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谋划报告书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谋划报告书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谋划报告书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谋划报告书

第一章总则

1.1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

2、承办单位

文安县益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3、项目类型

新建。

4、项目建设地点

隶属于文安县兴隆宫镇夏村管辖,规划总占地面积为2500亩。位于夏村106国道南侧,小白河堤北。

合作社土地来源全部为集体土地,由益农农业种植合作社与村委会签订了2500亩租期10年的租赁合同。

5、建设目标

⑴总体目标

通过现代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建设文安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园设施园艺核心区2500亩,建成现代化的文安设施蔬菜产业园、蔬菜净菜加工中心,科研培训中心,使园区成为文安县设施蔬菜产业现代农业生产的样板区。

⑵产品方案

重点培育适合设施栽培的耐低温弱光、抗病、优质的黄瓜、番茄、辣椒、茄子、西甜瓜等专用品种,适宜春、夏、秋等不同季节露地栽培的白菜、萝卜、结球甘蓝、菠菜等系列品种,适合出口、加工的番茄、胡萝卜、洋葱等专用品种,适应不同市场和饮食文化需求的芥菜、莲藕、

食用菌等特色蔬菜品种。支持科研单位与种子企业紧密结合,推进育繁推一体化。

⑶具体目标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面积2500亩,共规划为五个功能分区。即:精品蔬菜区1500亩、观赏园艺区500亩、蔬菜良种繁育区300亩、净菜加工贮藏配送区100亩、科技服务区100亩

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科研高端化、生产标准化、加工品牌化、交易现代化以及布局合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系列化、功能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产业生态化的示范样板。

6、设备购置

为更好地实施规划,改善合作社基础设施,提高合作社生产能力,本规划购置相关设备如下:新增100KVA变压器4台,高压线路27000米,地下电缆17000米;为满足水资源的需求,打400米深井4眼,同时为节水、减少室内雾气,降低湿度增强光照,铺设地下节水管道20500米,采用PVC-0.25mpa-2.5-4型号规格管材,共计投资250万元。

7、设施建设

根据规划实施方案,规划区建设温室225座,每座占地4亩,共占地900亩,每座投资10万元,225座总投资2250万元。建设春秋棚75座,每座占地8亩,共占地600亩,每座投资4万元,75座总投资300万元,共投资2550万元。

在净菜加工配送区建设大型中转配送车间800平方米、冷库、农产品检测中心。投资600万元。

辅助工程包括铺设田间砖路8000米,路面宽4米,道路面积为32000平方米。每平米造价为40元,共计128万元。

建设无公害检测站一座,投资150万元,用以检测蔬菜质量。

8、经济指标

示范园区建成后,年生产无公害蔬菜8.25万吨;年交易农产品4万吨,加工净菜1万吨,冷藏0.3万吨;示范园区建成后,年实现生产总值1.23亿元,年上缴税收600万元,总利润1500万元。

9、社会生态指标

通过科教培训全方位的普及设施蔬菜栽培农业科技知识,引进实用技术,培养致富能人,普遍提高居民科学文化素质,使科技致富意识不断增强,园区建成后骨干农民技能培训率达90%,充分发挥带动示范作用,对现代农业的发展起到示范带动和引领作用。

10、实施周期

规划自2013年4月开工至2015年12月底结束,历时2年9个月。2013年4月至2013年12月底建设温室62座,春秋棚100亩;2014年1月初至2014年12月底建设温室70座,春秋棚200亩;2015年1月初至2015年12月底建设温室93座,春秋棚300亩。

1.2研究工作范围及编制依据

1.2.1研究工作范围

1、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2、实地勘测项目区现场,根据建设场地的实际情况,确定项目建设规模,进行总体布置方案研究。

3、分析市场,设计产品方案。

4、研究项目规划方案,确定项目的建设规模和技术方案。

5、对工程方案及设备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工程招投标方案。

6、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测算各种效益指标和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7、对项目进行风险分析,识别主要风险,分析风险影响程度,并研究防范和降低风险的对策。

8、提出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和建议。

1.2.2编制依据

1、国家发改委《现代农业示范项目管理办法》。

2、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

3、中央一号文件等国家有关农业政策。

4、《全国蔬菜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

5、《文安县“十二五”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纲要》。

6、《文安县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7、《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

8、国家发改委《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

9、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

10、项目建设单位与项目可研报告单位签定的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委托书。

1.3 项目提出的背景

1.3.1蔬菜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蔬菜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在农业结构的调整过程中,蔬菜面积不断增加,产量持续增长。但由于结构的趋同性和市场体系建设速度相对较慢,使我国的蔬菜已由卖方市场明显地转为买方市场,出现了相对过剩,导致蔬菜经营的整体

效益直线下滑,出现了菜贱伤农的现象。

2、蔬菜质量相对较低,难以适应市场需求。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蔬菜质量要求更高,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化、无害化。可以说,蔬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焦点与核心问题。但由于我国农药产品结构不合理,剂型不配套,菜农普遍缺乏安全使用农药的知识和意识,导致蔬菜中农药残留量超标的问题突出,居民农药中毒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危害人们身体健康。

3、外向型蔬菜生产发展不足,出口竞争力低。蔬菜生产是一个劳动密集的生产行业,是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优势产品。但是,事实上我国蔬菜对外发展规模远远不够,对境外市场的开发十分低下。

4、蔬菜生产标准化意识淡薄。长期以来,我国蔬菜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低生产成本和低价格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在生产中追求产量,不仅蔬菜生产规范化程度不高,而且没有标准作为蔬菜生产的技术依据。

5、蔬菜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低,产业化发展缓慢,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突出,蔬菜生产者缺乏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的积极性和紧迫性,用统一的标准进行管理难度大。

1.3.2 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时代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要求,着力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会议强调,要“抓住两个关键”,即着力培养新型经营主体,既注重引导一般农户提高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又扶持联户经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着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和多元服务主体,通过提高组织化程度实现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2013年“三农”工作文件的主题锁定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强调要积极创新农业生产经营体制机

制。2013年农业部将加大对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

农业产业化是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重点方面,预计将继续得到推进。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央坚持把发展农业产业化作为农业农村工作中一件大事来抓,出台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支持政策和措施,农业产业化经营快速发展。

为了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适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需要,全面提高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消灭和市场竞争力,发展设施农业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要途径。

1.3.3 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我国蔬菜产业未来走向的必然趋势

随着农业结构的调整,目前我国蔬菜产需已基本平衡,大宗蔬菜出现了季节性、区域性的过剩,价格下跌,效益下降,蔬菜供求关系已经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已由温饱型向质量型转变,蔬菜作为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其要求更高,并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化、无害化。可以说,蔬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而发展无公害蔬菜符合人类追求健康长寿和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潮流。

从食品业发展趋势看,无污染、无公害食品将成为国际食品贸易主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及贸易自由化的发展,各国在降低关税的同时,与技术贸易相关的非贸易壁垒日趋森严,而发展无公害蔬菜正是冲破技术壁垒的一项重要手段。

种种迹象已经说明,开发无公害蔬菜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无公害蔬菜市场,目前还处在开发期,蕴含着无限生机与活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扩大市场份额和实现出口创汇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重要方式。我国目前蔬菜供给相对过剩,给

消费者提供了可挑选的空间,这就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此外,消费者消费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也使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具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而农业科技进步和大量新型高效低残留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以及抗病虫害蔬菜品种的不断出现,则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力。可以说,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我国蔬菜产业未来走向的必然趋势。

1.3.4 标准化生产的必要性。

农业标准化是无公害蔬菜质量保证的前提。长期以来,我国农产品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低生产成本和低价格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在生产中追求产量,不仅农产品生产规范化、产业化程度不高,而且没有标准作为农产品生产的技术依据,所以才造成了低质量、高农药残留等较为突出的问题。目前我国的蔬菜出口取得了较大的发展,但在国外市场上的竞争力相对不强,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国现在蔬菜产品的质量达不到国际市场的高档次的标准。因此强化标准的实施,提高产品的质量,是直接关系到农产品能否进入或占领国内外市场的关键。

