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内膜息肉围手术期的护理 ppt
- 格式:ppt
- 大小:386.00 KB
- 文档页数:27
探讨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实施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时应用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发布时间:2023-03-22T01:08:39.455Z 来源:《护理前沿》2022年34期作者:陈丽[导读] 观察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实施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时应用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陈丽珠海市第五人民医院, 广东珠海 519055【摘要】目的:观察对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实施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时应用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方法:将我院(2022年4月至2022年10月)收治以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患者60例,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各30例,分别接受常规护理(对照组)与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护理(研究组)。
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指标,统计围手术期并发症并评价护理满意度。
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P<0.05)。
研究组患者在围手术期并发症比较中,研究组仅发生1例(占比3.33%),对照组8例(占比26.67%);研究组更低;在护理满意度比较中,研究组100.00%高于对照组80.00%,(P<0.05)。
结论:在宫内膜息肉患者实施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时,应用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护理,可显著的缩短患者手术与住院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与围手术期并发症的发生,提升护理满意度,效果理想。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护理;子宫内膜息肉为女性最常见宫内疾病,可引起异常子宫出血及不孕症,约25%患者(息肉直径<1cm)可自然剥脱,亦可配合期待疗法或孕激素药物性刮宫,但不适于中、重度贫血者[1]。
目前,宫腔镜手术切除,是最直接有效手段,已成为“金标准”[2]。
而考虑到由于实施镜下手术的方式,相对于常规外科手术相比有着一定的差异性,由此是给护理配合带来一定的难度。
基于此,我院开展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护理,获得满意效果如下。
综合护理干预应用于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患者的护理效果分析【摘要】目的:以宫腔镜下摘除术方式治疗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时,综合护理方案的干预效果探究。
方法:纳入对象均是我院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总数为84例,2021.1-2021.12为对象纳入时段,随机抽签方法将对象划分为2组,42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组,即对比组、讨论组,均采取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疗法,在此期间,普通护理用于对比组,综合护理用于讨论组,对2组护理效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比较分析可知,讨论组术中失血量指标、手术耗时指标、住院天数指标均较对比组指标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比组低,2组评估P值<0.05。
结论:为提升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的安全性,可经实施综合护理方式达成,利于缩短手术时长,护理效果突出。
【关键词】综合护理干预;护理效果;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并发症;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为女性群体较易发生的疾病之一,女性发生该疾病之后,会产生不孕、月经不调、下腹部疼痛等症状,为女性的心理状态、身体状态形成较大损伤[1]。
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为当前临床上的常用疗法,拥有突出优势,带给人体的损伤较小,此手术的操作流程较繁复,对医师的医疗技术有很高要求,除此之外,若想确保手术疗效达到理想效果,还需采取护理措施[2]。
普通护理缺乏综合性,故而,其护理效果、配合作用均不显著。
综合护理的服务理念更符合当前医疗工作要求,部分手术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后,手术疗效均达到最佳。
鉴于此,本院在2021年1月到2021年12月阶段开展研究,并于该阶段内收治的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中抽选84例参与研究,讨论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及对宫腔镜下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疗效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1.1为研究起始时间,2021.12为研究结束时间,84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均选自该时段,经随机抽签法行比较分组研究,即对比组42例、讨论组42例。
对比组:年龄最高及最低为64岁和20岁,中位(40.08±2.32)岁;讨论组:年龄最高及最低为64岁和21岁,中位(40.23±2.16)岁。
传统治疗子宫内膜息肉采用的是宫腔镜电切术或刮宫术,这两种手术方式对患者的影响较大,出血或疼痛是非常见的术后症状[1]。
宫腔镜刨削系统运用刨削旋切原理将子宫内膜息肉从子宫壁上切割下来,并通过自吸系统将病体组织吸出体外,从而完成手术[2],术后即可正常生活。
近年来随着宫腔镜刨削手术的快速发展,宫腔镜刨削手术方式作为妇科手术的新技术新业务目前广泛适用于妇科临床中,我科于2018年11月至2019年3月使用宫腔镜刨削系统治疗36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术中护理配合密切,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患者无出血及感染,现将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研究选取2018年11月至2019年1月于西北妇女儿童医院生殖妇科门诊确诊为子宫内膜息肉的患者16例,年龄26~47岁平均为(35)岁,均为单发息肉或多发息肉,病灶组织直径在0.8~3.5cm,平均直径(2.1)cm,术前血常规、血凝、乙肝艾滋梅毒检查正常,并排除急性感染期,择期在静脉全麻下行子宫内膜息肉刨削系统切除术,手术时间为10~30min,出血约3~5ml。
36例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出血、感染等并发症。
