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
- 格式:doc
- 大小:22.00 KB
- 文档页数:2
第五章 中国的区域差异第一节 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一、秦岭——淮河线1、秦岭——淮河线是中国东部重要的地理分界线。
在它的南北两侧,自然环境、地理景观和居民的生产生活习惯德国有着明显差异 。
二、四大地理区域甲:北方地区乙:南方地区 丙:西北地区 丁:青藏地区 各区分界线:①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秦岭-淮河线 主导因素:气候(气温和降水)。
②青藏地区与其它地区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 主导因素:地势因素③西北地区与北方地区分界线:4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 主导因素是降水。
重工业区、京津唐工业区和山东半岛工业区。
② 北方地区历史文化悠久,人文旅游资源极为丰富。
二、南方地区1、位置与范围:南方地区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临东海和南海。
2、地形:南方地区地形复杂多样,东部与西部的差异明显,西部以云贵高原和四川盆地为主,东部有交错分布的长江中下游平原、低山和东南丘陵。
沿江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3、气候:南方地区气候湿热,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4、资源:水热充足、降水丰沛,具有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
成都平原素称“天府之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富庶的“鱼米之乡”。
第三节西北地区与青藏地区一、西北地区自然特征:干旱1、地理位置:位于我国地势的第二级阶梯,大体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北。
2、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主要是内蒙古高原,西部地形以高山和盆地相间分布。
新疆的地形特点为“三山夹两盆”。
3、气候: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是我国干旱面积最大的地区。
原因①距海遥远、②且被重重山岭阻隔,湿润气流难以到达。
4、河流:河流稀少,多为季节性河流,有我国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
(注意:新疆北部的额尔齐斯河是我国唯一注入北冰洋的河流,是外流河。
)5、地貌景观(植被):自东向西依次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自东向西降水越来越少)农业1、牧区:贺兰山以东为大型优质草场(温带草原草场),贺兰山以西为高山草场。
八下物理期中复习提纲1、电压是形成电流的原因:电压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了电流。
电源是提供电压的装置。
2、电路中获得持续电流的条件①电路中有电源(或电路两端有电压)②电路是连通的。
3、在理解电流、电压的概念时,通过观察水流、水压的模拟实验帮助我们认识问题,这里使用了科学研究方法“类比法” (二)、电压的单位1、国际单位: V 常用单位:kV mV 、μV 换算关系:1Kv =1000V 1V =1000 mV 1 mV =1000μV2、记住一些电压值: 一节干电池1.5V 一节蓄电池 2V 家庭电压220V 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三)、电压测量:1、仪器:电压表 ,符号:2、读数时,看清接线柱上标的量程,每大格、每小格电压值3、使用规则:两要、一不 ①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
②电流从电压表的“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
否则指针会反偏。
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
Ⅰ 危害:被测电压超过电压表的最大量程时,不仅测不出电压值,电压表的指针还会被打弯甚至烧坏电压表。
Ⅱ 选择量程:实验室用电压表有两个量程,0—3V 和0—15V 。
测量时,先选大量程,用开关试触,若被测电压在3V —15V 可 测量 ,若被测电压小于3V 则 换用小的量程,若被测电压大于15V 则换用更大量程的电压表。
(四)、电流表、电压表的比较:电流表 电压表 异符号 连接 串联 并联 直接连接电源不能 能 量 程 0.6A 3A 3V 15V 每大格 0.2A 1A 1V 5V 每小格 0.02A 0.1A 0.1V 0.5V 内阻很小,几乎为零 相当于短路很大 相当于开路同调零;读数时看清量程和每大(小)格;正接线柱流入,负接线柱流出;不能超过最大测量值。
(六)、利用电流表、电压表判断电路故障 1、电流表示数正常而电压表无示数:“电流表示数正常”表明主电路为通路,“电压表无示数”表明无电流通过电压表,则故障原因可能是:①电压表损坏;②电压表接触不良;③与电压表并联的用电器短路。
压力和压强复习提纲一、固体的压力和压强1、压力:⑴ 定义: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
⑵ 压力并不都是由重力引起的,通常把物体放在桌面上时,如果物体不受其他力,则压力F = 物体的重力G⑶ 固体可以大小方向不变地传递压力。
⑷重为G 的物体在承面上静止不动。
指出下列各种情况下所受压力的大小。
