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生物生物的变异
- 格式:pdf
- 大小:964.91 KB
- 文档页数:9
高三生物知识点变异的类型在高三生物学科中,同学们学习了大量的知识点,其中一个重要的概念是变异。
变异是生物演化的基础,也是生物多样性的源泉。
在高三生物学习中,我们需要了解和理解变异的类型,以便更好地掌握生物的演化和适应能力。
一、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指在DNA序列中发生的变化。
它可以是点突变、插入突变或删除突变。
点突变是指DNA中的一个碱基被替换为另一个碱基,导致了不同的氨基酸序列编码。
这种突变可以分为同义突变、错义突变和无义突变。
同义突变是指突变后的密码子依然编码相同的氨基酸,不会改变蛋白质结构和功能。
错义突变是指突变后的密码子编码了不同的氨基酸,可能导致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
这种突变有时会对生物体产生重大影响。
无义突变是指突变后的密码子编码了终止信号,导致蛋白质在相应点停止合成,使蛋白质发生缺失,可能导致严重的功能缺陷。
插入突变和删除突变是指DNA序列中插入或删除一个或多个碱基对的现象。
这种突变会改变由基因编码的氨基酸顺序,影响蛋白质的折叠和功能。
二、染色体突变染色体突变是指染色体的数量和结构发生变化。
它可以是染色体缺失、染色体重复、染色体移位和染色体倒位。
染色体缺失是指染色体上的一段基因序列丢失。
这种突变可能导致某些基因失活或功能异常。
染色体重复是指染色体的一部分被重复。
这种突变可能导致同一个基因被多次表达,产生相应蛋白质的过量。
染色体移位是指染色体上的一个片段移动到另一个染色体上。
这种突变可能导致基因组结构不稳定,影响基因的表达和功能。
染色体倒位是指染色体上的一个片段发生180度的翻转。
这种突变可能导致基因的重新组合,从而产生新的基因型和表型。
三、基因重组基因重组是指在染色体上或DNA分子中不同部分之间的DNA 片段重新组合。
这种突变通常发生在染色体互换过程中。
染色体互换发生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交叉互换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相互间联系合点。
在这个过程中,染色体上的DNA片段会重新组合,产生不同的基因型和表型。
一、生物的变异(1)生物变异的类型(2)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比较项目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适用范围生物种类所有生物自然状态下能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真核生物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有性生殖无性生殖、有性生殖(3)三种可遗传变异的判断类型自然突变、诱发突变交叉互换、自由组合染色体结构变异、染色体数目变异原因DNA复制(有丝分裂间期、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的间期)过程出现差错减数分裂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或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发生交叉互换内外因素影响使染色体结构出现异常,或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的分(4)染色体组和基因组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是携带着控制一种生物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信息。
其特点:①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大小、形态和功能各不相同。
②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有同源染色体,当然也就不含有等位基因。
③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该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
④二倍体生物的生殖细胞中所含有的一组染色体可看成一个染色体组。
⑤不同种的生物,每个染色体组所包括的染色体数目、形态和大小是不同的。
基因组:一般的定义是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细胞中的全套染色体为一个基因组,或是二倍体生物的单倍体细胞中的全部基因为一个基因组。
对二倍体生物而言,基因组计划则为测定单倍体细胞中全部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序列,有性染色体的生物其基因组包括一个染色体组的常染色体加上两条性染色体。
没有性染色体的生物其基因组与染色体组相同。
(5)单倍体和多倍体的比较单倍体是指体细胞中含有本物种配子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多倍体由合子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或三个以上染色体组。
对于体细胞中含有三个染色体组的个体,是属于单倍体还是三倍体,要依据其来源进行判断:若直接来自配子,就为单倍体;若来自受精卵,则为三倍体。
二、生物变异在育种中的应用(1)常见的几种育种方法的比较(2)关于育种方案的选取①单一性状类型:生物的优良性状是由某对基因控制的单一性状,其呈现方式、育种方式、原理及举例列表如下:②两个或多个性状类型:两个或多个性状分散在不同的品种中,首先要实现控制不同性状基因的重组,再选育出人们所需要的品种,这可以从不同的水平上加以分析:a.个体水平上:运用杂交育种方法实现控制不同优良性状基因的重组。
高三生物复习要点:生物的变异高三生物复习要点:生物的变异生物的变异是指生物体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存在差异的现象,包含有利变异和不利变异。
具体可分为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两大类型,前者是遗传物质改变造成的变异。
后者只是环境因素造成的变异,其遗传物质没有发生改变,通常所说的生物的变异是指可遗传的变异。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高三生物复习要点:生物的变异。
高三生物复习要点:生物的变异1.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即R型细菌转化是S型细菌)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2.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
因是绝大多数生物(如所有的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及部分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只有少数生物(如部分病毒等)的遗传物质是R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3.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多样性,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4.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注意其半保留复制和边解旋边复制的特点)来完成的。
