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顺德地区α-和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 格式:pdf
- 大小:239.94 KB
- 文档页数:3
分子生物学检测在α-地中海贫血中的应用郭柳薇【摘要】α-地中海贫血是一组由于α-珠蛋白基因缺失或功能障碍导致α-珠蛋白链完全缺如或合成不足所引起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是我国长江以南各省发病率最高、影响最大的遗传病之一.目前对α-地中海贫血尚无理想的治疗方法.通过加强人群、婚前、产前筛查及基因诊断,防止重型地贫儿出生,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因此快速实用、准确有效的基因诊断技术是人群、婚前、产前筛查及诊断的有力保障.本文对α-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机制、生物学检测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年(卷),期】2015(007)004【总页数】5页(P281-285)【关键词】α-地中海贫血;分子机制;基因诊断;应用【作者】郭柳薇【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检验科,广西,梧州543001【正文语种】中文作者单位:广西医科大学第七附属医院梧州市工人医院检验科,广西,梧州543001[ABSTRACT] Alpha-thalassemia is a group of genetic and hemolytic disease which is caused by alpha globin chain synthesis insufficient or absent dueto a group of alpha globin gene deletion or dysfunction. As one of the largest genetic diseases, alpha-thalassemia is prevalent in south of the Yangtze River provinces in China. Currently, there are still lack of ideal treatment to the alpha-thalassemia. Strengthening on screening and diagnosing to the gene before marriage and childbirth is the best measure to prevent severe thalassemia births. Therefore, fast, accurate and effective gene diagnosis technology is a powerful guarantee for population, premarital and prenatal screening as well as diagnosis. In this paper, molecular mechanism, biological detection and application for alpha-thalassemia are summarized.[KEY WORDS] Alpha thalassemia; Molecular mechanism; Gene diagnosis; Applicationα-地中海贫血(简称α-地贫)是由于α-珠蛋白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导致α-珠蛋白肽链的合成减少或缺乏所致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1]。
探讨我国南方地区孕妇β地中海贫血的筛查标准谢杏梅 周剑英 刘娜 李坚 李东至(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产前诊断中心,广东广州 510623)【摘要】 目的 探讨地中海贫血(地贫)的常用筛查指标 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fL是否可用于怀孕妇女。
方法 回顾性分析因β 地贫而行产前诊断的449例孕妇的血液学检查资料。
结果 449例孕妇中,MCV<80fL者443例,占98.7%;MCV>80fL者6例,占1.3%。
6例MCV>80fL的孕妇β 地贫基因均为 28(A>G)突变,占61例 28突变孕妇的9.8%。
若筛查标准设为MCH<27pg,449例β 地贫基因携带者孕妇无1例漏诊。
结论 如果在孕妇地贫筛查中单用MCV<80fL作为筛选指标,将会漏诊β+地贫。
建议在地贫高发地区采用MCH作为孕妇产前筛查的指标。
