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秋白的主要作品
- 格式:doc
- 大小:31.00 KB
- 文档页数:2
党史人物:瞿秋白瞿秋白瞿秋白(1899.1-1935),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
江苏常州人。
早年曾到武昌外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
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读书。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同年11月参与创办《新社会》旬刊。
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的身分,去莫斯科采访。
1921年兼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的教员。
1922年2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
曾先后出席远东民族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四次代表大会。
1923年春回到北京,主持起草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纲领草案,参与制定国共合作的战略决策。
同年6月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7月去上海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
1924年1月参加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后又担任******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
1925年1月当选为中共四大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成员。
后又参加领导五卅运动。
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7月接替陈独秀负责中央工作。
主编过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曾将为陈独秀等人压制和拒绝发表的毛泽东写的《湖南农****动考察报告》发表,并为之写了序言。
大革命失败后,在汉口主持召开临时中央紧急会议,后任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8年4月去苏联,6月主持召开中共六大,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会后,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
后留在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
在苏联期间开始研究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问题,写了大量论着,翻译了共产国际纲领以及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着作。
作者简介瞿秋白(1899.1-1935)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设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栋梁之才。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1950年12月31日,毛泽东为《瞿秋白文集》题词,高度赞扬他说:“在革命困难的年月里坚持了英雄的立场,宁愿向刽子手的屠刀走去,不愿屈服。
他的这种为人民工作的精神,这种临难不屈的意志和他在文字中保存下来的思想,将永远活着,不会死去。
遗书节选”如果人有灵魂的话,何必要这个躯壳!但是,如果没有的话,这个躯壳又有什么用?(狱中题照)这世界对于我仍然是非常美丽的。
一切新的、斗争的、勇敢的都在前进。
那么好的花朵、果子、那么清秀的山和水,那么雄伟的工厂和烟囱,月亮的光似乎也比从前更光明了。
瞿秋白就义前最后留影但是,永别了,美丽的世界!散文集《饿乡纪程》和《赤都心史》是两部带有极大散文风格的游记作品,二者在内容等方面的承接使其恰好成为相得益彰的“姊妹篇”。
