行高分辨率的成像,揭示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纳米级缺陷,帮助研究人员优化材料的性能,并加速材料的研发和工业化生产。
实验6 电子探针(能谱仪)结构原理及分析方法一、实验目的与任务1) 结合电子探针仪实物,介绍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加深对电子探针的了解。
2)选用合适的样品,通过实际操作演示,以了解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二、电子探针的结构特点及原理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简称电子探针)利用约1Pm的细焦电子束,在样品表层微区内激发元素的特征X射线,根据特征X射线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微区化学成分定性或定量分析。
电子探针的光学系统、真空系统等部分与扫描电镜基本相同,通常也配有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信号检测器,同时兼有组织形貌和微区成分分析两方面的功能。
电子探针的构成除了与扫描电镜结构相似的主机系统以外,还主要包括分光系统、检测系统等部分。
本实验这部分内容将参照第十四章,并结合实验室现有的电子探针,简要介绍与X射线信号检测有关部分的结构和原理。
三、实验方法及操作步骤电子探针有三种基本工作方式:点分析用于选定点的全谱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以及对其中所含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线分析用于显示元素沿选定直线方向上的浓度变化;面分析用于观察元素在选定微区内浓度分布。
1.实验条件(1) 样品样品表面要求平整,必须进行抛光;样品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对于不导电的样品,表面需喷镀一层不含分析元素的薄膜。
实验时要准确调整样品的高度,使样品分析表面位于分光谱仪聚焦圆的圆周上。
(2) 加速电压电子探针电子枪的加速电压一般为3~50kV,分析过程中加速电压的选择应考虑待分析元素及其谱线的类别。
原则上,加速电压一定要大于被分析元素的临界激发电压,一般选择加速电压为分析元素临界激发电压的2~3倍。
若加速电压选择过高,导致电子束在样品深度方向和侧向的扩展增加,使X射线激发体积增大,空间分辨率下降。
同时过高的加速电压将使背底强度增大,影响微量元素的分析精度。
(3) 电子束流特征X射线的强度与入射电子束流成线性关系。
为提高X射线信号强度,电子探针必须使用较大的入射电子束流,特别是在分析微量元素或轻元素时,更需选择大的束流,以提高分析灵敏度。
电子探针电子探针所谓电子探针是指用聚焦很细的电子束照射要检测的样品表面,用X射线分光谱仪测量其产生的特征X射线的波长和强度。
由于电子束照射面积很小,因而相应的X射线特征谱线将反映出该微小区域内的元素种类及其含量。
显然,如果将电子放大成像与X射线衍射分析结合起来,就能将所测微区的形状和物相分析对应起来(微区成分分析),这是电子探针的最大优点。
/bbs/redirect.php?fid=22&tid=3788&goto=nextnewset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子探针分析方法利用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可以探知材料样品的化学组成以及各元素的重量百分数。
分析前要根据试验目的制备样品,样品表面要清洁。
用波谱仪分析样品时要求样品平整,否则会降低测得的X射线强度。
一定性分析1 点分析用于测定样品上某个指定点的化学成分。
下图是用能谱仪得到的某钢定点分析结果。
能谱仪中的多道分析器可使样品中所有元素的特征X射线信号同时检测和显示。
不像波谱仪那样要做全部谱扫描,甚至还要更换分光晶体。
2 线分析用于测定某种元素沿给定直线分布的情况。
方法是将X射线谱仪(波谱仪或能谱仪)固定在所要测量的某元素特征X射线信号(波长或能量)的位置上,把电子束沿着指定的方向做直线轨迹扫描,便可得到该元素沿直线特征X射线强度的变化,从而反映了该元素沿直线的浓度分布情况。
改变谱仪的位置,便可得到另一元素的X射线强度分布。
下图为50CrNiMo 钢中夹杂Al2O3的线分析像。
可见,在Al2O3夹杂存在的地方,Al的X射线峰较强。
3 面分析用于测定某种元素的面分布情况。
方法是将X射线谱仪固定在所要测量的某元素特征X射线信号的位置上,电子束在样品表面做光栅扫描,此时在荧光屏上便可看到该元素的面分布图像。
显像管的亮度由试样给出的X射线强度调制。
图像中的亮区表示这种元素的含量较高。
