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水化湿药(研)(精)
- 格式:ppt
- 大小:4.15 MB
- 文档页数:39
中药“利水渗湿药”的分类功效及常用中药
一、利水渗湿药分类
凡以通利水道,渗泄水湿为主要功效,常用以治疗水湿内停病证的药物,称利水渗湿药。
根据利水渗湿药药性及功效主治差异,分为利水消肿药、利尿通淋药和利湿退黄药三类。
二、利水消肿药
1.本类药物性味甘淡平或微寒,淡能渗泄水湿,服药后能使小便畅利,水肿消退,故具有利水消肿作用。
2.用于水湿内停之水肿、小便不利,以及泄泻、痰饮等证。
临证时则宜根据不同病证之病因病机,选择适当配伍。
三、利尿通淋药
1.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或甘淡寒。
苦能降泄,寒能清热,走下焦,尤能清利下焦湿热,以利尿通淋为主要作用。
2.主要用于治疗热淋、血淋、石淋、膏淋。
临床应针对病情选用相应的利尿通淋药,并作适当配伍,以提高药效。
四、利湿退黄药
1.本类药物性味多苦寒,主入脾、胃、肝、胆经。
苦寒则能清泄湿热,故以清利湿热、利胆退黄为主要作用。
2.主要用于湿热黄疸,症见目黄、身黄、小便黄等。
临证可
根据阳黄、阴黄之湿热、寒湿偏重不同,作相应的配伍。
五、常用利水渗湿药
1. 利水消肿药
主要有:茯苓(皮、神)、薏苡仁、猪苓、泽泻、冬瓜皮(子)、玉米须、葫芦、香加皮、枳椇子等。
2. 利尿通淋药
主要有:车前子(草)、滑石、木通、通草、瞿麦、萹蓄、地肤子、海金沙(藤)、石韦、冬葵子、萆薢等。
3. 利湿退黄药
菌陈、金钱草、虎杖、地耳草、垂盆草、鸡骨草、珍珠草等。
(精)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知识二》预习题:利水渗湿药(含答案解析)一、最佳选择题1、广金钱草除了能清热除湿外,还能A、祛风止痒B、通气下乳C、清心除烦D、散瘀消肿E、利尿通淋,退黄2、泽泻除了能利水渗湿,还能A、泄热B、收湿敛疮C、通经下乳D、退黄疸3、茯苓的功效A、利湿渗湿,泻热B、清热利湿,退黄C、利水渗湿,健脾,安神D、利水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E、利水通淋,泻热,通经下乳4、能利湿退黄,解毒消肿的药是A、薏苡仁B、萆薢C、金钱草D、石韦E、地肤子5、用治肺痈,肠痈,宜选A、地肤子C、猪苓D、茯苓E、薏苡仁6、具利水通淋、通乳作用的药物是A、萆薢B、木通C、石韦D、地肤子E、木香7、具利水通淋、解暑作用的药物是A、木通B、滑石C、通草D、茵陈8、具有抗钩端螺旋体作用的中药是A、茵陈B、茯苓C、车前子D、金钱草E、地肤子9、外用为治湿疮、湿疹及痱毒之要药的是A、滑石B、茯苓C、瞿麦D、萆薢E、海金沙10、利水渗湿药使用中应注意的是A、热伤血络者忌用B、阴虚津伤者慎用C、脾虚者忌用D、脾肾阳虚者不宜用E、阳虚者不宜用11、凡能通利水道、渗利水湿,以治疗水湿内停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A、理气药B、活血祛瘀药C、泻下药D、祛风湿药E、利水渗湿药12、灯心草入煎汤,内服的用量是A、10~30gB、3~6gC、3~10gD、1~3gE、1~1.5g13、萆薢的功效是A、凉血热,祛风湿B、强筋骨,祛风湿C、清肺热,祛风湿D、消痰水,祛风湿E、利湿浊,祛风湿14、茵陈的功效是A、清热利湿,止痛B、清热利湿,杀虫C、清热利湿,化痰D、清热利湿,退黄E、清热利湿,解暑15、哪项不是车前子的功效A、清肝明目B、清肺化痰C、利水通淋D、渗湿止泻E、健脾安神16、薏苡仁可应用于A、暑热烦渴B、脾虚泄泻C、肺热咳嗽、目赤D、热疮肿毒、毒蛇咬伤E、口舌生疮、心烦尿赤17、治水肿伴心悸失眠,宜选的药是A、泽泻B、薏苡仁C、茯苓D、朱砂E、磁石二、配伍选择题1、A.清心除烦B.破血通经C.除湿退黄D.祛风止痒E.凉血止血<1> 、石韦除利尿通淋外,又能A B C D E<2> 、金钱草除利尿通淋外,又能A B C D E2、A.清热排脓B.渗湿止泻C.杀虫止痒D.清胃止呕E.通经下乳<3> 、木通的功效是A B C D E<4> 、萹蓄的功效是A B C D E三、综合分析选择题1、患者,女,50岁。
