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及临床意义尿总蛋白排泄正常,尿常规检测中蛋白质定性试验为阴性,但尿中白蛋白排泄却增加,即称之为微量白蛋白尿,他的检测作为早期肾损害诊断的重要指标已受到广泛重视,测定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法、ELASA法等。

正常参考值:

健康成年人尿液白蛋白:39.9±20.3mg/L尿液或22.4±9.9 mg/1g尿液肌酐临床意义

白蛋白是重要的血浆蛋白质之一,在正常情况下,白蛋白的分子量大,不能越过肾小球基底膜,因此,在健康人尿液中仅含有浓度很低的白蛋白。疾病时,肾小球基底膜受到损害致使通透性发生改变,这个时候白蛋白即可进入尿液中,尿液白蛋白浓度即可出现持续升高,出现微量白蛋白尿。

临床上确定微量白蛋白尿的标准如下表

许多研究认为尿液白蛋白测定对早期发现肾脏功能改变及随后的治疗监控,其特异性和敏感度都比总蛋白高。高血压、糖尿病及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常伴有肾脏病变的缓慢进行性恶化,尿液白蛋白测定中较早发现这些异常。在糖尿病时,尿液白蛋白排泄量增加常伴随有肾小于滤过率增加,它发生于肾病的早期阶段,在肾组织学或结构改变之前即可检出,对预防糖尿病肾脏并发症的发生有重要的意义。

由于尿白蛋白的排泄量存在较大程度的变异,所以未定时的尿液标本(随意尿)一次白蛋白排泄量增加,可能并无意义,连续2~3次增高方有诊断价值。某些进展缓慢的疾病,观察一段时期内尿液白蛋白排泄的变化,比一次测定结果更为重要。

尿微量白蛋白

尿蛋白定性与定量检测的比较 尿微量白蛋白(UmALB)是早期肾脏功能受损诊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指标。临床上常用的检测 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用尿液分析仪干化学分析法对尿蛋白进行定性及半定量检测,尿液分析仪干化学分析操作简便,费用低廉,广泛应用于临床实验室内,但是该方法因灵敏性较差,干扰因素较多、其准确性受到一定的限制。第二种方法是尿微量白蛋白的定量检测,有免疫比浊法,酶联免疫法,化学发光法,放射免疫法等。其中免疫比浊法因简便迅速,易操作而且重复性好,是目前临床实验室定量检测尿微量白蛋白的一种常用方法。该方法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测定结果较为准确的优点,在糖尿病肾病和高血压肾 病的早期诊断中更具有临床价值。本文通过对我院80份患者的尿液标本同时进行不同方法的检测,对两种检测结果进行对比来评价两种检测方法的差异。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90例临床诊断为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门诊和住院),其中男性38 例,女52 例,年龄19-78岁,平均 1.2仪器和试剂 尿蛋白定性检测用京都AM-4290尿液分析仪,配套arkray-10EA试纸条。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检测用008AS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试剂用重庆中元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试剂,方法为免疫比浊法,5点定标,模拟曲线法。 1.3检测方法 用一次性洁净塑料杯收集患者的新鲜晨尿标本,及时检测。干化学检测方法:将arkray-10EA试纸条放在尿液中10S时取出,然后放在卫生纸上沥干多余尿液,,用京都AM-4290尿液分析仪检测尿蛋白。同时留一份标本上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2结果 以尿微量白蛋白>30mg/L视为阳性,用尿液分析仪干化学法检测的这些标本中,当尿中含有大量的白蛋白时(++-++++),与免疫比浊法测定的尿微量白蛋白结果相符而蛋白含量较少时则出现了假阳性和假阴性的情况,蛋白阴性的份标本中,份标本检测微量白蛋白的值>30mg?L,也就是说用干化学定量检测存在%的假阴性。* 份蛋白检测(+-)中,有份标本尿微量白蛋白检测呈阳性,也就是说用干化学定量检测存在%的假阳性。

尿微量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英文缩写:mAlb 参考值: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 中文:尿微量白蛋白 英文:urinary microalbumin 认识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对于疾病的专业名词,出现在生活中的情况很少见,也就造成大家都不认识的局面。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这使得蛋白质渗漏到尿中。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影响肾脏的早期征象,为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的早期肾脏受损的表征。无论哪种疾病引起的尿微量白蛋白都是因起始原因不同造成的肾脏固有细胞的损伤,使肾脏固有细胞的结构发生改变,功能随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在尿液中的体现。对于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目前西医应用的很广泛是激素进行抗炎,减轻肾脏固有细胞的渐进性损伤。激素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短时期内,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已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没有修复。所以,通常会在遇到感冒、感染的影响时,导致病情反复并进行性加重。 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临床中,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

