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各个时期病虫草害防治大全
- 格式:doc
- 大小:41.00 KB
- 文档页数:8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的重要粮食作物之一,但是在生长过程中会受到各种病虫草害的威胁,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科学合理地进行病虫草害综合防治对于保障小麦生长发育和增加产量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小麦常见的病虫草害入手,提出综合防治措施,以期为小麦生产提供有益的参考。
1. 小麦赤霉病小麦赤霉病是由赤霉菌引起的一种严重病害,主要发生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
病菌侵染后,会在叶片和茎秆上形成赤褐色的霉层,导致叶片枯黄、枯萎,影响光合作用,严重时还会导致小麦减产甚至绝产。
综合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选用抗性强的小麦品种,能够有效减少病害的发生。
(2)合理施肥:合理施用氮、磷、钾等养分,增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3)轮作栽培:适当进行小麦和其他作物的轮作,减少病菌的滋生。
综合防治措施:(1)合理密植:控制小麦的密度,增加通风透光,并利于农草与小麦互作,减少病害发生。
(2)适时除草:及时清除小麦周围的杂草,减少病菌滋生的机会。
(3)化学防治:适时喷洒杀菌剂,控制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3. 小麦秆基部腐烂小麦秆基部腐烂是由赤霉菌和镰刀菌等真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病害,主要发生在小麦开花期后及穗后期。
病菌侵染后会导致小麦秆基部腐烂,影响养分运输,导致小麦倒伏,影响后期的生长发育。
综合防治措施:(1)合理施肥:减少氮肥的使用,避免秆部生长过旺,增加秆部抗压能力。
(2)及时收割:合理控制收获时间,避免过晚过早收割,减少病害的传播。
(3)留茬处理:及时清理茬秆,利于土壤通风透光,减少病菌的滋生。
二、小麦常见虫害及综合防治措施2. 小麦螟虫小麦螟虫是小麦上的一种重要害虫,主要发生在小麦苗期和拔节期。
虫害严重时会导致小麦叶片被啃食,甚至导致小麦苗期倒伏,影响生长发育。
综合防治措施:(1)合理耕作:适时进行深耕旋耕,破坏害虫的越冬条件,减少害虫的发生。
(2)适时喷洒杀虫剂:发现害虫,及时喷洒杀虫剂进行农草害综合防治。
(3)增加天敌数量:合理调节农草、草区等植被,增加天敌数量,减少害虫发生。
小麦各个时期病虫草害防治大全1小麦播种期(10-01——10-16)小麦播种期防治病虫害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病虫基数。
此期主要的防治重点是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蝼蛄)、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种传、土传病虫害。
防治措施: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土壤处理和药剂综合拌种并举的综合防治策略。
农业防治1、种植抗病虫品种。
2、清除杂草、深翻土壤、平整土地等措施优化农田环境、恶化病虫生存条件。
3、增施腐熟有机肥,实行轮作倒茬。
4、选种晒种。
播前晒种可杀死部分病虫,并能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
药剂防治1、土壤药剂处理: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或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2.5㎏;或用50%辛硫磷乳油、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亩100~150ml,兑细土20~25㎏。
2、种子药剂处理(包括包衣和拌种)⑴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如用27%酷拉斯,既可防治地下害虫,又可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等。
⑵药剂拌种:预防全蚀病、纹枯病等种传、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拌后堆闷1―3小时,待药液全部吸收后播种。
