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文学史考试重点
- 格式:doc
- 大小:91.50 KB
- 文档页数:12
(一)选择1、英国现实主义文学作家:约翰·高尔斯华绥是英国在20世纪最有成就的现实主义作家之一。
代表作:《福尔赛世家》三部曲、《现代喜剧》。
约翰·福尔斯《法国中尉的女人》。
阿加莎·克里斯蒂《东方快车谋杀案》、《尼罗河惨案》。
罗琳的《哈利·波特》。
萧伯纳《鳏夫的房产》、《华伦夫人的职业》、《芭芭拉少校》。
2、法国现实主义文学:安德烈·纪德的《背德者》《窄门》《田园交响曲》《伪币制造者》;米兰·昆德拉的《玩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3、德国现实主义文学:雷马克的《西线无战事》。
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
4、美国:杰罗姆·大卫·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纳博科夫的《洛丽塔》。
威廉斯《欲望号街车》。
黑人诗人兰斯顿·休士被誉为“哈莱姆的桂冠诗人”。
5、捷克作家哈谢克的政治讽刺小说《好兵帅克》。
意大利姜尼·罗大里《洋葱头历险记》。
6、英国劳伦斯:《白孔雀》(第一部长篇)、《逾矩的罪人》、《儿子与情人》(成名作)、《虹》《恋爱中的妇女》、《迷失的少女》、《查特莱夫人的情人》。
7、《查特莱夫人的情人》的主人公:克利福特、麦勒斯、康妮。
8、法国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1913年获得法兰西学院文学奖,1915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9、德国托马斯·曼:第一部长篇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中篇小说《威尼斯之死》是“艺术家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中的主人公:老约翰·布登勃洛克,小约翰,布登勃洛克家的第三代孙子托马斯、克利斯蒂安和孙女安东妮,第四代小汉诺。
10、德国布莱希特:1922年他的剧本《夜半鼓声》荣获克莱斯特奖。
代表作品:《飞越大西洋》、《说是的人和说不是的人》、《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
《大胆妈妈和她的孩子们》是一部为反法西斗争服务的作品;主人公有女主人公名叫安娜·菲尔琳,号称“大胆妈妈”;两个儿子和一个哑女:长子哀里夫,次子施伐兹卡司,哑女卡特琳。
启蒙运动18世纪是继文艺复兴运动后欧洲资产阶级掀起的一场更为激烈、广泛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
是在自然科学和唯物主义哲学影响下形成的资产阶级思想体系,为资产阶级大革命作舆论准备的思想革命运动。
(夺权理论)启蒙的含义“以光明驱逐黑暗”,使人从宗教和神权的黑暗统治下挣脱出来,走向一个自由、平等和博爱的新社会。
启蒙思想家责任是把人从“自己不成熟的状态”解放出来,使其敢于鼓起其勇气和决心来运用自己的理智。
受启蒙思想的鼓励,人逐渐摆脱了宗教和神权以及王权的束缚,开始确立主体性和建构现代性社会。
特征:1,文艺复兴与启蒙主义相同点: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
不同点:人性-理性。
意识形态-政治权利2,古典主义与启蒙主义。
相同点:以“理性”为准则。
不同点:“理性”的内涵.影响:启蒙运动把西方文明自近代以来的崇尚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提高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并传遍整个西方世界,使由文艺复兴奠定的人文主义传统得到了进一步的弘扬与升华。
导致了一系列有创造、有价值的新思想和新观点的产生,这些新思想和新观点既标志着西方文明达到的新高度,又标志着现代精神和现代思想的确立,实现了西方思想和文化的现代转型。
他的理性主义思想体系对于粉碎专制暴政的枷锁和反动教会的特权发挥了巨大作用;它的宗教自由思想最终使欧洲的教会和国家分离;它对社会自然秩序的要求加强了人们推翻封建主义残余和贵族特权的要求;它提出的社会自由、平等、博爱思想已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关系的准则。
直接导致了1789年的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启了西方现代历史的大门。
启蒙主义文学特征1鲜明的政治倾向性和深刻的民主性2强烈的哲学思辨色彩和教诲特征3体裁丰富多样,小说最为发达4“ 诗体时代”向“散文体时代”过渡发展概况:英国的启蒙文学并不具有强烈的政治或批判色彩,而是以温和的宣扬资产阶级价值观、宣扬海外殖民、清教徒精神为主。
在形式上通常比较正统,内容也比法国、德国文学轻松诙谐。
外国文学复习资料一、一、考试题型:1.选择题2.重组题 3.名词解释4.简答题5.论述题二、考试范围:1.西方文学的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2.与古希腊文化密切相关的两种农作物是什么?橄榄、葡萄3.记住米隆与《掷铁饼者》4.古希腊文学的分期与成就1.荷马时代(前12世纪—前8世纪)社会性质:这是古代希腊社会由氏族公社制向奴隶制社会过渡的时期。
史称“荷马时代”或“英雄时代”。
文学成就:这一时期希腊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神话和史诗。
2.古风时代(前8世纪—前6世纪)社会性质:这是奴隶制社会形成的时期,史称“古风时代”,又称大殖民时代”。
文学成就:主要是抒情诗和寓言。
3.古典时代(前6世纪末—前4世纪初)社会性质:希腊奴隶制民主制度的全盛时期。
史称“古典时期”。
雅典的民主政治日臻成熟,在伯利克利执政时代(公元前444—前429)达到了顶峰,故又称“雅典时代”。
文学成就:主要是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
其中,戏剧成就最大,文艺理论次之。
4.希腊化时代(前4世纪末—前2世纪)社会背景:希腊在经过古典时代的繁盛后,由于各城邦之间和各邦国内部的矛盾日趋激烈而逐渐走向衰落。
文学成就:米南德的新喜剧《恨世者》《萨摩斯女子》忒奥克里托斯的田园诗。
1.5.赫西俄德《工作与时日》、《神谱》2.6.萨福:古希腊最著名的独唱抒情诗人,被柏拉图誉为“第十位文艺女神”。
被女同性恋和女性主义者奉为鼻祖。
她的名字成为英语中“Sapphic(女同性恋的)”的词源。
9.《伊索寓言》的概念10.古希腊时期最著名的文艺理论家是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的主要理论著作是《理想国》,他的“灵感说”(“迷狂说”)对后来的浪漫主义文学乃至现代主义文学都有影响。
亚里士多德最重要的文艺理论著作是《诗学》,他的理论与以后的现实主义文学有密切联系。
尤其是他的悲剧理论对后世影响深远,关于悲剧的本质,他提出了著名的“过失说”,关于悲剧的社会作用,他提出了“卡塔西斯说”。
