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诗的特点
- 格式:doc
- 大小:38.50 KB
- 文档页数:4
儿童诗文学特征
儿童诗文具有简洁、抒情、富有想象力、朴实无华的特点,具有浅显易懂、意象清新、语言简练、情感真挚的特征。
1、语言简练:儿童诗文以简短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意境,比较简洁明了。
2、富有想象力:儿童诗文善于运用想象力,把一些抽象的概念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
3、朴实无华:儿童诗文不会把复杂的句式和华丽的词汇拿来装饰,而是简洁而朴实的表达出来。
4、浅显易懂:儿童诗文能够让孩子们更容易理解,并且能够带给孩子们更多的想象空间,使他们更容易接受。
5、意象清新:儿童诗文能够把一些抽象的意象表达得清晰明了,让人们能够更好地理解。
6、情感真挚:儿童诗文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孩子们的活泼、纯真、善良的心灵,让人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孩子们的情感。
儿童诗公开课在儿童文学教育中,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形式,对于培养儿童的语感、情感和想象力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举办儿童诗公开课可以为孩子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才华、感受诗歌魅力的平台。
本文将从儿童诗歌的特点、儿童诗的教学方法以及儿童诗公开课的意义三个方面展开论述。
一、儿童诗歌的特点儿童诗歌是专门为儿童创作的诗歌形式,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儿童诗歌的语言简洁明快,通俗易懂,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其次,儿童诗歌的韵律和节奏感强,易于朗诵和记忆,有利于培养孩子的口语表达能力。
此外,儿童诗歌多以生动有趣的题材为创作对象,能够引导孩子们观察生活、感知周围环境,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二、儿童诗的教学方法在儿童诗歌的教学中,应针对儿童的特点和认知能力采用相应的教学方法。
首先,可以通过朗读儿童诗歌来培养孩子对于诗歌的感受和理解能力。
教师可以用声音、语调来表达诗歌的意境,让孩子们感受诗歌的美感。
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儿童进行诗歌创作。
通过给孩子们提供一些启发性的话题或图片,激发他们的创作欲望,让他们自己动手创作属于自己的诗歌作品。
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诗歌欣赏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学习和分析经典的儿童诗歌作品,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
三、儿童诗公开课的意义举办儿童诗公开课对于儿童文学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儿童诗公开课可以激发孩子们对于诗歌的兴趣和热爱,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
孩子们在公开课上可以观摩其他孩子的才艺展示,分享自己的作品,增进彼此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其次,公开课还可以提供给孩子们一个展示自己才艺的平台,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和表达能力。
通过公开课的舞台表演,孩子们可以锻炼自己的胆量,培养自己的表演能力。
同时,公开课还可以促进家长的参与,加强家校合作,共同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