农业标准化是无公害蔬菜走向市场的关键和保证。WTO框架下,我国农产品面临国内国外两个市场竞争,产品如果没有过硬的质量,叫得响的品牌,就很难在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而农业标准化就是农产品走进市场的身份证和通行证。没有标准的农产品和不符合标准的农产品,都是无法真正进入市场流通的。

农业标准化是无公害蔬菜品牌化的基础。品牌化建设是变质量优势为竞争优势的有效途径,而一个品牌要得到消费者的忠诚,就必须先对消费者忠诚,这就需要保持无公害蔬菜的安全、卫生、营养质量,对消费者负责。因此就需要无公害蔬菜生产企业将品牌维护工作落实到每个工作环节和操作人员上去,也就是说要实行从田头到餐桌全程标准化管

理。

农业标准化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前提和基础。农业产业化经营,必须走“市场牵龙头,龙头连基地、基地带农户”的经营思路,其基本特征是“分户生产、集中加工、统一销售”,这就要求必须制定统一的技术标准和管理标准,把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从而扩大农业生产规模,形成市场竞争中的规模效益和品牌效应。真正的农业产业化就是要把工业上的全面质量管理思想引用到农业生产过程,进行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和标准化管理。在国外,这已经变成一件很普遍的做法,但国内在农业标准化方面的发展与推进还十分缓慢。这将成为制约我国农业进入世界市场的重要障碍。

总之,今后我国蔬菜产业的发展应以效益为中心,突破性发展无公害蔬菜和外向型蔬菜,努力建立质量标准支撑体系、科技支撑体系、市场支撑体系,最终促使蔬菜生产的标准化、区域化、优质化、市场化的实现。

第二章项目市场分析

2.1无公害蔬菜定义

无公害蔬菜基本内涵可表述为:以国家颁布的《食品卫生标准》为衡量尺度,农药、重金属、硝酸盐、有害生物(包括有害微生物、寄生虫卵等)等多种对人体有毒物质的残留量均在限定范围或阈值以内的蔬菜产品,统称为无公害蔬菜。

2.2产品市场预测及前景分析

蔬菜作为生活的必需品,国内外市场对蔬菜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问题特别是有害物质残留超标问题引起广大消费者的广泛关注,已成为社会一大热点问题,引起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消费已由温饱型向质量型转变,蔬菜作为生活的必需品,人们对其要求更高,并由一般化转向优质化、营养化、无害化。可以说,蔬菜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无公害蔬菜产品符合人类追求健康长寿和与大自然和谐共存的世界潮流。

2.2.1蔬菜产业市场分析

蔬菜产业已经从昔日的“家庭菜园”逐步发展成为主产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保供、增收、促就业的地位日益突出。

1、满足食物需求。蔬菜是人类的基本食物来源之一,提供人体健康所必需的维生素、膳食纤维和矿物质。鲜食为主、需求量大的传统饮食习惯,决定了蔬菜在我国城乡居民膳食结构中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蔬菜生产在保障城乡居民基本消费需求和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

2、增加农民收入。蔬菜商品率高,比较效益高,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0年全国蔬菜播种面积占农作物播种面积的11.9%,总产值1.2万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3%。另据农业部测算,2010年蔬菜对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贡献830多元,占农民人均收入的14%。

3、促进城乡居民就业。蔬菜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化了数量众多的城乡劳动力。据不完全统计,2010年,与蔬菜种植相关的劳动力1亿多人,与蔬菜加工、贮运、保鲜和销售等相关的劳动力8000多万人。

4、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我国蔬菜比较优势逐步显现,出口增长势头强劲,在平衡农产品国际贸易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我国出口蔬菜836.37万吨,比2000年增长1.61倍;出口额96.91亿美元,比2000年增长3.7倍;贸易顺差94.14亿美元,居农产品之首,比2000年增长3.69倍,而同期农产品贸易逆差达231亿美元。

从食品业发展趋势看,无污染、无公害的食品将成为国际食品贸易的主流。种种迹象已经说明,开发无公害蔬菜已经成为国内外市场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的无公害蔬菜市场,目前还处在开发期,蕴含着无限生机与活力,发展无公害蔬菜是扩大市场份额和实现出口创汇的必然选择,是我国实现内外贸一体化的重要方式。我国目前蔬菜供给相对过剩,给消费者提供了可挑选的空间,这就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创造了前提条件。此外,消费者消费水平和保健意识的提高也使优质无公害蔬菜的生产具有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氛围,而农业科技进步和大量新型高效低残留农药、生物肥料、生物农药以及抗病虫害蔬菜品种的不断出现,则为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力。可以说,无公害蔬菜将成为

我国蔬菜消费的主流产品。

2.2.2存在问题

蔬菜具有鲜活易腐、不耐贮运,生产季节性强、消费弹性系数小,高投入、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大等特点。当前,在新的形势下,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蔬菜价格波动加剧。一是受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蔬菜价格涨幅呈加大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07至2010各年,鲜菜价格同比分别上涨7.3%、10.7%、15.4%、18.7%,2010年鲜菜价格上涨幅度是居民消费品平均价格上涨幅度3.3%的近6倍,一些大城市的涨幅更高。二是受极端天气等因素影响,年际间蔬菜价格波动加大。如2008年受南方早春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影响,2月上旬全国25种主要蔬菜平均批发价同比上涨95.3%。三是受信息不对称影响,时常发生不同区域同一种蔬菜价格“贵贱两重天”的情况。四是受市场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品种间蔬菜价格差距拉大。受大城市近郊蔬菜生产萎缩的影响,一旦出现运输困难等突发情况,难以及时保障蔬菜供应,容易引发市场和价格大幅波动,产区“卖难”和销区“买贵”同时显现。再加上,目前还缺乏足够的政策调控,在生产、流通、安全、信息监测等方面资金投入不够;在蔬菜保险、税收、补贴、支持性价格、批发市场用地等方面政策不完善、不配套;支持政策不均衡、不稳定。特别是,还有不少城市“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弱化,措施不落实,在工业化、城镇化的同时,对蔬菜产销基础设施建设重视不够,出现了自给率大幅下降,加剧了蔬菜市场价格的波动。

2、质量安全隐患仍然突出。我国蔬菜质量总体是安全的、食用是放心的,但局部地区、个别品种农药残留超标问题时有发生。2010年豇豆、韭菜农残超标等质量安全问题,曾一度引发消费恐慌,给当地蔬菜生产

造成重大损失。杀虫灯、防虫网、粘虫色板、膜下滴灌等生态栽培技术控制农残效果明显,但普及率较低;蔬菜标准体系初步建立,但标准化生产推进力度不大,生产采标率低,农药使用不够科学,容易引起农残超标;监管手段弱,监测与追溯体系不健全,产地环境、农药、化肥、地膜等投入品和产品质量等关键环节监管不足,蔬菜生产经营规模小、环节多、产业链长也加大了监管难度,致使部分农残超标蔬菜流入市场。

3、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蔬菜基础设施脆弱,严重影响生产和流通发展,极易造成市场供应和价格波动。近些年,大量菜地由城郊向农区转移,农区新建菜地水利设施建设跟不上,排灌设施不足,致使露地蔬菜单产不稳;温室、大棚设施建设标准低、不规范,抗灾能力弱,容易受雨雪冰冻灾害影响,2008年、2009年分别损毁60万亩、88万亩,加剧了市场供需矛盾。在蔬菜的生产、流通环节存在采后处理不及时,田头预冷、冷链设施不健全,贮运设施设备落后、运距拉长等问题,难以适应蔬菜新鲜易腐的特点;产销信息体系不完善,农民种菜带有一定的盲目性,造成部分蔬菜结构性、区域性、季节性过剩,损耗量大幅增加,给农民造成很大损失。根据有关部门测算,果蔬流通腐损率高达20-30%,每年损失1000多亿元。农产品市场结构和布局不完善,市场基础设施薄弱,现代化水平低,批发市场设施简陋,分级、包装以及结算、信息系统等设施设备配套完善比例低;县乡农贸市场以街为市、以路为集的特征仍然明显,城市农贸市场和社区菜店数量不足、摊位费高,早、晚市在一些城市受到限制,造成一些居民买菜难、买菜贵。