【关键词】 β 地中海贫血;筛查;平均红细胞体积(MCV);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犛狋狌犱犻犲狊狅狀犛犮狉犲犲狀犻狀犵犆狉犻狋犲狉犻犪犳狅狉β 狋犺犪犾犪狊狊犲犿犻犪犜狉犪犻狋犻狀犘狉犲犵狀犪狀犮狔犻狀犛狅狌狋犺犲狉狀犆犺犻狀犪 犡犻犲犡犻狀犵 犿犲犻,犣犺狅狌犑犻犪狀 狔犻狀犵,犔犻狌犖犪,犔犻犇狅狀犵狕犺犻 (犘狉犲狀犪狋犪犾犇犻犪犵狀狅狊狋犻犮犆犲狀狋犲狉,犌狌犪狀犵狕犺狅狌犕犪狋犲狉狀犪犾牔犖犲狅狀犪狋犪犾犎狅狊狆犻狋犪犾,犌狌犪狀犵狕犺狅狌犠狅犿犲狀牔犆犺犻犾犱狉犲狀’狊犕犲犱犻犮犪犾犆犲狀狋犲狉,犌狌犪狀犵狕犺狅狌犕犲犱犻犮犪犾犆狅犾犾犲犵犲,犌狌犪狀犵犱狅狀犵,犘犲狅狆犾犲’狊犚犲狆狌犫犾犻犮狅犳犆犺犻狀犪)【犃犫狊狋狉犪犮狋】 犗犫犼犲犮狋犻狏犲 Toevaluatewhetheritiseffectivetousemeancorpuscularvolume(MCV)<80fLasascreeningtestinthefirststepofscreeningforβ thalassemiatraitforpregnantwomeninsouthernChina.犕犲狋犺狅犱狊 Thedataofhematologicaltestinginthefirstorsecondtrimesterofgestationof449pregnantwomenwhounderwentprenataldiagnosisforβ thalassemiawereretrospectivelyreviewed.犚犲狊狌犾狋狊 Inthe449β thalassemiacarriers,6(1.3%)hadaMCVvalue>80fL,rangingfrom80.3to83.4fL.AllsubjectshavinganormalMCVvaluecarriedthesame 28(A>G)mutation,accountingfor9.8%(6/61)ofthetotalnumberofmotherwiththismutation.Ifscreeninghadbeenbasedonthe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MCH)<27pg,all449pregnantwomenwithb thaltraitwouldhavebeendetected.犆狅狀犮犾狌狊犻狅狀 β+thalassemiatraitwouldhavebeenmissedifonlyanMCVcut offvalueof<80fLhadbeenusedforscreening.WesuggestthatallpregnantwomenwithanMCHof<27pgratherthananMCVof<80fLshouldbeinvestigatedfurthertoconfirmorexcludeadiagnosisofβ thalassemiatraitinsouthernChina.【犓犲狔狑狅狉犱狊】 β thalassemia;Screening;Meancorpuscularvolume(MCV);Meancorpuscularhemoglobin(MCH)基金项目:广东市卫生局(2008 ZDi 06)科研基金项目资助 通信作者:李东至.E mail:dongzhi3@yahoo.com.cn 地中海贫血(简称地贫)是世界范围的最常见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
广东省佛山市育龄人群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申芫子;李哲刚;潘干华;郑立新;黄勇;刘国先【期刊名称】《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年(卷),期】2010(018)003【摘要】目的:调查佛山市育龄人群中β地中海贫血(简称β-地贫)的基因携带率、基因突变类型及其分布特征.方法:采集佛山市南海区35 980例新婚者外周静脉血.以平均红细胞体积(MCV)<80fl为血液学表型初筛阳性指标.对其中3 003例表型阳性和1 749例表型阴性样品进一步行18种中国人常见及少见β-地贫基因型分析,并对所有确诊样品进行常见3种缺失型a-地贫基因分析.结果:育龄人群中β-地贫基因携带率为3.73%;共检出β-地贫基因突变类型11种,基因频率排在前5位的突变依次为CD41-42(-TTCT)(40.06%)、IVS-Ⅱ-654(C-T)(21.68%)、-28(A→G)(13.46%)、CDl7(A→T)(10.54%)、BE(GAG→AAG)(4.56%),占突变基因的90.3%;β-地贫复合a-地贫双重杂合子的检出率为10.20%.结论:本研究调查的佛山市育龄人群中β-地贫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为开展优生工作和制定该地区基于人群筛查的地贫预防计划提供基础资料.