收杂感、散记、小品、游记、读书录、散文诗四十六篇。
记述作者在考察莫斯科时的见闻,描绘了十月革命胜利初期苏俄社会生活中新的生机,介绍了不少著名人物的活动,并记录了自己的思想演变过程。
这两部作品一方面为当时的国人直观地展示了苏俄在其诞生之初的原生性的社会形态,并通过这种展示抒发了作者一系列的政治主张与感受,从而表现出一种愿意反映并参与到社会政治变革中来的热情;另一方面又从文学的角度,以极端散文化且带有一定诗意的笔触刻画出作者复杂而深刻的思想及心灵运动,这种运动是高度内在及个人化的,是作者在面对深刻的社会变革时所进行的一番精神上的独舞。
瞿秋白(1899-1935),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20年10月16日,瞿秋白以北京《晨报》记者名义赴苏俄考察。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瞿秋白(1899.1-1935)原名瞿双,后改名瞿霜、瞿爽,号熊伯(或雄魄),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1927年7月—1928年7月,1930年9月—1931年1月)。
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34年2月,瞿秋白到达中央革命根据地瑞金,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
中央红军长征后,他留在南方坚持游击战争,任中共苏区中央分局宣传部部长。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
敌人得知他的身份后,采取各种手段利诱劝降,都被他凛然拒绝。
6月18日,他坦然走向刑场,沿途唱着《国际歌》、《红军歌》,呼“中国共产党万岁”、“共产主义万岁”等口号。
到达刑场后,盘膝坐在草坪上,饮弹洒血,慷慨就义,时年36岁。
瞿秋白祖籍江苏宜兴,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府城内东南角的青果巷(今82号)一座名为八桂堂的花园住宅内的天香楼二楼。
八桂堂是瞿秋白的叔祖瞿赓甫的住宅,这所住宅内花木繁多,因有八株桂花而得名八桂堂,天香楼也是因沉浸在花木的芬芳之中而得名。
瞿家是一个书香门第,世代为官,瞿赓甫当时任湖北布政使。
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寄居叔父家中,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知县的大哥瞿世琥的接济。
母亲金璇,也是官宦之女,精于诗词。
她的子女中长大成人的有5子1女,瞿秋白是家中的长子。
瞿秋白简介及个人作品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常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17年秋考入北京俄文专修馆学习。
1922年春,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3年,主编中央的另一机关刊物《前锋》,参加编辑《向导》。
1925年,瞿秋白先后在中共的第四、五、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局委员和中央政治局委员,成为中共领袖之一。
1927年2月7日,自编《瞿秋白论文集》。
1934年,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执委会委员、人民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教育部部长等职。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省常州府城内东南角的青果巷(今82号)一座名为八桂堂的花园住宅内的天香楼二楼。
瞿秋白的父亲瞿世玮擅长绘画、剑术、医道,然而生性淡泊,不治家业,寄居叔父家中,经济上依赖在浙江做县行政长官知县的大哥瞿世琥的接济,瞿秋白祖上是宜兴的望族。
1904年5岁的瞿秋白进入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私塾启蒙读书,1905年转入当地冠英小学,爱学习,勤思考,作文写得也很好。
曾有一篇作文,先生给了满分,拿给校长看,因字写得好,又加了五分。
清宣统元年(1909年)春天,10岁的瞿秋白考入常州府中学堂(现江苏省常州市高级中学)。
