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特斯拉---关于电磁纵波(标量波)的部分资料
- 格式:doc
- 大小:49.00 KB
- 文档页数:12
颠覆世界——尼古拉·特斯拉(2)下面的内容我们就从1976年开始……1976年7月4日,在欧洲和北美的很多地方都受到了一个奇怪信号的干扰,这个信号的特点是像密码机一样,每次敲动十下,然后间隔一秒钟,再次敲动十下。
其频率范围更是集中在非常危险的10赫兹极低频段,因此听起来像嗡嗡声或者啄木鸟发出的声音。
开始人们都不知道这是一个什么信号,就并未在意。
但后来美国气象组织突然发现,北美天气在出现这种信号后经常异常,才开始重视起来,先把该信号命名为“俄罗斯啄木鸟信号”,同时开始寻找其来源。
后经过多方侦查后才发现,原来这个信号来自于前苏联地区乌克兰境内的基辅。
该地架设了一面特大的发射架,不停地在空中形成巨大的阻断层,使高空的气流改变路径,并且将正常天气变化气流前锋阻断。
据说,它能够制造连续数月甚至数年的干旱天气,也同样能够造成毁灭性的洪水灾害。
次年,即1977年7月4日,美国军方自称为了防范苏联的进攻,也开始进行自己的超低频天气试验。
不过这次试验不太成功,因为这次的试验在北威斯康星州的六个郡造成了一场滂沱大雨。
同时,这场极低频引发的暴雨还带来了速度高达每小时157英里的强风,所造成的损失达5千万美元之巨,同时也摧毁了35万英亩的森林。
另外,根据1981年2月的《步调新闻》报道,苏联人曾经在1980年将他们的极低频“啄木鸟”信号关闭了一小段时间,报道说“在这段电波沉睡时期,北半球的高空气流归于正常。
但随着苏联极低频发射的恢复,气流又一次受到持续的高压脊影响而发生偏离。
”这是极低频控制天气形势的又一实证。
正当这两个国家开始如火如荼地发展自己的天气控制之时,联合国也发出了最后通牒。
在两国分别开始天气战争空闲时间,即1976年10月10日,联合国提出了“禁止军事或者任何其它敌对性利用环境改造”的条约。
该条约在1978年10月5日正式生效。
1992年,联合国又制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再次肯定禁止改造气象用于军事条约的内容及其意义。
尼古拉特斯拉量子磁场
尼古拉·特斯拉是一位著名的发明家,**他对量子磁场的研究是开创性的**。
特斯拉在电磁学领域的贡献是巨大的。
他不仅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磁密度单位(1 Tesla = 10000 Gauss),还取得了约1000项专利发明。
他的研究涉及高频电磁场,包括对人类大脑运行的研究,以及尝试通过电磁场来解释和控制引力的实验。
特斯拉的一些理论和实验在当时并未得到广泛的认可或理解。
例如,他的统一场论试图将引力与电磁力之间的关系纳入一个框架中,这一理论在当时被认为超出了合理范围,甚至遭到了忽视。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科学家开始重新审视特斯拉的理论,并对其进行了更认真的考虑。
特斯拉的研究为后来的科学发展奠定了基础,他的许多想法和实验至今仍激发着科学家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
尽管特斯拉本人并未在他的时代获得应有的认可和财富,但他的工作无疑对现代科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脑控武器与DNA共振目前所说的脑控武器其实早已诞生,并且一直在使用和不断的完善,要了解脑控的原理,就必须提到共振,因为脑控原理中包括了大脑共振和DNA共振。
本文将主要对于DNA共振作以分析和探究。
