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金属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
- 格式:pptx
- 大小:2.22 MB
- 文档页数:13
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及其生物有效性作者:朱志勤孙宏飞王五一魏建荣李永华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08年第12期摘要受人类活动的影响,我国部分地区土壤中重金属含量超标现象严重,并由此导致区域农作物及粮食中重金属含量超过人类安全食用标准。
综述了土壤环境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并阐述了影响重金属形态的土壤因素。
关键词土壤;重金属;形态;生物有效性中图分类号 S15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5739(2008)12-0178-03重金属是一组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带来诸多潜在风险的元素群,有关重金属在地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传输一直是近年来诸多学科领域里的研究重点和热点之一。
大量文献报道了受重金属污染的土壤,上面生长的作物和蔬菜中重金属含量高于未污染土壤[1,2],通过食物链作用,污染土壤中大量的重金属向人体转移,并由此带来一系列的健康风险。
因此,人们对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环境行为及其在土壤—植物系统的传输十分关注。
土壤pH和Eh、土壤可溶性有机物及根际环境等诸多因素都影响着土壤中重金属的有效性,这些方面已有很多的文献报道[3-10]。
目前关于土壤中重金属形态对植物有效性的综述文献很少。
因此,本文就重金属赋存形态对植物的影响以及影响重金属形态的土壤因素进行综述。
1土壤和植物中重金属含量很多研究报道了矿区大米、玉米、小麦等粮食及蔬菜可食部分汞含量超过食品卫生标准的现象。
通过食物链传递,重金属元素对整个生态系统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比如湘西某铅锌矿区稻根中Pb蓄积量为379.4μg/g,稻米Pb含量达到0.853μg/g,超过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2762?蛳2005,0.020μg/g);水稻植株内还蓄积有Hg、Cd等元素。
对根际土壤的研究发现,矿区土壤中Pb、Cd、Hg的平均含量分别为875±619.81μg/g、10.70±9.90μg/g、4.25±3.37μg/g、62.24±39.28 μg/g,分别超过国家规定的土壤环境质量二级标准的2.9、35.7、8.5、2.5倍。
浅谈铬在土壤中吸附特性与赋存形态研究摘要:近年铬污染事件频繁发生,造成越来越多的铬进入到土壤环境中,土壤铬污染现场日益突出。
由于铬进入土壤中会发生吸附解吸行为,而且形态也会变化,因此对铬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和赋存形态的研究可以使人们了解铬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状态,可为铬污染土壤治理技术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该文对铬在土壤中的吸附特性与赋存形态进行浅谈。
关键词:铬土壤吸附-解吸赋存形态近年铬污染事件频繁发生,2011年云南曲靖发生的非法转移铬渣5000余t的事件震惊全国,另有28.84万t铬渣在没有做任何防护措施下露天堆放,当地的土壤和水体均受到铬渣的污染。
越来越多的铬进入到土壤环境中,土壤铬污染现场日益突出。
铬进入土壤中会发生吸附解吸行为,而且形态也会变化,因此对铬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行为和赋存形态的研究可以使人们了解铬在土壤中的迁移转化状态,可为铬污染土壤治理技术的研究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该文对铬在土壤中的吸附解吸特性与赋存形态进行浅谈。
1 铬在土壤中的吸附理论铬进入到土壤中最先发生的反应过程就是吸附作用,铬以溶液的形式存在时,迁移性较强,生物活性也较大,可能在土壤中发生扩散、迁移等过程,但是已经被土壤吸附的铬较难发生这种情况。
由于铬在土壤溶液中存在三价和六价两种价态,三价铬离子在土壤溶液中主要以Cr(H2O)63+及其水解产物Cr(H2O)5(OH)2+、Cr(H2O)4(OH)2+、Cr(H2O)(OH)30、CrO2-等形式存在[1],在pH较低时,Cr(Ⅲ)主要以阳离子形式存在。
土壤对Cr(Ⅲ)的吸附作用主要发生在pH 2~6范围内,是带负电荷的土壤无机胶体和有机胶体对阳离子的吸附。