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所以,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尿微量白蛋白,是疾病的标志。对于普通人,或许对它认识不够,从而麻痹大意,只要您听从医生的安排,相信不会出现大问题。 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尿微量白蛋白的增高多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尿微量白蛋白正常值的参考值为0.49~ 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 尿微量白蛋白是评估肾脏受损程度: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这个时候说明肾脏已经损伤,如果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尚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尿常规测试尿蛋白阳性(+)~(+++),就应该警惕了,此时证明机体已有大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名词解释

尿微量白蛋白 名词解释 尿微量白蛋白(microalbuminuria)是指尿液中白蛋白浓度轻度升高的状况。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的白蛋白浓度极低,通常不超过30毫克/24小时。当尿液中的白蛋白浓度超过这个范围,但又未达到临床可见的肉眼可见的蛋白尿,就被称为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是肾脏疾病早期的一个重要指标,往往与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肾脏病密切相关。通过检测尿液中微量白蛋白的浓度,可以及早发现肾脏疾病的存在和进展,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以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是通过测定尿液中的白蛋白浓度来进行的。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尿液定量测定法,即使用尿液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以确定尿液中微量白蛋白的浓度。 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通常使用尿液蛋白定量试纸或免疫测定法。尿液蛋白定量试纸是一种简单且快速的检测方法,可以在家庭或诊所等非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免疫测定法则是一种更准确和敏感的检测方法,常用的有免疫浊度法、免疫电泳法和免疫荧光法等。 尿微量白蛋白的意义 尿微量白蛋白的升高通常是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或通透性增加的结果。这种损伤可能是由于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疾病或其他慢性疾病引起的。因此,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可以作为早期筛查和诊断这些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 糖尿病是导致尿微量白蛋白升高的最常见原因。糖尿病患者的高血糖水平会引起肾小球滤过膜的损伤,导致尿微量白蛋白的泄漏。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以及时发现和治疗肾脏病变。 高血压也是导致尿微量白蛋白升高的常见原因之一。长期的高血压会对肾脏造成损伤,导致尿微量白蛋白的泄漏。因此,高血压患者也应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以及早期发现和干预肾脏病变。 尿微量白蛋白的升高还可能与其他肾脏疾病和炎症性疾病有关。例如,慢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疾病都可能导致尿微量白蛋白的升高。

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意义

微量白蛋白是什么 白蛋白,又称清蛋白,是血浆蛋白的主要成分,健康人白蛋白约占血浆总蛋白的40%~60%。尿微量白蛋白,即尿中的白蛋白,在健康人尿液中含量极微,用常规的检测方法难以检出,所以称微量。 白蛋白在肾功能正常时,难以透过肾小球滤过膜的物理屏障及电荷屏障。即使有少量的白蛋白进入原尿中,也会被肾小管重吸收进入血,因此,正常情况下尿液中白蛋白含量极少。在肾脏病变的早期,肾小球滤过膜通透性就可能增加,尿液中的白蛋白就可能会增多,但用一般的常规检测方法亦难以检出,需用灵敏的检测方法来测定尿液中的白蛋白,以此来作为早期肾损伤的一项灵敏指标。 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方法有免疫分析法和化学分析法。 免疫分析法包括:放射免疫分析法、酶联免疫分析法、免疫散射比浊法、免疫透射比浊法、胶体金法(定性或半定量)。 化学分析法目前主要是干化学法(定性或半定量)。 尿微量白蛋白的正常参考范围:<30mg/24h、或<20mg/L、或随机尿:微量白蛋白/肌酐<3.17mg/mmol。 微量白蛋白尿:指尿中白蛋白含量超出健康人参考范围,但又不能用常规的检测方法检测出这种微量的变化,其白蛋白介于30~300mg/24h、或20~200μg/min、或随机尿:微白蛋白/肌酐在17~250mg/g(男)和25~355mg/g(女)范围。 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量会受到某些因素的干扰,影响因素包括:昼夜差异、尿路感染、月经期、运动、心功能、发热等。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