在姜堪政和袁心洲合著的《生物电磁波揭密——场导发现》一书的附录三“两人脑之间发射与接受生物电磁场微波传递心理信息实验研究”中有如下内容:人心理活动过程也是在新陈代谢同时,脑细胞分子之间发射与接收生物电磁场微波量子,传递心理信息,可以把脑细胞脑分子看成是高度精密、敏感的“无线电发射机”和“无线电接收机”。
该附录实验的时间注明是1959~1960年,实验地点在中国医科大学巴浦洛夫实验室。
实验中提到可以将脑细胞脑分子看成是高度精密、敏感的“无线电发射机”和“无线电接收机”,而DNA也是脑分子,其结构是双螺旋结构,DNA能否作为“无线电发射机”和“无线电接收机”呢?关于这一点,标量波挠场技术研究网的一篇题为《关于标量波和超距作用》的文章中有相关描述,相关内容如下:标量波技术以“贝尔定理”和用实验证明了量子纠缠和超距的粒子相互作用或者爱因斯坦成为(笔者注:应该为“称为”)“幽灵般的超距作用”存在的Cleve Baxter(笔者注:即Cleve Backster)的工作为基础。
电子学里面的RLC电路,能够融合到周围的无线电波,如果震荡频率与无线电频率和谐的话。
我们的DNA更像一个数据存储单元。
它是一个可以发射和接收的量子天线。
DNA具有能够进入到我们3维以外的信息池的出入口,并且能够产生标量波并且当频率调谐的时候接收它们。
文中明确指出DNA是一个“可以发射和接收的量子天线”,不仅可以发射标量波,而且可以接收频率与其谐振频率相同的标量波,而这一点也是脑控原理之DNA共振的基础。
因为,从理论上来讲,相同的DNA的固有频率也是相同的,那么其产生的标量波的共振频率也是相同的,对于脑控来讲,脑控者可以通过先获取目标的DNA,进而获取其DNA的固有频率或其产生的标量波的共振频率,最终通过标量波共振原理实施脑控!那么,DNA是如何产生标量波的?下面对这一点进行简要的探索。
中篇科普传记——《特斯拉》俄人Velimir Abramovich著尼古拉特斯拉特斯拉(一)Velimir Abramovich江立军[译]“事物总是创造于天才的头脑,而非自然。
即天才总是在事物真实存在之前就已在头脑中形成关于它们清晰图象。
”— Augustine Blessed“我将不再为眼前工作,而是为将来。
”在七十年前的纽约特斯拉这样对记者说。
“未来将是我的!”—交流电,多相电机,可逆磁场,无线通信,遥控自动学……的发明者。
特斯拉是个发明家,他的专利奠定了二十世纪力能学的基础,他独自奋斗数十载研究宇宙形成过程,他还希望就如在他的实际发明中完成对物质和精神的结合那样在理论上完成这一课题。
现在提起尼古拉·特斯拉的名字,人们肯定会把他和所谓的特斯拉线圈,感应电机,还有衡量磁场力的国际单位符号联系起来,而遗忘了他的许多生活逸事和非凡的创造天赋。
特斯拉最多产的创造时期是在美国度过的。
他在不同的国家有超过300项的专利发明。
其中很大一部分直到今天仍无法重复。
例如:辐射能量接收器。
除了知道这是一个关于宇宙线能量的转换器外我们对它的工作原理一无所知。
1899到1900年间,在科罗拉多泉的特殊实验室里他全身心地投入到低频电磁振动的研究中。
两年后,特斯拉着手在纽约附近的长岛建设世界转换站但由于资金问题搁浅。
其间,他得到了朋友——美国钢铁大王J. P. 摩根的财政资助。
1905年这项计划结束后,他选择了远离人们的视线,独自工作。
但这段时间内他并没有停止他的新发现。
正是在这一时期内作为一个成熟的科学家他获得了可能成为未来科学里程碑似的基础结论。
回顾历史,我们知道当科学思想发现自己处在十字路口时,科学家往往开始从过去寻求支持和灵感。
让我们试着回答一些重要问题。
特斯拉如何获得他的发现?这些重大发现是:超低频电磁波对生物系统的影响,特别是如何影响脑的工作,能量结构的合并,由特斯拉主、次电磁线圈感应场产生的所谓的“火球”,自然或人工材料的超导问题及所谓的无线能量传输等等。
标量波的理论和实验---Ing. Konstantin Meyl 教授简介:本文将介绍标量波。