这种吸附是由静电引力产生的非专性吸附。
六价铬离子以CrO42+、HCrO4-、Cr2O72-形式存在,带正电荷的土壤胶体可以与之交换吸附[2],土壤对Cr(Ⅵ)的吸附主要为专性吸附[3]。
2 铬在土壤中吸附-解吸的影响因素研究土壤是一个极为复杂的体系,在不同的土壤中铬所表现出来的吸附行为也有所不同。
摘要:为探讨在气候特征较特殊区域的赤泥堆场溃坝后,赤泥中重金属对土壤及地下水的影响,以我国普遍存在的联合法赤泥为研究对象开展土柱模拟实验。
结果表明:赤泥经酸雨淋溶后,溶出的As 、Cr 、Cd 、V 、Mo 5种重金属主要累积在表层(0~20cm )土壤中,平均浓度分别达到17.71、42.31、0.79、57.77、29.76mg ·kg -1,与原始浓度相比分别增加了5.83、1.36、2.21、2.34、1.89倍;Pb 与Zn 在0~60cm 深度土壤累积明显,平均浓度分别达到18.67、58.52mg ·kg -1,分别增加了8.76、3.86倍,Cu 、Ni 在土壤中含量有微量增加,累积现象不明显;赤泥经酸雨淋溶后,As 、Ni 酸可提取态平均占比较高,可迁移性强,Cu 、Cr 、Mo 主要以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存在,Pb 、Zn 、V 主要以可还原态存在,具有较大的潜在迁移性;渗滤液中仅检出较低浓度的Mo 、V 、Pb 、Cu ,说明赤泥经酸雨淋溶后,溶出的重金属主要滞留在土壤中,对土壤造成较大的潜在危害。
关键词:赤泥;酸雨淋溶;土柱;重金属迁移;赋存形态中图分类号:X758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2043(2017)01-0076-09doi:10.11654/jaes.2016-0965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potential hazards of heavy metals from bauxite residue to soil under simulated acid rainLIU Ji-dong 1,2,REN Jie 1,3,CHEN Juan 1,LIU Xiao-lian 1,2,XU Gang 2,WU Ming-hong 2,DU Ping 1*(1.State Key Laboratory of Environmental Criteria and Risk Assessment,Chinese Research Academy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Beijing100012,China;2.College of Environmental and Chemical Engineering,Shanghai University,Shanghai 200444,China;3.Beijing Normal Uni -versity,College of Water Science,Beijing 100875,China )Abstract :To understand the influence of heavy metals from combined bauxite residue on soil and groundwater,the migration characteristicsof which were investigated using soil column experiments.Results showed that dissolved As,Cr,Cd,V,Mo accumulated mainly in the surface layer (0~20cm )soil with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17.71,42.31,0.79,57.77,29.76mg ·kg -1,respectively after leaching withacid rain (compared with the original concentration,increased by 5.83,1.36,2.21,2.34,1.89times,respectively ).Pb and Zn accumulatedsignificantly in the 0~60cm depth soil with the average concentration 18.67mg ·kg -1and 58.52mg ·kg -1(8.76times and 3.86times,re -spectively ).And Cu,Ni accumulated insignificantly in soil.Considering the heavy metal chemical speciation,As,Ni indicated greater mi -gration risk for the highly acidic soluble fraction in soil.Cu,Cr,Mo in soil were mainly associated with oxidizable fraction