【总页数】3页(P160-162)【作者】申芫子;李哲刚;潘干华;郑立新;黄勇;刘国先【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计划生育服务站,528200;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计划生育服务站,528200;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计划生育服务站,528200;广东省计划生育科研所;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计划生育服务站,528200;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计划生育服务站,528200【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佛山市南海区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J], 潘干华;李哲刚;申芫子;郑立新;黄勇;刘国先2.广东省佛山市新婚育龄人群α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J], 申芫子;李哲刚;潘干华;郑立新;黄勇;刘国先3.东莞地区育龄妇女地中海贫血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J], 周玉玲;何淑贞;蒲育栋4.云南省德宏州盈江县傣族育龄人群地中海贫血流行病学调查 [J], 谢美娟;滕聪聪;龙岚;刘永幸;陈新超;张杰5.广东省珠海市户籍人群中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J], 王小金;肖鸽飞;郭晓莉;周玉球;李文典;朱兰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地中海贫血诊断与治疗指南G uidelines for Diagnosis&Treatment in Thalassemia沈亦逵地中海贫血诊地中海贫血诊疗指南疗指南广东省人民医院儿广东省人民医院儿童童血液血液肿瘤科肿瘤科沈亦逵1925年,在地中海地区,意大利Cooley 和Lee 首先描述,故称Cooley (库理氏)贫血,1936年,称Mediterranean Disease (地中海病)和Thalassemia (海洋贫血,地中海贫血)。
地中海贫血(Thalassemia )简称地贫(Thal ),是由于血红蛋白的珠蛋白肽链基因突变或缺失,使某种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而致的一种遗传性慢性溶血性贫血。
地中海贫血地域分布与发生率地中海贫血是全球最大的单基因遗传病之一中国南方不同高发地区人群携带率 1 ~ 23%珠海韶关广州汕头湛江广东省五个地区地中海贫血遗传流行病学调查西南东北中地区携带率(%)α地中海贫血β地中海贫血广东8.53 2.54广西14.95 6.78四川1.922.18台湾4.20 1.10香港5.02 3.41地贫以地中海沿岸国家多见。
我国南方多见,以广东、广西、海南、四川等省发病率较高。
根据广东群体217332人的普查结果:α地贫基因携带者(杂合子)为8.53%;我们曾对1240例新生儿脐血血红蛋白电泳调查,α地贫基因携带者为6.29%。
β地贫基因携带者(杂合子)为2.54%。
广东省地贫基因携带者合计近10%,广东省每年重型β地贫婴儿出生率(按3%的地贫携带率计算)约400名,10年累计约4000例。
β地贫基因携带者结婚,出生完全健康的孩子机率只有1/4,出生患重型β地中海贫血后代的机率为1/4,出生携带β地贫致病基因的后代机率则是1/2。
广东为地贫高发区,是最常见的遗传病之一。
血红蛋白分子遗传学图1人类血红蛋白类型及其发育过程中的演变(a)血红蛋白(b)含铁血红素基图2血红蛋白结构正常人血红蛋白(H b)有三种:HbA(α2β2)、HbA2(α2δ2)、HbF(α2γ2)。
附件1广东省地中海贫血基线调查方案广东省地中海贫血预防控制项目管理办公室2012年4月目录一、调查背景 0二、调查目的 0三、调查内容和方法 (1)(一)地贫流行病学现状调查 (1)(二)基层医疗保健机构地贫干预服务能力现状调查 (4)(三)地贫干预服务障碍调查 (5)四、调研的组织实施 (7)五、质量控制 (8)六、调研的进度安排 (9)七、相关附件 (9)广东省地中海贫血基线调查方案一、调查背景地中海贫血,又称“海洋性贫血”和“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简称地贫,地贫是一种隐性基因遗传病,可导致遗传性溶血性贫血,是全球分布最广、累积人群最多的一种单基因病。
我国以南方地区多见,是长江以南各省发病率最高、影响最大的遗传病之一,尤以广东、广西和海南为甚。
据报道广东省地贫基因的携带率达11.07%左右。
在我省,地贫特别是重型地贫已给患儿、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损失和负担,也是导致我省出生缺陷高发、以及围产儿和婴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影响“两纲”核心指标进展的因素之一。