尽管这种波迄今为止仍然没有被注意,但是它具有一些特殊属性,这在信息传递和能量技术上是十分有用的。
实验结果支持数学和物理的推导结论。
实验显示以下几点结论:1、无线能量传输2、接收器对发射器的反射过程3、获得能效比约为3的自由能量4、标量波的波速约为光速的1.5倍5、法拉第笼对标量波无法屏蔽特斯拉辐射:这里有五个特殊的科学实验,这些实验和书本上的经典理论不相容。
跟随我的文章,我将向你介绍纵波的传输。
这是历史性的实验,因为100年以前,尼古拉特斯拉已经测量过同样的波的属性,和我一样。
追根溯源,特斯拉在1900年[1]发表了无线能量传输的文章。
他已经发现接收的能量比发射的能量多,他将其成为“放大传输器”。
依照特斯拉观测到的效应,根据他当时的测量仪器,他发现地球的共振频率是12Hz。
既然依照光速传播的舒曼波是7.8Hz,特斯拉下定结论,他的纵波是光速的1.5倍[2]。
作为电热疗法的奠基者,特斯拉已经指出了其生物学效应和在医疗上的可能用途。
然而直至今天,基于特斯拉辐射的电热疗法依然没有得到应有;后人使用了一种错误的波,它在医疗上几乎没有什么重要性。
特斯拉发现的纵波被否定并且再也没有在课本上提到。
这里有两个原因:1、没有任何一个高校成功重建一台“放大发射机”,这仅仅是因为花费太大。
因此,结果没有被重复,也没有得到立刻的承认。
我使用现代电子技术解决了这个问题,方法是利用函数信号发生器代替了火花隙,同时使用2-4V的低电压代替了高电压。
我卖这套实验设备以便其他人很容易复制。
它适合演示这个实验并且已经卖出了100多套。
一些大学已经能够确认这个效应。
测量的效率结果在140%到1000%之间。
2、这个重要的发现没有被发现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合适的场描述方程。
在某种程度上,麦克斯韦方程只能描述横波,在横波里,场只能指向振荡传播方向的垂直方向。
特拉斯的主要成就交流电的发明1886年,特斯拉创建了自己的公司,特斯拉电灯与电气制造公司(Tesla Electric Light & Manufacturing)。
投资商不同意特斯拉关于交流电发电机的计划,并且最终罢免了他的职务。
在1886到1887期间,特斯拉在纽约做一个普通的劳动者,既是为了糊口,也是为他的下一个工程计划积累资金。
在1887,他组装了最早的无电刷交流电感应马达(brushless alternating current induction motor),并在1888年为美国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作了演示。
同年(1888),他发展了特斯拉线圈的原理,并且开始在西屋电器与制造公司(Westinghouse Electric & Manufacturing Company)位于匹兹堡的实验室与乔治·威斯汀豪斯一起工作。
威斯汀豪斯听取了他的关于利用多相系统远程传输交流电的想法。
1888年,当时众多报章皆大肆报导:著名发明家爱迪生(Thomas Edison)宣称尼古拉特斯拉(Nikola Tesla)是科学界一大“异端”,他所发明的交流电(AC)直接影响人类的性命安全,并屡次展示狗和猫如何通过交流电后瞬间死亡(“电椅”死刑亦因此被启发出来------据说爱迪生为了打击交流电,买通美国某些州政府官员,把当地死刑由绞刑改为直流电电刑。
可直流电电不死人,把犯人都电成半死)。
在19世纪80年代末,爱迪生推广用直流电来提供电力分配比特斯拉与威斯汀豪斯所推广的交流电来比,更有效果,因此特斯拉与爱迪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竞争对手。
直到特斯拉发明了异步电动机,交流电远距离高压传输的优点也就体现出来,同时也解决了机器不能用上交流电的问题。