总结起来,儿童诗公开课作为一种推广和普及儿童诗歌的方式,对于培养孩子的语感、情感和想象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公开课的形式,可以激发孩子们对于诗歌的热爱,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儿童文学的文体特征与类型儿童文学的美术特质:纯真、执着、欢愉、变幻、朴素一、儿歌儿歌的特征:音乐性、稚拙美、歌戏互补儿歌的主要类型:摇篮曲、数数歌、问答歌、连锁调、绕口令、游戏歌、颠倒歌、谜语歌等。
二、儿童诗儿童诗的特征:情感真率明朗、叙事形象鲜明、童趣稚拙活泼、语言流畅简洁。
分类:童话诗、故事诗、抒情诗、讽喻诗、散文诗三、儿童故事儿童故事的特征:结构单纯;情节曲折而新奇;主题集中;语言质朴而活泼。
儿童故事的种类:图画故事、历史故事、生活故事、动物故事等。
四、童话童话最本质的特征是幻想,最主要艺术手法是夸张、象征和拟人。
童话的分类:常人体、拟人体、超人体五、寓言寓言的特征:明确的寓意;生动的比喻;精炼的语言;六、儿童小说三要素:主题、故事、人物。
儿童小说的特点:主题积极、有针对性;故事情节曲折生动,有较强的可读性;注意塑造生动、丰满、可信的人物形象;准确、精炼、琅琅上口的语言。
儿童小说的分类:按题材分类有历史题材小说、现实生活题材小说、科学知识和科学幻想题材小说、惊险侦破题材小说、动物题材小说。
七、儿童散文特征:童心童趣、故事叙述、易于接受、活泼简约分类:叙述方式(叙事、状物、议论),借鉴它体八、儿童报告文学特征:第三者文学,真实性、时代性、新闻性结构类型:小说化;散文化;日记体;分镜头题。
九、儿童戏剧文学特征:结构单纯;情节生动;动作性强;简洁口语分类:儿童话剧;儿童歌舞剧;儿童戏曲;儿童木偶剧;儿童皮影戏;儿童哑剧儿童诗、童话、寓言、散文等儿童文学体裁作品在教学上的策略和方法。
首先,儿童文学是专为少年儿童创作的文学作品。
儿童文学特别要求通俗易懂,生动活泼。
不但要求作品的主题明确突出,形象具体鲜明,结构单纯,语言浅显精练,情节有趣,想象丰富,还要使其内容、形式及表现手法都尽可能适合于少年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为他们所喜闻乐见。
1、多媒体教学拓宽教学思路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在实际过程中收效显著,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具有丰富的表现力,通过声音、图像等,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生动、形象、直观地再现,从而使教师的教学容量增大,教学形式更加丰富,学生学习起来更容易。
林焕彰日出的写作特点
《日出》是林焕彰先生的一首儿童诗,具有以下写作特点:
首先,这首诗想象力奇特而丰富。
诗人将太阳比喻为一个调皮的孩子,从云层中钻出,如同踢被子一样,让人眼前一亮。
这种生动形象的描述,既贴切又充满童趣,能够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
其次,这首诗充满了儿童情趣。
诗歌中的描写贴近孩子的生活,让孩子们感到亲切和共鸣。
比如将太阳比喻为毛线球、红红闪闪的毛衣,甚至是蛋,充满了孩子般的天真和想象力。
最后,这首诗适合儿童阅读与朗诵。
诗歌语言简洁易懂,节奏感强,能够引起孩子们的兴趣。
同时,诗歌的主题积极向上,能够引导孩子们热爱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儿童诗歌特点
儿童诗歌是一种适合儿童朗诵或阅读的诗歌形式。
它通常具有简单易懂的字眼、活泼欢快的韵律、清新明朗的语言,许多儿童诗歌还有着幽默诙谐的意味,以及形象直观的描绘方式。
以下是儿童诗歌的一些特点。
1. 明快、轻松的语言
儿童诗歌在语言上通常采用明快、轻松、活泼的语言表达方式,容易让孩子们理解和接受。
这种语言将诗歌打造成流畅、通俗易懂、语言简短生动的形式,带有一定的口头传播性。
2.可爱的形象描绘
儿童诗歌在描绘对象时通常采用小动物、自然景观等儿童喜欢和熟悉的事物,以形象化、可爱的方式,塑造鲜活的形象,从而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加入其中。
3.简短的篇幅
由于儿童年龄较小,阅读能力和耐心有限,因此儿童诗歌通常采用简短的篇幅,精简明了地抒发主题和情感,使诗歌内容容易被孩子们吸收和理解。
4.押韵的语言
儿童诗歌在语言形式上经常采用韵律和节奏感强的表达方式,让孩子们容易跟随和模仿,以培养儿童的语言和音乐感觉能力。
