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鲁教版八年级政治复习提纲上册

鲁教版八年级政治复习提纲上册

鲁教版八年级政治复习提纲上册
鲁教版八年级政治复习提纲上册

八年级思想政治上册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让爱驻我家

第一课相亲相爱一家人

一、家,温馨的港湾

1.家的重要性有哪些?(1)家,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在这里有我们亲爱的家人,家人们平等相处,相互关爱。(2)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平凡的家庭小事让我们感受着家庭的温暖和幸福。(3)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2.父母是如何关爱子女的?(1)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关心子女胜过关心自己。父母对于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2)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无微不至地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的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是永远也诉说不完的。(3)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每一步都浸透着父母的心血。

观点:对父母的养育之恩我们唯有以爱和孝敬来回报。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应尽的义务。

3.青少年应该怎样孝敬父母?基本要求: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

我们孝敬父母就要在日常生活中对父母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的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的要求。

二、学会与父母沟通

1.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原因是什么?○1我们的心理发展正处在一个半成熟、半幼稚的阶段。在这一阶段,我们一方面会以成人自居,另一方面区又受到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青春期心理充满矛盾和不安的特点是影响中学生与父母沟通的一个重要原因。○2处于青春期的同学们对于父母的批评和劝导往往产生抵触情绪,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逆反心理”。在这种心理支配下,就会感觉和父母沟通存在困难,从而影响与父母的沟通。○3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也会影响子女与父母的沟通。④子女与父母是两代人,生活经历不同,这就使得子女与父母在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会有比较大的差异。

2.如何学会与父母沟通?(1)学会与父母沟通就要理解父母。要理解父母的“唠叨”,要理解父母殷切希望,要理解父母也有烦恼。(2)学会与父母沟通要尊重自己的父母。要尊重父母对自己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与父母发生矛盾和冲突时要做出必要的让步和道歉;要尊重父母的个性,欣赏父母的优点。另外,作为子女的我们在与父母意见发生分歧时,不能采取回避、疏远、顶撞的态度。(3)学会与父母沟通还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父母平时最关心我们的身心健康和学习,我们就要主动向父母汇报这方面的情况。虚心听取父母的批评建议。多和父母聊聊天,缓解她们工作中的压力。和父母开展一些有利于感情交流、心灵沟通的活动。同父母一起讨论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思想。

3. 与父母沟通的技巧和方法:主动交流创造机会认真倾听主动道歉善于体谅控制情绪分担责任讨论问题,达成共识

第二课我们共有一个家

一、我爱你,中国

1.我们的祖国有那些可爱之处?○1我们的祖国位于世界的东方,幅员辽阔,是世界上领土面积最大的国家之一。○2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是人类最早的发祥地之一,是世界上著名的文明古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近4000年。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

2.怎样热爱我们的祖国(对中学生的要求)?○1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江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祖国的领土寸土不能丢,不能被分裂被侵占。○2要热爱祖国的历史和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创建更加光辉灿烂的民族文化而尽心竭力。

3.如何认识我国民族团结的历史传统?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1历史上,我国各民族之间多方面的相互交往,丰富了中华文化,开阔了祖国疆域,推动了社会发展。○2我国民族团结的优良传统不仅表现在和平时期,还表现在当祖国遭受外来侵略的时候。各民族人民为了捍

卫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尊严,团结奋战,共御外侮,与侵略者和民族分裂主义分子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3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各民族更是相互团结、相互支持,共同创造祖国繁荣稳定的新局面。4.中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1热爱祖国的民族大家庭,维护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多做有利于民族团结的事。○2在学校生活中,各民族同学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以实际行动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光荣义务。(法定义务)

怎样热爱祖国=怎样热爱我们的祖国(对中学生的要求)?+中学生如何维护民族团结?

二、我们都是龙的传人

1.中华儿女是如何心系祖国的?

○1实现祖国统一,民族团结,中华腾飞,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也是众多海外华人共同的心声。○2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台湾海峡两岸人们是骨肉兄弟。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全体中国人民不可动摇的坚强意志,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3许多海外赤子心系祖国。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他们都在以不同的方式支持和关注着祖国的建设和发展。

2.中华民族的优秀品格:勤劳、勇敢、坚毅、智慧。

3. 为什么要热爱祖国?(为什么要发扬爱国主义精神?)什么是中华民族精神?○1热爱祖国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和崇高品德。○2中华民族形成了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发扬爱国主义精神是继承民族精神的必然要求。○3祖国存在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每个人对于自己的祖国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对祖国应尽的义务。○4推进我国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更需要我们不断弘扬爱国主义的优良传统。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重振雄风,为人类文明与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4.青少年怎样发扬爱国主义精神?○1我们要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正确认识祖国的历史和现实,增强热爱祖国的情感和振兴祖国的责任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2要弘扬伟大的中华民族精神,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锐意进取、自强不息、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真正把爱国之志变成报国之行。

第二单元学会交往天地宽

第三课在交往中完善自我

一、交往伴一生,一生在交往

1.交往的必要性:①在社会生活中,每个人必须与他人交往。只有在交往中我们才能更好的认识自我,发展自我,才能体验到人生的快乐,悲伤,烦恼,爱与恨,才能满足心理上的需要,更好地适应社会。②交往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是必要的。青少年时期是生理、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学会交往,广交朋友,对中学生来说显得尤为重要。

2.交往的重要性:①通过交往,我们能够实现心灵的沟通,找到感情的寄托,更可以摆脱孤寂,保持心情愉快。②我们通过交往可以认识许多新朋友,从而在交往中不断完善自我。③交往中朋友在物质上给予的帮助,在精神上给予的鼓励,激励我们去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3.交朋友时,我们要注意什么?交往对我们的成长有重要影响,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交往也要慎重。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交往,谨慎择友,多交益友,乐交诤友。

二、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1.我们的交往圈如何划分?①如果我们把交往圈分为内外两个圆圈的话,青少年时期的交往关系可以被称之为内圈。踏上社会后,交往关系将大为拓展,也就形成了交往的外圈。②随着年龄的增长,人的交往范围会逐步由内圈向外圈扩展,交往的范围越来越大。青少年的交往主要停留在内圈的交往阶段,友情主要集中在同学之间,而内圈的交往恰恰是外圈交往的准备和铺垫。我们应该在内圈交往的基础上,积极突破内圈交往,及早进入外圈交往。

2.青少年如何在内圈交往?①青少年时期,朋友圈是我们交往的主要内圈,朋友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②在校园里,我们应当重视与同学之间的关系,广交益友,让朋友伴随我们度过快乐的时光。应当敞开心扉,积极交往,让交往充实我们的生活。

3.扩大交往范围的重要性:①交往越广泛,越有利于我们拓宽视野。②当我们的交往从内圈向外圈发展时,我们的学习与课外活动就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也就有可能受到更多的教益。