由于“电流大战”缘故,特斯拉和威斯汀豪斯几近破产,因此在1897年,特斯拉用自己的专利使用费替威斯汀豪斯缓解了一下危机。
同年,特斯拉研究了粒子辐射,使他建立了宇宙射线基本方程。
九年级物理特斯拉知识点特斯拉,也被称为磁感应强度,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它是以尼古拉·特斯拉的名字命名的,他是一位著名的发明家和物理学家。
特斯拉主要用于描述磁场的强弱和方向。
在九年级物理学中,特斯拉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与电磁感应和磁场有着密切的关系。
一、特斯拉的定义特斯拉的定义是:当导线长1米,通过的电流强度为1安培时,在距离导线1米处的磁感应强度为1特斯拉。
特斯拉的符号是T,它是国际单位制中磁感应强度的单位。
特斯拉的定义可以用以下公式表示:B = μ₀ * I / (2 * π * r)其中,B表示磁感应强度,μ₀是真空中的磁导率(μ₀ = 4π ×10^(-7) T*m/A),I是电流强度,r是距离导线的距离。
二、特斯拉的性质1. 特斯拉与电流强度成正比特斯拉与电流强度成正比,即当电流强度增加时,特斯拉也会相应增加。
这是因为电流产生磁场,而特斯拉就是用来描述这个磁场的强度。
2. 特斯拉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特斯拉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当距离增加时,特斯拉会减小。
这是因为磁场的强度随着距离的增加而减弱。
3. 特斯拉的方向特斯拉的方向由电流的方向决定。
根据右手定则,当握住导线,让拇指指向电流方向,其他四指的弯曲方向就是磁场的方向,特斯拉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相同。
三、特斯拉的应用特斯拉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例子:1. 电动机电动机是一种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的装置,特斯拉在电动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利用特斯拉的概念,可以设计出更高效、更强大的电动机。
2. 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成像是一种医学影像技术,通过利用特斯拉与核磁共振的原理来观察人体内部结构。
不同的组织和器官具有不同的磁性,通过改变特斯拉的大小和方向,可以获得高分辨率的影像。
3. 磁悬浮列车磁悬浮列车是一种利用磁力进行悬浮和推进的交通工具。
特斯拉在磁悬浮列车中被用来控制列车的悬浮和推进力度,从而实现高速运行和平稳悬浮。
尼古拉.特斯拉---关于电磁纵波(标量波)的部分资料我们观察声波的很多现象就会明白纵波的特性,四分之一波长谐振是QWL音箱设计的基础,玩音箱的人知道,倒相喇叭摆放的位置有时候会引起非常巨大的共振,反馈烧毁放大器,声波是典型的纵波传递,TESLA塔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有研究实验室做了计算机模拟,搭建了简单模型,通过测试证明了线圈的另外一个向量场的纵波特性,并确认出其标特性(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同步),2个频率相同的共振可以互相加强,这个国外爱好者已近做到没有电池维持的互相伺服的持续共振.所谓独木难成林就是纵波的特别属性,越多存在,能量越大.另外,意识波具有强烈的标量特性,这就是人类意识领域的群现象(一个群体的意识总会互相干扰各自思想最后形成某种社群文化意识波群)的物理学解释.最新的MESH网络结构和特性也有这种群现象发生.标量波指的就是电磁纵波或特斯拉波。
