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部血管解剖(静脉+动脉)
- 格式:ppt
- 大小:13.36 MB
- 文档页数:37
腹部外科血管走行解剖综述徐教邦(研究生院2011级7班局部解剖4组学号:21100714)摘要:腹部脏器血管走行复杂,变异较多,在进行腹部脏器手术过程中需要理顺血管走行,方可进行进一步治疗。
包括腹部浅层血管走行,脏器血管走行,各个脏器血管的交通情况,动静脉走行的的相同与不同,已经经常遇到的血管变异情况等这几个方面进行叙述。
在手术过程中,要注意血管的走行,注意血管与周围组织的位置关系,注意一般,特殊,以及变异情况。
通过对解剖结构的充分了解,有利于手术过程中的处理各种情况的发生。
血管的走行,以及各种走行在人群中的分布还有待继续研究。
一,浅层血管走行动脉:脐平面以上的浅动脉大都较细小,多为肋间后动脉的分支脐平面下部的动脉:两条,均起自股动脉,其中腹壁浅动脉越腹股沟韧带中内三分之一向脐部走行。
旋髂浅动脉发出部常较腹壁浅动脉高出1cm,在浅筋膜浅深两层之间向髂前上棘走行。
静脉:上部:胸腹壁静脉,下部腹壁浅静脉,旋髂浅静脉分布与动脉相似,注入大隐静脉,也可以经深静脉进入髂外静脉。
胸腹壁静脉以及腹壁浅静脉相互吻合,在门脉高压时,血流经附脐静脉流入脐周静脉网,经胸腹壁静脉与腹壁浅静脉与体循环相交通,呈现出“海头蛇”状二:深部,器官脏器血管走行1.腹部下动脉,腹外前侧壁深层的血管:腹壁下动脉,腹壁下静脉:动脉起自髂外动脉,在近腹股沟中点内侧上方1cm左右发出髂外动脉,在腹膜外组织斜向内上,经半环线潜入腹直肌的深面与腹壁上动脉吻合。
2.旋髂深动脉:与腹壁下发自同一水平,在腹膜外组织内沿着腹股沟外侧半的深面斜向外上方,经过髂前上棘内侧,行向髂前上棘内侧,至髂嵴前部上缘,在此处分出数支进入髂嵴内唇,伴行有同名静脉。
阑尾切除术时,如需要向外侧延伸切口,注意勿伤及旋髂深动脉。
腹主动脉进入腹腔之后分支首先分出胃左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肠系膜下动脉胃的血管总行:动脉:胃的血管大都来自腹腔干及其分支,先沿胃的大小弯形成两个动脉弓,在由弓上发出很多小枝到前后壁。
腹主动脉为人体腹部的中心动脉,腹主动脉为降主动脉的腹段,在第 12 胸椎平面,膈肌主动脉裂孔处续于胸主动脉,沿腰椎体左前方下行,至第4腰椎下缘平面分为左、右髂总动脉而终。
长度14~15cm,近段管径2.1~3.0cm,中段管径 1.6~2.2cm,远段管径 1.3 ~1.7cm。
腹主动脉的分支按其所供给的部位分为脏支和壁支两类,脏支远较壁支粗大。
一、壁支主要有膈下动脉、骶正中动脉和腰动脉。
腰动脉共4对,分布于腹后壁、脊髓及其被膜;膈下动脉,左右各1支,在腹主动脉起始端的前壁发出,分布于膈下面,并发出肾上腺上动脉;骶正中动脉,为一条细小的动脉,在骶尾和尾骨前面下行进入盆腔,分支分布于盆腔后壁的组织结构。
二、脏支数量多且粗大,可分为成对的脏支和不成对的脏支两种。
成对的脏支主要有肾动脉、睾丸动脉(男性)或卵巢动脉(女性)等,不成对的奇数脏支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和肠系膜下动脉。
(一)肾动脉为腹主动脉一对短粗的分支,平第1~2腰椎椎间盘高度起于腹主动脉,横行向外,分前、后两干,经肾门入肾,分数支分布于肾。
肾除了由肾门进入的肾动脉供血外,还可由不经过肾门而从肾的上极或下极入肾的肾副动脉供血。
(二)睾丸动脉或卵巢动脉睾丸动脉又称精索内动脉,细长,在肾动脉起始处稍下方,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斜向外下方走行于腰大肌前方,越过输尿管,进入腹股沟管,参与精索组成,营养睾丸和附睾。
在女性为卵巢动脉,该动脉经卵巢悬韧带降入盆腔,营养卵巢和输卵管。