考试结构考试方式考试题型及分值:题型题量分值总分单选26126多选62125420361821224考点趋势课程性质课程特点课程特点课程重点课程难点本章考点分析考点1 古希腊文学特征•一是古希腊、罗马文学;•二是早期基督教文学考点1 古希腊文学特征 考点2 古希腊文学分类及其成就•第一时期神话和荷马史诗考点2 古希腊文学分类及其成就•••第二时期抒情诗和寓言戏剧、散文和文艺理论考点2 古希腊文学分类及其成就•••第三时期新喜剧和田园诗《恨世者》考点3 古罗马、早期基督教文学 第一时期戏剧 第二时期散文和诗歌维吉尔、贺拉斯和奥维德。
考点3 古罗马、早期基督教文学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是前半部分模仿《奥德修纪》,后半部分模仿《伊利昂纪》 第三时期真题再现【答案】D考点3 古罗马、早期基督教文学1、 代表早期基督教文学最高成就的是《新约全书》《马太福音》、《马可福音》、《路加福音》、《约翰福音》考点4 古希腊神话的内容及特点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宙斯考点4 古希腊神话的内容及特点起源于祖先崇拜。
考点4 古希腊神话的内容及特点考点5《荷马史诗》内容及其艺术成就荷马《伊利昂纪》和《奥德修纪》。
真题再现【答案】D考点5《荷马史诗》内容及其艺术成就真题再现【答案】考点6 古希腊悲剧代表人物祭祀酒神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索福克勒斯“戏剧艺术的荷马”《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舞台上的哲学家”《美狄亚》。
真题再现【答案】B真题再现【答案】ABD真题再现【答案】C本章考点分析考点1 中古文学概况教会文学宣传基督教教义禁欲主义和来世主义骑士文学骑士抒情诗和骑士叙事诗考点1 中古文学概况3、英雄史诗爱国主义4、城市文学民间创作取材于现实考点1 中古文学概况讽刺故事诗动物寓人通过动物间的斗争来反映城市内部各阶级的矛盾冲突。
市民的象征真题再现【答案】D考点2 但丁及其作品《地狱》、《炼狱》、《天堂》考点2 但丁及其作品真题再现【答案】C真题再现【答案】B本章考点分析考点1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况14世纪至17世纪反封建反教会意大利反对封建统治和教会神学人文主义考点1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概况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思想武器,也是新的资产阶级世界观。
外国文学史考试范围填空题1、《伊利亚特》和《奥德修纪》是欧洲古代文学中的最杰出的两部荷马史诗。
2、《神曲》采用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描写但丁幻游地狱、炼狱、天堂三界的故事。
3、《堂吉诃德》的作者是塞万提斯。
4、剧作家本﹒琼森说:“他不属于一个时代,而属于所有的世纪。
”他指的是莎士比亚。
5、被恩格斯称为“天才科学家”的是雪莱。
6、《拉辛与莎士比亚》是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第一部理论著作。
7、巴尔扎克以“人间喜剧”来命名他的小说总集,是受了但丁《神曲》的影响。
8、《恶之花》的作者是夏尔·波德莱尔。
9、《草叶集》的作者是惠特曼。
10、、2013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是艾丽斯﹒芒罗。
11、第一次提出世界文学概念的是歌德。
12、《雪国》作者是川端康成。
名词解释1.荷马史诗:由《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部分构成,相传由希腊盲诗人荷马所作。
两部史诗都取材于早期希腊人远征特洛伊的有关事件。
《伊利亚特》叙述的是特洛伊战争第十章的情景;《奥德赛》则叙说了在特洛伊战争胜利后,希腊将领奥德修斯历尽艰险重返家园的故事。
史诗语言优美、清新流畅,风格朴素自然,比喻丰富,是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不朽作品。
2.心理辩证法:托尔斯泰善于通过描写心理变化揭示人物内心矛盾,并把这种矛盾发展、变化的过程充分展示出来;通过人物心理变化来反映人的性格思想变化,心理过程的本身是这种过程的形态和规律。
描述出一些感情和心理怎样转变成另外一些感情和心理,展示心理流动形态的多样性与内在联系。
这就是托尔斯泰创作中的一个手法(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
3.社会问题剧:易卜生写的以社会和家庭问题为内容的现实主义戏剧;这些剧本分两类:一类处理社会政治问题,一类处理婚姻家庭问题,这些作品大胆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堕落、婚姻的不合理、家庭生活的虚伪、思想的庸俗偏狭及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破产;“社会问题剧”以其丰富的社会内容和高度的艺术技巧震动了西方舞台,引起一场戏剧革命。
外国文学史重点笔记一、概述外国文学史是一门研究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学发展历程的学科,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的各种文学形式,如史诗、戏剧、小说、诗歌等。
学习外国文学史有助于了解不同文化的特点、价值观和思维方式,提高跨文化交流的能力。
二、重点知识点1. 古希腊文学: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的源头,包括史诗、神话、戏剧等。
了解古希腊文学有助于理解西方文学的基础和特点。
2. 中世纪文学:中世纪文学是指欧洲封建时代的文学,包括骑士诗歌、传奇等。
学习中世纪文学有助于了解西方文学的发展历程。
3.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是欧洲文学的黄金时代,出现了许多著名文学家和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
4. 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是西方文学的重要流派之一,出现了许多著名作家和作品,如托尔斯泰的小说《战争与和平》。
5.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是西方文学的另一个重要流派,出现了许多具有创新性的作家和作品,如卡夫卡的短篇小说。
6. 东方文学:东方文学包括了亚洲、非洲和拉美等地区的文学,各个地区的文化特色和文学风格各异,如印度的泰戈尔、日本的川端康成等。
7. 文学流派和作家:了解不同文学流派和作家的特点和作品,有助于深入了解外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和特点。
