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王维诗歌鉴赏汇编
- 格式:pdf
- 大小:9.33 MB
- 文档页数:37
王维诗歌鉴赏4篇精选王维——《秋夜独坐》【内容】独坐悲双鬓,空堂欲二更。
雨中山果落,灯下草虫鸣。
白发终难变,黄金不可成。
欲知除老病,唯有学无生。
【赏析】:王维中年奉佛,诗多禅意。
这诗题曰“秋夜独坐”,就象僧徒坐禅。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王维诗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王维——《陇头吟》1【年代】:唐【作者】:王维——《陇头吟》【内容】长安少年游侠客,夜上戍楼看太白。
陇头明月迥临关,陇上行人夜吹笛。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身经大小百余战,麾下偏裨万户侯。
苏武才为典属国,节旄落尽海西头。
【赏析】:这是王维用乐府旧题写的一首边塞诗,题目一作《边情》。
一、二两句,先写一位充满游侠豪气的长安少年夜登戍楼观察“太白”(金星)的星象,表现了他渴望建立边功、跃跃欲试的壮志豪情。
起句很有气势。
然而,底上突然笔锋一转,顺着长安少年的思绪,三、四句紧接着出现了月照陇山的远景:凄清的月夜,荒凉的边塞,在这里服役的“陇上行人”正在用呜咽的笛声寄托自己的愁思。
如果说,长安少年头脑里装的是幻想;那么,陇上行人亲自经受的便是现实:两者的差别何等悬殊!写到这里,作者的笔锋又一转:由吹笛的陇上行人,引出了听笛的关西老将。
承转也颇顿挫有力。
这位关西老将“身经大小百余战”,曾建立过累累军功,这不正是长安少年所追求的目标吗?然而老将立功之后又如何呢?部下的偏裨副将,有的已成了万户侯,而他却沉沦边塞!关西老将闻笛驻马而不禁泪流,这当中包含了多少辛酸苦辣!这四句,是全诗的重点,写得悲怆郁愤。
关西老将为什么会有如此遭遇呢?诗中虽未明言,但最后引用了苏武的典故,是颇含深意的。
苏武出使匈奴被留,在北海边上持节牧羊十九年,以致符节上的旄繐都落尽了,如此尽忠于朝廷,报效于国家,回来以后,也不过只做了个典属国那样的小官。
表面看来,这似乎是安慰关西老将的话,但实际上,引苏武与关西老将类比,恰恰说明了关西老将的遭遇不是偶然的、个别的。
功大赏小,功小赏大,朝廷不公,古来如此。
有关王维的诗词鉴赏5篇唐【作者】:王维——《终南别业》【内容】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赏析】: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可谓不小。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王维诗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王维--《渭城曲》1【作者】:王维--《渭城曲》【内容】: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作者】字摩诘,河东人。
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
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
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
天宝末,为给事中。
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
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
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
复拜给事中,转尚书右丞。
维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宁薛诸王附马豪贵之门,无不拂席迎之。
得宋之问辋川别墅,山水绝胜,与道友裴迪,浮舟往来,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笃于奉佛,晚年长斋禅诵。
一日,忽索笔作书数纸,别弟缙及平生亲故,舍笔而卒。
赠秘书监。
【注释】:诗题一作《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早晨的雨。
浥:润湿。
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赏析】:这首诗语言朴实,形象生动,道出了人人共有的依依惜别之情。
唐时即被谱成《阳关三叠》,历代广为流传。
王维--《渭川田家》2【内容】: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立,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作者】字摩诘,河东人。
工书画,与弟缙俱有俊才。
开元九年,进士擢第,调太乐丞。
坐累为济州司仓参军,历右拾遗、监察御史、左补阙、库部郎中,拜吏部郎中。
天宝末,为给事中。
安禄山陷两都,维为贼所得,服药阳喑,拘于菩提寺。
禄山宴凝碧池,维潜赋诗悲悼,闻于行在。
贼平,陷贼官三等定罪,特原之,责授太子中允,迁中庶子、中书舍人。
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及赏析5篇王维诗语言含蓄,清新明快,句式、节奏富于变化,音韵响亮、和谐,具有音乐美。
总之,王维的山水诗无论从诗的题材内容,还是诗歌的艺术丰采上都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下面就是本店铺给大家带来的唐代诗人王维的诗词及赏析,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酬张少府朝代:唐朝|作者:王维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
《酬张少府》是唐代诗人王维酬答友人的作品。
此诗前四句全是写情,隐含着诗人伟大抱负不能实现的矛盾苦闷心情。
颈联写隐逸生活的情趣。
末联是即景悟情,以问答形式作结,故作玄解,以不管作答,含蓄而富有韵味,洒脱超然,发人深省。
诗人着意自述“好静”之志趣,写自己对闲适生活的快意,并表示自己对天地间的大道理有所领悟,已经能超然物外,从表面上看似乎很达观,但从诗意中,还是透露出一点点失落、苦闷的气息。
西施咏朝代:唐朝|作者:王维艳色天下重,西施宁久微。
朝为越溪女,暮作吴宫妃。
贱日岂殊众,贵来方悟稀。
邀人傅脂粉,不自著罗衣。
君宠益娇态,君怜无是非。
当时浣纱伴,莫得同车归。
持谢邻家子,效颦安可希。
《西施咏》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五言古诗。
诗人借西施从平民到宫廷宠妃的历史典故,来揭示人生浮沉,全凭际遇的炎凉世态,并表达对小人的嘲讽,揭露当时社会上潜藏的危机。
终南山朝代:唐朝|作者:王维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
艺术创作,贵在以个别显示一般,以不全求全,刘勰所谓“以少总多”,古代画论家所谓“意余于象”,都是这个意思。
作为诗人兼画家的王维,很懂得此中奥秘,因而能用只有四十个字的一首五言律诗,为偌大一座终南山传神写照。