G G F+G G – F F-G F 2、研究影响压力作用效果因素的实验:⑴课本甲、乙说明:受力面积相同时,压力越大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乙、丙说明压力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小压力作用效果越明显。
概括这两次实验结论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压力和受力面积有关。
本实验研究问题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和 对比法3、压强:⑴ 定义: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⑵ 物理意义:压强是表示压力作用效果的物理量⑶ 公式 p=F/ S 其中各量的单位分别是:p :帕斯卡(Pa );F :牛顿(N )S :米2(m 2)。
A 使用该公式计算压强时,关键是找出压力F (一般F=G=mg )和受力面积S (受力面积要注意两物体的接触部分)。
B 特例:对于放在桌子上的直柱体(如:圆柱体、正方体、长放体等)对桌面的压强p=ρgh⑷ 压强单位Pa 的认识:一张报纸平放时对桌子的压力约0.5Pa 。
成人站立时对地面的压强约为:1.5×104Pa 。
它表示:人站立时,其脚下每平方米面积上,受到脚的压力为:1.5×104N⑸ 应用:当压力不变时,可通过增大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减小压强如:铁路钢轨铺枕木、坦克安装履带、书包带较宽等。
也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的方法来增大压强如:缝一针做得很细、菜刀刀口很薄4、一容器盛有液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求压力压强问题:处理时:把盛放液体的容器看成一个整体,先确定压力(水平面受的压力F=G 容+G 液),后确定压强(一般常用公式 p= F/S )。
二、液体的压强1、液体内部产生压强的原因: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八年级地理下册复习提纲1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班级 姓名 座号一、地理差异显著1.自然环境差异显著:(1)气温: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海南岛长夏无冬,黑龙江长冬短夏。
(2)降水: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东南沿海山清水秀,西北内陆沙漠、戈壁广布。
(3)地势:自西向东,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第一级阶梯上的青藏高原地高天寒,雪峰连绵;第三级阶梯上的长江三角洲地势低平,温暖湿润。
2.人文环境差异显著:(1)人类活动差异显著。
例如,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人口、城市、交通线表现为东密西疏的分布特点;经济发展水平东部高,西部低。
(2)秦岭-淮河一线南、北差异显著。
比较秦岭-淮河以北地区和以南地区自然、人文差异: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1月份0℃等温线是暖温带和亚热带、冬季河流是否结冰的分界线;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线是湿润地区和半湿润地区、水田和旱地的分界线。
二、四大地理区域1.不同类型的地理区域:如自然区、经济区、文化区等。
2.四大地理区域:(1)划分依据:综合地理位置、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的特点划分为四大地理区域。
(2)界线及其确定的主导因素各区域地理差异尤其是相邻地理区域差异的前提。
第六章 北方地区一、自然特征与农业 1.黑土地 、黄土地:(1)位置:北方地区大体位于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2)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
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被称为“黄土地”。
(3)气候:地跨我国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
属于半湿润区。
2.重要的旱作农业区:P11(1)发展优势: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
(2)农作物:粮食作物:小麦、玉米、谷子; 经济作物:甜菜、棉花、大豆 (3(4)华北地区春旱的主要原因(1)春季少雨;(2)春季升温快,蒸发量大;(3)春季正值华北地区冬小麦返青和玉米、棉花出苗,农业用水量较大。
第十课热爱集体融入社会1.集体的基本特征:有着共同的目标,在行动上相互支持,心理上相互依存,情感上荣辱与共。
2.个人与集体的关系是怎样的?①集体是个人生存的依靠,是个人成长的园地,个人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都离不开集体;②个人是组成集体的细胞,集体的发展离不开每个成员的努力。
3.怎样理解“团结就是力量”?(团结的作用)①任何一个集体,只有团结一致才能形成合力,达到预期的目的;②集体的团结可以把每个成员的长处集中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
依靠这种力量,能够完成个人无法完成的任务,战胜个人无法克服的困难。
③集体不论大小团结才有力量。
4.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是怎样的?①在我国,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但有些情况下也会产生矛盾和冲突;②以集体利益为重,并不排斥个人利益;③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
