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船体总纵强度的计算
- 格式:docx
- 大小:498.35 KB
- 文档页数:6
第二章船体总纵强度的计算知识点1剖面模数W=I/Z意义:表征船体抵抗弯曲变形能力的一种几何特性。
最小剖面模数——离中和轴最远的构件(最上层连续甲板即强力甲板;船底。
但船底离中和轴更近,则强力甲板处为最小剖面模数处,弯曲正应力最大)知识点2校核时候取危险剖面,即可能出现最大正应力的面(船中0.4倍船长范围内)。
危险剖面指:骨架式改变处剖面,材料分布变化处,上层建筑端壁处剖面)知识点3(填空)强度等值梁:有效参与弯曲的全部构件组成的梁,该梁在抵抗总弯曲和总纵强度性能上和船体等效。
纵向强力构件:纵向连续并能有效传递总弯曲应力的构件。
(可以计入船体梁的计算中,如船中0.4-0.5倍船长连续纵向构件)(间断构件看看即可,具体使用应该参考规范)知识点4剖面模数及第一次近似总纵弯曲应力计算过程(课件第二章15-21页)看看即可。
知识点5(简答)为什么要校核船体构件的稳定性?A.所有受压的甲板板列,与其他刚性构件相连的一部分完全有效。
B.而其余部分不能承受大于板极限载荷的压力。
C.不是所有纵向强力构件都完全有效参与抵抗总纵弯曲。
D.对船体结构的要求,既应该保证必要的强度,又要保证必要的稳定性。
(简答)怎样校核稳定性?计算临界应力:确定板的临界应力时的注意事项(课件45页)具体的计算方法:板的稳定性计算中只需记住一些简单的边界条件,不用记那些经验公式。
纵骨的稳定性计算只需记住当求得的欧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时要对欧拉应力进行修正,以考虑材料不服从虎克定律对稳定性的影响。
将实际应力与临界应力比较进行校核。
(填空)决定临界应力的条件:构建的几何尺寸、外力的作用方式、边界条件。
知识点6(判断)纵向骨架在计算载荷下不允许丧失稳定性,只有板可能失稳。
知识点7板的应力分布同一水平高度的应力沿着板宽分布不均匀,与纵向骨架相连的部分板宽内应力较高,而板宽的中间部分应力较低。
知识点8剖面折减将船体剖面中一部分失稳的板构件剖面积化为假想不失稳的刚性构件剖面积。
1一引起船体梁总纵弯曲的外力计算1 在船体总纵强度计算中,通常将船体理想化为一变断面的空心薄壁梁,简称船体梁。
船体梁在外力作用下沿其纵向铅垂面内所发生的弯曲,称为总纵弯曲。
船体梁抵抗总纵弯曲的能力,称为总纵强度。
2 船体总纵强度计算的传统方法:将船舶静置在波浪上,求船体梁横剖面上的剪力和弯曲力矩以及相应的应力,并将它与许用应力相比较以判断船体强度。
3 重力p(x)与浮力b(x)是引起船体梁总纵弯曲的主要外力。
载荷q(x),剪力N(x),弯矩M(x)。
4 中拱:船体梁中部向上拱起,首、尾两端向下垂。
中垂:船中部下垂,首、尾两端向上翘起。
5重量曲线:船舶在某一计算状态下,描述全船重量沿船长分布状况的曲线。
绘制重量曲线的方法:静力等效原则。
6 重量的分类:按变动情况来分,①不变重量,即空船重量,包括:船体结构、舾装设备、机电设备等各项固定重量。
②变动重量,即装载重量,包括货物、燃油、淡水、粮食、旅客、压载等各项可变重量。
按分布情况来分,①总体性重量,即沿船体梁全长分布的重量,通常包括:主体结构、油漆、锁具等各项重量。
②局部性重量,即沿船长某一区段分布的重量。
7 重量的分布原则:静力等效原则。
①保持重量的大小不变,这就是说要使近似分布曲线所围成的面积等于该项实际重量。
②保持重量重心的纵向坐标不变,即要使近似分布曲线所围的面积的形心纵坐标与该项重量的重心坐标相等。
③近似分布曲线的范围与该项重量的实际分布范围相同或大体相同。
8 浮力曲线:船舶在某一装载情况下,描述浮力沿船长分布状况的曲线29 载荷曲线:在某一计算状态下,描述引起船体梁总纵弯曲的载荷沿船长分布状况的曲线。