首联“太乙近天都,连山接海隅”,先用夸张手法勾画了终南山的总轮廓。
这个总轮廓,只能得之于遥眺,而不能得之于逼视。
所以,这一联显然是写远景。
“太乙”是终南山的别称。
王维诗十首赏析辋川闲居赠裴秀才王维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新唐书·王维传》:“别墅在辋川,地奇胜……与裴迪游其中,赋诗相酬为乐。
”这首诗即与裴迪相酬为乐之作。
这是一首诗、画、音乐完美结合的五律。
首联和颈联写景,描绘辋川附近山水田园的深秋暮色;颔联和尾联写人,刻画诗人和裴迪两个隐士的形象。
风光人物,交替行文,相映成趣,形成物我一体、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抒写诗人的闲居之乐和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首联写山中秋景。
时在水落石出的寒秋,山间泉水不停歇地潺潺作响;随着天色向晚,山色也变得更加苍翠。
不待颔联说出“暮”字,已给人以时近黄昏的印象。
“转”和“日”用得巧妙。
转苍翠,表示山色愈来愈深,愈来愈浓;山是静止的,着一“转”字,便凭借颜色的渐变而写出它的动态。
日潺湲,就是日日潺湲,每日每时都在喧响;水是流动的,用一“日”字,却令人感觉它始终如一的守恒。
寥寥十字,勾勒出一幅有色彩,有音响,动静结合的画面。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颈联写原野暮色。
夕阳欲落,炊烟初升,这是田野黄昏的典型景象。
渡头在水,墟里在陆;落日属自然,炊烟属人事:景物的选取是很见匠心的。
“墟里上孤烟”,显系从陶潜“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归田园居之一》)点化而来。
但陶句是拟人化的表现远处村落上方炊烟萦绕、不忍离去的情味,王句却是用白描手法表现黄昏第一缕炊烟袅袅升到半空的景象,各有各的形象,各有各的意境。
这一联是王维修辞的名句,历来被人称道。
“渡头余落日”,精确地剪取落日行将与水面相切的一瞬间,富有包孕地显示了落日的动态和趋向,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为读者留下想象的余地。
“墟里上孤烟”,写的也是富有包孕的片刻。
“上”字,不仅写出炊烟悠然上升的动态,而且显示已经升到相当的高度。
首、颈两联,以寒山、秋水、落日、孤烟等富有季节和时间特征的景物,构成一幅和谐静谧的山水田园风景画。
王维古诗赏析一、王维古诗赏析整理如下:1、赏析《送元二使安西》之古诗原文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赏析《送元二使安西》之古诗翻译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
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3、赏析《送元二使安西》之内容赏析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清晨,渭城客舍,自东向西一直延伸、不见尽头的驿道,客舍周围、驿道两旁的柳树。
“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
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朝雨乍停,天气晴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客舍,本是羁旅者的伴侣;杨柳,更是离别的象征。
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
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
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
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
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
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
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
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
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
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
王维经典诗歌赏析_王维代表作鉴赏王维经典诗歌赏析_王维代表作鉴赏【篇1】朝代:唐朝|作者:王维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
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
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
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
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王维经典诗歌赏析_王维代表作鉴赏【篇2】朝代:唐朝|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
此诗前两句写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
三四句是一个整体,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
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王维经典诗歌赏析_王维代表作鉴赏【篇3】朝代:唐朝|作者:王维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看远处的山往往是模糊的,但画上的山色却很清楚,在近处听流水,应当听到水声,但画上的流水却无声。
在春天盛开的花,随着春天的逝去就凋谢了。
而画上的花,不管在什么季节,它都盛开着。
人走近停在枝头上的鸟,它就会受惊飞走。
但画上的鸟,即使你走近了,它也不会惊飞。
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了画的特点。
远看山有色远山含笑,有色便是好山,何为有色?清秀俊朗红湿绿垂是色,寒色苍苍亦是佳色,奇傀峭拔也是异色,只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其有无限的风光。
此乃是“静境”,静境之美出乎首句,在于有静心者能品之。
这就好比是阳春白雪,一开始就将下里巴人给赶出了艺术空间。
王维的代表作10首古诗赏析他,是盛唐最“佛系”的诗人;他,半生纵游山水,留下众多经典的诗篇;苏轼评价他: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读他的诗,如沐春风,如听风鸣;他就是王维。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等,都是传诵不衰的名句。
