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木兰诗
- 格式:pdf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8
初中语文木兰诗一、原文:《木兰诗》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迎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入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二、衍生注释:1. “唧唧”:这里是织机的声音,模拟一种单调而持续的声响,也有一说认为是木兰的叹息声。
2. “军帖”:征兵的文书、名册。
3. “可汗”:古代西北地区民族对君主的称呼。
4. “十二”:这里表示很多的意思,不是确数。
5. “朔气”:北方的寒气。
“金柝”:即刁斗,一种军用铜器,白天用来做饭,晚上用来打更报时。
6. “扑朔”“迷离”:形容兔子被提起双耳时那种东张西望、不知所措的样子,“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用来比喻木兰隐藏自己性别不易被发现。
三、赏析:1. 主题:这首诗讲述了花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
它反映的主题包括孝道、英勇善战和性别平等观念的早期萌芽等。
木兰为了父亲,女扮男装踏上征战之路,体现了一个女子对父亲的孝顺与担当。
同时,木兰在战场上表现非凡,打破了女子不如男的传统观念。
2. 情感:诗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
有木兰的无奈与忧虑,如叹息声的描写,体现出她面对军帖时的沉重心情。
有木兰对家人的思念,征途中不闻爷娘唤女声的描写,渲染出浓厚的思乡思亲之情。
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诵读品味法、点拨法、讲授法、研讨探究法
结束,这首诗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各写出了什么?请用
三、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了木兰的这样安排是因为诗歌紧扣“木兰是女郎”的性格特
(仅仅三十个字就写出了征途之遥,
提供的图片,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军旅生活
③从《木兰诗》中“爷”的称呼看中国古代的称呼。
《木兰诗》学习要点关于《木兰诗》《木兰诗》又叫《木兰辞》《木兰歌》,是我国古代一首经过文人加工的民间叙事诗。
它收在宋朝郭茂倩的《乐府诗集》的《横吹曲辞·梁鼓角横吹曲》中。
据郭茂倩说,这首诗是最早著录在南朝陈僧智匠的《古今乐录》(原书已佚)中。
以后见于宋人编著的《文苑英华》《古文苑》。
这首诗在我国文学史上有很高的地位。
它和《孔雀东南飞》被誉为乐府的“双璧” 。
《木兰诗》的写作年代,自宋代刘克庄以来曾有过很多争论;有的认为它出自汉魏,有的认为它出自南北朝,也有的说是隋唐作品。
多数研究者根据诗涉及的历史、地域情况及诗里所呈现的浓厚的北朝民歌色彩,肯定它是北朝后魏时的诗。
南北朝时期南北对峙。
北朝各族相继用武力建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战争频繁,人民兵役负担日益加重。
北方游牧部族,崇尚武艺,即使女子也是骁勇善战。
从公元407年到493年八十多年当中,北魏与北方的另一个民族柔然发生过多次大的战役。
《木兰诗》中提到的黑山、燕山等征战地点正是北魏与柔然作战的古战场。
可见,北朝游牧部族强悍尚武的社会风气是《木兰诗》产生的基础,而北魏与柔然族的战争则可能是《木兰诗》故事的背景。
至于木兰是否真有其人,倒也未必然。
过去有人说木兰姓魏,有人说姓朱,有人说姓花,也有人说木兰是姓不是名,这些都不可信。
姓花的说法流传得较广,这出自明朝徐文长所用剧本《四声猿》“雌木兰代父从军”一折,其中有“妾身姓花,名木兰”的台词。
这纯属剧作家虚构,并没有事实根据。
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红字注音。
2.多音字注音并组词3.形似字4.解释下列词语【第一自然段】闻:听到何所思:所思何的倒装。
古“何”字宾语提前。
【第二自然段】辞:告辞。
去:离开。
暮:晚上。
但:只。
【第三自然段】寒光:寒冷的月光。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是互文。
主语是将军和壮士。
【第四自然段】皆:都。
惊忙:吃惊忙乱。
5.诗句积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二.诗文学习1.结构分析本文按事情发生、发展的时间顺序分为五个部分。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全部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的古诗词涵盖了多个朝代的著名作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必背古诗词列表,供同学们学习和背诵:1. 《诗经·关雎》 - 佚名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 《木兰诗》 - 佚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3. 《望岳》 - 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4. 《春望》 - 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5.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6. 《登鹳雀楼》 - 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7. 《江雪》 - 柳宗元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 《悯农》 - 李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9. 《静夜思》 -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0. 《将进酒》 - 李白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11. 《游子吟》 - 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12. 《乐游原》 - 李商隐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13. 《赤壁》 - 苏轼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14. 《赠汪伦》 - 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5. 《念奴娇·赤壁怀古》 - 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16.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17. 《滕王阁序》 -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18. 《岳阳楼记》 -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重点句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重点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 《观刈麦》
-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2. 《木兰诗》
-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3. 《赤壁》
-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4. 《滕王阁序》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5. 《岳阳楼记》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6. 《醉翁亭记》
-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
7. 《江城子·密州出猎》
-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8. 《念奴娇·赤壁怀古》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 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9.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10. 《虞美人·听雨》
-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 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这些古诗词不仅在文学上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而且在语言的运用上也极具特色,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重点掌握和背诵的内容。
通过背诵这些经典诗句,可以加深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文言文《木兰诗》原文及翻译《木兰诗》是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也是一篇乐府诗。
它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封,辞官还家的故事,充满传奇色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文言文《木兰诗》原文及翻译,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文言文《木兰诗》原文及翻译原文: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翻译:织布机声一声接着一声,木兰姑娘当门在织布。
织机停下来不再作响,只听见姑娘在叹息。
问姑娘在思念什么,问姑娘在惦记什么。
姑娘并没有思念什么,姑娘并没有回忆什么。
昨夜看见征兵的文书,知道君王在大规模征募兵士,那么多卷征兵文书,每卷上都有父亲的名字。
父亲没有长大成人的儿子,木兰没有兄长,木兰愿意去买来马鞍和马匹,从此替父亲去出征。
到东边的集市上买来骏马,西边的集市买来马鞍和鞍下的垫子,南边的集市买来嚼子和缰绳,北边的集市买来长鞭(马鞭)。
早上辞别父母上路,晚上宿营在黄河边,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黄河汹涌奔流的声音。
早上辞别黄河上路,晚上到达黑山(燕山)脚下,听不见父母呼唤女儿的声音,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古诗词文八年级上册语文必背的古诗词文包含了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以下是一些必背篇目:1. 《观沧海》 - 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 《木兰诗》 - 佚名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3. 《滕王阁序》 - 王勃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轸,地接衡庐。
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雄州雾列,俊采星驰。
台隍枕夷夏之交,宾主尽东南之美。
4. 《岳阳楼记》 - 范仲淹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属予作文以记之。
5. 《赤壁赋》 - 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6. 《出师表》 - 诸葛亮臣亮言: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7. 《桃花源记》 - 陶渊明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8. 《醉翁亭记》 - 欧阳修环滁皆山也。
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这些古诗词文不仅要求学生背诵,还要求理解其深层含义和文学价值。
通过学习这些经典作品,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古代文化,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