这里做一次粘贴公:今年3月24日,Steve Jackson 在加拿大一大学展示了一个标量波(scalar wave)发射器和接收器,然后,做了表演实验,用它们驱动一个小电风扇。
特斯拉发明的被埋没了一百多年的技术又重见天日。
标量波与光波和无线电波不同,它的振幅不是上下震荡而是如电场那样沿传播方向扩张和收缩。
标量波也称做特斯拉波或纵波。
它有很多奇特的性质。
1.它能穿透任何坚硬的物体,甚至可穿透法拉第屏和整个地球。
2. 标量波因不属电磁波,因此它可超光速。
有研究者认为,外星人就是使用标量波通信3.它能传送能量,并在传送过程中,能量可放大几倍,因此可用来驱动马达、汽车和点亮电灯等。
4.发送器和接收器可进行通信,因他们处于共振状态。
简言之,标量波能够做电磁波不能做的事。
它传播速度无限大,无所不能穿透,并且在传播过程中能量可放大。
其应用前景无量。
起初,Maxwell方程包含了标量波,在很多年以后,一些目光短浅的科学家删去了相关的方程。
因此,很多后来的主流学者开始怀疑它们的存在,尽管它们存在的证据堆积如山。
尼古拉.特斯拉关于电磁纵波(标量波)的部分资料我们观察声波的很多现象就会明白纵波的特性,四分之一波长谐振是音箱设计的基础,玩音箱的人知道,倒相喇叭摆放的位置有时候会引起非常巨大的共振,反馈烧毁放大器,声波是典型的纵波传递,塔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有研究实验室做了计算机模拟,搭建了简单模型,通过测试证明了线圈的另外一个向量场的纵波特性,并确认出其标特性(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同步)个频率相同的共振可以互相加强,这个国外爱好者已近做到没有电池维持的互相伺服的持续共振.所谓独木难成林就是纵波的特别属性,越多存在,能量越大.另外,意识波具有强烈的标量特性,这就是人类意识领域的群现象(一个群体的意识总会互相干扰各自思想最后形成某种社群文化意识波群)的物理学解释.最新的网络结构和特性也有这种群现象发生.标量波指的就是电磁纵波或特斯拉波。
这里做一次粘贴公:今年月日,在加拿大一大学展示了一个标量波()发射器和接收器,然后,做了表演实验,用它们驱动一个小电风扇。
特斯拉发明的被埋没了一百多年的技术又重见天日。
标量波与光波和无线电波不同,它的振幅不是上下震荡而是如电场那样沿传播方向扩张和收缩。
标量波也称做特斯拉波或纵波。
它有很多奇特的性质。
.它能穿透任何坚硬的物体,甚至可穿透法拉第屏和整个地球。
. 标量波因不属电磁波,因此它可超光速。
有研究者认为,外星人就是使用标量波通信.它能传送能量,并在传送过程中,能量可放大几倍,因此可用来驱动马达、汽车和点亮电灯等。
.发送器和接收器可进行通信,因他们处于共振状态。
简言之,标量波能够做电磁波不能做的事。
它传播速度无限大,无所不能穿透,并且在传播过程中能量可放大。
其应用前景无量。
起初,方程包含了标量波,在很多年以后,一些目光短浅的科学家删去了相关的方程。
因此,很多后来的主流学者开始怀疑它们的存在,尽管它们存在的证据堆积如山。
标量波的生成,是当两个相同频率的电磁波完全异相(互相对立)时,而其振幅互减和互抵或互相摧毁。
尼古拉.特斯拉的“地球物理武器”早在公元前300年,人类据说就开始利用“地球物理武器”。
当时,罗马帝国的舰队包围了叙拉古,阿基米德让市内的所有妇女都带上一面小镜子到码头上。
在他的指挥下,妇女们用镜子把阳光反射到距离最近的一艘军舰上,军舰立即起火。
地球物理武器始于十九世纪末,是著名发明家特斯拉(T esla)的发明成果之一。
特斯拉一生致力于研究非线性(即输入和输出不成正比)问题。
小输入强输出的超级传输效应称为特斯拉效应,是地球物理武器的关键。
