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二孩,先做好心理功课
- 格式:doc
- 大小:14.00 KB
- 文档页数:3
二孩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与家庭教育策略研究作者:海梅张格日乐吐萨仁通拉嘎乌日吉木斯来源:《赢未来》 2019年第19期海梅1 张格日乐吐1 萨仁通拉嘎2乌日吉木斯31内蒙古赤峰市赤峰学院师范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12内蒙古赤峰市赤峰学院学前教育与特殊教育学院,内蒙古赤峰 02400023赤峰市新城蒙古族幼儿园,内蒙古赤峰 0240003摘要: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开放,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比如如何应对因家庭格局发生变化而产生的家庭矛盾、如何对大孩进行正确的心理辅导等,都是当前二孩家庭父母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本文主要分析了二孩家庭中大孩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以及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提出了二孩家庭做好子女心理辅导与教育工作的策略,为二孩家庭正确实施教育策略提供参考。
关键词:二孩家庭;心理辅导;家庭教育;策略全面放开二孩政策对缓解我国老龄化程度、平衡出生人口性别比例、增加劳动力人口以及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二孩政策的实施也引发了一系列问题,比如家庭经济、社会卫生、医疗条件以及社会保障等问题,大孩的心理状况,也会因二孩的出生而变化,如果不重视辅导与教育,将严重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赤峰市是一个由蒙古族、汉族、满族等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城市,因此,研究赤峰市二孩家庭孩子的心理与教育工作问题,就需要结合赤峰市人口政策基本特征进行,提出符合实际情况的问题解决策略。
一二孩家庭中大孩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首先,学习成绩明显下降。
这一表现是所有心理因素综合后产生的行为结果。
当家中有了二孩后,大孩以往作为家庭中心的地位发生了变化,家庭地位的变化带来的失落感,让大孩在长期的压抑下产生焦躁的情绪,以致无法集中注意力做事情,成绩不稳定,甚至直线下滑。
其次,好奇心降低。
因心理焦躁,注意力不集中,状态也不及以前好,做事情没有动力。
父母因二孩的到来,会要求大孩做一些事情,大孩在这种客观条件下被要求快速长大,做事情只是按照父母的指令去做,不会产生兴趣。
二孩家庭教育的策略与建议嗨,说到二孩家庭教育啊,我可太有感触了。
我自己就是二孩家庭,在这个过程中真的是踩了不少坑,不过也慢慢摸索出了一些经验,今天就来跟大家分享分享。
首先我觉得,公平对待两个孩子是超级重要的,但这个公平啊,真的很难把握。
比如说给孩子买东西吧,你给老大买了个新的玩具,老二就眼巴巴地看着,要是不给老二买,那他就觉得你偏心。
可有时候你要是买一样的,老大又会觉得没有独特性。
我刚开始就没处理好,俩孩子为此还吵过不少架呢。
后来我就想啊,公平不一定是东西一样,而是爱一样。
我会跟他们说每个人都是特别的,就算礼物不同,对你们的爱都是满满的。
教育方式上也得注意呢。
每个孩子性格不同嘛,我家老大比较内向,老二就特别外向。
以前我老用一种方法教育他们,对老大就不管用。
就像老大犯了错,你要是大声批评他,他就更害怕也更不爱说话了。
而老二呢,皮实得很,你大声他就嬉皮笑脸的。
所以我就开始因材施教。
老大犯错了,我就轻声细语地跟他讲道理,他就比较能接受。
老二犯错了,我就会比较严肃地跟他说,而且还会给他一些小小的惩罚,比如说今天不能看动画片之类的。
哦对了还有,一定要培养两个孩子之间的感情。
我最开始还担心他们会互相嫉妒争宠呢。
可后来我发现,只要引导好了,他们俩能互相帮助。
比如说做那种团队合作的小游戏,我让他们俩一队,共同去完成一个任务。
刚开始的时候磕磕绊绊的,后来就越来越默契。
我感觉这样的活动多做几次,他们之间的感情变好很多,也会更懂得分享和照顾对方了。
不过我也得承认,我的这些经验也有局限性。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孩子的性格和年龄差距也会对教育有影响。
如果你们家孩子年龄差距比较大,那可能面临的问题又不同了。