4、科技创新与转化能力不强。由于投入少、研究资源分散、力量薄弱等原因,蔬菜品种研发、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能力不强,难以适应生产发展的需要。育种基础研究薄弱,蔬菜种质资源收集、整理、评价及育种方法、技术等基础研究不够;育种目标与生产需求对接不够紧密,

在商品品质、复合抗病性、抗逆性等方面的育种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难以适应设施栽培、加工出口、长途贩运蔬菜快速发展的需要;育种成果转化机制不灵活,科研单位与企业衔接合作不够密切,制约了成果的推广应用。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进口蔬菜种子8000多吨,销售额占全国蔬菜种子销售总额的25%,尤其是春夏大白菜、白萝卜及设施栽培的红果番茄、茄子、彩色甜椒、青花菜、水果型黄瓜等种子主要依赖进口,影响蔬菜产业安全。与此同时,良种良法不配套,栽培技术创新不够、储备不足,基层蔬菜技术推广服务人才短缺、手段落后、经费不足,技术进村入户难,生产中存在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如烟粉虱、根结线虫、番茄黄花曲叶病毒、十字花科根肿病等蔬菜病虫害发生面积越来越大、危害越来越重;过量施用化肥,有机肥施用不足,加上连作引起的土壤盐渍化、酸化不断加重,影响蔬菜产业的持续发展;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转移,劳动成本大幅上涨,轻简栽培技术集成创新也亟待加强。

2.3蔬菜种子种苗产业市场分析

目前,国内经营精品蔬菜的企业所需蔬菜种子的来源有三种:一是国内市场采购种子,由于没有一定的标准,这部分种子发芽率低,发芽时间不统一,整齐度不高,种子的纯度不高,造成蔬菜商品率低下,商品蔬菜达不到市场要求。二是蔬菜公司自繁种子,使一些有条件和技术的公司自行繁殖解决所需蔬菜种子问题。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精品蔬菜种子的需求,但国内目前精品蔬菜的公司和基地规模多不是太大,有能力的公司不是太多。三是直接从国外进口种子。目前国际蔬菜种子市场在茄果类、瓜类、部分豆类、十字花科的甘兰、大白菜、(白)青花菜、各类生菜等品种较齐全,数量充足,但国外直接进口种子,价格较贵,相当一部分是国外一些供种公司订单收购,国内种植公司失去出口经营

权。另外国内蔬菜种子市场较为混乱,一些科研单位自繁或与农户联营,数量和质量也不稳定。国内豆类品种繁育基地主要在东北、西北,一般为大众化的品种,品种商品性达不到出口蔬菜标准,直接进口的种子价格昂贵及经常需提前很长时间联系也不能保证按时到位,影响生产计划的落实。

近几年,我国蔬菜播种面积平均年增长12%,总产量平均增长14.9%,2出口蔬菜种植基地在逐年扩大,随着全国蔬菜良种化的普及,一些供应国内市场的蔬菜种植基地也需要大量优质规格的蔬菜种子,发展蔬菜种子产业潜力巨大。

2.4产品生产销售方案

2.4.1产品生产方案

通过对本项目的市场、投资、效益和产品加工等方面进行量化分析,分析比较认为重点培育适合设施栽培的耐低温弱光、抗病、优质的黄瓜、番茄、辣椒、茄子、西甜瓜等专用品种,适宜春、夏、秋等不同季节露地栽培的白菜、萝卜、结球甘蓝、菠菜等系列品种,适合出口、加工的番茄、胡萝卜、洋葱等专用品种大有作为。

各蔬菜产品质量标准执行国家有关无公害蔬菜产品质量标准。本项目产品的设计方案如表2-1所示。

表2-1 产品设计方案

2.4.2产品销售方案

精品蔬菜区精品特菜、有机蔬菜和周边收购的优质蔬菜在加工配送区生产成净菜主要供应超市,以京津为主要销售市场,狠抓质量管理,不断丰富品种,逐渐扩大出口规模;良种繁育区种子销售面向华北;加工配送区脱水蔬菜面向全国销售,寻求出口订单。

2.5销售策略与营销模式

2.5.1销售策略

项目的产品在营销过程中确立如下销售策略:

1、加快设施蔬菜及保鲜蔬菜市场电子商务建设,构建销售网络

现代销售已进入电子商务时代,传统意义上的销售网络费用高、效率低,为了提高销售的效率和经济效益,必须转变思想观念,充分利用信息高速公路,及时了解全国各地市场行情,及时调整销售策略,及时收集和发布产品信息。项目区要建立网络型、多层次、覆盖广的市场信息网络,对国内外设施蔬菜及保鲜蔬菜市场产品品种、规格、包装、价格、供求情况等信息进行系统收集,严密跟踪,要对萌发性信息进行超前分析,对相关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对发展趋势进行动态分析,并建立国内外市场信息收集网和项目区市场信息分析中心。

2、建立和健全质量监督体系

以质取胜,参与市场、尤其是国际市场竞争,产品质量显得尤为重要。产品质量包括原材料质量、设备运行质量、工艺质量、管理质量等,几乎涉及生产、加工、储藏保鲜、销售的每一个环节,提高质量,要求上至最高领导,下至每一位普通农户都要树立强烈的产品质量意识,把产品质量管理贯穿于整个企业管理的全过程,树立质量是企业生命的思想,在质量面前没有丝毫的讨价还价的余地,对产品质量来说,不是一

百分就是零分,引入标准手段,建立一套完整有效的质量管理制度,创造条件,积极参加ISO9000系列国际质量认证,与国际接轨。为了增强项目区优质产品市场竞争力,在项目区必须建立和健全优质设施蔬菜及储藏保鲜蔬菜的质量检测、计量检测、卫生检测、商标检验等监督体系,对所有上市的优质设施蔬菜及保鲜蔬菜进行严格自检,不符合质量、计量、卫生标准的商品一律不得上市和出口。

3、品牌战略

品牌是名牌的基础,没有品牌,名牌就是无源之水。为此,必须提高企业的现代管理水平,加大产品的广告宣传力度,争创优质名牌产品。在创立名牌过程中,要做到产品有注册商标、有固定包装、有明确质量标准、有产地和规模的要求,才能在市场竞争中确立优势,创出品牌。

2.5.2营销方式

1、建设现代物流中心,构建“三级配送体系”

在文安县益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建设现代化的物流配送中心,引进全新的营销管理概念,用计算机系统加以实现的“三级配送体系”。“三级配送体系”是以无公害蔬菜及其产品的营销网络为基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手段,以无公害蔬菜及其产品的配送为营销主体的一种新型流通营销管理模式。

2、设施蔬菜现代物流中心配送过程

⑴备货。是配送的准备工作或基础工作,备货工作包括筹集蔬菜收集、产品集散有关的质量检查、结算、交接等。配送的优势之一,就是可以集中用户的需求进行一定规模的备货。备货是决定配送成败的初期工作,如果备货成本太高,会大大降低配送的效益。

⑵配送加工。在配送中,配送加工是有重要作用的功能要素。主要原因是通过配送加工,可以大大提高用户的满意程度。配送加工是流通

加工的一种,但配送加工有它不同于一般流通加工的特点,即配送加工一般只取决于用户要求,其加工的目的较为单一。

⑶分拣及配货。是配送不同于其它物流形式的有特点的功能要素,也是配送成败的一项重要支持性工作。分拣及配货是完善送货、支持送货准备性工作,是不同配送企业在送货时进行竞争和提高自身经济效益的必然延伸,所以,也可以说是送货向高级形式发展的必然要求。有了分拣及配货就会大大提高送货服务水平,所以,分拣及配货是决定整个配送系统水平的关键要素。

⑷配装。在单个用户配送数量不能达到车辆的有效载运负荷时,就存在如何集中不同用户的配送货物,进行搭配装载以充分利用运能、运力的问题,这就需要配装;和一般送货不同之处在于,通过配装送货可以大大提高送货水平及降低送货成本,所以,配装也是配送系统中有现代特点的功能要素,也是现代配送不同于已往送货的重要区别之处。

