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一)
- 格式:docx
- 大小:13.42 KB
- 文档页数:2
2012年第04期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No.04,2012第28卷JOURNAL OF EDUCATIONAL INSTITUTE OF JILIN PROVINCEVol .28(总280期)Total No .280收稿日期:2011—11—29作者简介:宋芳芳(1980—),女,山东阳信人,大庆职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讲师。
研究方向:语言学。
浅谈高职英语口语教学宋芳芳(大庆职业学院公共课教学部,黑龙江大庆163254)摘要:英语口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但却一直是高职公共英语教学中的薄弱环节。
目前,我国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本章简述目前英语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深刻分析现状,探讨如何在课程进度中开展行之有效的英语口语教学。
关键词:英语教学;口语教学;教学方法中图分类号:G64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2)04—0075—02一、当前英语口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实践证明,口语是英语教学中最具实用性也是极难掌握的语言技能,造成口语教学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学生英语表达能力较差且程度不一大多数高职的学生入学成绩比较低,词汇量不够,很难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思想,单词的发音不准,学生觉得自己基础差,语音语调不标准,内心过于紧张,怕开口,怕出错引起同学们的嘲笑,缺乏自信,久而久之,对口语失去兴趣,不敢开口说英语。
2.英语课堂教学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英语口语教学需以学生为中心,学生能否成为课堂教学的中心,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
而目前大多数的英语课堂上主要以教师的讲解为主,课时设置有限,大部分教学方法都以翻译为主,侧重于语言知识本身的传授,内容讲完,就是习题的演练,学生很少有机会用英语进行交流。
因此尽管学生花了七八年的时间学习英语,仍旧一句说不出来,造成了所谓的“哑巴英语”3.缺少英语口语学习的环境英语在我们国家是外语,所能用到英语的环境是比较少的,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能说英语的机会最多是在课堂,但是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老师也不能兼顾到所有的学生,也就是说有至少30%的学生在课堂上是没有机会用英语进行语言表达的,虽然在平时的校内活动中也有英语活动,比如英语演讲比赛,英语角,但是这些活动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有兴趣参加,因此大部分的学生口语还是没有得到锻炼。
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摘要: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目前许多高校培养的学生在英语方面都存在着“哑巴英语”的困扰,学了很多但说不出来。
此外提高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是增强大学英语教学实用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作者在本文中针对英语口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希望能对英语口语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大学生;英语;口语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12)23-0240-01一、口语教学存在的问题1、教师对“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误解。
外语教学改革要求将“以教师为中心”转移为“以学生为中心”。
然而很多教师并没有完全理解真正的含义,他们简单的认为“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课堂上把学生“放羊”,以学生为主体,任由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互动做游戏,殊不知,教师在课堂中的导向作用,完全丧失了主导作用,教学效果差,学生一节课下来也学不到知识,口语也得不到提高,学习兴趣自然日渐淡薄。
2、传统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木上是以讲授为中心的,教学内容板结化,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大都是被动局面,课堂死气沉沉,学生没有积极性,甚至出现逆反心理,不利于提高口语。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一项重要活动,可分为四类:老师问、学生答;学生问、老师答;学生问、学生大;老师问、老师答。
这四类活动,“交际性强”、“积极性高”,教学效果普遍反响较好。
3、应试教育的误导。