5.幽默和谐的内容
许多儿童诗歌都蕴含着幽默、调皮、童心未泯的内容,从而增加了语言的趣味性和生动性,也使孩子们更愿意接受和喜欢阅读儿童诗歌。
总之,儿童诗歌以其适合儿童接受的语言形式、短小精悍的篇幅、形象生动的描绘方式、押韵的语言和幽默和谐的内容等特点,成为了儿童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儿童诗特点
儿童诗的特点
一、色彩鲜明:
儿童诗选用鲜艳的色彩,描绘出充满活力的形象,引人入胜。
色彩的运用,能让儿童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增强心灵的活力。
二、表达感恩:
通常,儿童诗也会充分表达对家长和老师的感激之情,带给孩子们真挚的爱与关怀。
是帮助孩子培养孝行及敬畏情操的最佳载体。
三、传递理想:
儿童诗要唤起儿童理想的追求,因此抒发人类不断向上进取的特性。
使孩子们成就自己,远大理想,使他们珍惜光阴,坚持梦想,而行动靠实力。
四、有着思维的开发:
儿童诗有利于孩子的精神及思维上的发展,丰富孩子内心的世界,开阔儿童视野,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可以用青春洋溢的生命热潮,来驱使行动,回归纯真,激发孩子的智慧。
孩子把诗体内蕴涵的深意,唇舌轻抿,智慧灿烂而心灵安然。
五、有着一种节奏感:
儿童的诗,通常会拥有一种节奏感,而这种节奏机会将诗歌变得情意浓厚,令该诗歌充满节奏,充满乐趣,容易让孩子轻易的接受,也容易让孩子回忆起儿时的欢乐与快乐。
简述儿童诗的艺术特点
儿童诗作为一种文学形式,其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形式和内容两方面。
一是形式上的艺术特点。
在形式上,儿童诗的特点是简练而丰富,诗
歌表现形式多样,有韵律美,有押韵,有节奏感,有对仗,有乐谱,有叠句,有反复等等,文字简洁,意象新颖,也有旋律鲜明的散文诗,深入浅出,表达力强,语言简洁,能让人朗朗上口,令人耳目一新,给予人们美
的享受。
有的还集中了儿童时期的一些滑稽语句,使儿童诗更加生动有趣,令人惊叹之余又感动落泪。
二是内容上的艺术特点。
儿童诗以少年儿童为主要受众,一般以他们
感受到的东西为主题,如校园生活、家庭生活、游戏、童年等,把它们描
绘得精彩纷呈。
这类诗歌通常充满着纯真的童趣,情境清新脱俗,表达了
许多关于生活的真实的景象,有时也传达出了深刻的思想,让人受到感动,这也是儿童诗最大的特点之一
总之,儿童诗有着良好的形式和内容特点,其艺术特点表现在文字简洁,意象新颖,有节奏感,情境清新脱俗,表达了许多关于生活的真实的
景象,有时也传达出了深刻的思想,让人受到感动等方面,令人耳目一新,给予人们美的享受。
小学语文《雪地里的小画家》片断赏析《雪地里的小画家》是一首融儿童情趣与科普学问为一体的儿童诗。
儿童诗一般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
具有浓郁的儿童情趣是儿童诗有别于成人诗的最显著的艺术特征,这首诗的程宏明是一个成人,但他仍是站在儿童的立场去描写生活。
2、具有鲜亮的形象性。
为了与儿童以形象思维为主的思维方法相适应,这首诗就采纳拟人的手法,运用形象的比方,依据几种小动物踩在雪地上的脚印来介绍它们脚印的样子特征,因此这篇课文非常符合《语文新课标》第四条教材编写建议:选文要亲密联系同学的阅历世界和想像世界,有助于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和创新精神。
3、具有美丽的语言和流畅的韵律。
这是由两方面的要求确定的;一是儿童诗语言的表达需要,即它必需是诗的语言;二是儿童诗还承当着语言训练的任务,即它必需规范、得体。
《雪地里的小画家》文质美丽,难易适度,适合同学学习。
【学情分析】1、这是一篇富有儿童情趣的朗朗上口的韵文,以生动活泼的儿童语言,讲解并描述了一群小画家在雪地上画画的故事,同学一般比较喜爱读。
2、识字教学是低班级教学的重点。
这篇课文中的生字大部分都是高频字,例如啦、用、几、为、加等字,同学在生活中可能都接触过,认读障碍不大,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肯定要防止识字教学零中国现象的发生,即预先假设全部同学都不熟悉这些字,要求全部同学统一经受老师设计的识字步骤。
3、在内容方面,由于低班级同学以形象思维为主,竹叶、梅花、枫叶、月牙这些自然物同学虽然熟知,但与动物脚印之间的联系好像还有一段思维的距离,因此老师应奇妙地设计教学环节加以启发引导。