微量白蛋白与糖尿病 糖尿病的死亡原因大多因为糖尿病并发症。糖尿病患者较易出现微量白蛋白增高,尤其是血糖控制不达标的糖尿病患者。 已有充分的证据表明尿微量白蛋白异常是血管损伤的早期标志,与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的预后有密切关系。 研究表明,尿微量白蛋白出现异常早于糖尿病并发高血压、心血管疾病、神经性病变。尿微量白蛋白的异常增多与胰岛素抵抗、糖耐量改变有密切关系。 糖尿病患者出现尿微量白蛋白异常增多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早期指标,对预测糖尿病并发症发生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尿微量白蛋白持续增多而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最终会导致糖尿病肾病。 有研究显示,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异常增多与心血管疾病发病密切相关,就是糖尿病患者伴有尿微量白蛋白阳性时,并发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增加。 尿微量白蛋白阳性不仅是肾脏血管损伤的危险因素,也是糖尿病患者并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 有研究显示,尿微量白蛋白异常增多是血管损伤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糖尿病、高血压患者,通过适当治疗原发病,能够有效改善尿微量白蛋白异常增多的状况。微量白蛋白与高血压 有大规模的临床观察表明,尿微量白蛋白是高血压肾损害的重要参考指标。高血压患者中,尿微量白蛋白阳性的患者与血压增高的程度及靶器官损伤密切相关。有研究显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如果伴有尿微量白蛋白阳性,则发生中风的风险会增加,是中风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对于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意义与应用

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意义与应用 肾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单位,称为肾单位。 每个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肾小体内有一个毛细血管团,称为肾小球,它由肾动脉分支 形成。肾小球外有肾小囊包绕。肾小囊分两层,两层之间有囊腔 与肾小管的管腔相通。尿微量白蛋白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指 标。 一、为什么要测定尿微量白蛋白? 1、正常健康人尿中微量白蛋白5.1mg/L左右,医学上定义小于20mg/L都视 为正常,尿中微量白蛋白的浓度在20-200mg/L之间患者称为微量蛋白尿患者; 2、微量蛋白尿患者的肾脏功能尚未完全丧失,经过调理与治疗,肾脏功能 仍可恢复,一旦到了大量蛋白尿,患者的肾脏功能基本丧失,此时患者也就只剩下洗肾与换肾两条路可走,因为坏死部分的肾脏再也无法恢复了。这样看来,早期诊断对肾病患者是何等的重要! 3、肾小球为一个毛细血管球,肾脏的血管有问题既反映全身的血管也有可 能有问题,这样通过测定尿微量白蛋白的结果可以很好的反映全身血管的健康状况 二、什么样的人群需要测定尿微量白蛋白? 1、糖尿病患者与高血压患者需要每年定期检查一次;一旦发现异常,则需 要每三个月检测一次;因为糖尿病肾病患者的死亡率比普通糖尿病患者的要高出1-1.25倍; 2、随着近年来尿毒症患者越来越年轻化,甚至有报道十岁以下的儿童都有 患尿毒症的。作为一健康指标你不妨也检查一次。 三、患者的标本该如何留取? 1、随机尿标本常用方便但不推荐; 2、最好24小时尿标本但较难操作; 3、8-12小时夜尿标本;准确记录首末尿时间与尿量告诉大夫。 4、首次晨尿。 5、尿液标本应在膀胱3小时以上。 四、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与诊断 1、需要多次测定; 2首次阳性,应在3-6个月内再测定两次,如两次阳性则有诊断意义。 五、尿微量白蛋白与肾功能的关系 尿微量白蛋白是肾脏早期损伤的诊断指标;传统的肾功能检测指标:尿常规与肌酐、尿素等项目是肾脏病变的晚期指标。这些指标异常时肾病患者已不可逆转。对临床疑是患者,首先应检测尿微量白蛋白。

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 正常情况下,尿微量白蛋白的排泄率为5~20mg/l,在20mg/l以内视为正常,尿微量白蛋白浓度为20~200mg/l为增高,尿中血红蛋白浓度大于0.5mg/l 时,因血尿中的红细胞引起的人血清白蛋白增加将发生假阳性性质的结果升高。 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 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是评估肾脏受损程度: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在20mg/L-200mg/L范围内,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这个时候说明肾脏已经损伤,如果患者能够经过规范的修复肾单位,逆转纤维化治疗,尚可彻底修复肾小球,消除蛋白尿。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尿常规测试尿蛋白阳性(+)~(+++),就应该警惕了,此时证明机体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肾病发展离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如果不及时进行医治,就会进入尿毒症期。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这使得蛋白质渗漏到尿中。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影响肾脏的早期征象,为糖尿病肾病。