8. 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理解不同国家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是了解该国文学的基础。
三、重点论述题1. 论述古希腊文学对西方文学的影响。
2. 试分析19世纪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3. 讨论现代主义文学的创新性和局限性。
4. 比较东方文学与西方文学在文化、价值观和审美方面的异同。
5. 论述如何将外国文学知识应用于跨文化交流中。
四、典型案例分析1. 分析莎士比亚的戏剧《哈姆雷特》中的人文主义思想和悲剧色彩。
2. 解读卡夫卡的短篇小说《变形记》,分析其表现手法和主题思想。
3. 比较分析印度泰戈尔的诗歌《飞鸟集》和日本川端康成的《雪国》,探讨东西方诗歌风格的异同。
1、自然主义:哲学基础是孔德的实证主义。
发源地和中心在法国。
这种写作风格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对事物进行客观地描述,以达到真实的再现生活的本来面目。
大致产生于十九世纪后期,创建者左拉对自然主义做了系统的总结和阐述,标致自然主义流派正式形成。
左拉的自然主义理论:A强调客观性,反对倾向性。
B强调自然性,忽视社会性。
C强调真实性,忽视典型性。
2、梅塘集团:是19世纪后半期,以左拉为首的自然主义文学集团,其成员经常在左拉的梅塘别墅举行集会,因而得名。
主要成员有左拉、莫泊桑等六人,于1880年发表小说集《梅塘之夜》。
3、威塞克斯小说:是哈代的系列小说总题名,包括14部小说。
它们都以英国西南部农村“威塞克斯”地区为背景,描写旧式农村的没落,反映资本主义势力对宗法制农村生活的冲击,对农民的悲惨境况寄予深切的同情,对平和恬静的乡村生活不无留恋。
代表作是《德伯家的苔丝》。
4、社会问题剧:是易卜生开创的现实主义戏剧新形式。
它通过典型事件和典型人物,提出现实生活中人们所关注的社会问题并加以讨论,在剧本结尾并不给出直接结论,以引起人们思考。
这类戏剧贴近生活,批判地揭露资本主义社会某些不合理的现象,宣扬个人精神反叛和道德改善,具有强烈的现实性和批判性。
代表作品《玩偶之家》、《群鬼》。
5、“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一类进步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
他们受过资产阶级的启蒙,不愿与贵族社会同流合污,但又远离人民,无法摆脱贵族传统影响,缺乏生活目的又无实际工作能力,最终一事无成。
代表:叶普盖尼奥涅金、毕巧林、奥勃洛摩夫。
6、心灵辩证法:托尔斯泰的写作特色之一,即善于表现人物心灵的运动,描写人物由一种情感状态向另一种情感状态不断运动、变化的心里过程。
人物的每一个行动都有心里根据,每一个心理活动又是在一定情境的影像下产生的,而环境的变化又通过人物的心里内容表现出来。
7、托尔斯泰主义:是指托尔斯泰世界观和创作中宣扬的落后和反动思想,包括三点:A、鼓吹不以暴抗恶,把宽恕作为救世良方。
《外国文学史》考核内容知识点整汇以下是《外国文学史》的一些重要考核内容和知识点:1. 古代文学:了解古希腊罗马文学的发展,包括史诗、戏剧、诗歌等主要作品和作家,如荷马、维吉尔等。
2. 中世纪文学:学习中世纪欧洲文学的特点,包括骑士文学、史诗、宗教文学等,了解重要作品和作家,如《贝奥武夫》、但丁等。
3.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掌握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运动和主要作品,如莎士比亚的戏剧、但丁的《神曲》等,理解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4. 17 世纪和 18 世纪文学:了解启蒙运动时期的文学,如英国的现实主义小说、法国的古典主义文学等,熟悉重要作家和作品,如狄更斯、卢梭等。
5. 19 世纪浪漫主义文学:学习浪漫主义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歌德的《浮士德》、拜伦的诗歌等,理解浪漫主义思潮对文学的影响。
6. 19 世纪现实主义文学:掌握现实主义文学的发展和主要作品,如巴尔扎克的小说、托尔斯泰的作品等,了解现实主义文学对社会现实的关注。
7. 20 世纪现代主义文学:了解现代主义文学的特征和各种流派,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存在主义等,熟悉重要作家和作品,如海明威、卡夫卡等。
8. 后现代主义文学:学习后现代主义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如荒诞派戏剧、黑色幽默等,了解后现代主义思潮对文学的影响。
9. 非西方文学:了解非洲、亚洲、拉丁美洲等地区的文学发展,包括重要作家和作品,如泰戈尔、马尔克斯等。
10. 文学批评与理论:学习文学批评的方法和理论,如形式主义、结构主义、读者反应批评等,了解不同文学批评流派的观点和方法。
以上是《外国文学史》的一些重要考核内容和知识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具体的考核内容和重点可能因学校和教师的要求而有所不同,建议你参考教材和教师的讲解进行更详细的学习。
外国文学期末考试重点一、考试范围本次期末考试重点考查学生对外国文学的基本知识掌握情况,以及阅读、理解、分析和评价外国文学作品的能力。
考试内容将涵盖古代至近现代的外国文学史,涉及的作家、作品及流派将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考查。
二、考试重点1、古代文学部分:古希腊罗马文学。
重点掌握荷马史诗的题材、风格、主题和艺术特色,了解古希腊悲剧和喜剧的主要作家及其作品。
2、中世纪文学部分:重点是中世纪骑士制度、骑士精神及其文学表现。
3、文艺复兴时期文学部分:掌握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理念,了解意大利、英国、法国等国家的人文主义文学代表作家及其作品。
4、17世纪文学部分:掌握巴洛克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家,了解古典主义文学的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家。
5、18世纪文学部分:掌握启蒙运动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家,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背景、特点和代表作家。
6、19世纪文学部分:掌握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特点及代表作家,了解自然主义、唯美主义等流派的特点和代表作家。
7、20世纪文学部分:掌握现代主义文学的主要流派及其特点,了解代表性作家及其作品。
同时需要当代外国文学的发展动态和趋势。
三、考试形式及题型本次考试采用闭卷笔试形式,考试时间为120分钟。
题型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简答题和分析题等。