⑸配送运输。配送运输属于运输中的末端运输、支线运输,和一般运输形态主要区别在于:配送运输是较短距离、较小规模、额度较高的运输形式,一般使用汽车做运输工具。与干线运输的另一个区别是,配送运输的路线选择问题是一般干线运输所没有的,干线运输的干线是唯一的运输线,而配送运输由于配送用户多,一般城市交通路线又较复杂,如何组合成最佳路线,如何使配装和路线有效搭配等,是配送运输的特点,也是难度较大的工作。

⑹送达服务。配好的货运输到用户还不算配送工作的完结,这是因为送达货和用户接货往往还会出现不协调,使配送前功尽弃。因此,要圆满地实现运到之货的移交,并有效地、方便地处理相关手续并完成结算,还应讲究卸货地点、卸货方式等。送达服务也是配送独具的特殊性。

2.6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建设

销售队伍和网络的建设将从文安县春潮园林绿化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种植和加工基地出发,以现有的销售队伍和销售网络为基础,加强文安县益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的销售队伍建设,进一步引进出色的销售人员,扩大销售队伍,进一步拓展国内外市场,完善销售网络。今后,公司计划充分利用自身的资源优势、规模优势、技术优势、品牌优势,并通过低成本扩张,把企业建成无公害蔬菜产、加、销一体化的龙头企业。

图2-1 精品蔬菜产、加、销一条龙示意图

第三章项目区概况及项目实施保证条件

3.1项目区概况

3.1.1地点

隶属于文安县兴隆宫镇夏村管辖,规划总占地面积为2500亩。位于夏村106国道南侧,小白河堤北。

合作社土地来源全部为集体土地,由益农农业种植合作社与村委会签订了2500亩租期10年的租赁合同。

3.1.2土地利用现状

基地种植制度是一年二熟。

3.2项目实施保证条件

3.2.1地形、地貌条件

项目所在地属平原微丘地区,地势平坦,基地农田基本做到“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灌、涝能排”的标准农田要求。3.2.2气候条件

文安县处于暖温带东亚季风区,属亚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受自然环境、太阳辐射和季风影响,境内气温适中、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较长。形成了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降雨集中的气候特征。

本县累年平均气温为12.4℃(1971-2000年)。历年平均最高为18.5℃,年极端最高为42.0℃;年平均最低为6.6℃,年极端最低为-25.1℃。7月份为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7℃;1月份为最冷月,平均-4.3℃。

本县累年平均降水量为556.3毫米(1971-2000年)。历年最多年为1114.3毫米,最少年230.3毫米,年际差达884.0毫米。降水主要集

中在夏季,平均总量409.6毫米,占全年总量的74%,其中七、八两个月降水量为最多,占夏季降水的34%。

本县年日照时数累年平均为2765.3小时(1971-2000年)。春季最多,为780.9小时,冬季日照最少,为578.0小时。一年中以11月至次年2月日照时数最少,各月不足200小时;其他各月在200-290小时之间,以5月最多,为288.3小时。

境内季风气候明显,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春秋两季处于过度季节,没有明显偏多风向。境内年平均风速为2.5米/秒,四季中春季平均风速最大,秋季平均风速最小。其中春季4月份平均风速最大,为3.4米/秒,秋季8月份平均风速最小,为1.9米/秒。8级或8级以上大风,历年平均21.2次。

3.2.3 土壤条件

土壤农化性状为有机质32.30 g/kg 、碱解氮76mg/kg、速效磷12.1mg/kg、速效钾74mg/kg。

3.2.4 交通运输条件

基地毗邻106公路,交通以项目区周边的106公路、大广高速公路为依托,形成四通八达的对外交通道路网络,便捷的交通条件为项目建设和建成后的生产运输提供方便。

3.2.5 防洪、排涝设施条件

项目区现建有灌溉渠道§§米,可保证项目区内排灌需要。

3.2.6 环境保护条件

项目区空气清新,周边无明显的污染源,区内建有防护林带,基本上形成田成方,林成网。

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现代农业示范园总体规划

目录 第一章规划背景及意义 (3) 第一节规划背景 (3) 第二节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 (3) 第二章规划区范围及基本情况 (4) 第一节规划范围 (4) 第二节基本情况 (4) 第三章指导思想、建设原则及建设目标 (5) 第一节指导思想 (5) 第二节建设原则 (5) 第四章总体布局规划 (7) 第一节园区性质、功能定位 (7) 第二节建设标准 (7) 第五章建设重点及规划布局 (8)

第一节建设重点 (8) 第二节规划布局 (8) 第六章重点项目 (8) 第一节核心示范园 (8) 第七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12) 第一节资金估算 (12) 第二节资金筹措 (12) 第八章效益分析 (13) 第一节社会效益 (13) 第二节生态效益 (14) 第九章组织管理与运行机制 (14) 第一节组织管理 (14) 第十章保障措施 (15) 第一章规划背景及意义 第一节规划背景 近年来,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工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农村工作的必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本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举措,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产业基础。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

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建设现代农业的过程,就是改造传统农业、不断发展农村生产力的过程,就是转变农业增长方式、促进农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 某县农业生产有着悠久的历史,尤其是规划区域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全县农业主产地。当前,循化农业面临千载难逢的大好时机,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而且发展现代农业的任务显得越来越紧迫。因此,建设以“高效农业、立体农业、持续农业”为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是推进新的农业科技革命,促进农业结构调整的导向性工程。 第二节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 一、是实现新阶段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以来,循化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都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与发达地区相比,农业发展速度还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生产管理模式落后,耕作方式粗放,农业产出率低,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加工滞后,缺乏品牌,流通渠道不畅,农业产业化程度低等情况,从而导致农业商品率低,比较效益低下,农村经济发展缓慢。 二、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大力促进高新农业科学技术转化,提高农业科技含量,已成为推动农业经济转型、促进现代农业持续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技术创新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动力。 三、是探索农业产业化路子的需要

现代农业新技术答案

现代农业新技术答案 作业一 1、随着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的不断成长,人口持续增加和对农产物的要求不断提高,全球性的资源和生活习性环境问题一天一天地走向紧张,如何协调人的总称社会形态经济成长与生活习性保护的抵牾,已经慢慢成为可持续成长的核心问题,作为直接以有生命的物质和富源环境进行再生产的农业,其可持续成长的问题更加剧要。只有在扩大承载面积,减轻单元面积承载的压力,才有可能满足不断增加的人口对农产物不断增加的需求。总之,通过有效的手眼和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水平,从而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收益水准,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 2、现代农业新技术可分三大类: 一是探索研究型技术:主要是生物技术。 二是应用性实用性技术:是最近制订颁布的技术标准、技术规程。 三是组装型技术:主要指适应农业发展方式需要所采用的技术集成,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中所采用的农业废弃物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技术,立体种养技术;发展节本高效农业采用的省工免耕技术等。 3、(一)取得新成就 1.粮食增产粮食播种面积在2004年达到10381万公顷,粮食总产量超过年初确定的4550亿千克的预期目标,达到了4695亿千克,比2003年增长了9%左右。 2.农民增收 200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936元,超过了年初预定的5%的增长目标,实际增长幅度达到6.8%,是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3.深化改革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农村税费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土地征用制度改革 4.转移农民我国目前农村劳动力大约有5亿多,目前仍有约1亿农村劳动力需要转移就业。 5.扶贫开发扶贫开发取得明显进展,贫困人口数量的减少和幅度的下降均为近5年之最。 6.公共事业农村公共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农村的义务教育、医疗卫生等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二)面临新矛盾 1.经济增长方式粗放我国水土资源相当紧缺,土壤、河流等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草地退化、土壤沙化等生态破坏的现状都比较严峻。 2.城乡差别依然明显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差别,使我国呈现出典型的“二元社会”的格局。 3.农业产业化程度低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仍然是小规模家庭经营为主,产业化程度低。 4.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全国耕地中有灌溉设施的少,灌溉设施的老化失修;土地被重金属污染;农业机械化发展滞后于农业专业化生产需要,农业良种繁育体系、病虫害防治体系、动物防疫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等一些基础性技术保障体系还比较滞后。 5.农业科技支撑不足我国目前农业生产科技贡献率只有40%-45%,而发达国家在70%左右。我国农业科研、科技成果转化、农业科技推广等都有待于进一步充实、调整以实现新的发展。 6.金融体制亟待调整各大商业银行基本不面向农村地区,只有农村信用社在独立支撑农村金融体系,远不能满足农业生产经营的融资需要。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规划建设方案