(三)腹腔干为一粗短动脉干,在主动脉裂孔的稍下方,由腹主动脉前壁发出后,行向前上方达胰和脾动脉的上缘,分为胃左动脉、肝总动脉和脾动脉3条分支。
营养胃、肝、胆囊、胰、脾、十二指肠、食管腹段等结构。
1.胃左动脉,较细,由腹腔干发出后,先向左上方行至胃贲门附近,沿胃小弯走行于小网膜两层之间,与胃右动脉相吻合。
胃左动脉有时发出迷走肝左动脉,分布于肝左叶。
沿途营养食管腹段、贲门和胃小弯附近的胃壁。
1.胃的动脉:胃是胃肠道中⾎供最丰富的器官,来⾃腹腔动脉及其分⽀。
沿胃⼤、⼩弯形成两个动脉⼸,再发出许多分⽀到胃前后壁。
(1)胃左动脉:起于腹腔动脉,是腹腔动脉的最⼩分⽀,⽽是胃的动脉。
左上⽅经胃胰腹膜皱襞达贲门,向上发出⾷管⽀与贲门⽀,然后向下沿胃⼩弯在肝胃韧带中分⽀到胃前后壁,在胃⾓切迹处与胃右动脉相吻合,形成胃⼩弯动脉⼸。
15-20%左肝动脉可起⾃胃左动脉,与左迷⾛神经肝⽀⼀起,到达肝脏,偶⽽这是左肝叶动脉⾎流。
于根部结扎胃左动脉,可导致急性左肝坏死,⼿术时应注意。
(2)胃右动脉:起源⾃肝固有动脉或胃⼗⼆指肠动脉,⾏⾛⾄幽门上缘,转向左,在肝胃韧带中沿胃⼩弯,从左向右,沿途分⽀⾄胃前、后壁,到胃⾓切迹处与胃左动脉吻合。
(3)胃膜左动脉:起于脾动脉末端,从脾门经脾胃韧带进⼊⼤膜前叶两层腹膜间,沿胃⼤弯左⾏,有分⽀到胃前后壁及⼤膜,分布于胃体部⼤弯侧左下部,与胃膜右动脉吻合,形成胃⼤弯动脉⼸。
胃⼤部切除术常从第⼀⽀胃短动脉处在胃⼤弯侧切断胃壁。
(4)胃膜右动脉:起⾃胃⼗⼆指肠动脉,在⼤膜前叶两层腹膜间沿胃⼤弯由右向左,沿途分⽀到胃前后壁及⼤膜,与胃膜左动脉相吻合,分布⾄胃⼤弯左半部分。
(5)胃短动脉:脾动脉末端的分⽀,⼀般4-5⽀,经胃脾韧带⾄胃底前后壁。
(6)胃后动脉:系脾动脉分⽀,⼀般1-2⽀,⾃胰腺上缘经胃膈韧带,到达胃底部后壁。
(7)左膈下动脉:由腹主动脉分出,沿胃膈韧带,分布于胃底上部和贲门。
胃⼤部切除术后左膈下动脉对残胃⾎供有⼀定作⽤。
胃的动脉间有⼴泛吻合⽀,如结扎胃左动脉、胃右动脉、胃膜左动脉及胃膜右动脉四根动脉中的任何三条,只要胃⼤弯、胃⼩弯动脉⼸未受损,胃仍能得到良好⾎供。
2.胃的静脉:胃的静脉与各同名动脉伴⾏,均汇⼊门静脉系统。
远端脾肾静脉吻合术能有效地为胃⾷道静脉曲张减压,⾜以证明胃内⼴泛的静脉吻合络。
(1)胃左静脉:即胃冠状静脉,汇⼊门静脉。
(2)胃右静脉:途中收纳幽门前静脉,位于幽门与⼗⼆指肠交界处前⾯上⾏进⼊门静脉,幽门前静脉是辨认幽门的标志。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了解人体腹部各器官的形态结构、位置和毗邻关系;2. 掌握腹部器官的解剖学特点,为临床医学实践提供理论依据;3. 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人体腹部解剖标本、解剖图谱、解剖学模型;2. 实验仪器:解剖刀、解剖剪、镊子、解剖针、解剖钩、解剖镜等。
三、实验方法1. 观察人体腹部解剖标本,了解腹部器官的总体形态和位置;2. 通过解剖刀、解剖剪等工具,逐一对腹部器官进行解剖;3. 观察并记录腹部器官的形态、位置、毗邻关系等特征;4. 与解剖图谱、解剖学模型进行对比,加深对腹部器官的理解。
四、实验内容与步骤1. 观察腹部表面标志线:腹上角、腹下角、肋弓、髂嵴等;2. 解剖腹部皮肤和浅筋膜,观察脂肪组织的分布;3. 解剖腹直肌,观察腹直肌鞘和腹直肌腱;4. 解剖腹壁肌层,包括腹外斜肌、腹内斜肌、腹横肌和腹横筋膜;5. 解剖腹膜,观察腹膜壁层和脏层,了解腹膜腔的形态和位置;6. 解剖肝脏,观察其形态、位置、毗邻关系,包括肝门、肝蒂、肝静脉等;7. 解剖胆囊,观察其形态、位置、毗邻关系,包括胆囊管、胆囊底等;8. 解剖胃,观察其形态、位置、毗邻关系,包括贲门、胃底、胃体、胃窦等;9. 解剖小肠,观察其形态、位置、毗邻关系,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回肠等;10. 