4.扩大交往范围的好方式是什么?参加公益活动或社会活动,是由内圈向外圈发展,扩大交往范围的好方式。

5.青少年在外圈交往应注意什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比较复杂,青少年在外圈交往中应该十分谨慎,避免盲从。

6.中学生如何在日益频繁的国际交往中做友好交往的使者?(怎么利用互联网交往?) ①互联网带给我们

大量信息,也拓宽了我们交往的渠道,甚至有可能把我们的交往范围扩大到全世界。②我们要正确使用互联网,从中汲取有益的信息,结交良朋好友,抵制不良诱惑,避免互联网带来的负面影响。③在没有国界的交往中,我们应该做友好往来的使者,过自主的网络生活。在交往中真正让互联网发挥积极的作用,让我们的朋友遍天下。

第四课掌握交往艺术提高交往能力

一、文明交往礼优先

1.文明礼貌在交往中的重要性:①讲文明、有礼貌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同时也体现着一个人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修养程度。②礼貌,是处理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规范,是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应当共同遵守的道德准则。礼貌是文明交往的前提。讲文明、有礼貌是做人的基本品质。③在人际交往和社会生活中,谦虚恭敬的言行举止是相互尊重、有效沟通、增进友谊、提高自身吸引力的必要条件。

2.讲文明有礼貌的表现:①我们在交往中讲文明、有礼貌,主要表现在语言、态度和行为等方面。语言文明、态度亲和、举止端庄,是与人友好交往的必备素养。②语言文明能使交往和谐,为人际关系增色。③态度亲和能增添交往的魅力,也是文明礼貌的重要内容。④举止端庄能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反映我们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是我们要养成的良好行为方式。

3.礼貌用语的要求:①说话和气,不强词夺理,不恶语伤人。②谈吐文雅,不说粗话脏话。③与人交谈时,要谦逊、尊重对方,多用商量的口吻说话,不要盛气凌人,也不要说大话。

4.态度亲和的重要性:①日常交往中,如果我们态度真诚、待人和气,就会给对方一种亲切感、受尊重感,会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②在社会群体中,如果大家都具备这种谦恭、和气的态度,就会增进人们的友谊和团结,使我们感到温暖、愉快。

5.举止端庄的重要性:①举止端庄能反映我们高雅的气质,反映我们的道德素养和文明程度,是我们要养成的良好行为方式。②文明礼貌要通过端庄的举止来体现,注意举止的规范是我们进行社会交往的基本要求。

6.如何理解平等待人的原则:①平等待人是交往礼仪的一条重要原则。在现代礼仪中,(平等原则)是基础,是最重要的。②每个人在(人格)和(法律地位)上都是平等的,无高低贵贱之分。任何抬高和贬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都不利于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③交往中我们要做到平等待人,而不要盛气凌人;同时,也不能卑躬屈膝。

7.尊重他人的重要性:(为什么说尊重他人就是尊重自己?) ①每个人都有自尊,在人际交往中每个人也都渴望受到他人的尊重。②当我们受到尊重时,自尊得到了保护,心情就会舒畅;反之,自尊受到伤害,内心就会感到痛苦。③在交往中,任何不尊重他人的言行,都会引起他人的反感,也不会赢得他人对自己的尊重。尊重他人也就是尊重自己。

8.怎样学会尊重他人?①在交往中要热情、真诚。②要给人留面子。③允许他人表达观点。

观点:尊重他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重。

9.宽容的重要性:①宽容是一种美德,他表现为一个人待人宽厚,有气量。②学会大度和宽容,可以是自己拥有一个融洽、和谐的人际环境。③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是为人处世的较高境界,也是有良好修养的表现。

第三单元在合作中发展

第五课合作竞争求发展

一、合作使生活之路更宽畅

1.合作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了解学习生活中有哪些合作)

2.为什么说生活需要合作?(重要性P61-63)

(1)合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2)合作对个人的成长成才具有积极作用。

(3)合作有助于事业的成功。(4)合作是时代的要求。

二、竞争不忘合作

1.竞争是生活的一种普遍现象。(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2.在生活中为什么更需要竞争?(竞争的积极作用P65)

如果没有竞争,合作就会缺乏生机与活力,就会变成一潭死水。正是由于竞争对手的激励,人们才会不断进取,奋力向前。同时,在与竞争对手的竞争过程中,人们更容易找出自己的差距,弥补自己的不足,从而使自己进步、发展得更快。

3.竞争的分类?竞争分为正当竞争和不正当竞争。

4.竞争与合作的关系?(P67)

竞争与合作既对立又统一,在全作中有竞争,在竞争中有合作,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竞争不能忘记合作,没有合作的竞争称不上是积极向上的竞争。只有既竞争又合作,我们的事业才能取得成功,经济才能繁荣,社会才能进步。

5.竞争最理想的结果是“双赢”,怎样实现这一理想结果?

要在法律和道德允许的范围内,按照平等、公平、诚信的原则去进行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双方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大家都会有所收获,都能得到提高。

6.我们对待竞争与合作的态度是怎样的?(P68)

在生活中,我们应正确对待竞争与合作的关系,既要保持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进取精神,又要树立协作、互助的合作观念;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最终实现共同发展,共同提高。

第六课合奏好生活的乐章

一、心中有他人

在合作中怎样做到心中有他人?

(1)平等待人是建立良好合作关系的基础。

(2)体谅他人的处境,尊重他人的意愿,才能取得良好的合作效果。(走出自我)

(3)理解和宽容,才能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豁达待人)

二、与诚信结伴同行

1.什么是诚实守信?

诚实守信是为人处事的一种美德。诚实是忠诚老实,不讲假话;守信是信守诺言,说话算数,讲信誉,重信用。

2.诚实与守信的关系是怎样的?

诚实守信是相互联系在一起的,诚实是守信的基础,守信是诚实的具体表现;不诚实很难做到守信,不守信也很难说是真正的诚实。

3.诚信的重要性?