5.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是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14.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15.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16.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即雄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XY,雌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XX,后代性别由父本决定),另一种是ZW型(即雄性有一对同型的性染色体ZZ,雌性有一对异型的性染色体ZW,后代性别由母本决定)。
高三生物变异知识点高三生物学是高中生物学课程的最后一年,也是孩子们备战高考的最后一搏。
在这一年里,生物变异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因为它涉及到生物多样性、进化以及遗传学等方面的知识。
在学习这些知识点时,我们不能简单地死记硬背,而是需要理解其中的原理和背后的逻辑。
下面,我将结合实例,探讨一些高三生物变异知识点。
1. 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自然选择是指环境对个体表现形式的筛选过程。
它是进化的驱动力之一。
在一个群体中,如果某个表现形式的个体在环境中能够更好地生存下来并繁殖后代,那么这种表现形式将逐渐在整个群体中占据主导地位。
这体现了适者生存的原理。
例如,在某个沙漠地区生活的一种昆虫群体中,个体的颜色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异,有的是白色,有的是深色。
当沙漠地区没有雨水时,沙漠地面的颜色是偏白的。
这时,白色的昆虫相对于深色的昆虫来说更容易躲避掉敌害。
因此,白色昆虫的数量逐渐增多,深色昆虫的数量逐渐减少。
当沙漠地区突然下起暴雨时,沙漠地面的颜色变黑了。
这时,深色的昆虫相对于白色的昆虫来说更容易躲避掉敌害。
于是,深色昆虫的数量逐渐增多,白色昆虫的数量逐渐减少。
这是一个自然选择的过程。
2. 突变与进化突变是指生物基因组中的一种稳定的变异。
突变是进化的基础,它为进化提供了变异的原材料。
在生物基因组中,有些突变是有害的,有些突变是无害的,还有些突变是有益的。
例如,假设某个群体中的植物受到某种病毒的侵袭,而这种病毒对植物进行破坏。
在这个群体中,可能有一小部分植物具有抗病毒性。
这些植物产生的突变使得它们能够对抗病毒的侵袭,从而存活下来并繁殖后代。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具有抗病毒性的突变逐渐在整个群体中传播开来,最终成为该种群体的主要表现形式。
3. 基因的遗传与变异基因是决定一个个体性状的遗传物质。
在生物基因组中,基因的遗传是通过配子传递的。
例如,假设某个人的父亲是近视,母亲是正常视力。
根据遗传学的原理,近视是一种由多个基因控制的复杂性状。
高考生物变异的知识点总结变异是生物进化过程中的一种重要现象,指的是个体间存在某种性状的差异。
在高考生物考试中,涉及到的变异知识点非常重要,下面对高考生物变异的相关知识进行总结。
一、遗传变异1. 基因突变:指基因序列发生变化,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是遗传变异的主要形式。
2. 染色体畸变:指染色体结构或数量发生变化,如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等,常见的染色体畸变病例有唐氏综合征、某些性染色体异常症等。
3. 基因重组:指在基因组中发生交换、重排等改变,主要指发生在同源染色体间的互换。
二、环境诱导的变异1. 辐射诱导的变异:包括电离辐射(X射线、γ射线等)和非电离辐射(紫外线等)诱导的变异,如核辐射导致的基因突变。
2. 化学物质诱导的变异:化学物质如致突变剂、致癌物等,能够影响基因的稳定性,引发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
3. 温度诱导的变异:高温或低温环境可以诱导某些物种的变异,如在高温条件下孵化的鳄鱼可以导致性别的变异。
三、自然选择和适应性变异1. 自然选择:指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个体的某种性状能够提高其生存和繁殖的机会,从而逐渐在种群中占据主导地位。
2. 适应性变异: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个体的性状发生变异以适应环境,如狮子的颜色、鸟类的嘴形等。
四、变异在进化中的作用1. 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变异为进化提供了物质基础,为物种的适应和演化提供了遗传基础。
2. 变异推动自然选择:变异的出现增加了物种间的竞争,从而推动了自然选择的产生和进化的加速。
3. 变异为物种的多样性提供了可能:变异使得物种间拥有不同的特征,从而形成了物种的多样性。
五、变异与人类生活的关系1. 遗传变异在人类疾病中的作用:遗传变异是导致人类遗传疾病的重要原因,如遗传性疾病、癌症等。
2. 变异在农业和畜牧业中的应用:变异的利用可以提高农作物和牲畜的产量和品质,推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3. 变异在生物技术中的应用:通过变异方法可以培育出特殊性状的生物种类,推动了生物技术的发展。
高考生物变异的知识点归纳生物变异是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化的重要表现之一,对于高考生物来说,掌握生物变异的知识点不仅有助于理解生物进化和遗传的原理,还能帮助我们在考试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下面是关于高考生物变异的知识点的归纳。
一、变异的概念和分类1. 变异的概念:指个体间在遗传性状上的差异。
2. 变异的分类:- 定向变异:个体适应环境的变异,有利于生存和繁殖。
- 随机变异:无明显适应环境的变异,对生存和繁殖没有直接影响。
- 合并变异:在一定条件下,两种或多种遗传因素同时出现的变异。
- 复合变异:一个个体同时表现出多种变异状态。
二、变异的原因1. 突变:突变是指遗传物质发生的突然而显著的变化。
2. 重组:在有性繁殖中,联会发生位点的重组,导致染色体重组,产生新的遗传组合。
3. 交换:在染色体复制和有丝分裂过程中,发生染色体间片段的交换,导致染色体结构的变化。
4. 合并:不同个体的遗传物质通过有性或无性生殖相互结合,导致新的遗传组合。
三、变异的影响1. 对个体的影响:变异使个体在形态、生理、行为上存在差异,进而影响个体的生存和繁殖能力。
2. 对物种的影响:变异为物种的进化提供了可塑性,使得物种能够适应环境变化,并发展出新的适应结构和生活方式。
3. 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种群中的变异个体在特定环境下具备多样的适应性,有助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四、变异的应用1. 生物育种:通过人工选择和遗传改良,利用合适的变异为农业、畜牧业和园艺业培育优良的品种和种类。
2. 药物研发:通过发现和利用人类和其他生物的变异,加速药物研发过程,提高药物的效能和安全性。
3. 疾病诊断:一些疾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变异特征,通过检测和分析个体的遗传变异,可以做出疾病的诊断和预防。
五、变异与环境1. 自然选择:环境对变异个体的选择和筛选,促进适应性变异的积累和固定。
2. 环境因素:环境变化、生物间相互作用和人类活动等都对变异的发生和传播产生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