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文学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38.00 KB
- 文档页数:4
《英国文学选读》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英国文学的基本概况和发展历程。
培养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1.2 教学内容英国文学的起源和发展阶段。
英国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座、讨论和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引导学生阅读经典英国文学作品,提升阅读理解能力。
1.4 教学评估课堂讨论和提问。
阅读作业和读书笔记。
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2.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培养学生对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2.2 教学内容文艺复兴时期英国文学的形成背景。
莎士比亚(William Shakespeare)的作品选读。
2.3 教学方法分析莎士比亚的作品,探讨其文学价值和历史意义。
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剧本创作,体验文艺复兴时期的戏剧魅力。
2.4 教学评估剧本表演和创作。
相关作品的阅读报告。
第三章:启蒙时期3.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启蒙时期英国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培养学生对启蒙时期英国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3.2 教学内容启蒙时期英国文学的形成背景。
丹尼尔·笛福(Daniel Defoe)和乔纳森·斯威夫特(Jonathan Swift)的作品选读。
3.3 教学方法分析笛福和斯威夫特的作品,探讨其对社会和个人思想的启示。
引导学生进行写作练习,探讨启蒙时期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3.4 教学评估写作练习和讨论。
阅读报告和读书笔记。
第四章:浪漫主义时期4.1 课程目标让学生了解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文学的特点和代表作品。
培养学生对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文学的欣赏和理解能力。
4.2 教学内容浪漫主义时期英国文学的形成背景。
威廉·华兹华斯(William Wordsworth)和乔治·戈登(Lord Byron)的作品选读。
4.3 教学方法分析华兹华斯和戈登的作品,探讨其对自然、人和情感的描绘。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和朗诵,体验浪漫主义时期的艺术表达。
英美文学分课时教案一、第一课时:英国文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英国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掌握英国文学中的一些重要作家和作品。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英国文学的历史背景:从中世纪到现代。
2. 英国文学的重要作家:莎士比亚、简·奥斯汀、查尔斯·狄更斯等。
3. 英国文学的经典作品:《哈姆雷特》、《傲慢与偏见》、《双城记》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英国文学作品的片段,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英国文学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二、第二课时:美国文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美国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掌握美国文学中的一些重要作家和作品。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美国文学的历史背景:从殖民时期到现代。
2. 美国文学的重要作家:马克·吐温、海明威、弗朗茨·卡夫卡等。
3. 美国文学的经典作品:《汤姆·索亚历险记》、《老人与海》、《美国悲剧》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美国文学作品的片段,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美国文学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三、第三课时:文学作品的类型与风格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学作品的类型和风格。
2. 分析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学作品。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1. 文学作品的类型: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
2. 文学作品的风格: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等。
3. 分析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学作品。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阅读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学作品,并进行分析和讨论。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不同类型和风格的文学作品的看法和感受。
四、第四课时:文学作品的主题与象征教学目标:1. 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和象征。
2. 分析不同主题和象征的文学作品。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课时:2课时年级:高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英国文学诗歌的发展历程,掌握不同时期的诗歌特点。
2. 培养学生对英国文学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审美素养。
3. 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归纳和总结的能力。
教学重点:1. 英国文学诗歌的发展历程及特点。
2. 诗歌的鉴赏方法及技巧。
教学难点:1. 诗歌鉴赏中的主观性及个性化解读。