但是,国际国内经验均已表明,可通过规范普遍的婚前、孕前检查以及产前筛查和诊断等一级、二级防控措施减少甚至消灭重症地贫病例的出生。
为此,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启动了全省地贫干预项目。
为了更科学建立全省地贫干预网络和评估项目干预效果,特开展全省地贫基线调查。
二、调查目的1、了解广东省地贫基因型和地贫患病现状以及地区分布;2、了解全省地贫干预服务现状和影响因素,重点包括:各地区地贫干预概况,县(区)级和乡镇(社区)级医疗保健机构及其专业技术人员提供地贫干预服务状况和能力,服务对象对地贫干预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地贫患儿家庭接受地贫干预服务的主要障碍。
三、调查内容和方法(一)地贫流行病学现状调查1、调查目标:不同地市孕产妇及其配偶和新生儿(胎儿)地贫患病和基因携带分布状况。
2、调查方法:现况调查3、调查地点:采用整群抽样方法确定调查地区,首先选取广东省现有出生缺陷监测县(区)作为基线调查地区(每市抽1个区县),然后,每个县(区)抽取5-8间乡镇卫生院(或街道医院)和1-3间出生缺陷监测医院,基本条件为助产机构且年分娩大于600例。
广东潮汕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谱分析林芬;杨立业;邢少宜;张琳【摘要】目的了解潮汕地区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及构成比,为更准确地进行地贫诊断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应用跨越断裂点聚合酶链反应(Gap-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Gap-PCR)、反向斑点杂交(reverse dot blot,RDB)技术和PCR+导流杂交法,分析潮汕4个地理区域(汕头、潮州、揭阳、汕尾)的地贫基因突变类型. 结果 2 057例地贫样本中,检出14种α-地贫突变基因和19种β-地贫突变基因,同时检出α和β复合型地贫13种.α-地贫中最常见的基因型为东南亚缺失型(--SEA),β-地贫以IVS-Ⅱ-654M位点突变最为常见,其次是41/42M.结论潮汕地区地中海贫血的基因突变类型呈多样化,本研究的数据可为本地区开展地贫诊断和研究提供参考资料.【期刊名称】《分子诊断与治疗杂志》【年(卷),期】2017(009)004【总页数】5页(P252-256)【关键词】地中海贫血;基因类型;潮汕地区【作者】林芬;杨立业;邢少宜;张琳【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潮州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广东,潮州521021;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潮州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广东,潮州521021;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潮州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广东,潮州521021;南方医科大学附属潮州中心医院中心实验室,广东,潮州521021【正文语种】中文地中海贫血(地贫)是由于珠蛋白基因发生缺陷,致使珠蛋白链合成减少或缺如而导致的一组遗传性溶血性疾病,轻者可无临床表现,重者以进行性溶血性贫血为主要特征。
地贫遍布世界各地,高发于地中海沿岸的意大利、希腊、马耳他、塞浦路斯、中非洲、亚洲、南太平洋地区到东南亚各国的广大地区[1-2],它给流行区人们造成巨大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负担。
我国长江以南的广大地域为地中海贫血高发区,尤以广西、广东和海南三省为甚。
据流行病学数据统计分析估算,广东每年约有11万新生儿为地中海贫血基因携带者,每年出生重症地中海贫血超过1 000人[3]。
