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酸工艺学-曲酸共30页
- 格式:ppt
- 大小:2.49 MB
- 文档页数:30
有机酸发酵工艺有机酸发酵工艺是一种利用微生物进行发酵过程产生有机酸的技术。
有机酸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化妆品等领域。
有机酸发酵工艺的研究和应用,对于提高有机酸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有机酸发酵工艺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特性,将底物(如糖类、脂类等)通过发酵过程转化为有机酸。
发酵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分解底物并产生酶类,将底物转化为有机酸。
有机酸发酵工艺的关键在于选择适合的微生物菌株和优化发酵条件。
选择适合的微生物菌株至关重要。
常用的有机酸生产菌株包括乳酸菌、醋酸菌、柠檬酸菌等。
不同的菌株对于底物的选择和发酵条件的适应性不同,因此在选择菌株时需要考虑到产酸效果和耐受性。
优化发酵条件是提高有机酸产量和质量的关键。
发酵过程中,温度、pH值、氧气供应等因素都会对发酵效果产生影响。
合理调控这些因素,可以提高微生物的代谢活性,促进有机酸的合成和积累。
有机酸发酵工艺的应用十分广泛。
在食品工业中,乳酸、柠檬酸等有机酸被广泛用于调味品、酸奶、果汁等产品的生产中,不仅能够增加食品的口感和风味,还具有抑菌和保鲜的效果。
在医药工业中,有机酸被用作药物的原料和媒介,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度。
在化妆品工业中,有机酸被用于调节化妆品的pH值,保持产品的稳定性和品质。
然而,有机酸发酵工艺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有机酸发酵工艺的发酵周期相对较长,需要耐心等待。
其次,发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和废气,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压力。
此外,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污染物、抗生素等,这些因素都会对发酵工艺产生影响。
为了克服这些挑战,研究人员正在不断改进有机酸发酵工艺。
通过选择更具酸产能的菌株、优化发酵条件、改进废水处理技术等手段,可以提高有机酸的产量和质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有机酸发酵工艺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对于有机酸的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选择适合的菌株和优化发酵条件,可以提高有机酸的产量和质量,促进产业发展。
有机酸发酵工艺学有机酸发酵工艺学是研究有机酸生产过程中的发酵工艺及其相关技术的学科。
本文旨在探讨有机酸发酵工艺学的基本原理、应用领域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一、有机酸发酵工艺学的基本原理有机酸发酵工艺学是以微生物发酵为基础,通过控制发酵条件和优化发酵过程来生产有机酸的一门学科。
有机酸是一类重要的化学品,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农业等领域。
有机酸的生产过程中,微生物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利用微生物对底物的代谢,将底物转化为目标有机酸。
有机酸发酵工艺学在食品工业、制药工业、农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食品工业中,有机酸可用作食品的防腐剂、酸味剂等;在制药工业中,有机酸可用作药物的原料或中间体;在农业领域,有机酸可用于土壤改良、养分释放等。
三、有机酸发酵工艺学的发展方向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有机酸发酵工艺学也在不断进步。
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高产酸菌株的筛选和改造技术:通过对产酸菌株的筛选和改造,提高其产酸能力和抗逆性,从而提高有机酸的产量和质量。
2. 优化发酵条件:通过调控发酵条件,包括温度、pH值、底物浓度等,以提高发酵效率和产酸速率。
3. 开发新的底物资源:利用农业废弃物、工业副产物等作为底物资源,降低有机酸生产成本,减少环境污染。
4. 发展联合发酵技术:通过不同菌株的联合发酵,提高有机酸的产量和种类,实现多种有机酸的同时生产。
5. 提高发酵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利用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实现发酵过程的实时监测和控制,提高生产效率和品质稳定性。
四、结语有机酸发酵工艺学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对于有机酸的生产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不断研究和创新,可以提高有机酸的产量和质量,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希望本文能够为读者对有机酸发酵工艺学的了解提供一些帮助。
