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模因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 格式:pdf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2
模因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启示【摘要】模因论揭示了语言发展的规律,英语教与学实质上可以看作是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过程。
本文研究模因复制的生命周期和传播方式启发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
认为阅读和视听、背诵和朗读、模仿和联想等教学方法对于英语学习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应予以重视。
【关键词】模因论;语言模因;英语教学1.引言模因论(memetics)是一种基于新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理论。
Dawkins从进化论中提取概念将其应用于文化传播与进化,仿照基因,他提出了模因(meme)的概念,将其定义为文化的基本单位,通过非遗传的方式,特别是模仿而得到复制传播。
国内对模因论的研究始于何自然教授,他从模因论的角度审视语言及其相关现象,应用模因论来研究语言发展的规律。
认为语言本身是一种模因,同时也是模因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模因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语言与模因密不可分(何,2005)。
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也为语言教学开辟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对英语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语言学习的过程就是模因不断复制和传播的过程,研究模因的复制与传播有助于改进语言教学。
本文试图从模因论的视角审视当前的大学英语教学方法与技巧。
2.模因的复制与传播Francis Heylighen曾探讨了语言模因复制的4个阶段:(1)同化:成功的模因必须能感染新的个体,被他注意、理解和接受,从而进入他的记忆。
(2)记忆:模因要在宿主的记忆中保留足够长的时间才更有可能被传播。
记忆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模因的重要性和被反复的频率。
(3)表达:指的是从储存记忆模式中提取模因,将其呈现给其它个体的过程。
表达的手段包括语言、文字、图片以及行为等。
(4)传播:要有模因载体来稳定和高保真的传输模因。
传输媒介包括互联网、书籍等。
何自然教授(2005:55-60)认为在自然语言中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途径包括传授知识、语言本身的运用以及交际和交流。
语言模因复制和传播的方式有两种,内容相同形式各异的基因型和形式相同内容各异的表现型。
模因论对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启发[摘要] 语言依靠模因来发展,而模因要以语言作为宿主而生存,模因研究不仅能帮助我们理解文化的进化过程,而且可以用于指导大学英语语法教学。
本文在分析基因型语言模因和表现型语言模因的基础上,探讨这些模因的表现方式对于解决语法学习过程中的语言流利性和正确性相脱离的现象具有一定的建设意义。
[关键词] 模因论基因型表现型英语语法模因论(memetics)为语言演变引入了信息复制的观点,也为我们外语教学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启发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利用模因复制、传播的特点来提高学生的英语语法输出能力。
一、模因的概念“模因”(meme)最早是1976年由英国牛津大学行为生态学家道金斯(Richard Darwkins)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提出来的。
道金斯将模因看作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Dawkins 1982:109)。
1999年,道金斯的学生布莱克摩尔(Blackmore)在《模因机器》中拓展了模因概念范围,认为“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成为模因了”(Blackmore 1999:66)。
如此看来,人们通过模仿获得并加以传播的任何东西都可以算作是模因。
二、模因与语言教学模因作为文化基因,靠复制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之一。
模因有利于语言的发展,而模因本身则靠语言得以复制和传播,可以说,语言模因揭示了文化的进化过程。
语言本身就是模因,模因主要寓于语言之中。
(何自然2007:150)何自然教授认为语言模因形成的三个重要方面是“教育和知识传授、语言本身的运用、通过信息的交际和交流”。
(何自然2005:54)语言中的模因就是在教育和知识的传授过程中表现出来的。
我们认为,模因可以缩短从理解到产出的过程,使所记忆的材料迅速转移到大脑中成为长期记忆,然后语言材料中所包含的句法结构及词汇等经认知者在新的语境中重组后能够自由输出。
模因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摘要】“模因”是英国著名动物学家richard dawkins在其《自私的基因》中模仿”基因”一词而得出的。
模因与语言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在模因理论的观点指导下,论述了模因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以期提高英语教学的效率,使学习者在较短的时间内或以较容易的方式学习英语。