2小麦苗期——冬期分蘖期(10-16——12-10)苗期主要病虫害是锈病、纹枯病、全蚀病、蚜虫、灰飞虱、叶蝉等传毒媒介昆虫。
小麦病害1、小麦锈病小麦出苗后15~20天,当病叶率达到10%,且秋季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立即喷洒杀菌剂进行防治,发现一株防一片,发现一片防一块。
2、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从小麦苗期至抽穗期均能发生。
苗期的症状主要表现在地下部分,出苗后为害小麦的地下茎,使之变成褐色病斑,或椭圆形眼斑病,并向上发展,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75克或20%井岗霉素40克兑水50公斤顺垄喷施,效果很好。
3、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病原菌在小麦苗期即能侵染,出苗后20~30天是侵染病高峰期。
对于过去发生过全蚀病的地块,每亩用40%氟硅唑乳油25g兑水40-50公斤,顺麦垄喷洒幼苗,能显著降低小麦穗期发病率。
小麦常见病虫害及防治措施
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但是在种植中,它也经常受到各种病虫害的侵袭。
这
些病虫害不仅会破坏作物的产量和质量,还会增加农民的成本和负担。
因此,科学防治小
麦病虫害,是提高小麦产量的重要措施之一。
1. 灰霉病
灰霉病是小麦上经常出现的一种病害,主要是在高湿多雨的条件下易发生。
该病害会
使小麦的茎、叶、穗被感染,导致生长不良和减产。
防治措施:早期定期进行农药喷洒,清理田间积水和秸秆,定期轮作,保持通风透气,加强养分管理。
2. 棕带叶枯病
棕带叶枯病是小麦上常见的一种真菌性病害。
该病害会导致叶子枯黄、枯萎,并且会
影响到小麦的生长发育,减少小麦的产量。
水稻叶枯病主要是由细菌引起的一种病害。
发病期一般在初秋,会导致草翦率增加、
产量下降。
防治措施:增加土壤通透性,加强肥料和水分管理,及早采取药物喷洒和轮作措施。
1. 小麦蚜虫
2. 麦蛾
麦蛾是一种常见的害虫,它会在小麦叶上产卵,导致小麦叶片变得枯黄,严重时还会
导致小麦生长不良。
防治措施:采用药物喷洒、翻耕和日光杀虫等综合措施进行防治。
3. 金针虫
金针虫是一种常见的根部害虫,能导致小麦根系腐烂、黄化,从而影响小麦的生长发育。
总之,小麦病虫害防治是小麦生产中的重要环节。
为了确保小麦的产量和质量,我们
需要采取科学的防治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保持田间通风透气和病虫害卫生,加
强养分管理等。
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保障小麦的生长发育和丰收。
谈谈小麦生长中各个时期的病虫害的防治
小麦生长的各个时期都面临着不同的病虫害威胁,因此合理的防治是确保小麦正常生长和高产的重要环节。
下面将介绍小麦生长中各个时期的病虫害及其防治方法。
1. 种子处于休眠期时,可能面临的病害主要有种子腐烂、霉变等。
这个时期主要是通过选种和种子处理来预防病害。
选种上选择种植健壮、抗病性强的品种;种子处理上使用消毒剂或生物活性物质对种子进行浸种处理。
2. 发芽期,小麦种子开始发芽生根,容易受到倒伏病、干杆病等的威胁。
这个时期宜选择健壮的种子,加强田间管理,定期巡视,发现有病害现象立即进行病害切割,割除病斑,以免病害扩散。
3. 生育期,小麦植株逐渐长大,面临小麦条锈病、叶锈病、白粉病等病害的威胁。
防治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合理施肥,保持土壤肥力平衡,提高小麦植株的抗病能力;
- 加强田间管理,保持适宜的湿度和通风,及时清除杂草,以减少病害传播的机会;
- 使用农药进行药剂防治,尤其是在发病初期使用药剂喷洒,以达到防治的效果。
小麦生长中各个时期的病虫害防治需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
对于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要加强田间管理,合理施肥,及时发现和处理病虫害问题。
也要结合农药的合理使用,科学施药,以提高病虫害防治的效果,最终确保小麦的正常生长和高产。
小麦病虫草害防治小麦主要病害汇总:纹枯病、根腐病、全蚀病、黑穗病、叶枯病纹枯病:Ceratobasidium cornigerum (Borud.) Rogers 称喙角担菌,属担子菌亚门真菌。
纹枯病田间发生发展大体分为冬前发生期、越冬静止期、返青上升期、拔节盛发期和抽穗后白穗显症期五个阶段小麦受纹枯菌侵染后,在各生育阶段出现烂芽、病苗枯死、花秆烂茎、枯株白穗等症状。