5.如何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①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我们要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结合起来,既要以集体利益为重,又要尊重和维护个人利益;②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必要时应不惜牺牲个人利益;③我们反对那些为追求个人利益或小团体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思想和行为。
6.怎样为集体添光彩?为集体添光彩主要表现为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①首先要具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②更应该体现在自己的实际行动中;③当集体的荣誉和利益受到损害时敢于积极维护;④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是维护集体利益的最高表现。
7.为什么维护国家的荣誉和利益?怎样维护?①国家荣誉是国家和民族尊严的体现。
国家利益是全国人民共同利益的集中体现,国家利益高于一切。
②维护国家的荣誉主要表现为对祖国的关心、热爱和忠诚,对民族的自尊和自信。
维护国家利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大局为重,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决不能为满足个人或局部的私利而丧失国格和人格,丧失民族气节,做出有损国家和民族利益的事情。
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提纲第一课珍爱生命1.为什么要珍惜生命?①生命是神奇的②生命是珍贵的.2.为什么说生命是珍贵的?每一个生命都是独特的.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也不可能有两个完全相同的生命.每一个生命,都会发出独特的光彩.生命的珍贵,还在于它不可重复.生命的河流不会复回,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限的.每一个生命,生命的每时每刻,都是珍贵的.3.如何珍爱生命?①珍爱生命,需要关注生命安全. ②珍爱生命,让生命变得充实.4.如何让生命变得充实?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只要我们能够对社会有所贡献,对他人有所帮助,让自己的生活内容丰富多彩,我们的生命就有意义.5.为什么要关爱他人?关爱他人,是现代公民的基本素养.每一个人都拥有平等的生命权利,每一个生命都值得关怀和珍爱.平等的生命之间,要相互关爱.每一个生命的成长,都会经历很多坎坷和困难,我们要学会感同身受.要尊重他人的健康和生命权利.6.如何关爱他人?①关爱他人,最基本的是不侵犯他人的生命健康权利.②当他人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时,能够伸出援助之手.③在危急生命的重大灾难面前,更能体现一个人的品德和素养.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和自然灾害,有的人能够把生的机会留给别人.他们的行为闪耀着人性的伟大光辉,值得全社会学习.第二课磨砺坚强意志1.为什么需要坚强?①人生的道路不会一帆风顺,每个人都要坚强面对挫折.②坚强的意志是健康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③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2.为什么说坚强的意志是成功的保证?坚强的意志是战胜挫折和困难的力量源泉.它赋予我们锲而不舍的精神,自强不息的毅力和直面困难的勇气.每个人都希望获得成功,这需要我们各方面的努力.坚强的意志能够调动我们所有的能量,使我们一步一步迈向成功.3.坚强意志的表现在哪里?①意志坚强的人能独立地支配自己的行动,不轻易受外界的影响;(独立性)②能够在生活中不怕困难和失败,在困难、艰苦的条件面前不动摇;(坚定性)③能够果断的处理事情;(果断性)④具有很强的自制力,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自制力)4.如何磨砺坚强意志?①在战胜挫折的过程中磨砺意志.②磨砺坚强意志,需要持之以恒.③在不懈追求目标的过程中磨砺坚强意志.5.如何应对挫折?①分析挫折的原因。
第一课大一统国家的兴盛与农耕经济的繁荣一、明清帝国的兴替(一)、明朝(1368-1644)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一)、抵御外来侵略意义:维护国家统一,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女真17世纪努尔哈满洲1636皇太极1644(二)、加强边疆治理明:消极防御政策(增修长城);明清民族政策:清:怀柔政策(修建避暑山庄)意义:①维护国家统一,②统一多民族国家空前巩固和发展,③奠定了今天我国多民族国家的疆域版图。
三、农耕文明的繁盛第二课新旧交织的明清文第三课皇权膨胀与近代前夜的危机一、皇权膨胀二.近代前夜的危机中西方近代前夜历史对比:新航路的开辟一.原因二.条件①造船技术.航海技术的进步②中国发明的指南针已经传入欧洲,普遍应用于航海事业③西班牙和葡萄牙国王的支持④地图绘制的改进和地圆学说的流行⑤航海家具有探险精神,以及超人的意志和智慧。