其中,单项选择题和多项选择题主要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简答题和分析题则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评价能力。
四、备考建议1、认真复习教学大纲和教材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包括作家、作品、流派等。
2、多读原著,增强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
3、外国文学的发展动态和趋势,了解当代外国文学的影响和意义。
外国文学期末复习作为学生,我们经常需要面对各种考试和复习。
而在文学领域,尤其是外国文学,复习的过程可能会感到更为复杂和困难。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进行期末复习,本文将探讨如何深入理解外国文学作品中的主题与意义。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文章的类型。
在外国文学中,常见的文章类型包括小说、诗歌和剧本等。
1.古希腊神话:理解“神、人同形同性”指古希腊神话的神与人有同样的形貌,性格特征,因古希腊文化当中浓厚的人文本义思想古希腊神话的艺术特征:第一、想象力丰富,如潘多拉盒子的传说;第二、故事性强,如普罗米修斯的故事;第三、哲理性强,如西绪福斯(Sisyphus)的故事。
2.《荷马史诗》一、《荷马史诗》的创作《伊利昂纪》(《伊利亚特》)与《奥德修纪》(《奥德赛》)合起来称为《荷马史诗》盲诗人荷马(Homēros ,约前9-前8世纪)创作二、《荷马史诗》的内容1、《伊利昂纪》【阿基琉斯,古希腊最勇敢的人】以公元前12世纪古希腊攻打特洛伊城为背景不和的金苹果,赫拉、雅典娜、阿佛洛狄特,海伦阿基琉斯,阿伽门农,赫克托尔,海伦,帕特罗克洛斯【以阿基琉斯的2次愤怒为主线1、退出特洛伊战争;2朋友之死】2、《奥德修纪》【奥德赛,古希腊最聪明的人】木马计独目巨人,神女喀尔刻(女巫),塞壬(海上女妖),卡吕普索(美丽善良的仙女)【古希腊人历尽千辛万苦回归精神家园】3、《荷马史诗》中的个体意识❆英雄形象的个性化在《荷马史诗》中,英雄不是理想化、不近人情的形象,相反他们恰恰是把人身上特有的情感与才智发挥到了极致,是作为富有个性的“人”(person)而成为“英雄”的。
“阿基琉斯的愤怒”,在愤怒中凸显了人的个体意识。
阿基琉斯勇敢但也自私❆神的形象的凡人性在《荷马史诗》中,诸神各各具有自己的特点,具有凡人所具有的优点和缺点。
4、《荷马史诗》的悲剧内涵❆人在命运的阴影中遭受困难在《史诗》中,凡人的人生是短暂而充满苦难的,人一出生即注定受苦,连宙斯也无法改变。
❆人在对命运悲剧的抗争中彰显出生命价值人在命运中的拼搏斗争。
❆《荷马史诗》的悲剧与《诗经》中哀伤意识的比较与之相比,中国传统《诗经》的风格是哀而不伤。
3.古希腊三大悲剧家:埃斯库罗斯、索福克勒斯和欧里庇得斯。
❆埃斯库罗斯:(奠基者)“悲剧之父”,13次获胜,流传至今的戏剧共有7部。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一、引言外国文学史是研究世界各国文学发展历程及其特点的一门学科。
通过对这门学科的学习,我们可以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学传统、文化背景以及社会历史背景,从而更好地理解外国文化和文明。
本文将整理一份关于外国文学史的复习资料,以帮助大家更好地备考考试。
二、复习资料整理1、古代文学(1)古希腊文学:包括荷马史诗、悲剧诗人等,代表作品有《伊利亚特》、《奥德赛》等。
(2)古罗马文学:包括维吉尔、贺拉斯等,代表作品有《埃涅阿斯纪》、《歌集》等。
(3)中世纪文学:包括骑士史诗、宗教文学等,代表作品有《罗兰之歌》、《神曲》等。
2、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意大利文艺复兴:代表人物有但丁、彼特拉克、薄伽丘等,代表作品有《神曲》、《十日谈》等。
(2)西班牙文艺复兴:代表人物有塞万提斯、洛佩·德·维加等,代表作品有《堂吉诃德》、《羊泉村》等。
(3)英国文艺复兴:代表人物有莎士比亚、弗朗西斯·培根等,代表作品有《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
3、17世纪文学(1)法国古典主义:代表人物有高乃依、拉辛等,代表作品有《熙德》、《悲剧喜剧》等。
(2)英国启蒙运动:代表人物有培根、霍布斯等,代表作品有《新工具》、《利维坦》等。
4、18世纪文学(1)法国浪漫主义:代表人物有夏多布里昂、雨果等,代表作品有《阿达拉》、《悲惨世界》等。
(2)英国浪漫主义:代表人物有华兹华斯、雪莱等,代表作品有《抒情歌谣集》、《西风颂》等。
5、19世纪文学(1)法国现实主义:代表人物有巴尔扎克、福楼拜等,代表作品有《人间喜剧》、《包法利夫人》等。
(2)英国维多利亚时期:代表人物有狄更斯、乔治·艾略特等,代表作品有《双城记》、《米德尔马契》等。
6、20世纪文学(1)法国存在主义:代表人物有萨特、波伏娃等,代表作品有《存在与虚无》、《第二性》等。
外国文学史复习资料整理一、引言外国文学史是研究世界各国文学发展历程及其特点的一门学科。
外国文学史考点
1. 古希腊文学:古希腊史诗、古希腊悲剧、亚里士多德文学理论等。
2. 古罗马文学:古罗马史诗、古罗马戏剧、奥维德的变形记等。
3. 中世纪文学:中世纪骑士史诗、中世纪浪漫故事、中世纪宗教文学等。
4. 文艺复兴时期文学:但丁《神曲》、莎士比亚戏剧、米开朗基罗的《大卫》等。
5. 17世纪法国古典主义文学:莫里哀戏剧、拉封丹散文、波
西亚诺长篇小说等。
6. 18世纪英国启蒙运动文学:约翰逊的《英语词典》、斯威
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
7. 浪漫主义文学:歌德、拜伦、雨果等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
8. 19世纪俄国文学:普希金的诗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托尔斯泰的作品等。
9. 20世纪现代主义文学:卡夫卡、福克纳、普鲁斯特等现代
主义作家的作品。
10. 各国现代文学:包括美国嘉年华文学、拉美魔幻现实主义
文学、法国存在主义文学、新阿非利加文学等。
00321自考外国文学史考点必背【实用版】目录一、外国文学史考点汇总二、外国文学史重要作家及其作品三、外国文学史中的主题与思潮四、外国文学史的考试要点与答题技巧正文一、外国文学史考点汇总在外国文学史的自考课程中,主要涉及了古代文学、中世纪文学、文艺复兴时期文学、17 世纪文学、18 世纪文学、19 世纪文学以及 20 世纪文学等阶段的文学特点、作家、作品及其思潮。
在这些阶段的文学发展中,又以古希腊文学、荷马史诗、古罗马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莎士比亚、杜甫、歌德、拜伦、雪莱、济慈等作家及其作品为主要考点。
二、外国文学史重要作家及其作品1.古希腊文学:古希腊文学是西方文学的源头,以荷马史诗《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为代表,同时还有古希腊悲剧作家如埃斯库罗斯、索福克里斯和欧里庇得斯的作品。