这里分享王维最经典的10首诗词,句句如诗如画,读来,让人回味无穷。
1、最脍炙人口的思乡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写下这首诗时,王维才十七岁,当时,他一人漂泊在洛阳与长安之间,恰逢重阳节,他思念故乡亲友,于是写下此诗。
“每逢佳节倍思亲”是其中的千古名句,更是道尽中国人在节令时思乡的共通情绪,所以,受到无数人的喜爱。
最绝的是,明明是王维思乡,可王维却不说我想他,却说他想我,加一倍凄凉。
王维早已走远,而“每逢佳节倍思亲”却伴随着思乡的情绪,陪伴了中国人千年。
2、最相思的诗:《相思》《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有人说,这是一首爱情诗。
还有人说,这是一首友情诗,是王维写给李龟年的。
不论是友情还是爱情,相思伴着红豆已经深入人心。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
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
相思,从不只存在于爱情中,还有友情,还有亲情。
我磨了一个骰子,安了一颗红豆,想送给那个人,最后挂在了我的床头。
3、最清新秀丽的秋日诗:《山居秋暝》《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众所周知,“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是王维诗的特点,《山居秋暝》就是其中的代表作。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王维的经典诗词名句及解析【篇一】01.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王维《山中》诗之一。
山间小路,本来并没有下雨,但因为绿树成荫,清翠欲滴,使人感到像是能湿衣衫。
02.兴阑啼鸟换,坐久落花多王维《过杨氏别业》诗。
兴致将尽了,另一种鸟又接着鸣叫起来;坐的时间久了,身上和周围落的花也就多了。
0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诗。
清晨小雨润湿了渭城的尘土,空气清新,道路洁净,杨柳青青,笼罩着客舍。
写出送别时的典型环境。
04.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诗。
夜间隔窗听到风吹竹子的响声,清晨开门一看,满山都是雪。
05.人情翻覆似波澜王维《酌酒与裴迪》诗。
人情翻复无常,犹如波澜一样,起伏不定。
06.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诗。
空旷的沙漠中,烽火之烟,浓黑直插天空,长长的大河上,西下的落日又红又圆。
写出了边境雄奇壮丽的景色。
07.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诗。
万壑千山,到处是参天的大树,到处是杜鹃的啼声。
08.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王维《送梓州李使君》诗。
山中一场夜雨,树梢上水流倾下,犹如百道泉水。
逼真地描写出山中雨后的景色。
09.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王维《汉江临眺》诗。
汉江滔滔远去,好像一直涌流到天地之外去了,两岸重重青山,迷迷蒙蒙,时隐时现,若有若无。
前句写出江水的流长邈远,后句又以苍茫山色烘托出江势的浩瀚空阔。
10.木末芙蓉花,山中发红萼,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王维《辛夷坞》诗。
辛夷花形色皆似莲,故有此称。
句意:辛夷树梢开满花,仿佛莲花一样。
山中寂寞无人欣赏,花儿自开自落。
描绘了山林中幽寂的景色。
【篇二】1.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王维《送邢桂州》诗。
太阳落下去了,江湖水面上白茫茫的一片:潮水涌来,碧水蓝天,浑然一色。
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鸟鸣涧》诗。
月亮升起来了,惊醒了山鸟,不时于春涧中鸣叫。
写出了春夜山中的幽静气氛。
3.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诗。
王维诗歌鉴赏王维诗歌鉴赏王维诗歌鉴赏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注解】:1、登高:阴历九月九日重阳节,民间有登高避邪的习俗。
2、茱萸:一种植物,传说重阳节扎茱萸袋,登高饮菊花酒,可避灾。
【韵译】:独自流落他乡,长做异地之客,每逢佳节良辰,越发思念眷亲。
遥想今日重阳,兄弟又在登高,他们佩带茱萸,发觉少我一人。
【评析】:诗写游子思乡怀亲。
诗人一开头便紧急切题,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
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
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
“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念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王维诗歌鉴赏2使至塞上王维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塞宣慰,察访军情。
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
这首诗作于赴边途中。
“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胡天”。
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与首句的“单车”相呼应。
万里行程只用了十个字轻轻带过。
然后抓住沙漠中的典型景物进行刻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最后两句写到达边塞:“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到了边塞,却没有遇到将官,侦察兵告诉使臣:首将正在燕然前线。
诗人把笔墨重点用在了他最擅胜场的方面──写景。
作者出使,恰在春天。
途中见数行归雁北翔,诗人即景设喻,用归雁自比,既叙事,又写景,一笔两到,贴切自然。
尤其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一联,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近人王国维称之为“千古壮观”的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