三.人物与事件积极影响:①促进资本的原始积累②加强了各大陆之间的联系③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④使世界走向了整体⑤促进全球范围内动植物品种的交流与传播消极影响:①掠夺资源和财富②野蛮屠杀奴役当地居民③贩卖奴隶文艺复兴运动1、时间:14世纪---16世纪2、地点:意大利3、含义:“人文主义”4、性质: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使人们的思想从宗教愚昧中解放了出来5、影响:①推动了文学艺术的繁荣②使人们的思想逐渐从中世纪蒙昧思想中解放出来科学革命1、 时间:1640――1688年2、 根本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3、过程:(1)1640年,查理一世为筹集军费,召开议会(标志)。
(2)1642年,查理一世宣布“讨伐议会”挑起了内战。
(3)1649,英国宣布成立共和国(4)1650年,查理二世复辟(美国资产阶级革命)1、时间:1773年――1781年2、领导人:华盛顿3、根本原因:英国对北美的殖民统治阻碍了北美殖民地经济的发展。
【知识要点】、1.不等式:用不等号(<、≤、>、≥、≠)表示 的式子叫不等式。
2.表示不等式关系的符号及其意义.“正数(>0)”, “负数(<0)”, “非正数(≤0)”, “非负数(≥0)”, “超过(>0)”, “不足(<0)”, “至少(≥0)”, “至多(≤0)”, “不大于(≤0)”, “不小于(≥0)”3.(1)不等式的解:能使不等式成立的未知数的值叫做 ;(2)不等式的解集:一个含有未知数的不等式的解的全集叫做 ;(3)解不等式:求不等式解集的过程叫做 .4. 不等式解集的表示方法(1)用不等式表示:不等式的解集是一个范围,这个范围可以用一个最简单的不等式来表示.(2)用数轴表示:不等式的解集可以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要注意一是定方向,二是定边界点,大于向右画,小于向左画;无等于号时边界点处画空心圆圈,有等于号时边界点处用实心圆点表示一定要注意不等号“ >” ,“ < ”与“ ≥" “≤”在数轴上画法的区别.5.等式的解与不等式的解集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 ;(2)区别: .6.不等式的性质.(重点)不等式的性质 1 :不等式的两边 ,不等号的方向不变.不等式的性质 2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正数,不等号的方向 ;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的方向 .7.一元一次不等式 (重点):(1)只含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系数不等于0的不等式,叫做 .(2)一元一次不等式的一般形式为:b ax +>0或b ax +<0(0≠a )8.一元一次不等式的解法: 例:131321≤---x x 解不等式: 解:去分母,得 6)13(2)13≤---x x ((不要漏乘!每一项都得乘) 去括号,得 62633≤+--x x (注意符号,不要漏乘!)移 项,得 23663-+≤-x x (移项要变号)合并同类项,得 73≤-x (计算要正确)系数化为1, 得 37-≥x (同除负,不等号方向要改变,分子分母别颠倒了) 9. 叫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第一节植物的生殖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例如:种子繁殖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
应用:扦插,嫁接,组织培养等。
(1)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2)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的。
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穗),接在另一个植物体(砧木)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个完整的植物体。
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
嫁接的关键:使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
3.植物组织培养:利用无性生殖的原理,在无菌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4.植物组织培养的四个优点:①繁殖速度快②受季节影响小③诱导变异比较容易④有效地脱去病毒第二节昆虫的生殖和发育1.变态发育: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幼虫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这种发育过程称为变态发育。
(1)完全变态发育:同家蚕一样,蜜蜂、菜粉蝶、蝇、蚊、蛾等昆虫的发育也要经过卵、幼虫、蛹、成虫四个时期,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完全变态发育。
(2)不完全变态发育:蝗虫的发育过程要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像这样的发育过程,称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不完全变态的昆虫还有蝉、蟋蟀、蝼蛄、螳螂。
(3)完全变态发育与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发育的起点都是受精卵2.不完全变态发育的昆虫在发育过程中通常会有蜕皮现象,原因是外骨骼不能随虫体的生长而生长。
3.与完全变态发育相比,不完全变态发育少了蛹期;若虫与成虫的差别不大,最大的区别是若虫的生殖器官没有发育成熟4.昆虫是有性生殖、卵生、体内受精。