2. 诗歌内容的深度挖掘。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播放英国文学诗歌朗诵视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国文学诗歌有哪些特点吗?二、新课导入1. 介绍英国文学诗歌的发展历程,从古至今,分为几个时期。
2. 分别讲解每个时期的诗歌特点,如:文艺复兴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等。
三、诗歌鉴赏1. 以一首具有代表性的诗歌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意象、修辞手法等。
2. 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诗歌的解读。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英国文学诗歌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2. 鼓励学生在课后继续阅读英国文学诗歌,提高自己的审美素养。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同学们,你们还记得英国文学诗歌的特点吗?2.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后阅读英国文学诗歌的心得体会。
二、诗歌鉴赏1. 以一首不同时期的诗歌为例,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特点及表现手法。
2. 让学生尝试用所学方法分析诗歌,分享自己的解读。
三、拓展延伸1. 让学生阅读一首自己感兴趣的英国文学诗歌,尝试用所学方法进行鉴赏。
2. 组织学生进行诗歌朗诵比赛,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四、课堂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诗歌鉴赏的重要性。
2.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阅读一首英国文学诗歌,并撰写鉴赏文章。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小组讨论、诗歌朗诵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英国文学诗歌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英国文学诗歌的阅读兴趣和审美素养。
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英国文学选读》教案第一章:概述1.1 课程介绍本课程旨在通过阅读和分析英国文学的经典作品,使学生了解英国文学的发展脉络,感受英国文学的魅力,提高英语阅读和鉴赏能力。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章学习,学生将了解英国文学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和主要流派,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基础。
1.3 教学内容1.3.1 英国文学的起源与发展1.3.2 英国文学的主要流派1.3.3 英国文学的重要时期1.4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讨论和阅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1.5 作业与评估第二章:文艺复兴时期2.1 时代背景2.2 莎士比亚2.2.1 生平简介2.2.2 代表作品2.2.3 作品分析:《哈姆雷特》2.3 斯宾塞2.3.2 代表作品2.3.3 作品分析:《仙后》2.4 作业与评估第三章:启蒙时期3.1 时代背景3.2 约翰·洛克的《人类理解论》3.2.1 生平简介3.2.2 代表作品3.2.3 作品分析:关于知识的来源和范围3.3 丹尼尔·笛福3.3.1 生平简介3.3.2 代表作品3.3.3 作品分析:《鲁滨逊漂流记》3.4 作业与评估第四章:浪漫主义时期4.1 时代背景4.2 威廉·华兹华斯4.2.1 生平简介4.2.2 代表作品4.2.3 作品分析:《抒情歌谣集》4.3 简·奥斯汀4.3.2 代表作品4.3.3 作品分析:《傲慢与偏见》4.4 作业与评估第五章:维多利亚时期5.1 时代背景5.2 查尔斯·狄更斯5.2.1 生平简介5.2.2 代表作品5.2.3 作品分析:《双城记》5.3 夏洛蒂·勃朗特5.3.1 生平简介5.3.2 代表作品5.3.3 作品分析:《简·爱》5.4 作业与评估第六章:现代主义时期6.1 时代背景6.2 詹姆斯·乔伊斯6.2.1 生平简介6.2.2 代表作品6.2.3 作品分析:《尤利西斯》6.3 弗吉尼亚·伍尔夫6.3.2 代表作品6.3.3 作品分析:《到灯塔去》6.4 作业与评估第七章:当代文学7.1 时代背景7.2 威廉·戈尔丁7.2.1 生平简介7.2.2 代表作品7.2.3 作品分析:《蝇王》7.3 伊恩·麦克尤恩7.3.1 生平简介7.3.2 代表作品7.3.3 作品分析:《儿童的行为》7.4 作业与评估第八章:英国戏剧8.1 概述8.2 威廉·莎士比亚8.2.1 生平简介8.2.2 代表作品8.2.3 作品分析:《哈姆雷特》8.3 约翰·奥斯汀8.3.2 代表作品8.3.3 作品分析:《的意思》8.4 作业与评估第九章:英国诗歌9.1 概述9.2 乔治·戈登·拜伦9.2.1 生平简介9.2.2 代表作品9.2.3 作品分析:《曼弗雷德》9.3 阿尔弗雷德·丁尼生9.3.1 生平简介9.3.2 代表作品9.3.3 作品分析:《悼念》9.4 作业与评估第十章:英国小说10.1 概述10.2 简·奥斯汀10.2.1 生平简介10.2.2 代表作品10.2.3 作品分析:《傲慢与偏见》10.3 查尔斯·狄更斯10.3.2 代表作品10.3.3 作品分析:《双城记》10.4 作业与评估第十一章:英国散文11.1 概述11.2 弗朗西斯·培根11.2.1 生平简介11.2.2 代表作品11.2.3 作品分析:《论读书》11.3 约瑟夫·艾迪生11.3.1 生平简介11.3.2 代表作品11.3.3 作品分析:《闲散人的散步》11.4 作业与评估第十二章:英国童话与儿童文学12.1 概述12.2 简·奥斯汀12.2.1 生平简介12.2.2 代表作品12.2.3 作品分析:《爱丽丝漫游奇境记》12.3 路易斯·卡罗尔12.3.2 代表作品12.3.3 作品分析:《彼得潘》12.4 作业与评估第十三章:英国女性文学13.1 概述13.2 简·奥斯汀13.2.1 生平简介13.2.2 代表作品13.2.3 作品分析:《傲慢与偏见》13.3 勃朗特姐妹13.3.1 生平简介13.3.2 代表作品13.3.3 作品分析:《呼啸山庄》13.4 作业与评估第十四章:英国文学与历史的关系14.1 概述14.2 威廉·莎士比亚14.2.1 生平简介14.2.2 代表作品14.2.3 作品分析:《理查二世》14.3 托马斯·哈代14.3.2 代表作品14.3.3 作品分析:《德伯家的苔丝》14.4 作业与评估第十五章:英国文学与文化的交融15.1 概述15.2 乔治·奥威尔15.2.1 生平简介15.2.2 代表作品15.2.3 作品分析:《1984》15.3 阿兰·德波顿15.3.1 生平简介15.3.2 代表作品15.3.3 作品分析:《爱情的艺术》15.4 作业与评估重点和难点解析本文主要介绍了《英国文学选读》课程的教案,内容涵盖了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期、现代主义时期、当代文学、英国戏剧、英国诗歌、英国小说、英国散文、英国童话与儿童文学、英国女性文学、英国文学与历史的关系以及英国文学与文化的交融等十五个章节。
