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庄子〉二则》课外阅读2(含答案)
- 格式:docx
- 大小:14.33 KB
- 文档页数:2
人教版八下《〈庄子〉二则》阅读训练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学号____(一)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选段,完成任务1-4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选自课文《<庄子>二则》)【乙】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
”庄子曰:“臣患①智之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②。
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
庄跻③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王之弱乱非越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
”王乃止。
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④。
”(选自《韩非子·喻老》)【注释】①患:担忧②睫:眼毛③庄跻:楚国的大盗,实为人民起义领袖,与楚王不同时,系寓言假托。
④明:眼睛明亮,引申为明智1.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
(标2处)庄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语。
(1)怒.而飞怒:____________ (2)志.怪者也志:____________(3)楚庄王欲.伐越欲:____________ (4)王乃.止乃:____________3.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化而.为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B.安知鱼之.乐/王之.伐越,何也C.去以.六月息者也/不以.千里称也D.不知其.几千里也/安求其.能千里也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
答卷时应注意事项1、拿到试卷,要认真仔细的先填好自己的考生信息。
2、拿到试卷不要提笔就写,先大致的浏览一遍,有多少大题,每个大题里有几个小题,有什么题型,哪些容易,哪些难,做到心里有底;3、审题,每个题目都要多读几遍,不仅要读大题,还要读小题,不放过每一个字,遇到暂时弄不懂题意的题目,手指点读,多读几遍题目,就能理解题意了;容易混乱的地方也应该多读几遍,比如从小到大,从左到右这样的题;4、每个题目做完了以后,把自己的手从试卷上完全移开,好好的看看有没有被自己的手臂挡住而遗漏的题;试卷第1页和第2页上下衔接的地方一定要注意,仔细看看有没有遗漏的小题;5、中途遇到真的解决不了的难题,注意安排好时间,先把后面会做的做完,再来重新读题,结合平时课堂上所学的知识,解答难题;一定要镇定,不能因此慌了手脚,影响下面的答题;6、卷面要清洁,字迹要清工整,非常重要;7、做完的试卷要检查,这样可以发现刚才可能留下的错误或是可以检查是否有漏题,检查的时候,用手指点读题目,不要管自己的答案,重新分析题意,所有计算题重新计算,判断题重新判断,填空题重新填空,之后把检查的结果与先前做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
亲爱的小朋友,你们好!经过两个月的学习,你们一定有不小的收获吧,用你的自信和智慧,认真答题,相信你一定会闯关成功。
相信你是最棒的!21《庄子》二则(课后解析)一、参考答案:1.两层意思:第一层,描述纪鹏形象;第二层,和耀鹏相比,说明万物均“有所待”。
鹏的形象:鹏的形体大,背与翼的大而有力,能击水三千里,直上九万里,有视苍天如海,观地下如烟的高傲。
但鹏如果没有风力的帮助,也是飞不上高空。
2.庄子与惠子在深梁之上围绕“鱼之乐”展开辩论,二人各自抓住对方的漏洞予以反驳,语言妙趣横生。
尤为巧妙的是,庄子本来已成败局,但他却巧炒地偷换概念,使用论辩术,使惠子的话自相矛盾,变被动为主动。
解析:熟读课文,把握文章主旨,体会文章内容的巧妙之处。
第六单元21《庄子》二那么知能演练活用夯基达标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怒.而飞,其翼假设垂天之云(愤怒,生气)B.《齐谐》者,志.怪者也(记载)C.是.鱼之乐也(这)D.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怎么)2.以下句子中“之〞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其翼假设垂天之.云B.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C.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D.鹏之.徙于南冥也3.以下各句中有通假字的一项为哪一项()A.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北冥有鱼,其名为鲲C.《齐谐》者,志怪者也D.生物之以息相吹也4.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2)其视下也,亦假设是那么已矣。
(3)鲦鱼出游沉着,是鱼之乐也。
(4)请循其本。
课内品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5~7题。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庄子曰:“鲦鱼出游沉着,是鱼之乐也。
〞惠子曰:“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庄子曰:“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惠子曰:“我非子,固不知子矣;子固非鱼也,子之不知鱼之乐,全矣!〞庄子曰:“请循其本。
子曰‘汝安知鱼乐’云者,既吾知之而问我,我知之濠上也。
〞5.解释以下句子中加点的词。
(1)鲦鱼出游沉着..()(2)请循其本.()(3)既.吾知之而问我()6.用现代汉语翻译以下句子。
(1)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2)子非鱼,安知鱼之乐?7.在庄子与惠子的辩论中,谁是胜者?课外拓展类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8~12题。
【甲】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
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
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
东面而视,不见水端。