2.古罗马文学:古罗马文学的主要成就是维吉尔的《埃涅阿斯纪》,该作品被誉为古罗马文学的巅峰之作。
3.文艺复兴时期文学: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以人文主义为核心,代表作家有莎士比亚、杜甫、歌德、拜伦、雪莱、济慈等。
其中,莎士比亚的作品如《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等成为英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4.17 世纪文学:17 世纪文学以法国古典主义文学为代表,如莫里哀的《名媛》等作品。
此外,英国的约翰·弥尔顿和约翰·班扬也是这一时期的重要作家。
5.18 世纪文学:18 世纪文学以启蒙运动为背景,代表作家有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
他们的作品主张理性、自由和平等,对封建制度进行了无情的批判。
6.19 世纪文学:19 世纪文学是现实主义文学的繁荣时期,以法国的巴尔扎克、俄国的陀思妥耶夫斯基、美国的惠特曼等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反映了社会的现实矛盾,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了批判。
7.20 世纪文学:20 世纪文学以现代主义和后现代主义为特征,代表作家有乔伊斯、卡夫卡、福克纳、贝克特等。
他们的作品以反传统、反理性、反英雄为特征,展示了现代人的精神困境。
一、名词解释1.感伤主义:18世纪中后期产生于英国并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的文学流派;得名于劳伦斯·斯特恩的小说感伤旅行,它是对理性主义的反驳,并认为人性的核心是情感,人类的天性是慈悲,即与人为善,形成了感伤的社会风潮;2.多余人:出现在俄国文学中的一种艺术形象;沙皇专制下的农奴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都很落后,优秀的知识分子受西欧启蒙思想的影响,试图有所作为,但又找不到出路,于是苦闷、彷徨、忧郁、痛苦;他们大都富有才华,不满现状,愤世嫉俗,同时又性格脆弱,对人生采取消极态度;他们有时寻找刺激,在伤害别人的同时也伤害自己,有时沉溺无奈的伤感情绪中不可自拔,成为社会的“多余人”;着名的形象有奥涅金、毕巧林等;是十九世纪俄国文学中一部分贵族知识分子的典型;他们受到启蒙思想的影响,具有人道和民主的倾向,厌倦上流社会的生活,不甘沉沦,渴望有所作为;但贵族生活方式又使他们灵魂空虚,找不到明确的生活目标,缺乏行动的能力与勇气,终于一事无成;普希金在叶甫盖尼·奥涅金中塑造了俄国文学史上第一个“多余人”形象,后来一些作家又塑造了一系列这类形象;3.英国文学中最早出现的浪漫主义诗派,包括华兹华斯、柯勒律治、骚塞,他们都喜欢歌颂大自然,描写淳朴的乡村生活,厌恶城市工业文明和冷酷的金钱关系;由于他们曾经隐居远离城市的昆布兰湖区,由此人称“湖畔派”三诗人;指十九世纪开创浪漫主义的一个流派,主要代表有华兹华斯、柯勒律治和骚塞;由于他们三人曾一同隐居于英国西北湖区,以诗赞美湖光山色,所以有“湖畔派诗人"之称;湖畔派诗人起初同情法国革命进而逃避现实,迷恋过去,美化中世纪的宗法制,幻想从古老的封建社会中去寻找精神的安慰与寄托;华兹华斯和柯勒律治的抒情歌谣集为浪漫主义奠基之作;华兹华斯为诗集再版时撰写的序言,成为英国浪漫主义宣言;4.启蒙文学 18世纪在欧洲出现的启蒙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第二次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文化运动,启蒙文学是这一运动的组成部分;启蒙文学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强烈的战斗性和批判性;它把所谓“第三等级”的普通人作为正面主人公加以歌颂,反映资产阶级和平民的思想感情;启蒙作家常常借用古典主义的文学形式,给它注入了新的思想内容,也创造了不少新的文学形式,如哲理小说、正剧严肃喜剧、书信体小说、对话体小说、教育小说等,打破了古典主义的一些清规戒律,拓展了文学表现的领域;启蒙文学的缺点是:有时忽视文学的审美功能,把人物形象变成作者的代言人;代表作家有:菲尔丁、伏尔泰、卢梭等;5.“多余人”是19世纪俄国文学中所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的一种典型;他们的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在优裕的环境中,受过良好的文化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他们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只能在愤世疾俗中白白地浪费自己的才华;他们既不愿站在政府的一边,与上流社会同流合污,又不能和人民站在一起,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他们很是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他们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然而他们又是大贵族和权势者的代表人物,不可能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 多余人:19世纪俄国文学中描绘的贵族知识分子典型;特点是出身贵族,生活环境优越,受过良好教育;他们虽有高尚的理想,却远离人民;虽不满现实,却缺少行动,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心仪西方的自由思想,也很不满俄国的现状,又无能为力改变这种现状,又不与底层人民相结合以改变俄国的现状;第一个多余人形象是在普希金的叶甫盖尼·奥涅金里的主人公奥涅金,名称来自于屠格涅夫多余人日记;多余人的形象包括莱蒙托夫笔下的毕巧林、屠格涅夫笔下的罗亭;6.在拜伦的东方叙事诗中,出现了一批侠骨柔肠的硬汉,他们有海盗、异教徒、被放逐者,这些大都是高傲、孤独、倔强的叛逆者,他们与罪恶社会势不两立,孤军奋战与命运抗争,追求自由,最后总是以失败告终;拜伦通过他们的斗争表现出对社会不妥协的反抗精神,同时反映出自己的忧郁、孤独和彷徨的苦闷;由于这些形象具有作者本人的思想性格特征,因此被称作“拜伦式英雄”;是指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拜伦作品中的一类人物形象;他们高傲倔强,既不满现实,要求奋起反抗,具有叛逆的性格;但同时又显得忧郁、孤独、悲观,脱离群众,我行我素,始终找不到正确的出路;例如,抒情长诗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中贵公子哈洛尔德,东方叙事诗之一海盗中的主人公康拉德,哲理剧曼弗雷德中的主人公曼弗雷德,等等; 拜伦式英雄:在拜伦的作品,特别是东方叙事诗中塑造的一系列个人主义反叛者的形象,既表现了诗人的反抗精神,也反映了诗人高傲的性格和忧郁苦闷的情绪,因而叫“拜伦式英雄”;这些反叛者才能出众,出于个人的原因起来反抗国家的强权,社会秩序和宗教道德,他们既不满现实,又找不到出路;他们个个热情勇敢、追求个人自由、意志坚强、骄傲孤独、心怀人间悲哀而不惜同命运抗争,最终一般以失败、死亡告终;代表人物:海盗中的康德拉;创作方法,浪漫主义在反映客观现实上侧重从主观内心世界出发,抒发对理想世界的热烈追求,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浪漫主义的创作倾向由来已久,早在人类的文学艺术处于口头创作时期,一些作品就不同程度地带有浪漫主义的因素和特色;但这时的浪漫主义既未形成思潮,又不是自觉为人们掌握的创作方法;8.