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的早期肾脏受损的表征。无论哪种疾病引起的尿微量白蛋白都是因起始原因不同造成的肾脏固有细胞的损伤,使肾脏固有细胞的结构发生改变,功能随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在尿液中的体现。 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临床中,通常应用尿微量蛋白指标来监测肾病的发生。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数值,结合发病情况、症状以及病史陈述就可以较为准确的诊断病情。判断病情进入了纤维化那个阶段。所以,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预防糖尿病肾病,应该更多的了解尿微量白蛋白这一检查,因为尿白蛋白检查是及时发现糖尿病肾病的首选指标,早期的糖尿病肾病患者尿中只有微量白蛋白,因此这一检查又被称为“尿微量白蛋白检查”。 1型糖尿病患者在起病1~5年后就要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2型糖尿病患者在确诊糖尿病后,需要马上进行这项筛查,结果正常者仍然需要每年检查。 病理性增高: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 尿微量白蛋白是检测糖尿病、高血压、心血管疾病、肾病血管损伤的重要指标,对疾病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临床意义。 留取尿液有四种方式!①取任意时刻的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浓度、尿白蛋白/肌酐;②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总量;③留取一段时间内尿液(4小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方法、临床意义及参考区间

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方法、临床意义及参考区间 糖尿病是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其并发症较多,其中糖尿病肾病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相糖尿病并发肾脏性病变者约占糖尿病并发症33.6%。糖尿病肾病是一种以血管损害为主的肾小球病变,为糖尿病性肾小球硬化症。肾小球疾病和损伤首先表现为尿微量白蛋白的变化,可作为临床上预测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及血管损伤的敏感指标。尿微量白蛋白的测试对于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用 尿微量白蛋白是尿中白蛋白(Alb)排出量在30-300mg/24h范围内,即已超出正常上限(30mg/24h)但尚未达到临床蛋白尿水平的中间阶段。 测定方法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方法较多,主要有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免疫比浊法、干化学试带法、免疫胶体金法。 干化学试带法采用指示剂误差法,试剂块中主要成分为四溴酚磺酞,其检测原理是:在pH2.5的条件下,四溴酚磺酞产生的阴离子与带阳离子的蛋白质发生颜色变化。 免疫胶体金法使用层析扩散与单克隆免疫技术,其反应后颜色的深浅与尿液标本中的白蛋白含量成正比。 参考区间 健康人尿mAlb:<30mg/24h;排除率(AER)<20μg/min;晨尿<20mg/L。 健康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24mg/g Cr。

微量白蛋白尿:30—300mg/24h;排除率20—200μg/min;晨尿20—200mg/L。 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比值:24—200mg/g Cr。 临床意义 (1)尿微量白蛋白(mAlb)是糖尿病诱发肾小球微血管病变最早期的客观指标之一,对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患者出现mAlb尿时,在病理组织学上可看到系膜的扩张或有少数结节性病变,在糖尿病肾病分期上属于早期,如能及早发现并进行干预及治疗,肾脏损伤有可能恢复;但是肾损伤的确诊必须做侵害性的肾活检,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2)用于评估糖尿病患者发生肾并发症的危险程度。糖尿病患者如有持续的mAlb尿,肾病的发生几率要高于尿mAlb排出量正常者。 (3)高血压性肾损伤的早期标志:由于近年微量白蛋白测定的广泛应用,得知原发性高血压肾损伤的发生率高于过去的估计,因此这一指征不仅用以早期发现高血压性肾病,也可评估高血压的治疗效果。 (4)妊娠诱发高血压肾损伤的监测:定期检测妊娠诱发高血压孕妇的尿白蛋白有重要意义。持续的微量白蛋白尿常提示妊娠后期发生子痫的危险度较大。 在尿常规检查时,尿微量白蛋白的增加是肾损伤的早期指标,其增加对各种肾脏疾病及高血压、糖尿病的早期肾损伤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是临床诊断的标准及治疗的靶目标。