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假设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假设’者,我之谓也。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那么殆矣。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21 《〈庄子〉二则》课后习题参考答案一、背诵《北冥有鱼》,说说文中讲了哪几层意思,作者笔下的“鹏”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参考答案:《北冥有鱼》讲了三层意思。
第一层,从开头到“其翼若垂天之云”,写北冥之鱼由鲲到鹏的变化:鲲、鹏形体之大,气象之宏,令人瞠目。
第二层,从“是鸟也”到“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飞往南海的气势——乘风而起,击水三千,扶摇九万。
第三层,从“天之苍苍”到结尾,作者仰观苍天,联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作者笔下的大鹏是一个硕大无比、力大无穷、志存高远、善借长风的形象。
二、熟读《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复述这则故事,并回答下列问题。
1.庄子与惠子的论辩十分巧妙,试说说巧妙在哪里。
2.庄子为什么说他知道“鱼之乐”?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1.一妙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惠子质问“子非鱼,安知鱼之乐”是很难正面回答的,庄子以“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这样的反问摆脱被动,暂时化解了“危机”。
二妙在转换问题的角度。
庄子回答“我是在濠水上知道的”,把惠子“你怎么知道鱼的快乐”的问题变成了“你在哪里知道鱼的快乐”,在逻辑上可以说是偷换概念的诡辩,是答非所问。
这正展示了庄子言辞上的巧妙,在逻辑上回避了矛盾的机敏。
2.这缘于庄子的思想和他当时的心境。
庄子追求“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即和万物平等共生,与外界契合无间。
鱼“乐”,其实是庄子愉悦心境的投射与外化。
他来到濠水的桥上,感到快乐,于是见到“出游从容”的鱼,觉得鱼儿也很快乐。
同时庄子还推崇“自然”,反对“人为”,鱼儿在水中自由自在地嬉戏,这是符合庄子的思想的,由此,他断定鱼儿“乐”便是理所当然的事儿了。
三、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2.齐谐者,志.怪者也3.子非鱼,安.知鱼之乐4.请循.其本参考答案:1.怒:振奋。
这里指有力鼓动翅膀。
2.志:记载。
3.安:如何,怎么。
【部编版八下第21课】《庄子二则》注释、翻译、简答、阅读习题带答案《北冥有鱼》《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题带答案【部编版八下第21课】班级:姓名: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课外阅读训练】一、《北冥有鱼》课下注释默写:1、北冥:北海;冥:同“凕”,XXX:南海2、怒:振奋,这里指用力鼓动翅膀。
3、垂天之云:悬挂在天空的云。
4、海运:海水运动。
5、天池:天然形成的水池。
6、XXX:记载怪异的事物。
志:记载。
7、水击:击水,拍打水面。
8、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抟: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9、去以六月息者也: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
息:气息,这里指风。
10、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11、天之苍苍,其杂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照旧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止境呢?其:透露表现挑选。
12、其视下也:XXX从天空往下看。
其:代XXX。
13、亦若是则已矣:也不过像人在地面上看天一样罢了。
是:这样。
二、《北冥有鱼》重点句子翻译:1、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鲲的体积巨大,不晓得有几千里;2、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XXX的脊背,不晓得有几千里长;3、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当它用力鼓动翅膀而飞的时候,那展开的双翅就像悬挂在天空的云。
4、是鸟也,海运则将徙XXX这只鹏鸟呀,海水运动时就将迁移到南方的大海。
5、鹏之徙XXX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鹏鸟迁徙到南方的大海,翅膀拍击水面激起XXX的波涛,乘着旋风盘旋飞至九万里的高空,凭借着六月的大风离开了。
6、野马也,灰尘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山野中的雾气,空气中的尘埃,都是生物用气息吹拂的结果。
野马:山野中的雾气,奔腾如野马。
7、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天色湛蓝,是它真正的颜色吗?还是因为天空高远而看不到尽头呢?8、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部编版语文八下21《庄子》二则练习及解析一、单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10.0分)1.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A. 其翼若/垂天之云B.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C. 生物/之以息相吹也D. 安知/我不知鱼之乐2.下列加下划线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项是()A. 志怪者也B. 其翼若垂天之云C. 子非鱼D. 海运则将徙于南冥3.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A. 其翼若垂天之云B. 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C.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D. 不知其旨也4.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之”,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B. 是鱼之乐也C. 我知之濠上也D. 其翼若垂天之云5.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A. 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
道家学派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
《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选自《庄子》中的《逍遥游》。