第三节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1.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体营水陆两栖,用肺呼吸,用皮肤⑦辅助呼吸。
代表动物:青蛙、蟾蜍、大鲵、蝾螈等。
2.青蛙的生殖和发育:(1)发育经过:卵→蝌蚪→幼蛙→成蛙。
(2)特点:①受精方式:体外受精 ②生殖方式:有性生殖 ③发育方式:变态发育④卵生(3)雄蛙鸣叫的意义是求偶,这是一种繁殖行为。
第一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巩固第1课中国人民站起来了1、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①时间、地点:1949年9月②主要内容:A、通过《共同纲领》(起临时宪法的作用);B、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C、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D、以《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E、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首都;F、采用公元纪年。
(没有确定国徽)G、决定在首都天安门广场建立一座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勇纪念碑碑文:理解“三年以来”是指人民解放战争的三年(1946—1949年);“三十年以来”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1949年);“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是指鸦片战争爆发,近代史开始的时间2、开国大典:1949年10月1日下午.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历史意义:①国内意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从此,中国结束了被侵略被奴役的历史,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
②国际意义:新中国的成立,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4、西藏和平解放:1951年以阿沛.阿旺晋美为代表的代表团到北京,达成和平解放西藏的协议。
意义:西藏和平解放,至此,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第2课最可爱的人1、抗美援朝:(其精神核心是集体主义和国际主义)①背景:A. 美国的侵略活动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在地图上找到鸭绿江和三八线) B.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请求中国政府派兵援助②参战目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③开始:1950年10月,以彭德怀为司令员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进行抗美援朝。
④结束:1953年7月,美国被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⑤英雄人物(最可爱的人):黄继光、邱少云(学习精神: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⑥抗美援朝性质:抗美援朝战争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
抗美援朝的历史意义:沉重打击了美帝国主义的侵略气焰,保卫了朝鲜和中国的安全,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为新中国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期中考试重点知识复习提纲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2. 最简二次根式必须同时满足下列条件:(1)被开方数中不含开方开得尽的因数或因式;(2)被开方数中不含分母;(3)分母中不含根式。
3. 同类二次根式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后,若被开方数相同,则这几个二次根式就是同类二次根式。
4. 二次根式的性质5. 二次根式的运算(1)因式的外移和内移如果被开方数中有的因式能够开得尽方,那么,就可以用它的算术根代替而移到根号外面;如果被开方数是代数和的形式,那么先解因式,·变形为积的形式,再移因式到根号外面,反之也可以将根号外面的正因式平方后,再移到根号里面。
(2)二次根式的加减法先把二次根式化成最简二次根式,再合并同类二次根式(3)二次根式的乘除法二次根式相乘(除),将被开方数相乘(除),所得的积(商)仍作积(商)的被开方数,并将运算结果化为最简二次根式。
用字母表示为:(4)有理数的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及结合律,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以及多项式的乘法公式,都适用于二次根式的运算。
第十七章勾股定理1. 勾股定理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b2=c2。
【应用】(2)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一边与另两边的关系,求直角三角形的另两边。
2. 勾股定理逆定理如果三角形三边长a、b、c 满足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应用】勾股定理的逆定理是判定一个三角形是否是直角三角形的一种重要方法。