1、烂芽 芽鞘褐变,后芽枯死腐烂,不能出土;2、病苗枯死 发生在3—4叶期,初仅第一叶鞘上现中间灰色,四周褐色的病斑,后因抽不出新叶而致病苗枯死;3、花秆烂茎 拔节后在基部叶鞘上形成中间灰色,边缘浅褐色的云纹状病斑,病斑融合后,茎基部呈云纹花秆状;4、枯株白穗 病斑侵入茎壁后,形成中间灰褐色,四周褐色的近圆形或椭圆形眼斑,造成茎壁失水坏死,最后病株因养分、水分供不应求而枯死,形成枯株白穗。
华丹拌种和不拌种的区别:左边为不拌种的,右边为拌种的 根腐病:病原物为禾旋孢腔菌[Cochliobolus sati-vu (Ito etKurib.)Drechsl.],属子囊菌,格孢腔菌目。
小麦根腐病又称根腐叶斑病或黑胚病、青枯病,是由一种或多种真菌引起的病害,能危害幼苗和成株的根、茎、叶、穗、种子。
种子带菌严重者播种后不能发芽,有的虽能发芽出苗,但生长细弱,幼苗僵化。
麦苗根茎部、根间、茎基部变褐色,主根及部分须根发黄枯死或次生根不生长。
成株后植株矮小,提前早衰,成穗短小而千粒重低,减产率在8%~19%之间。
全蚀病:Gaeumannomyces graminis var. graminis (Sacc.) Walker 称禾顶囊壳禾谷变种和Gaeumannomyces graminis (Sacc.) Arx et Oliver var. tritici (Sacc.) Walker称禾顶囊壳小麦变种,属子囊菌亚门真菌。
俗称“黑脚病”,苗期受害,根及根茎部变黑褐色,病株矮小,叶片发黄,分蘖减少。
小麦全年病虫害防治时间表小麦全年病虫害防治时间表:1. 播种期:-防治对象:地下害虫(如蝼蛄、蛴螬等)、小麦锈病、纹枯病、散黑穗病、腥黑穗病等。
- 防治时间:最佳防治时间为每年的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
-防治方法:可用3%辛硫磷颗粒剂进行土壤处理,或用20%三唑酮乳油喷洒土壤。
2. 越冬期:- 防治对象:小麦蚜虫、红蜘蛛、纹枯病等。
- 防治时间:11月中下旬至12月上旬。
-防治方法: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
3. 返青期:- 防治对象:小麦锈病、纹枯病、散黑穗病等。
- 防治时间:2月至3月。
- 防治方法: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或20%三唑酮乳油进行喷雾防治。
4. 拔节期:- 防治对象:小麦白粉病、纹枯病、腥黑穗病等。
- 防治时间:3月至4月。
- 防治方法:可用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或25%丙环唑乳油进行喷雾防治。
5. 抽穗期:- 防治对象:小麦蚜虫、吸浆虫、白粉病、锈病等。
- 防治时间:4月至5月。
-防治方法: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
6. 灌浆期:- 防治对象:小麦蚜虫、白粉病、锈病等。
- 防治时间:5月至6月。
-防治方法: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同时可用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12.5%烯唑醇可湿性粉剂进行喷雾防治。
以上是小麦全年病虫害防治时间表,为了有效防治病虫害,应加强田间管理,及时进行浇水、施肥、除草等措施,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
同时,要注意合理使用农药,避免过量使用和滥用,保护生态环境和农作物健康。
Z i x u n t a i随着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优质小麦生产发展迅速,但病虫害始终是制约产量和品质提高的重要因素。
对于优质小麦的病虫害防治,要根据小麦不同品种的不同特性,在搞好测报的基础上,按照防治指标有针对性地进行防治。
1.小麦播种期小麦播种期病虫害防治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全生育期的病虫基数。
此期重点防治纹枯病、地下害虫、吸浆虫等种传、土传病虫害。
防治措施主要是土壤处理、药剂拌种或种子包衣。
用1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200g拌种100kg,可有效预防黑穗病、纹枯病、白粉病等。