瞿秋白受校长屠元博革命思想影响,在中学时代确实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
辛亥革命后,瞿秋白的伯父瞿世琥弃官闲居杭州,停止了对瞿世玮一家的资助。
于是瞿秋白家陷入经济困境,被迫搬到城西庙沿汀瞿氏宗祠居住,靠典当、借债度日。
1915年冬,因交不起学费,瞿秋白被迫辍学,农历正月初五,金璇服毒自尽,瞿秋白一家人分别投亲靠友,瞿秋白先在杨氏小学教书。
1916年年底,瞿秋白得到表舅母的资助,西赴汉口,寄居在京汉铁路局当翻译的堂兄瞿纯白家中,并进入武昌外国语学校学习英文。
瞿秋白 (1899-1935),江苏常州人。
早年曾到武昌外国语学校学英文,后到北京谋生。
1917年考入北洋政府外交部办的俄文专修馆读书。
1919年参加五四爱国运动,同年11月参与创办《新社会》旬刊。
1920年初,参加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同年10月以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特派记者的身分,去莫斯科采访。
1921年兼任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中国班的教员。
1922年2月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介绍人张太雷)。
曾先后出席远东民族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三、四次代表大会。
1923年春回到北京,主持起草了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纲领草案,参与制定国共合作的战略决策。
同年6月出席中共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还担任中共中央机关刊物《新青年》、《前锋》主编和《向导》编辑,7月去上海创办上海大学,任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
1924年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后又担任国民党中央政治委员会委员。
1925年1月当选为中共四大中央执行委员、中央局成员。
后又参加领导五卅运动。
1927年5月在中共五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委员,同年7月接替陈独秀负责中央工作。
主编过中国共产党创办的第一张日报《热血日报》,曾将为陈独秀等人压制和拒绝发表的毛泽东写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发表,并为之写了序言。
大革命失败后,在汉口主持召开临时中央紧急会议,后任中央临时中央政治局常委,主持中央工作,成为党的主要领导人之一。
1928年4月去苏联,6月主持召开中共六大,并当选为中央委员,在中共六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
会后,作为中共代表,参加了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当选为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委员和主席团委员及政治书记处成员。
后留在莫斯科,任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团长。
在苏联期间开始研究中国共产党党纲、中国苏维埃宪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等问题,写了大量论著,翻译了共产国际纲领以及斯大林论列宁主义的著作。
瞿秋白先生作品目录[著作书目]新俄国游记(散文集,有名《饿乡纪程》)1922,商务赤都心史(散文集)1924,商务乱弹及其他(论文、说唱)1938,上海霞社街头集(论文、说、唱)1940,上海霞社论中国文学革命(论文集)1947,香港海洋书屋中国语文的新生(论文集)1949,时代鲁迅的精神论文(论文)1951,人大瞿秋白文集(1—4卷)1953—1954,人文瞿秋白选集 1959,人文瞿秋白论文学(理论)1959,人文瞿秋白诗文选,1982,人文瞿秋白选集 