10 静水剪力、弯矩曲线:船体梁在静水中所受到的剪力和弯矩沿船长分布状况的曲线。
11 静波浪剪力和弯矩计算:船舶由静水进入波浪时,重量曲线p(x)并未改变,但水面线发生了变化,从而导致浮力的重新分布。
波浪下浮力曲线相对静水状态的浮力增量是引起静波浪剪力和弯矩的载荷。
第二章 总纵强度计算§2-1船体总纵弯曲应力第一次近似计算一、危险剖面的选择危险剖面:可能出现最大弯曲应力的剖面,由总纵弯曲力矩曲线可知,最大弯矩一般在船中0.4倍船长范围的,所以计算剖面一般应是此范围内的最弱剖面—既有最大的船口或其电开口的剖面,如机舱、货舱开口剖面。
除此之外,一般还要对船体骨架改变处剖面,上层建筑端壁处剖面,主体材料分布变化处剖面,以及由于重量分布特殊可能出现相当大的弯矩值的某些剖面。
二、纵向强力构件 1、 1、 纵向强力构件纵向连续并能有效的传递总纵弯曲应力的构件。
船中0.4~0.5倍船长区域内连续的纵向构件,上甲板板、外板、内底板、纵桁、中内龙骨等都是纵向强力构件。
船中非连续构件参加总纵弯曲的有效性取决于本身的长度及与主体的连续情况。
(1)、构件连续长度≥3h 计算剖面船口纵围板、纵桁等纵向构件可计入船体梁剖面计算中,但除外机座纵桁和其它加强纵桁不应计入。
(2)、构件长度L %15 的上层建筑。
(3)、不少于三个横舱壁或类似结构支柱的长甲板室。
2、 2、 间断构件(1)、相临舱口甲板。
(2)、纵桁板上的H h %20 的开口。
三、剖面模数及剖面要素计算 1、 1、 不同材料剖面面积折算根据变形相等的条件,承受相同的力P 即在计算时,可以船体梁仅由一种基本材料构件,而把与基本材料弹性横量E 不同和构件剖面面积乘以两材料的弹性横量之比E E i,同时又不改形心位置。
因此,对薄壁构件,相当于只对板厚作上述变换。
2、 2、 剖面要素的计算步骤(1)、画出船体计算剖面的剖面图并编号(i )(2)、选定参数轴—离基线(0.45~0.5)型深处。
确定形心至参数轴距离(i Z )。
(3)、计算剖面积(A )、静力矩(B )、惯性矩(C )。
∑=i A A ∑=i i Z A B ∑+=)(02i Z A C i i(4)、求中和轴至参考轴的距离(ε)、任意构件至中和轴的距离('i Z )A B=εε-=i i Z Z '(5)、求对中和轴的惯性矩(I ))(2)(222A B C A C I -=-=ε(6)、若甲板和船底距中和轴最远的距离分别为j Z 和d Z ,则甲板和船底的剖面模数分别为j j Z IW =d d Z I W =通常甲板的剖面模数比船底的剖面模数(d j W W <),所以有时也称j W 为船体的min W 。
2船体总纵强度计算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第2章船体总纵强度计算根据梁弯曲理论:σ=M?Z I(2-1)对于一定计算状态,可求出作用于船体剖面上的弯矩M值。
为了计算剖面弯曲应力σ,还必须先计算剖面对水平中和轴的惯性矩I,以及剖面任意构件至水平中和轴的距离Z等剖面要素。
2.1 船体总纵弯曲应力第1次近似计算2.1.1 船体剖面要素计算由于船体结构对称于中纵剖面,一般只需对半个剖面进行剖面要素的计算。
具体步骤如下:首先,画出船体计算剖面的半剖面图,如图2-1所示。
然后,对纵向强力构件进行编号,并注意把所有至中和轴距离相同的构件列为一组进行编号;选取图2-1 船体横剖面图参考轴O′?O′,该轴可选在离基线0.45倍~0.50倍型深处。
最后,列表进行计算,并分别求出各组构件剖面积Ai,其形心位置至参考轴的距离Zi(按所选定的符号法则,在参考轴以上的构件Zi取为正),静力矩AiZi,惯性矩AiZi。
对于高度较大的垂向构件,如舷侧板等,还要计算其自身惯性矩i0=Aihi/12(hi为该构件的垂直高度,这种表达式也适用于倾斜板的剖面)。