比如说大的已经懂事了,小的还在婴儿期,大的可能会觉得小的抢走了父母的爱。
这时候就得多分给大孩子一点关注,让他也参与到小的孩子的照顾中来,趁机告诉他他有多重要,而不是被抛弃了。
参考资料的话,其实市面上有很多关于儿童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的书籍,像《正面管教》就很不错,里面讲到了如何积极引导孩子的行为,对咱们这种二孩家庭的教育也有启发。
二胎家庭育儿心得随着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越来越多的家庭进入到了二胎家庭的行列中。
随之而来的是更多的责任和挑战,要想让两个孩子都能得到良好的成长,需要家长们在育儿方面加倍努力。
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育儿心得,希望可以给其他二胎家庭提供一些帮助和借鉴。
1. 接纳孩子的个性差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有着不同的性格特点、爱好、习惯等等。
二胎家庭中,两个孩子之间的差异可能会更加明显。
家长们需要理解并接纳这些差异,不要期望两个孩子都是一模一样的。
在教育和培养孩子的过程中,要尊重他们的个性,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化的发展。
2. 分时段注意重点在有了二个孩子之后,时间是最宝贵的财富。
这时候家长们需要适应新的生活节奏,根据孩子的生活习惯和需求,合理规划自己的时间。
比如说可以安排孩子的午休时间作为自己的学习时间,或者在孩子上学的时间里完成自己的工作。
同时,在和孩子相处的时间里,要有所分配,根据孩子的年龄和问题的紧迫程度,优先处理一些必须要做的事情,如辅导孩子的功课或帮孩子练习才艺等等。
这样就可以保证时间的充分利用,尽可能地照顾到自己和孩子的需求。
3. 对孩子进行公正、平等的教育照顾两个孩子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家长们需要严格遵守公正、平等的原则,不偏袒任何一个孩子。
同时,也不要过于纵容孩子,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在日常教育中,要尽可能让孩子学会自理、自立、自强。
帮助孩子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提高他们的自信心和独立性,使他们能够面对不同的挑战和困难。
4. 建立良好家庭氛围家庭是孩子成长的重要环境,家庭的氛围对孩子的发展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二胎家庭中,要尽可能地营造和谐、友善、温馨的家庭氛围。
在家庭中要大力宣传尊重、关爱等价值观,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建立亲密和睦的关系。
同时,家长们也要注意自己的情绪管理,要时刻保持冷静和理性,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总的来说,对于二胎家庭来说,育儿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
二胎政策下的“大宝”心理健康教育对策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现如今,我国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已经实施多年。
随着政策的调整和家庭规模的扩大,二孩家庭中的“大宝”所面临的心理健康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作为家庭中的长子或长女,大宝往往面临着父母对他们的期望较高、焦虑情绪较重、缺乏关注和支持等问题,这些都可能对其心理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二胎政策下的“大宝”心理健康问题展开研究和探讨,探索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对策,显得尤为重要。
只有深入了解现行二胎政策对“大宝”的影响,分析大宝心理健康问题的具体表现和原因,设计科学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案,才能有效地提升“大宝”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其全面发展。
本研究将针对二胎政策下“大宝”的心理健康问题展开深入研究,旨在为相关部门和机构提供参考和借鉴,促进我国家庭成员的整体幸福感和社会和谐。