and reducible fraction,and Pb,Zn,V were mainly reducible fraction,indicating higher potential mobility.Mo,V,Pb,Cu only detected in lower concentra -tions in the leachate,which ellucidating that the dissolved heavy metals mainly retained in soil.Keywords :bauxite residue;acid rain leaching;soil column;heavy metal migration;speciation收稿日期:2016-07-25作者简介:刘继东(1991—),男,河南信阳人,硕士研究生,从事尾矿重金属污染控制研究。
土壤中重金属存在形态土壤里的重金属啊,可不是只有一种存在的样子,就像人在不同场合会有不同的状态一样。
先说说可交换态吧。
这就好比是住在旅店的客人,很容易就搬走。
在土壤里,可交换态的重金属就附着在土壤颗粒表面,就像那些客人暂时住在旅店房间里。
我记得有一次去乡下亲戚家,他们家那块地旁边有个小工厂。
后来发现那块地里的庄稼长得不太好,一查才知道是土壤里有重金属污染,而且部分重金属是可交换态的。
这种形态的重金属很容易被植物吸收,就像旅店客人很容易退房走人一样。
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根就像一个个小手,很容易就把这些可交换态的重金属拉进自己身体里,这对植物可不好了。
还有碳酸盐结合态。
这就像是住在合租屋里的人,虽然相对稳定一点,但也不是特别牢固的状态。
在土壤里,这种形态的重金属和碳酸盐结合在一起。
如果土壤的酸碱度发生变化,就像合租屋的一些条件改变了,这些重金属可能就会被释放出来。
比如说下了酸雨,土壤变酸了,碳酸盐结合态的重金属就可能会脱离出来,然后又变成像可交换态那样容易被植物吸收或者跑到别的地方去。
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重金属呢,就像是住在那种有点安全措施的房子里的人。
这种形态的重金属和土壤里的铁锰氧化物结合得比较紧密。
就像房子有了门锁一样,相对比较难出来。
不过要是土壤环境发生比较大的变化,比如说土壤里的氧气含量或者氧化还原电位改变了,这就像有人把房子的锁给弄坏了,这些重金属也会跑出来捣乱。
有机结合态的重金属就像是住在豪华公寓里的人,和土壤里的有机物结合得很紧密。
这就好比豪华公寓的设施齐全,住的人就很稳定。
一般情况下,这种形态的重金属不太容易出来活动。
但是如果土壤里的微生物大量繁殖或者死亡,就像公寓周围突然来了很多人或者发生了什么大事,微生物会分解有机物,这样有机结合态的重金属也可能会被释放出来。
残渣态的重金属就像是住在城堡里的人,是最稳定的。
这种重金属被包裹在土壤的矿物残渣里,就像城堡的城墙很坚固一样。
正常情况下,它们几乎不会出来,对环境和植物的影响也最小。
土壤中重金属的赋存形态1. 昨天在土壤实验室里,我遇到了一位有趣的老师,他正在研究土壤里的重金属。
我好奇地问:"老师,重金属在土壤里是怎么存在的啊?"老师笑着说:"小朋友,这个问题问得好,我来给你讲个有意思的故事。
"2. "你可以把土壤想象成一个热闹的小区,重金属就像是住在这里的居民。
有的重金属性格活泼,像水溶性那样,随时准备搬家;有的则安分守己,像残渣态那样,牢牢地扎根在原地。
"3. 老师拿起一把土壤继续说:"看这里,可交换态的重金属就像是坐在沙发上看电视的居民,随时可能换个地方;而碳酸盐结合态的重金属则像是签了长期租约的租客,相对稳定一些。
"4. "哇,这么说重金属还挺有意思的!"我惊叹道。
老师接着解释:"铁锰氧化物结合态的重金属就更有趣了,它们就像是和物业公司签了合同的业主,和周围的环境关系特别密切。
"5. 老师拿出了几个土样,指着说:"你看这些土壤,有的偏酸性,有的偏碱性,就像不同的小区环境。
在酸性环境下,某些重金属会变得特别活跃,就像熊孩子一样到处乱跑;而在碱性环境中,它们就会变得安静下来。
"6. "那有机结合态的重金属呢?"我追问道。
"啊,这个更有意思了!"老师兴奋地说,"它们就像是和小区里的花草树木成了好朋友,形成了稳定的关系,不轻易分开。
"7. 老师还告诉我:"这些不同形态的重金属会相互转化,就像居民搬家一样。
环境条件改变时,比如下雨了、土壤酸碱度变了,它们就会改变自己的存在形式。
"8. "那这些重金属对植物有影响吗?"我问道。
老师说:"当然有啦!水溶性和可交换态的重金属最容易被植物吸收,就像外卖一样,随叫随到;而结合态的重金属就没那么容易被吸收了,得等特定条件才行。
土壤根系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研究对冶炼区中重金属Sb、As、Pb、Zn、Cu、Cd进行了赋存形态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Sb、As等重金属从土壤进入到农作物体系的迁移机理提供基础依据。
标签:根际土壤;重金属形态;生物有效性近年來,越来越多的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