则得:2219船舶强度与结构设计∑Ai=Ai(2-2)∑AZii=B 2i∑(AZ+i0)=C 剖面水平中和轴至参考轴的距离为:Δ=B(m) A(2-3)由移轴定理,剖面对水平中和轴的惯性矩为:B2I=2(C?ΔA)=2(C? (cm2 ·m2)A2(2-4)任意构件至中和轴的距离为:Zi′=Zi?Δ=Zi?B (m)A(2-5)最上层连续甲板和船底是船体剖面中离中和轴最远的构件,构成了船体梁的上下翼板。
构成船体梁上翼板的最上层连续甲板通常称为强力甲板。
设中和轴至强力甲板和船底的垂直距离分别为Zd和Zb,则强力甲板和船底处的剖面模数分别为:IIWd=,Wb= ZdZb(2-6)在一般船舶中,中和轴离船底较近,即Zd>Zb,因此Wd<Wb。
所以,有时也称强力甲板处剖面模数为船体剖面的最小剖面模数。
绪论1. 总纵强度:在船体总纵强度计算中,通常将船体理想化为一变断面的空心薄壁梁,简称船体梁。
船体梁在外力作用下沿其纵向铅垂面内所发生的弯曲.称为总纵弯曲。
船体梁抵抗总纵弯曲的能力,称为总纵强度。
2. 船体总纵强度计算的传统方法:将船舶静置在波浪上,求船体梁橫剖面上的剪力和弯曲力矩以及相应的应力,并将它与许用应力相比较以判断船体强度。
3. 评价结构设计的质量标准:安全性,营运合适性,船舶的整体配合性,耐久性,工艺性,经济性。
4. 按照静置法所确定的载荷来校核船体的总纵强度,是否反映船体的真实强度,为什么答:按照靜置法所确定的载荷来校核船体总强度,不反映船体的真实强度,因为海浪是随机的,载荷是动态的,而且当L较大时载荷被夸大,但具有相互比较的意义。
第一章引起船体梁总纵弯曲的外力计算5. 总纵弯曲:船体梁在外力作用下沿其纵向铅垂面内所发生的弯曲。
(中拱:船体梁中部向上拱起,首、尾两端向下垂。
中垂:船中部下垂,首、尾两端向上翘起。
)6. ・7. 重量曲线:船舶在某一计算状态下,描述全船重量沿船长分布状况的曲线。
绘制重量曲线的方法:靜力等效原则。
8. 浮力曲线:船舶在某一装载情况下,描述浮力沿船长分布状况的曲线9. 载荷曲线:在某一计算状态下,描述引起船体梁总纵弯曲的载荷沿船长分布状况的曲线。
10. 静水剪力:船体梁在静水中所受到的剪力沿船长分布状况的曲线。
11・弯矩曲线:船体梁在靜水中所受到的弯矩沿船长分布状况的曲线。
(重量的分类:按变动情况来分:①不变重量,即空郞重量,包括:船体结构、牺装设备.机电设备等各项因定重量。
②变动重量,即装载重量,包括货物.燃油、淡水、粮食.旅客、压载等各项可变重量。
按分布情况来分:①总体性重量,即沿船体梁全长分布的重量,通常包括:主体结构、油漆、锁具等各项重量。
②局部性重量,即沿船长某一区段分布的重量。
)12. 局部重量的分配原则(P12):重疑的分布原则:静力等效原则。
船舶总纵强度与扭转强度计算书2005 年 12 月一. 前言本船为航行于 A 、B级航区内河船舶,船体结构为混合骨架型(#22-#117 甲板和船底为纵骨架式,其他为横骨架式)。
本船有一个货舱,大开口范围#25至#112 肋位,无舱口盖。
船舶主尺度及主要参数如下:总长 Loa= 72.33 m计算船长 L = 68.82 m垂线间长 LBP= 68.82 m型宽 B = 11.9 m型深 D = 4.2 m设计吃水 d = 3.5 m方形系数 Cb= 0.889水线面系数 CW= 0.976货舱口宽度 b = 8.775 m货舱口长度 l1= 45.24 m舱壁间距 l1H= 49.4 m装载散货量 W = 2088.87 t本船b/B=0.737 和l1/l1H=0.916,属于大开口船,其总纵强度与扭转强度按照《钢质内河船舶入级与建造规范》(2002)和 2004 年修改通报及《钢质内河船舶船体结构直接计算指南》(2002)对大开口船的规定,校核A、B、C级航区的总纵强度与扭转强度及屈曲强度。
二. 总纵弯曲外力计算1. 载荷工况及重量分布载荷工况及重量分布的数值,见表 1。
表1 各载荷工况及重量分布表2 各种装载静水剪力NS 和弯矩MS各种装载静水剪力NS 和弯矩MS,见表2。
