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闻盘点当年的北洋军阀发展史
- 格式:docx
- 大小:6.54 KB
- 文档页数:4
近纲报告第一章节--北洋军阀时期引子--袁世凯与北洋军阀的渊源事情还得从十九世纪末期说起。
甲午战争爆发后,袁世凯被李鸿章派赴东北前线,负责筹拨粮饷并联络各军。
由于清军在战争中节节败退,朝野人士在战后交章上奏,争相向朝廷献言练军之法。
袁世凯的运气也实在是好,恰好这时编练定武军的胡燏棻被调去督办津芦铁路,袁世凯翁同龢和荣禄等人随后便联名保荐袁世凯接替胡燏棻前往小站练兵。
有了这些朝中大佬的保荐,事情当然好办。
由此,袁世凯便屁颠屁颠的跑到天津小站练兵去了,这也成为他一生事业的发迹之始。
1895年12月,袁世凯到小站正式接管了已初具规模的定武军,在将原定武军的兵额招足到7300人后,袁世凯将之改名为新建陆军。
为了把新建陆军建成一支模范军,袁世凯重金聘请了包括退役军官沙尔在内的十几位德国教习,并规定全军使用统一的新式步枪、马枪和快炮,其中大都为德制或奥制的标准化枪械,这大大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
此时的袁世凯,所有的精力和心思都放在这支军队上,几乎连吃奶的劲都用上了。
袁世凯的努力没有白费,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新建陆军的面貌为之焕然一新。
袁世凯用人还是有一套的,后来北洋军阀的这批风云人物大都是在袁世凯的提拔任用下才脱颖而出的,譬如“北洋三杰”王士珍、冯国璋、段祺瑞,原定武军的各级军官如曹锟、卢永祥、段芝贵等人,就连那些被朝廷革职的甲午败将如张勋、姜桂题、田中玉等人,他们也都纷纷投靠到袁世凯的麾下,为之卖命。
由于清廷在甲午战争和庚子之役中惨败,扩大新军的规模也就成为朝野中的共识,这对袁世凯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机遇。
1903年11月,经过一番努力后,慈禧太后终于同意了袁世凯设立练兵处的建议。
由此,袁世凯甩开膀子大干,北洋陆军六镇也在两年之后大体编练完成,这也是后来北洋军阀的发轫期。
当时的北洋六镇,除第一镇因是旗兵不能控制外,其余五镇都是袁世凯一手带出的嫡系部队。
各镇的主要将领也几乎都是由袁世凯一手选定,个个都是小站出身:第一镇统制先为凤山、后为何宗莲;第二镇统制先为王英楷,后为张怀芝;第三镇统制先是段祺瑞,后为曹锟;第四镇统制吴凤岭;第五镇统制为吴长纯,后改为张永成;第六镇统制先是王士珍,后改为赵国贤。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民国军阀割据混战各方势力一览表
导语:一:北洋军阀袁世凯。
北洋军阀的创始人是清末权臣李鸿章,袁世凯于1895年受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并成为清廷的精锐武装力量。
辛亥革命后
一:北洋军阀
袁世凯。
北洋军阀的创始人是清末权臣李鸿章,袁世凯于1895年受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并成为清廷的精锐武装力量。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担任大总统,民国实现第一次形式上的统一。
二:直系军阀:
1916年袁世凯死后,北洋军阀分裂出以直隶人冯国璋为首领的一派。
冯死后,曹锟、吴佩孚继起首领。
主要人物有李纯、王占元、萧耀南、陈光远、蔡成勋、孙传芳等。
三:皖系军阀:
以安徽合肥人段祺瑞为首的一派,被称为皖系军阀。
系北洋军阀的主力,势力最大。
主要头目有徐树铮、卢永祥、靳云鹏、倪嗣冲、陈树藩、段芝贵等。
四:奉系军阀:
奉系军阀是北洋军阀派系之一,因其首领张作霖系奉天人而得名。
主要人物有吴俊升、张作相、孙烈臣、张景惠、杨宇霆、张宗昌等。
五:晋系军阀:
晋系军阀集团统治山西38年之久。
晋系军阀集团以阎锡山为首领,还有几位主要将领徐永昌、杨爱源、商震、傅作义等。
六:滇系军阀:
滇军是旧中国军阀割据时代一支很有代表性的地方军阀势力。
以唐继尧为首的一些新军军官热衷于独裁专制、穷兵黩武。
它们靠在反清反袁斗争中钻营,把云南新军变成一支控制滇政,称霸西南的军阀队
生活常识分享。
