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继电保护原理试题及答案

继电保护原理试题及答案

继电保护原理试题及答案
继电保护原理试题及答案

1、 电力系统发生故障时,继电保护装置应 将故障 部分切除,电力系

统出现不正常工作时,继电保护装置一般应

发出信号

o

2、 继电保护的可靠性是指保护在应动作时

不拒动

,不应动作时

不误动 。

3、 瞬时电流速断保护的动作电流按大于本线路末端的

最大短路电流

整定,其灵敏性通常用

保护范围的大小 来表示。 4、 距离保护是反应

故障点到保护安装处

的距离,并根据距离的远近

确定 动作时间 的一种保护。

5、 偏移圆阻抗继电器、方向圆阻抗继电器和全阻抗继电器中,

方向圆阻 抗继电器 受过渡电阻的影响最大, 全阻抗继电器

受过渡电阻的 影响最小。

6、线路纵差动保护是通过比较被保护线路首末端电流的

大小 和 相位

的原理实现的,因此它不反应 外部故障 。

7、 在变压器的励磁涌流中,除有大量的直流分量外,还有大量的

高次谐波

分量,其中以

二次谐波 为主。

8、 目前我国通常采用以下三种方法来防止励磁涌流引起纵差动保护的误动,

即 采用速饱和中间变流器, 二次谐波制动的方法 和 间断角鉴别的

方法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2分)

1、 电力系统最危险的故障是( C ) o

(A )单相接地

(B )两相短路

(C )三相短路 2、 继电保护的灵敏系数 K sen 要求(C )o

(A ) K

sen 1

( B ) K

sen 1

( C ) K

sen 1

3、 定时限过电流保护需要考虑返回系数,是为了( B )o

(A )提高保护的灵敏性 (B )外部故障切除后保护可靠返回

(C )解

决选择性

4、三段式电流保护中,保护范围最小的是( A )

(B )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C )定时限

(B )既能测量故障点的远近,又能判

(B )方向圆阻抗继电器; (C )偏移圆 阻抗继电器

6、有一整定阻抗为乙戎8 60

的方向圆阻抗继电器,当测量阻抗 Z m 4 30

时,该继电器处于

(A )状态。

填空题(每空 1 分

共 1

8 分)

(A )瞬时电流速断保护

过电流保护

5、三种圆特性的阻抗继电器中, 别故障方向

(A )全阻抗继电器;

(A)动作(B)不动作(C)临界动作

7、考虑助增电流的影响,在整定距离保护II段的动作阻抗时,分支系数应取

(A )。

(A)大于1,并取可能的最小值

(B)大于1,并取可能的最大值

(C)小于1,并取可能的最小值

8、从减小系统振荡的影响出发,距离保护的测量元件应采用( B )0

(A)全阻抗继电器;(B)方向圆阻抗继电器;(C)偏移圆阻抗

继电器

9、被保护线路区内短路并伴随通道破坏时,对于相差高频保护( A )

(A)能正确动作(B)可能拒动(C)可能误动

10、如图1所示的系统中,线路全部配置高频闭锁式方向纵联保护,k点短路,

若A-B线路通道故障,则保护1、2 将( C )o

(A)均跳闸(B)均闭锁(C)保护1跳闸,保护2 闭锁

图1

11、变压器的电流速断保护与(C ) 保护配合,以反应变压器绕组及变压

器电源侧的引出线套管上的各种故障。

(A)过电流(B)过负荷(C)瓦斯

12、双绕组变压器纵差动保护两侧电流互感器的变比,应分别按两侧(B )选择。

(A)负荷电流(B)额定电流(C)短路电流

三、简答题(共32分)

1、何谓主保护、后备保护何谓近后备保护、远后备保护(8分)

答:所谓主保护是指能以较短时限切除被保护线路(或元件)全长上的故障

的保护装置。(2分)

考虑到主保护或断路器可能拒动而配置的保护,称为后备保护。(2分)

当电气元件的主保护拒动时,由本元件的另一套保护起后备作用,称为近后备。

(2分)

当主保护或其断路器拒动时,由相邻上一元件的保护起后备作用称为远后备。(2分)

2、有一方向阻抗继电器,若正常运行时的测量阻抗为 3.5 30,要使该方向阻

抗继电器在正常运行时不动作,则整定阻抗最大不能超过多少(设sen 75)(8分)

答:为了使该方向阻抗继电器在正常运行时不动

作,

其对应于m 30时的动作阻抗Z m最大不能超过

3.5 ,( 3 分)

R

(2分)

(2)灵敏度校验

满足要求。(2分)

(3)动作时间:t1 t2 °5°.5s ( 1 分)2、保护1电流III段整定计算

(1)求动作电流

K K rel ss 1.2

0.855150

317.65A

又知其sen 75,如图所示,整定阻抗最

大不能超过Z set 3.5/cos(75 30 ) 4.95 Q (5 分)

3、何谓比率制动特性对具有比率制动特性的差动继电器,何谓最大制动比、

最小工作电流、拐点电流(8分)

答:比率制动特性是指继电器的动作电流和继电器的制动电流的关系特性。

(2分)

1 set.max .