1.2 问题提出在二胎政策放开后,越来越多的家庭选择再生二孩。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得不面对一个难题:如何保障大宝的心理健康?大宝作为家庭中的第一个孩子,在家庭结构和亲子关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随着二胎政策的实施,大宝可能会面临着心理健康问题,比如嫉妒、焦虑、自卑等。
这些问题不仅会影响大宝本人的健康成长,也会影响整个家庭的和谐与稳定。
如何有效地帮助大宝应对这些心理健康问题,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研究旨在探讨二胎政策下的大宝心理健康教育对策,为大宝的心理健康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
1.3 研究意义在研究意义方面,本研究的开展对于二胎政策下的家庭和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二胎政策的全面放开,许多家庭将面临着育儿压力和心理负担的增加,特别是对于大宝来说,可能会感受到家庭资源的竞争和焦虑。
对大宝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自我认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
本研究的开展可以促进社会对于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视和关注。
大宝作为家庭中的长子或长女,承担着照顾、引导和榜样的责任,其心理健康状况直接关系到整个家庭的和谐和稳定。
当前二孩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策略随着中国政府推出了全面二孩政策,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面临着二孩家庭教育的挑战。
家庭教育是孩子成长的关键环节,然而在二孩家庭中,由于教育资源的分配、家庭经济压力等因素,家长们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本文将从当前二孩家庭教育的主要问题及其策略进行探讨。
一、主要问题:1. 教育资源匮乏:随着二孩政策的实施,孩子数量的增多导致教育资源的供不应求。
包括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等各个教育阶段,各类教育资源都面临着供给不足的情况,给二孩家庭的教育带来了挑战。
2. 家庭经济压力:随着孩子数量的增多,家庭的经济负担也会相应增加。
对于一些家庭来说,经济条件的拮据会影响到孩子的教育投入,这将会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 家长教育能力不足:许多家长在两孩成长教育过程中会面临着教育能力不足的问题。
对于两个孩子的教育管理和方法应用都需要家长有足够的教育经验和心理素质,但是许多家长在这方面还处于摸索阶段,存在不足。
二、策略:1. 加强教育资源供给:政府应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教育资源的供给能力,特别是要加强对农村地区和欠发达地区的教育资源投入,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
2. 推动教育公平:政府在教育政策上应加强对教育公平的监管和投入,在政策层面上要加强对教育资源的平衡分配。
通过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贫困家庭孩子的资助力度,确保每一个孩子都有平等的教育机会。
3. 家庭教育规划:家长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制定一份二孩家庭教育规划,明确孩子的教育目标和路径。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教育规划,确保孩子得到充分的教育资源和关怀。
4. 家长教育提升:家长在二孩教育过程中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和教育能力,可以通过参加家庭教育培训、阅读相关的家庭教育书籍等方式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水平。
5. 合理教育投入:对于家庭经济压力比较大的家庭来说,可以通过合理的教育投入来保障孩子的教育需求。
二孩家庭教育的五个策略随着三孩政策的开放,二孩教育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