就世界范围来看,全世界每年平均排放汞115万t,锰1500万t,铜340万t,铅500万t,镍100万t。
据估计,我国受重金属污染的耕地面积已达到2000万hm2,约占耕地面积的1/5,每年因为土壤污染而减产粮食1000多万t,另外还有1200万t粮食重金属超标,二者的直接经济损失达200多亿元[1]。
冶炼厂是土壤重金属的一个重要来源,其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大量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大气沉降、废渣渗滤和污水灌溉进入土壤,致使周边土壤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2,3]。
土壤重金属含量污染不但影响种植作物的产量与品质,还通过食物链对动物和人体产生危害[4]。
而且也是影响大气和水环境质量的重要污染源。
因此,其成为当今环境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5]。
1 研究区域及冶炼厂概况本文所研究的冶炼厂位于广西西北部河池市金城江区,北纬108°02′,东经24°42′,海拔180~210m,附近有江辽、江叶、上屯、下屯4个村落。
冶炼厂三面环山,背靠将军山,南临乾独大山,西南方向为一无名山。
由于锑冶炼厂位于山间谷地,地形闭塞,废气烟尘往往难以扩散,易在局部富集、沉降,造成冶炼厂周围环境污染更加严重,引起树木枯死,农作物欠收,对人体健康也有很大危害。
冶炼厂的冶炼矿石主要是辉锑矿(Sb2S3)、辉锑铁矿(FeSb2S4)、斜硫锑铅矿(Pb5Sb8S17)等,主要产品为锑铜合金、铅铋合金、铅锑有价金属、锑白焦锑酸钠。
冶炼区土壤中水溶态的金属元素,除了因淋滤作用发生迁移扩散外,还有一部分则主要被生长的农作物根系所吸收,进而传输到农作物地上部分。
通过对冶炼区农作物中Sb、As等重金属含量的研究,可分析Sb、As等重金属在农作物体中的分布特征,亦可为进一步分析Sb、As等重金属从土壤进入到农作物体系的迁移机理提供基础依据,同时有助于探寻锑冶炼区环境中的适生农作物。
土壤中的重金属移动性差,滞留性强,难以被微生物降解,通过地下水循环和植物传递而影响生物圈环境的健康发展。
一种或几种不同金属的形态对环境的毒性也有所不同。
因此,金属形态的存在、分布所产生的毒性程度也影响着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
重金属在进入土壤后会发生复杂反应。
化学作用包括络合、吸附以及淋溶等。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吸附不仅与土壤类型、基本理化性质有关,还与重金属本身的离子特性相关。
重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可由土壤的酸碱度、离子强度的影响而改变。
其中,酸碱度对金属形态的影响很大。
通过室内静态吸附方法和 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新疆荒漠区某石化污水库周边的农田土壤 pH、外源钴浓度、离子强度进行考察,研究土壤中重金属钴的存在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变化,从而得出钴在供试土壤中的形态再分配及生物活性变化,得出该区域的环境行为,为新疆荒漠区钴污水影响下农田重金属修复提供试验基础与依据。
1、材料与方法1. 1 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采自新疆荒漠区域某石化污水库附近的油葵种植田。
将采来的土壤样品在室内风干,过100 目筛,待用。
对照土的基本理化性质为: 土壤碱化度41. 63% ,pH 8. 86,阳离子交换量 7. 68 cmol /kg,钴 9. 00mg /kg,土壤有机碳 443 mg /kg,土壤有机质 760 mg /kg。
1. 2 静态吸附试验。
称量 2. 500 0 g 土样于 100 ml 锥形瓶中,按照 4 种条件进行处理,每个处理设置 3 个平行。
①对土样施加配制初始浓度为 100 mg/L 钴溶液(pH 为 2 ~13) ;②对土样施加配制考察浓度范围内(100、125、150、200、250、300、400 mg /L) 的硝酸钴溶液; ③将加入 100 mg /L 硝酸钴溶液的土壤进行老化5、10、20、40、70 d; ④对土样施加 pH 为7,离子强度为 0、0.001、0.01、0.1、0.2、0.5、1.0 mg/L,重金属浓度为100 mg/L 的硝酸钴溶液。
土壤中的重金属移动性差,滞留性强,难以被微生物降解,通过地下水循环和植物传递而影响生物圈环境的健康发展。
一种或几种不同金属的形态对环境的毒性也有所不同。
因此,金属形态的存在、分布所产生的毒性程度也影响着重金属在环境中的迁移。
重金属在进入土壤后会发生复杂反应。
化学作用包括络合、吸附以及淋溶等。
重金属在土壤中的吸附不仅与土壤类型、基本理化性质有关,还与重金属本身的离子特性相关。
