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4.13 MB
- 文档页数:39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疾病,其特征是气道狭窄和呼吸困难。
对于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旨在缓解症状,预防发作,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下面是一份针对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计划,其中包括了关键的护理要点和护理建议。
1.了解病人的病情和病史:在开始护理之前,护士需要了解患者的病情和病史,包括症状的发作频率、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等。
此外,了解患者的过敏史和家族遗传病史也非常重要。
2.教育患者关于哮喘的知识:护士应该为病人提供有关哮喘的详细信息,包括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过程以及诱发因素等。
通过教育,患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管理自己的病情。
3.观察和评估病情:护士应该密切观察病人的呼吸频率、呼吸表面积和皮肤颜色等指标。
此外,还要注意病人有无胸闷、咳嗽和呼吸困难等症状的变化。
通过及时的观察和评估,护士可以及早发现病情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4.确保良好的室内环境质量:5.帮助病人建立一个合适的生活方式:合理的生活方式对于支气管哮喘病人来说非常重要。
护士可以协助病人建立规律的作息时间、合理的饮食结构及适度的体力活动计划。
此外,帮助病人保持心情愉快、减少压力也有助于减少哮喘发作的风险。
6.合理使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关键。
根据医嘱,护士需要确保病人正确使用吸入器,并且按时服用控制性哮喘药物。
此外,护士需要教育病人关于快速缓解药物的正确使用方法和适应症。
7.教育病人进行自我监测:护士可以教育病人掌握自我监测的技巧,如使用峰流量计测量肺功能、观察症状的变化、记录哮喘日记等。
通过自我监测,病人可以更好地掌握自己的病情,进行预测和干预。
8.应对急性发作:在发生急性哮喘发作时,护士需要立即提供紧急治疗,如使用快速缓解药物、辅助呼吸等。
此外,护士需要观察病人的症状变化,并及时报告给医生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9.与医生和家属的沟通:护士应该与医生保持密切的沟通,并及时报告病情的变化和护理效果。
与家属的沟通也非常重要,护士可以向家属提供关于病情管理和护理的指导,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支持和帮助患者。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心理护理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患者需要长期服用药物来控制病情。
病人的身体状况对他们的心理状态有直接的影响。
在治疗和康复过程中,心理护理也应该被重视。
本文旨在介绍支气管哮喘病人的心理护理,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心理护理技巧。
支气管哮喘对心理的影响支气管哮喘的发病主要是由于生活环境污染,气候变化等因素。
病人需要注意饮食、生活习惯等方面,在日常生活中做好预防措施。
同时,药物治疗的效果也十分重要。
在治疗的过程中,病人需要接受一定的限制,如合理安排锻炼、不要吸烟等。
在长时间的治疗和康复过程中,支气管哮喘可能对病人的心理健康产生若干影响,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对患者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的影响由于病人需要在治疗过程中接受一定的限制,有时候需要避免某些行为和活动。
这可能使得病人感到自己的身体状况出现了问题,因此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可能会发生负面的变化。
如果不能及时地得到准确的信息以了解自己的病情和康复进程,这在轻度的病人中可能会导致某些身体上和心理上的不适,而在重度病人中可能会发展成严重的自卑感或抑郁症。
2. 对患者的心理反应的影响支气管哮喘治疗和自我管理的长期过程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一些负面的心理反应。