中医药学知识(二)之利水渗湿药剂汇总
来源:文都图书
利水渗湿药也是中医药学知识(二)中,一个很重要的考点。
所以,就总结了一些常见药剂分享给大家,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有效地识记利水渗湿药的相关内容。
茯苓:利水渗湿,健脾,安神。
薏苡仁:利水渗湿,健脾止泻,除痹,清热排脓。
泽泻:利水渗湿,泄热。
猪苓:利水渗湿。
车前子:利水通淋,渗湿止泻,清肝明目,清肺化痰。
滑石:利尿通淋,清热解暑,外用清热收敛。
木通:利水通淋,泄热,通经下乳。
金钱草:利水通淋,除湿退黄,解毒消肿。
石韦:利水通淋,清肺止咳,凉血止血。
海金沙:利水通淋,止痛。
瞿麦:利水通淋,破血通经。
扁蓄:利水通淋,杀虫止痒。
灯心草:利水通淋,清心除烦。
茵陈:清热利湿,利胆退黄。
地肤子:清热利湿,祛风止痒。
通草:清热利水,通气下乳。
卑藓:利湿浊,祛风湿。
朱鹏飞老师的2016《全国执业中药师资格考试高分宝典:药学专业知识(二)》,通过试题检验我们对相关内容的掌握,希望大家能够好好使用这本书来复习相关考点。
第四章利水渗湿药一、概述凡功能通利水道,渗除水湿的药物称为利水渗湿药。
利水渗湿药功能通利小便,具有排除停蓄体内水湿之邪的作用,可以解除由水湿停蓄引起的各种病症,并能防止水湿日久化饮,水气凌心等,故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利水渗湿药主要适用于小便不利、水肿、淋症等病症。
对于湿温、黄疸、湿疮等水湿为患,亦具有治疗作用。
利水渗湿药味多甘、苦、淡,性多寒、平。
主要归肾、膀胱经,兼入脾、肺、小肠经。
二、利水渗湿药应用注意事项1.利水渗湿药功能有偏于利水渗湿、利水消肿、利水通淋以及利湿退黄之不同,应跟据具体病情适当选用。
2.水湿病症,有兼热兼寒之分,应用时需配合清热药与祛寒药同用。
如兼有脾虚不足,肾阳亏损者又应配合健脾、补阳药同用。
3.为加强利水效能,如膀胱气化失司,可配伍通阳化气药同用,肺气失宣者可配宣畅肺气药同用。
4.利水渗湿药效能有强有弱,质地有轻有重,故用量须适当掌握,个别药物用量过大可致伤正,尤宜慎用。
5.凡细小种子或研成粉末者,入汤煎服应于包煎。
6.利水渗湿药,对于阴虚不足者应慎用。
第一节利水消肿药歌诀:利水消肿泽薏苡,猪苓茯苓茯苓皮,玉米冬瓜赤小豆,蝼蛄葫芦与泽漆。
茯苓药用:多孔菌科真菌茯苓菌核的白色部份性味归经:甘、淡,平。
归心、肺、脾、肾经。
功效:利水渗湿,健脾,化痰,宁心安神临床应用:1.用于小便不利,水肿等症;茯苓功能利水渗湿,而药性平和,利水而不伤正气,为利水渗湿要药。
凡小便不利、水湿停滞的症候,不论偏于寒湿,或偏于湿热,或属于脾虚湿聚,均可配合应用。
如偏于寒湿者,可与桂枝、白朮等配伍;偏于湿热者,可与猪苓、泽泻等配伍;属于脾气虚者,可与党参、黄耆、白朮等配伍;属虚寒者,还可配附子、白朮等同用。
如:五苓散《伤寒论》:茯苓、猪苓、泽泻、白朮、桂枝。
治头痛发热,口燥咽干,烦渴饮水,水入即吐,小便不利。
2.用于脾虚泄泻,带下;茯苓既能健脾,又能渗湿,对于脾虚运化失常所致泄泻、带下,应用茯苓有标本兼顾之效,常与党参、白朮、山药等配伍。
中药“利水渗湿药:利尿通淋药”——车前子本品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成熟种子。