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园规划 建设方案

目录 一、园区规划概述 (6) (一)规划背景 (6) (二)必要性和意义 (7) 1、是实现新阶段农业发展的现实需要 (7) 2、是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8) 3、是探索农业产业化路子的需要 (8) 4、是发挥现代高科技农业示范、辐射和带动作用的需要 .. 8 5、是培训新型实用人才的需要 (9) 6、是农业走向集约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的需要 (9) (三)编制范围和期限 (10) (四)规划概要 (10) 二、规划范围及基本情况 (12) (一)规划区范围 (12) (二)基本情况 (12) 1、自然地理概况 (12) 2、社会经济概况 (14) (三)条件分析 (15) 1、有利条件 (15) 2、主要制约因素 (16) 3、解决途径 (17) 三、章指导思想、目标与总体布局 (19)

(一)指导思想与原则 (19) 1、指导思想 (19) 2、规划原则 (19) (二)规划目标 (21) 1、总体目标 (21) 2、具体指标 (22) (三)功能定位与总体布局 (22) 1、功能定位 (22) 2、总体布局 (24) 四、重点建设项目 (24) (一)核心区 (24) 1、种植业 (25) 2、养殖业 (29) 3、加工业 (31) 4、服务业 (35) (二)示范区 (37) 1、种植业 (37) 2、养殖业 (40) 3、服务业 (41) 五、规划效益分析 (43) (一)经济效益 (43) 1、种植业效益 (43)

2、养殖业效益 (44) 3、旅游业效益 (45) 4、加工业增值效益 (46) (二)社会效益 (47) 1、技术贡献 (47) 2、产品贡献 (47) 3、就业贡献 (48) 4、生产条件改善及农牧民增收 (48) 5、示范带动 (49) 6、对国家贡献 (49) (三)生态效益 (49) 六、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50) (一)组织管理 (50) 1、成立示范园领导小组 (50) 2、设立园区管理办公室 (50) 3、成立专家委员会 (51) 4、建立规划区管理体系 (51) (二)保障措施 (51) 1、完善运行机制,营造良好环境 (51) 2、创新投入机制,拓宽投资渠道 (52) 3、建立现代农业科技创新体系,促进成果转化 (52) 4、制定优惠政策,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53)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可 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则 1.1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名称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 2、承办单位 文安县益农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 3、项目类型 新建。 4、项目建设地点 隶属于文安县兴隆宫镇夏村管辖,规划总占地面积为2500亩。位于夏村106国道南侧,小白河堤北。 合作社土地来源全部为集体土地,由益农农业种植合作社与村委会签订了2500亩租期10年的租赁合同。 5、建设目标 ⑴总体目标 通过现代农业生态科技示范园区规划,建设文安设施蔬菜产业示范园设施园艺核心区2500亩,建成现代化的文安设施蔬菜产业园、蔬菜净菜加工中心,科研培训中心,使园区成为文安县设施蔬菜产业现代农业

生产的样板区。 ⑵产品方案 重点培育适合设施栽培的耐低温弱光、抗病、优质的黄瓜、番茄、辣椒、茄子、西甜瓜等专用品种,适宜春、夏、秋等不同季节露地栽培的白菜、萝卜、结球甘蓝、菠菜等系列品种,适合出口、加工的番茄、胡萝卜、洋葱等专用品种,适应不同市场和饮食文化需求的芥菜、莲藕、食用菌等特色蔬菜品种。支持科研单位与种子企业紧密结合,推进育繁推一体化。 ⑶具体目标 文安县现代农业示范园规划面积2500亩,共规划为五个功能分区。即:精品蔬菜区1500亩、观赏园艺区500亩、蔬菜良种繁育区300亩、净菜加工贮藏配送区100亩、科技服务区100亩 努力把园区建设成为科研高端化、生产标准化、加工品牌化、交易现代化以及布局合理化、管理规范化、服务系列化、功能多元化、信息网络化、产业生态化的示范样板。 6、设备购臵 为更好地实施规划,改善合作社基础设施,提高合作社生产能力,本规划购臵相关设备如下:新增100KVA变压器4台,高压线路27000米,地下电缆17000米;为满足水资源的需求,打400米深井4眼,同时为节水、减少室内雾气,降低湿度增强光照,铺设地下节水管道20500米,采用PVC-0.25mpa-2.5-4型号规格管材,共计投资250万元。 7、设施建设 根据规划实施方案,规划区建设温室225座,每座占地4亩,共占地900亩,每座投资10万元,225座总投资2250万元。建设春秋棚75座,每座占地8亩,共占地600亩,每座投资4万元,75座总投资300

现代农业新品种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立项报告

现代农业新品种示范基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中咨国联出品

目录 第一章总论 (9) 1.1项目概要 (9) 1.1.1项目名称 (9) 1.1.2项目建设单位 (9) 1.1.3项目建设性质 (9) 1.1.4项目建设地点 (9) 1.1.5项目负责人 (9) 1.1.6项目投资规模 (10) 1.1.7项目建设规模 (10) 1.1.8项目资金来源 (12) 1.1.9项目建设期限 (12) 1.2项目建设单位介绍 (12) 1.3编制依据 (12) 1.4编制原则 (13) 1.5研究范围 (14) 1.6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14) 1.7综合评价 (16)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18) 2.1项目提出背景 (18) 2.2本次建设项目发起缘由 (20) 2.3项目建设必要性分析 (20) 2.3.1促进我国现代农业新品种示范基地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21) 2.3.2加快当地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举措 (21) 2.3.3满足我国的工业发展需求的需要 (22) 2.3.4符合现行产业政策及清洁生产要求 (22) 2.3.5提升企业竞争力水平,有助于企业长远战略发展的需要 (22) 2.3.6增加就业带动相关产业链发展的需要 (23) 2.3.7促进项目建设地经济发展进程的的需要 (23) 2.4项目可行性分析 (24) 2.4.1政策可行性 (24) 2.4.2市场可行性 (24) 2.4.3技术可行性 (24) 2.4.4管理可行性 (25) 2.4.5财务可行性 (25) 2.5现代农业新品种示范基地项目发展概况 (25) 2.5.1已进行的调查研究项目及其成果 (26) 2.5.2试验试制工作情况 (26) 2.5.3厂址初勘和初步测量工作情况 (26)

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农村行政管理专业《现代农业新技术》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学生姓名:孙化 学号: 1551204458852 指导教师:鲁泽冰 专业:农村行政管理 年级:15秋 学校:黔江广播电视大学

对现代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研究 摘要:针对我国现代农业新技术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本文主要围绕农业新技术需要创新,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等方面来探讨我国农业新技术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我国农业新技术的发展趋势,这对我国的农业技术走上健康可持续发展道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农业技术;现状;趋势 一、引言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为此,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一直是我国政府常抓不懈的一项重要工作。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农业科技新技术在改革创新中快速推进,为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农业对科技新技术的依赖会越来越强,但在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新形势下,我们正面临着资源紧缺、基础设施薄弱、耕地连年减少、种粮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等情况。因此,把农业科技作为推动农业技术和农业发展的战略高地,重视和加强农业、农村和农民工作,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将是一项事关国家昌盛、民族兴旺的基础性、战略性、长期性任务。 农业新技术的实质要求就是“增产增效并重、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业结合、生产生态协调”,这是对我国农业发展经验的高度概括和总结,也是中国农业新技术路线的体现[1]。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支撑,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农业的决定力量,具有显著的公共性、基础性、社会性。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断加快,对农业领域的项目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反映了我国致力于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而农业技术则是基础之基础,发展农业新技术具有长远战略意义,只有造就坚实的技术基础,才能保障农业长期稳定发展。因此,对我国现阶段农业新技术发展现状及趋势做一全面的探讨很有必要。 二、农业新技术发展的现状 通过文献检索发现,目前我国在农业新技术发展过程中,主要农业新技术需要创新、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化、农业新技术教育培训等方面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围绕农业新技术推广、农业高新技术