3. 静水剪力Nst 和弯矩Mst包络线及最大值4. 波浪垂直弯矩M W = aKL2B(Cb+1.2)×10-3= 22853.033 kN.m其中:K = -2.12L+340a = 1.0(A级航区: a=1.0; B级航区:a=0.87; C级航区:a=0.83)MW值在船中0.25L 范围内保持不变,船长两端趋于零。
三.船体扭转外力计算1) 水动力扭矩M T = 9.81akC TS C b LB 3(1+1.24Z S /D) = 9786.0269 kN.m其中: k = 0.162+0.556/BC TS = (0.04B/d+2.84)×10-2a = 1.0(A 级航区: a=1.0; B 级航区:a=0.80; C 级航区:a=0.60)Z S = 1.88890.04m (Zs 为船中大开口剖面的扭转中心至船底基线的距离)M T 值在两端为零,在船中最大,M T 沿船长按余弦曲线分布。
第二章船体总纵强度的计算
知识点1 剖面模数W=I/Z
意义:表征船体抵抗弯曲变形能力的一种几何特性。
最小剖面模数——离中和轴最远的构件
(最上层连续甲板即强力甲板;船底。
但船底离中和轴更近,则强力甲板处为最小剖面模数处,弯曲正应力最大)
知识点2
校核时候取危险剖面,即可能出现最大正应力的面(船中0.4倍船长范围内)。
危险剖面指:骨架式改变处剖面,材料分布变化处,上层建筑端壁处剖面)
知识点3(填空)
强度等值梁:有效参与弯曲的全部构件组成的梁,该梁在抵抗总弯曲和总纵强度性能上和船体等效。
纵向强力构件:纵向连续并能有效传递总弯曲应力的构件。
(可以计入船体梁的计算中,如船中0.4-0.5倍船长连续纵向构件)
(间断构件看看即可,具体使用应该参考规范)
知识点4剖面模数及第一次近似总纵弯曲应力计算过程(课件第二章15-21页)看看即可。
知识点5(简答)为什么要校核船体构件的稳定性?
A.所有受压的甲板板列,与其他刚性构件相连的一部分完全有效。
B.而其余部分不能承受大于板极限载荷的压力。
C.不是所有纵向强力构件都完全有效参与抵抗总纵弯曲。
D.对船体结构的要求,既应该保证必要的强度,又要保证必要的
稳定性。
(简答)怎样校核稳定性?
计算临界应力:确定板的临界应力时的注意事项(课件45页)
具体的计算方法:板的稳定性计算中只需记住一些简单的边界条件,不用记那些经验公式。
纵骨的稳定性计算只需记住当求得的
欧拉应力超过材料的比例极限时要对欧拉应力进行修正,以考虑材
料不服从虎克定律对稳定性的影响。
将实际应力与临界应力比较进行校核。
(填空)决定临界应力的条件:构建的几何尺寸、外力的作用方式、边界条件。
知识点6 (判断)纵向骨架在计算载荷下不允许丧失稳定性,只有板可能失稳。
知识点7板的应力分布
同一水平高度的应力沿着板宽分布不均匀,与纵向骨架相连的部分板宽内应力较高,而板宽的中间部分应力较低。
知识点8剖面折减
将船体剖面中一部分失稳的板构件剖面积化为假想不失稳的刚性构件剖面积。
具体做法:刚性构件板承受按梁弯曲公式计算的总纵弯曲应力,其余部分只承受等于其临界应力的压应力。
柔性构件用某虚拟刚性构件代替,保持剖面上压力值不变,柔性剖面积折算作刚性剖面积。
折减系数=临界应力/总纵弯曲应力若大于1,取等于1.不会失稳。
(之后的公式不用记)
知识点9总纵弯曲近似计算的大体思路(不要照着背,理解这个过程)第一次近似计算得到的总纵弯曲应力,在校核稳定性(和临界应力相比)时如果小,则该总纵弯曲应力可用;若大,则构件可能失稳,应进行折减计算,然后进行第二次近似计算,折减系数和总纵弯曲应力相互影响,故总纵弯曲应力计算是逐步近似的过程,选用第一次近似计算所采用的参考轴和修正面积对第一次计算的各种数据(静力矩,惯性矩等)修正,最终得到第二次近似计算的总纵弯曲应力值。
若两次值相差5%,则该值可以进行校核,否则进行第三次近似计算。
若第三次和第二次的值仍相差超过5%,则该结构不合理,应该设法提高柔性构件稳定性。