重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可由土壤的酸碱度、离子强度的影响而改变。
其中,酸碱度对金属形态的影响很大。
通过室内静态吸附方法和 Tessier连续提取法,对新疆荒漠区某石化污水库周边的农田土壤 pH、外源钴浓度、离子强度进行考察,研究土壤中重金属钴的存在形态和生物有效性变化,从而得出钴在供试土壤中的形态再分配及生物活性变化,得出该区域的环境行为,为新疆荒漠区钴污水影响下农田重金属修复提供试验基础与依据。
1、材料与方法1. 1 土壤样品的采集。
土壤采自新疆荒漠区域某石化污水库附近的油葵种植田。
将采来的土壤样品在室内风干,过100 目筛,待用。
对照土的基本理化性质为: 土壤碱化度41. 63% ,pH 8. 86,阳离子交换量 7. 68 cmol /kg,钴 9. 00mg /kg,土壤有机碳 443 mg /kg,土壤有机质 760 mg /kg。
1. 2 静态吸附试验。
称量 2. 500 0 g 土样于 100 ml 锥形瓶中,按照 4 种条件进行处理,每个处理设置 3 个平行。
①对土样施加配制初始浓度为 100 mg/L 钴溶液(pH 为 2 ~13) ;②对土样施加配制考察浓度范围内(100、125、150、200、250、300、400 mg /L) 的硝酸钴溶液; ③将加入 100 mg /L 硝酸钴溶液的土壤进行老化5、10、20、40、70 d; ④对土样施加 pH 为7,离子强度为 0、0.001、0.01、0.1、0.2、0.5、1.0 mg/L,重金属浓度为100 mg/L 的硝酸钴溶液。
湘南某铅锌矿区重金属赋存形态分析文霄;刘迎云;关永兵【摘要】以湘南某铅锌矿区土壤、尾矿库尾砂及附近不同植物根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萃取法分析了Pb、Cd、Zn、Cu 4种重金属的化学赋存形态分布特征.结果表明:矿区和尾矿库土壤样品中4种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其中Cu的有机结合态也较高,Pb、Zn、Cu的可交换态很低,但是Cd的可交换态很高,所占的百分比达20%;Pb、Zn、Cu在土壤中迁移能力较弱,短期内对环境影响不大,而Cd虽然总量不大,但其可交换态所占的比例较高,易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引起重视;对比两个采样区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发现尾矿库土壤中的重金属潜在迁移能力要大于矿区土壤;各个采样点的重金属赋存形态分布特征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与土壤的性质有关.【期刊名称】《安全与环境工程》【年(卷),期】2013(020)005【总页数】4页(P42-45)【关键词】重金属;化学赋存形态;迁移能力;湘南矿区【作者】文霄;刘迎云;关永兵【作者单位】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南衡阳421001;南华大学城市建设学院,湖南衡阳421001;舞阳钢铁有限责任公司,河南舞钢462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X53摘要:以湘南某铅锌矿区土壤、尾矿库尾砂及附近不同植物根部土壤为研究对象,采用Tessier五步连续萃取法分析了Pb、Cd、Zn、Cu 4种重金属的化学赋存形态分布特征。
结果表明:矿区和尾矿库土壤样品中4种重金属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其中Cu的有机结合态也较高,Pb、Zn、Cu的可交换态很低,但是Cd的可交换态很高,所占的百分比达20%;Pb、Zn、Cu在土壤中迁移能力较弱,短期内对环境影响不大,而Cd虽然总量不大,但其可交换态所占的比例较高,易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其对环境的影响不容忽视,应引起重视;对比两个采样区重金属的赋存形态,发现尾矿库土壤中的重金属潜在迁移能力要大于矿区土壤;各个采样点的重金属赋存形态分布特征存在很大的差异,主要与土壤的性质有关。
氯化铵和茶皂素单独与复合施用土壤中镉赋存形态的差异【摘要】本研究旨在探讨氯化铵和茶皂素单独与复合施用对土壤中镉赋存形态的影响。
通过实验分析发现,氯化铵处理可显著提高土壤中易交换态镉含量,而茶皂素处理则有利于提高有机结合态镉含量。
复合施用时,两者相互作用导致土壤中镉形态的综合改变。
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处理方式对镉形态转化的影响受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等因素的影响。
机制探究揭示了氯化铵和茶皂素对土壤中镉形态转化的影响机理。
本研究揭示了氯化铵和茶皂素单独与复合施用对土壤中镉赋存形态的差异,为进一步研究土壤镉污染修复提供了重要参考。
未来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不同镉形态的环境行为及其生态效应。
