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城区2018年1月七年级期末语文试卷
- 格式:pdf
- 大小:786.48 KB
- 文档页数:8
2018北京市西城区初一(下)期末语文2018.71. 本试卷共8页,共五道大题,24道小题。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20分钟。
2. 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学号。
3. 试题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 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黑涂满,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5. 考试结束时,将本试卷、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基础?运用(共12分)(一)阅读下列文段,完成1-5题。
①四合院,是北京的一种传统建筑。
一般来说,正规的四合院都是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南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以高墙屏zhàng,围成四合。
②大门开在宅院的东南角,以取“紫气东来”之意。
大门内一般都有一个影壁,大多镶嵌在东厢房的山墙上,也有规格高一些的院落,采用独立影壁;影壁上常雕刻有各种吉利的图画或者吉祥喜庆的文字。
③接下来是垂花门。
【A】旧时说的大户人家的小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就是指不迈出垂花门。
【B】中国古代社会讲究内外有别,二门里面又称为内院,一般下人到此就得止步了。
【C】④四合院的正房、厢房与垂花门之间,通常都有游廊连接。
凡有游廊连接的房子,其前檐都有廊子。
游廊是四合院开放式附属建筑,既可供人行走,躲风避雨,也可休息小坐,观赏院内景致,游廊有各种彩绘雕饰【甲】,更为宅院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⑤中间的庭院,是全院布局的中心,也是家庭成员休闲、劳动的场所。
站在四合院中环顾,中间舒展,廊槛曲折,有露有藏。
盛夏,一个院门关住了所有的炽热。
院中石榴树已有好几十岁,繁茂的枝叶伸展开来盖住了小半个院子。
阳光从斑驳的树叶中斜照下来,竟也滤去了那满身的暑气。
趁着【乙】,老爷坐在四合院中,眼微闭,手摇蒲扇,不时端起小茶壶啜上一口;鸟笼中的百灵鸟鸣声婉转,臃肿的黄狗正懒洋洋地躺在脚边;正房门前青花瓷的大鱼缸中鱼儿游得畅快,胖胖的丫头们也迷迷糊糊地打起了盹儿:好一幅【丙】的画面!⑥“天棚鱼缸石榴树, ____________ 。
2018-2019 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填空题(共 1 小题,满分15 分)1.( 15 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 从古至今,很多知名人物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热爱阅读。
② 曹操不仅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诗人。
他爱读书,曾在家乡亳州城外筑一石室,“春夏习读书卷” 。
在以后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他在处理军务、政务之余挤时间读书,进行业余自修,一直保持着读书的热chén_____。
③ 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但他从不钻进书堆,死记硬背,只“观其大略”,通过泛读掌握其实质。
以此之法,他广泛涉猎经史典籍、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未出茅庐便知天下形势。
后辅佐刘备,极为称.职,屡建奇功。
④鲁迅 12 岁进入 _____(地点)师从寿镜吾先生读“四书”“五经”。
寿镜吾先生是方正渊博的宿儒,给少年鲁迅颇多教益。
鲁迅曾自己做小书签,中间手书“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以此提示自己读书专心致志。
刻苦的攻读为鲁迅日后的创作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⑤ 倘若我们能效仿先贤甲_____,乙 _____,丙 _____,那么必将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1)文段中粗体字的笔顺、横线内填写的汉字及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 .“阅”的第一笔是“、”称职( chèng)枕.B.“阅”的第一笔是“|”忱称职( chèng).C.“阅”的第一笔是“|”枕称职( chèn).D.“阅”的第一笔是“、”忱称职(chèn).(2)下列词语中的“宿”与第④ 段中画线词语“宿儒”的“宿”语意相同的一项是A.宿舍B.星宿C.宿将D.整宿(3)鲁迅读书的时候要上“对课”(即“对对子” ,一般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
一次,寿镜吾先生以“陷兽入阱下”为题让学生对课。
从上下联词性相同的角度判断,你认为....下列对得最好的一项是A .骑马去郊游B.放牛归林中C.童子进学堂D.雪中寻腊梅(4)依据文段内容,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第⑤ 段中的甲、乙、丙处,正确的顺序是①广泛阅读 2 读书有方 3 坚持阅读A .①②③B.③①②C.①③②D.③②①(5)坚持阅读,能不断提升修养。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七年级语文2018.1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积累与运用(共32分)一、基础运用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第⑴—⑷题。