在诊断出疾病时,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对疾病的认识不足和理解不透彻而感到害怕或担心。
而在治疗的过程中,有些人可能会因为对药物治疗的担忧而感到紧张和焦虑。
另外,由于病人需要接受长期的治疗,治疗效果难以立即看到,在此期间,有些人可能会出现厌烦和挫败的情绪。
3. 对患者的社交功能的影响由于支气管哮喘的症状可能会影响病人的运动和行动,特别是在严重病人的情况下,不只是运动量受限,日常生活中的力度也受到了限制。
这使得病人容易出现社交功能上的障碍,比如说自我抑制,回避,退缩等。
在这种情况下,经常会有病人陷入孤独、失落和不安的状态。
实用的心理护理技巧在治疗和康复的过程中,支气管哮喘病人需要得到心理护理。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技巧,可以帮助病人应对支气管哮喘所带来的负面心理影响:1. 提供足够的信息对于新被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病人,医护人员应该适当地提供足够的信息,让患者了解自己身体状况的真实情况。
支气管哮喘护理
【主要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
与支气管痉挛、气道炎症、气道阻塞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
与痰液黏稠、排痰不畅,乏力有关。
3.知识缺乏
与缺乏支气管哮喘的保健、用药知识有关。
4.恐惧和(或)焦虑
与疾病反复发作、预后不可预测有关。
5.活动无耐力
与缺氧、乏力有关。
【护理要点】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过敏原在病室空气中滞留。
2.提供清淡、易消化、高热量的饮食,不宜食用鱼、虾、蟹、蛋、奶等易过敏食物。
3.观察哮喘发作先兆,如胸部发紧、呼吸不畅、喉部发痒、干咳、精神紧张等症状。
有先兆时,可给予解痉剂,制
止哮喘发作。
4.哮喘发作时,要守护及安慰病人,缓解精神紧张,保持情绪稳定。
发作若伴有发绀、呼吸困难,给予吸氧。
5.哮喘严重发作时,有烦躁不安等精神症状,可给予10%水合氯醛灌肠,禁用吗啡和大量镇静剂,以免呼吸抑制。
6.遵医嘱药物治疗,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7.帮助病人有效排除黏稠痰液,如胸部叩击、体位引流等,防止形成痰栓而造成窒息。
8.嘱病人多饮水,必要时静脉补液,缓解因呼吸急促造成的呼吸道脱水。
9.教会病人正确使用气雾剂①摇匀气雾剂;②轻轻呼气;③口含喷嘴慢慢吸气同时下压喷药;④屏气10秒;⑤休息1~3分钟做下次喷药。
10.出院指导①居住环境远离过敏原,避免食用易引起过敏的食物;②减少上呼吸道感染;③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④戒烟并避免被动抽烟;⑤正确使用气雾剂;⑥定期复诊,在医生指导下减药或停药。
支气管哮喘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一、护理诊断/问题1、气体交换功能受损2、清理呼吸道无效3、自理能力缺陷4、活动无耐力二、健康指导1、疾病知识指导:指导病人增加对哮喘的激发因素、发病机制、控制目的和效果的认知,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
2、避免诱因指导:指导病人有效控制可诱发哮喘发作的各种因素,如避免摄入易引起过敏的食物;避免强烈的精神刺激和剧烈运动;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及预防呼吸道感染;戴口罩或围巾避免冷空气直接刺激;在缓解期应加强锻炼,以增强体质。
3、病情监测指导:指导病人识别哮喘发作的先兆表现和病情加重的征象。
常见的先兆表现为胸闷、咳嗽、过敏性鼻炎或伤风感冒等,学会利用峰流速仪来监测最大呼气峰流速(PEFR),做好哮喘日记,为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资料。
峰流速仪使用方法:取站立位,尽可能深吸一口气,用唇齿部分包住口含器,以最快的速度,用1次最有力的呼气吹动游标滑动,游标最终停止的刻度,就是此次峰流速值。
若PEFR经常有规律的保持在80%-100%,说明哮喘控制理想;PEFR50%-80%为警告区,说明哮喘加重,需及时调整方案;PEFR<50%为危险区,需立即到医院就诊。
4、用药指导:哮喘病人应该了解自己所用各种药物的名称、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了解药物的主要不良反应及如何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避免。