(1)“人无信不立”。诚信是公民的“第二身份证”。

(2)诚信是金,是与他人合作交往的通行证。

4.在日常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到诚实守信呢? (答案见课本P76-77)

(1)诚实守信是为人之本。诚信首先要做到诚实。

(2)信守承诺,言而有信是一种品格。不轻易许诺是守信的重要保证。承诺一旦做出,就必须兑现(特殊情况除外)。

第四单元我们依法享有人身权、财产权、消费权

第七课法律保护我们的权利

一、法律规定公民的权利和义务

1.列举在社会生活中存在的行为规范。(法律、道德、各种守则规范)

2.什么是法律?(答案见课本P83页)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的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3.为什么说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答案见课本P83-85)

(1)有专门的立法机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

(2)有国家强制力(暴力机关:军队、警察、法庭、监狱)保证实施。

(3)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没有法外之人)

4.法律最主要的特征是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法律的本质是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我国法律的本质是工人阶级及其领导下的广大人民意志和利益的体现。

5.列举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基本义务。(P87)

基本权利: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权利、劳动权、批评和建议权、受教育权、获得物质帮助权和取得国家赔偿权等。

基本义务: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尊重社会公德、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依法纳税和服兵役等。

6.正确理解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答案见课本P88)

(1)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密不可分的。(既享有权利,又履行义务)

(2)公民的某些权利和义务是相互结合的。(权利就是义务、义务就是权利:劳动、教育)

(3)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是相互促进的。

7.公民应该怎样行使权利?(答案见课本P89)

(1)公民行使权利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2)公民的合法权利受侵害时,必须采用合法的方式,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能采用非法手段。

8、怎样履行法律义务? (答案见课本P91-92)

自觉履行:(1)凡是宪法和法律所提倡和鼓励的行为要积极去做。(2)凡是宪法和法律对公民提出具体要求的,就必须去做。(3)凡是宪法和法律所禁止的行为,就坚决不做。

二、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

1.法律在公民生活中的作用是什么?

(1)法律规范人们的行为;(2)法律维护公民的合法权益。

2.法律是怎样规范公民行为的?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

3.我国法律是怎样维护公民合法权益的?(P94)法律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和制裁违法犯罪,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

4.公民维护权益的途径:协商和解、提起诉讼(刑事诉讼、民事诉讼、行政诉讼)

5.法律制裁分为违宪制裁、行政制裁、刑事制裁、民事制裁

第八课伴我们一生的权利

一、法律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

1.为什么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 (答案见课本P97)

生命健康权是公民参加一发社会活动、享有其他一切权利的基础。

2.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P97)

3.怎样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P99)(1)勇敢地拿起法律武器,依法保护我们的生命健康权。(2)加强自我保护,学习自我保护的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3)爱护、尊重他人的生命和健康。二、法律保护我们的人格尊严

1.什么是人格尊严? 怎样认识和对待我们的人格尊严? (答案见课本P102)

人格尊严,是指公民所具有的自尊心以及应当受到社会和他人最起码尊重的权利。

每个人都平等地享有人格尊严的权利,不容非法侵犯。我们要做到自尊自爱,依法规范自己的言行,维护自己的人格尊严。我们要爱护尊重他人的人格尊严。

2.什么叫隐私权? (答案见课本P104页) 青少年应该怎样保护自己的隐私权? (答案见课本P105)

隐私权是公民依法享有不愿公开或不愿让他人知悉的不危害社会的个人秘密的权利。

要管理好含有自己隐私的物品,一旦发现有人披露自己的个人隐私,要依法制止,学会运用法律武器

维护自己的隐私权。是时,要尊重他人的隐私权。

第九课依法享有财产权、消费者权

一、财产属于谁、留给谁

1.公民依法对自己的财产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2.保护公民私有财产的法律手段包括刑事手段和民事手段。

3.我国法律是怎样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的? (答案见课本P107-108)

(1)我国宪法规定,公民的佥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国家运用刑事和民事等法律手段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

(2)我国法律只保护公民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对于公民通过非法方式、方法获得的财产,法律不但不保护,国家还要依法予以追究和处罚。

4.公民怎样维护自己的合法私有财产?(P109)

当合法的私有财产权受到侵害时,我们要学会依法维护自己的佥财产所有权。可以与侵害者协商解决,如果协商不成应提起诉讼,请求法律的帮助。同时我们要尊重别人的财产所有权,维护他人的合法权益。5.什么是财产继承权?公民遗产继承可分为哪两种方式? (答案见课本P110)

财产继承权是指公民依法享有的承受死者个人所遗留的合法财产的权利。

遗产继承可分为法定继承和遗嘱继承。遗嘱继承优先于法定继承。

二、法律保护我们的无形财产

1.智力成果具体表现为科学技术成就、发明创造以及文学艺术作品等。

2.保护公民智力成果的法律依据和专项法规有哪些?

宪法第47条、著作权法、专利法、商标法

3.未成年人具有智力成果权。(P114)

我国宪法规定,平等地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智力成果。我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国家依法保护未成的人的智力成果不受侵犯。对有特殊天赋或者有突出成就的未成年人,国家、社会、家庭和学校应当为他们的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4.怎样保护我们的智力成果?(P114)

(1)努力增强保护智力成果的法律意识。

(2)积极寻求法律帮助,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3)积极参与社会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尊重他人的智力成果,不做侵害他人智力成果的事情。

5.保护公民智力成果的方式主要有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版权登记。用民事手段保护智力成果的方式主要有停止侵害活动;消除影响;公开赔礼道歉;赔偿经济损失。

三、做人聪明的消费者

1.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专项法规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2.在经济生活中消费者,较容易被侵害的权益有人身、财产安全权,知悉真实情况权,自主选择权,公平交易权,依法求偿权,依法结社权,获得知识权,监督批评权,人格尊严、民族风俗习惯受到尊重权等。3.消费者维权日是3月15日。

4.消费活动中的参与者(即生产者、销售者、消费者)怎样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课本P118-119页)

(1)生产者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生产的产品,严禁不合格产品出厂,更不能伪造产地,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商标等

(2)销售者应遵循国家的法律法规,信守服务承诺,保证不销售缺斤短两、失效变质的商品,不得采取恶意、欺诈的方式损人利己,更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权利。

(3)消费者应遵守市场秩序,依法公平交易,对制假售假行为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

2021年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鲁教版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上册第21课《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 教案鲁教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基本史实,包括张謇兴办实业的背景、影响、结局,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阶段、原因、特征。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感受到张謇等兴办企业,实业救国的爱国情怀,增强学生强烈的爱国情感。 [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本课的难点是正确理解一战期间民族工业的“黄金时代”。 [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图片张謇兴办实业 [课时]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A复习提问上节内容。 B导入新课:放映张謇创办大生纱厂的历史资料片,教师生动讲述书前引言,引起学生对学习本课的历史兴趣。 C讲授新课: 一、张謇创办企业 出示张謇创办企业的资料图片,讲述状元实业家张謇 (1)由张謇创办实业你感受到了什么? (2)张謇大生纱厂的结局说明了什么,最后教师简单归纳明确张謇出于爱国之心,兴办实业的爱国精神和不惧世俗的勇气值得钦佩,大生纱厂的结局也说明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双重压榨下民族工业的最终归宿注定是悲惨的。二、出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简表(时期、特征、原因),重点分析一战期间的“黄金时代”,提问“出现‘黄金时代’的原因是什么?”,“如何认识‘黄金时代’”。 1.由学生讲述荣氏家族企业的兴衰,明确一战后,民族工业的凋谢、萎缩。2.教师提出问题“旧中国民族工业的特征”是什么,通过讨论得出发展阶段艰难曲折,发展程度极不平衡,发展水平整体落后的历史结论。 3.归纳第二子目的知识结构,教师深入浅出简明的分析旧中国民族工业的阶段特征。