K res.max ;

如图,最大制动比I res.max (2分)g点所对应的动作电流1詛讪称为

最小动作电流;(2分)相对应的制动电流I res.g称为称为拐点电流。(2分)

4、变压器纵差动保护中,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是什么(8分)

答:不平衡电流产生的原因是:

1、变压器两侧电流互感器的计算变比与实际变比不一致(2分);

2、变

压器带负荷调节分接头(2分);

3、电流互感器有传变误差(2分);

4、变压器的励磁电流(2分)。

四、计算题(共38分)

1、如图2所示的网络中,已知,线路每公里的正序阻抗乙°4 /km,

E 10.5/ x, 3kV, X s.max °.3,X s.min °?3, I A B.Lmax 150A。

K rel 1.25, K rel 1.1, K rel 1.2, K ss= 1.8, K「e 0.85, t? 0.5S。

试对保护1进行三段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14分)

图2

解:1、保护1电流I段整定计算

(1)求动作电流

(1分)

(2)灵敏度校验,即求最小保护范围。

满足要求

(2分)

(3)动作时间:t1 0s(1分)

2、保护1电流II段整定计算

(1)求动作电流

备 :

备 :

动 作 时 间 :

乙二Q /km ,阻抗角L 65

。线路上采用三

段阻抗元件均采用 0°接线的方向阻抗继电 ,保护2的延时

t

2 2s

,线路AB BC 的最大

负荷电流均为400A ,负荷的自起动系数 K ss 2

,继电器的

返回系数K re 1.2,并设 K ;ei °.85,卍1行5,负荷的功率因数COS D 0.9,变压器采用了能保护整个 变压器的无时限纵差保护。试求:距离保护 1第I 段的动作阻抗,第II 段、 第III 段的灵敏度与动作时间。(24分)

图3

解:1、距离保护1第I 段:

动作阻抗: Z

set1 K

rei Z

AB 0.85 0.45 30

11

.

16

( 1 分)

2、保护1的第II 段(分两种情况):

(1)与相邻线路配合:

Z

set1

K^I (Z AB

K

rel K b min Z BC )

(1分)

,sA min

Z AB

z

10 13.5

K

b min

(sAm

1) (

1) 1.59

X sB max

40

(2分)

Z

set1

0.8(13.5 0.85 1.59 0.45 38) 29.29

(1 分)

(2)与变压器支路配合:

Z

set1

Qi (Z AB K ;el K

b min Z ;)

(1分)

K

b min

X

sA min

Z

AB

1) (10 13.5

1) 1.59

x

sB max

40

(2 分)

84.7

Z

set 1

0.7(13.5 0.7 1.59 ——)42.44

2

(1

对以上两种情况,取较小者,所以:

Z set1 29.29

(1分)

灵敏度:

Z'L n

29.29

OCL

sen

2.17 1.5

Z AB

13.5

满足要求。(1分)

动作时间:t" 0.5s (1分)

(1 分)

满足要求。 (1分)

满足要求。 (2分)

(

3 )

(1分)

2、如图3,已知:网络的正序阻抗 段式距离保护,其第I 、II > III 器,继电器的最灵敏角

sen 65

(2)灵敏度校

3、距离保护1的第III 段:采用方向阻抗继电器,

灵敏度:

(1)考虑本线路末端:

(2)考虑相邻元件

a :相邻线路末端

K

set 远

Z

set 1

Z

AB

十 K

bmax Z

BC

,(1 分)

八,20 13.5

K

b max

(sA X

ax

AB

1)(

1) 2.12

入 sB min

30

(1分)

K

sen 远

Z

set 1

66.81

1.34 1.2

+

13.5+2.12 17.1

满足要求

(1 分)

b :相邻变压器低压侧出口

不满足要求,认为III 段不能作为变压器的后备保护

动作时间:t

t 2 t 2 0.5 2.5s

(1

分)

(1 分)

U

L min

0.9 110 Z ,

L min

142 89 I

L max

.3 i r ■

厶.o

K re 1.2

K ss 2 K III

K rel

1.15

(1分)

Z

set 1

66.81

(2 分)

K sen 近

Z

set 1

Z A

66.81 13.5

4.93 1.5

(1 分)

K sen 远

Z AB + K

Z

set 1

b max Z T

(1 分)

K

b max

X Z

sA max AB

' X

1)

(空空 1) 2.12

30

(1 分)

K sen 远

Z

set 1

Z AB + K b max Z

T 66.81 13.5+2.12 84.7

0.33

1.2

(1 Z

set 1

Z L

K

K

rel K re K ss

cos (

L D

1

D

cos 0.9 25.8

___________ 142.89 1.15 1.2 2 cos (65 25.8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