【关键词】氯化铵、茶皂素、镉、土壤、赋存形态、施用方式、影响因素、机制探究、差异、研究展望、研究结论、转化影响1. 引言1.1 研究背景镉是一种常见的土壤重金属污染物,其对土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镉在土壤中存在多种形态,其中包括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等。
不同形态的镉对植物吸收和转运具有不同的影响,因此研究镉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及其转化规律对于土壤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氯化铵和茶皂素单独及复合施用处理下土壤中镉的赋存形态进行分析,探究不同处理方式对镉形态转化的影响,进一步揭示氯化铵和茶皂素修复土壤镉污染的机制。
这一研究将有助于优化土壤修复技术,提高其修复效果,保护土壤环境和人类健康。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比较氯化铵和茶皂素单独与复合施用对土壤中镉赋存形态的影响,探究它们在土壤镉形态转化过程中的差异。
具体目的包括:1. 比较氯化铵和茶皂素单独处理对土壤中镉形态的影响,揭示它们对土壤镉赋存形态的作用机制;2. 探究氯化铵和茶皂素复合处理对土壤中镉形态的影响,阐明它们在复合应用下对土壤中镉形态转化的影响机制;3. 分析不同处理方式对土壤中镉形态转化的影响因素,为进一步优化镉的环境行为提供科学依据。
典型土壤有机污染物赋存形态及影响因素一、本文概述土壤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资源,然而,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大量有机污染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土壤环境,对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威胁。
这些有机污染物不仅影响土壤的理化性质,还会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对人类的健康造成潜在风险。
因此,研究典型土壤有机污染物的赋存形态及其影响因素,对于制定有效的土壤污染防控和修复措施,保护土壤质量和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全面分析典型土壤有机污染物的赋存形态及其影响因素。
通过文献综述和实地调查,明确土壤中有机污染物的种类、分布和来源。
通过实验室研究,分析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包括吸附、溶解、转化等过程。
探讨土壤理化性质、微生物活动、环境因素等对有机污染物赋存形态的影响。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提出有效的土壤有机污染防控和修复建议,为土壤保护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典型土壤有机污染物的赋存形态及其影响因素,为土壤污染防控和修复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也为推动土壤科学和环境科学领域的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二、典型土壤有机污染物概述土壤有机污染物是指在土壤中存在的,来源于自然或人为活动产生的,具有潜在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的有机化合物。
这些污染物可以以多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中,如吸附态、溶解态、生物降解态等。
它们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生物体,对人体健康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
典型的土壤有机污染物包括多环芳烃(PAHs)、多氯联苯(PCBs)、有机氯农药、石油烃、有机磷农药等。
这些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和迁移转化行为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由两个或多个苯环以线性、角状或簇状方式连接而成的化合物,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的燃烧。
它们在土壤中的赋存形态受到土壤类型、有机质含量、pH值等因素的影响。
一般来说,多环芳烃在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中更易吸附和积累。