【教学理念】1、实现学问性学问向体验性学问的重心转移:新课程强调在语文阅读教学中,不应以老师的分析来代替同学的教学实践,本课的教学就是要强调通过图画、表演、想像、朗读等多种形式增加同学体验的频度,加深同学体验的深度。
尤其要强调让同学通过朗读这种语文形式加深理解和体验,让同学在朗读中,在与文本的直接接触中有所感悟和思索,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
儿童诗名词解释
一、定义
儿童诗是指以儿童为主要读者对象,适合儿童阅读、理解和欣赏的诗歌。
儿童诗通常具有简短、易懂、生动、形象、有趣等特点,可以帮助儿童培养审美情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心智发展。
二、特点
1. 语言简练易懂:儿童诗使用简单的语言和词汇,表达清晰易懂,符合儿童的语言能力。
2. 形象生动:儿童诗通常使用生动的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容易引起儿童的兴趣。
3. 情感真挚:儿童诗通常表达儿童真挚、纯洁的情感,如友情、亲情、热爱自然等。
4. 形式多样:儿童诗的形式多样,有儿歌、童话诗、寓言诗、游戏诗等。
三、分类
1. 儿歌:儿歌是儿童诗的一种形式,通常以歌曲的形式演唱,旋律简单、易记,歌词简短、易懂,适合幼儿和小学生阅读。
2. 童话诗:童话诗是以童话故事为内容的诗歌,通常将故事中的人物和情节以诗歌的形式表达出来,具有趣味性和教育性。
3. 寓言诗:寓言诗是以寓言故事为内容的诗歌,通常通过故事中的动物或植物形象,表达一定的道德寓意,具有教育意义。
4. 游戏诗:游戏诗是一种以游戏为内容的诗歌,通常通过诗歌
的形式描述游戏情节,适合儿童在游戏中阅读和演唱。
四、常见形式
1. 短小精悍型:这种类型的儿童诗简短精悍,语言简洁,表达清晰。
2. 活泼生动型:这种类型的儿童诗活泼生动,语言丰富,运用大量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诗歌形象、生动。
结合儿童诗的特点欣赏儿童诗歌《乡下孩子》《乡下孩子》是一首典型的儿童诗歌,通过描绘乡下孩子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展现了儿童诗的独特魅力。
儿童诗歌以其简单、直接、生动的语言,以及富有童真、趣味性的内容,深受小读者的喜爱。
首先,儿童诗歌通常采用简单明了的语言。
《乡下孩子》中的诗句短小精悍,词汇简单易懂,符合儿童的理解能力。
例如,“乡下孩子笑哈哈,爷爷奶奶好伴哈”,这句诗用简单的语言表达了乡下孩子与爷爷奶奶之间的亲密关系,使读者容易理解和接受。
其次,儿童诗歌常常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展现情感体验。
《乡下孩子》通过描绘孩子们在乡村的快乐生活,如“村里有小河,有小桥,有小树”,以及“一群小鸭子在河中,划起一条斜线”,使读者可以想象出这些场景,感受到孩子们的快乐和天真。
此外,儿童诗歌常常具有童真和趣味性。
《乡下孩子》中的诗句充满童真,如“大雨下的时候,我们漂亮的纸伞遮着头”,以及“我们去找蚯蚓,蚯蚓,蚯蚓”,这些内容引导小读者进入到一个充满趣味的儿童世界。
这些诗句也帮助孩子们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好奇心。
总而言之,儿童诗歌以其简单明了的语言、生动的描写和童真趣味的
内容,给读者带来了愉悦的阅读体验。
《乡下孩子》作为一首典型的儿童诗歌,通过描绘乡下孩子的生活场景和情感体验,展现了儿童诗的特点和魅力,使小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诗歌。
同时,儿童诗歌也能够启发孩子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的阅读体验,促进他们的成长和发展。
分别叙述儿歌的特点,儿童诗的特点。
童诗是中国传统的一个分支,它的特点是诗性,即通俗、幽默、抒情、自然、优美。
其语言有较高难度,也是难度较大且有明确审美要求的诗。
我国近代诗坛自1917年鲁迅以新诗形式发表第一首儿童诗后开始起步,至1924年夏衍又创作出了中国第一部完整诗集《朝花夕拾》。
我国现代诗人中以鲁迅最为出色。
鲁迅先生出生于江苏一个书香之家,幼年时受到家庭环境和母亲影响从小喜爱诗歌,青年时期出版了一系列儿童诗。
鲁迅先生一生从事诗歌创作30余年,他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儿童诗创作中去。