1985,人民瞿秋白选集·文学编(1、2、3、4、5、6、)1985—1988,人文(未初齐)瞿秋白文集2政治理论篇(1—3)1987—1989,人民(未出齐)肖伯纳在上海(资料汇编)1933,上海野草书店鲁迅杂感选集(杂文集)编,1933,上海青光书店[翻译书目]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与耿济之合译,1923,共学社犯罪(小说)俄国紫霍甫著,1923,商务不平常的故事(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32,上海合众书店高尔基创作选集(小说)1933,生活解放了的董·吉诃德(剧本)苏联卢那察尔期基著,1934,上海联华书局二十六个和一个(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等著,1935,生活海上述林(上下卷,理论、创作集)1936,诸夏怀霜社高尔基论文 1937,张鑫山发行为了人类(评论)苏联高尔基著,1939,上海挣扎社茨冈(长诗)俄国普金希著,1940,上海万叶书店爱森的袭击(小说)德国马尔维察著,1954,人文高尔基论文选集 1954,人文短篇小说集·高尔基选集与巴金合译,1956,人文[研究资料书目]民族解放先驱瞿秋白(陈绍禹等)1937,莫斯科瞿秋白的文学活动(曹子西)1958,新文艺瞿秋白著译系年目录(丁景唐,文操合编)1959,上海人民瞿秋白与文学(上官艾明)1959,江苏文艺学习鲁迅瞿秋白作品扎记(丁景唐)1959,上海文艺瞿秋白传(司马璐)1962,香港自联忆秋白(《忆秋白》编辑小组)1981,人文瞿秋白诗词浅释(周红兴编注)1981,广西人民瞿秋白(陈云志)1982,黑龙江人民瞿秋白文学活动纪略(曹子西)1983,上海文艺瞿秋白年谱(周永祥)1983,广东人民瞿秋白研究文选(丁景堂等)1984,天津人民回忆秋白(杨之华)1984,人民瞿秋白传(王士菁)1984,四川人民瞿秋白论稿(王铁仙)1984,华东师大瞿秋白思想研究(丁守和)1985,四川人民瞿秋白写作生涯(梦花编)1986,百花瞿秋白传(陈铁健)1986,上海人民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瞿秋白传(王观泉)1989,天津人民诸夏怀霜(罗宁)1990,文津出版社附:讨瞿 1967,北京政法学院政法公社《讨瞿战报》编辑部瞿秋白批判集 1968,北师大红军。
[著作书目]新俄国游记(散文集,有名《饿乡纪程》)1922,商务赤都心史(散文集)1924,商务乱弹及其他(论文、说唱)1938,上海霞社街头集(论文、说、唱)1940,上海霞社论中国文学革命(论文集)1947,香港海洋书屋中国语文的新生(论文集)1949,时代鲁迅的精神论文(论文)1951,人大瞿秋白文集(1—4卷)1953—1954,人文瞿秋白选集 1959,人文瞿秋白论文学(理论)1959,人文瞿秋白诗文选,1982,人文瞿秋白选集 1985,人民瞿秋白选集·文学编(1、2、3、4、5、6、)1985—1988,人文(未初齐)瞿秋白文集2政治理论篇(1—3)1987—1989,人民(未出齐)肖伯纳在上海(资料汇编)1933,上海野草书店鲁迅杂感选集(杂文集)编,1933,上海青光书店[翻译书目]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与耿济之合译,1923,共学社犯罪(小说)俄国紫霍甫著,1923,商务不平常的故事(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32,上海合众书店高尔基创作选集(小说)1933,生活解放了的董·吉诃德(剧本)苏联卢那察尔期基著,1934,上海联华书局二十六个和一个(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等著,1935,生活海上述林(上下卷,理论、创作集)1936,诸夏怀霜社高尔基论文 1937,张鑫山发行为了人类(评论)苏联高尔基著,1939,上海挣扎社茨冈(长诗)俄国普金希著,1940,上海万叶书店爱森的袭击(小说)德国马尔维察著,1954,人文高尔基论文选集 1954,人文短篇小说集·高尔基选集与巴金合译,1956,人文[研究资料书目]民族解放先驱瞿秋白(陈绍禹等)1937,莫斯科瞿秋白的文学活动(曹子西)1958,新文艺瞿秋白著译系年目录(丁景唐,文操合编)1959,上海人民瞿秋白与文学(上官艾明)1959,江苏文艺学习鲁迅瞿秋白作品扎记(丁景唐)1959,上海文艺瞿秋白传(司马璐)1962,香港自联忆秋白(《忆秋白》编辑小组)1981,人文瞿秋白诗词浅释(周红兴编注)1981,广西人民瞿秋白(陈云志)1982,黑龙江人民瞿秋白文学活动纪略(曹子西)1983,上海文艺瞿秋白年谱(周永祥)1983,广东人民瞿秋白研究文选(丁景堂等)1984,天津人民回忆秋白(杨之华)1984,人民瞿秋白传(王士菁)1984,四川人民瞿秋白论稿(王铁仙)1984,华东师大瞿秋白思想研究(丁守和)1985,四川人民瞿秋白写作生涯(梦花编)1986,百花瞿秋白传(陈铁健)1986,上海人民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瞿秋白传(王观泉)1989,天津人民诸夏怀霜(罗宁)1990,文津出版社附:讨瞿 1967,北京政法学院政法公社《讨瞿战报》编辑部瞿秋白批判集 1968,北师大红军。