金针虫主发生区,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80∶(800~1000)的比例拌匀,堆闷2~3h后播种;蛴螬主发生区,用50%辛硫磷乳油与水、种子按1∶(50~100)∶(500~1000)的比例拌种,可兼治蝼蛄、金针虫;吸浆虫重发区,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辛硫磷颗粒剂30~45kg/hm2拌砂或煤渣375kg制成毒土,在犁地时均匀撒于地面翻入土中。
种子包衣也是防治病虫害的一项有效措施,各地应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病虫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配方,如用2.5%适乐时悬浮种衣剂100~200mL与100kg种子进行包衣,可预防纹枯病、黑胚病、根腐病等多种病害,若加入适量的甲基异柳磷乳油,则可病虫兼治。
2.小麦返青拔节期返青拔节期防治重点是小麦纹枯病、吸浆虫、麦蜘蛛及地下害虫。
纹枯病是近年来小麦生产中的主要病害之一,对小麦的产量影响较大,特别是对高产地块影响更大。
在小麦纹枯病防治中,存在着轻视返青期喷雾防治且防治时间偏晚的现象,这是小麦纹枯病防效差的主要原因。
因此,要重视返青期的防治,把握好防治适期。
根据病虫害防治指标,采用对路药剂开展防治,大力应用杀虫剂与杀菌剂混合施药技术,实行科学防治。
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主要病虫的防治指标是,纹枯病病株率为15%~20%,地下害虫为害麦苗被害率为3%,麦蜘蛛为单行600头/m。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主要粮食作物之一,为保障粮食安全及提高小麦产量和质量,常见病虫草害对小麦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不容忽视,综合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1. 黄条叶枯病黄条叶枯病是小麦重要的病害,主要通过种子传播。
发病初期,叶尖和叶缘发黄,然后向下侵蚀,形成条形或斑点状枯死叶片。
若不及时防治,可导致小麦减产甚至死亡。
防治措施:选择健康无病虫害的种子,适时清除田间杂草,缩短作物生长期间叶片湿润时间。
2. 赤霉病赤霉病主要在小麦成熟期发病,常见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
发病初期小麦叶片上出现小点状水渍,随着天气变暖湿润,细菌很快繁殖,并在小麦叶子上形成黄色斑点,然后演变成红色,最终成为黄褐色轮廓清晰的斑点。
防治措施:及时育苗,开花前消除病斑,剪除病原体,清除杂草,及时使用适当的化学药品喷洒。
1. 小麦蚜虫小麦蚜虫在小麦生长期间群集成团,靠吸食汁液为生导致农作物的干扰。
小麦蚜虫主要集中在小麦上部叶的背面,导致叶子斑驳,大量坑洼。
如果不及时防治,可导致小麦减产。
防治措施:加强农田管理,及时掌握虫情变化情况,适时喷洒无毒环保的农药。
2. 昆虫害小麦昆虫害主要包括斑潜蝇、蚜虱、二化螟等,对小麦的幼苗阶段造成严重威胁,对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防治措施:在种子育苗前筛选优良品种种子,做好田间环境卫生,定期巡视农田,及时发现昆虫危害,进行有效的灭虫处理。
1. 野生燕麦野生燕麦是小麦生产中影响小麦产量的害草之一。
它抢夺养分及光照,不利于小麦的生长。
采用机械及化学方法控制燕麦生长是主要的手段。
防治措施:及时清除田间野草,全面开展农田复制改造工作,适时进行机械拔草或草田喷药。
综上所述,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的综合防治是提高小麦生产和质量的关键措施。
通过加强监测、预测,防治技术及药剂研发等多种手段,为小麦生产提供更安全、高效、稳定的保障。
同时,加强宣传教育,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实现绿色发展目标。
小麦各个时期病虫草害防治大全小麦各个时期病虫草害防治大全1、小麦播种期(10-01——10-16)小麦播种期防治病虫害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利于压低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病虫基数。
此期主要的防治重点是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蝼蛄)、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种传、土传病虫害。
防治措施: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土壤处理和药剂综合拌种并举的综合防治策略。
(一)农业防治1、种植抗病虫品种。