北洋军阀发展简史北洋军阀是中国近代一支特殊的军事政治力量,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的。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2~1928年由北洋军阀控制的北京中华民国政府的通称。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取得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一职,3月10 日在北京就职,又逼南京临时政府迁往北京,这标志着民国史上北洋政府统治的开始。
北洋政府对外依靠帝国主义支持,对内主要代表国内封建势力,以北洋军队为统治支柱,镇压人民,排斥异己,在全国建立起军事化的统治。
·形成阶段:1895年袁世凯天津小站练兵到1912年袁世凯窃国。
为了支撑危局,清政府于1894年冬天任命淮系官僚胡燏棻到小站训练新式陆军。
1895年,清政府派袁世凯接统这支军队,旧例兼北洋大臣的直隶总督节制,这就是北洋军建立的开始。
北洋军按照德国的营制和操典进行训练,与旧式军队不同。
北洋军阀就是随着北洋军的建立和发展而产生的。
为了控制北洋军,袁世凯从一开始就注重搜罗党羽,拼凑班底。
其中最终要的有袁世凯的老朋友徐世昌和被称为“北洋三杰”的天津武备学堂毕业的王士珍、段祺瑞、冯国璋等人,构成了后来的北洋军阀的骨干。
1898年,袁世凯依靠北洋军,出卖维新派,换得慈禧太后和荣禄的信任,袁世凯和北洋军初露头角。
1899年和1900年,袁世凯又依靠北洋军镇压山东义和团,得到中外反动派的赏识。
1901年,袁世凯继李鸿章后,担任举足轻重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袁世凯利用职权,竭力扩充自己的实力,到1905年,北洋六镇全部练成,兵力六、七万人。
1911年武昌起义后,袁世凯依靠北洋军的实力和帝国主义的支持,一方面迫使清政府交出实权,另一方面又迫使革命党人妥协。
·发展阶段:1912年袁世凯窃国起到1916年毙命。
1912年,袁世凯用武力统一全国,北洋集团由此独占了全国政权。
接着,袁通过威胁手段,于10月当选正式大总统。
随即解散国会及省议会,用一批官僚政客组织政治会议、约法会议、参政院等御用机构,建立起个人独裁统治,并窃取了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职位,从此开始建立起北洋军阀对中国长达17年的反动统治。
中国史-民国史上:北洋军阀统治时期(1911-1927)●辛亥革命●民主革命运动的兴起●早期民主革命思想1903前后《苏报》●章炳麟《驳康有为革命书》●邹容《革命军》●陈天华《警世钟》《猛回头》●早期民主革命团体●兴中会(名解)1894檀香山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宗旨“振兴中华,维持国体”革命纲领和奋斗目标“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 1895广州起义●1903年留日学生组织拒俄义勇军,后改为军国民教育会●1903年黄兴、宋教仁在长沙成立华兴会●1904年吕大森、宋教仁、胡瑛在武昌成立科学补习所1906年改为日知会●1904年江浙陶成章、龚宝铨在上海组成光复会蔡元培为会长●同盟会●同盟会的成立(名解)1905.8.20东京三权分立:执行、评议、司法●三民主义(评价)1905.11《民报》发刊词:十六字纲领总结为三民主义民生主义:”平均地权“,核定地价,增价归公●早期民主革命活动●革命党与改良派的论战(简述)要不要暴力推翻清政府;要不要实行民主政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要不要改变封建土地制度●同盟会影响下的武装起义(简答)●萍浏醴起义1906.12刘道一会党起义●华南地区六次武装起义1907.5-1908.4饶平黄冈起义、惠州七女湖起义、防城起义、镇南关起义、钦州马笃山起义、云南河口起义●浙皖起义1907光复会徐锡麟、秋瑾●安庆新军起义1908岳王会熊成基●广州新军起义1910 倪英典●黄花岗起义1911.4.27黄兴●失败原因(简答)●武昌起义●背景●四川保路运动●共进会和文学社●过程●1911.10.101911年10月10日革命军在武昌打响第一枪,在之后的时间里南方各省纷纷宣布独立,清朝统治呈土崩瓦解的状态,截止11月末清政府所控区域只有东北三省、直隶、河南,清朝政权已是名存实亡●南北议和(名解)1)清被迫启用袁世凯(练军)2)外国列强扶植袁;3)革命派急于统一武昌起义后,袁世凯出任清政府内阁总理,一面陈兵长江北岸,对革命势力进行武力威胁,一面利用革命派急于完成统一的愿望,以“和平解决”诱使其进行谈判。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指中国历史上从1912年至1928年的一个时段,正式开始于中华民国成立后的北洋政府成立,终结于北洋政府被国共合作推翻。