解剖大肠,观察其形态、位置、毗邻关系,包括盲肠、阑尾、结肠、直肠等;11. 解剖泌尿系统器官,包括肾脏、输尿管、膀胱等;12. 解剖生殖系统器官,包括男性生殖器官和女性生殖器官。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腹部表面标志线清晰,腹壁肌层结构完整;2. 腹膜壁层和脏层紧密相连,形成腹膜腔;3. 肝脏位于右上腹部,与胆囊、胃、十二指肠等器官毗邻;4. 胆囊位于肝脏下方,胆囊管与胆总管相连;5. 胃位于上腹部,与食管、十二指肠等器官毗邻;6. 小肠分为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呈螺旋状分布;7. 大肠分为盲肠、阑尾、结肠、直肠等,呈逆时针分布;8. 肾脏位于腰部,与输尿管、膀胱等器官毗邻;9. 男性生殖器官包括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等;10. 女性生殖器官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阴道等。
侵犯腹腔主要血管的肿瘤根治切除--腹部血管解剖与手术方式西安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肝胆外科前言:任何学科都有其自身的历史包袱。
自19 世纪末,一批欧美优秀的外科医生先后开创了普通外科学的辉煌。
然而一百多年过去了,大师们的业绩成为经典,许多仍是指导现代外科手术的标准。
近年来虽然涌现出器官移植和腹腔镜手术等新技术,但侵犯腹腔主要血管的肿瘤仍是一个不易逾越的障碍。
侵犯腹腔主要血管的肿瘤的治疗现状:腹部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以手术为主,而肿瘤是否彻底切除则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
对侵犯腹腔主要血管肿瘤,受累血管的恰当处理与否,是影响肿瘤能否彻底切除及预后的关键。
国内多数医院都将侵犯腹腔主要血管的肿瘤列为手术的禁忌症,此类手术难度大,切除率低,总体上预后差。
那么:局部侵犯严重是否意味着无法根治切除?局部侵犯重要血管就一定有远处转移?有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近年国外进展:血管外科技术为标志的一些外科手术技巧的改进和提高,以国外为主的一些外科学者在近年突破了这个手术禁区,对侵犯腹腔主要血管的肿瘤实施了有效的根治切除,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侵犯血管的胃癌根治性切除:进展期胃癌行左上腹脏器全切(全胃、胰体尾,脾脏),联合腹腔干动脉切除,5年生存率27.8%。
[古和洋,今村博司,龍田正眞行,等.進展期胃癌の他臟器合併切除. 消化器外科. 2006; 29: 1287-1293]侵犯血管的胆囊癌根治性切除:侵犯血管的胆囊癌联合血管切除,明显提高了手术切除率,2年生存率达32.7%,并出现了存活5年以上的个案。
[平野聡,近藤哲,矢野智之,等. 胆囊癌手術にぉける脈管合併切除の適応成績. 外科治療. 2006; 95(4): 380-386]侵犯血管的胰头癌根治性切除:侵犯血管的进展期胰头癌合并门静脉或肠系膜上静脉切除重建, 3年生存率19.9%,5年生存率6.6%。
[今泉俊秀,飛田浩秿,堂纍昌一,等.脈管合併切除を伴う膵癌切除術の意義.消化器外科.2005;28(2):189-199]侵犯尾骨的复发直肠癌根治性切除:局部复发的直肠癌行全盆腔脏器切除(直肠、膀胱、子宫、髂内动静脉)联合尾骨切除,5年生存率达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