启蒙运动:启蒙运动:18世纪全欧性的思想运动,是文艺复兴反封建、反教会斗争的的继续和发展,并带有明确的政治革命的性质;启蒙知识分子崇尚理性,认为要用建立在理性之上的科学文化知识去启迪人们摆脱愚味;通常是指在18世纪初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间的一个新思维不断涌现的时代,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一个较长的文化运动时期;这个时期的启蒙运动,覆盖了各个知识领域,如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等;启蒙运动同时为美国独立战争与法国大革命提供了框架,并且导致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兴起,与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以及艺术史上的新古典主义时期是同一时期;二、填空1.18c欧洲文学的主流启蒙文学2.笛福鲁滨逊是第一部以资产阶级为主人公的小说3.法国浪漫主义文学中的女性作家斯达尔夫人4.萨拉萨姆逊小姐莱辛第一部市民悲剧5.德第一部有政治倾向的戏剧阴谋与爱情席勒6.英第二代浪漫主义诗人杰出代表雪莱拜伦唐璜7.果戈理的代表作钦差大臣和长篇小说死魂灵8.雨果的浪漫主义代表作巴黎圣母院;主人公名字:爱丝梅哈达、加西莫多9.普希金开创了小人物的先河驿站长10.世界文学史上三大短篇小说家:莫泊桑,契诃夫、欧亨利11.法国启蒙文学家卢梭的三部小说:新爱洛伊斯、爱弥儿、忏悔录12.着名的四个吝啬鬼形象夏洛克、阿巴贡、葛朗台、普柳什金13.英早期诗人:罗伯特彭斯、布莱克;湖畔派诗人的名字:华兹华斯、萨缪尔柯勒律治、罗伯特骚塞14.拜伦的代表作唐璜15.普希金驿站长叶甫盖尼奥涅金16.托尔斯泰勿以暴力抗恶道德完善三、判断四、简答1.巴黎圣母院中爱丝梅哈达的形象她是雨果在自己“美”与“丑”的艺术理想支配下塑造的美的典型,是人性美的象征;纯洁善良、酷爱自由、热情豪爽、品格坚贞;从内心的善良愿望出发对待任何人;2.死魂灵中的五个地主形象马尼洛夫:是个在文雅外表掩盖下精神空虚型的地主;科落包奇珈:是个愚蠢浅薄、孤陋寡闻、精神贫乏但善于精打细算,积攒钱财的小地主形象;诺兹德辽夫:使用一个厚颜无耻的流氓无赖型的农奴主;梭巴开维支:是一个粗鲁残暴、贪婪凶狠而又精美的农奴主典型;泼留希金:极度贪婪和吝啬,身上集中地体现了地主阶级腐朽堕落所能达到的极点;五、论述1.安娜与包法利夫人中爱玛的比较同:她们都具有摆脱或改变自身处境的强烈愿望,与社会现实发生剧烈的冲突;她们最终都死于自杀卧轨和服毒;这两个人物的性格之中都有一点浪漫的色彩,这种浪漫与社会生活的严酷性构成了反讽:导致她们毁灭的外在因素都是所谓的“婚外恋”或自我放纵;异:首先,安娜的死更多的是源于自身,至少,从社会现实对个人的逼迫和挤压来说,安娜所遭遇的压力远较爱玛为轻;也就是说,安娜的死主要是源于内心慢慢培植、累积起来的厌倦,是激情消失之后难以驱除的空虚和绝望;而爱玛的死则带有更多的社会学因素;从小说中看爱玛虽然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但也并不是非死不可;至少,与安娜不同的是,爱玛临死之前仍然有着强烈的求生愿望;她最终选择服毒,无力偿还高利贷是一个因素,对破产这一灾难性后果的夸张想像亦在背后推波助澜;鲁尔道弗也好,莱昂也好,这一张张道貌岸然、彬彬有礼的面孔突然露出来的狰狞、恶俗和残忍使爱玛猝不及防,一时处于惊慌失措、手忙脚乱的境地;所以,爱玛的死并非仅仅由于高利贷危机,主要是由于对社会生活突然向她展露出的真相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在最后的时间里,山穷水尽的爱玛卑屈地走进公证人家中借钱,她竟还能注意到公证人餐厅里的摆设———“‘这才叫餐厅’,爱玛心想,‘我想要的不就是这么一间餐厅吗;’”由此我们也不能把安娜的悲剧归结为当时的社会,就像我们不能把今天安娜式婚外情悲剧的责任归结为今天的社会一样事实上,安娜对于当时社会舆论的谴责是无所畏惧的,她比卡列宁和渥伦斯基更加无视社会舆论的存在,甚至在丑闻暴露之后,还故意到社交场合去挑衅,只是那与其说是一种勇敢,不如说是一种无知;另外一方面,她也有足够的经济条件去国外或乡间生活以回避故乡舆论的谴责;所以,如果她和渥伦斯基能有真正的爱情,她和他原本可以有一个完美的结局;那么导致她走上绝路的是什么呢是她的无端猜疑她明明知道渥伦斯基对她是真心的,但只要一有风吹草动就忍不住对他猜疑起来;其次,爱玛是一个外省农家姑娘,缺乏安娜那样显赫的贵族地位、丰富的社交阅历和老练的处世手段;“现实”对她来说,无论从哪个方面看,都不是一个可供演出的舞台而仅仅是一个陌生的、尚未充分认知的险恶之地;安娜与爱玛都怀着对爱情的浪漫憧憬,所不同的是安娜是从一开始即明确地知道自己要求的是什么,她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她与渥伦斯基的爱情;而爱玛的爱恋对象则带有虚幻的、朦胧的性质;子爵的形象实际上是爱玛渴慕已久的上流社会生活的象征物;正如渥伦斯基的恋情使卡列宁、谢辽莎以及富足安宁的生活在安娜的眼中一下子失去了分量一样,子爵这个具体可感的身影一出现,爱玛的婚姻生活就突然变得索然无味了;而安娜不晓人生的广阔和深邃,更不觉自己的人生意愿在男权日光中的廉价,她将自己全部的生命力量投之于对渥伦斯基的爱,悲剧的帷幕由此拉开;最后,几乎是差不多的时间吧,爱玛在四处找钱还债托尔斯泰的安娜也在焦虑地奔走;爱玛被债物所逼,服毒自杀;安娜则为内心的热情驱使,最后投入车轮下;爱玛的死是现实的死法,而安娜·卡列尼娜,却带有献祭的意味;前者是生活,后者是诗;严酷的写实绝对服从现实,它不创造升华;它将现实搬上纸面,铺排得和谐有序,在此和谐有序之中,生活的本来面目便裸露出来;由此可以看出,包法利夫人比安娜·卡列尼娜深邃;包法利夫人有着不同层次的明暗,摇曳着不同亮度的光,最奇妙的是这些光是第一眼看去很难发现的,宛如塞尚和德加的画;安娜·卡列尼娜却像马奈的画,是叛逆的,充满激情的,却又是文质彬彬和节制的;2.高老头的形象典型意义高老头是巴尔扎克塑造的一系列富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之一,他是封建宗法思想被资产阶级金钱至上的道德原则所战胜的历史悲剧的一个缩影;有人曾赞赏他“表现了人类崇高的至性”;其实,这都是把高老头的父爱抽象化,神圣化了;事实上,高老头的父爱并不单纯,而带着阶级的复杂性,他的父爱是交织着封建宗法观念和资产阶级的金钱法则的;从封建宗法伦理道德观出发,他认为父女之爱天经地义,“父道”是家庭、社会的轴心;但他又怀着往上爬的虚荣心,把对女儿的“爱”作为攀援名贵、抬高地位的手段,结果,原本高尚的感情变得庸俗、猥琐; 高老头高老头的父爱的悲剧,既是个性发展必然结果,也是时代的必然产物;他的父爱交织着封建宗法观念和资产阶级的金钱法则;因而具有自我抹杀性,正如高老头自己所说:“一切都是我的错,是我纵容她们把我踩在脚下的;”高老头是一个复杂的人物,作为商人他精明世故,作为父亲他却是爱女如痴、倾其所有、盲目牺牲;即使死前看透了那个黑暗的社会,他依旧渴望见到女儿,渴望一丝温情;品读他的父爱,在强烈的对比和矛盾的心情下有一种辛酸;父爱本是人类至真至纯的情感,在那个金钱统治的社会却被无情的扭曲了;其实,正是他自己酿造了这杯贴着父爱标签的精神苦酒,不仅葬送了自己,也毒害了社会。