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检验意义及诊断价值

尿微量白蛋白的临床检验意义及诊断价值 【摘要】目前,我国患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日益增多。随着病程的发展,肾脏受累的可能性与受累的程度也不断上升。通常,血尿素和血肌酐的测定值正常时并不能排除肾脏的受损,而尿常规蛋白测定结果为阳性时,肾脏的损伤往往已达到不可恢复的阶段。尿微量白蛋白(MA)的测定已越来越多地用做肾组织损伤的早期诊断指标,其临床意义也已日益为临床医生所重视。 【关键词】尿微量白蛋白;糖尿病;尿微量蛋白 1 尿微量蛋白的定义 微量蛋白尿是指尿中蛋白含量超出健康人参考范围,但不能用常规的方法检测这种微量的变化。白蛋白(Albumin)占血浆总蛋白量的60%,分子量为69 kD,是一种带有负电荷的大分子蛋白。正常情况下只有极少量的白蛋白可以通过尿液排出到体外。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具有滤过功能,膜孔直径为5.5 nm。Albumin半径为3.6 nm,正常状态下Albumin很难通过肾小球基底膜。任何能够引起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的病变,均可导致Albumin的排出。尿微量白蛋白(MA)是指尿液中白蛋白一直处于20 mg/min~200 mg/min的持续排泄浓度,或者晨尿的白蛋白量位于20 mg/L~200 mg/L之间。当肾脏受到损害时,尿MA排出会增加。我们认为尿MA排出增加的机制可能与膜上的硫酸肝素合成异常相关。 2 尿微量蛋白的检测方法 目前国内常用的尿MA的检测方法有:免疫扩散法、免疫电泳法、免疫比浊法、放射免疫法、酶联免疫吸附法等[1],现在较多采用的方法是免疫比浊法。 3 尿MA的临床检验意义 3.1 尿MA在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作用 DN是糖尿病(DM)的重要并发症之一,在早期存在可逆性,如果能及早发现并进行干预治疗,肾脏损伤有可能恢复早期,肾损伤的确诊有赖于肾脏组织的病理学检查,但必须做侵害性的肾活检,我们通过检测DM患者尿MA帮助其在肾组织早期损伤的诊断。正常尿中有少量白蛋白存在,肾脏损伤早期,MA滤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肾小球滤过膜负电荷的选择性丢失。梁淑媛、于晓春等人对158例DM患者(男性78例,女性80例;年龄在36岁~74岁,平均年龄52岁)的尿MA进行检测,结果表明DM组约45%的人尿MA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高,而正常对照组的结果均<30 mg/L(P<0.05),说明尿MA可以做为诊断DN和肾功能损伤的指标之一。 3.2 尿MA检测在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也被称为尿白蛋白肌酐比值(ACR),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 mg。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可以帮助识别由糖尿病肾病,是目前临床上使用最广泛的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最可靠的诊断指标。同时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 尿微量白蛋白,留取尿液有四种方式: (1)取任意时刻的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浓度、ACR; (2)留取24小时尿液,测定尿白蛋白总量; (3)留取一段时间内尿液(4小时或过夜),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 (4)踏车运动后留取一段时间尿(通常留1小时尿),测定尿白蛋白排泄率,即为“运动诱导的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测定尿微量白蛋白最理想的方法是留取24小时标本,但因留取困难,在实际应用上受到限制。随机尿测定是目前最常用,最易行的方法。但应同时测定肌酐,因每日肌酐排除量相对恒定,可避免尿量变化对结果的影响。尿微量白蛋白测定是一种灵敏、简便、快速的测定方法,易于在常规实验室中广泛应用,对早期肾损害的诊断远远优于常规定性或半定量试验。

若糖尿病患者早期诊断出肾脏疾病,可以予以适当的治疗,并可以密切监测其预后。因此,一旦患者被诊断为糖尿病,则需要尽早检查尿微量白蛋白的水平。若患者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明显升高,患者可能出现早期肾脏疾病,那么需要至少每年检查一次尿白蛋白肌酐比值。尿白蛋白肌酐比值与肾脏疾病的严重程度成正比,ACR值越高,肾脏疾病越严重。ACR值较低,表示肾脏功能正常。对糖尿病患者尿微量白蛋白的筛查有益于管理、预防、控制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尿微量白蛋白分析