他创造了“儿歌”这一题材和“儿童诗”这一艺术形式及其风格。
他笔下人物都是“儿童”,他用自己特有的语言艺术形式把自己的创作经验和感受融入了儿歌当中,使儿歌这一艺术形式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和自然,同时他自己也因此获得了“儿童诗人”的美誉——“儿童诗之父”。
一、特点首先从主题来看,在一首儿童诗中,孩子们将其作品中所反映出来的现实生活融入其中,写成了诗歌,就形成了童诗。
童诗以朗朗上口和通俗易懂见长,与传统诗歌相比,具有抒情幽默和自然优美的特点。
其次从文体来看,儿童诗具有结构完整、结构优美的特点。
其中以儿童诗最能反映儿童的心理和思维特点和想象力的是《三只小猪》和《捉迷藏》。
这两首诗是以两棵小树作为主要线索展开故事线索的。
《三只小猪》通过小松林里的小狗和几只野兔这两种动物来描绘小狗和野兔身上可爱灵活善于跳跃并且有着超强好奇心和想象力来表现这两种动物有多么可爱以及它们在一起是多么有天真无邪有趣善良而且天真浪漫和活泼好动;而《捉迷藏》通过小狗和野兔这两种动物和它们在一起和大家玩捉迷藏又表现出小狗狡猾又机智善良充满活力。
这两首诗歌读来幽默风趣并且能够引起孩子们强烈感情共鸣。
这两首诗还把它们与其他儿歌区别开来加以介绍与分析。
二、语言特征在儿童诗创作中,儿童诗人更多地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让语言生动形象,而不是生硬地使用书面语,就是那些晦涩难懂,文言文或者古文字面意思很难理解和记忆,又或者会引起孩子好奇心甚至反叛心理的表达方式。
儿童诗的特点范文1、情感饱满。
抒情,是诗歌反映生活的根本方式。
儿童诗歌也不例外。
但由于它的读者对象的特殊性,所以要求诗歌的情感必须从儿童心灵深处抒发出来,逼真地传达出孩子们那种美好的感情、善良的愿望、有趣的情致,以激起小读者感情上的共鸣。
2、想象丰富。
儿童是最富于想象和联想的,他们总是用自己创造性的想象来认识并诠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
在他们通过想象而诗化的世界里,花儿会笑、鸟儿会唱、草儿会舞、鱼儿会说。
3、构思新巧。
儿童诗歌所抒发的情感不论在丰富性上,还是在深刻性上,都远不如成人诗歌,这是儿童的情感特点所决定的,依赖这种想象的巧妙构思,使平凡的生活现象变成一种儿童式的神奇和余味无穷的美丽。
4、语言童趣诗歌是语言的艺术。
深刻的思想、鲜明的形象只有用凝练、形象、具有表现力的语言来表现,才能成为诗。
儿童诗应为儿童学习驾驭语言提供优良的条件,让儿童在优美的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丰富语汇,提高他们驾驭语言、鉴赏语言的能力,同时得到美的享受。
5、意境优美。
感情与形象的结合构成了诗的意境。
意境同样是儿童诗歌应该刻意创造的,而且应以营造童稚而优美的意境为目标。
扩展阅读儿童节的诗歌1、《露珠》(智利)米斯特拉尔露珠,最纯洁的眼泪,像百合花一样,那是天使的眼泪,哺育着我们,让我们学会纯洁,那是花仙子的汗水,滋润着我们,让我们学会勤劳,那是什么,最爱进步的人知道。
2、《花蕾》喻晓公园里万紫千红,花儿朵朵开得真美!每一朵温柔的笑靥里,都有孩子们的影子。
3、《翅膀》致函那小小的长了翅膀的心,恨不得飞到太空去。
因为晚上天空的星星眨眼诱人,想摘满满的一花篮送给老师和小朋友。
描写儿童生活的古诗词1、《村居》高鼎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2、《小儿垂钓》胡令能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3、《所见》袁枚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4、《与小女》韦庄见人初解语呕哑,不肯归眠恋小车。
儿童诗歌特点
儿童诗歌是一种特殊的诗歌形式,它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简洁易懂:儿童诗歌的语言要简单易懂,符合儿童认知水平。
它应该通过生动的形象和简单的词汇来传达思想和情感。
2. 轻松愉悦:儿童诗歌应该给孩子们带来愉悦和轻松的感觉,让他们在读诗中获得快乐和愉悦。
3. 生动形象:儿童诗歌要通过生动的形象来表现主题,以便让儿童更加直观地理解诗歌的意义。
4. 韵律明显:儿童诗歌应该有明显的韵律,以便让儿童能够轻松地记忆和背诵。