当前,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大多高校都把四、六级过级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效果好坏的唯一标准,有的甚至把四六级过关作为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这就势必迫使英语学习者把重心都放在“应试”上,而忽略了其实际操作的价值,而对于教师而言,急于抓过级率,打题海战,而对于如何调动学生练习口语的积极性却没有予以足够的重视。
4、学习环境。
学习一门新的语言,环境尤为重要,对于大部分的学生来说,由于条件的限制,缺乏操练口语的外部语言环境。
不能在国外的环境下学习语言,只能通过书本上的和教师的教导才能提高语言能力,在日常的生活中,使用语言的机会也很少,再加上学生害怕出错误,闹笑话,因此宁愿选择缄默。
老年大学英语教学浅谈作者:韩雪来源:《学习周报·教与学》2019年第07期摘 ;要:包头市老年大学英语专业经过十年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英语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
因此,笔者根据这几年在包头市老年大学的英语教学实践,结合本校同专业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浅谈几点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口语教学的体会。
关键词:中老年人;英语口语;教学;旅游21世纪是“创新教育世纪”,老年学员的求知欲依然不亚于年轻人,包头市老年大学英语班也应运而生,并不断壮大:从2009年的一个英语班,发展成现在四种类型(英语、旅游英语、新概念英语、实用英语口语)的8个英语教学班。
虽说历经十年时间,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英语教学还处于探索阶段。
因此,笔者根据这几年在包头市老年大学的英语教学实践,结合本校同专业其他教师的教学方法,浅谈几点英语教学,尤其是英语口语教学的体会。
一、中老年人学习英语的原因老年学员学习英语各有所求,有的为走出去方便些,有的为圆梦,有的为挑战自我与外国友人交流。
主要分为以下几方面。
1.出国旅游、探亲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出境旅游手续的简化,以及中国护照含金量的上升,不少中老年人开始享受生活,出境游成了他们的首选。
如果自己会简单的英语,能在购物、住店、用餐等情形中进行交流,不仅免去了陪同的翻译,还会使游览变得更加便捷,增加旅游的趣味性。
子女在国外工作或者生活,他们会定期探亲,甚至是准备移民到子女身边。
那么掌握简单的英语,对他们融入当地生活、减少子女的担心会有一定的帮助。
2.与外籍亲家沟通,辅导孙辈英语“我女儿找了一个外国男朋友,下周要带到家里来,我不会英语可怎么交流呀?”这句话道出了不少学员学习英语的初衷。
由于报名老年大学的学员多数已退休,成为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而家中的孙辈已经开始学习英语,为了能和孙辈进行交流、减少代沟,他们选择了学习英语。
3.重拾兴趣,增强记忆有些学员年轻时就喜欢英语,但由于种种原因,没有继续学习,现在正好圆梦。
浅谈大学英语口语课堂的任务设计摘要:任务型语言教学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以具体的任务为载体和动力,使作为课堂主体的学生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发展运用英语的能力。
在任务型口语教学中,任务设计是课堂活动的核心,本文试图对任务的内涵、要素和设计原则进行探讨并提供建议。
关键词:任务型教学任务设计口语交际教学一、引言“任务教学法”是20世纪80年代二语习得研究者和外语教学法研究者在语言习得,社会构建主义,人本主义心理学和体验式教育等理论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以意义为中心,以完成交际任务为教学目标的外语教学方法,是交际教学法的发展。
二、任务的内涵及其要素nunan认为语言学习中的交际任务是学习者使用语言来理解、交际、产生的活动。
这些类型的任务可以使学生发展语言的能力,最终达到在生活中使用这类任务的目的。
这就为在课堂上实施任务提供了依据。
willis从交际的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任务是学习者为了做成某件事情用目的语进行的有交际目的的活动。
nunan认为任务具有结构性,并由教学目标、输入、活动形式、教师与学生角色和环境五部分组成。
krashen提出了“真实任务”的概念,并指出它包括输入、交互和输出三个阶段。
chapelle对真实任务的构成进行了总结,认为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目标、过程、主题、地点、时间。
综合以上观点,基于任务的外语口语教学中的任务应具备以下要素:主题、可理解性的输入、活动形式、可理解性的输出。
主题是指任务围绕什么而展开,可理解性的输入是指语言知识及任务背景的输入,活动形式是指任务以何种方式在哪里展开,可理解性的输出是指学习者的语言知识的重新建构以及交际能力的提高。
三、任务设计的原则任务型教学的核心是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让他们在真实的语言环境中通过执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来完成学习目标。
这样的目的对任务设计提出了种种要求。
1.任务设计必须具有交际性,同时兼顾语言能力的培养skehan提到任务设计的三个类型,即结构型、交际型和中间型。
浅谈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一)
摘要:本文从大学口语教学现状入手,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提高教师素质、创设语言环境是提高口语教学质量的主要策略。
关键词:教师素质;语言环境
一、大学口语教学现状分析
为满足社会对英语尤其是口语人才的需求,近几年,英语口语教学越来越受到国家教委及应用型大学的重视。