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规划实施方案

四川省阆中市鸿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千佛岩现代农业生态示范园 规 实 施 方 案

四川省阆中市鴻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千佛岩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规划实施方案 规划概述: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不断追求新的生活、生产、休闲方式。为了加快本地区农业快速发展,根据阆中市裕华镇千佛岩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本公司通过多方论证,援引沿海地区的先进经验和国外先进的农业科技,对千佛岩村整体进行高水准现代生态农业园区规划,让本地区农业经济、农业生产技术,生态旅游环境等各个方面得到高速发展,让千佛岩村建设成为以蔬菜种植,畜禽养殖,旅游休闲,集居新村,老年颐养,特色墓园为一体的精品生态旅游农业示范园。使本村村民生活和就业方式得到根本改善和快速提高。建成后将成为川东北地区在规划设计和经营管理独具特色的现代新型农村,将为本地区乡村生态旅游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一、本地区概况: 区域面积1060公顷,耕地面积2526亩,现有村民1307人,村公路9.8公里,水域面积60多亩,距阆中古城7公里,紧邻裕华镇,东接江南办事处,西邻飞凤镇,阆—升公路横贯东西,黄白大道(千

年古驿道)纵穿南北,北依千年道观(举仙观)和千佛神岩---好一个仙人安息场所,交通极为便利,地形为西高东低盆地,盆地内地势开阔,依山傍水,阳光充足,水资源丰富,是现代种植业和畜禽养殖业的绝佳基地,良好的植被又是一个天然氧吧配上60多亩水域,很好的一个休闲,度假,养老之所。 二、规划概要: 整合本地区土地资源,对原有田、旱地、林地、荒坡、水库、公路等进行优化整合、科学规划设计、合理布局。建成以现代生态农牧业生产为主、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养老为一体的现代生态农业产业示范园。 三、土地整理:(2011--2012年实施) (一)、针对土地现状进行整体划块,开渠,整平,便道硬化。 1、开挖主排水渠3000米,宽4.5米,深3米,需挖土40500立方米(已经实施)。 2、平整土地1100亩,767000平方米(已经实施)。 3、开挖支排水渠26000米,宽1米,深1米,需挖土26000多立方米(已经实施)。 4、埋设直径600毫米过路涵管750米并回填平整,达到运输要求(已经实施)。

现代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第一章概况 第一节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江西省金韵生态农业示范园 2.项目承办单位:江西省农村产业协调发展服务指导中心 3.项目法人代表:张志平 4.项目技术负责人:廖春光 5.项目主管单位:江西省发展计划委员会 6.项目地址:南昌市郊区 7.项目建设目标: 建设以生态农业为基础,以市场为导向,运用生态学、生态经济学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以科学技术作支撑,以经济利益为中心,发展高产、高效、低耗、无污染无公害的花果蔬菜、畜禽产品。加大科技支农力度,调整和优化农村经济结构,创建农业生产示范基地,坚持走持续发展的道路,改善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进行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将农业的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结成完整的产业链条,进行产业化经营,实现农业生产和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达到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的有机统一,使之成为集农业综合开发、生产经营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农业示范园。

8.项目主要建设内容与规模 ①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1000亩 良种蔬菜苗培育园,大棚60栋,特色蔬菜栽培,单体大棚180栋,蔬菜种植示范基地500亩。 ②生态果园示范基地 果园: 500亩 其中: 人参果:40亩 黄岩蜜桔:60亩 早熟梨: 100亩 水蜜桃: 60亩 枇杷: 40亩 美国大枣: 50亩 乒乓葡萄: 50亩 猕猴桃: 60亩 草莓、小型台湾西瓜: 40亩 ③绿色养殖示范基地 良种仔猪 1200头 商品猪 1000头 优质土鸡 10000羽 ④示范基地环境基础设施 园区道路建设;

其中:主要道路 1000米 次要道路 1500米 给排水工程; 供电及电气设备; ⑤沼气池:300米3及配套设施 ⑥排灌系统(喷灌、滴灌) ⑦项目总投资:798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60万元,流动资金38万元。 9.项目实施期限 拟从2002年12月到2003年12月,1年内达到本报告提出的规模目标。该园建成后,其收益可继续投入农业新技术更新,使项目继续发挥示范推广作用。 第三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的依据 1.国家、江西省、南昌市《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 2.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菜蓝子”工作的通知,国发[1997]22号。 3.《国务院关于当前产业政策要点的决定》 4.《江西省当前产业政策重点的决定》 5.国家关于现代农业示范项目建设的文件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现代农业科技发展现状与前沿动态 一、现代农业与现代农业科技 (一)现代农业 1.现代农业的概念 农业是最古老、最悠久的产业,也是永不衰退、不断推陈出新的母亲产业。至今为止,农业大体上经历了以刀耕火种为标志的原始农业、以自给自足为标志的传统农业和各国正在进行的现代农业三个发展阶段。现代农业正是继原始农业、传统农业之后的一个农业发展新阶段。从世界范围看,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是在封建土地制度废除、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开始萌芽,第一次产业革命和现代工业有了较大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实现的。 2007年的中央1号文件对现代农业给出这样的定义: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2.现代农业的特征 与传统农业相比,现代农业最本质的特征是科学化、市场化。具体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现代农业商品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足性。传统农业长期处在封闭低效、自给半自给状态,难以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现代农业实现了商品化,农产品贸易国内外流通,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

用、先进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优质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和现代管理手段的运用。 二是现代农业的工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自然性。打破了传统农业自然经济状态,走出了农业工业化的道路,用现代科学技术,现代物质手段武装改造提升农业,从而大大增强农业快速发展和抗御风险能力。 三是现代农业的产业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封闭性。改变了传统农业单兵挺进,就农业抓农业的工作路径,打破了农业仅仅或主要从事初级农产品原料生产的有限性,实现了种养加、产供销、贸工农一体的产业化生产,农业的内涵得到了拓展,农业的链条得到了不断延伸,使得农工商的结合更加紧密。 四是现代农业的一体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分割性。传统农业组织管理手段明显表现为部门分割、管理交叉、服务落后,具有相当的局限性。现代农业实现了按照市场经济体制和农村生产力发展要求,建立一个全方位的、权责一致、上下贯通的管理和服务体系。 五是现代农业的一元化,突破了传统农业的边缘性。传统农业远离城市,城乡壁垒森严,阻碍了经济社会一元化发展。现代农业是立足农村但不排斥城市中有农业、农村中有工业的协调布局,科学合理地进行资源的优势互补,有利于城乡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和组合。 (二)现代农业科技 1.现代农业科技的特征 农业科技发展的交融性。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科技通过与现代高新技术特别是生物技术的交融,在人工创造新物种、构建人工环境和数字农业等方面将取得重大突破,从而实现生物之间的大跨度交融,更新我国传统农业科学(如遗传学、育种学、作物栽培学、畜

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规划方案

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规划方案 根据贵州省党委、政府,制定《贵州省100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建设总体规划》。 一、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重要意义 现代农业是农村经济、农业生产、农业科技发展到一定阶段而产生的以高投入、高产出、低资源消耗为主要特征的农业,是以产业化经营和现代科技支撑的高效可持续的农业发展模式。发展现代农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产业基础,是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方向。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区农业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有了显著改善,农业和农村经济正在进入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期。在宁夏农业生产条件优越的引黄灌区,建设一批不同层次、不同水平、各具特色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尽快形成集聚效应,大幅度提高农民收入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是加速我区实现农业现代化、破解“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有利于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实现优势特色农产品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有利于合理利用农业资源,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率、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产品市场竞争率;有利于发挥各种生产要素的聚集效应、扩散效应和催化效应,实现农业跨越式发展;有利于思想观念的转变,增强广大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现代意识、科技意识和发展意识,促进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因此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对推动我区农业现代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建设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推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核心,以示范推广现代农业技术为重点,立足于区域优势特色产业,构建优势农产品基地,培育农业龙头企业,通过农业高新技术组装集成和示范推广,优化配置科技资源,创新机制,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具有现代物质装备、现代科技支撑、现代管理水平,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的现代农业示范样板。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设计