糖皮质激素少数病人可出现口腔念珠菌感染和声音嘶哑,指导病人吸药后及时漱口。
口服用药宜在饭后服用,以减少对胃肠道粘膜的刺激。
;β2受体激动药按医嘱服药,不宜长期、规律、单一、大量使用,因长期使用可引起β2受体功能下降和气道反应性增高,出现耐药性。
茶碱类静脉注射时浓度不宜过高,速度不宜过快,注射时间宜在10分钟以上,以防中毒症状发生。
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心律失常、血压下降及多尿,偶有呼吸中枢兴奋,严重者可致抽搐甚至死亡。
茶碱缓(控)释片不能嚼服,必须整片吞服;抗胆碱药吸入后少数病人可有口苦或口干感。
酮替芬有镇静、头晕、口干、嗜睡等不良反应,对高空作业者、驾驶员、操纵精密仪器者应予以强调。
支气管哮喘病人的护理常规
1.心理护理。
病人急性发作时常出现紧张、烦躁不安、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可加重或诱发呼吸困难,向病人解释避免不良情绪的重要性,陪伴病人身边,通过语言和非语言沟通,安慰病人,使病人避免紧张,保持情绪稳定。
2.提供安静、舒适、冷暖适宜的环境。
采取舒适体位。
3.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密封门窗、花草、地毯、皮毛及整理床铺时尘埃飞扬等,戒烟,防止情绪激动。
4.提供清淡、易消化、足够热量的饮食,避免进食硬、冷、油煎食物,不宜食
用鱼、虾、蟹、蛋类、牛奶等易过敏食物。
5.病情观察:观察病人神志、面容,出汗、发绀、呼吸困难程度等,监测呼吸音、哮鸣音的变化,了解病情和治疗效果。
加强对急性发作病人的监护,尤其是夜间和凌晨易发作,及时发现危重症状或并发症。
6.用药护理:观察药物疗效和副作用。
7.氧疗:遵医嘱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改善呼吸功能。
严重发作、经一般药
物治疗无效时,应做好低潮气量辅助通气或压力支持通气等机械通气准备工作。
如有气胸、纵隔气肿等严重并发症时,在切开引流后仍可采用机械通气。
8.观察病人咳嗽、咳痰,痰液的粘稠度和量。
哮喘急性发作时,病人呼吸增
快、出汗,常伴脱水,痰液粘稠,形成痰栓塞小支气管,加重呼吸困难。
应鼓励病人每天饮水2500—3000ml,以补充丢失的水分,稀释痰液,防止便秘,改善呼吸功能。
重
症者应予静脉补液,注意补液速度,并纠正水、电解质、酸碱失衡。
支气管哮喘病人护理常规一、概述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
这种慢性炎症与气道高反应性相关,通常出现广泛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并引起反复发作性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
二、治疗原则1.去除病因。
2.药物治疗,如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和抗生素。
3.避免接触过敏源。
4.预防呼吸道感染。
三、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1.低效性呼吸型态与支气管狭窄、气道阻塞有关。
2.清理呼吸道无效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有关。
3.体液不足与哮喘发作时间长,患者体液消耗过多,不能进食有关。
四、护理重点1.病情观察密切观察发作先兆,如鼻咽痒、喷嚏、流泪、眼痒、呼吸不畅、干咳等先兆时,应立即给予少量解痉药,以制止哮喘发作;严重者出现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端坐呼吸、大量泡沫痰;观察生命体征、发绀、尿量情况;观察药物作用和不良反应,尤其是糖皮质激素。
3.发作时的护理(1)协助患者采取半卧位或端坐位。
(2)注意室内空气流通与保暖。
(3)按医嘱迅速给予药物治疗,控制哮喘发作。
(4)守护及安慰患者,解除患者情绪过度紧张及心理压力。
4.哮喘持续状态护理哮喘发作24小时不能缓解者称为哮喘持续状态。
由于细小支气管高度痉挛,常发生阻塞性窒息。
黏液栓形成或黏稠痰阻塞,导致呼吸衰竭。
应注意:(1)嘱患者多饮水,并给予雾化吸入。
(2)协助患者痰液引流,定时协助患者变换体位、叩击背部。
(3)控制输液速度,以免引起心功能不全。
(4)纠正低氧血症。
一般哮喘可在入睡前吸氧1~2小时,严重哮喘可根据血气分析结果调节吸氧浓度。
(5)纠正呼吸性酸中毒,注意监测血气,及时纠正呼吸衰竭和代谢紊乱。
(6)必要时准备吸痰器、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包。
五、健康指导1.指导患者增加对哮喘的诱发因素、发病机制、控制目的和效果认识,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