第一人称叙述的作品《孔已己》、《故乡》、《伤逝》、《春风沉醉的晚上》、《月牙儿》、《小城三月》、《梅雨之夕》、《人生哲学的一课》人物形象《孔已己》:孔已己。
《故乡》:闰土、水生、杨二嫂、宏儿。
《阿Q正传》:阿Q、赵太爷、小D.《伤逝》:涓生、子君。
《春风沉醉的晚上》:我、陈二妹。
《潘先生在难中》:潘先生、潘师母、王妈、姓吴的、局长、局长的表弟。
《超人》:何彬、程姥姥、禄儿。
《春桃》:春桃、刘向高、李茂、老吴。
《林家铺子》:林先生、林小姐、林大娘、寿生、阿四、陆和尚、王三毛、痨病鬼经理。
《子夜》:吴荪甫、赵伯韬、杜竹斋、屠维岳、冯云卿、唐云山、李玉亭。
《家》:觉新、觉民、觉惠、鸣凤、梅芬、瑞珏、冯乐山、高老太爷。
《寒夜》:曾树生、汪文宣。
《四世同堂》:祁老人、祁瑞宣、程长顺、钱诗人、冠晓荷、大赤包、蓝东阳、祁瑞丰。
《小城三月》:翠姨。
《生死场》:王婆、麻面婆、二里半、赵三。
《萧萧》:萧萧、花狗。
《边城》:翠翠、傩送、天保。
《在其香居茶馆里》:方治国、邢幺吵吵。
《小二黑结婚》:二诸葛、三仙姑、小芹、小二黑、金旺。
《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黑妮、张裕民、顾涌、程仁、钱文贵、李子俊。
《暴风骤雨》:赵玉林、郭全海、白玉山、肖祥、老孙头、韩老六、杜善人。
《围城》:方鸿渐、赵辛楣、孙柔嘉、苏文纨、唐晓芙、高松年、韩学愈、李梅亭。
《金锁记》:曹七巧、姜季泽、长安、长白、芝寿。
《屈原》:屈原、张仪、郑袖、郑詹尹、婵娟。
《雷雨》:周朴园、蘩漪、侍萍、周萍、周冲、鲁大海、鲁贵、四凤。
《名优之死》:刘振声、刘芸仙、刘凤仙、杨大爷。
《上海屋檐下》:林志成、杨采玉、匡复、赵振宇、黄家楣、施小宝、李陵碑。
作品场景鲁镇:《孔已己》。
未庄:《阿Q正传》。
吉兆胡同:《伤逝》。
上海:《春风沉醉的晚上》、《子夜》、《街景》、《梅雨之夕》、《金锁记》。
日本:《沉沦》。
碧庄:《潘先生在难中》。
北京:《春桃》、《骆驼祥子》、《四世同堂》。
重庆:《寒夜》。
瞿秋白瞿秋白(1899.1-1935),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设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批栋梁之才。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人物生平瞿秋白,又名瞿双,祖籍宜兴,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1927年7月~1928年7月,1930年9月~1931年1月)。
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五四运动1917年春,瞿秋白随同堂兄纯白北上到北京。
原本秋白要报考北京大学,但付不起学膳费,参加普通文官考试未被考取,于是考入外交部办的“不要学费又要出身”的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
1919年5月4日,性格内向的瞿秋白参与了五四运动,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6月3日参加上街演讲活动,反动当局逮捕了包括瞿秋白在内的一百七十八人,关押于北大法科校舍临时改的拘留所。
6月8日迫于各界压力释放全部学生。
8月23号,瞿秋白和各地学生代表集聚新华门抗议“马良祸鲁”被警察厅逮捕,8月30号迫于全国爱国运动的压力,释放了全部请愿代表。
大学助教1920年8月,瞿秋白被北京《晨报》和上海《时事新报》聘为特约通讯员到莫斯科采访。
1921年6月22日,共产国际第三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举行。
7月6日,是瞿秋白永远难忘的日子,他在安德莱厅见到了伟大的革命导师列宁,并在会间进行了简短的交谈。
11月7日,俄国十月革命节四周年,瞿秋白在莫斯科第三电力劳工工厂参加工人的纪念集会,又一次见到了列宁,并聆听了他的演讲。
1921年秋,东方大学开办中国班,瞿秋白作为当时莫斯科仅有的翻译,进入该校任翻译和助教,中国班单独编一班,该班学生有刘少奇、罗亦农、彭述之、任弼时、柯庆施、王一飞、肖劲光等,瞿秋白讲授俄文、唯物辩证法、政治经济学,并担任政治理论课翻译。
瞿秋白(1899.1-1935),江苏常州人,散文作家,文学评论家。