实用标准文档 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推进我市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发挥农业园区示带动作用,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市场为导向,以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为目标,围绕区域特色产业发展,坚持“政府推动、政策扶持、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多元投入”的发展思路,按照“集中集聚集约”的发展方向和“一乡多园,科技引领,多元业态,示带动”的发展要求,采取“政策集成、项目集成、技术集成、科技集成”的方式,实行种养大户扩大规模建园、龙头企业联结基地建园、招商引资引企建园、科研机构产学研对接建园、政策扶持项目建园等多种建设模式,建成一批布局区域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销售品牌化、运作市场化现代农业样板,打造成为都市农业、加工农业、出口农业、生态农业、效益农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的新亮点,打造一批具有全省标杆和引领作用的综合性特色现代农业园区。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立体高效、循环生态、效益优先、示带动”的原则;二是坚持“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布推进、突出特色、错

位发展”的原则;三是坚持与自然资源、产业基础、重大项目、新农村建设以及当地历史文化等的有机结合的原则;四是坚持规划的衔接性、风格的独特性、经营的规模性、功能的多样性和建设的区域性相融合的原则。 三、目标任务 1、扩面增量:围绕蔬菜瓜果、畜禽水产、苗木花卉、特经种植等优势产业发展,建立一批千亩连片特色种植、千栋连建设施栽培、万头以上生猪养殖、一百万只以上家禽养殖、百头以上奶牛养殖等特色种养小区。2010年全市发展各类特色种养小区380个,较上年341个增长11.4%。打造“一乡(镇)一业、一村一品”特色农业群体,做大基地规模,提升产业档次,推进高效农业规模化建设。 2、规提升:在全市341个特色农业小区的基础上,重点打造100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我市现代农业“百园提升”工程战略。园区集中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经营模式和技术集成;集中一流的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集约土地、资本、技术、项目、人才于一体;集中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示推广、技术培训功能于一体;集中产业发展、示展示和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使之成为我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势产业积聚推进、现代农业特色明显、示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效农业集聚区、

xx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策划报告书

XX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申报单位:XXXXX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单位法人:XXXX 单位地址:XXXXXXXX 编制单位:XXXXXXX有限公司 联系人:XXXXXX 二0一0年十月

目录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述 1.2、市场分析 1.3、项目路线规范 1.3.1.产业发展路线 1.3. 2.循环经济路线 1.4、项目运行模式 1.4.1发展农业产业化 1.4.2建立生态农业综合循环经济圈1.5投资分析 1.5.1.项目总投资 1.5. 2.投资规划 1.5.3.资金来源与运用 1.6效益分析 1.6.1.经济效益 1.6. 2.社会效益 第二章项目背景 2.1、企业基本情况 2.2、项目建设背景 2.2.1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发展规划

2.2.2项目由来和简述 2.3、项目建设依据和必要性 2.3.1项目建设依据 2.3.1.4项目建设是安全食品生产和生活的需要,有利于人们健康2.3.2项目建设必要性 第三章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3.1项目区概况、社会经济环境分析及建设地点选择 3.1.1项目建设区概况 3.1.2社会经济状况 3.2项目建设有利条件 第四章产品市场需求预测与销售 4.1、市场预测和现有生产能力估计、供求关系分析 4.3、产品销售方案、营销策略 4.4、销售队伍、网络等 第五章项目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及实施进度 5.1、选址 5.2、建设规模 5.3、建设任务和建设内容 5.4、项目实施进度 5.5、循环经济发展路线 第六章劳动组织,组织管理 6.1劳动组织

第七章规划选址分析论证7.1 与产业布局的关系 7.2与总体布局的关系 7.3现状分析 7.3.1 园区现状分析 7.4厂区总平布局分析 7.4.1总平布局 7.4.2道路交通 7.4.3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第八章环境保护 8.1 环境现状分析 8.2 对策和措施 第九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9.1投资估算 9.2资金来源 9.3 资金使用和管理 第十章效益分析 10.1 经济效益 10.2 社会效益 10.3 生态效益 第十一章结论

现代农业科技成就

个人收集整理-ZQ 广东省农科院周年庆推出了一批农业科技自主创新成果,展出地另类蔬菜、花卉和农业设施科技让人大开眼界. 彩色辣椒抢滩花卉市场 平时,我们看到地辣椒不是青色就是红色.在展览上,紫色和黑色地辣椒很是新鲜,开着紫色小花地迷你紫色辣椒在花盆中种着,看着就像一盆漂亮地花.农科院地专家告诉记者,辣椒地品种很丰富,中国就有多种,农科院收集地辣椒品种也有几百种.辣椒地色彩和形状多样,都是由辣椒地基因决定地.辣椒本身含有叶黄素、胡萝卜素、花青素、茄红素等,不同时期有一种色素占主导,于是就出现了五颜六色地彩色辣椒.比如,花青素占主导就是紫色.因为长相妩媚,不少花卉市场也有这种彩色辣椒售卖,打理起来也很方便,整个冬天都能开花结果.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紫色大白菜能预防高血压 彩色辣椒地旁边是一盆娇艳地“紫玫瑰”,不过,仔细一看标签,品名却是大白菜.和普通白菜不一样,这种紫色大白色叶片一片卷着一片,像漂亮地木耳边,每片叶子上还有小小地锯齿,叶片稍硬而且厚实.据介绍,这是省农科院自主研发地新品种,之所以是紫色,是因为青菜颜色地基因出现了变异,并且将遗传基因传递了下去.与普通白菜相比,这种大白菜含有更多地花青素,具有预防高血压、缓解肝功能障碍以及一定地防癌抗癌作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南瓜公斤,两人抱不过来 南瓜算是整个展览中地大个头.各式各样地品种,千奇百怪地造型,让人感慨大自然地鬼斧神工.其中,一只公斤地巨型南瓜,两个人合手也抱不过来,而最小地南瓜只有鸡蛋大小.西瓜也同样让人大跌眼镜,最大地公斤,最小只有冰淇淋大小,一口一个.记者了解到,这都是省农科院观光农业研究所研究出来地观光蔬菜,大个头地西瓜和南瓜都属于巨无霸农产品,生长速度极快,几乎每天都能长两三公斤左右,个头和重量是普通地果蔬品种地十倍甚至数十倍,但它们地口味却不怎么好,有地甚至不能食用.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红薯空中吊着长 眼下冬天,红薯是很多家庭地最爱,熬粥、烘烤,都别具美味.但大家所熟悉地红薯都是生长在土中,果实也在土中,而南京农业科学研究所却开发出了水培树式红薯,它们能在空中结果,而营养成分就是像水地营养液.整个红薯地生长过程一目了然.专家解释说,这种技术能让红薯根系地生理功能加以分工,做到吸收养分地细根和储存养分地红薯快根系有效分离,让红薯想长在哪儿,就长在哪儿.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1 / 1

现代休闲农业园区规划方案 2

新乡市现代旅游休闲农 庄发展规划 xinxiang City Modern Tourism Leisure Farms Development Planning 项目建设单位:新乡市xxx有限公司 规划编制人:园艺园林学院园林104班王雪丽 编制日期:2012.12.12

新乡市现代旅游休闲农庄建设组织 机构 一、领导小组: 组长: 副组长: 成员: 二、项目顾问: 三、技术顾问: 四、实施单位:

目录 一、项目提要 (1) (一)项目名称 (1) (二)项目建设单位及负责人 (1) (三)项目技术依托单位及负责人 (1) (四)规划编制单位及编制负责人 (1) (五)项目建设地点 (1) (六)项目总体建设目标 (1) (七)投资与资金筹措 (1) (八)经济效益分析 (2) (九)规划分年度实施目标 (2) (十)运行机制 (2) 二、项目区概况 (3) (一)项目区的提出及建设现状 (3) 1. 项目的立项背景 (3) 2. 项目区建设现状 (3) (二)自然资源概况 (3) 三、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目标 (4) (一)项目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与原则 (4) 1. 规划的指导思想 (4) 2. 规划的基本原则 (4) 3. 项目区建设标准 (4) (二)规划水平年度与目标 (4) 1. 规划水平年度 (5) 2. 规划的具体目标 (5) 四、项目区的布局与功能 (5) (一)项目功能分区及评价 (5) (二)项目区内各功能区的布局 (6) 五、项目区建设的主要内容、技术方案 (8) (一)项目区建设内容 (8) 1、有机蔬菜生产区 (9) 2、花果苗木种植园 (9) 3、畜禽养殖区 (10) 4、水产养殖区 (10) 5、农产品加工园 (10) 6、休闲观光旅游区 (10)