鲁教版八年级上世界历史

世界历史(八年级上) 第1课:人类的形成 1、人类形成的过程:攀树的正在形成中的人完全形成的人,包括:、 、、、 2、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黄种、白种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3、人类在距今约形成。自从有了人类,也就有了人类社会的历史。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的社会是原始社会。 4、原始社会经历了和父系氏族社会。(母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妇女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父系——“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闻名的摇篮 1、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古国,有非洲的和亚洲的、和。这四个古国被称为世界文明的摇篮,因为这四个国家最先由进入。 2、约从年开始,在非洲的两岸陆续出现了几十个奴隶制小国。年左右,初步统一的国家建立起来。古代埃及权利的象征是金字塔。它们是古代埃及的文明标志之一,是人类文明的杰出成就。 3、在亚洲西部,有一条狭长地带,它形似一弯新月,土地肥沃,因此有之称。 4、公元世纪,国王统一了(今伊拉克一带),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制定了一部维护利益的法典,汉谟拉比法典是世界现存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法典。 5、约公元,流域开始出现奴隶制小国。古印度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历史上称“” 第3课:西方文明之源 1、西方文明之源——。 2、公元,希腊半岛和出现建立的城邦,雅典是其中最重要的城邦之一。公元前世纪,雅典成为著名的奴隶制共和国。在统治时期,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全体成年男性公民才有权参政) 3、年,罗马建立了。年,开始独揽大权,建立。后来罗马帝国分裂为西罗马帝国和东罗马帝国。西罗马帝国的灭亡(476年)标志着西欧的结束。 第4课: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世纪,大和统一日本本土,最高统治者称天皇。 2、世纪日本仿照隋唐制度,进行。

鲁教版八年级化学下学期期中试卷

八年级化学期中测试题 一、选择题(40分,每题2分) 1、我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空气,空气成分的微小变化都会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你关注每天的空气质量报告吗?在空气质量报告中一般不涉及() A.二氧化硫 B.二氧化碳 C.氮氧化合物(NO x) D.可吸入颗粒物(TSP) 2、西藏地区独特的高原风景早就吸引了丫丫,她很想在国庆期间前往观光。但爸爸说初到西藏时会发生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这是由于() A.高原地区的氧气与平原地区的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B.高原地区空气中氧气含量过高,让人有压抑感C.高原地区,空气稀薄,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 D.高原地区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让人感到窒息3、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需要用到一些保护气。当焊接金属时,为了隔绝空气,能作为保护气的一组是() A.H2、N2B.N2、O2 C.CO2、CO D.N2、Ar 4、据报道,2005年3月,广州市实施大面积人工降雨,其中使用了液氮作增雨剂。根据你现有的知识推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液氮是一种溶液B.使用液氮会污染环境,应严格控制使用 C.降落的雨滴中将含有大量的液氮D.液氮气化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凝结成水珠落下 5、小明用右图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认识不正确的是() A.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将红磷改为碳也能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 C.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使容器内压强下降,水面上升 D.红磷一燃烧完,就要立即观察,并记录水进入容器的刻度 6、某同学利用右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后恢复到室温,打 开弹簧夹发现进入广口瓶的液体液面高度超过广口瓶容积的l/5。造成这一现 象的原因可能是() A.实验前没有将弹簧夹夹紧B.实验装置可能漏气 C.实验中所取的红磷过量D.实验中所取的红磷不足 D. 过氧化氢和水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它们的化学性质不同 7、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C.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集气瓶内壁上有水雾 D.在空气中加热铜片,铜片表面有黑色固体生成8.在“氧气的制取和性质”实验中,某同学用一段纱窗上的铁丝,在自己收集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造成此试验失败的原因不可能是下列的() A.收集到的氧气太少或纯度太低B.铁丝表面的锈未除干净 C.集气瓶底没铺一层细砂D.给铁丝加热的温度太低 9、有五种物质:①汽车排放的烟雾②石油化工厂排出的废气③人和动物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 ④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所放出的气体⑤煤燃烧产生的烟尘,其中能使空气受到污染,对人类造成很大危害的物质是() A.①②⑤B.②③C.②③⑤D.①②④⑤

鲁教版五四制化学八年级(下)期末试卷.docx

八年级(下)期末化学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答案,将所选答案的序号用2B铅笔涂在答题卷相应的位置)1.“长征2号F”型运载火箭在升空时发生的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火箭点火 B.导流槽内的水受热汽化 C.隔热材料脱落 D.整流罩脱落 2.“神州七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废气转化为航天员需要的气体,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化,在该过程中NiFe2O4是() 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 3.下列有关水的知识中,错误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可使浑浊的河水净化为纯净水 B.硬水中含较多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软水中则不含或少含 C.用煮沸或蒸馏的方法能降低水的硬度 D.用加肥皂水的方法可鉴别硬水和软水 4.饮用水用氯气(Cl2)消毒会促使一些致癌物质生成.为消除隐患,现已采用高效安全的二氧化氯(ClO2)消毒杀菌.下列对ClO2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ClO2是氧化物 B.ClO2是由氯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ClO2中没有氧分子 D.ClO2氯、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5.如图所示方框中,符合2H2表示意义的示意图是()

A.B.C.D. 6.下列化学用语中,正确的是() A.硫酸钠的化学式NaSO4 B.四个氮原子2N2 C.三个碳酸根离子3CO32﹣ D.硫在氧气中燃烧2S+3O22SO3 7.对下列实验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释没有体现水的主要作用的是() ①图Ⅰ烧杯中的水:形成密闭系统,观察检查时的现象 ②图Ⅱ量筒中的水:通过水的体积变化得出O2的体积 ③图Ⅲ集气瓶中的水:吸收放出的热量 ④图Ⅳ集气瓶中的水:冷却溅落熔化物,防止集气瓶炸裂.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④D.③ 8.潜水艇里需要配备氧气的发生装置,以保证长时间潜航.下列反应都能产生氧气,其中最适宜在潜水艇里供给氧气的反应是() A.高锰酸钾锰酸钾+二氧化锰+氧气 B.水氢气+氧气 C.过氧化钠+二氧化碳→碳酸钠+氧气 D.过氧化氢水+氧气 9.下列对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解释,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A.高锰酸钾受热分解后固体剩余物的质量减小,是因为放出了氧气 B.蜡烛燃烧后质量变小,是因为蜡烛受热形成了石蜡蒸气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后,质量增大,是因为生成物中含有氧的质量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 点燃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2 H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本基础知识汇编