英国文学教案教学目的:使学生了解英国文学这门课的性质、学习方法、学习要求等;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文学以及各种文学形式。
教学重点与难点:什么是文学以及各种文学形式的概念。
教学方法与手段: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教授内容:General Introduction on LiteratureMainly, there are three kinds of literature: fiction, poetry, and drama.I. FictionDefinition: fiction created from the imagination, not presented as fact, though it may base on a true story or situation.ElementsPlot: a sequence of interrelated actions and events.Five stages of plot: exposition, complication, crisis, falling action and resolution.Characters: the people in fictionTypes of characters: protagonist vs. antagonistFlat vs. round charactersDynamic vs. static charactersSetting: place and objects in fictionTypes: natural, manufacturedPoint of view: the angle or perspective from which the author observes and tells the story.Theme: what the author is to say in his story.Style: the author’s particular way of telling his story.Tone: the author’s attitude toward his subject or audience.Symbolism: a key to extended meaningAllegory: the author’s attempt to reinforce his theme by making his characters represent some specific abstract ideas or qualities.PoetryDefinition: classified as narrative or lyric.ElementsImageryAn image is a concrete representation of a sense impression, a feeling, or an idea.SymbolismA symbol is any object or action that means more than itself, any object or objection that represents something beyond itself.Sound: Rhyme, alliteration and assonanceDramaDefinition: a dialogue performed by actors on a stage before an audience.ElementsDialogueStagingGenres: comedy, tragedy and tragic-comedy.教学目的:1、使学生了解什么是英国文学。
英国文学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英国文学的魅力教案目标:1. 了解英国文学的历史和发展,培养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 探索英国文学作品中的主题、情感和文化内涵,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通过分析和讨论文学作品,提升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教案步骤:引入:1. 利用图片、视频或音频等多媒体资源,引起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兴趣。
例如,播放一段莎士比亚的戏剧表演或展示英国文学名著的封面。
主体:2. 介绍英国文学的历史和发展。
通过讲解英国文学的不同时期和代表作品,让学生了解英国文学的演变和特点。
可以使用时间线、图表等可视化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3. 选取代表性的英国文学作品进行分析和讨论。
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和英语水平,选择适合的文学作品。
例如,初中阶段可以选择简短的诗歌或短篇小说,高中阶段可以选择莎士比亚的戏剧或狄更斯的长篇小说。
4. 阅读和理解文学作品。
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来理解文学作品的主题、情感和文化内涵。
可以组织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活动,激发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5. 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根据学生的学习阶段,设计不同类型的写作任务,如书评、读后感或创作短篇故事。
通过写作活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逻辑能力。
总结:6. 总结英国文学的重要性和魅力。
通过回顾学生的学习成果和经验,强调英国文学对世界文化的影响和贡献。
可以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进一步激发学生对英国文学的兴趣。
评估:7. 设计评估任务,检查学生对英国文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可以包括选择题、填空题或写作任务等形式,确保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延伸活动:8. 提供延伸阅读和探究的机会。
推荐学生阅读更多的英国文学作品或了解更多英国文学的相关知识。
可以组织文学俱乐部、写作比赛等活动,激发学生对英国文学的深入探索和研究。
教案资源:- 英国文学作品的选段或摘录- 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或音频- 时间线、图表等可视化工具-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 评估任务的题目和答案教案评估:- 学生参与度和表现- 学生对英国文学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 评估任务的完成情况和质量教案指导:- 针对不同年级和学习阶段的学生,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课程名称:大学英国文学授课对象:大学本科二年级学生授课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理解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基本情节和主题。