B.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叫《诗三百》,共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
其中“风”指的是民歌,“雅”指的是宫廷音乐,“颂”一般是祭祀用的曲乐。
“风雅颂”和“赋比兴”合称为六义。
C. 《礼记》,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的,与《诗经》《尚书》《周易》《春秋》合称“五经”。
D. “记”,是古代的一种体裁,可叙事(例如《桃花源记》)、写景、状物(《核舟记》)、议论、描写,抒发情怀抱负,阐述某些观点。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6.理解型默写(1)用夸张的手法写鹏的脊背很宽很广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写鹏鸟在飞行时翅膀的样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北冥有鱼》中描写鹏鸟要飞到南海时的飞翔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15课《庄子》二则第一部分:课内阅读(一)(2019·河南三门峡市八年级期末)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北冥有鱼《庄子》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鯤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
《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怒.而飞怒:愤怒B.其翼若.垂天之云若:好像C.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徙:迁移D.去.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2.请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3.请简要写出本文的写作思路。
4.请结合下面链接的材料内容,简要说说李白借助大鹏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链接材料:《上李邕》(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
假令风歇时下来,犹能簸却沧溟水。
世人见我恒殊调,闻余大言皆冷笑。
宣父犹能畏后生,丈夫未可轻年少。
【答案】1.A2.乘着旋风盘旋而上飞至九万里的高空。
3.文章先写北冥之鱼由鹏到鲲的变化,然后引用《齐谐》之言,写大鹏迁徙南冥的气势,最后作者仰观苍天,拟想大鹏俯瞰大地,抒发了一种天地浑茫的感慨。
4.诗人借助大鹏的形象,表达了一飞冲天、一鸣惊人的高远志向,以及不被世俗认同的伤感,希望得到像李邕这样的名士的赏识和引荐。
(意思对即可。
)【解析】1.这道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
A.怒:振奋,这里是用力鼓动翅膀。
故选A。
2.这道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翻译时,必须遵循“字字有着落,直译、意译相结合,以直译为主”的原则。
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
重难点词语有:抟(tuán):盘旋飞翔。
扶摇:旋风。
3.这道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梳理和概括能力。
从“北冥有鱼,其名为鲲。
部编版八年级下22《庄子》二则同步练习附答案目录:一、阅读理解二、综合运用一、阅读理解1.庄子的哲学思想可以简单地概括为____。
答案:虚无主义2.庄子认为人类最大的毛病是什么?以何种态度去“医治”她?答案:人类最大的毛病在于无法摆脱执念,庄子认为应以“养生之道”去“医治”她。
3.孔子为什么要见庄子?答案:孔子出于对学术上的兴趣而要求会见庄子。
4.庄子有关“惠施”的寓言想说明什么问题?答案:庄子想借寓言告诫人们“无论如何也不要轻易去指责别人,而要从自己的心理入手,摆脱自己的执念”。
二、综合运用1.列举庄子的2-3个知名寓言故事,并简述其内涵。
答:例子:(1)庄子和他的马故事概述:一天,庄子的邻居看见他的马非常美,并且力气很大,就对他赞不绝口,并且想买过来。
庄子说:“这匹马很特别。
”忽然他露出一丝难得的微笑:“它看起来有精神,但实际上它并没有。
它看起来强壮,但实际上它并不强壮,因为它仅仅是一匹马,这匹马和其他马一样。
就像它的主人庄子一样,虽然貌似聪明,但就其实上来看是一样的无用之徒。
”内涵:通过这个故事来讲述了庄子的哲学思想,即虚无主义。
庄子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固定的标准,只有不断变化之中的物事,并且人真正需要追求的是超脱于这个世界的精神自由,追求个人的内心宁静。
(2)惠施饿死了故事概述:庄子和惠施散步于桥上,惠施对庄子的哲学理念提出质疑而不能苟同。
庄子说:“试着跳下桥,你会发现,我既可以救你,又可以不救你。
如果我救你,我并不能使你痛苦消退,反而使你的痛苦能够继续。
如果我不救你,那么你将永远不会知道黑暗什么时候会到来。
所以,我不能使你的生命稍继续下去。
”惠施的意识到了庄子哲学的智慧。
内涵:通过这个故事来讲述了庄子的另一个哲学思想,即人类最大的毛病在于无法摆脱执念,应以“养生之道”去“医治”自己。
庄子认为人类应该从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自由,追求个人的内心宁静去安身立命。
课外阅读
害群之马
黄帝将见大隗(wěi)①乎具茨②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
”“若知大隗之所存乎?”曰:“然。
”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
请问为天下。
”小童辞。
黄帝又问。
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③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
”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
(选自《庄子·徐无鬼》)【注释】
①大隗:传说中的神名。
②具茨:山名。
③奚:何,什么
1.选出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A.适.遇牧马童子(适合) B.问涂.焉(通“途”,路)
C.亦去其害马者而已
..矣(罢了) D.黄帝再.拜稽首(第二次)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
3.成语“害群之马”现在通常用来比喻什么?
4.读了这篇文章你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1. A
2.治理天下的人,与放马的人有什么不同呢?
3.比喻危害集体的人。
4.示例:对有损国家、集体、人民利益的团体或个人,要及早发现、及早处理。
(或:要虚心向他人请教;事物是相互联系的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