【关键词模因基因型表现型模因教学【中图分类号】h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2)11-0098-01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道金斯《自私的基因》中首次提出了meme的概念,模因论的提出为多领域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
何自然首次把meme译成“模因”,开创了语言学研究新方向-模因论,为外语教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启发我们在英语教学中利用模因复制、传播的特点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
本文从模因论这一视角,探讨模因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一、模因与模仿模因的定义有两个形成阶段:前期被认为是文化模仿单位,其表型为曲调旋律、想法思潮、时髦用语、时尚服饰、搭屋建房、器具制造等模式;后期的模因被看作是大脑里的信息单位,是存在于大脑中的一个复制因子。
模因的核心是模仿,模因是模仿的产物。
模因复制的基本特征是模仿,它因模仿传播而生存,语言是它的载体。
从模因论的角度看,语言模因揭示了话语流传和语言传播的规律。
语言本身既是一种模因,也是模因传播的载体,它的功能在于传播模因。
模因论的根本要点都奠基于模仿一词的含义上。
任何一个信息,只要它能够通过广义上称为“模仿”的过程而被“复制”,它就可以称为模因。
二、模因的复制与传播语言模因信息的复制和传播分为两大类型:基因型和表现型。
(一)基因型基因型模因指大脑里信息内容作自我复制和传播,可以理解为内容不变,但以不同形式复制的模因。
又分为:1.相同信息同形传播,也称为引用,即在合适的场合下不改动信息内容而直接传递。
如引文、口号、转述、及引用的名言、警句或复述话语等。
模因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模因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引言: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日益增加,对外语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口语教学一直被视为重要环节,因为口语能力是评价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重要指标。
但是,传统的口语教学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局限性,其能否提高学生口语能力成为教育界和学生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从模因论的角度出发,浅谈关于模因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
一、概念解析模因(meme),是由英国科学家理查德·道金斯(Richard Dawkins)于1976年提出的概念,指的是文化中传承的基本单位,类似于基因在生物学中的作用。
模因是一种思想、观念、行为方式,可以通过传播而在社会中传承下来。
模因理论认为,如果一个模因要在一个人的头脑中存活和繁衍,它必须具备可传染性、可竞争性和可复制性。
二、模因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1. 培养学生对英语口语的兴趣启示:模因论提醒我们,如果要传播一个模因,首先要让它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引起人们的兴趣和关注。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各种趣味性的教材和活动,创造有趣的口语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使他们乐于参与口语交流。
2. 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启示:模因论提醒我们,模因的传播取决于它的可复制性,即一个模因的存活和繁衍需要有充足的输入源。
在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提供丰富的语言输入,让学生接触到各种真实和生动的口语材料,如英语电影、英语歌曲、英语电视节目等,以便学生模仿和吸收。
3. 创造高频场景启示:模因论提醒我们,模因在社会中的传承取决于它的传染性,即模因的传播需要有可传播的环境。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造高频场景,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进行英语口语交流。
例如,组织学生参与角色扮演,模拟旅游问路、购物、就餐等常见场景,让学生在实际交流中提高口语能力。
4. 激发学生的口语表达欲望启示:模因论提醒我们,模因的存活和繁衍也取决于它的竞争性,即模因的传播需要和其他模因竞争。
模因论指导下培养大学生英语口语学习能力【摘要】培养学生的口语学习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水平是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也是当今社会的迫切需求。
本文介绍了模因论的内涵,并试图从模因论对于口语学习的指导作用出发,来促进大学英语学习者口语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大学英语教学提供适当的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模因论大学英语口语口语学习教育部在2007年7月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修订版)(以下简称《课程要求》)中明确指出,“新的教学模式应以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为支撑,使英语的教与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朝着个性化和自主学习的方向发展。