1.2适应证:子宫内膜息肉患者,了解手术风险,同意接受子宫内膜息肉刨削系统切除术。
1.3手术方法及步骤:16例患者均采用静脉全麻,患者采膀胱截石位,常规消毒铺巾。
以0.9%氯化钠作为膨宫介质,充盈扩张子宫腔后,通过光透镜和显微镜将冷光源导入宫腔,在直视下观察息肉位置及大小后,将刨削刀头放入内镜内,对病体组织进行快速旋切,并通过息肉自吸系统将病体吸出体外[2]。
2护理配合2.1术前护理2.1.1心理护理:36例患者均知晓病情,因都患者术后有生育要求,加上对手术方式的不理解担心手术后会影响子宫内膜,造成不孕,有明显焦虑,这时候护理人员就要通过讲解手术过程、观看视频、宣教等等方式消除患者顾虑,增强患者信心。
2.1.2术前准备:①术前常规行化验、抗炎检查。
综合护理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应用效果发布时间:2021-09-23T07:27:59.946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2021年7月20期作者:刘素杰[导读] 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刘素杰四川省宣汉县人民医院四川宣汉 636150【摘要】目的观察综合护理干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临床应用效果。
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行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的96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8例,其中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并对两组护理前后,患者焦虑和抑郁程度、满意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评估比较。
结果护理前两组患者HAMA焦虑与HAMD抑郁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A与HAMD评分均明显低于护理前,组内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护理前后HAMA与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HAMA与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手术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围术期配合综合护理干预能显著改善患者抑郁、焦虑的心理状态,减少手术并发症,提高患者满意度,有利于康复。
【关键词】子宫内膜息肉;宫腔镜;切除术;综合护理干预子宫内膜息肉(endometrial polyps,EP)是临床常见的妇科疾病,由子宫内膜局部过度增生所致的病变,临床表现为异常子宫出血、不孕等症状,给女性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很大影响[1]。
目前,宫腔镜是诊断和治疗子宫内膜息肉的金标准,临床以宫腔镜下电切术(TCRP)或宫腔镜息肉钳夹摘除术为常用手术方法,与传统刮宫术比较,具有微创、直视、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但TCRP 也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因此,围术期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干预,是预防和减少并发症,提高术后疗效的关键[2] 。
妇产一科子宫内膜息肉病人健康宣教尊敬的病友、病友豕属:您好!首先感谢您对妇产一科医疗技术及护理服务的信任和支持。
您的管床医生是:关于住院管床护士是:住院期间未经医师书面同意请勿擅自离开病区、医院及擅自外宿,以免发生意外,陪护人员尤其要注意。
若您擅自离开医院而引起的任何意外情入院后管床护士会给您做常规检查,医生会给您开检查单,请提前去相应科室进行检查况后果自负,责任。
我院不承担任何贵重物品请妥善保管,病房里物品定点放置,衣服等其他物品放入柜中。
医院3号楼大厅西侧设有食堂,病区配餐间内有开水,禁止在病区、病室内使用微波炉等大功率电器。
关于您的病情:首先您需要准备便盆和散纸1•保守治疗对于小的、无症状的息肉,可暂时不加干预,有部分息肉可自发消退,但不推荐药物治疗息肉。
2•宫腔镜电切术宫腔镜息肉切除术是最主要的治疗方式,相关风险较低,切除的组织全部送病理检查。
温馨提示:(1)一般在月经干净后3〜7天进行手术;术前3天禁止性生活;(2)术前遵医嘱给予您口服抗生素,以降低感染几率。
(3)术前禁食水8h,防止麻醉时误吸(4)术前需要给您留置导尿,以避免术中损伤膀胱。
(5)术后当日禁食水,防止呕吐和误吸。
次日由流食逐渐向普食过度(6)术后遵医嘱给予抗生素及补液治疗。
(7)为防止栓下肢静脉血栓,术后8h可翻身活动,请按护士指导做踝泵运动,术后24h下地活动。
请记得出院后的饮食及生活注意事项,按时复诊。
请您把被褥及茶瓶退回到被服库等待护士通知。
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切除术中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的应用分析发表时间:2020-03-19T06:45:04.290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20年第1期作者:麴晓伟[导读] 子宫局部间质过度增生,将良性腺体覆盖住,最终形成子宫内膜息肉。
蚌埠市妇幼保健院手术室 233000【摘要】目的:探究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在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切除术中的实施效果。
方法:收治子宫内膜患者,其中126例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将患者平均分为2组,对照组围手术期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围手术期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比较两组护理结局。
结果:手术及住院时间相比,观察组用时较短(P<0.05);术中出血量相比,观察组出血较少(P<0.05);SAS、SDS评分相比,观察组较低(P<0.05)。
结论:将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模式运用在子宫内膜息肉患者宫腔镜切除术中,能有效缩短患者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出血量,改善患者不良情绪。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宫腔镜;子宫内膜息肉子宫局部间质过度增生,将良性腺体覆盖住,最终形成子宫内膜息肉。
本病在临床上比较常见,血管、内膜腺体及间质共同组织子宫内膜息肉,病灶可单一、可多发,且病灶面积随患者患病程度变化[1]。
出现子宫内膜息肉后需及时治疗,否则会诱发坏死、感染等现象,息肉多为良性病变,经手术摘除即可[2]。
本次实施宫腔镜内息肉切除术,为保证手术质量,围手术期实施手术室护理配合路径,并设置对照组验证其效果,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收治子宫内膜患者,其中126例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分组,对照组、观察组各63例,病例选取范围:2018年10月-2019年12月。
患者均为女性,观察组年龄31~52岁,平均(36.58±2.34)岁;观察组年龄30~54岁,平均(37.56±2.15)岁;两组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对比。
1.2 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包括术前健康教育、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术后监护等护理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