2. 掌握莎士比亚悲剧作品的艺术特色和写作技巧。
3. 培养学生对英国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一、导入1. 简要介绍莎士比亚的生平及其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2. 提出本节课的学习重点: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
二、课程正文1. 四大悲剧概述- 悲剧的起源和特点- 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代表作:《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2. 《哈姆雷特》- 故事梗概:丹麦王子哈姆雷特为父报仇,最终却因误杀而亡。
- 主题分析:复仇、人性、命运、疯狂- 艺术特色:心理描写、对比手法、象征意义3. 《奥赛罗》- 故事梗概:摩尔人将军奥赛罗被阴谋陷害,误杀心爱的妻子。
- 主题分析:嫉妒、爱情、权力、种族- 艺术特色:人物性格刻画、内心独白、象征意义4. 《李尔王》- 故事梗概:年迈的李尔王将国土分给女儿,却引发悲剧。
- 主题分析:权力、人性、疯狂、道德- 艺术特色:人物性格刻画、对比手法、象征意义5. 《麦克白》- 故事梗概:苏格兰将军麦克白为权力而疯狂,最终走向毁灭。
- 主题分析:权力、人性、疯狂、道德- 艺术特色:人物性格刻画、内心独白、象征意义三、课堂讨论1. 比较四大悲剧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2. 分析莎士比亚悲剧作品对后世的影响。
四、总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2. 布置作业:阅读《哈姆雷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中的任意一部,撰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读书笔记。
教学方法和手段:1. 讲授法:教师讲解莎士比亚四大悲剧的基本情节、主题和艺术特色。
2. 讨论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和见解。
3. 作业法: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讨论和提问情况。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和创意性。
英国文学史及选读教案全套教案一:英国文学史概述教学目标:1.了解英国文学史的发展背景和重要时期;2.了解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和作家;3.培养学生对英国文学发展和作品的分析能力。
教学内容:1.英国文学史的发展背景;2.英国文学史的重要时期和特点;3.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和作家。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教师介绍英国文学史的重要性和意义,并引导学生思考英国文学的特点和影响。
Step 2: 发展背景介绍英国文学史的发展背景,包括古代英国文学的影响,罗马和基督教的进入,以及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发展。
Step 3: 重要时期和特点讲解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时期和特点,包括伊丽莎白时代,文艺复兴,浪漫主义,维多利亚时代和现代主义等。
Step 4: 重要作品和作家介绍英国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品和作家,包括莎士比亚的戏剧,弥尔顿的《失乐园》,狄更斯的小说等。
Step 5: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个重要的时期或作家进行深入研究,并展示给全班。
Step 6: 总结和评价与学生一起总结英国文学史的重要内容和特点,并评价英国文学对世界文学的影响。
教案二:莎士比亚戏剧《哈姆雷特》的选读教学目标:1.了解莎士比亚戏剧的特点和艺术手法;2.理解《哈姆雷特》的情节和主题;3.培养学生对莎士比亚戏剧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1.莎士比亚戏剧的特点和艺术手法;2.《哈姆雷特》的情节和主题;3.对《哈姆雷特》的解读和分析。
教学步骤:Step 1: 引入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莎士比亚戏剧的特点和影响,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Step 2: 莎士比亚戏剧的特点和艺术手法讲解莎士比亚戏剧的特点和艺术手法,如诗意语言,人物描写和戏剧构思等。
Step 3: 《哈姆雷特》的情节和主题介绍《哈姆雷特》的情节和主题,包括主人公的复仇和道德困境等。
Step 4: 对《哈姆雷特》的解读和分析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对《哈姆雷特》进行深入解读和分析,如人物形象,意象和隐喻等。
英美文学分课时教案一、第一课时:英国文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英国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掌握英国文学的重要时期和代表作家。
3. 熟悉英国文学的基本风格和特点。
教学内容:1. 英国文学的历史背景:从中世纪到现代,英国文学的发展受到历史、文化和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2. 英国文学的重要时期:文艺复兴时期、启蒙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维多利亚时期、现代主义时期等。
3.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莎士比亚、简·奥斯汀、查尔斯·狄更斯、乔治·奥威尔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英国文学的了解和兴趣。
2. 讲座式教学:教师讲解英国文学的历史背景、重要时期和代表作家。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英国文学的基本风格和特点。
4.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阅读一部英国文学作品,如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
二、第二课时:美国文学概述教学目标:1. 了解美国文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脉络。
2. 掌握美国文学的重要时期和代表作家。
3. 熟悉美国文学的基本风格和特点。
教学内容:1. 美国文学的历史背景:从殖民地时期到现代,美国文学的发展与美国社会的变迁紧密相关。
2. 美国文学的重要时期:殖民地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实主义时期、现代主义时期、后现代主义时期等。