而且第二次及更高次的近似计算均应该分别对船舶在中拱和中垂状态下进行,因为在不同弯曲状态下的剖面折减系数不一样。
知识点10纵骨架式和横骨架式的受力,传力示意图见课件67,68页。
知识点11纵向强力构件分类
第一类:只承受总纵弯曲的纵向强力构件。
第二类:同时承受总纵弯曲和板架弯曲的纵向强力构件。
第三类:同时承受总纵弯曲,板架弯曲及纵骨弯曲的纵向强力构件。
第四类:同时承受总纵弯曲,板架弯曲,纵骨弯曲及板的弯曲的纵向强力构件。
(按照合成应力校核时应保持在同一计算状态下合成应力,对四类构件可能出现最大合成应力点求其合成应力。
)
注意:a. 拉正压负
b. 合成应力和相应位置许用应力比较。
c. 按合成应力校核总纵强度可以仅考虑前两个应力,后两者仅作用于个别点,不会对总纵强度有很大的影响。
(弯曲应力代数和作为总纵弯曲应力没有考虑应力性质不同而且破坏了力的平衡条件,不尽合理,但是考虑了构件参与抵抗总纵弯曲的有效程度和构件多重作用的特点,也算比较合理。
)
知识点12船体总纵弯曲剪应力位于距船首尾约1/4船长附近剖面。
知识点13 梁剖面剪应力基本公式(看课件,应知道每一项的意义)
知识点14 船体梁剖面类型:开式剖面,闭式剖面(应用剪应力基本公式无法得到精确解,应该根据薄壁梁弯曲理论公式计算。
)
知识点15总纵弯曲剪应力一般公式(知道什么样子)
知识点16 (判断)
剪流和弯矩无关,变化规律只和剖面对中和轴的静力矩有关,且分布规律完全取决于剖面的几何性质。
知识点17计算剪应力时候,将计算s的原点取在剪应力为0的点上(对开式剖面则是在开口端。
对于闭室剖面,因计算剪应力时候为超静定问题,故应列出剖面变形协调条件来计算未知剪流q O, 将每一闭室认为的纵向切开,剖面施加剪流q i以保证切口剖面没有纵向的滑移。
此时剖面变成有若干支路的“开式”剖面,每一支路在“开口”端都有非零剪流q i,该非零剪流q i都在对应于该支路的原闭室剖面引起常剪流分量q i,后对每一个闭室列出变形协调方程。
(理解)
知识点18剪流连续定律
在剖面上任何连接点或者支路上,所有流进的剪流等于流出的剪流。
知识点19(判断)
许用应力通常小于构件破坏时的极限应力值或危险状态的。
许用应力=极限应力/安全系数(且随船长而增加。
)
安全系数:考虑强度计算中的许多不确定性,为保证设计结构必要的安全度而引入的强度储备。
安全系数理论方法:统计方法得出。
实际方法:根据经验和实船航行实验结果,以安全经济为原则而得到的。
应用许用应力的缺点:没有考虑表征结构强度诸多因素的变动性和随机性。
优点:方法简单,经过长期的实际运用。
知识点20
塑性变形——屈服极限屈曲——临界应力断裂——疲劳极限
知识点21船体挠度(了解)
船体挠度=弯曲挠度+剪切挠度(剪切挠度仅为前者10%,忽略)
(船体变形=弯曲变形+扭转变形)
知识点22
载荷与应力之间具有线性关系,则强度储备系数代表船的实际强度储备,可以使用许用应力检测总纵强度。
载荷与应力之间不具有线性关系,则强度储备系数不代表船的实际强度储备,可以使用极限弯矩检测总纵强度。
(意外状态时的实际弯矩>计算弯矩)
极限弯矩即船剖面中离中和轴最远的刚性构件在受拉伸时候达到屈服极限,受压缩时达临界应力的总纵弯曲力矩。
(极限弯矩的计算公式必须知道,且应该知道各项的含义。
)
计算极限状态下的最小剖面模数:
a. 确定剖面应力分布
b. 用第二次近似计算总纵弯曲应力的方法计算折减后的W
知识点23
按照极限弯矩检验船体强度:
极限弯矩/标准状态下的计算弯矩≥n(强度储备系数,表承受过载能力大小)该比值过大,有不必要的强度储备,材料未充分运用。
过小,则结构强度得不到保证。
知识点24提高船体梁过载能力:
a.尽可能降低在极限弯矩下的折减程度。
b.在设计中使得临界应力达到屈服应力。
c.保证甲板边板,舷顶列板,平板龙骨在极限弯矩不失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