(共8分)马致远故居马致远故居位于京西门头沟区王平镇“王平古道”的韭园村,村内的西落坡村有一处元代古民居,当地村民们世代相传,说这里就是马致远故居。
马致远故居坐西朝东,是一座静谧.的大四合院。
故居门前有【甲】,门前的影背墙上写着“马致远故居”,并有马致远的生平介绍。
马致远的名曲《天净沙·秋思》中的佳句广为人知,实际上,他故居门前的景物也和《天净沙·秋思》的意境颇为相似。
绕过影壁跨过东房的大门就来到院子里。
院子很大,西北东南四面都有房间,每边为三五间。
在我国文学史上,元代的戏剧可以说是灿烂辉煌的。
很多著名的大戏剧家都是大都(北京)人,如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
他们的剧本经常在大都西城砖塔胡同里的勾阑、瓦舍(剧场)中演出,有时他们还亲自粉墨登场。
元代的很多经典剧目,如关汉卿的《窦娥冤》《望江亭》,王实甫的《西厢记》,马致远的《汉宫秋》《青衫泪》《荐福碑》等,久演不衰。
北京可以说是我国戏剧的发祥地之一。
据《中国文学史》和其它一些资料记载,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死后葬于祖茔。
马致远是我国元代著名大戏剧家,学识(yuān bó),有“姓名香贯满梨园”之称,是当时文学组织“贞元书会”的主要成员,为“元曲.四大家”之一。
他还被尊为“曲状元”,在文学史上有极高的声誉。
马致远因不满官府的腐败,后便隐居山林,过着“酒中仙、尘外客、林中友、曲中游”的自由(ān shì)的生活。
马致远隐居的山林在何处,并没有确凿.记载,但在韭园村的西落坡村发现有马致远故居。
另外,马致远的一些曲子也可证明他曾经在这里居住过。
如《元曲三百首》中的《清江引·野兴》写道:“西村日长人事少,一个新蝉噪。
如果您喜欢这份文档,欢迎下载!祝您成绩进步,学习愉快!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基础·运用(共1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7题。
○1从古至今,很多知名人物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热爱阅读。
○2曹操不仅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诗人。
他爱读书,曾在家乡亳州城外筑一石室,“春夏习读书卷”。
在以后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他在处理军务、政务之余挤时间读书,进行业余自修,一直保持着读书的热chén()。
○3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但他从不钻进书堆,死记硬背,只“观其大略”,通过泛读掌握其实质。
以此之法,他广泛涉猎经史典籍、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未出茅庐便知天下形势。
后辅佐刘备,极为称.职,屡建奇功。
○4鲁迅12岁进入(地点)师从寿镜吾先生读“四书”“五经”。
寿镜吾先生是方正渊博的宿儒,给少年鲁迅颇多教益。
鲁迅曾自己做小书签,中间手书“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以此提示自己读书专心致志。
刻苦的攻读为鲁迅日后的创作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5倘若我们能效仿先贤甲,乙,丙,那么必将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1.文段中粗体字的笔顺、括号内填写的汉字及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A.“阅”的第一笔是“丶”枕称职(chènɡ)B.“阅”的第一笔是“丨”忱称职(chènɡ)C.“阅”的第一笔是“丨”枕称职(chèn)D.“阅”的第一笔是“丶”忱称职(chèn)2.下列词语中的“宿”与第④段中画线词语“宿儒”的“宿”语意相同的一项是(2分)A.宿舍B.星宿C.宿将D.整宿3.鲁迅读书的时候要上“对课”(即“对对子”,一般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
一次,寿镜吾先生以“陷兽入阱下”为题让学生对课。
从上下联词性相同....的角度判断,你认为下列对得最好的一项是(2分)A.骑马去郊游B.放牛归林中C.童子进学堂D.雪中寻腊梅4.依据文段内容,将下列语句依次填入第○5段中的甲、乙、丙处,正确的顺序是(2分)○1广泛阅读○2读书有方○3坚持阅读A.○1○2○3 B.○3○1○2 C.○1○3○2 D.○3○2○15.坚持阅读,能不断提升修养。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下学期初中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下学期初中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基础。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共16分。
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羸弱(léi).B.吞噬(shí).C.遒劲(jìng).D.脑髓(suǐ).悲怆(chuàng).疮痍(chuāng).剽悍(biāo).妄下断语(wǎng).面面相觑(qù).浑身解数(xiè).半途而废(qiè).枉然(wǎng).2.下列句子中,完全没有错别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B.假如我是一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换多姿的旋舞。
C.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总是迫不急待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D.它的头部比例整齐,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这种神情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章。