专家们提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口语教学方法:自主学习法(陈冬纯2006:3)、认知法在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孙倚娜2003:3)、课外监督机制在大学口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祝询2005:4)、运用仿真情景对话培养英语口头交际能力(曾路,李超2005:4)、SBI在大学英语口语课的应用设计(高晓芳,袁禹2004:6)等。
但由于传统教学方法在高校教学尤其是应用型大学中根深蒂固,且新的口语教学方法对老师的语言能力及文化素养要求较高,因此传统教学方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仍会发挥着主导作用(胡俊杰2007,2)。
传统的英语教学过多地重视词汇,语法等概念化知识的积累,忽视了口语技能的训练。
严重阻碍了学生口语水平的提高。
并且,一些大学英语教学体制中仍存在一些严重损害着学生口语能力培养的现象:强调英语口语教学,往往忽略了语言教学的规律性和普遍性;教师整体文化素质偏低,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教学手段落后,很难为学生创设语言环境;教学方法陈旧,无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下改进措施
1.提高教师素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外语教学质量提出了五个因素与一个公式:教学质量=学生(1分)+教材(2分)+环境(4分)+教法(3分)]x教师素质。
由此可见,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必须提高教师素质。
英语教师的素质包括流利、地道、规范、顺畅的英文;宽泛的知识面;普通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理论;具备科研能力;具备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刘润清,戴曼纯2003:16)然而,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师数量不足,导致教师的知识水平、教学能力不高,学院往往对新教师只考核外语知识,对年轻教师的培训也只侧重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技能的提高。
忽视了对教师整体素质的培养。
口语教学要求教师素质的整体优良性。
口语授课教师除具备标准的语音语调、正确的语法规则、规范的英语、汉语口语表达能力;除掌握以英语为母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以外,同时应具备教研、科研能力。
只有教师整体素质提高了,方能“名师出高徒”。
2007年是高等教育本科教学质量年。
教学要求提高、学生水平提高以及对教师的教学考核标准提高将给教师带来很大压力(夏纪梅2007:02)。
对此,口语教师应采取积极的态度,一方面要坚持收听、收看英语广播,英语节目、阅读最新外语报刊、书籍以提高业务水平;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多种资源,包括来自学生、教材、课堂、同事、专家、社会的资源,积极参加科学研究工作,在实践中不断完善自我。
2.了解学生文化
巴西著名的教育学家保罗.弗莱曾说过:教育者要比以往更具有一种科学能力来让他们理解这样一个事实,即对学生所处的现实世界,学生所使用的语言和言语包括口音以及并非一定能被教师的个人世界轻易接受的某些习惯、爱好、信仰、恐惧和欲望所形成的文化环境的了解是多么的重要。
学生作为教育对象也是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
口语教师如何了解学生心智并怎样适时进行相应的调整,使其积极主动开口说英语,需要教师深入学生中,了解他们的家庭、学习、朋友、喜好等各方面的情况。
特林.芬瑟着的《学校是一段旅程》中有这样一段话:教师努力成为孩子早期阶段敏感性的保护者;成为童年中期深度感觉生活和道德方向的引领者;成为青年期观念和理想发现的陪伴者。
我认为口语教师应成为学生倾诉心声的聆听者;成为学生口语意识提升的促成者。
3.创设语言环境
上世纪二十年代英国帕默(H.E.Patmer)和洪贝(A.S.Hornby)等提出了情景教学(SituationalLanguageTeaching)的理论。
认为语言学习中最重要的是为学习者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学习情景,使学生自然“习得”语言。
这一理论对非英语国家的英语教育及普及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
在语言能力发展过程中,包括三个环节,语言的输入(Input)、学习者的中心处理(centralprocessing)和语言的输出(Output)。
要想培养学生讲得一口漂亮流利的口语,首先要给他们以足够的机会去听和读,即输入语言材料,只有在语言的输入积累到一个相当量的时候,才能逐步转化为说的能力。
教师可以运用课外监督机制(祝寻2005,4)要求学生课外多听磁带,模仿其语音、语调,逐渐形成地道纯正的口语。
也可以为学生播放英文歌曲、放映原版电影等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使学生更加直接、真实地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Shortreportatthebeginningofclass、RolePlay.、Game.、Storytelling以及Retelling为学生创造言语处理、言语输出的平台。
语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另一重要因素,也是二语习得的保障。
因此,大学在外语教学中应给予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