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建议书

河北东垣现代农业示范园项目 可 行 性 研 究 报 告

目录 第一章项目提要 1.1 项目名称 1.2 承担单位 1.3 建设地点 1.4 建设性质 1.5 建设内容及规模 1.6 建设期限 1.7 总投资及资金筹措 1.8 项目效益 1.9 主要技术指标 第二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2.1 项目由来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3 项目建设的可行性 第三章承担单位基本情况 第四章市场分析 4.1 农业综合开发展现状 4.2 农业综合开发的应用需求 4.3 农业综合开发的发展前景 第五章区域选择与建设条件 5.1 区域选择

5.2 建区条件 5.3 园址选择的合理性分析 第六章建设规划方案 6.1 建设的目标 6.2 建设所遵循的原则 6.3 总平面规划布局 6.4 规划建设内容 6.5 新增配套设施建设内容 第七章工程技术初步方案 7.1 设计标准和规范 7.2 给排水 7.3 电气 7.4 消防 第八章环境保护与节能 8.1 概述 8.2 主要污染物产生分析 8.3环境保护措施 8.4 节能 第九章组织机构定员及劳动安全9.1明确管理机构 9.2确立项目运作公司 9.3人员管理

9.4建立稳定的技术依托关系第十章建设进度及项目招标10.1项目进度安排 10.2 项目招标 第十一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1.1 投资估算的方式和依据11.2 投资估算 11.3 资金来源及筹措方式 第十二章经济评价 12.1 经济评价说明 12.2 基础数据 12.3 财务盈利性分析 12.4 风险性分析 第十三章综合评价及建议14.1 综合评价 14.2 建议

现代农业示范园建设规划

xx县现代农业示园建设规划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园区规划概要 (2) 第一节园区规划背景 (2) 第二节规划的必要性及意义 (3) 第三节规划编制的依据与围 (5) 第四节规划概要 (6) 第二章规划区围及基本情况 (8) 第一节规划区围 (8) 第二节 xx县基本情况 (9) 第三节条件分析 (11) 第三章指导思想、目标与总体布局 (15) 第一节指导思想与原则 (15) 第二节规划目标 (17) 第三节功能定位与总体布局 (18) 第四章重点建设项目 (20) 第一节核心区 (20) 第二节示区 (31) 第五章规划投资与资金筹措 (36) 第一节规划投资 (36) 第二节资金筹措 (36) 第三节分年度投资估算 (37) 第六章规划效益分析 (37) 第一节经济效益 (37) 第二节社会效益 (41) 第三节生态效益 (42) 第七章组织管理与保障措施 (43) 第一节组织管理 (43) 第二节保障措施 (44) 附表规划总投资及分年度投资估算表...............................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1 xx县xx地区现代农业示园建设位置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附图2 xx县xx地区现代农业示园核心区建设布局图.................. 错误!未定义书签。

前言 党的十七大指出“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坚持把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作为首要任务,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农村市场和农业服务体系”。当前,xx省正处在传统农牧业向现代农牧业转变的关键时期,实行集约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经营,提高农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健全市场服务体系和流通体系,实现多环节、多渠道增值,是xx省农牧业发展的当务之急。现代农业科技示园作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农牧业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生产和经营的有效途径。 为贯彻十七大精神和省、地要求,县政府经过认真调查研究,提出建设xx县xx地区现代农业示园建设规划,以其作为带动全县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思路。xx县xx地区现代农业示园建设规划以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为支撑,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引进农业高新技术,促进全县经济发展,力争在3-5年,建立集一核两椒、蔬菜、花卉、水果等农作物优质高产栽培、种苗引进繁育、牛、羊标准化养殖、现代物流、农业高新技术示、农业观光、生态旅游和农产品加工产业为一体的大型现代化农业生产示基地。

特色农业项目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特色农业项目特色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赵川镇2021年特色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方案 为加快我镇现代农业发展,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快实现农业产业现代化建设步伐,促进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建设,根据《商南县农业农村局〈关于报送相关资料的紧急通知〉》的文精神,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按照“立体高效、循环生态、效益优先、示范带动”的原则,建成一批产业特色鲜明,科技水平较高,经济效益较好、带动能力较强、运行机制灵活的现代特色农业示范园区。园区建设达到“三个先进”,即先进的农业经营理念、农业经营模式和农业技术集成;达到“三个一流”,即一流的生产水平、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实现“三个一体”,即园区集土地、资本、技术、项目、人才于一体,集农业科技创新、科技成果示范推广、技术培训功能于一体,集产业发展、示范展示和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功能于一体。使之成为我市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优势产业积聚发展、现代农业特色明显、示范带动作用突出的现代农业先行区。 二、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适度超前、整体规划、分布推进、突出特色、错位发展”的原则;二是坚持与自然资源、产业基础、重大项目、新农村建设以及当地历史文化等的有机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规

划的衔接性、风格的独特性、经营的规模性、功能的多样性和建设的分布性相融合的原则,与区域布局和产业发展规划有机统一。 三、目标任务 突出加快现代高效农业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园区化建设,围绕我市优质粮油“十百千万”工程和特色种养“三圈、五带、十园、百区、六大产业集群”工程建设,在目前全市拥有千亩以上特色种植、万头以上生猪、100万只以上家禽和百头以上奶牛等257个特色种养小区范围内,2021年度全市重点培育100个市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至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现代特色种养小区发展到500个,其中市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发展到200个。 四、标准条 被列为市级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区需同时符合下列条: 1、具备一定的种养规模。①特色种植园区:特色经济作物园区(含露地蔬菜和水生蔬菜)核心示范基地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区域性规模5000亩以上;大棚蔬菜园区(含草莓和食用菌)核心示范基地集中连片500亩以上,区域性规模1500亩以上;②特色养殖小区:特色畜禽养殖核心示范基地年生猪、奶牛、肉羊、肉禽存栏出栏量分别达1万头、200头、400头和10万羽,区域性年存栏出栏量分别达5万头、800头、2000头和100万羽;③特色林木园区:苗木花卉和经果林核心示范基地面积分别

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回顾与展望

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 发展回顾与展望 中国工程院院士卢良恕 研究员王东阳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100081) 摘要:本文回顾了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历程,阐述了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取得的成就,总结了半个世纪以来中国农业科技进步的主要特征,对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展望。作者认为,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才结束了积贫积弱的历史,才实现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才使中国人民掌握了自己的命运。中国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支撑现代化建设两步走战略目标的提前实现,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农业科学技术取得长足的进步,对农业、农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1世纪,中国农业担负的任务要比改革开放20年来解决温饱进入小康更为繁重,这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最艰巨的历史性任务。科学技术的跨越发展将为21世纪中国实现农业现代化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关键词:近现代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农业现代化 Review and Prospect of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in Recent and Modern Times Member of The CAE LU Liangshu Professor WANG Dongyang (Chinese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Beijing100081) Abstract:In this article,the develo pment course o f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 gy(AST)in China.s re-cent modern times was reviewed,the main achievements o f AST in China was elaborated,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 f the pro gress o f AST in China during the past50years was summarized,and the prospect o f the develo p-ment o f China.s agriculture in21st century was analyzed and forecasted.The author pointed out that only by sticking to the leadership o f the com munist p arty and walking through socialistic path,did China end up the bitter history o f being poor&weak,and realize the most intensive and pro found social revolution in China.s his-tory which make Chinese people can manage their fates by themselves.China has finished the shiftfrom the sub-sistence stage to the comparatively well o ff stage,and realized the2-step strategic targets for China.s mo dern-ization in advance.One o f the major reasons for these successes was the remarkable progress o f China.s AST, which has made great contribution to the development o f China.s agriculture and rural economy.In21st cen-tury,China.s agriculture will take even heavier responsibility than the last20years since China im plemented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