注意:定理中a、b、c 及a2+b2=c2只是一种表现形式,不可认为是唯一的,如若三角形三边长a、b、c满足a2+c2=b2,那么以a、b、c为三边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但是b为斜边。
3. 勾股数①能够构成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即a2+b2=c2中,a、b、c为正整数时,称a、b、c为一组勾股数。
②记住常见的勾股数可以提高解题速度,如3、4、5;6、8、10;5、12、13;7、24、25等。
八年级下册期中语文复习提纲一、词汇积累落第不逊诘责托辞油光可鉴抑扬顿挫深恶痛疾翳责罚广漠宽恕文绉绉凄惨奥秘翻来覆去滞留愚钝器宇禁锢轩昂犀利侏儒酒肆尴尬粗制滥造藏污纳垢郁郁寡欢鹤立鸡群正襟危坐颔首低眉诚惶诚恐无可置疑黯然失色广袤无垠搓捻企盼繁衍迁徙觅食油然而生花团锦簇美不胜收繁花似锦风云突变不可名状落英缤纷冥思苦想期期艾艾博识美艳消释裉尽凛冽脂粉奁睥睨迸射拖泥带水播弄虐待踌躇鞭挞祈祷罪孽雷霆旸谷姮娥苍茫翡翠精灵蜿蜒执拗海誓山盟憔悴馈赠真谛镶嵌酷肖长吁短叹千山万壑盛气凌人蓬蒿咫尺狼藉呐喊不自量力相形见绌精巧绝伦美味佳肴二、课文理解【标注】黄色突出显示重点课文粉色突出显示重点段落红色字体重点知识蓝色字体重点内容淡蓝字体较重点内容1、《藤野先生》鲁迅先生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被收在《朝花夕拾》里。
这篇回忆性散文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真挚怀念,赞扬了他正直热诚、治学严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
作者追述了自己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文中洋溢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
本文依据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移和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来记叙。
文章以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叙事线索,还有一条内在的暗线,就是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
文中具体写了四件事,从不同侧面表现了藤野先生的高贵品质。
(1)主动关心“我”的学习,认真为“我”改讲义,表现了藤野先生自始至终认真负责的精神。
(2)为“我”改正解剖图,体现了藤野先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和循循善诱。
(3)关心解剖实习,表现藤野先生对“我”的学习一直关心、一直惦记,既热情,又诚恳。
(4)向“我”了解中国女人裹脚,表现了他对骨学的兴趣和求实精神。
文中还有白描的手法来勾画人物的特征。
2、《我的母亲》作者是学者胡适。
文章选自《胡适自传》。
这篇文章写自己童年至少年时代如何在母亲的严格要求和深情关爱下成长的几件事。
表现了母亲那无比深挚的爱子之情和优秀的性格品质,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和敬爱。
从全文来看,课文写了母亲三个方面的事:一是对我的管教;二是作为当家的后母如何处理家庭的难事和矛盾;三是如何对待他人对自己人格的侮辱。
八年级下物理期中复习提纲力1、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2、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3、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在任何情况下都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说明: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一般指:物体的运动快慢是否改变(速度大小的改变)和物体的运动方向是否改变。
当物体发生形变或运动状态改变时,可以判断受到了力的作用。
5、力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力的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 表示。
力的感性认识: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大约1N。
6、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7、力的表示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应越长二、弹力1、弹性: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
2、塑性:在受力时发生形变,失去力时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性质叫塑性。
3、弹力: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4、力的测量:⑴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
⑵分类:弹簧测力计、握力计。
⑶弹簧测力计:A、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与所受的拉力成正比。
B、使用方法:“看”:量程、分度值、指针是否指零;“调”:调零;“读”:读数=挂钩受力。
C、注意事项:加在弹簧测力计上的力不许超过它的量程。
三、重力:⑴重力的概念: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的力叫重力。