”因此,教学模式改革成功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学生个性化学习方法的形成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而在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议题上,广大外语教学研究者和教师也把注意力集中到了学生比较薄弱的听力和口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上,尤其是口语自主学习的能力。
随着我国深化改革和经济的快速稳步发展,与国外的经济、文化和学术等交流活动日益频繁,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口语能力提出了迫切要求。
外语口语在经济文化教育等领域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承担人才培养任务的大学英语教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英语口语自主学习能力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本文运用语用学的研究成果,探讨模因论对培养学习者口语学习能力提高的指导作用,试图找出一条有效的大学英语口语学习的途径,为外语教学提供适当的参考和借鉴。
一、模因论与大学英语口语学习模因论的理论内涵模因(meme)这个术语,最早是在英国牛津大学著名动物学家和行为生态学家richard dakwins (1976)所著的 the selfish gene 中首次出现,是指文化领域内人与人之间相互模仿并散播开来的思想或主意。
何自然教授认为将“meme”译成“模因”是有意让人们联想它是一种模仿现象,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
由于任何字、词、短语、段落乃至篇章,只要通过模仿得到复制和传播,都可以成为模因。
高等教育2019 年 8 月242基于模因论的 “听(看)—读—记—论—说”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探究曾小艳(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江西赣州 341000)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也逐渐应用了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作为其中的一种典型教学模式,模因论借助对于口语的模拟性、传递性和创新性的特点帮助英语口语的教学。
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能够发挥他们的模仿能力、想象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尽可能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不断深化应用的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学生英语的口语水平,最终达到良好的状态。
关键词:模因论 大学英语口语 教学模式引言模因一词属于舶来品,最早国外流行,其内涵和意义是指针对思想和信息等资源,可以采取复制和模仿的手段进行操作的过程。
我们可以综合地说世界上存在的一切可以被模仿和复制后,进行传播、复原的事物都为“模因”。
鉴于上述的特点可知,语言学与模因有着极其紧密的联系,因为语言学在最开始创造和传播的过程中,主要借助于人们的传播和模仿,进而实现语言的交流。
基于此观点,结合当前大学英语语言中英语口语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借助于模因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实现英语口语的教学效果的提升,进而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眼界的开阔。
[1]一、模因论应用在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模因注重传播、模仿的过程,而语言模因更加注重语言的传播交流,因此学习英语口语,也是进行语言模因模仿和传播的过程。
基于此,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有目的性的加入语言模因,可以极大程度的提升学生学习的效果,提升学生的口语水平。
当前,我国国内有一些学者,致力于对语言模因的语言进行相关的翻译和教学研究,用自己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语言模因在口语教学中的有效性。
结合这些研究结论和相关文献综述可知,模因理论应用到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非常的有意义,这是提升学生口语水平的重要途径。
二、语言模因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语言模因具有模仿性、传递性和创新性的特点,促使我们在学习语言文化时,将其运用学习之中,逐步的提高大学英语的教学水平。
模因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摘要】本文探讨了模因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启示。
首先介绍了模因的概念及其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指出模因可以在口语教学中促进信息的传播和学生之间的互动。
其次分析了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模因论的意义,强调了模因对口语教学的启示和创新作用。
然后探讨了模因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具体启示,包括促进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等方面。
接着阐述了模因论促进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创新,指出可以通过模因理论开展更多实践活动和创新教学方法。