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的血液学和基因型特征石青峰;杨峻;廖丽芬【摘要】目的分析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地贫)患者的基因类型及血液学特征.方法采用标准的血液学分析技术测量红细胞参数和血红蛋白组分,采用PCR-反向斑点杂交法及多重PCR法确定地贫基因型.结果 89例αβ复合型地贫患者中共检出17种复合地贫基因类型,其血液学指标与β地中海贫血携带者相似.结论在孕前检查或产前检查中,如一方诊断为有地贫基因携带,应对夫妇双方同时进行α地贫和β地贫的基因检测,防止误诊、漏诊发生.【期刊名称】《广西医学》【年(卷),期】2012(034)012【总页数】2页(P1670-1671)【关键词】地中海贫血;基因型;血液学【作者】石青峰;杨峻;廖丽芬【作者单位】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桂林市,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桂林市,541001;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检验科,桂林市,5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56.61地中海贫血(地贫)是广西最常见的遗传性溶血性血液病,有资料显示,广西地贫基因携带率达23.0%[1-5]。
根据珠蛋白肽链合成障碍的不同,临床常见的有α-地贫和β-地贫,也有同时携带两种基因的αβ复合型地贫。
由于αβ复合型地贫孕妇其后代患中、重型地贫的风险比单独α-地贫和β-地贫要高[6-7],因此检测αβ复合型地贫对指导临床开展产前诊断和优生优育意义重大。
笔者对临床工作中发现的89例αβ复合型地中海贫血患者的血液学表型及基因型进行了综合分析和研究,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2010年1月至2012年6月来我院产科门诊进行孕前检查或产前检查的89例αβ复合型地贫病例(诊断标准:患者体内同时携带有α地贫基因和β地贫基因),年龄19~38岁。
另选择无地贫基因携带的5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年龄18~35岁。
1.2 方法1.2.1 血常规检查:每例患者取2 ml EDTA抗凝静脉血,采用XE2100全自动血细胞仪检测红细胞参数,包括血红蛋白浓度(Hb)、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等。
地中海贫血患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地中海贫血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疾病,主要发生在地中海沿岸的人口中,因此得名。
这种疾病的发生与血红蛋白基因的异常有关。
目前,有关该病的分子遗传学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血红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它主要负责携带氧气和二氧化碳。
血红蛋白是由血红蛋白基因控制的。
实际上,血红蛋白基因是由多个不同基因组成的。
人体中有两种血红蛋白,一种是α珠蛋白,另一种是β珠蛋白。
地中海贫血的发生与β珠蛋白基因的异常有关,这种异常主要表现在该基因的突变上。
细胞核中有着一条基因组成的DNA,这些基因携带着物种遗传的信息。
一个人有两个β珠蛋白基因,一个来自母亲,一个来自父亲。
如果一个人的父母都是携带地中海贫血β珠蛋白基因突变的变异体,那么他或她就有很大可能患上地中海贫血病。
这种疾病的发生主要因为β珠蛋白基因发生了缺失、插入、替换等突变,导致该基因每个编码位置上的氨基酸序列出现变化,从而使得β珠蛋白的结构和性能发生改变。
地中海贫血的分子遗传学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该病的发病机制、病理生理学、临床表现、病例分类等方面。
研究表明,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贫血、黄疸、脾大等症状。
疾病的严重程度与基因突变的不同、培养条件、患者年龄、遗传背景、环境因素等有关。
同时,地中海贫血还会影响病人的生活和生育,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
分子遗传学研究发现,β珠蛋白基因的突变主要分为七种类型:突变、缺失、插入、倒位、替换、链脲酸感应和黄嘌呤缀加。
其中,最常见的突变是β珠蛋白基因的第七个编码区域产生了一个密码子改变,导致β珠蛋白合成出现了挂起的组氨酸、氧合过程受到抑制等严重影响。
基于分子遗传学的研究发现,疾病可以分为四个病例类型:纯合型、复合杂合型、α地中海贫血、地中海型等。
疾病的类型主要表现该疾病的突变类型和位置不同,不同类型的疾病患者表现的重症程度会存在差异。
地中海贫血的预防和治疗是人们重视的问题。
在分子遗传学研究中,许多学者认为通过基因诊断进行早期预防和干预,可以为预防该病提供很大的帮助。
广东珠海地区α-地中海贫血的新生儿筛查肖鸽飞;周玉球;张旭华;李文典;李少云;陈雪清【期刊名称】《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年(卷),期】2001(9)4【摘要】为了确定珠海市户籍人口中α -地贫的基因携带率及α -地贫新生儿筛查的必要性 ,本文采用Zipzone电泳法对在 1998年 11月至 1999年 12月期间留取的 15 2 8份新生儿脐血标本系统地进行HbBart’s定量。
