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32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298.50 KB
- 文档页数:6
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工业化与城市化是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和历史进程。
在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中,我们可以看到经济的腾飞、城市的蓬勃、生活水准的提高以及环境问题的产生。
本文将从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变迁和环境影响等方面来分析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
一、经济发展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始于20世纪50年代,经历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型。
通过大规模的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改革,中国的经济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大量的重工业和制造业企业涌现,贡献了很大一部分的国内生产总值(GDP)和就业岗位。
随着工业化的加速推进,中国逐渐成为全球重要的制造业中心。
二、城市建设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加速。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不断流动,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数量也不断增加。
许多新兴城市迅速崛起,城市化率不断提高。
同时,大城市的规划与建设也得到了巨大的重视,现代化城市的面貌不断展现。
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住宅建设、商业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一些国际化城市如北京、上海成为了国际交流与合作的重要窗口。
三、社会变迁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进程对中国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农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流动带来了人口结构的巨大变化,农业转移人口数量庞大。
城市人口的增加也导致了社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问题的产生。
在城市化的过程中,一些传统习俗和文化也发生了转变,城市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逐渐传播。
同时,工业化与城市化也为农村地区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挑战,一些农村地区成为了工业园区和城市的后备劳动力基地。
四、环境影响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对环境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大量的工业排放和城市废气、污水的排放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加剧。
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的过度开发和利用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同时,城市的拓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给生态环境带来了挑战,土地荒漠化、水源枯竭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中国政府推行了一系列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措施。
综上所述,中国的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在经济发展、城市建设、社会变迁和环境影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第35讲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程—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最新考纲】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考点一 珠江三角洲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图表填绘·助学助记1.珠江三角洲的位置与范围(1)位置:位于广东省中南部,________下游。
(2)范围:包括A________、B 深圳、C________、佛山、江门、D 东莞、中山等市的全部和惠州、肇庆两市的部分县、市。
广义的珠江三角洲还包括E________和F________________。
2.珠江三角洲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初期:以发展________为主导,形成城乡融合、农业与非农业产业混杂的________地带。
(2)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发挥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形成以广州市为中心的高度密集的________体系。
3.珠江三角洲工业化进程的阶段特点4.工业化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深化拓展·精讲精练【方法规律】珠江三角洲地区推进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背景和条件珠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和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有着特定的国际国内背景和有利的地理条件,具体如图所示:【活学巧用】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的工业为________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型工业,主要工业部门为________工业。
(2)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世界新一轮产业结构的调整,珠江三角洲工业发展呈现出以________密集型产业为主导的特点,尤其以________工业部门最为突出。
(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珠江三角洲GDP迅速增长,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演练真题·找准考法考法一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1.[全国卷Ⅲ,3~5]大别山区某国家级贫困县农民可分为跨村种田大户农民、种植自家承包地农民、本地务工务农兼业农民和常年外出务工农民等类型。
中国近代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近代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是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两个重要方面。
自19世纪末,西方强国侵略中国后,尤其是1840年以后,中国开始逐渐融入全球经济体系,进入了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时代,虽然在过程中遇到了很多的挫折,但从整体上看,中国在工业化和城市化方面取得了不小的进展。
一、工业化进程在工业化方面,中国经历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历程。
如果说,1840年开始的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工业化的开端,那么直到1952年机械工业统计年报的出现,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才迈上较为规范的轨道。
不难看出,在这一百余年中,中国工业化的进程步履维艰,面临着各种挑战和困难,包括由于国内统治者的腐败和失职,以及国际和地缘政治环境的影响导致的工业化缓慢和停滞。
然而,尽管在近代工业化方面的起步、发展和进程都较为困难,但是中国还是在这一领域中创造出了一系列的“第一”。
例如,1907年,沈阳烟草制造厂是中国第一个已知的连续生产商业品的机械化工厂。
1916年,天津发电厂是今“电力二十厂”的前身,是中国大陆第一个大规模的电厂。
1927年,汉阳轻轨车辆厂是中国第一家生产轻轨车的轨道交通装备生产厂。
另外,在20世纪初叶,中国有一支由商帮所组成的强大民间工业队伍,他们重视科技创新和专业人才的引进,创办了一批集机器制造、矿山、轻纺、印刷、造船、造枪等行业于一体的现代化企业。
例如,创办于1903年的“三百工”的代表之一浏阳机器制造所,创造出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两台“横式外转子涡轮发电机”。
针对这种情况,中国的政府也在不断调整工业化的方向和途径。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开始进行钢铁、电力、石油化工、化学肥料、航天等大规模投资以及大搞人才培养等工作,这给中国的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且推进了一系列重要的科研成果,如中国自主发明了第一架无人机(1974年),第一架飞毯式飞机(1983年)和第一架游弋式导弹鱼雷(1985年)等等。