2、清除杂草、深翻土壤、平整土地等措施优化农田环境、恶化病虫生存条件。
3、增施腐熟有机肥,实行轮作倒茬。
4、选种晒种。
播前晒种可杀死部分病虫,并能提高发芽率和发芽势。
(二)药剂防治1、土壤药剂处理:每亩用5%辛硫磷颗粒剂,或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2.5㎏;或用50%辛硫磷乳油、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亩100~150ml,兑细土20~25㎏。
2、种子药剂处理(包括包衣和拌种)⑴根据病虫害发生的种类,选择适当的种衣剂,如用3%华丹种衣剂加40%的甲基异柳磷,既可防治地下害虫,又可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等。
⑵药剂拌种:预防全蚀病、纹枯病等种传、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毫升或40%辛硫磷乳油20毫升,加3%华丹50―60毫升或2%戊唑醇10―15毫升或2.5%适乐时15―20毫升兑水300—400ml均匀拌麦种10公斤,拌后堆闷1―3小时,待药液全部吸收后播种。
2、小麦苗期——冬期分蘖期(10-16——12-10)苗期主要病虫害是锈病、纹枯病、全蚀病、蚜虫、灰飞虱、叶蝉等传毒媒介昆虫。
(一)小麦病害1、小麦锈病小麦出苗后15~20天,当病叶率达到10%,且秋季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立即喷洒果盾或思科进行防治,即亩用25%果盾水乳剂10-15ml或10%思科10g兑水15公斤进行喷雾,发现一株防一片,发现一片防一块。
2、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从小麦苗期至抽穗期均能发生。
小麦常见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措施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但在种植过程中易受到各种病虫草害的侵袭。
为了保障小麦的产量和品质,必须采取多种综合防治措施。
本文将介绍小麦常见病虫草害及其综合防治措施。
1.赤霉病赤霉病是小麦上常见的重要病害,主要由赤霉菌引起。
病害期是在小麦拔节至抽穗期间,主要发病时期在小麦吐穗初期至花期之间。
综合防治措施:(1)选择抗病品种。
目前,市场上已有一些抗赤霉病小麦品种,种植时可以选择。
(2)农业措施。
小麦种植前进行地面消毒和深耕,减少土壤中赤霉菌的数量;及时疏解田间秸秆,减少病菌的存留。
(3)化学防治。
选用适宜的杀菌剂进行喷雾,如50%苯韦林悬浮剂2000倍液,每667平方米用药量为200-300克。
2.叶锈病叶锈病是小麦上常见的病害之一,病原菌为叶锈菌。
(2)化学防治。
锈病一旦发生,可使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25%丙环菌酯悬浮剂等杀菌剂喷雾防治。
3.白粉病(2)加强管理。
及时清除田间秸秆等枯萎植株,减少病原物的滋生。
1.小麦蚜虫小麦蚜虫是小麦上常见的危害性虫害之一,它以小麦为食,吸取植株汁液,且繁殖速度快。
(1)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水灰蝶等对小麦蚜的天敌进行防治。
(2)农业措施。
利用耙地、灌水、追肥等方法,增加小麦的生长力,提高植物的抗病性。
(3)化学防治。
在小麦发生严重蚜害时,可以使用10%马拉硫磷乳油等杀虫剂进行喷洒。
2.小麦盲蝽小麦盲蝽是小麦上常见的危害性虫害之一,也是小麦生产过程中的重要害虫之一,它幼虫和成虫均以植物的汁液为食,对小麦的生长发育产生不良影响。
1.苋杂草苋杂草是小麦生产过程中的常见杂草之一,严重危害小麦的生长和发育。
(1)机械措施。
采取锄草、挖草、耙地、机械割草等方法进行防治。
2.稗子(1)农业措施。
进行深耕、深翻、多作等操作,减少草害发生。
(2)化学防治。
采用14%杀草威可湿性粉剂、3%硫磺脲等除草剂喷洒防治。
谈谈小麦生长中各个时期的病虫害的防治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期间容易遭受各种病虫害的侵袭,严重影响着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有效防治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需要根据不同的生长时期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播种期播种期是小麦生长的第一个重要阶段,也是病虫害发生的开始。