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1、物体受到的重力跟它的质量成正比。
2、重力跟质量的比值是个定值,为9.8N/Kg。
这个定值用g表示,g= 9.8N/Kg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 其中g=9.8N/kg 它表示质量为1kg 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语文考前复习提纲1默写。
范围:21-25课及附录前5首要求:再全面过细地背一遍给家长听,要一字不差。
古诗要检查能否将题目、作者、第一句连在一起背诵出来。
然后再过一过整理出来的易错字,将听写本上订正过的字再写一遍。
最好能再将课文默写一遍。
2生字:将第一、二单元的生字再听写一遍。
3名著题:将课本导读文章再读一遍。
突出文学常识、主要内容(同时将读书笔记本上的情节串联再过一遍)文后精彩片段及点评的背诵,再将《名人传》测试题过一遍。
自己复习过后,请家长按点提问。
4标点、病句:提问题型本后面标点符号的例题,按照老师的要求看语文书后面的《标点符号的用法》;看题型本上的改病句的步骤方法和例题,看复习讲义。
5书法:七下行书例字及书写规律,字帖笔画回看。
考试时一要抄写正确,二要符合行楷笔画规律,特别要有游丝牵带,三要注意布局合理,书写优美,不要写错,不要涂改。
6古诗阅读:家长提问题型本上读懂古诗的步骤和方法、古诗四大题型解题思路和方法,将25课古诗赏析题作为例题来复习,然后再看看讲义上的古诗阅读题,找到失分原因,解决自己的问题。
7课内外古文阅读:家长再提问基础积累本上的《与朱元思书》《马说》的实虚词含义、重点句翻译、判断虚词用法的四个步骤,然后要求将课文全文口头翻译一遍,将阅读题过一遍。
再看文言文之记叙文的读懂方法,最后将《陈涉世家》的实虚词再过一遍。
8课外写景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小说)阅读:家长再提问题型本上读懂叙事散文(小说)的步骤符号及各种题醒解题思路、方法及例题,看周末讲义上的两篇阅读及《3、5》上的闲读梧桐》、《雪》。
9作文:1)将自己的高分作文(88分以上含88分)按照地点、人物、主题、精彩句段5要点取出列表,积累考场素材(无高分作文的同学可以读背几篇丁立梅的文章作为考场写作的仿写例文)。
2)将考场作文6步写作步骤方法再背一遍(越具体越好),将审题5步背一遍,将《今年春天我很——》及《春天毕竟是春天》的修改稿看一遍,突破自己写作上存在的问题。
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
*1、地理差异(图5.1)气温差异:自南往北,纬度逐渐升高,气温逐渐降低。
降水差异:自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距海越来越远,降水越来越少。
地形差异:自西向东,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逐级下降。
(西高东低)
自然差异对农业的影响:我国农业具有西牧东耕、南稻北麦的分布特点。
*2、南方地区农田多为旱地,以种植小麦、大豆为主。
耕作制度: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北方地区多为水田,以种植水稻、油菜为主。
耕作制度:一年二熟或一年三熟。
*3、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分界线(图5.5):西北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限:400mm等降水量线;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的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青藏地区和其他三地地区的分界线:第一级阶梯的分界线。
*4、秦岭—淮河一线的重要地理意义:(1)1月份0℃等温线;暖温带和亚热带的分界线年降水量800mm年等降水量线;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区的分界线;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旱地农业与水田农业的分界线;(7)水稻生产与小麦生产的分界线;(8)植物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林的分界线;(9)河流:该线以北的河流流量小、水位变化大、有结冰期、含沙量大,该线以南的河流流量大、水位变化小、无结冰期、含沙量小;(10)我国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
第六章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北方地区的位置:大兴安岭、青藏高原以东,内蒙古高原以南,秦岭—淮河以北,东临渤海和黄海。
(能在图上指出这些地形区)
2、北方地区的地形:以平原和高原为主(能指出东北平原、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位置)。
3、北方地区的气候:北方地区地跨中温带和暖温带,大部分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炎热多雨,属于半湿润区,降水分配不均匀,主要集中在夏季。
*4、北方地区的土壤:东北平原被称为“黑土地”,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被称为“黄土地”。
**5、北方地区气候的气候差异:P10页的图6.5(1)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气温差异及原因(2)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降水差异及原因(重点完成P10页的活动题)
6、重要的旱作农业区:(1)北方地区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经济作物有:甜菜、棉花、大豆;北方地区主要的耕地类型是:旱地。