3. 代表作家及其作品:马克·吐温、欧内斯特·海明威、弗朗茨·卡夫卡、苏珊·桑塔格等。
教学活动:1. 引入讨论:询问学生对美国文学的了解和兴趣。
2. 讲座式教学:教师讲解美国文学的历史背景、重要时期和代表作家。
3.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美国文学的基本风格和特点。
4. 作业布置:要求学生阅读一部美国文学作品,如马克·吐温的《汤姆·索亚历险记》。
三、第三课时:英国文学作品分析教学目标:1. 深入理解英国文学作品的主题和意义。
2. 分析英国文学作品的风格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思维。
《英美文学教案》第一章:英国文学概述1.1 英国文学的历史背景介绍英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中世纪、文艺复兴、启蒙时期、维多利亚时期等主要阶段。
强调英国文学在全球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1.2 英国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介绍几位具有代表性的英国作家,如莎士比亚、简·奥斯汀、查尔斯·狄更斯等。
分析他们的代表作品,如《哈姆雷特》、《傲慢与偏见》、《双城记》等。
1.3 英国文学的特点和风格探讨英国文学的特点,如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等。
分析英国作家的写作风格,如细腻的描写、丰富的心理描写、幽默与讽刺等。
第二章:美国文学概述2.1 美国文学的历史背景介绍美国文学的发展历程,包括殖民时期、浪漫主义时期、现实主义时期等主要阶段。
强调美国文学在全球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2.2 美国文学的重要作家和作品介绍几位具有代表性的美国作家,如马克·吐温、欧内斯特·海明威、弗朗茨·卡夫卡等。
分析他们的代表作品,如《汤姆·索亚历险记》、《老人与海》、《美国》等。
2.3 美国文学的特点和风格探讨美国文学的特点,如多元文化、创新性、社会批判等。
分析美国作家的写作风格,如直接叙述、对话丰富、寓言与象征等。
第三章:文学作品的主题与形式3.1 文学作品的主题介绍文学作品的主题概念,包括情节、人物、背景等。
分析文学作品主题的多样性,如爱情、友情、权力、成长等。
3.2 文学作品的形式介绍文学作品的常见形式,如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
探讨不同形式对文学作品表达效果的影响。
3.3 文学作品的象征与隐喻解释象征与隐喻的概念,其在文学作品中的应用。
分析象征与隐喻对文学作品深层意义的贡献。
第四章:文学作品的分析方法4.1 文本分析法介绍文本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强调文本分析法对文学作品主题、形式、语言等方面的深入探究。
4.2 历史文化分析法介绍历史文化分析法的基本概念和步骤。
Part VI The 18th CenturyQuestion:Analyze Gulliver’s Travels to illustrate the use of satire in it.Answer:1) The first part is full of references to current politics. Lilliput is the miniature of England.Swift’s satire is directed against the English ruling class, the two political parties(the Tories and the Whigs)and the religious disputes.2) In the second part, the King of Brobdingnag is described as a wise and kind king, and the inhabitants are said to be a civilized race.After Gulliver’s account of the English society, the King condem ns the English social system and the aggressive wars.Here we see that the writer censures these evils through the mouth of the King.3) In the country of Laputa, the King and his ministers use cruel methods to suppress any rebellion of the people living on the condition below.Swift condemns the cruelty of the ruling class to the people.This part contains Swift’s sharp satire against all kinds of English social institutions. It is a parody on scholars and projectors.4) The fourth part has been considered the best part of the book because the satire here is the sharpest and the bitterest.It shows Swift’s hatred and disgust for those people who bring evils and inhuman life modes to human society.Part V: The 17-th CenturyQuestion:Satan is the best developed character in Paradise Lost. Identify his character traits. Answer1.1) Satan, like a conquered and banished giant, remains obeyed and admired by those who follow him down to hell. He is firmer than the rest of the angels.2) Satan is the spirit of questioning the authority of God. When he gets to the Garden of Eden, he believes in no reason why Adam and Eve should not taste the fruit of the Tree of Knowledge.3) Though defeated, Satan prevails; though wounded, he triumphs; though feeble inforce, he remains superior in nobility.Satan prefers independence to happy servility, and welcomes his defeat and his torments as a glory, a liberty and a joy. Satan is the real hero of the poem.Part IV. The RenaissanceQuestions:1. How does Shakespeare condemn the social evils of his time in his four great tragedies?2. Make