最后总结了模因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强调了利用模因理论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和积极性,提高口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模因论、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启示、文化传播、创新、策略1. 引言1.1 模因论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暂时不能为您生成如此长的内容。
您可以将要求字数缩短并分次向我提出,我会尽力满足您的要求。
2. 正文2.1 模因的概念及其在文化传播中的应用模因是由理查德·道金斯在其著作《自私的基因》中提出的概念,指的是在文化传播中传播的一种信息或行为模式。
模因可以是一段话、一首歌曲、一幅画等,通过在人群中传播和复制,影响着文化的演变和发展。
在文化传播中,模因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
它们可以在社会中迅速传播,形成独特的文化符号,对人们的思维和行为产生影响。
一首流行歌曲通过广播、网络等渠道传播,很快在大众中产生共鸣,成为当下的文化题材。
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模因论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英语口语。
通过引入一些热门的口语模因,比如流行的口头禅、梗或潮流词汇,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口语的兴趣和动力,使得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有趣。
模因论对于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启示在于,教师可以结合当下的文化热点和流行元素,设计有趣、接地气的口语教学内容,从而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进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高。
模因论给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带来了新的启示和思路,通过运用模因的概念和方法,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的提升,使得英语口语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和具有吸引力。
收稿日期:2018-05-12
作者简介:邹嘉晖(1964-)ꎬ女ꎬ蒙古族ꎬ辽宁锦州人ꎬ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ꎬ副教授ꎬ主要从事英语教学及词汇学教学研究ꎮ
2018年第4期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㊀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
NO.42018
(总118期)㊀㊀㊀JOURNALOFLIAONINGTEACHERSCOLLEGE(SOCIALSCIENCESEDITION)
GeneralNo.118
谈模因论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指导作用
邹嘉晖
(朝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ꎬ辽宁朝阳122000)
㊀㊀摘㊀要:㊀通过英语教学实践分析和研究ꎬ从模因理论中找到了一条探讨语言发展变化的快捷㊁经济㊁有效途径ꎬ同时也为我们改善外语教学方法提供了新的思路ꎮ语言学习是离不开模仿的ꎬ英语口语学习更是如此ꎮ模因理论是一种研究模仿为基础的理论ꎬ在
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应用基因型和表现型两种语言模因ꎬ将有助于我们高效地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ꎮ
关键词:㊀模因论ꎻ基因型ꎻ表现型ꎻ英语口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㊀文献标识码:A㊀文章编号:1008 3898(2018)04 0059 02
㊀㊀模因论(memetics)源自于新达尔文进化论观
点ꎬ根据生物学词汇 基因 得名ꎬ是用来解释文化进化规律的ꎮ在心理学㊁社会学㊁文化学㊁哲学等领域都可以找到模因理论的应用ꎬ模因(meme)是一种与基因相似的现象ꎮ基因负责遗传ꎬ模因则可以传播信息和文化ꎬ信息和文化通过模仿而得到复制和传播ꎮ模因通过模仿而传播ꎬ就像遗传通过基因繁衍一样ꎮ英语口语学习主要是通过模仿创新ꎮ口语在跨文化交际行为中需要迅速反应ꎬ查阅资料或词典都来不及ꎬ因而要训练学生语言信息在大脑中的储存和应急反应ꎬ在短时间内整理脑中已存相关信息并利用其进行表达ꎮ利用模因为载体进行模仿ꎬ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创新ꎬ由此可见模因理论对英语口语教学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ꎮ
一㊁模因论
上个世纪末期ꎬ关于模因(meme)研究就很多ꎮ这些关于模因的定义ꎬ概括起来就是文化的基本单位ꎬ模因是通过模仿而非遗传的方式得以传播ꎮ整个人类历史概括起来就是一部人们在社会交际中直接或间接模仿的过程ꎬ在模仿中使某个人的发明灵感变成大家共有的财富ꎮ法国社会学家GabrielTarde曾对此进行过详细的论述: 模仿是社会发展和存在的基本原则ꎬ是社会进步的根源ꎮ 首先ꎬ婴
儿学话靠模仿ꎬ英语口语学习也是基于模仿而开始的ꎮ其实模仿贯穿于整个英语学习过程ꎬ任何语言口语学习很大程度上都靠模仿ꎬ英语更不例外ꎮ然而ꎬ英语口语学习光靠单纯的模仿是不行的ꎬ要在模仿的基础上创新ꎮ交际的目的不可能靠单纯的鹦鹉
学舌的模仿来达到ꎮ沟通㊁交流是所有语言学习的目的ꎬ光靠传声筒无法达到语言学习所要的结果ꎬ因此语言的学习要的是创新模仿ꎮ模因复制正好符合这一要求ꎮ保留性㊁变异性和选择性是模因的三大特点ꎮ新的模因的形成是靠复制和继承以前模因完成的ꎻ同时在这过程中还会产生一定的变异ꎬ模因就是在继承和变异中求得发展ꎬ并且都遵循自然选择㊁适者生存的共同规律ꎮ在模因进化的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选择压力ꎬ所以在数量极大的潜在的模因中ꎬ能够生存下来的模因为数并不是很多ꎬ只有很少一部分模因能够成功地从一个人的头脑被拷贝到另一个人的头脑ꎬ从人的头脑被拷贝到印刷品ꎬ或者是从人的声音被拷贝到光盘上ꎮ我们生活中经常能碰到的模因ꎬ都是一些成功的模因ꎬ即能在自我复制中获胜的模因ꎮ