鲁教版八年级上册课本基础知识汇编 第1课相亲相爱一家人 一、关于孝敬父母 1、你对“家”是如何理解的?(为什么说家是温馨的港湾?) 1)家是我们每个人最熟悉的地方,家人们平等相处,相互关爱。2)家是一个充满亲情的地方。3)家对我们而言,是落叶所能回归的根,是孤雁所能向往的巢,是江河所能拥抱的海,是航海所能依靠的岸。家是我们温馨的港湾。 2、为什么孝敬父母? 1)父母把子女看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爱子女胜过爱自己。父母对子女的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真挚的爱。我们成长的每一步都离不开父母的呵护、教诲和影响。 2)父母不仅从生活上抚养照顾我们,教给我们基本的生活技能。还从思想品德上,关怀教育我们,引导我们确立人生目标,教我们如何做人。(父母是如何养育我们的?) 3)孝敬父母是做人的本分,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法律规定子女必须履行的义务。 3、怎样孝敬父母? 1)孝敬父母,就要尊重父母,热爱父母,回报父母。2)孝敬父母,就要对父母要有礼貌,理解父母的心意,听取父母的教诲,关心父母健康。体贴父母的辛劳,分担父母的忧愁,不向父母提出过分要求。 二、学会与父母沟通 1、影响与父母沟通的因素有哪些? 1)心理方面: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在逆反心理(原因、表现)的支配下,对于父母的批评产生抵触情绪,感觉与父母沟通困难,影响沟通。 2)子女与父母之间的矛盾、误解也影响沟通与父母沟通。 3)由于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生活经历不同,在家庭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等方面会有很大的差异,也会影响与父母沟通。 2、怎样与父母进行沟通?(如何搭建与父母沟通的桥梁?或:学会与父母沟通有什么要求?)1)学会与父母沟通要理解自己的父母。理解父母的唠叨,体谅他们在关爱方式上的不当,理解父母也有烦恼,希望得到子女的安慰。 2)学会与父母沟通要尊重自己的父母。尊重父母的意见和建议,尊重父母的个性和欣赏父母的优点,当与父母有矛盾时,不回避、疏远和顶撞,必要时作出让步和道歉。 3)学会与父母沟通要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如:a.主动向父母汇报我们的学习、身心健康等。b.虚心听取父母的批评建议。c.和父母聊天,缓解父母工作中的压力。d.开展有利于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活动。e.和父母探讨一些新的观念、新的思想,来消除认识上的分歧等。 4)主动交流、创造机会、主动道歉、主动道歉、善于体谅、控制情绪、分担责任、讨论问题,达成共识。 第2课我们共有一个家 1、我们为什么要热爱祖国? 答:(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山河壮丽。 (2)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 (3)在悠悠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①文字典籍;②艺术创造;③科技发明。 2、我们应该怎样热爱祖国?P18/P20(或:如何表达对祖国的爱?) 1)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重任的我们,要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积极维护祖国的主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主要知识点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主要知识点(总12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初中化学上册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1、材料分为—————————————————————和—————————————————————————。 2、物理变化是指。 化学变化是指。 3、镁带燃烧的现象为,,。文字表达式。 4、无色酚酞遇氢氧化钠溶液变色。 5、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为。文字表达式。 6、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的现象为。 文字表达式。 7、化学变化的特征:。 8、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有:、、、、。 9、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化学的能量观):常表现为、、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 10、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本质区别:。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 11、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如——————、——————等)构成的。 12、水是由——————构成的,氢气是由——————构成的,氧气是由—————————————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构成的,其符号为————————;一个氧分子是由—————————————————构成的,其符号为—————;一个氢分子是由———构成的,其符号为————————。 13、化学就————————————————————————————————————————————————————————————。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1、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方式,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2、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设、等)、、。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1、“三不原则”不,不,不。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 鲁教版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 鲁教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②放出热量③生成白色粉末 (2)结论:镁+氧气氧化镁 Mg O2 MgO 2、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 2 H 2 3、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氢氧化铜 + 硫酸钠NaOH CuSO4 Cu(OH)2↓ Na2SO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点燃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铜是由铜原子构成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试管 烧杯 胶头滴管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知识点梳理

鲁教版五四制八年级上册《世界历史》复习资料 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 第1课人类的形成 一、人类的出现:(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 注意:晚期智人出现的同时,现代人种的差异也显现出来。根据人的体貌特征,世界上的人类分为三大主要人种:即我们通常所说的黄种、白种和黑种人。人种的差异是不同自然地理环境等众多因素长期影响的结果。 二、氏族社会: 1、人类最初经历的是原始社会。 2、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的进步,出现了氏族。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以及手工业的进步,人类进入了父系氏族社会。 第2课: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一、四大文明的比较:

二、其他重要知识点: 1、古埃及: (1)、公元前15世纪国王图特摩斯三世在位时,成为地跨亚非两洲的军事帝国,公元前6世纪,埃及被西亚的波斯灭亡,之后又先后被希腊、马其顿、罗马、阿拉伯帝国所统治。 (2)、金字塔是国王的陵墓,是他们权力和地位的象征。 (3)、一句名言: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希罗多德。 2、古巴比王国: (1)、公元前19世纪,古巴比伦王国建立,公元前18世纪,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2)、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汉谟拉比制定了现存的世界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 成文法典,史称《汉漠拉比法典》。 (3)、一句名言: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摘自《汉谟拉比法典》。 3、古代印度文明: 雅利安人统治印度后形成了严格的等级制度“种姓制度”——这种制度把人分为四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随着历史的发展,种姓制度逐步激化了古代印度的社会矛盾,对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 婆罗门(第一等级)祭司贵族掌握神权