全国大部分地区均产。
夏、秋二季种子成熟时采收果穗,晒干,搓出种子,除去杂质。
本品气微,味淡。
以粒大、饱满、色黑者为佳。
生用或盐水用。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甘,寒。
归肝、肾、肺、小肠经。
具有清热利尿通淋,渗湿止泻,明目,祛痰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9~15g,宜包煎。
使用注意:孕妇及肾虚精滑者慎用。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车前子寒,溺涩眼赤,小便能通,大便能实。
三、临床应用1.热淋涩痛,水肿胀满本品甘寒滑利,善于通利水道,清膀胱之热。
治疗湿热下注于膀胱而致小便淋沥涩痛者,常与木通、滑石、麦等同用,如八正散(《和剂局方》);对水湿停滞之水肿,小便不利,可与猪苓、茯苓、泽泻等同用;若病久肾虚,腰重脚肿,可与牛膝、熟地黄、山茱等同用,如济生肾气丸(《济生方》)。
2.暑湿泄泻本品能利水湿,分清浊而止泻,即“利小便以实大便”,尤宜于湿盛之大便水泻,小便不利者,可单用本品研末,米饮送服;若暑湿泄泻,可与香薷、茯苓、猪苓等同用;若脾虚湿胜之泄泻,可与白术、薏苡仁等同用。
3.目赤肿痛,目暗昏花车前子善于清肝热而明目,治目赤涩痛,多与菊花、决明子等同用;若肝肾阴亏,目暗昏花,则配伍熟地黄、菟丝子等养肝明目药,如驻景丸(《圣惠方》)。
4.痰热咳嗽本品入肺经,能清肺化痰止咳。
治肺热咳嗽痰多,多与瓜萎、浙贝母、枇杷叶等清肺化痰药同用。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环烯醚类成分:桃叶珊瑚苷,京尼平苷酸,都子苷酸等。
其还含毛蕊花糖苷、消旋-车前子苷、车前子酸、琥珀酸、车前子黏多糖A及甾醇等。
2.药理作用本品有显著利尿作用;能促进呼吸道黏液分泌,稀释痰液,故有祛痰作用;对各种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有抑制作用。
车前子提取液有预防肾结石形成的作用。
五、车前草本品为车前科植物车前或平车前的干燥全草。
性味甘,寒;归肝、肾、肺、小肠经。
功能清热利尿通淋,祛痰,凉血,解毒。
利湿退黄——茵陈、金钱草、虎杖【清热泻火药】栀子【攻下药】大黄【袪风湿热药】秦艽【活血化瘀药】郁金【凉血止血药】大蓟、小蓟【清热解毒药】蒲公英通过清利湿热+消退黄疸/利胆退黄既是利尿药,又是清热药用于多种湿热证;因其利胆退黄,湿热黄疸更为适合;+温性药寒湿/湿浊偏盛黄疸亦可用(消除寒湿,又利胆退黄)湿热黄疸——以皮肤、爪甲、巩膜发黄,小便黄赤,短少,湿热薰蒸肝胆,胆汁外溢于肌肤导致的病证性味:寒性以苦为主,兼有少量甘味归经:肝胆-------------------------------------------------------------------------------------------------------------------------配伍:①根据寒热虚实配伍有寒的+温里药阳虚寒+温补药热重/有热的部分病证+清热药增强清热效果有虚的水肿①气虚②阳虚③阴虚(相对较少)④不同脏腑实——湿邪偏盛+逐水药/燥湿药/化湿药/同类除湿药(湿的角度)气机阻滞+行气药②根据症状配伍水湿病证痰饮+化痰药腹泻+止泻药淋证出血+止血药-------------------------------------------------------------------------------------------------------------------------使用注意:因证选药水湿病证宜用利水渗湿药水肿宜用利水退肿药淋证宜用利尿通淋黄疸宜用利湿退黄三因制宜湿浊较重季节/地区/人药用量可稍重干燥的/平素阴津亏