既然已经选择了养育二孩,家长就要面临诸如老大争宠、二孩抢玩具、争吵哭闹等诸多问题。
家长应该怎样教育两个孩子以及平衡给孩子们的爱呢?家有二孩的父母不要烦恼,把握好以下五个策略,用双倍的爱包围两个宝贝,引导他们彼此呵护,彼此关心。
1、培养老大的责任感家长要消除一个认识误区:不要以为生了二孩,自然而然就应该分一半爱出来给二宝。
给爱做除法不及给爱做乘法,用双倍的爱呵护每个孩子,他们收获的将是一个无所不能、有求必应的家长,一双形影不离、两小无猜的兄弟姐妹,满满的幸福感会让两个孩子融洽相处,关爱彼此。
两个孩子是否能相处融洽,很多时候家长的处理方式至关重要。
二孩家庭中,家长要把关爱的重心放老大的身上,而不是放在“护小”上,更不要因为二宝的一句话来做决定,要用老大能接受的方式帮助他适应角色转变,要让老大成为提供帮助的参与者,参与照顾弟弟或妹妹的活动。
有位家长朋友的做法有可取之处:有一次她的两个孩子在一起玩儿,因为很多玩具都是老大小时候玩的,所以对于老大来讲,这些都是爸爸妈妈给她买的,妹妹玩的玩具是自己的。
妹妹想玩姐姐手里的玩具,就去姐姐手里直接抢,姐姐也不甘心,俩人就谁也不让谁。
这时家长喊住了姐俩,先安抚让俩孩子都冷静下来,然后说:“墨墨,这是姐姐小时候爸爸妈妈给她买的,是姐姐的玩具,你要玩的话需要征得姐姐的同意,姐姐一定会与你分享的,不应该去抢姐姐手里的玩具,那样是没有礼貌的。
”姐姐在旁边听着,感觉得到了尊重,这时候再跟姐姐说:“乐乐,妹妹小,很多事情不太懂,我跟她讲的规则或许她还听不懂,你是姐姐,我们是不是可以一起帮助妹妹?”姐姐听到这里,摸着妹妹的头说:“妹妹,你玩这个玩具吧!你想玩什么玩具要先跟姐姐说,好吗?不要跟姐姐抢,你抢姐姐会生气的。
”说完俩人抱在了一起,这时家长赶紧夸姐姐:“乐乐,你真棒,你学会做一个大姐姐,知道照顾妹妹了,看到你们这样,妈妈真的很开心。
二孩时代,孩子的嫉妒心理不能忽视
王子云
【期刊名称】《农村百事通》
【年(卷),期】2018(000)012
【摘要】随着二孩政策的放开,许多家庭都有了生育二孩的想法。
但是,很多家长开始担心,如何公平的对待两个孩子?其实,父母首先要做的就是大宝的思想工作,以免大宝因小宝的到来产生嫉妒心理。
当然,也不能一味地关注大宝,而忽略了小宝的感受。
那么父母该如何认识孩子的嫉妒心理?敬请关注——
【总页数】2页(P48-49)
【作者】王子云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孩子的“嫉妒”心理从何而来? [J], 李艳鸣
2.解析孩子的嫉妒心理 [J], 尤登星
3.二孩时代,两个孩子如何爱?\r——对\"二孩\"热的冷思考 [J], 赵元猛
4.“二孩”时代,孩子的心理变化不容忽视 [J], 陈姗
5.永远都不能有嫉妒心理 [J], 罗建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谈二胎家庭孩子的心理辅导与家庭教育策略摘要:随着“二胎”的全面开放,有关“二胎”家庭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问题疏导、教育培养措施落实等问题,便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热点。
诚然,“二胎”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为家庭增添了更多温暖、生机、活力,但有关“二胎”家庭孩子的教育问题,以及由“二胎”所带来的家庭格局变化,所引发的家庭矛盾激化等,则成了父母、子女所必须面临的全新挑战与最大困惑。
尤其是对于子女的心理辅导以及家庭教育开展,便显得至关重要。
对此,作为“二胎”家庭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的父母和家长,应第一时间调适好自己的内心状态,并通过对科学教育措施的学习、借助、应用,来合理、科学、高效化解存留于孩子心理层面的诸多问题与困惑。
使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下,学会包容、懂得分享、和谐相处。
通过彼此之间的互帮互助、彼此体谅,构建起一个全新的、和睦的家庭氛围,来助力于子女的身心健康与快乐成长。
关键词:二胎家庭孩子;心理辅导;家庭教育;策略进入新时代,“二胎”政策的全面、深入推行,以及“二胎”子女的相继出生,如何处理好第一个孩子在心理上所面临的巨大冲击与全新挑战,以及第一孩所接受的温暖、关爱逐步欠缺的问题,便成为每一个父母、每一个家庭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而且,与第二胎子女出生前的家庭地位、家庭待遇相比,第一孩在心理上所出现的恐慌、失衡、不适应、不习惯等问题,更需要借助科学的指导措施与有效的调适对策进行化解。
而且,这些问题若不及时引起关注并着手处理,必然会对第一孩的身体健康、价值观念、人生定位等带来不利影响。