这段时期,由于各种内外因素的影响,北洋政府和各地军阀在政治、军事等方面展开了一系列的争斗和统治。
背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背景可以追溯到辛亥革命后的中国政治局势。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但由于各种原因,中央政权掌握力薄弱,各地军阀大肆割据。
北洋政府作为中央政权,由袁世凯领导,试图通过与军阀达成妥协以实现全国统一。
军阀混战与统治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各地军阀实力强大,各自建立了权力基础,并与北洋政府展开了一系列的明争暗斗。
其中最著名的军阀包括曹锟、段祺瑞、冯国璋等人。
这些军阀通过控制军队、财政和政权,实际上成为了当地的统治者。
北洋政府在统治方面努力通过与军阀达成妥协,维持统一局面。
然而,由于各个军阀的野心和各自利益的追求,北洋政府很难真正掌控全国局势。
在这个时期,政治腐败、官僚主义以及社会不稳定成为了中国各地的主要问题。
社会影响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这个时期的政治动荡使得社会秩序失序,国家无法实施有效的行政管理,社会经济发展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其次,不同地区的军阀割据导致地方政权的混乱,人民生活在军阀统治下饱受压迫和剥削。
同时,这个时期也出现了一些重要的社会运动。
例如五四运动就发生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年轻学生和知识分子对北洋政府的无能和腐败进行了激烈的抨击,提出了民主、科学等新理念,对中国社会的变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结束与启示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最终在1928年以国共合作推翻北洋政府而告终。
虽然这段时期充满了内乱和分裂,但也为中国政治实践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教训。
在北洋军阀统治下,中国政权的弱点和问题得到了深刻的揭示,从而为未来建立稳定和强大的中央政府提供了借鉴。
总的来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动荡而又重要的时期。
北洋军阀为什么这么厉害,它是如何形成的,竟能统治中国十几年?在中国清末民初的历史上,有这样一个军政利益团体,里面强人辈出,以皖系、直系、奉系为代表轮番上阵,呼风唤雨,掌握国家大权近二十年,它就是北洋军阀系。
而这一切的开始源于袁世凯主导的天津小站练兵。
北洋系的由来在说北洋军阀之前,先了解一下“北洋”这个词是怎么来的。
咸丰十年(1861年),为了应对洋人通商要求,咸丰皇帝设立了“三口通商大臣”,但后来因满汉争权及腐败问题而被裁撤,之后又设立了体制更为健全的由直隶总督兼任的“北洋通商大臣”。
而“北洋系”的最初形成却是和一个人有关,那便是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李鸿章。
我们知道,李鸿章一生干得最久的官职就是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
他在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任上干了28年之久,一手办理外交,一手打造洋务。
而打造洋务最大的成就,便是建立了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部队,即我们熟知的北洋水师。
再加上李鸿章本身拥有的淮军势力,这些都形成了早期北洋系的班底。
小站练兵甲午之战,北洋水师及淮军惨败,使旧式军队腐化、落后的缺点完全暴露。
慈禧太后、光绪皇帝及主政的王公大臣开始意识到湘淮军已不足恃,必须组建一支新式军队才能维护国家的安全。
于是,清廷决定利用北洋水师的残余力量训练新式陆军。
1895年,袁世凯奉旨在天津咸水沽南约10公里新农镇这个地方督练'新建陆军'。
新军的训练采取近代德国陆军制度,组建步、马、炮、工、辎等兵种,且全部采用外国新式武器装备,并制定新的营规营制、饷章、操典。