耗者药用量应稍小中病即止不要过于分利,防止伤阴津-------------------------------------------------------------------------------------------------------------------------病证禁忌:平素阴津亏耗者慎用===========================================================================此为蓄血在下焦,用桃仁承气汤下之,盖血下则黄退也《伤寒全生集·辨伤寒发黄》茵陈味苦,退疸除黄,泻湿利水,清热为凉主产于广东、广西这一带(稍次)金钱草咸,利尿软坚,通淋消肿,结石可痊虎仗通便,解毒化痰。
精)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学习题集:祛风湿药(有答案)一、最佳选择题1、既能祛风湿,通经络,又有降血压的药物是A、秦艽B、桑枝C、臭梧桐D鹿衔草E、防己2、川乌内服一般应A、生用,研末B、生用,熬膏C、生用,先煎D生用,浸酒E、炮制,久煎3、五加皮的功效是A、祛风湿,强筋骨,补肾阳B、祛风湿,强筋骨,止血C、祛风湿,补肝肾,安胎D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E、祛风湿,补肝肾,利水4、肝肾不足所致之胎动不安,应首选A、桑寄生B、五加皮C、紫苏D砂仁E、黄芩5、既能祛风湿,又能利水而性寒的药物是A、稀莶草B、雷公藤C、五加皮D秦艽E、防己6、川乌的性味是A、辛、咸,温B、辛、苦,热C、辛、苦,寒D辛、苦,平E、辛、甘,热7、治风湿日久累及肝肾的最佳药物组合是A、秦艽、威灵仙B、威灵仙、桑枝C、防己、独活D五加皮、桑寄生E、白术、苍术8、下列药物尤善治风湿顽痹的药物是A、川乌B、威灵仙C、独活D蕲蛇E、木瓜9、治疗湿痹、筋脉拘挛、吐泻转筋病证,最宜选用的药物是A、秦艽B、伸筋草C、木瓜D防己E、稀莶草10、既能舒筋活络,又能化湿和中,生津开胃的药物是A、木瓜B、秦艽C、独活D海风藤E、威灵仙11、尤善治风湿痹证属下部寒湿者的药物是B、独活C、威灵仙D乌梢蛇E、伸筋草12、既能祛风湿,又能消骨鲠的药物是A、桑寄生B、秦艽C、防己D蚕沙E、威灵仙13、均具有通经络,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的药物是A、丝瓜络、独活、伸筋草B、秦艽、臭梧桐、海风藤C、秦艽、五加皮、威灵仙D威灵仙、海风藤、青风藤E、桑寄生、秦艽、桑枝14、桑寄生不具有的功效A、安胎B、益气C、祛风湿E、强筋骨15、患者风湿痹痛发作、骨节疼痛,近日又出现双下肢湿疹瘙痒,最宜用A、防己B、羌活C、稀莶草D秦艽E、络石藤16、下列哪项不是乌梢蛇的功效A、祛风B、通络C、定惊D止痉E、止血17、既善祛风止痛,又能活血通络的药是A、独活B、桑枝C、川乌D徐长卿E、香加皮18、川乌的功效是A、祛风止痛,活血通络B、祛风通络,凉血消肿C、祛风通络,定惊止痉D祛风除湿,散寒止痛E、祛风除湿,活血通络19、既能治疗痈肿疮毒,湿疹瘙痒,又能治疗高血压的中药是A、防风B、稀莶草C、桑寄生D海风藤E、牛膝20、蕲蛇的功效是A、祛风止痛,活血通络B、祛风通络,凉血消肿C、祛风通络,定惊止痉D祛风除湿,散寒止痛E、祛风除湿,活血通络21、为治风寒湿痹、筋骨软弱或四肢拘挛之要药的是A、稀莶草B、海风藤C、五加皮E、独活22、阴虚腰膝酸痛及胃酸过多者忌服的中药是A、五加皮B、桑寄生C、独活D木瓜E、蕲蛇23、既能治疗风湿热痹,又能治疗骨蒸潮热的中药是A、香加皮B、五加皮C、秦艽D木瓜E、桑枝24、防己的功效是A、祛风湿,通经络,治骨鲠B、祛风湿,舒经络,利湿退黄C、祛风湿,止痛,解表D祛风湿,补肝肾,安胎E、祛风湿,止痛,利水25、为治风寒湿痹肢体拘挛或麻木之要药的是B