下图为34CrNi3Mo钢中MnS夹杂物的能谱面分析图像。
(a)S的面分析像(b) Mn的面分析像二定量分析定量分析时,先测得试样中Y元素的特征X射线强度IY,再在同一条件下测出已知纯元素Y的标准试样特征X射线强度IO。
电子探针实验报告电子探针实验报告引言:电子探针是一种用于研究物质微观结构和性质的重要工具,它通过探测物质中的电子行为来获取有关其性质和组成的信息。
本实验旨在探究电子探针的原理、应用以及实验方法,并通过实际操作来验证其有效性。
一、电子探针的原理电子探针利用电子的波粒二象性以及其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来获取信息。
其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粒子性:电子作为一种粒子,具有质量和电荷,可以通过加速器获得足够的能量,进而穿透物质表面,与物质内部相互作用。
2. 波动性:电子也具有波动性,其波长与其动能有关。
通过测量电子的波长,可以推断出物质的晶格结构和间距。
3. 散射:电子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会发生散射现象。
通过测量散射角度和强度,可以了解物质的成分和结构。
二、电子探针的应用电子探针在材料科学、纳米技术、生物医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几个常见的应用案例:1. 材料分析:电子探针可以用于分析材料的成分和结构,如金属合金的成分分析、纳米材料的晶格结构分析等。
2. 表面形貌观察:电子探针可以用于观察物质表面的形貌,如纳米材料的形貌观察、生物细胞的表面形态观察等。
3. 薄膜测量:电子探针可以用于测量薄膜的厚度和成分,如薄膜的厚度测量、薄膜中元素分布的分析等。
三、电子探针实验方法本实验使用的电子探针为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其操作方法如下:1. 样品制备:将待测样品制备成均匀的薄片或粉末,并固定在样品台上。
2. 调节参数:根据样品的性质和实验需求,调节加速电压、束流亮度等参数。
3. 扫描观察:将样品台放入SEM仪器中,通过控制电子束的扫描和探测系统,观察样品表面的形貌和特征。
4. 数据分析:根据SEM的观察结果,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如测量样品尺寸、分析元素分布等。
四、实验结果与讨论本实验选择了一块金属合金样品进行观察和分析。
通过SEM观察,我们发现样品表面存在颗粒状的晶体结构,并且晶体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隙。
通过测量晶体的尺寸和间距,我们可以推断出该金属合金的晶格结构和成分。
电子探针分析的原理及应用1. 什么是电子探针分析电子探针分析(EDXA)是一种非破坏性的元素分析技术,它利用电子探针对样品进行扫描,测量样品中元素的组成和分布。
通过分析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和空间分布,可以获取有关样品化学成分、晶体结构和元素显微区域分布的信息。
电子探针分析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
2. 电子探针分析的原理电子探针分析基于以下几个基本原理:•触发效应:电子束与物质相互作用时,会激发样品中的原子和分子,从而引发一系列物理过程,包括发射特定的X射线。
•特征X射线产生:当电子束与样品相互作用时,通过电子-原子相互作用,快速电子会被样品中的原子击中,产生特定能量的X射线。
•X射线分析:通过检测和分析这些特征X射线的能量和强度,可以确定样品中含有的元素种类和相对含量。
3. 电子探针分析的应用电子探针分析在材料科学、地质学、生物学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例如:3.1 材料科学•化学成分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可以用于材料的化学成分分析,帮助确定材料中各种元素的含量。
•晶体结构分析:通过电子探针分析,可以确定晶体样品的晶格结构和晶体缺陷的类型和分布。
•材料质量控制:电子探针分析可以用于材料的质量控制,例如通过检测材料中的杂质含量来保证材料的品质。
3.2 地质学•矿石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可以用于地质样品中矿石的元素分析,帮助矿物学家了解地质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和分布。
•岩石成分分析:通过电子探针分析,可以确定岩石样品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从而了解岩石的成因和演化历史。