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小站练兵”,也是北洋军阀系和中国近代陆军的起源。
袁世凯虽然办的是近代新式陆军,但在选拔将领方面,仍因袭湘淮军阀的旧习,“兵为将有”,专门培植依属于自己的势力,六镇新军大部分都由嫡系掌握,奠定了自己一生事业的基础,最后形成了北洋军阀集团。
而天津“小站”这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也成为中国日后各自雄踞一方、掌握中国统治大权的军阀们的摇篮。
北洋军阀兴亡大事记浏览量:12回复数:1复制链接分享到:qq 人人新浪小米推客北洋军阀史应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可以追溯一下它的继承源流)起;到1912年初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止,这是北洋军阀集团兴起、发展和形成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袁世凯通过一系列攫取权力的活动,不仅使自己成为北洋军阀集团的首脑,而且还“培植”了一大批军阀、豢养了一大批政客,成为日后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政治舞台上的重要角色。
袁世凯正因为手中有了这样一个军事集团才轻易地窃取到辛亥革命的成果。
清末军事改革1901年1月29日,慈禧太后用光绪皇帝的名义颁布上谕,命督抚以上大臣就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等问题详细议奏。
4月21日,又下令成立了以庆亲王奕劻为首的“督办政务处”,作为筹划推行“新政”的专门机构,任李鸿章、荣禄、昆冈、王文韶、鹿传霖为督办政务大臣,刘坤一、张之洞(后又增加袁世凯)为参予政务大臣,总揽一切“新政”事宜。
1901年到1905年,清go-vern-ment连续颁布了一系列“新政”上谕。
编练“新军”是清go-vern-men t“新政”的主要内容之一。
清go-vern-ment对此投入了巨大财力,花费了很大力气。
1901年8月29日,清go-vern-ment下谕全国停止武科科举考试;9月11日命令各省仿北洋、两江筹建武备学堂;9月12日下谕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
编练“新军”的工作在全国铺开。
为了在全国推行编练“新军”计划,清go-vern-ment于1903年12月4日设立练兵处,任庆亲王奕?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为会办练兵大臣,铁良襄同办理。
练兵处的实权为袁世凯所掌握。
清go-vern-ment还令各省设立督练公所,为各省领导编练“新军”的机构。
1904年9月,练兵处、兵部奏准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颁布了《陆军学堂办法》。
1906年11月7日,清go-vern-ment改兵部为陆军部,将练兵处并入其中,铁良为尚书,统一指挥全国“新军”。
军阀混战的时代——民国大学城栏目:居民空间消息快播| 空间栏目:心得日记—心得日记收藏到我的学习空间收藏到我的课堂魔方全屏.发表时间:2011-11-11 14:38:39浏览:726评论:0军阀混战时期(1916-1928)北洋政府时期1、北洋军阀——袁世凯。
北洋军阀的创始人是清末权臣李鸿章,袁世凯于1895年受命在天津小站编练新军,并成为清廷的精锐武装力量。
辛亥革命后袁世凯担任大总统,民国实现第一次形式上的统一。
袁世凯死后,旗下的北洋军阀分裂,但北洋军阀派系仍控制着中央政府直到1927年。
2、皖系军阀——段祺瑞。
从北洋军阀中分裂出来。
3、直系军阀——冯国璋,曹锟,吴佩孚。
从北洋军阀分裂而出。
4、奉系军阀——张作霖,张宗昌(山东军阀)。
由北洋军阀分裂出。
5、晋系军阀——阎锡山。
6、浙系军阀——孙传芳。
7、江苏军阀——齐燮元。
8、桂系军阀(旧桂系)——陆荣廷,沈鸿英。
9、粤系军阀——胡汉民,陈炯明,龙济光等。
10、湘系军阀——谭延闿,程潜,赵恒锡,11、黔系军阀——刘显世,王文华,袁祖铭。
12、滇系军阀——蔡锷,唐继尧。
13、川康军阀——尹昌衡,胡景伊,刘存厚,熊克武,刘湘,刘文辉,杨森等。
14、新疆军阀——杨增新。
国民政府时期1、蒋系军阀——蒋介石。
蒋介石是民国后二十年最大的军阀,1928年,由蒋介石主导的南京政府形式上统一了全国,直到1949年南京政府倒台。
2、冯系军阀(西北军)——冯玉祥。