播种前需要对种子进行处理,选用无病虫害的种子,并进行浸种、熏蒸等处理。
对田地进行深耕翻土,清除残余作物,杂草和秸秆,破坏虫害越冬地。
还可以喷洒石硫合剂或农药进行消毒,以杀灭土壤中的病原菌和害虫卵。
二、苗期小麦的苗期是生长过程中的关键时期,也是病虫害发生的高发期。
在苗期要加强对小麦的田间管理,保持良好的田间通风,控制田间湿度,及时排除积水,避免田间水湿过大,防止根部病害的发生。
对于小麦苗期常见的虫害,如叶蝉、田地螟等,可以在发现虫害时,及时喷洒杀虫剂。
对于病害,如白粉病、叶锈病等,可以使用药剂进行喷洒防治,也可以通过选择抗病性强的品种来降低病害的发生。
三、拔节期拔节期是小麦发育的重要时期,也是病虫害发生的高峰期。
在拔节期,应加强对小麦的病害防治,及时排旱、田间通风,维持田间干燥的环境,减少病害发生的机会。
要注意防治拔节期常见的虫害,如蚜虫、螟虫、飞虱等,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喷洒杀虫剂或药剂进行防治。
针对不同生长时期的小麦病虫害防治,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在播种期需加强种子处理和田间消毒,苗期至抽穗期要注意稳定田间环境,及时喷洒杀虫剂和药剂,成熟期要加强田间管理和防治措施。
通过合理的防治措施,可以有效减少小麦生长过程中的病虫害发生,保证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小麦病虫害防治时间小麦病虫害什么时候
防治好
小麦病虫害防治时间选择正确与否是病虫害防治的关键,而小麦病虫害的防治又是小麦种植管理的重要内容,事关小麦产量和粮食质量等国民经济的大问题。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小麦病虫害什么时候防治最好。
下面是小麦不同种类的病虫害最佳的防治时间,想要更好有效防治病虫害可以参考一下。
1、丛矮病:最佳防治时期为3月中旬,用50%甲胺磷1000倍液或40%氧化乐果1500倍液对邻虫源麦田边行喷药。
2、锈病:3月上旬到4月中旬病叶率达10%时,亩用20%粉锈宁乳油30毫升加水75公斤喷雾,间隔一周再喷一次。
3、白粉病:4月上旬到5月上旬病叶率达30%或旗叶零星发病时,亩用20%粉锈宁乳油50毫升加水75公斤喷雾。
4、赤霉病:4月下旬到5月中旬麦田发现病株时用50%多菌灵500倍液防治。
5、粘虫:4月下旬到5月上旬每亩有虫万头以上时,用40%久效磷1500倍液喷雾。
6、吸浆虫:4月中下旬每15厘米X15厘米X20厘米土样有幼虫5头以上时,亩用50%1605乳油或50%辛硫磷乳油200毫升加水3公斤拌细土30公斤撒施麦垄内。
7、麦蚜虫:3月下旬到5月下旬,蚜株率达50%左右、百株蚜量达500头以上时,用40%氧化乐果1500-2000倍液喷施。
以上是多地经验的总结,不过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气候特点和地理因素,望结合实际参考使用。
谈谈小麦生长中各个时期的病虫害的防治小麦是我国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生长期间往往会受到各种病虫害的威胁。
为了保证小麦的正常生长和丰收,农户们需要在不同的生长时期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下面就让我们来谈谈小麦生长中各个时期的病虫害的防治方法。
一、播种前的防治在小麦播种前,要确保播种的种子种质优良,避免携带病害。
在土壤里要进行深翻和翻耕,清除病虫害源。
对于水淹地,应提前排水,杀死害虫幼虫和病菌。
可以在田地里喷施消毒药剂,如甲基溴农溶液、氧化钙等,杀灭土壤中的病菌和害虫卵。
在播种期,要选择健康的种子,避免携带病害。
播种时要注意密植和浅播,使小麦苗茁壮成长,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同时可以喷洒药剂,如敌百虫、杀虫威、杀菌全等,防治田间害虫和病菌。
三、苗期的防治在小麦苗期,病虫害往往是由于土壤湿度过大、气温过低而引起的,这时要加强通风和排水工作,保持田间环境干燥。
还可以喷洒杀虫灭菌的药剂,如敌敌畏、多菌灵等,防治叶斑病、锈病等真菌病害。
拔节期是小麦的重要生长阶段,这时要注意防治小麦秆蛆、蚜虫等害虫。
可以喷洒各种防虫药剂,如杀虫威、马拉硫磷等,及时清除田间的害虫。
还要注意施肥,提高小麦的抗病能力,减少病害发生。
五、拔节后的防治在小麦拔节后,要及时防治癣病、条锈病、叶锈病等小麦病害。
对于这些病害,可以喷洒各种杀菌剂,如华丽菌灵、环菌酯等,控制病害的发展。
同时还要注意灌水管理,避免田间积水,减少病害的发生。
灌浆期是小麦结实的重要时期,这时要防治赤霉病、蚜虫等病害。
可以用农药喷洒,如杀菌宁、甲维敏等,控制病害的发展。
同时要适当控制灌溉水量,避免水分过多导致病害的发生。