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微量白蛋白尿反映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英文缩写:mAlb 参考值:0.49~2.05mg/mmol·Cr或4.28—18.14mg/g·Cr 概念解释:病理见于糖尿病肾病、高血压、妊娠子痫前期,是肾损伤的早期敏感指标,人体代谢正常情况下,尿中的白蛋白极少,具体到每升尿白蛋白不超过20mg(<20mg/L),所以叫微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是评估肾脏受损程度:当发现尿微量白蛋白20mg/L-200mg/L范围内,尿常规尿蛋白的显示为阴性(-)或(+-),就属于微量白蛋白尿,这个时候说明肾脏已经损伤。而当尿中微量白蛋白超过200mg/L时,尿常规测试尿蛋白阳性(+)~(+++),就应该警惕了,此时证明机体已有大量白蛋白漏出,可能出现低蛋白血症,肾病发展离不可逆期只有一步之遥,如果不及时进行医治,就会进入尿毒症期。 当一名患者有高血压或糖尿病或同时患有这两种疾病(经常同时发生)时,肾脏血管会发生病变改变了肾脏滤过蛋白质(尤其是白蛋白)的功能,这使得蛋白质渗漏到尿中。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影响肾脏的早期征象,为糖尿病肾病。尿微量白蛋白,是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等的早期肾脏受损的表征。无论哪种疾病引起的尿微量白蛋白都是因起始原因不同造成的肾脏固有细胞的损伤,使肾脏固有细胞的结构发生改变,功能随结构的变化而变化,在尿液中的体现。临床检查内容一般包括免疫功能障碍评估,炎症状态监测,心血管风险评估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链球菌感染等各个方面。 对于微量白蛋白尿的治疗,西医应用的很广泛是激素进行抗炎,减轻肾脏固有细胞的渐进性损伤。激素治疗微量白蛋白尿,短时期内,会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由于已受损的肾脏固有细胞没有修复。所以,通常会在遇到感冒、感染的影响时,导致病情反复并进行性加重。微量白蛋白尿也是整个血管系统改变的征象,并可认为是动脉病变的“窗口”,因为它是肾脏和心血管系统改变的早期指征。定期检测尿微量白蛋白(U-MA),普通人应当每年一次,而已增高的患者应每3个月测试一次。这样,对于肾病的预防及早期治疗都起的了积极作用。 临床应用: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β2-微球蛋白等肾早期损伤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和参考值

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尿β2-微球蛋白等肾早期损伤检测项目及临床意义和参考值 传统肾功能检查项目反映肾小球滤过率变化,且只有当GFR下降到正常的1/2—1/3时才有病理性的升高。一旦血浆尿素、肌酐水平升高,肾脏病变多进入不可逆期。 项目组成 肾早期损伤检测项目 1、尿微量白蛋白; 2、尿β2-微球蛋白(β2-m); 3、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 4、尿肌酐。 标本及要求 标本类型:晨尿、随意尿或24h尿,最好用晨尿。 临床意义 一、尿微量白蛋白 1、糖尿病肾病:mAlb是肾小球滤过膜电荷选择性屏障损伤的重要标志蛋白质,其测定的应用被称为80年代对糖尿病学的两大贡献之一。随着糖尿病病程的进展,糖尿病人的慢性并发症特别是血管并发症,已成为糖尿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DN没有特殊的临床和实验室表现,尿蛋白仍是诊断DN的主要线索。 尿蛋白排出率<20ug/min,为正常白蛋白尿期;若尿蛋白排出率20~200ug/min,为微量蛋白尿期,临床诊断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目前主张用晨尿标本,测定时至少应在6个月内连续查2—3次尿,取平均值达到20~200ug/min方可诊断;当尿蛋白排出率持续>200ug/min

或常规尿蛋白定量>0.5g/24h,即可诊断DN。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大量蛋白尿,对DN也不具有特异性。临床诊断DN必须仔细排除其它引起蛋白尿的原因。 2、高血压肾病:研究表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定期进行尿mAlb 测定,有助于及早发现高血压肾病,尿mAlb测定可用于判断高血压肾病的病情和预后。mAlb尿是特发性高血压病人心血管危险综合指标。 3、其它疾病:mAlb升高也见于其它情况如外伤、烧伤、急性胰腺炎和大手术后,其值与病情程度呈正比。肾外恶性肿瘤患者也有mAlb升高。 二、尿β2-微球蛋白 β2-m是由100个氨基酸组成的单链多肽,作为HLA的轻链存在于除红细胞和胎盘滋养层细胞以外的所有有核细胞,尤其在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存在丰富。正常人体内β2-m非常恒定,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99.9%由近端肾小管重吸收和降解。其临床意义为: 1、肾小管性蛋白尿的诊断与鉴别诊断:近端肾小管是处理β2-m 的唯一场所,当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时,尿中β2-m浓度明显升高,称肾小管性蛋白尿,以区别于以白蛋白为主的肾小球性蛋白尿。引起肾小管性蛋白尿的疾病有:肾盂肾炎、抗生素中毒性肾病、重金属中毒引起的肾小管损伤、肾小管酸中毒、胶原病等。 2、鉴别上、下尿路感染:上尿路感染时,尿液β2-m浓度明显升高,而下尿路感染时则基本正常。 3、判断肾移植的排斥反应:肾移植无排斥者,尿液β2-m常无明显增高,当出现急性排斥反应,在排斥期前数天即见尿β2-m明显升高,在排斥高危期,连续测定有一定预示价值。