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内就会弄得零乱不堪。
.他们已经疲惫不堪,往往一连几天畏缩不前。
.B.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
.老斑羚的跳跃能力显然要比半大斑羚略胜一筹。
.C.对这一窜改作出了宏大贡献的,有一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XXX。
.XXX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D.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我又自失起来,觉得要和他弥散在含着豆麦蕴藻之香的夜气里。
.4.下面句中加点词用另一个词替代而不改变原义,恰当的一项是报社编辑对这篇文章比力惬意,只点窜了其中两个地方。
..A.改造B.改善C.改进D.改动5.“一辆车”、“一棵树”的“辆”、“棵”是我们常见的“量词”。
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市西城区2018-201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七年级语文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基础.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请将答案写在下面的表格中.(共14分.每小题2分)题号答案、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滑稽(jì)嬉戏(xī)花团锦簇(cù)...B、栖息(qī)吆喝(yāo)昂首挺立(áng)...C、沐浴(mù)澄澈(chéng)津津有味(jīng)...D、寻觅(mì)霹雳(lì)混为一谈(hǔn)...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后来发生了分岐: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成心思.B、我没想到她已病成那样.看着三轮车远去,也绝没有想到那竟是永远的决别.C、复原的恐龙、猛犸仿佛在引颈长吼,重现的远古林木多么葱茏、幽雅.D、XXX觉得在这六合之间,应该添一点什么工具进去,让它生长篷勃起来才好.3、顺次填入上面语段横线中的词语,最得当的一项为哪一项天上的云,真是,变革无常.有的像羽毛,有的像鱼鳞,有的像羊群……它们有时把天空得很美丽,有时又把天空得很阴森.刚才还是白云朵朵,阳光灿烂;一霎间却又是乌云密布,大雨倾盆.A、多姿多彩点缀覆盖B、姿态万千点染覆盖C、多姿多彩点染笼罩D、姿态万千点缀笼罩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会场里鸦雀无声,大家都被他那精彩的讲话吸引住了.....B、马戏团里小丑的滑稽幽默,植物的顽皮可爱,引得观众忍俊不由.....C、同学们觉得他提出的办法很有创意,都随声拥护表示同意.....D、只有独具慧眼的匠师才能把看似普通的紫砂变成美妙的艺术品。
....5、和例句运用的修辞方法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早高峰时,地铁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A、山那边的山啊,XXX着脸,给我的幻想打了一个零分!B、他每一天每一点钟都要换一套衣服.人们提到他,总是说:“皇上在更衣室里.”C、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教师是多么慈祥,多么公正,多么巨大的人啊!D、母亲啊!你是荷叶,我是XXX,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你,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荫蔽?6.结合语境,将下列句子填入横线处,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XXX2014年将在改善市民居住条件、发展公共交通、优化生态环境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如.①从而不断进步市民的糊口质量②实现地铁7号线等建成通车③筹集保障性住房7万套④建成市级生态绿道200公里A、③④②①B、①④②③C、①②④③D、③②④①7、下列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论语》是儒家的典范著作之一,由XXX及其弟子、再传弟子编写的,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XXX及其弟子的言论.B、《礼记》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是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的选集,相传为西汉戴圣编撰.C、《荷叶母亲》的作者XXX,原名XXX,现代作家,代表作有《繁星》《春水》《寄小读者》等.D、现存的《伊索寓言》是古希腊、古罗马时代流传下来的故事,经后人汇集,统归在伊索名下.二、语文积累(共11分)8、默写(8分)(1),以XXX.(XXX《观沧海》)(2)商女不知亡国恨。
学市西城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2018-2019学年北京市西城区七年级(上)期末语文试卷一、填空题(共1小题,满分15分)1.(15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①从古至今,很多知名人物都有一个重要的特点,那就是热爱阅读。
②曹操不仅是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还是一位颇有建树的诗人。