当前,随着中国近代工业化的逐渐深入,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能够在技术、产业和市场等多方面强势施展,从而在全球工业化和现代化建设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35讲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为例最新考纲核心素养定位考情报告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1。
分析区域工业化、城市化的进程及特点。
(综合思维)2.掌握区域工业化、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3。
理解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
(综合思维)1。
以统计图为载体,考查区域产业结构的变化及其对城市化的推动作用,考查频率较高。
2。
以区域图为载体,考查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条件、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多以选择题(常见)和综合题形式呈现。
[梳理知识体系][再现基础知识]一、经济发展快1。
优势条件(1)区位优势明显: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毗邻港澳,与东南亚相邻.(2)自然条件优越:平原广阔;热量丰富,降水丰沛;河流纵横交错. (3)社会经济条件:人口稠密,城市密集,经济、文化发达;著名侨乡,改革开放政策优惠。
特别提醒珠三角地区得以迅速发展的其他原因:①人们思想观念开放,意识超前并富有开拓精神;②开放、开发早,为以后的发展赢得先机。
【易错提示】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1)矿产资源和能源缺乏;(2)位于我国南部沿海,经济腹地较小,辐射的国内市场范围有限.2。
经济发展成就(1)经济增长最快、最富生机活力的地区之一→我国重要的轻工业基地、外贸出口基地和极为重要的经济区.(2)产业结构优化:第一产业逐渐下降,第三产业明显上升,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建立起以轻工业为主、重化工业较为发达的工业体系。
【易错提示】随着经济的发展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先上升后下降,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
二、城市化水平高1.城市化进程:改革开放前缺乏大、中型城市,城市密度很低,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形成以广州为中心,包括深圳、中山、珠海等大中城市的城市群。
2.城市化动力:工业化是珠江三角洲地区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易错提示】城市化水平越高,第三产业越发达,第三产业的产值超过工业产值.三、问题与对策【易错提示】市场腹地狭小是珠江三角洲工业化、城市化后劲不足的原因之一。
【4--3--2】第四单元区域综合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第三节经济发达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第2课时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考纲展示]以某经济发达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以及在此过程中产生的主要问题,了解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措施。
学习目标]1.了解和掌握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及相应的对策。
2.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学会探讨经济发达地区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和方法。
知识点一发展中的问题与对策自读教材·抓基础]1.主要问题(1)生态环境形势严峻-----主要表现①环境污染加重: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发展,珠江三角洲地区环境污染有_____的趋势,环境质量日益___________。
②出现水质性缺水:首先,________的迅速发展和________的急剧增加,使一些河流成了“废水池”和“垃圾池”;其次,__________________需水量不断增加,部分城市出现缺水现象。
(2)人地矛盾加剧--------表现①______________用地大量占用耕地;②农业用地急剧减少;③_________________急剧下降。
(3)重复建设突出--------表现①城镇盲目_______________,追求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自成体系。
②____________缺乏合理规划,造成布局不合理、重复建设和投资的巨大浪费。
2.对策(1)治理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具体措施:①提出“青山蓝天碧水工程”;②采取各种措施治理_____________.保护水土资源;③通过建设公园、森林、绿地等.扩大城市______________,优化人居环境。
(2) 优化产业结构------具体措施:在加强第一产业的基础上,注重调整_______产业结构,积极发展第三产业。
对第二产业,改造并淘汰__________________的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按生态工业标准建设工业园区,使企业在园区内集中布局.(3)搞好城镇和区域规划--------措施:①在城镇规划中,确保比较理想的空间发展形态;②_____________要适度.要根据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来规划发展目标;③__________应合理布局.建立可持续的空间协调发展模式。
中国的工业化进程与城市化发展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迅猛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这一进程对中国社会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工业化是指把农业经济转变为工业经济的过程,而城市化则是指农村人口向城市集聚的过程。
本文将深入探讨中国的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发展,并分析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带来的变化。
一、工业化进程中国在改革开放后,通过引进外资、培育国内企业等方式推动了工业化进程的加速。
工业化进程不仅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增长,还促进了国家实力的提升。
中国工业化进程的成功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工业化提高了中国的生产能力。
随着工业化的推进,中国的制造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生产技术得到了提升,企业能够生产更多更好的产品,满足国内市场需求,并逐渐走向国际市场。
其次,工业化为中国带来了大量就业机会。
工业化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就业,这大大缓解了农村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同时,工业部门的发展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员,为社会提供了丰富的就业机会。
再次,工业化推动了城乡发展的差距缩小。
工业化进程中,城市化发展对农村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城市对农村提供了市场、资金、技术等资源,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
二、城市化发展城市化是工业化进程的产物,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聚居的过程。
中国的城市化发展经历了迅猛的增长。
城市化发展在经济、社会和人口等方面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城市化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城市规模扩大,市场规模增大,进一步促进了产业发展和经济增长。
城市化过程中,城市成为了技术创新、科技研发和资本集聚的中心,为经济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其次,城市化提高了居民的生活水平。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了人们的收入水平。
同时,城市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居民提供更好的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提高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再次,城市化发展带来了社会变革。
随着农村人口向城市迁移,农村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