尿微量白蛋白:肾脏的早期求救信号

尿微量白蛋白:肾脏的早期求救信号 调查显示,我国慢性肾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为10%~13%,城市中每10人就有一例。肾脏病发病初期不痛不痒、隐匿性极高,因此也被称为"沉默型杀手"。早期出现水肿、血尿的几率还不到一半,即便出现了,往往几天、一周左右就自行消失,因此很容易被忽视。 1982年Viberti等发现了糖尿病患者尿中总蛋白在正常范围,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的现象,首先提出了尿微量白蛋白的观点,并指出了这种蛋白的出现是肾病发生的早期预兆。在众多的检测手段、检测项目中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测是早期发现肾病最敏感的、最可靠的指标,通过尿微量白蛋白的检查,以及结合病人病史、发病情况、症状、其他化验指标,一般可以判定导致尿微量白蛋白的原因。 为什么检查尿常规,却没有及早的发现肾脏损害? 要想弄清这个问题,就要了解尿常规检测的蛋白是什么。 尿常规中蛋白是指尿液中的总蛋白。 由于肾小球,孔径屏障(正常滤过膜可通过70kD的分子)和电荷屏障(带阴电荷),正常情况下,蛋白质是无法通过肾小球过滤进入原尿,只有极少数的蛋白会进入原尿中,再经肾小管重吸收后,尿液中的蛋白质微乎其微。正常人尿常规中蛋白一项应为阴性。受尿总蛋白测定的方法学限制,尿总蛋白的定性、定量灵敏度均较低,故该指标主要用于体检。所以说当肾脏发生早期损害,这时候尿液中已含有微量的蛋白,但受限于尿常规测定方法学的限制,无法及早的发现肾脏的早期损害,从而错过了早期的干预治疗。 微量白蛋白:小指标大意义 微量白蛋白尿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占血浆总蛋白的60%左右。微量白蛋白(microalbunminuria,mAlb)是指尿白蛋白的排泄率超过正常范围,但低于常规方法可检测到的尿蛋白水平。其含量在20-200mg/L(随机尿),此时如能及时治疗,肾脏损害处在尚可逆转的时期。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测定临床意义

糖尿病肾病患者尿微量蛋白测定临床意义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较为常见的一种微血管并发症,是终末期肾病最常见原因。糖尿病患者一旦进入临床糖尿病肾病期就失去了恢复的机会。因此对DN早期的诊断显得尤为重要,而DN早期的诊断依据是尿微量蛋白排出量增加。通过对115例DN患者进行尿微量蛋白检查,其中包括尿微量白蛋白(ALB)、尿微量转铁蛋白(TRF)、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尿N-乙酰-β- D-氨基葡萄苷酰(NAG)检测,这四项检查合称尿四项,旨在研究DN患者尿四项的特点以便早期诊断DN。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DN组:115例均为住院确诊为DN患者,其中男78例,女37例;平均年龄(53.1±11.9)岁。正常对照组:本科工作人员20例,其中男13例,女7例;平均年龄33.6(24~42)岁。 1.2标本采集新鲜尿标本4℃可保存3~5 d,-20℃可保存1个月以上。 1.3方法尿四项检查时采用上海德波公司生产的试剂盒,ALB、TRF、RBP 用ELASA法检测,结果经Clinibio 128C型全自动酶标仪在490 nm波长比色,读取吸光度值(A)。NAG酶检测用721分光光度计比色测定。 2结果(表1) 20名正常对照组和115例DN组,由表1可见正常对照组与DN组ALB、TRF、RBP、NAG比较(P<0.01)差别有显著意义。肾病理显示DN病理诊断结节性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多见。 3讨论 近年来对DN患者尿中微量蛋白的检测受到重视,有研究认为其是诊断肾小球病变、肾小管间质病变、中毒性肾损害的敏感指标,并能帮助临床早期发现亚临床的肾脏损害。尿四项的检测能使微量蛋白尿的检测指标更加全面,因为尿ALB、TRF是肾小球标志物,尿RBP、NAG是近曲小管标志物。