他爱读书,曾在家乡亳州城外筑一石室,“春夏习读书卷”。
在以后几十年的戎马生涯中,他在处理军务、政务之余挤时间读书,进行业余自修,一直保持着读书的热chén_____。
③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
但他从不钻进书堆,死记硬背,只“观其大略”,通过泛读掌握其实质。
以此之法,他广泛涉猎经史典籍、政.治军事、天文地理,未出茅庐便知天下形势。
后辅佐刘备,极为称职,屡建奇功。
④鲁迅12岁进入_____(地点)师从寿镜吾先生读“四书”“五经”。
寿镜吾先生是方正渊博的宿儒,给少年鲁迅颇多教益。
鲁迅曾自己做小书签,中间手书“读书三到:心到、眼到、口到”,以此提示自己读书专心致志。
刻苦的攻读为鲁迅日后的创作和研究奠定了基础。
⑤倘若我们能效仿先贤甲_____,乙_____,丙_____,那么必将真正领略“读书是福”的意境。
(1)文段中粗体字的笔顺、横线内填写的汉字及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阅”的第一笔是“、”枕称.职(chèng)B .“阅”的第一笔是“|”忱 称.职(ch èng ) C .“阅”的第一笔是“|”枕 称.职(ch èn ) D .“阅”的第一笔是“、” 忱 称.职(ch èn ) (2)下列词语中的“宿”与第④段中画线词语“宿儒”的“宿”语意相同的一项是A .宿舍B .星宿C .宿将D .整宿(3)鲁迅读书的时候要上“对课”(即“对对子”,一般先生出上联,学生对下联)。
一次,寿镜吾先生以“陷兽入阱下”为题让学生对课。
2018年春季学期初一语文期末试卷(带答案)北京市西城区18题。
(共12分)信任①冬日的寒风凛冽地刮着,街上的人们行色匆匆,我夹在人流里快步疾行。
忽然,我的羽绒服被人拽住了,低头一看,一只粗糙而略显肮脏的手正紧紧抓住我的衣袖,顺着那只手,我看到了它的主人,一个满头银发的农村老年妇女。
我心里一紧,知道遇到要饭的了。
②我们小区外面的这条路上,每到秋收过后,就会出现几个要饭的,他们不断地向路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出探亲迷了路,孩子精神有病走失了……编造出种种理由,归根结底就是两个字要钱。
有好心人给了钱,他们还不走,乐此不疲地继续着这项创收的门道,直到年春节前才不见踪影。
我在心里思忖着如何对付这个老人。
③那老妇人抬头看着我,“闺女呀,求你事。
”得,演出开始了,我心里暗笑。
按照我的一贯方针,为了避免他们继续纠缠,此时我应该拂袖而去。
但是那老人叫了我一声闺女,让我这位自己的闺女都已长成大姑娘的半老徐娘不免有些得意,决定耐下心听她说几句。
④“你有什么事?”我冷淡地对那老人说,无意中一抬头,看见老人身后几步之外,一个中年妇女正探头探脑地向这边张望,我心中不禁冷笑还有个幕后操纵者!⑤我看着老妇人的手伸进她的衣兜,慢慢地拿出一张纸片。
这把戏我见过可不止一次了,不用看我就知道那上面一定歪歪扭扭地写着无法寻找的地址姓名,然后她就会开始向我述说,她按照地址去寻找某个人,找了好几天没找到,钱也花光了……我做好了准备,只要她一开始述说,我就给她指往派出所的方向。
⑥“闺女呀,你看看这是啥?”老人把那张纸片送到我眼前。
“这是……是火车票啊。
”我有些吃惊地回答,心中暗想要饭的玩出新花样了?“真的是火车票?!”老妇人惊喜地大声问。
“真的是火车票。
这是×日从北京开往××的火车票。
”“哎呀,这太好了!”听到我肯定的回答,老妇人高兴地咧开嘴笑着,露出嘴里几颗残留的。
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下学期初中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北京市西城区2017-2018学年下学期初中七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文基础。
下面各题均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共16分,每小题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羸弱(léi)B.吞噬(shí)C.遒劲(jìng)D.脑髓(suǐ)2.下列句子中,完全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他们的性格和为人却截然不同——甚至可以说他们走向了两个相反的极端。
B.假如我是一个诗人,我就要写出一首长诗,来描绘她们的变换多姿的旋舞。
C.她总是对人们微笑着,总是迫不急待地想对人民有所贡献。
D.它的头部比例整齐,给它一种轻捷的神情,这种神情恰好与颈部的美相得益章。
3.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字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他不喜欢我整理房间,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内就会弄得零乱不堪。
B.昼夜不断地筹划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
C.对这一转变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有一位长期以来鲜为人知的科学家:XXX。
D.仰之弥高,越高,攀得越起劲;钻之弥坚,越坚,钻得越锲而不舍。
4.下面句中加点词用另一个词替代而不改变原义,恰当的一项是:报社编辑对这篇文章比较满意,只修改了其中两个地方。
A.改造B.改善C.改进D.改动5.“一辆车”、“一棵树”的“辆”、“棵”是我们常见的“量词”。
“一杯水”、“一碗饭”中的“杯”、“碗”,原为名词,借用为量词。
下列加点词属于名词借用为量词的一项是:A.一张白纸B.一床棉被C.一块抹布D.一把椅子6.“反复”常与“排比”结合起来使用,以增强语势,突出作者所要表达的意思。
下列句子属于综合运用反复和排比的一项是:A.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
B.今天听讲,我全都懂。
他讲的似乎挺容易,挺容易。
C.她不能被束缚,不能被羁绊,也不能被封闭。
D.在跳舞的狂欢中,她忘记了观众,也忘记了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