外国文学史考试重点1、欧洲古代文学包括:古希腊文学和古罗马文学2、新辈神谱:雷电神—-宙斯;天后——赫拉;海洋神——波塞东;农神——得墨忒尔;太阳神—-阿波罗;战神——阿瑞斯;火神——赫淮斯托斯;神使——赫耳墨斯;女战神——雅典娜;爱神—-维纳斯;月神——狄安娜;家神--赫斯提亚3、中世界欧洲文化和文学的主要思想特点?(1)。
基督教思想制约着中世界文化;(2)。
在各种文化的交融中,特别是在中世纪封建制度和封建国家形成于确立的历史条件的作用下,中世纪文学突出了各民族文学遗产中的一个基本思想—-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3).中世纪作为等级森严的社会结构形态,还出现了特定阶层的文学作品和文学现象。
例如:骑士文学和市民文学。
8、骑士传奇:骑士传奇是一种叙事诗,兴旺于法国北方.依据传统骑士的题材来源可以分为三个系统:(1)不列颠故事传统;(2)拜占庭系统;(3)古代系统9、温柔的新体诗:温柔的新体诗是对普罗旺斯抒情诗、西西里爱情诗传统的继承和突破。
它抒发对崇高的爱情的强烈渴望,对诗人爱恋的女子的热烈赞美,但它不是以封建主义和骑士的道德观念、趣味为基础,也不以对贵妇人的忠诚、献身精神为主题,而是从站在市民阶级营垒里的诗人切身体验的感情出发,予以细致、真切的描写。
《新生》是但丁作为温柔的新体诗人的主要创作成果。
10、《神曲》全诗分为《地狱》、《炼狱》、《天堂》三部曲。
其中诗中的豹象征淫欲;狮子象征强暴;狼象征贪婪.而古罗马诗人维吉尔受贝亚特丽丝的嘱托帮助但丁走出迷茫,并引导他游历地狱和炼狱.11、人文主义文学:人文主义文学是欧洲14世纪到17世纪初文艺复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自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具备了鲜明的新制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文学品格.(1)就文学的文化主旨精神而言,人文主义文学与当时的哲学、科学、艺术等领域一样,对人的关注成为这一文学文化精神的核心;(2)着力描写现实生活,肯定人的权利,用个性解放反对禁欲主义,用理性反对蒙昧主义,这是人文主义文学的基本题材与主题(3)由于文学精神的根本性质变更和题材的根本性转变,使得人文主义文学的艺术风貌也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12、佛罗伦萨文坛上的“三杰”是:但丁、皮特拉克、薄伽丘.其中皮特拉克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13、法国文学作家拉伯雷代表作《巨人传》;英国文学作家托马斯·莫尔代表作《乌托邦》14、流浪汉小说:是欧洲近代小说的一种模式。
十九世纪中期文学巴尔扎克:是法国19C批判现实主义的伟大代表。
马克思认为他“对现实关系具有深刻理解”。
恩格斯赞誉他的作品有着“了不起的革命辩证法”。
他是文学中的拿破仑。
巴尔扎克的创作生涯:1819-1829年,开始写小说,探索阶段(创作失败)。
1825年经商失败。
1829-1848,黄金时代。
全力创作《人间喜剧》。
1、1829-1835创作40多篇。
《高布赛克》《夏倍上校》;《驴皮记》;《高老头》《欧也妮·葛朗台》2、1836-1842创作30多部。
《幻灭》《古物陈列室》3、1834-1848创作20多部。
《农民》《邦斯舅舅》巴尔扎克复杂矛盾的世界观:出身、生活环境、经历。
对人民的态度;对宗教的态度;自身的矛盾。
《人间喜剧》简析:1845年,巴尔扎克写了《人间喜剧总目》1、结构方式:借鉴-司各特-把小说提高到历史哲学地位;创新-将多部作品联结起来,编成一部完整的历史;采用了分类整理法,把《人间喜剧》分为三个研究、六个场景:A、《风俗研究》――描写所有的生活现象。
它又分为六个场景:私人生活场景:《夏倍上校》(1832)、《高利贷者》(1830)、《高老头》(1834)外省生活场景:《欧也妮·葛朗台》(1833)、《古物陈列室》(1838)、《幻灭》(1837-1843)巴黎生活场景:《纽沁根银行》(1837)、《贝姨》(1846)、《邦斯舅舅》(1947)政治生活场景:《一桩无头公案》(1841)、《阿尔西的议员》(1847,未完)军旅生活场景:《舒昂党人》(1829)乡村生活场景:《乡村医生》(1833)、《农民》(1944)B、《哲学研究》-企图寻出“隐藏在众多的人物、热情和故事里的意义。
作品有:《驴皮记》(1831)、《不可知的杰作》(1832)C、《分析研究》-从人类的自然法则出发,分析社会的不合理状态。
作品有:《婚姻生理学》(1829)2、思想内容:恩格斯指出,巴尔扎克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现实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1848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这一贵族社会在1815年以后又重整旗鼓,尽力重新恢复旧日法国生活方式的标准。
他描写了这个在他看来是模范社会的最后残余怎样在庸俗的满身铜臭的暴发户的逼供之下逐渐灭亡,或者被这一暴发户所腐化,他描写了怎样让位给专为金钱或者衣着而不忠于丈夫的资产阶级妇女。
在这部中心图画的周围,他汇集了法国社会的全部历史。
按照恩格斯的观点,我们把《人间喜剧》的思想成就概括为:描绘了“金钱原则“支配下的贵族阶级的衰亡和资产阶级的得势这个法国社会的“中心图画”。
A、封建贵族阶级的衰亡史――可怜可笑鲍赛昂夫人-《高老头》《被遗弃的女人》《古物陈列室》B、资产阶级罪恶的发迹史――可憎可鄙高布赛克、葛朗台、纽沁根C、金钱――无冕之王、金钱是他最得意的题目、《人间喜剧》创造了金钱和买卖的史诗《欧也妮·葛朗台》讲述了一个金钱毁灭人性、造成家庭悲剧的故事。
[名词解释]-“人物再现法”:同一人物在不同作品中出现,一部作品只写人物性格发展的一个阶段,几部作品连在一起才构成人物性格的完整发展史。
《高老头》在《人间喜剧》中的地位:1、长篇小说《高老头》是巴尔扎克的代表作之一,是《人间喜剧》最精彩的序幕;2、巴尔扎克把在此以前所写的作品的情节在这里被集中起来,然后再向更大的社会面展开;3、巴尔扎克使用他的“人物再现法”的第一部作品。