在小麦收获期,要防治螟虫、田螟等害虫,以及真菌病害。
可以喷洒农药如敌敌畏、多菌灵等,控制害虫和病害的发生。
要做好收获后的田间环境清理工作,清除田间杂草和残茬,减少病害的滋生。
小麦各个期间病虫草害防治大全1、小麦播种期(10-01—— 10-16 )小麦播种期防治病虫害是整个生育期防治的基础,有益于压低小麦整个生育期的病虫基数。
此期主要的防治要点是地下害虫(金针虫、蛴螬、蝼蛄)、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等种传、土传病虫害。
防治举措:小麦播种期病虫害的防治应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目标,推行以农业防治为基础,土壤办理和药剂综合拌种并举的综合防治策略。
(一)农业防治1、栽种抗病虫品种。
2、消除杂草、深翻土壤、平坦土地等举措优化农田环境、恶化病虫生计条件。
3、增施腐熟有机肥,推行轮作倒茬。
4、选种晒种。
播前晒种可杀死部分病虫,并能提升发芽率和抽芽势。
(二)药剂防治1、土壤药剂办理:每亩用5% 辛硫磷颗粒剂,或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2~ 2.5 ㎏;或用 50%辛硫磷乳油、 40%甲基异柳磷乳油每亩100~150ml ,兑细土 20~ 25 ㎏。
2、种子药剂办理(包含包衣和拌种)⑴依据病虫害发生的种类,选择适合的种衣剂,如用 3% 华丹种衣剂加40%的甲基异柳磷,既可防治地下害虫,又可防治小麦纹枯病、根腐病等。
⑵药剂拌种:预防全蚀病、纹枯病等种传、土传病害和地下害虫,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10 毫升或 40%辛硫磷乳油 20 毫升,加 3%华丹 50―60 毫升或 2%戊唑醇 10― 15 毫升或 2.5%适乐时 15― 20 毫升兑水 300— 400ml 平均拌麦种10 公斤,拌后堆闷1― 3 小时,待药液所有汲取后播种。
2、小麦苗期——冬期分蘖期(10-16—— 12-10)苗期主要病虫害是锈病、纹枯病、全蚀病、蚜虫、灰飞虱、叶蝉等传毒媒介昆虫。
(一)小麦病害1、小麦锈病小麦出苗后15~20 天,当病叶率达到10%,且秋天气温偏高,雨水偏多时,立刻喷洒果盾或思科进行防治,即亩用 25%果盾水乳剂10-15ml 或 10%思科 10g 兑水 15 公斤进行喷雾,发现一株防一片,发现一片防一块。
2、小麦纹枯病小麦纹枯病从小麦苗期至抽穗期均能发生。
苗期的症状主要表此刻地下部分,出苗后为害小麦的地下茎,使之变为褐色病斑,或椭圆形眼斑病,并向上发展,每亩用 25%果盾水乳剂 10-15ml 或 10%思科 10g 兑水 15 公斤进行喷雾或许20%粉锈宁愿湿性粉剂75 克或20%井岗霉素40 克兑水 50 公斤顺垄喷施,成效很好。
3、小麦全蚀病小麦全蚀病病原菌在小麦苗期即能侵染,出苗后 20~30 天是侵得病顶峰期。
关于过去发生过全蚀病的地块,每亩用40%氟硅唑乳油25g 兑水 40-50 公斤或 10%思科水分别粒剂40g 兑水 40 公斤,顺麦垄喷洒幼苗,能明显降低小麦穗期发病率。
(二)小麦虫害1、麦蚜叶蝉灰飞虱除直接为害小麦造成减产外,还可以流传小麦黄矮病。
当虫株率超出 5%时,应进行药剂防治。
每亩用 3%高啶 20ml 喷洒一遍或用 70%蚍虫啉 10 克,也可亩用2.5%精选髙福 30ml 顺麦垄喷雾,成效可达 98%,并能兼治小麦红蜘蛛。
2、地下害虫主要有蝼蛄、蛴螬、金针虫三种。
撒施毒土:亩用 2%甲基异柳磷粉剂 2 公斤拌细土30~40 公斤,拌匀后开沟施入麦垄内,可有效防治蛴螬、金针虫和小麦吸浆虫;也可亩用40%甲基异柳磷或50% 辛硫磷 0.5 公斤加水60~75 公斤,顺麦垄喷浇麦根处,对蛴螬和金针虫有殊效。
(三)小麦草害1、出苗后,应抓紧利用冬前的暖和天气,进行化学除草,这时除草省工、省时、省药,成效好。
麦田杂草出土日顶峰一般在麦播后15 --20 天,所以在小麦幼苗期( 11 月中、下旬)是化学防除杂草的最有益期间。
2、11 月中旬-- 12 月上旬,以播娘蒿、荠菜、米瓦罐等阔叶杂草为主的麦田,可亩用75% 苯磺隆干悬浮剂(盖阔)1 -- 1.8 g 防治,也可亩用10%黄旋锄 15g 防治。
3、以野燕麦、雀麦、节节麦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的麦田,亩用 10%禾极 15g 防治; 6.9%骠马乳剂60 ~ 70 ml 防治;也可用10%的金旋锄15g 防治。
4、对猪殃殃发生严重的田块用20%使它隆乳油每亩50 ~ 60 ml 或许 10%黄旋锄 15g 进行防治。
注意:以上药剂均兑水 30 ~ 40 kg 喷雾进行茎叶喷雾防治。
喷药时必定要喷布平均,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切忌草多多喷,没草不喷。