、络石藤C、独活D威灵仙E、蓟蛇26、作用偏里偏下,善治少阴伏风头痛及下半身风寒湿痹的药物是A、桑枝B、木瓜C、鹿衔草D独活E、防风27、独活的功效是A、祛风湿,通经络,治骨鲠B、祛风湿,舒经络,利湿退黄C、祛风湿,补肝肾,安胎D祛风湿,止痛,解表E、祛风湿,止痛,利水28、凡以祛除风湿,解除痹痛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A、祛风湿药B、补益药C、安神药D泻下药E、收涩药29、治寒湿头痛,寒湿痹痛,寒疝腹痛的药为A、独活B、羌活C、小茴香D乌药E、川乌30、酸不收敛湿邪,温不燥烈伤阴,为治风湿痹痛拘挛麻木,及吐泻转筋常用药为A、五加皮B、桑枝C、络石藤D伸筋草E、木瓜31、治肝肾亏虚胎动不安之要药为A、桑寄生B、怀牛膝C、砂仁D紫苏E、白术32、善治少阴伏风头痛,及下半身湿痹,宜选A、羌活B、藁本C、白芷D独活E、威灵仙二、配伍选择题1、 A.豆科B.伞形科C.卫矛科D.防己科E.马兜铃科<1> 、汉防己来源于A、B、C、D、E、<2> 、广防己来源于A、B、C、D、E、2、A .增强化湿和中,解暑发表功效B. 既祛风寒湿,又能强腰膝C. 既能祛风湿通经络,又能降血压D.既能燥湿行气,又能消食健脾E.增强散风寒湿止痛功效,适用于一身上下风湿痹痛<1> 、独活配羌活的作用是A、B、C、D、E、<2> 、独活配桑寄生的作用是A、B、C、D、E、3、 A. 祛风解表药B. 活血通络药C. 清热药D. 益气养血药E. 补养肝肾药<1> 、祛风湿药临床应用时,病邪在表,或疼痛偏于上部者,配A、B、C、D、E、<2> 、病邪入络,血凝气滞者,配A、B、C、D、E、<3> 、郁久化热者,配A、B、C、D、E、<4> 、病久气血不足者,配A、B、C、D、E、<5> 、肝肾亏损,腰痛脚弱者,配A、B、C、D、E、三、多项选择题1、桑寄生、五加皮的共同功效是A、调经止血B、强筋骨C、祛风湿D安胎E、补肝肾2、海风藤具有的功效是A、利水B、止泻C、祛风湿D通经络E、活血痛经3、豨莶草的功效是A、祛风湿B、利关节C、解毒D降血压E、杀虫4、秦艽的功效是A、退虚热B、解毒C、清湿热D通络E、祛风湿5、五加皮的药理作用有A、降低血糖B、镇静C、抗炎D镇痛E、调节免疫功能6、穿山龙具有的功效是A、祛风除湿B、化痰止咳C、通经下乳D止痉止痒E、活血通络7、路路通具有的功效是A、祛风活络B、止痒C、利水D通经下乳E、止痉8、雷公藤的功效有A、祛风除湿B、活血通络C、利湿退黄D消肿止痛E、杀虫解毒9、蕲蛇的主治病证有A、风湿痹痛,筋脉拘挛B、麻风,顽癣C、水肿,脚气浮肿D中风半身不遂,肢体麻木E、破伤风,急慢惊风10、五加皮的主治病证有A、肝肾不足所致腰膝软弱,小儿行迟B、中风半身不遂C、风湿痹痛,四肢拘挛D水肿,脚气浮肿E、麻风、顽癣及破伤风11、木瓜的主治证有A、少阴头痛,皮肤湿痒B、湿浊中阻所致吐泻转筋C、风湿痹痛,筋脉拘挛,脚气肿痛D消化不良证E、毒蛇咬伤12、秦艽的主治病证有A、风湿热痹B、风寒湿痹C、表证夹湿D骨蒸潮热E、湿热黄疽13、威灵仙的主治病证是A、风寒湿痹,肢体拘挛,瘫痪麻木B、热痹关节红肿C、水肿,脚气浮肿D痰饮积聚,诸骨鲠喉E、破伤风,急满惊风14、祛风通络兼活血宜选A、秦艽B、徐长卿C、桑枝D雷公藤E、海风藤15、祛风湿,通经络,治疗风湿痹痛,筋脉拘挛宜选A、海风藤B、络石藤C、蕲蛇D木瓜E、薏苡仁16、祛风湿又能补肝肾强筋骨宜选A、徐长卿B、雷公藤C、桑寄生D五加皮E、海风藤17、祛风湿,治疗风寒湿痹宜选A、防己B、苍术C、独活D威灵仙E、香加皮18、祛风湿兼解表,治疗表证夹湿宜选A、防己B、独活C、苍术D木瓜E、秦艽答案部分一、最佳选择题1、【正确答案】C【答案解析】臭梧桐【性能特点】本品辛散苦燥,性凉而归肝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