(2)北方地区发展农业的有利条件是:平原广阔、土壤肥沃、耕地集中连片;不利条件是:降水偏少,耕地多为旱地。
(3)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降水较少,且集中于夏季,灌溉水源不足,春旱严重。
从长远来看,华北平原发展节水农业是这里农业持续发展的必有之路。
*7、华北平原春旱发生的原因、影响及采取的措施(P12页活动的1—3题):(1)原因:华北平原春季降水少;春季气温回升快,土壤水分蒸发快;春季正值冬小麦返青的季节,农田需水量大(2)影响:冬小麦收成不好。
(3)措施:南水北调、种植耐旱作物、打机井等。
*8、P12图6.7华北平原的冲积扇:在冲积扇上,越往西土层越厚,所以中高产田主要集中在中西部,中低产田主要集中在东部。
第二节东北三省
1、范围:东北三省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地形:东北三省的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
(在图6.11上指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东北平原、黑龙江、乌苏里江图们江、鸭绿江);人们常用“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来形容黑龙江的山河大势。
*3、气候: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寒冷而漫长,夏季温暖而短暂,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
**4、(P16页的活动题1—3)(1)东北三省的雪期由北往南越来越短,积雪厚度也越来越
薄。
(2)积雪的厚度受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的共同影响,根据活动的内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3)东北三省传统民居坡度大可以有效的避免雨水、雪在屋顶积存;墙体后、窗户小有利于室内保温。
5、农作物:东北三省纬度较高,农作物一年只能一熟,在春秋季节,受寒潮影响,容易发生低温冻害。
东北三省盛产小麦、玉米、大豆、水稻等,是我国机械化程度最高、提供商品粮最多的粮食生产基地。
6、三江平原是亚洲最大的淡水湿地,三江自然保护区的主要保护对象是沼泽湿地。
7、工业:(1)东北三省是新中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是“新中国工业的摇篮”(2)东北三省的煤、铁、石油等矿产资源很丰富。
目前东北三省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学工业为主导,包括煤炭、电力、建材、森林等工业部门比较完整的重工业体系。
(3)20世纪90年代,由于资源枯竭、设备老化、产业结构单一等原因,东北重工业基地衰落。
第三节黄土高原
1、位置: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北联内蒙古,南抵长城。
(在图6.25上能指出太行山、乌鞘岭、内蒙古高原、长城)。
2、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黄土是由风从内陆干旱地区吹到这里堆积而成的(风成说)。
3、黄土高原的地貌景观: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水土流失。
第四节北京
1、位置:北京位于华北平原的西北角,西面和背面背靠群山,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
2、气候类型:温带季风气候。
植被类型:温带落叶阔叶林。
北京是中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3、图6.47古城址变迁
第七章南方地区
第一节自然特征与农业
1、南方地区的位置: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濒临东海和南海。
2、南方地区的地形:地形复杂多样,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以平原和丘陵为主。
(在P45页图7.3上指出西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巫山、雪峰山、秦岭、淮河、长江、珠江、南岭、武夷山)
3、南方地区的气候:南方地区属于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暖湿润。
植被为:亚热带常绿落叶林。
土壤类型:贫瘠的酸性红壤。
在南方的山区,人们通常在缓坡上修筑梯田。
4、南方地区的耕地类型为水田,是我国重要的水田农业区;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也种植小麦、油菜和棉花;南方地区盛产茶、竹、甘蔗、橡胶、柑橘、香蕉、菠萝等热带和亚热带水果。
第二节长江三角洲
1、范围:长江三角洲主要包括上海市、江苏省的南部和浙江省的北部。
地形:地势平坦,河网密布,湖泊星罗,自古以来就是我国著名的“鱼米之乡”。
位置:长江三角洲位于长江下游地区,濒临黄海和东海,地处江海交汇之处。
**2、能在图P53图7.19上指出上海市、杭州市和南京市的位置;能找出长江、黄浦江、钱塘江、东海、黄海、崇明岛、太湖等。
**3能在图7.22上指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位置。
(1)修建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作用:(2)杭州湾跨海大桥的修建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