中原大战后,冯玉祥的西北军失败解体,旗下将领分裂成多个军阀派系。
3、晋系军阀——阎锡山。
4、桂系军阀(新桂系)——李宗仁、白崇禧。
5、粤系军阀——张发奎,李济深,陈济棠,余汉谋。
6、奉系军阀(东北军)——张学良。
7、川康军阀——刘湘,刘文辉,邓锡侯。
8、山东军阀——韩复榘。
9、宁夏军阀——马鸿逵。
10、甘青军阀——马步芳。
11、绥系军阀——傅作义,董其武。
12、滇系军阀——龙云,卢汉。
13、新疆军阀——金树仁,盛世才。
[历史论文]袁世凯与北洋军阀之形成袁世凯与北洋军阀之形成北洋军阀是清末由袁世凯建立的封建买办军事政治集团。
从1895年袁世凯小站练兵开始,到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为止,北洋军阀左右中国政局长达33年。
如果从1912年清帝退位,袁世凯窃取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到1928年张学良“改旗易帜”,北洋军阀统治中国也达17年之久。
这期间,中国历史上发生了许多重大变革,新旧势力之间的斗争异常激烈。
北洋军阀是当时旧势力的代表者,它的反动统治给中国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
一、袁世凯和北洋军阀的兴起袁世凯(1859——1916),河南项城人。
出身官僚地主家庭。
袁世凯兄弟很多,故过继给叔叔袁保庆为子。
青少年时代,袁世凯耳闻目睹曾国藩、李鸿章等从建立军队,掌握军权到位极人臣,显赫一时,故而萌发了窃取兵权,以图飞黄腾达的野心。
青年时袁世凯曾两次参加乡试落榜而心灰意冷,发誓说:“大丈夫当效命疆场,安内攘外,乌能龌龊久困笔砚间,自误光阴耶。
”于是决心投笔从戎,另谋升官发财之路。
1881年,22岁的袁世凯赴山东投奔其父好友淮军统领吴长庆门下,从此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
1882年,朝鲜发生“壬午政变”,当时因清政府与朝鲜有宗藩关系,于是清政府决定派吴长清率领淮军东渡朝鲜平叛,袁世凯随吴长庆赴朝。
袁世凯在朝鲜十余载,曾任前敌营务处会办,为朝鲜国王训练“新建亲军”,并先后参与镇压了朝鲜“壬午政变”和“甲申政变”,袁世凯在朝鲜所为得到李鸿章的赏识。
1894年,袁世凯自朝鲜回国,被清政府任命为浙江温(州)处(州)道。
其间,袁世凯沽名钓誉,请人代写“兵书”,代译外国兵书,积极鼓吹“用西法练兵”,使他博得了“家世将才”、“通晓兵略”的好名声。
1895年,中日爆发了甲午战争,中国失败。
甲午战争,彻底暴露了中国旧有军队的腐败无能,显示了日本洋枪洋炮的厉害。
清政府决心重新编练新的反动武装。
清政府要训练新军,这给了袁世凯的政治投机提供了一个机会。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盘点当年的北洋军阀发展史
导语:民国的诞生,不得不盘点一下北洋军阀,如果不讲清楚北洋军阀,等到袁世凯撒手人寰,你就会发现,怎么突然冒出那么多个派系,因此在这一章里
民国的诞生,不得不盘点一下北洋军阀,如果不讲清楚北洋军阀,等到袁世凯撒手人寰,你就会发现,怎么突然冒出那么多个派系,因此在这一章里我们就详细扒一扒北洋军阀的家底,以便我们讲到后面可以一目了然,原来这些大佬是从这么来的。
先讲一下北洋的概念,我们以前经常会听到老一辈的人讲:下南洋,走西口,但是好像从来都没有听说过闯北洋云云,只有闯关东。
但是北洋这个概念自古有之,北洋之说最早出现在宋朝,主要指黄海、渤海区域。
后来在清朝1791到1821年间,以上海吴淞口为界,长江以北的均为北洋。
包括江苏、山东、直隶等各口岸的地域概念。
而为我们所熟知的如“北洋水师”、“北洋军阀”、“北洋政府”、“北洋通商大臣”均以李鸿章为创始者,以袁世凯为代表的一系政治力量在北洋地区的政治、军事、商业活动。
但凡说到“北洋系”,必然要从袁世凯在清末时的“小站练兵”说起。
小站原名新农镇,距天津约六十余里,原本是荒凉之地,最初由淮军周盛传所部“盛字营”屯垦于此,其间凿川引水,经营了近二十年。
甲午战争爆发后,“盛字营”北上作战溃败,营制不再,此地便成了废垒。
后来,这里又有一支新部队开拔进来,这便是长芦盐运使胡燏棻编练的“定武军”。
“定武军”成立不久,胡燏棻改调卢汉铁路督办,袁世凯由此接手并将“定武军”改名为新建陆军,主要军官由袁世凯亲友、北洋武备学堂毕业生和淮军旧部组成。
1899年编入武卫军,组成武卫右军。
这批部队在八国联军之役时参加东南互保保存实力,因此不像其他武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