•地球化学研究:电子探针分析可以用于地球化学研究,例如通过分析地沟壁岩样品中的元素含量,可以了解地质过程中的地球化学反应。
3.3 生物学•细胞成分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可以用于生物样品中细胞成分的分析,例如细胞内的元素含量和分布。
•组织结构分析:通过电子探针分析,可以对组织样品进行测量,获得组织内各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情况。
•生物样品分析:电子探针分析可以用于生物样品的元素分析,例如血液样品中的元素含量。
第三章 电子探针分析方法第一节 方法原理 一、信息的产生及其特征二、图谱形成及分辨率三、定量分析四、定性分析第二节 仪器描述 一、仪器组成二、X射线谱仪-波谱仪三、能量色散谱仪四、能量分析仪-多道脉冲波高分析仪五、处理、显示系统第三节 应用示例一、成分分析二、状态分析¾信息的特征性本方法是基于聚焦电子束对被测原子内壳层电子的非弹性散射后发生的辐射跃迁(产生特征X 射线),其能量是电子跃迁前后所处能级的差值,即有:第一节 方法原理一、信息产生及其特征EE E h ∆=−=终态初态ν电子的能级结构决定于原子,是特征的。
因此,辐射的波长或能量也是特征的,具有指纹性9探测器窗口对分析元素的限制X射线显微分析方法,由于X射线的接收是通过一个铍制的窗口,铍窗对X射线存在吸收,能量小于约1keV的X射线基本上被吸收而探测不到而Z小的元素本身的X射线产额很低,因此普通的铍窗口探测器只能探测原子序数Z≥11(钠)的元素为能分析低Z的元素,1980年代以来国际上开发了所谓的无窗口探测器和极薄窗口探测器,或用对低能X射线吸收小的材料(如BN薄膜)制备窗口,可以对Z≥5(硼)的元素进行定性定量分析9分析灵敏度与原子序数关系从各系谱线产额随Z而变化的规律可知,分析的灵敏度也是随原子序数Z 增加而提高:Z>22,灵敏度为100ppm;10<Z<22,灵敏度为1000ppm;5<Z<10,灵敏度为10000ppm(1%)9分辨率决定于谱线的半高宽(FWHM)由探测器测到的信号(光电过程,将X射线量子转变为电脉冲信号)服从高斯分布(非对称),形成高斯峰,其峰的FWHM即谱仪的分辨率,是谱仪性能的重要指标。
FWHM除决定于不同谱线系外,还决定于探测器的类型(即与仪器有关)¾方法特点与局限特点微区小,达1∼30µm3(5∼30keV加速电压、束斑1∼5µm条件下)灵敏度高,绝对灵敏度为10-15g无损测定简单快速,对多元组成试样可一次显谱(全谱)可进行点、线、面成分分布测定缺点与局限对轻元素不灵敏,一般Z≥11(Na),若用BN薄膜窗口,可分析到硼不适于作大面积内平均成分分析对长波段X射线,难以找到合适的分光晶体和较理想的X光探测器仪器较昂贵,结构较复杂二、图谱形成及分辨率¾图谱形成当入射电子束进入试样,即试样中所有元素的不同线系特征X射线都可能会被激发和发射为了对特定元素进行有效检测,就必须首先对各个不同波长(或能量)的特征X射线进行鉴别分析,即进行展谱━━波长展谱或能量展谱,然后对各种波长(能量)特征X射线分别进行计算测量,形成图谱波谱━━以波长为依据进行展谱(Wavelength Dispersion Spectroscopy )能谱━━以能量为依据进行展谱(Energy Dispersion Spectroscopy)图谱作为成分分析的基本功能(或主要参数)有:定性判据:波长(或能量)的特征性,通过展谱后进行分析定量分析:选定波长(或能量)的信息强度,通过计算测量得到一个X光量子hν入射到气体管,因其能量不同,可能电离的Ar+-e’对数目不同,则输出的脉冲高度不同。
电子探针分析方法结构与工作原理一、引言电子探针分析方法是一种常用的表面形貌和成分分析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科学、纳米技术、生物医学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电子探针分析方法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二、电子探针分析方法的结构电子探针分析方法主要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1. 电子枪电子枪是电子探针分析仪器的核心部件,它产生高能电子束。
电子枪通常由热阴极、阳极和透镜系统组成。
热阴极通过加热产生电子,阳极加上高压电场加速电子,透镜系统用于控制电子束的聚焦。
2. 样品台样品台用于放置待分析的样品,并提供样品的运动控制。
通常,样品台可在三个方向上进行运动,即水平方向、垂直方向和旋转方向。
样品台还可以通过加热或冷却系统来控制样品的温度。
3. 探测器探测器用于检测样品表面反射、散射或发射的信号。
常用的探测器包括二次电子探测器、能量分散X射线光谱仪(EDS)和电子能谱仪(EELS)等。