曲酸1. 产品概述曲酸又名曲菌酸、麴酸,英文名称:Kojic acid, kojic acid(2-Hydroxmethyl-5-hychoxy-y-pyrone),化学名称:5-羟基-2-羟甲基-1,4-吡喃酮,分子式:C6H6O4,分子量:142.1。
结构式如下:曲酸是一种黑色素专属性抑制剂,它进入皮肤细胞后能够与细胞中的铜离子络合,改变酪氨酸酶的立体结构,阻止酪氨酸酶的活化,从而抑制黑色素的形成。
曲酸类美白活性剂较其它美白活性剂具有更好的酪氨酸酶抑制效果。
它不作用于细胞中的其它生物酶,对细胞没有毒害作用,同时它还能进入细胞间质中,组成胞间胶质,起到保水和增加皮肤弹性的作用。
目前已被配入各种化妆品中,制成针对雀斑、老人斑、色素沉着和粉刺的美白化妆品。
2. 主要合成工艺曲酸是用发酵法生产的一种有机酸,自古以来存在于许多酿造食品中如酱油、豆酱、酒类等。
能产生曲酸的微生物有疏展曲霉、构巢曲霉、寄生曲霉、米曲霉、黄曲霉等。
日本七十年代开始生产,是目前世界上主要生产国。
生物发酵法合成曲酸是用发酵法生产的一种有机酸,能产生曲酸的微生物有疏展曲霉、构巢曲霉、寄生曲霉、米曲霉、黄曲霉等。
日本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生产,目前是世界上主要的曲酸生产国。
在曲酸合成技术方面,国内多是以淀粉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后提取精制而得到。
随着曲酸产品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市场需求的增加,关于曲酸生产技术的研究越来越引起人们和重视。
以淀粉为原料,通过微生物发酵后提取精制生产制得。
其生产的工艺流程如下:3. 主要用途及其下游产品曲酸是微生物曲霉利用淀粉原料好氧发酵生产的一种新型有机酸,可作为食品的防腐剂、保鲜剂、护色剂、抗氧化剂,并能用于鲜切花、食品菇类、水果、蔬菜的保鲜及开发新型增白化妆品。
曲酸是我国尚未规模化生产的有机酸新品种。
曲酸还具有清除自由基、增强细胞活力、食品保鲜护色等作用,被广泛地应用于医药和食品领域。
在日化领域的广泛应用①用于化妆品曲酸对人体皮肤黑色素的生成具有很强的抑制作用,可配入不同类型的化妆品,制成对老年斑、雀斑、青春痘及色素沉着有一定疗效的产品。
曲酸生物合成途径-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曲酸是一种重要的生物活性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和抗肿瘤等多种药理作用。
曲酸在医药、食品和农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为了深入了解曲酸的生物合成途径,本文将对曲酸的概念、作用以及其生物合成途径进行细致的探讨。
通过研究曲酸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机制,可以更好地理解曲酸的合成过程,为开发曲酸相关的药物和功能食品提供科学依据。
本文旨在系统地总结和展望曲酸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和指导。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包括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
- 引言部分主要是对曲酸生物合成途径进行简要概述,介绍文章的结构和目的。
- 正文部分将详细讨论曲酸的概念和作用,以及曲酸生物合成途径的整个过程。
同时还会深入探讨曲酸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机制,包括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调节方式和影响因素。
- 结论部分将总结曲酸生物合成途径的重要性,展望未来研究的方向和发展,最终得出结论。
1.3 目的本文旨在系统地介绍曲酸生物合成途径及其调控机制,深入探讨曲酸在生物体内的作用和重要性。
通过对曲酸生物合成途径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体内的代谢途径,揭示其调控机制,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同时,通过对曲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展望,可以为未来曲酸生物合成途径研究的发展方向提供参考,推动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通过本文的阐述,旨在为读者提供对曲酸生物合成途径的全面了解,并促进相关研究领域的发展和创新。
2.正文2.1 曲酸的概念和作用曲酸,又称为赤霉酸,是一种具有广泛应用价值的天然有机产物。
它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医药和农业领域。
曲酸具有抗真菌、抗菌和抗氧化等生物活性,因此在防腐剂、抗生素和抗氧化剂的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食品工业中,曲酸被用作防腐剂,可以延长食品的保质期并保持食品的新鲜度。
在医药领域,曲酸被发现具有抗癌、抗炎和抗氧化等药理作用,有望成为新型药物的原料。
曲酸化学物质
曲酸是一种有机酸,曲酸又称曲菌酸、鞠酸,是由葡萄糖经曲霉念珠菌在30~32℃下好氧发酵产生的具有抗菌作用的有机酸,化学式为C6H6O4,分子量142.11,CAS号: 501-30-4,英文名称:Kojic acid,密度1.1712。
曲酸发现历史:1912年由Yabuta命名并于1924年确定其结构。