comments on the heroines in Shakespeare’s comedies.Answers:1. Hamlet presents a hero whose weakness makes him peculiarly vulnerable in fighting against the outward evil .Othello shows how an outward evil makes use of the hero’s weakness and causes his fall.Macbeth reveals how outward evil stirs up the wickedness in man and destroys him. King Lear demonstrates how man’s mistake sets free the evils of treachery, hypocrisy, flattery, licentiousness, utter selfishness and distrust among the members of the upper classes, destroying not only innocent people but the whole country.Part III: Geoffrey Chaucer (1340 ?—1400)Questions:1. What is the function of the General Prologue to The Canterbury Tales?2. How does the author emphasize the transition from nature to divinity?3. Comment on Chaucer’s contribution of rhymed stanzas.Answer:1. 1) The General Prologue is usually regarded as the greatest portrait gallery in English literature.2) The purpose of the General Prologue is not only to present a vivid collection of character sketches,but also to reveal the author’s intention in bringing together a great variety of people and narrative materials to unite the diversity of the tales by allotting them to a diversity of tellers.3) The pilgrims serve as the representatives of various sides of life and social groups and a microcosm of the14th century English society.4) There is also an intimate connection between tales and the Prologue, both complementing each other. The Prologue provides a framework for the tales.Part II: The Anglo-Norman PeriodQuestions:1. What are the major subjects that the English Romance mainly deals with?2. What is the influence of the Norman Conquest upon English language and literature?3. Make comments on the romance “Sir Gawain and the Green Knight”.Answer:1. The English romance mainly deals with three major subjects:the “ Matter of France”;the “ Matter of Rome”;and the “ Matter of Britain”.2. 1) After the conquest, the body of customs and ideals known as chivalry was introduced by the Normansinto England. The knightly code, the romantic interest in women, tenderness and reverence paid to Virgin Mary were reflected in the literature.2) French words of warfare and chivalry, art and luxury, science and law, began to come into the English language.3) The literature was varied in interest and extensive in range. The Normansbegan to write histories or chronicles.The prevailing form of literature in the feudal Englandwas the Romance.Power by YOZOSOFTPart I The Anglo-Saxon PeriodQuestions:1. What are the three parts told in the story of Beowulf? How is heroic ideal reflected in Beowulf?2. What ar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Anglo-Saxon literature?Answer:1. 1) Beowulf is a pagan poem concerned with the heroic ideal of kings and kinship in North Europe. Battleis a way of life at that time. Strength and courage are basic virtues for both kings and his warriors.2) The king should protect his people and show gentleness and generosity to his warriors. And in return, his warriors should show absolute obedience and loyalty to the king.3) By praising Beowulf’s wisdom, strength and courage, and by glorifying his deat h for his people, the poem presents the heroic ideal of a king and his good relation to his warriors and people.2. 1) the use of alliteration2) the use of the strong stress and predominance of consonants3) the use of vivid poetic diction and parallel expressions for a single id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