5. 教育性强:儿童诗歌可以通过对生活、自然、人物等方面的描绘和表现来教育和引导孩子们,帮助他们学习和成长。
总之,儿童诗歌应该符合儿童的认知特点和情感需求,帮助他们认识和探索世界,塑造健康的人格和情感。
- 1 -。
以读促悟以写寄情
——浅谈北师大版教材儿童诗教学
成都市磨子桥小学刘英
儿童诗是为少年儿童创作的,符合他们的心理和审美特点。
它具有情感高洁、想象丰富、童趣盎然、语言精美等特点。
这就使得儿童诗和一般的阅读材料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儿童诗的重点往往不是叙事,而是抒情;其次,儿童诗的语言精美、凝练,较多地使用各种修辞手法;最后,儿童诗里有着丰富的想象,使得诗歌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间。
针对儿童诗的这些特点,以北师大版教材第十册第六单元《心愿》语文天地笔下生花的儿童诗写作为例,浅谈儿童诗可采取的一些教学策略。
一、说说,交流诗
1.从情境中走来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一册到第十册,收集了不少儿童诗。
如《雨后》《荡秋千》《春风》《种子的梦》《水乡歌》等等。
课前预习布置学生回顾一到十册所学过的所有儿童诗,并挑选自己最喜欢的一首或几首到课堂上作交流。
在情感上,为孩子们进入儿童诗学习和写作,作好准备。
2.在品味这些诗的同时,引导孩子们感受儿童诗的特点。
孩子们虽然已经学过这些儿童诗,但对于儿童诗的特点没有系统地概括总结,基于五年级的孩子,可以适当了解儿童诗的特点,以利于更好的理解把握儿童诗,为写儿童诗作好铺垫。
在孩子们读出自己最喜爱的儿童诗之后,适当引导其概括出这些诗共同的特点。
如学生在读了《美丽的集邮册》后,说到儿童诗押韵、分行、分小节;在读了《荡秋千》后生提到儿童诗的语言简洁,有丰富的想象;在读了《雨后》学生提到兄妹深厚的感情、生动形象等等。
老师顺势引出儿童诗的特点:语言美情感真形象明。
二、读读,感悟诗
叶圣陶曾提出:“所谓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感情在读的时候读出来。
这无非如孟子所说的‘以意逆志’,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不但可以了解作者说些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灵相通了,无论兴趣方面或受用方面都有莫大的收获。
”由此可见,美读的关键在于通过对诗歌韵律节奏和情境的感受,由文本世界进入作者内心的世界,达到与作者神思相通的境界。
以读为主的“美读赏析”应该有以下几个步骤:阅读感知(初步感知整体美)——唤起想象(体验情感美)——精读品味(鉴赏意境美)——朗读吟诵(感受节奏美)——有感而发(享受创造美)。
真正的读是人的一生发展中不可或缺的本领;真的阅读是需要沉下心来,用心灵去感受,用想象去补充,用思考去扩展,让人走进书中,让书走进心中。
阅读,是儿童进入诗意境界的第一步。
它有三个层面:赏读、品读、诵读。
赏读,让孩子亲近儿童诗,初步感知整体美;品读,引导孩子领略诗的写作窍门,鉴赏到诗歌的意境美;诵读:敲响心灵的旋律,也感受着诗歌的节奏美。
这种教学模式是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借助于想象的翅膀,在品读、感受、感悟的过程中,体验情感美,鉴赏儿童诗的意境美,在朗读吟诵中感受诗歌的节奏美,达到感情的共鸣、升华,从而有感而发。
在学习语文天地的六首儿童诗的过程中,我抓住孩子对各首诗的理解和感悟,分步骤分形式采用不同的读:《梦》女生齐读,《远足》喜欢的读,《爸爸的鼾声》男女生组合读,《种太阳》到讲台表演读……等等,尊重孩子们的个性化理解,让他们在充分地读中体味儿童诗的意境与魅力,激发他们的表达欲望。
诵读,是一种目视其文,口发其声,耳闻其音,心通其情,意会其理的综合阅读活动,在反复诵读之中潜心涵咏,认知文字,感受声律,体会词语,疏通文脉,捕获作品的艺术形象,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领略作品的韵味意境。
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体验到梦的飘浮不定,来无影去无踪;小狗的忠诚可爱;种太阳这一心愿的美好与善良……
语言以语音为外壳,不通过诵读是难以掌握的。
老师的任何讲解、分析,都不能代替学生自己对课文的体验、感受。
三、写写,创作诗