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主要知识点

精心整理初中化学上册知识清单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1、材料分为 —————————————————————和 ————————————————————————— 。 2、物理变化是指。 化学变化是指。 3、镁带燃烧的现象为,,。文字表达式。 4、无色酚酞遇氢氧化钠溶液变色。 5、锌与稀硫酸反应的实验现象为。文字表达式。 6、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反应的现象为。 文字表达式。 7、化学变化的特征:。 8、化学变化时伴随的现象有:、、、、。 9、化学反应中能量的转化(化学的能量观):常表现为、、等能量的放出或吸收) 10、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关系:本质区别:。联系:在化学变化过程中,但在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 11、世界万物都是由极其微小的粒子如——————、——————等)构成的。 12、水是由——————构成的,氢气是由——————构成的,氧气是由—————————————构成的,一个水分子是由———————————————————————————构成的,其符号为————————;一个氧分子是由—————————————————构成的,其符号为—————;一个氢分子是由———构成的,其符号为————————。 13、化学就————————————————————————————————————————————————————————————。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 1、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方式,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途径。 2、科学探究的基本环节:、、(包括设、等)、、。 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 1、“三不原则”不,不,不。 2、节约原则:严格按规定的用量取用药品,若没有说明用量,则取少量,液体ml,固体只需要盖满。处理原则:实验剩余药品既不能也不能,更不能拿出实验室,应放入————————————。 3、固体药品的取用。取用粉末状药品用。取用块状药品用,取用是试管必须,切不能直立。 4、倾倒液体时,先拔下瓶塞,放在桌面上,拿起试剂瓶,标签,(目的)使瓶口紧挨试管口,将液体缓缓的倒入试管。 5、取少量的液体用,使用时应,目的是。使用后不能,目的;也不能,目的。 6、酒精灯的灯焰是由、、组成,外焰的温度最高,给物质加热时应用加热; 使用时注意事项:酒精容积不能超过酒精灯体积的;绝对禁止,;绝对禁止;用完酒糟灯,必须用盖灭,不可用吹。给固体物质加热的注意事项:试管口要低于试管底(原因)。给液体物质加热的注意事项:药品不能超过试管容积,不要对着自已或有人的方向,要 与桌面保持度角。可以给固体加热的仪器有;可以给液体加热的仪器有;不能直接加热的仪器有;不能加热的仪器有; 7、给试管加热时,造成试管破裂的原因有 。 8、氧化铜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为,文字表达式。 9、加热硫酸铜晶体的现象为,文字表达式。 鉴别水的方法是。 10、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现象为,文字表达式。 11、说出化学常见仪器的名称: 第二单元探秘水世界 第一节运动的水分子 精心整理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八年级化学全册知识点(鲁教版) 第一节 化学真奇妙 一、化学给我们带来了什么 1、天然材料:木材、棉花、石料等自然界中本来就存在的 人造材料:塑料、玻璃、不锈钢等通过化学变化制的的,属于化学制品 2、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 环境保护、能源开发利用、功能材料研制、生命过程探索等 二、观察化学变化 1、 镁条燃烧 (1)现象:①发出白光 ②放出热量 ③生成白色粉末 (2)结论: 镁+氧气 氧化镁 Mg O 2 MgO 2、 锌与稀盐酸反应 (1)现象:产生气泡 (2 )结论:锌+盐酸→氯化锌+氢气 Zn HCl ZnCl 2 H 2 3、 硫酸铜与氢氧化钠的反应 (1)现象:生成蓝色沉淀 (2)结论:硫酸铜 + 氢氧化钠 → 氢氧化铜 + 硫酸钠 NaOH CuSO4 Cu(OH)2↓ Na 2SO 4 4、化学变化: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1)特征:有新物质生成 (2)伴随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沉淀、产生气体 (3)伴随能量变化:化学能转化为热能、光能、电能 5、物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 6、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7、绿色化学:课本P7 又称环境无害化化学,环境友好化学,清洁化学,绿色化学的理想是不在使用有毒、有害的物质,原料百分之百转变成产物,生产对环境友好的产品。 三、物质组成的奥秘 1、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离子构成 如:水是由水分子构成 铜是由铜原子构成 氯化钠是由氯离子和钠离子构成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 如:氧气是由氧元素组成 第二节 体验化学探究 一、从问题开始 :善于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二、通过科学探究解决问题 基本环节:提出问题、建立假设、收集证据(设计实验、进行实验等)、获得结论、交流评价 三、对探究活动进行反思 一、认识常见的化学仪器 试管 酒精灯 烧杯 锥形瓶 水槽 点燃

2019年精选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练习第十七篇

2019年精选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知识点练习第十七篇 第1题【单选题】 二战时期,打击德国法西斯的战场有欧洲第一战场和第二战场。下列军事行动中,发生在欧洲第一战场的是( ) A、珍珠港事件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登陆 D、在长崎投下原子弹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为使中国之门户开放,或各国商务实业之机会均等之原则更为有效起见,缔约各国,除中国外,协定不得谋取或赞助其本国人民谋取……”这段材料最有可能出自( ) A、《辛丑条约》 B、《凡尔赛和约》 C、《九国公约》 D、《波茨坦公告》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如图所示战役的历史作用是( ) A、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 B、宣告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 C、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转折点 D、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的重大事件,按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联合国家宣言》的签署 ②诺曼底成功登陆 ③斯大林格勒战役胜利 ④德国正式签署投降书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③②①④ D、①③②④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出卖别国利益换来自己短暂的“和平”的事件是( ) A、慕尼黑会议 B、国会纵火案 C、华盛顿会议 D、珍珠港事件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如果你要完成一篇有关二战人物的作业,需要搜集史料,下列属于第一手材料的是( ) A、《斯大林传》 B、电影《最长的一天》 C、罗斯福的国会演说

D、小说《静静的顿河》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1945年2月在黑海北部的克里木半岛的雅尔塔举行了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列强利益分配问题的一次关键性的首脑会议——雅尔塔会议。关于这次会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会议促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成立 B、中国首脑与苏美英首脑会晤共同通过有利于中国抗战的决议 C、会议决定取消国际联盟,成立联合国,以维护世界和平 D、苏联决定欧洲战事结束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利于加快战争的胜利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标志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的事件是( ) A、德国突袭苏联,“巴巴罗萨”计划实施 B、德军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 C、德国突袭英伦三岛,狂轰滥炸 D、日本偷袭珍珠港,发动太平洋战争 【答案】: 【解析】:

鲁教版初三化学上册教案

第一单元《步入化学殿堂》计划 单元教材地位: 本单元作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的启蒙内容,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化学对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化学科学的价值观、物质构成的粒子观。引导学生体会化学实验是获取化学知识和学习科学探究方法的重要手段,明确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利用化学反应得到有用的物质或获取能量是人类开展化学研究的基本目的。认识学会实验基本操作技能的重要性,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尊重客观事实、善于合作的优良品质,树立学好化学的信心,为解决人类面临的能源危机、环境危机和粮食危机等做出积极的贡献。 单元目标: 1、体验化学的奇妙,初步形成学习化学的兴趣; 2、初步认识化学是一门什么样的科学,了解化学随着时代的发展成为一门中心科学; 3、初步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 4、初步学会常用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 5、初步认识化学的一些基本概念。 单元重点: 学会科学探究的方法,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有关仪器的使用注意事项及实验基本操作的训练。 单元难点: 学会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探究实验的设计,准确使用常见的化学仪器。 课时安排: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2课时。 第二节体验化学探究1课时。 到实验室去:化学实验基本技能训练(一)3课时。 复习:1课时。 测试评讲:2课时。 第一节化学真奇妙 教学目标: ⑴知识与技能: ①感受化学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认识化学的两面性,初步树立绿色化学观。 ②认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③知道分子、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初步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观察、实验等方法,认识物质发生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②通过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密切联系。 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感受化学在促进社会发展和提高人类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体会化学的魅力。初步树立为民族振兴、为社会的进步学习化学的志向。 教学重点:区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教学难点:物质的组成与构成。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化学改变了世界、神奇的化学变化。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情境导入)见PPT。 教学新课:

2019-2020年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习题精选第十四篇

2019-2020年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下册习题精选第十四篇 第1题【单选题】 A、美国进入新经济时代 B、美国所占比重不断下降 C、日本经济高速发展 D、西欧所占比重不断增大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A、社会改革 B、适当的经济政策 C、美国扶持 D、朝鲜战争的爆发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以为当代西方学家指出:“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可能性。”材料反映出西欧共同建立的目的是( ) A、争取美国的援助 B、引进科学技术 C、发展经济和寻求国家安全

D、占据广阔的海外市场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下面是1947年发表于苏联某杂志的时政漫画“美国最新式战车”。漫画中袋子上的俄文意为“财政贷款”。该漫画创作的背景是,美国( ) A、制造慕尼黑阴谋 B、出台马歇尔计划 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D、指挥“联合国军”侵略朝鲜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1946年丘吉尔曾说:“重建欧洲大家庭,或尽我们所能地给它提供一个机构,使欧洲大家庭得以在和平、安全和自由中安居。我们必须建立一种类似欧洲合众国的组织”。20世纪90年代,丘吉尔这一愿望得以实现的组织是( ) A、欧洲共同体 B、欧洲联盟 C、亚太经合组织 D、联合国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1956年美国从事脑力劳动的“白领”人数超过了从事体力劳动的“蓝领”工人;1980年美国从事制造业的人数已下降到13%,从事信息行业的人数则占总人口的72%。从中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新的经济危机打击美国经济 B、美国社会腐败程度加剧 C、技术革命推动美国经济进步 D、美国进入了新经济时代 【答案】: 【解析】:

2019年精选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习题精选第五十三篇

2019年精选鲁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习题精选第五十三篇 第1题【单选题】 独立战争和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发展的两个重要里程碑。二者的相同点主要是( ) A、促进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 D、废除了黑人奴隶制度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随着资产阶级革命与改革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爆发和迅速扩展,普通民众的生活也发生不少变化。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1789年9月,巴黎工商业者瓦尔特高兴地说:“我们的店铺这回不用担心被别人抢夺了!” B、1865年,农奴出身的伊凡成为圣彼得堡一家机器制造厂的工人。 C、1871年12月,10岁的田中一郎与父母到横滨港欢送日本使节出访欧美。 D、1866年,曾经从美国南方逃亡北方的黑人杰克,再也不能回去了,因为南方已是一个新的国 家。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南北战争、俄国1861年改革、日本明治维新对各国历史发展的相似影响是( ) A、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B、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C、确立起资产阶级共和政体 D、助长军国主义势力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促使俄国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事件是( ) A、大化改新 B、1861年农奴制改革 C、明治维新 D、十月革命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俄国1861年改革与日本明治维新的不同点是( ) A、是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 B、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C、摆脱了严重的民族危机 D、改革不彻底,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A、美国南北战争 B、拉美独立运动 C、法国大革命 D、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新编剑桥世界近代史》:“两个学说都发现了变化的原因在于斗争一生存竞争和阶级斗争。”这两个学说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知识点总结 1、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基础科学。 2、物质的变化:物理变化生成了其他物质的变化 3、蜡烛燃烧实验(1)火焰:焰心、内焰(最明亮)、外焰(温度最高)(2)比较各火焰层温度:用一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现象:两端先碳化;结论:外焰温度最高(3)检验产物 H2O:用干冷烧杯罩火焰上方,烧杯内有水雾 CO2:取下烧杯,倒入澄清石灰水,振荡,变浑浊(4)熄灭后:有白烟(为石蜡蒸气),点燃白烟,蜡烛复燃。说明石蜡蒸气燃烧。 4、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科学探究一般步骤: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实验验证→记录与结论→反思与评价 5、化学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常用仪器及使用方法 (一)用于加热的仪器--试管、烧杯、烧瓶、蒸发皿、锥形瓶可以直接加热的仪器是--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只能间接加热的仪器是--烧杯、烧瓶、锥形瓶(垫石棉网装点移—熄 b、注意点①试管口略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引起试管破裂 ②药品平铺在试管的底部:均匀受热③铁夹夹在离管口约1/3处④导管应稍露出橡皮塞:便于气体排出⑤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⑥排水法收集时待气泡均匀连续冒出

时再收集(刚开始排出的是试管中的空气)⑦实验结束时,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防止水倒吸引起试管破裂⑧用排空气法收集气体时,导管伸到集气瓶底部(6)氧气的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检验: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 7、催化剂(触媒):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一变两不变)催化剂在化学反应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 8、常见气体的用途: ①氧气:供呼吸(如潜水、医疗急救)支持燃烧(如燃料燃烧、炼钢、气焊)②氮气:惰性保护气(化性不活泼)、重要原料(硝酸、化肥)、液氮冷冻③稀有气体(He、Ne、Ar、Kr、Xe等的总称):保护气、电光源(通电发不同颜色的光)、激光技术 9、常见气体的检验方法①氧气:带火星的木条②二氧化碳:澄清的石灰水③氢气:将气体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10、氧化反应:物质与氧(氧元素)发生的化学反应。 剧烈氧化:燃烧缓慢氧化:铁生锈、人的呼吸、事物腐烂、酒的酿造共同点:①都是氧化反应②都放热 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 一、质量守恒定律:

八年级化学全册 第一节 运动的水分子测试题 鲁教版五四制

运动的水分子 1、(苏州)用打气筒将空气压入自行车胎内,主要是因为( ) A.气体分子很小 B.气体分子间距离较大 C.气体分子可分 D.气体分子在不断运动 2、(2014年山东泰安)从分子的角度分析,下列解释错误的是() A.好酒不怕巷子深—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改变而改变 C.给轮胎打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D.湿衣服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3、乒乓球被踩扁后,放到热水中又会鼓起来。其原因是() A、球内气体中分子体积增大 B、球内气体中分子质量增大 C、球内气体中分子间隔增大 D、球内气体中分子不运动了 4、从微观角度分析,训练有素的缉毒犬可以嗅出毒品藏匿处的原因是() A、分子之间是有间隔的 B、分子的质量很小 C、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D、分子的体积很小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正确的是( ) A、湿衣服晾干----分子不停地运动 B、水结冰---分子发生了变化 C、酒精挥发----分子之间间隔变大 D、轮胎充气---分子之间有间隔 6、下列各选项中,解释与事实不吻合的是() 7、桂子花开,十里飘香”这一现象说明了() 1 A分子很大 B分子分裂成原子 D分子之间有间隔C分子在不断地运动)、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8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了变化A. B.汽油挥发——分子大小发生了变化C.热胀冷缩——分子间间隔改变化 D.花香四溢——分子作扩散运动 ( ) 9.水果散发出诱人的香味,你能闻到香味的原因是.分子的质量很小A.分子在不断运动 B .分子的体积很小C.分子之间有间隔 D )10、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隔的是(