福楼拜――现实主义大师“客观而无动于衷”的创作理论代表作《包法利夫人》狄更斯的文学史地位:19C最重要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创作对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英国社会做了广泛而深刻的揭露代表了当时英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最高成就,在欧洲文学史中占有重要地位。
马克思称他为现代英国杰出的小说家,狄更斯的创作道路:初期,30-40年代初;中期,40年代;后期,50-60年代1、初期:1835年,开始写作。
1836年出版《博慈杂记》。
1836-1837年发表《匹克威克外传》成名。
1836-1838创作第一部社会小说《奥列弗·退斯特》1838-1839创作《尼古拉斯·尼古贝》1840-1841创作了《老古玩店》(狄更斯早期创作接触了社会问题。
他站在人道主义立场上描写了“小人物”的悲惨生存境遇,暴露了社会黑暗现象。
这使其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
但同时也表现出他创作思想的局限性:用抽象善恶观点去认识社会问题,把罪责归于个别坏人或某些法律条文;对社会的讽刺是温和的,充满道德说教,对道德感化和惩恶劝善来解决社会矛盾,寄希望于理想化的资产阶级,感情色彩很浓;人物变化和情节的发展带有很大的偶然性,“小人物”往往得到完美的结局。
)2、中期:1841年发表《巴纳比·拉齐》;1842年访美回国后写了《游美杂记》和长篇小说《马丁·朱什尔·维特》(1834-1844);1843-1848创作《圣诞故事集》包括《圣诞之歌》、《教堂钟声》、《炉边蟋蟀》、《人生的战斗》和《着魔的人》等中篇小说。
这些作品被看成“喜气洋洋的作品”,贯穿着宽恕仁慈、克己助人、弃恶从善等人道主义思想。
1848年长篇小说《董贝父子》,小说通过董贝的家庭生活,他同儿子、女儿、前妻和后妻、亲属、仆人之间的关系,写出了董贝性格的转化过程,宣扬了人道主义思想。
中期的创作反映出狄更斯思想的变化:早期“仁爱”的资产阶级者形象消失了,光阴被阴影遮住,乐观幻想基本破灭。
但他仍然认为人道主义可以改造资产阶级,改造社会。
3、后期:1850年发表自传长篇小说《大卫·科波菲尔》。
大卫是寄托了作者社会理想的典型形象。
他最突出的性格特点是不论在怎样的处境中,始终保持着正值、诚恳、富有同情心和勤奋努力的品德。
1853年创作《荒凉山庄》。
1854年创作《艰难时世》是他唯一描写劳资矛盾的小说。
1857年在《小杜丽》中开拓新主题,即对无能的官僚主义机构的抨击。
1859年创作长篇历史小说《双城记》。
1861年他用《远大前程》(半自传体小说)证明自己登上了艺术的顶峰。
1864-1865年创作《我们共同的朋友》(最后一部完整的长篇小说)后期的创作仍然坚持人道主义,作品的题材范围广,批判性强、忧愤情绪浓,早期那种乐观幽默情调明显减弱,而且作品的艺术技巧更为成熟,手法也较前丰富。
《双城记》情节梗概:小说以梅尼特医生的经历和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作恶。
杀害农民的情节为双重线索交织着发展。
它的情节并不像表面叙述的那样按时间顺序展开,而是充满了戏剧性的插叙和倒序,故事情节生动而又紧张,错综而又复杂。
基本主题是“革命”: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的罪行是革命爆发的直接原因;德伐石夫妇的反抗斗争说明有压迫就有反抗;梅尼特医生及路西等人的善行宣扬了人道主义思想的伟大。
两条情节线索:梅尼特医生的经历,厄弗里蒙地侯爵兄弟作恶、杀害农民的行为。
两条线索有着复杂的联系,其他人物故事都与它们相关。
梅尼特医生的故事是主线,贯穿始终。
小说情节围绕梅尼特医生受迫害而展开,分为“复活”、“金钱”和“暴风雨的踪迹”三部。
《双城记》中每个人物每个情节都说明着一部分主题,宣扬着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的某一个侧面。
梅尼特医生的正直克尽治病救人的天职体现出宽恕仁慈的精神。
代尔那接受民主思想,同情人民放弃爵位和财产是弃恶从善的明智之举。
卡尔登是人道主义理想的最高体现着,有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
狄更斯从人道主义出发来理解和反映革命斗争,把法国社会革命前后紧张尖锐的阶级矛盾和人物命运纠结在一起,通过对众多人物的描写来说明法国革命的前因后果。
他同情人民的悲惨遭遇,理解他们强烈仇恨产生的根源,指出了革命的正义性和合理性,但又惧怕、反对他们过火的暴力行为,将革命写成一场以暴易暴的血腥屠杀,歪曲革命者的形象。
果戈理文学史地位:19C俄国批判现实主义主要奠基人。
“自然派”的创始人。
――《死魂灵》是俄国现实主义戏剧的奠基人之一。
―――《钦差大臣》(1836)“自然派”:19C40年代俄罗斯文学的一个派别,又称“果戈理派”,形成于1842-1845年间。
它由别林斯基组织和领导,以师法果戈理的文学创作为出发点,以反对农奴制为共同的思想基础,主要表现手法是讽刺。
果戈理的《死魂灵》标志着“自然派”创作的最高成就。
果戈理――成名作是《狄康卡近乡夜话》。
中篇小说集《密尔格拉德》(1835)和《彼得堡故事》(1835 -1842)标志着果戈理从浪漫主义向现实主义的过渡和跨越。
《钦差大臣》表现的是沙皇官僚集团内部的冲突。
戏剧中的主要角色都是否定人物。
评论者说剧中唯一“正直高尚的人物”是“笑”,即讽刺、嘲笑。
果戈理借市长之口无情地嘲笑了沙皇官僚集团。
在临近终场的时候,市长对着台下大笑的观众说:“你们笑什么?笑你们自己吧..”这句台词直接点明了喜剧的社会意义。
沙皇尼古拉一世到亚历山大剧院看了首场演出后悻悻地说:“这个剧本对每个人都够受的,尤其对我。
”这正体现出果戈理喜剧笑的威力。
赫尔岑说果戈理的笑里有某种革命的东西。
但受阶级偏见束缚的果戈理并未意识到《钦差大臣》的社会效果。
他决意在《钦差大臣》里把我们那里看到的俄国的坏东西搜集起来,一下子把他们嘲笑个够。
也就是说,他想要以笑的手段来惩恶劝善。
《死魂灵》情节梗概与主题意义:它与一般小说不同,作品从经济关系和政治交易的角度去透视社会面貌。
应该说乞乞科夫收买“死魂灵”纯属奇闻怪事,荒诞可笑,但一经果戈理的摄录和制作,却将俄国社会的黑暗和腐朽暴露无遗。
小说围绕简单的故事情节,巧妙地将19C30-40年代俄国城乡社会联接起来,把一个个地主串联起来,构成一副具有时代特点的俄国上流社会全景图。
《死魂灵》人物形象分析:1、玛尼洛夫是乞乞科夫走访的第一个地主。
这是一个已经失去了生活的能力,失去了对生活的切实感受的幻想家和寄生虫。
他的性格是一种不成其为性格的性格,他已经堕落成一个不伦不类的人物。
果戈理说他已经是个非驴非马的角色,成了一个不配再做生活的主人的寄生虫。
2、梭巴开维支是貌如狗熊、又笨拙又狡猾、又贪婪又吝啬、极端残忍极端顽固的守财奴、饕餮鬼。
可是这样的人却是当时俄国专制农奴制的有力支柱。
这一形象反映出俄国的停滞状态。
3、泼留希金是《死魂灵》所描写的五个地主中最不像人样的一个。
泼留希金残酷而空洞。
在他身上,除了病态的贪婪之外什么都没有。
这样泼留希金就成了一个冷酷的利己主义者和病态的守财奴,一个埋在灰堆中腐烂发臭的老废物,也是私有财产所固有的天性――毁灭力的象征。
他的形象表明腐败的农奴制可以使他的主人堕落到多么可怕的地步。
通过这几个地主形象,作家实际告诉我们俄国地主们的灵魂已经腐朽发霉,他们是活着的“死魂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