儿童诗的写作对于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陌生的,应该有一个由易到难的梯度和循序渐进的过程。
1.仿写诗
在学完“心愿”单元后,畅所欲言部分可安排学生讨论自己的心愿,并明白心愿没有高尚和低俗之分也没有合理与不合理的区别。
在写作课上可先让学生试着仿写一两首儿童诗。
如学完了儿童诗《橡皮》(“橡皮,是最没学问的东西,因为它读的字,都是错别字。
”)后,我启发学生:“学习用具是我们熟悉而又热爱的伙伴,我们对他们有深厚的情感,你也一定想写写你最喜爱的文具,注意在写的时候做到语言美,抓住它最鲜明的形象特点。
”学生们也把自己的对文具的热爱化作了稚嫩但真挚的诗句。
如:
生1:“红笔,是最铁面无私的东西。
在它的笔下,对始终是对,错永远是错。
”生2:“笔袋,是最大度的东西,形形色色的文具,它都一一笑纳。
”
生3:“铅笔,是最没骨气的东西,它写的字无论对错,都容易被橡皮擦掉。
”
再如,学了《梦》(“梦像一条活泼的小鱼,在水里游来游去,想捉住它,它已经游走了。
”)后学生仿写的诗:
生1:“梦像一颗流星,划过童年的天空,想捧起它,它已经消失了。
”
生2:“梦像一座彩虹,架在雨后的山头,想抚摸它,它已经溜走了。
”
这些富有韵味而又俏皮的诗句,让我们感受到孩子的心随着文字在飞翔,情感的火花在不断地进发、喷涌。
在成功的仿写之后,适时出示金钥匙:“其实写诗并不难,关键在于发现生活中的乐趣。
”鼓励、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2.创作诗
“诗言志,歌咏言”。
诗本来是抒情言志的。
创作儿童诗是学生乐于尝试的一种习作形式,诗歌语言的简短、节奏的明快和画面的跳跃转换都是孩子们喜欢的,孩子们可以在这片土地上驰骋想象,放飞梦想,写出富有童趣、童真、童意的诗作。
通过诗歌的写作实践,学生既丰富了想象力,提高了语言表达力,还内
化了情感,加深了对文本学习的感悟领会。
在儿童诗写作教学中,很多教师逐渐意识到要让孩子有体验地进行儿童诗的创作。
但是,在教师的教学中,儿童所进行的体验大部分都是虚拟的、以成人的体验来取代儿童真实的生活体验,以科学的认识活动来替代体验活动。
在教学过程中应积极认同孩子源于生活的个性化体验,抓住孩子一闪而过的灵感,鼓励孩子们在将生活中的真实体验写入诗歌中来。
如:学了《远足》(“我们去远足,雨悄悄地跟着。
结果,它玩得好开心,我们只能看着他玩。
”)后,一生创作:
《雨》——“雨真是一个顽皮的孩子,不打招呼就从天而降。
在伞上扑腾,在池里逗笑,在屋顶上玩滑梯。
云妈妈看见了,气黑了脸。
”
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说,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泉。
而爱因斯坦则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语文新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
”儿童本来就是一个最富有想象力的群体,他们在接触周围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如果教师教学儿童诗的时候,能重视孩子们想象力的激发,那么,他们一定会创造出更多生动、鲜活的形象,表现出更奇特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孩子们在儿童诗的创作过程中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甚至大胆的幻想,表达他们对生活与众不同的理解与想法:
如,学了《爸爸的鼾声》后,邹书涵小朋友创作的诗:
“爸爸的肚子,又圆又大,弹性十足,使我想起游乐园的蹦蹦床。
在上面玩耍是我最大的快乐。
……咦,蹦蹦床没气了,是不是爸爸饿了?”我追问:“老师猜想你的爸爸一定很胖吧?你的诗写得可真形象,父子情深跃然纸上啦!”全班同学在哄堂大笑中体会到儿童诗创作的快乐。
综上所述,在儿童诗歌的教学中,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动心动情地美读感悟,结合生活体验展开丰富的想象、联想甚至大胆的幻想,抒发学生独特的情感体验,只要方法得当,一定会事半功倍,收到“水到渠成”的效果。
(此文获四川省第十一届教师优秀论文评选一等奖)
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