检出HbBart’s(≥ 1.0 % ) 112例 ,阳性率为 7.33%。
其中HbBart’s水平为 1% - 2 %、2 % - 10 %和 10 % - 40 %分别有 38、73和 1例。
此外 ,尚发现异常Hb病 3例 (占 0 .20 % )。
结果显示 :本地区人群中α-地贫的基因携带率显著低于广州地区该病的基因携带率 (P <0 .0 1)。
这些结果同时也肯定了在地贫高发区普遍开展新生儿血红蛋白病筛查的价值。
【总页数】2页(P72-73)【关键词】广东;珠海地区;α-地中海贫血;新生儿筛查;血红蛋白病;携带率【作者】肖鸽飞;周玉球;张旭华;李文典;李少云;陈雪清【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妇幼保健院遗传所【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25.566.1;R725.567【相关文献】1.广东地区β地中海贫血复合缺失型α地中海贫血双重杂合子检出率 [J], 韩俊英;曾瑞萍;胡彬2.广东省珠海地区α-和β-地中海贫血基因突变类型研究 [J], 田文芳;唐喜军;易素芬3.茂名地区α-地中海贫血的新生儿筛查 [J], 陈海玲;唐玉芬4.珠海地区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分析 [J], 李磊;罗桂香;李恋湘;肖奇志5.广东省珠海市户籍人群中β-地中海贫血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 [J], 王小金;肖鸽飞;郭晓莉;周玉球;李文典;朱兰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广东省东部地区的血红蛋白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调查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血红蛋白病是一组遗传性疾病,它影响血液中红细胞的数量和质量。
其中最常见的病种是载氧分子血红蛋白的突变造成的遗传性贫血,包括镰状细胞贫血症、地中海贫血症、非洲型贫血、中华人民共和国贫血(β-0型)等。
由于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引起了全球的关注。
据统计,全球约有2.7亿人患有各类血红蛋白病,其中95%以上的患者分布在非洲及亚洲地区。
在中国,血红蛋白病是一种常见疾病,据报道全国有约1000万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血红蛋白病。
广东省作为我国南方地区经济最发达、人口最多的省份之一,其东部地区的血红蛋白病疫情一直备受瞩目。
尤其是近年来,由于社会经济发展和流动人口的大量涌入,东部地区血红蛋白病患者的数量呈逐年增加的趋势,为此加大对其的研究和防控变得尤为重要。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对中国广东省东部地区血红蛋白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调查,明确该地区血红蛋白病的发病情况、病因及流行病学特征,以便为其防控提供科学的依据和策略。
三、研究内容本研究拟着重对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1.东部地区血红蛋白病患者的基本情况,包括年龄、性别、职业、教育程度等方面的特点分析。
2.东部地区血红蛋白病各个亚型的流行情况,以及各亚型间的关系和差异。
3.东部地区血红蛋白病的分子病因研究,包括各个亚型的病因分析,以及针对常见突变位点的分子检测和测序分析。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拟采用问卷调查和实验室分子检测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施。
具体步骤如下:1.通过网络调查或社区调查的方式,对东部地区的血红蛋白病患者和家庭成员开展问卷调查,收集患者的基本情况、药史、治疗情况等信息。
2.采用实验室分子检测技术,对东部地区血红蛋白病患者进行基因突变筛查和测序,确定其亚型和病因。
3.分析调查和实验结果,得出对东部地区血红蛋白病的流行病学特征、病因和分布情况等方面的结论。
五、预期结果通过本研究,我们预期可以对中国广东省东部地区的血红蛋白病的分子流行病学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明确该地区血红蛋白病的患病情况、病因、流行病学特征和分布情况等方面的信息,并为其防控提供有效的依据和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