对杂草过多、密度过大的田块应提前展开冬锄。
冬锄除草成效不单有益于保根增温,促使小麦安全越冬,并且为初春化除打好了基础,进而做到人工与化除相联合。
3、小麦返青期——拔节期(次年02-25—— 04-01)小麦返青至拔节期是小麦全蚀病、纹枯病、根腐病等根病和丛矮病、黄矮病等病毒病的又一次浸染扩展顶峰期,也是为害盛期。
此期是麦蜘蛛、地下害虫和杂草的为害盛期,是小麦病虫害综合防治的一个要点环节。
返青 - 拔节期的要点是以防治麦田草、纹枯病、根腐病为主,兼治小麦白粉病、锈病。
(一)小麦病害小麦返青至拔节期主要病害的防治指标是:纹枯病为病株率 15%~ 20%,防治纹枯病可用 25%果盾水乳剂每亩 20ml 兑水 15-20 公斤或亩用 25%叶亮 5-10g 喷麦茎基部防治,间隔 10~15 天再喷一次。
白粉病、锈病可亩用 10%粉安 15g 或 40%尙果— 5g 兑水15 公斤进行喷雾;也可用百丰达30— 50ml 兑水 15 公斤进行喷雾。
(二)小麦虫害1、灰飞虱:小麦返青后是灰飞虱传毒危害的第二个高峰期,此期应实时查治,以减少丛矮病的发生,防治方法是亩用 10%吡虫啉 10ml 加 2.5%高效氯氟氰菊酯(农华髙福)30ml 兑水 15 公斤喷雾;或许亩用 1.8%瓜呱叫 20— 30ml 。
气温高时也可亩用3%高啶 30— 40ml 进行喷雾。
2、红蜘蛛:小麦单行33cm 红蜘蛛 200 头以上时,亩用5%绿敏 10--15ml 或 10%苯丁。
哒螨灵(橙盛) 30— 40ml 兑水15 公斤进行喷雾或许亩用 40%炔螨特(战红) 20— 25ml 进行喷雾。
3、麦叶蜂:亩用 2.5%绿亮 40— 50ml 进行喷雾防治,一般不需要独自防治,防治麦蚜时同时兼治即可。
4、地下害虫:小麦被害率达3%以上时,亩用52.25%甘喜200—300ml 灌根,也可毒土撒施或许亩用50%辛硫磷乳油1000 倍液或许48%乐斯本乳油1500 倍液或许90%晶体敌百虫800 倍液灌根防治。
(三)小麦草害在小麦拔节期,白日气温5° C ㎡以上的地块需进行化除。
1、以播娘蒿为主的麦田亩用2、以荠菜为主的麦田亩用以上,麦田阔叶杂草30 株/10%黄旋锄 15g 平均喷雾。
10% 苯磺隆(锄壮)平均喷雾。
3、以猪殃殃为主的麦田亩用10%金旋锄或黄旋锄进行喷雾。
4、小麦孕穗期(04-02—— 04--15 )孕穗期防治要点以吸浆虫、麦蚜、麦蜘蛛,监测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纹枯病等为主。
此期主假如防治小麦吸浆虫,其防治策略是以蛹期防治为主,成虫防治为辅。
5、小麦抽穗期——扬花期(04-15—— 05-10)此期主假如吸浆虫、麦蚜、赤霉病、白粉病、散黑穗病及一些禾本科、阔叶杂草。
(一)小麦虫害1、小麦吸浆虫防治期间在 4 月中下旬的蛹期,可亩用52.25%甘喜 15g 或 40% 氧乐果 30ml — 40ml 或高福 30ml-40ml 兑水 15 公斤进行喷雾防治。
2、麦蚜亩用 10%吡虫啉 WP25— 30g 或 3%高啶 30ml —40ml 或 40%氧乐果 EC30ml 兑水 15 公斤进行喷雾防治。
3、若蛹期未能防治,吸浆虫成虫期防治可在田间小麦70%左右抽穗时,亩用52.25%甘喜 15— 20g 或许 50%辛硫磷乳油 50~75 毫升喷雾防治。
(二)小麦病害小麦白粉病及散黑穗病可亩用10%粉安 15g 或思科 10g 或百丰达 30ml 兑水 15 公斤进行喷雾防治。
若天气预告有 3 天以上的连阴雨,应立刻亩用10%思科50g 或 50%多菌灵或 70%甲基拖布津可湿性粉剂75 克兑水20~ 30 千克,进行喷雾,可有效预防赤霉病的发生。
禾本科、阔叶杂草实时人工拔掉药治后的剩余杂草,防治草籽成熟后落入田间持续危害。
6、小麦灌浆期——乳熟期(05-10—— 06-01)灌浆期 --此期是多种病虫为害的顶峰期,也是防治要点期,要点是麦穗蚜、红蜘蛛、白粉病、锈病,同时可兼治叶枯病等。
因为此期各病虫发生时间邻近,所以可进行病虫兼治。
防治麦穗蚜可混配杀菌剂和叶面肥进行,达到一喷综防的目的。
假如用药后7~ 10 天如白粉病、锈病的病茎率达30% 以上的地块,应进行第二次喷施防病药物和叶面肥。
各个病虫害混发时一般多用50%多菌灵 WP50g 或 70% 甲基托布津WP50g 或 10%粉安 15g 加农华高福EC30ml 或40%氧乐果 EC 同时加入一些叶面肥(如磷酸二氢钾等)进行综合防治。
麦田红蜘蛛发生严重时,亩用10%橙盛(苯丁· 哒螨灵)30ml—35ml 或许 1.8%瓜呱叫 10-15ml 兑水 15— 20 公斤喷雾,可有效地防治麦蜘蛛。
7、小麦成熟期(06-02 以后)小麦成熟期是小麦丰产丰产的要点期间,该期要实时防治病虫害,在防治策略上以治疗为主,拥有针对性,保证丰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