实验时间:9月10号本次实验通过Z-2000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测定空白样(石英砂)和土壤样品中所含可交换态Cu、Pb重金属的含量,进行实验的误差分析,并根据实验结果分析供试土壤中重金属铜的生物可利用性、分析土壤形态的分布特点以及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误差分析。
目录一、概述 (2)二、实验目的 (2)三、实验原理 (2)四、仪器和试剂 (3)五、实验步骤 (3)(一)、可交换态(EXCH) (3)(二)各形态提取液用Z-2000型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进行测定。
(4)六、计算和分析 (4)七、误差分析 (4)八、思考与讨论 (5)(一)、实验结果分析供试土壤中重金属铜的生物可利用性。
(5)(二)、试分析土壤重金属形态分布特点,并根据文献进行比较。
(6)(三)、Z-2000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误差的简略分析。
(7)八、实验总结 (8)九、参考文献 (8)一、概述土壤作为生物可利用重金属的一个重要蓄积库,其所含的重金属可以通过食物链被植物、动物数十倍地富集,但土壤中的重金属的毒性不仅与其总量有关,更大程度上由其形态分布所决定。
环境中重金属的迁移性、生物有效性及生物毒性与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中的存在形态有关,因此,土壤中的重金属形态分析已成为现代分析化学特别是环境分析。
目前研究最彻底、应用最广泛的重金属形态分析方法是Tessier 等提出的顺序提取法及其修正方法,适合Cd、Co、Cu、Ni、Pb、Zn、Fe 和Mn 等多数重金属的提取,并按照提取顺序,将土壤或沉积物中重金属的形态分为可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铁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物结合态和残渣态 5 种形式。
本次实验只做可交换态的重金属浓度提取、测定和分析,可交换态是指主要吸附在粘土、腐殖质和其他成分上的金属,易于迁移转化,同时较易被植物吸收利用,当土壤pH值降低时,交换态金属含量明显升高,可交换态可以较好的反映土壤近期受到的污染状况。
二、实验目的了解土壤重金属形态分析的研究意义,掌握土壤可交换态金属的提取方法,学会振荡器、离心机等常规仪器使用方法。
土壤中重金属污染元素的形态分布及其生物有效性刘恩玲,王亮 (浙江省温州市农业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所,浙江温州325006)摘要 不同形态的重金属有不同的生物有效性,对环境的危害程度也不一样。
概述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划分、形态分布与转化及其生物有效性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 土壤重金属;形态划分;形态转化;生物有效性中图分类号 S151.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0517-6611(2006)03-0547-02Distri bution of Different Hea vy Metal Form s in Soil and Their Bio-availa bilityLIU En-ling et al (Institute of Ecology and Environ ment,Wenz hou Acad 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Wenz hou,Zhejian g325006)A bstract In addition to the different bio-availablities,the different forms of heavy metals d id the different d egrees of harm to environm en t.In the arti-cle,a s ystematic s um mary of the progress in the following aspect:t he forms of heavy metal,their d istribution,tran sform an d bio-availablities are m ad e. Key w ords Heavy m etal in soil;Di vision of form;Trans formation;Bio-availabilit y 随着工业生产特别是乡镇企业的发展,农村环境迅速恶化,污水灌溉、工厂排放的废气飘尘、汽车尾气中的铅镉及污泥和城市垃圾农用等原因造成农业生态领域的重金属污染日益严重[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