2021年八年级历史鲁教版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2019-2020年八年级历史鲁教版古代世界的战争与征服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以下基础知识:波斯帝国的形成与希波战争;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与帝国的建立;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2.能力培养:通过“结合当代世界地图,查一查亚历山大帝国和罗马帝国的版图包括今天的哪些主要国家”的过程,培养学生运用地图辅助学史的能力;通过比较希波战争、亚历山大东征和罗马帝国扩张的异同,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通过罗马帝国的扩张和文化传播联系的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地看待战争影响的能力。 3.思想品德教育: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战争从未在人类生活中长时间地停留过,战争与文化紧密相联,一般来说,战争具有强烈的破坏性,会给人们带来沉重的灾难。但是它也有积极的作用:一次猛烈的战火之后,随之而来的,往往是文化的传播与渗透。从而增强学生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积极维护人类和平的愿望,并能对战争的后果做出比较客观的价值判断。 本课重点和难点 本课主要介绍的公元前六世纪到公元二世纪古代世界的三次主要战争。 教学重点:“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罗马帝国的扩张与文化传播”。 教学难点:如何辩证认识罗马帝国扩张的影响。

【讲授新课】 请学生学阅读导入框后,提问学生现代有一项重要的体育比赛就来源于希波战争,请问是什么项目?学生回答是马拉松长跑后,请一位学生讲述其来历,以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同时受到爱国主义情感的感染。同时,让学生认识,在古代世界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冲突所产生的两个方面的影响。 一、希波战争 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人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波斯帝国频繁出征和扩张。前5世纪早期,波斯帝国把矛头转向欧洲,三次出征希腊,史称希波战争。最终希腊获得胜利。(简略讲述三次波斯战争经过,也可以让学生来讲他们对于三次希波战争中熟悉的英雄的故事) 二、亚历山大东征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马其顿国的强大、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和建立起的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看《亚历山大铜像》,让学生去感悟铜像本身的象征意义,以加深学生的印象;显示《亚历山大帝国疆域》图,帮助学生识记亚历山大帝国疆域的大致范围。(伊苏斯战役是亚历山大东侵的一次决定性战役,作适当补充)亚历山大东侵的影响和学生共同探讨,得出以下的认识:从帝国的疆域来看,亚历山大帝国几乎包括了当时人类的主要文明──波斯文明、埃及文明、犹太文明,甚至印度文明,这样整个亚欧大陆的交通就被打通了。因此,伴

鲁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单元侵略与反抗 第1课鸦片战争 一、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导火索 时间:1839年6月3日 1、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扭转对华贸易逆差,从中牟取暴利。 2、鸦片走私对中国的危害:①白银外流,造成清政府的财政危机,②银价上涨,造成“银贵钱贱”,③腐蚀统治机构,④毒害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严重虚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3、林则徐禁烟的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统治。 4、从鸦片的危害给我们的启示: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5、意义:林则徐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英雄。(关天培在虎门之战中为国捐躯) 二、鸦片战争 1、原因:直接原因:罪恶的鸦片走私受到中国抵制,虎门销烟成为鸦片战争的导火线。 根本原因:为了开辟国外市场(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推销工业品、掠夺廉价工业原料。 条件:19世纪上半期,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 2、1840年6月—1842年8月 3、《南京条约》—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1842年) 主要内容:①、割香港岛给英国;②、赔款2100万元;③、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④、英商进出口货物缴纳的税款,中国须同英国商定(协定关税)。4、鸦片战争的影响: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根本原因);中国政治制度经济军事落后;英国经济军事实力的强大。 第2课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的列强侵华罪行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 1、原因: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扩大侵略权益。(修改条约被清政府拒绝) 侵略国家:英法联军为主凶,美俄两国为帮凶。 2、火烧圆明园: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火烧圆明园。 3、法国大作家雨果说:“有一天两个强盗闯入了夏宫。一个动手抢劫,一个把它付诸之一炬。原来胜利就是一场掠夺。”“夏宫”指的是圆明园;“两个强盗”指的是英法联军。“抢劫”和“付诸一炬”指的是:火烧圆明园。时间是1860年。 4、在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俄国共割占了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瑷珲条约》割占领土面积最大) 5、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进一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太平军抗击洋枪队----太平天国运动 性质: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爱国运动 1851年,洪秀全在金田村发动农民起义,建号太平天国,起义军称太平军。1853年,太平军占领南京,把南京改为天京,定为都城,建立起与清朝对峙的政权。 1860年,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来成立了“洋枪队”,头目华尔。8月,太平军将领李秀成取得青浦大捷,大败洋枪队 1862年9月,在慈溪的战斗中,太平军击毙洋枪队头目华尔,严惩了洋枪队。 1864年,由于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被镇压下去。 失败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鲁教版练习题三十二

精选2019-2020年初中八年级上册历史第9课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二鲁教版练 习题三十二 第1题【单选题】 今天人们使用的公历的基础是( ) A、十二气历 B、太阴历 C、儒略历 D、殷历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我的生命是不能贱卖的,我宁可战斗而死去,不要走上不光荣的结局,让显赫的功勋传到来世。”这句话出自一部再现古希腊社会图景的不朽世界文学名作,这部名作是( ) A、《马可·波罗行纪》 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神曲》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他曾经师从柏拉图,后来又传授亚历山大大帝知识,是古希腊哲学的集大成者。他是( ) A、汉谟拉比 B、伯里克利 C、苏格拉底 D、亚里士多德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既是宝贵的文学遗产,又是了解早期希腊社会的主要文献。这部著作是( ) A、《天方夜谭》 B、《荷马史诗》 C、《马可·波罗行纪》 D、《神曲》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某同学想了解古希腊文明情况,下列可供他翻阅的书籍有( ) ①《马可·波罗行纪》②《天方夜谭》③《伊利亚特》④《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科学引领未来。最早提出图2原理的科学家是( ) A、阿基米德 B、瓦特 C、牛顿 D、爱迪生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恩格斯评价某一古代巨著:“这就是希腊人由野蛮时代带入文明时代的主要遗产。”这部巨著可能是( ) A、《哈姆雷特》 B、《天方夜谭》 C、《荷马史诗》 D、《马可?波罗行纪》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楔形文字的创造者是( ) A、埃及人 B、苏美尔人 C、腓尼基人 D、希腊人 【答案】: 【解析】: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