第二篇-ALB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第二篇-ALB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第一部分 尿微量白蛋白(U-Albumin)的临床意义 1982年Viberti等发现了糖尿病患者尿中总蛋白在正常范围,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的现象,首先提出了尿微量白蛋白的观点,并指出了这种蛋白的出现是肾病发生的早期预兆。 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目前主要用于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早期检测发现微量蛋白尿,以便及时采取保护肾功能的措施,如限制蛋白的摄入量、禁烟、及时控制血糖和血压。 因此及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对控制和防止早期肾病的发生极为重要。 1、微量白蛋白尿的基本概念 多种疾病可引起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增加,尿中用常规方法不能检测到,叫微量白蛋白。其含量在20-200mg/L,此时如能及时治疗,肾脏损害处在尚可逆转的时期,这种常并发于糖尿病,高血压病人中的尿蛋白,称微量白蛋白。 2、尿正常代谢及尿蛋白的形成 尿是在肾脏内形成的。体内血流经肾小球毛细管时,其中的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和脂类等胶体被截留,其余成份则经半透膜滤过进入肾小球

中此称为原尿。原尿通过肾小管时,绝大部分水分及电介质和葡萄糖等物质又被吸收回血,同时肾小管也分泌一些物质加入尿中,最后生成终尿。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病理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内压力增高滤过增加或是基底膜改变,导致高滤过率而出现蛋白尿。 3、微量白蛋白正常值: 健康成年人尿微量白蛋白参考区间 24h尿:<30mg/L(24h最高量) (摘自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006,第三版p356) 与定性法比较有下列优点: *敏感性高,可测出定性法阴性的标本 *精密度CV5-8% *定量结果测定范围广5-200mg/L *标本量少,20ul尿液 *特异性强能抗尿中多种物质的干扰 *测量时间快,3分钟报告结果 4、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1) 、对高血压病的应用价值 尿白蛋白排泄率明显高于正常人,与收缩

ALB尿微量白蛋白检测

第一部分 尿微量白蛋白(U-Albumin)的临床意义 1982年Viberti等发现了糖尿病患者尿中总蛋白在正常范围,而尿白蛋白排泄增加的现象,首先提出了尿微量白蛋白的观点,并指出了这种蛋白的出现是肾病发生的早期预兆。 随着检测技术的进步,目前主要用于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早期检测发现微量蛋白尿,以便及时采取保护肾功能的措施,如限制蛋白的摄入量、禁烟、及时控制血糖和血压。 因此及时检测尿微量白蛋白,对控制和防止早期肾病的发生极为重要。 1、微量白蛋白尿的基本概念 多种疾病可引起尿白蛋白排泄率持续增加,尿中用常规方法不能检测到,叫微量白蛋白。其含量在20-200mg/L,此时如能及时治疗,肾脏损害处在尚可逆转的时期,这种常并发于糖尿病,高血压病人中的尿蛋白,称微量白蛋白。 2、尿正常代谢及尿蛋白的形成 尿是在肾脏内形成的。体内血流经肾小球毛细管时,其中的细胞、大分子蛋白质和脂类等胶

体被截留,其余成份则经半透膜滤过进入肾小球中此称为原尿。原尿通过肾小管时,绝大部分水分及电介质和葡萄糖等物质又被吸收回血,同时肾小管也分泌一些物质加入尿中,最后生成终尿。经输尿管、膀胱、尿道排出体外。 病理情况下,由于肾小球内压力增高滤过增加或是基底膜改变,导致高滤过率而出现蛋白尿。 3、微量白蛋白正常值: 健康成年人尿微量白蛋白参考区间 24h尿:<30mg/L(24h最高量) (摘自卫生部医政司“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2006,第三版p356) 与定性法比较有下列优点: *敏感性高,可测出定性法阴性的标本 *精密度CV5-8% *定量结果测定范围广5-200mg/L *标本量少,20ul尿液 *特异性强能抗尿中多种物质的干扰 *测量时间快,3分钟报告结果 4、尿微量白蛋白测定的临床意义 (1) 、对高血压病的应用价值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