1953年Arnstela(表面发酵)和1971年北田牧夫(深层发酵)运用同位素追踪技术证明曲酸是葡萄糖未经碳架断裂直接氧化、脱水形成的。
曲酸理化性质:曲酸结晶为棱柱形、针状、无色。
曲酸易溶于水、酒精、丙酮,稍溶于醚、醋酸乙酯、氯仿、吡啶,难溶于大部分其他溶剂。
曲酸对光和热不稳定,把浓度为0.5%的曲酸溶液在不同pH下100℃处理3h或太阳光照射5h,结果在pH 5~7范围溶液变成淡黄~黄褐色,而在pH4则变化不大。
曲酸用途:食品添加剂。
作为食品防腐剂其性能比山梨酸更理想。
可用于美白化妆品和美白食品。
可用于病虫害防治和作物增产。
曲酸可作为生产头孢类抗生素的原料,曲酸可用于调味和制造落叶松皮素及乙基落叶皮素的原料。
曲酸除在食品加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外,还具有较好的祛斑、美白的美容功效。
曲酸安全性:日本学者以传统发酵产品中存在曲酸来说明曲酸作为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认为可以不限量地添加。
柠檬酸1.常见的有机酸有哪些?答:柠檬酸,乳酸,L-苹果酸,其他有机酸如葡萄糖酸、酒石酸、琥珀酸等2.柠檬酸有哪些用途?答:柠檬酸是动植物体内的一种天然成分和生理代谢的中间产物,也是食品、医药、化工等领域应用最广泛的有机酸之一(一)柠檬酸在食品工业上的应用:柠檬酸被称为第一食用酸味剂,在食品工业上广泛的用作酸味剂、增溶剂、抗氧化剂、除腥脱臭剂、螯合剂等(二)在药物、美容品、化妆品上应用:1.药物。
2.发蜡与化妆品(三)柠檬酸在工业上的应用:1.金属的净化。
2.去垢剂。
3.无土栽培农艺。
4.矿物和颜料方面的应用,5.电镀。
6.治理工业废气、废水回收金属。
7.其他3.柠檬酸的发酵方法答:深层法,表面法,固体法,半固体法,生物反应器4.柠檬酸的晶体形态及性质答:无色透明或半透明晶体,或粒状、微粒状粉末,无臭,具有强烈酸味,但令人愉快,稍有后涩味。
在温暖空气中渐渐风化,在潮湿空气中微有潮解性5.生产柠檬酸的菌种有哪些答:黑曲霉,棒曲霉,文氏曲霉,泡盛曲霉,芬曲霉,丁烯二酸曲霉等,以及普通黑粉菌、绿色木霉及假丝酵母属中的一些种。
至今世界上消费的柠檬酸主要靠发酵法生产,而最具有商品竞争优势的是采用黑曲霉、文氏曲霉和解脂假丝酵母等菌种的深层发酵法6.黑曲霉柠檬酸高产菌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征答:1 形态特征(1)在米曲或麦芽汁培养基上菌丝白色,不是绒球状,凸起,边缘整齐,菌落较小,带皱折,在麦芽汁培养基上生长4d成熟的孢子呈黑褐色。
(2)在察氏培养基上生长较慢,菌落边缘整齐,分生孢子梗短,分生孢子着生较密。
(3)菌丝顶端着生稀疏的大型的黑褐色孢子穗,成熟后呈开花装而崩裂。
(4)孢子柄(14~15um*1.5~2um)(5)顶囊球形。
直径为50~72um)(6)小梗分二层,初生小梗和次生小梗区别明显。
(7)分生孢子,串珠状招生,黑褐色,表面粗糙且有明显的刺状凸起,平均直径为4.7~5.2um,成熟后遇振动易散落。
2生理特性(1)能耐高浓度的柠檬酸(15%以上)而不利用和分解柠檬酸。
《有机酸工艺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H英文名称:OrganicAcid Technology一、课程说明1. 课程类别专业课程。
2. 适用专业及课程性质选修: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H)。
3. 课程目的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发酵法有机酸如柠檬酸、乳酸、醋酸、葡糖酸、衣康酸、苹果酸生产的发酵机理,发酵用微生物的特点及培养条件,发酵的原料及处理,发酵工艺,提取工艺。
完成的发酵法有机酸如柠檬酸、乳酸、醋酸、葡糖酸、衣康酸、苹果酸生产工艺的理论及实践的教学工作。
4. 学分与学时学分为1.5,学时为30。
5. 建议先修课程本课程以化学、生化、微生物为基础,同时又与发酵设备紧密相关。
应在学习课程之前掌握生物化学、微生物的理论知识。
6. 推荐教材或参考书目推荐教材:《有机酸发酵工艺学》. 金其荣主编.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 1995年7. 教学方法与手段(1)讲授法教学(2)讨论式教学(3)对比式教学(4)启发式教学8. 考核及成绩评定考核方式:考试成绩评定:考试课(1)平时成绩占20 % ,形式有:课堂出勤;回答问题情况;课堂作业。
(2)考试成绩占80 %.9. 课外自学要求(1)应对生物化学物质转化进行熟悉,以便理解有机酸发酵的机理(2)应对熟练对微生物有关知识的学习,如:菌种活化;菌种分离;菌种保藏技术(3)应熟练了解各种有机酸产业的发展趋势及新技术二、课程教学基本内容及要求第一章绪论基本内容:(1)课程简介(2)国内外有机酸产业的现状(3)有机酸的定义及种类基本要求:通过讲授和实验,要求学生掌握课程的主要内容和任务、课程体系,并掌握有机酸的定义及种类,国内外有机酸产业的现状。
教学重点及难点:有机酸的定义及种类,用途,生产,行业状况。
第二章柠檬酸基本内容:第一节、柠檬酸类物质的性质一、物理性质二、化学性质第二节、柠檬酸发酵机理一、柠檬酸生物合成途径二、柠檬酸的发酵机制第三节、柠檬酸发酵微生物及扩大培养一、柠檬酸发酵微生物二、扩大培养第四节、柠檬酸发酵原料及处理一、柠檬酸发酵原料二、发酵原料的处理第五节、柠檬酸发酵及提取工艺一、柠檬酸发酵工艺二、提取工艺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掌握柠檬酸生产的原理及工艺,包括柠檬酸类物质的性质,柠檬酸的发酵机理,发酵微生物及扩大培养技术,发酵原料及处理工艺,柠檬酸发酵及提取等工艺原理及工艺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