基于此,应从“二胎”家庭中第一孩心理上所出现的不良变化、巨大落差出发,深入分析其心理层面的诸多表现,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问题诱因,积极探寻改进对策,来落实对“二胎”家庭子女不良心理问题的化解,来促使其身心健康、和谐发展,以切实提升家庭教育效能,更好助推子女适应能力、调节能力的增强与提升。
一、“二胎”家庭孩子心理问题的具体表现受到“二胎”出生的影响,很多家庭的第一个孩子,也在心理上出现了很多微妙变化。
二孩家庭个体心理辅导记录日期:XXXX年XX月XX日参与人员:夫妻二人导师:在本次心理辅导中,我主要想了解你们作为二孩家庭的家长,在照顾孩子方面的感受和困惑。
你们可以跟我分享一下你们的想法吗?夫妻一起陷入沉思。
丈夫:我们是在孩子三岁的时候生育了二胎,一开始我们很开心有了第二个孩子,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感到越来越困惑和无力。
妻子:是的,我们觉得自己无法同时照顾好两个孩子,特别是在工作繁忙的时候,我们很担心我们无法给予他们足够的关爱和陪伴。
导师:你们的担心是正常的,养育一个孩子已经需要很多精力和时间,二孩家庭无疑会给你们带来更大的压力。
但是,我想告诉你们,这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很多家庭都会面临相似的问题。
夫妻一起松了一口气。
导师:你们会感到困惑和无力,一部分原因可能是你们的期望值过高。
家长们都希望给孩子最好的一切,但是我们需要明确,父母的爱不一定马上得到孩子的理解和接受,这是一个过程。
同时,逐渐学会跟孩子分享家庭和关怀,也是培养孩子独立性的过程。
妻子:我明白了,我们可能过于焦虑了,自己要求太高,不敢向他们释放自己。
他们是独立的个体,他们需要接受我们给予的关爱和照顾,同时也需要发现和建立自己的能力。
导师:对的,孩子们需要从我们身上获得安全感,但是我们也需要给予他们成长的空间,让他们有机会去探索和发展自己的能力。
同时,每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都会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方式来引导他们解决问题,培养他们处理困难的能力。
丈夫:我理解了,我们应该相信孩子的能力,并给予他们适当的自主权。
同时,我们也要及时的给予他们指导和支持。
导师:是的,家长的角色不仅是保护者和提供者,也是孩子们最重要的引导者。
平衡外界因素,使孩子们获得良好的成长环境是我们作为父母的责任。
妻子:我们应该更加关注孩子自身的需求和特点,根据他们的情况来制定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和关爱方式。
导师:很好,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个体,我们作为父母要灵活地去适应他们的需求。
龙源期刊网
要二孩,先做好心理功课
作者:郭薇
来源:《大众健康》2016年第01期
怀胎十月很辛苦,照顾婴儿很疲倦,还有各种哺养教育的困扰,经济压力也显著增加。
重压之下,家庭关系如履薄冰,一不小心就有濒临崩溃的危险。
生育孩子没有经验可谈,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人成功的教养方式未必完全适用于自己的宝贝。
同样,对于大宝的养育方法也不能照搬运用到小宝身上。
如果决定要二孩,事先一定要做好充足的准备,特别是大宝与小宝的年龄差在7岁以内的夫妻,因为大宝还处于学龄前期,他们的思绪尚不稳定和成熟,且又处于空前依赖父母的阶段。
倘若在这个时期盲目要二孩而不加准备的话,后续不必要的麻烦与慌乱将接踵而至,对家庭关系的杀伤性不可估量。
准妈妈的心理准备
自己的意愿很重要
不受他人左右,切实跟随自己的意愿决定是否要二孩。
婴儿的主要抚育者就是妈妈,妈妈的态度和情绪变化将直接影响到母子之间的情感连接以及宝宝的身心健康。
不想将来孩子在青春期时太过叛逆,准妈妈就要在宝宝三岁前打好坚实的基础,给予宝贝足够的爱与安全感。
不要为了完成任务而生育
养儿不是为了防老,而是让自己的生活更多姿多彩。
孩子的到来给予了生活更多精彩和奇妙,他们应是在爱的召唤下而来,因为有爱才会不加苛求、才会更加尊重,才会相互融洽。
但如果宝宝是带着责任和使命而来,父母过高的期望不但会让孩子过早承受心理压力还容易使自己失望,徒增彼此的苦恼。
与大宝一起迎接小宝的到来
在这个过程中还是以陪伴共同享受为主,切莫急功近利、见缝插针式说服,只有大宝自己接受,才会更早地把爱展现给小宝。
例如,带着大宝一起去产检,让他参与到小宝成长的全过程,并与大宝交流自己当年孕育他时自己的心得与喜悦。
准爸爸的心理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