二次电子探测器用于观察样品表面形貌,而EDS和EELS则用于分析样品的成分。
4. 控制系统控制系统用于控制整个电子探针分析仪器的操作。
它包括电子束的聚焦、样品台的移动、探测器的选择和数据采集等功能。
控制系统通常由计算机和相关软件组成。
三、电子探针分析方法的工作原理电子探针分析方法主要通过照射样品表面的高能电子束,观察和分析样品反射、散射或发射的信号,从而获得样品的表面形貌和成分信息。
1. 表面形貌分析在表面形貌分析中,电子束照射样品表面后,二次电子探测器将样品表面散射出的二次电子信号转化为图像。
通过扫描样品表面并采集二次电子信号,可以得到样品的表面形貌信息。
二次电子图像的亮度与样品表面的高低有关,从而可以观察到样品的凹凸结构。
2. 成分分析在成分分析中,电子束照射样品表面后,样品表面的原子与电子束发生相互作用,产生特定的信号。
EDS和EELS探测器可以检测到这些信号,并通过分析信号的能量和强度来确定样品的成分信息。
EDS主要用于分析样品的元素组成和含量,而EELS则可以提供更详细的元素化学状态和电子结构信息。
《电子探针结构原理及分析方法》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结合电子探针仪实物,介绍其结构特点和工作原理,加深对电子探针的了解。
2)选用合适的样品,通过实验操作演示,以了解电子探针分析方法及其应用。
二、实验原理
电子探针X射线显微分析仪(简称电子探针)利用约1μm 的细焦电子束,在样品表层微区内激发元素的特征X射线,根据特征X射线的波长和强度,进行微区化学成分定性或定量分析。
电子探针的光学系统、真空系统等部分分与扫描电
子显微镜基本相同,通常也配有二次电子和背散射电子信号检测器,同时兼有组织形貌和微区成分分析两方面的功能。
电子探针的构成除了与扫描电子显微镜结构相似的主机系统以外,还主要包括分光系统、检测系统等部分。
三、实验内容
1)老师介绍电子探针的基本构造和工作原理,并进行演示操作。
2)学生十人一组观察老师的操作过程,记录相关的数据或图形。
四、分析方法
电子探针有三种基本工作方式:点分析用于选定点的全谱定性分析或定量分析,以及对其中所含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线分析用于显示元素沿选定直线方向上的浓度变化;面分析用于观察元素在选定微区内浓度分布。
1.实验条件
(1)样品样品表面要求平整,必须进行抛光;样品应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对于不导电的样品,表面需喷镀一层不含分析元素的薄膜。
实验时要准确调整样品的高度,使样品分析表面位于分光谱仪聚焦圆的圆周上。
(2)加速电压电子探针电子枪的加速电压一般为3~50kv,分析过程中加速电压的选择应考虑分析元素及其谱线的类别。
(3)电子束流特征X射线的强度与入射电子束流呈线性关系。
为提高X射线信号强度,电子探针必须使用较大的入射电子束流,特别是在分析微量元素或轻元素时,更需要选择较大的束流,以提高分析灵敏度。
在分析过程中要保持束流稳定,在定量分析同一组样品时应控制束流条件完全相同,以获取准确的分析结果。
(4)分光晶体实验时应根据样品中待分析元素及X射线线系等具体情况,选用合适的分光晶体。
2.点分析
(1)全谱定性分析驱动分光谱仪的晶体连续改变衍射角θ,记录X射线信号强度随波长的变化曲线。
检测谱线强度峰值位置的波长,即可获得样品微区内所含元素的定性结果。
(2)半定量分析在分析精度要求不高的情况下,可进行
半定量计算。
依据是元素的特征X射线强度与元素在样品中的浓度成正比的假设条件,忽略了原子序数效应、吸收效应和荧光效应对特征X射线强度的影响。
(3)定量分析对接收到的特征X射线信号强度必须进行原子序数修正(Z)、吸收修正(A)和荧光修正(F),这种修正方法称为ZAFF修正。
采用ZAF修正法进行定量分析所获得的结果,相对精度一般可达1%~2%,这在大多数情况下是足够的。
但是,对于轻元素的定量分析结果还不能令人满意,在ZA F修正中往往存在相当大的误差,分析时应该引起注意。
3.线分析
使入射电子束在样品表面沿选定的直线扫描,谱仪固定接收某一元素的特征X射线信号,其强度在这一直线上的变化曲线可以反映被测元素在此直线上的浓度分布,线分析法较适合于分析各类界面附近的成分分布和元素扩散。
4.面分析
使入射电子束在样品表面选定的微区内作光栅扫描,谱仪固定接收某一元素的特征X射线信号,并以此调制荧光屏的亮度,可获得样品微区内被测元素的分布状态。
五、实验照片
六、思考题
为什么电子探针应使用抛光样品?
答:简单地说就是电子束从样品里面出射时会被样品吸收一部分能量,对应一定的吸收距离,样品表面平整的话就有统一的吸收距离,则可以统一修正,简单的如ZAF 修正。
如果样品表面不平整,则打在不同地方的电子束的吸收距离不同,那么原来统一的修正显然不再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