二㊁模因复制㊁传播方式在英语口语教学上的应用
语言不是静止不变的ꎬ语言在变化中体现它的生命力ꎮ语言在变化中生存ꎬ在变化中发展ꎬ各种语言都是在语言模因的复制和传播过程中前进和发展的ꎮ语言使用者的不断模仿㊁传播ꎬ使得语言作为一种模因得以流传发展ꎮ一旦语言不再被人们模仿和使用ꎬ就失去了它的生存价值ꎬ必然逐渐走向死亡ꎮ语言的生存㊁发展正是在语言模因的复制和变异中得以成行ꎮ模因有 相同的信息导型传递 的基因型模因和 不同的信息同型传递 的表现型模因两种类型ꎮ英语教师可以用这两种类型模因的复制㊁传播方式指导学生英语口语学习ꎮ
95
(一)基因型语言模因
基因型语言模因是指相同信息内容通过各种不同方式自我复制和传播ꎮ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ꎬ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学过的言简意赅㊁含义深刻㊁充满智慧的经典语言ꎬ作为模因运用到适合的口语表达中ꎬ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ꎮ如果把人们熟悉的经典名句作为语言模因应用得正确恰当ꎬ会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ꎮ要表达入境随俗ꎬ我们可以鼓励学生引用谚语 WheninRomeꎬdoastheRomansdo. 要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则可以说 Knowledgeisatreasureꎬbutpracticeisthekey. ꎮ警句 Losttimeisneverfoundagain. 可以用作模因谈珍惜时间ꎮ鼓励学生勤奋学习ꎬ可以用这些谚语ꎬ如 Nopainsꎬnogains. 和 Thereisawillꎬthereisaway. 等ꎬ这些模因式复制会增强学生的表达能力ꎮ
模因以直接传递方式复制和传递应用在英语口语课教学中就是直接套用信息ꎮ成语㊁谚语㊁俗语㊁名言㊁诗词名句常常在许多成功的演讲和讲话中被用作开场白㊁结语或用其来表达自己的观点ꎮ美国著名黑人民权运动领袖MartinLutherKing演讲词中多次重复的Ihaveadream 被美国前总统BillClinton在他的就职演说结尾引用ꎬ MartinLutherKing'sdreamwastheAmericanDream.Hisquestisourquest:theceaselessstrivingtoliveoutourtruecreed. (他的寻求是我们的寻求:不懈的努力实践我们的真实的信条)ꎮ现在haveadream这句话不仅在美国乃至全世界都成了一句响亮的口号ꎬ中华民族也有着伟大的梦想ꎬ我们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ꎮhaveadream曾经无数次的被人们应用ꎬ形成比较强势模因ꎮ这样的语言模因复制也加强了讲演的说服力和表现力ꎮ而在I'mProfoundlySorry的演讲中ꎬ他说: IrememberBenFranklin'sadmonitionthatourcriticsareourfriendsꎬfortheydoshowusourfaults. ꎮ借此句话道出了克林顿接受批评的诚心ꎮ在英语口语课堂上ꎬ教师要求学生把教材中所学过的可以作为 模因 的精辟语言记在脑中ꎬ当与原语相似的语境出现时ꎬ就可以通过复制的方式来套用ꎬ以此增强英语口语表达效果ꎮ教师可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这种经典表达方式以备后用ꎮ英语表达中多用同义词可以避免语言使用上的单调㊁重复ꎮ学生学会使用模因的这种表现形式ꎬ也就是通过不同的句式来表达相同的信息ꎬ以增加语言表达色彩ꎮ
(二)不同的信息同型传递
不同的信息同型传递是表现型模因的特征ꎮ即形式相同ꎬ内容不同ꎮ这种表现型模因刚好和基因型的相反ꎬ它是根据实际需要ꎬ通过对熟悉的语言结构的模仿ꎬ变换原来的语言信息内容或成分ꎮ英语口语教师运用这种模因表现形式指导学生因时因地在同一语言形式中嵌入不同的内容ꎬ制造出新的模因复合体ꎬ从而通过语言模因表达概念意义与丰富多彩的内涵意义或联想意义ꎮ在«综合英语教程»第一册一单元MyFirstJob一文中ꎬ有这样一段话 WorkingforDadhadtaughtmethatloyaltytoateamcomesfirst.Itdoesn'tmatterwhetherthatteamisin ̄volvedinafamilyrestaurantorOperationDesertStorm. OperationDesertStorm本义是指1990-1991年海湾战争中的 沙漠风暴行动 ꎬ在这里是指非常重要的事ꎬ小到家庭琐事ꎬ大到联合国的重要行动ꎬ因此通过 OperationDesertStorm 词义的引申就很容易产生联想ꎬ作者利用这样的不同信息同形传递ꎬ让读者在新的语境下产生联想ꎮ OperationDesertStorm 就成了可供联想的同型模因ꎮ这种不同的信息同型传递方式在英语口语中使用起来非常经济㊁方便ꎮ
模仿与创新是对立统一的ꎬ彼此是相互依存的ꎮ离开了模仿不会有创新ꎬ模仿离开创新就不会有生命力ꎮ语言在模仿中生存ꎬ在创新中发展ꎮ 青出于蓝ꎬ胜于蓝 就是著名哲学家荀子经典地阐释了模因传递方式ꎮ 模仿与创新 正是英语口语的教与学所从事着的工作ꎬ由此可见模因理论可以指导我们大学英语口语教学如何应用模仿ꎬ如何去创新ꎬ从而前进 在模仿中创新ꎬ以实现理想的英语口语表达目的ꎮ
参考文献
1 何自然.语言中的模因 J .语言科学ꎬ2005ꎬ(6).
2 刘洊涛.新世纪英语阅读套餐演讲篇 M .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ꎬ2000.
3 BlackmoreꎬS.ImitationandtheDefinitionofaMeme J .JournalofMemetics-EvolutionaryModelsofInformationTrans ̄missionꎬ2.http://jom-emit.Cfpm.org/1998/vol2/blackmore_s.html.1998.
4 BlackmoreꎬS.TheMemeMachine M .Oxford:OUPꎬ1999.
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