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上海大学原教务长兼社会学系主任,在国共合作的背景下,把上大建设为南方的新文化运动中心,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民族振兴输送了一大栋梁之才。
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中文名:瞿双别名:瞿霜,瞿爽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常州出生日期:1899年1月逝世日期:1935年6月18日职业:革命家,理论宣传家,文学家毕业院校:北京俄文专修馆信仰:马克思主义主要成就:中国共产党早期领袖之一翻译《国际歌》参与建立上海大学,培养大批栋梁代表作品:《赤都心史》,《饿乡纪程》,《多余的话》目录1人物生平革命影响1瞿秋白在中共党史上留下6个“第一”1文学造诣概述1与鲁迅的交往1文学影响1作品一览主要作品1作品欣赏1遗书节选家庭背景1个人情感第一次爱情1第二次爱情个人影响历史评价瞿秋白烈士纪念馆o贴吧相册展开编辑本段人物生平瞿秋白(qú qiū bái )原名瞿双,他曾两度担任中国共产党最高领导人(1927年7月~1928年7月,1930年9月~1931年1月)。
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
1917年春,瞿秋白随同随同堂兄纯白北上到北京。
原本秋白要报考北京大学,但付不起学膳费,参加普通文官考试未被考取,于是考入外交部办的“不要学费又要出身”的俄文专修馆,学习俄文。
1919年5月4日,性格内向的瞿秋白参与了五四运动,加入了李大钊、张嵩年发起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会。
6月3日参加上街演讲活动,反动当局逮捕了包括瞿秋白在内的一百七十八人,关押于北大法科校舍临时改的拘留所。
瞿秋白(1899.1.29—1925.6.18) 主要作品
[著作书目]
新俄国游记(散文集,有名《饿乡纪程》)1922,商务
赤都心史(散文集)1924,商务
乱弹及其他(论文、说唱)1938,上海霞社
街头集(论文、说、唱)1940,上海霞社
论中国文学革命(论文集)1947,香港海洋书屋
中国语文的新生(论文集)1949,时代
鲁迅的精神论文(论文)1951,人大
瞿秋白文集(1—4卷)1953—1954,人文
瞿秋白选集1959,人文
瞿秋白论文学(理论)1959,人文
瞿秋白诗文选,1982,人文
瞿秋白选集1985,人民
瞿秋白选集·文学编(1、2、3、4、5、6、)1985—1988,人文(未初齐)瞿秋白文集2政治理论篇(1—3)1987—1989,人民(未出齐)
肖伯纳在上海(资料汇编)1933,上海野草书店
鲁迅杂感选集(杂文集)编,1933,上海青光书店
[翻译书目]
托尔斯泰短篇小说集与耿济之合译,1923,共学社
犯罪(小说)俄国紫霍甫著,1923,商务
不平常的故事(小说)苏联高尔基著,1932,上海合众书店
高尔基创作选集(小说)1933,生活
解放了的董·吉诃德(剧本)苏联卢那察尔期基著,1934,上海联华书局二十六个和一个(短篇小说集)苏联高尔基等著,1935,生活
海上述林(上下卷,理论、创作集)1936,诸夏怀霜社
高尔基论文1937,张鑫山发行
为了人类(评论)苏联高尔基著,1939,上海挣扎社
茨冈(长诗)俄国普金希著,1940,上海万叶书店
爱森的袭击(小说)德国马尔维察著,1954,人文
高尔基论文选集1954,人文
短篇小说集·高尔基选集与巴金合译,1956,人文
[研究资料书目]
民族解放先驱瞿秋白(陈绍禹等)1937,莫斯科
瞿秋白的文学活动(曹子西)1958,新文艺
瞿秋白著译系年目录(丁景唐,文操合编)1959,上海人民
瞿秋白与文学(上官艾明)1959,江苏文艺
学习鲁迅瞿秋白作品扎记(丁景唐)1959,上海文艺
瞿秋白传(司马璐)1962,香港自联
忆秋白(《忆秋白》编辑小组)1981,人文
瞿秋白诗词浅释(周红兴编注)1981,广西人民
瞿秋白(陈云志)1982,黑龙江人民
瞿秋白文学活动纪略(曹子西)1983,上海文艺
瞿秋白年谱(周永祥)1983,广东人民
瞿秋白研究文选(丁景堂等)1984,天津人民
回忆秋白(杨之华)1984,人民
瞿秋白传(王士菁)1984,四川人民
瞿秋白论稿(王铁仙)1984,华东师大
瞿秋白思想研究(丁守和)1985,四川人民
瞿秋白写作生涯(梦花编)1986,百花
瞿秋白传(陈铁健)1986,上海人民
一个人和一个时代·瞿秋白传(王观泉)1989,天津人民诸夏怀霜(罗宁)1990,文津出版社附:
讨瞿1967,北京政法学院政法公社《讨瞿战报》编辑部瞿秋白批判集1968,北师大红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