特斯拉在1908年通过长岛的世界无线输电塔用较小的电力输入,精准地在俄罗斯制造了震撼整个地球的通古斯大爆炸。
1898年的一天,特斯拉在美国纽约东休斯顿街46号的筒子楼里试验一个小型电气机械振荡器,他不假思索地把振荡器装到一根铁杆上,没想到这铁杆从楼上一直通到地下室的沙地里。
他按下了一个开关,便在一张直背靠椅上坐了下来,仔细观察和记录发生的每一点情况。
这种机器真叫他心花怒放,因为随着振动速度越来越快,实验室里的东西都一件接一件地共振起来了。
比方说,一台设备或是一件家具突然摇晃和跳动起来了。
把频率加高以后,这件设备或家具算是安静下来了,但另外一件频率合拍的东西又会接下去发疯似地跳起舞来,然后跟着又是另外一件。
然而特斯拉万万没有预想到,振荡器发生的振动沿着铁杆往下传递,力量逐渐增强,并通过曼哈顿的下层建筑向四面八方扩展。
(地震通常在震中之外的地方比较剧烈)。
楼房晃动起来了,门窗嘎嘎震响,左邻右舍的意大利人和华人慌忙冲出房屋,涌到大街上……乌尔别里街警察局早就对特斯拉有所怀疑,这次很快查明全市别的地方都没有发生地震,于是当即派出两名警官对这位发疯的发明家进行搜查。
而发明家呢,他对房屋周围引起的乱子一直蒙在鼓里,现在刚刚开始觉察到地板和墙壁发生了不祥的振动。
他猛地意识到必须立即停止试验,随手抄起一把大铁锤,将小小的振荡器一下子砸了个粉碎。
两位警官猛跑,迅速冲进门来,正巧碰上特斯拉转过身来向他们客气地点了点头。
尼古拉.特斯拉---关于电磁纵波(标量波)的部分资料我们观察声波的很多现象就会明白纵波的特性,四分之一波长谐振是QWL音箱设计的基础,玩音箱的人知道,倒相喇叭摆放的位置有时候会引起非常巨大的共振,反馈烧毁放大器,声波是典型的纵波传递,TESLA塔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有研究实验室做了计算机模拟,搭建了简单模型,通过测试证明了线圈的另外一个向量场的纵波特性,并确认出其标特性(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同步),2个频率相同的共振可以互相加强,这个国外爱好者已近做到没有电池维持的互相伺服的持续共振.所谓独木难成林就是纵波的特别属性,越多存在,能量越大.另外,意识波具有强烈的标量特性,这就是人类意识领域的群现象(一个群体的意识总会互相干扰各自思想最后形成某种社群文化意识波群)的物理学解释.最新的MESH网络结构和特性也有这种群现象发生.标量波指的就是电磁纵波或特斯拉波。
这里做一次粘贴公:今年3月24日,Steve Jackson 在加拿大一大学展示了一个标量波(scalar wave)发射器和接收器,然后,做了表演实验,用它们驱动一个小电风扇。
特斯拉发明的被埋没了一百多年的技术又重见天日。
标量波与光波和无线电波不同,它的振幅不是上下震荡而是如电场那样沿传播方向扩张和收缩。
标量波也称做特斯拉波或纵波。
它有很多奇特的性质。
1.它能穿透任何坚硬的物体,甚至可穿透法拉第屏和整个地球。
2. 标量波因不属电磁波,因此它可超光速。
有研究者认为,外星人就是使用标量波通信3.它能传送能量,并在传送过程中,能量可放大几倍,因此可用来驱动马达、汽车和点亮电灯等。
4.发送器和接收器可进行通信,因他们处于共振状态。
简言之,标量波能够做电磁波不能做的事。
它传播速度无限大,无所不能穿透,并且在传播过程中能量可放大。
其应用前景无量。
起初,Maxwell方程包含了标量波,在很多年以后,一些目光短浅的科学家删去了相关的方程。
因此,很多后来的主流学者开始怀疑它们的存在,尽管它们存在的证据堆积如山。
惊人的天才:尼古拉·特斯拉到底有多厉害?这里告诉你答案2003年,美国的一个研究小组在实验室环境下成功模拟出一种类似球状闪电的放电现象,他们利用特制的溶液产生出完美的等离子体云团,并成功使其维持大约半秒钟。
无独有偶,2016年,中国科学家武慧春在英国《科学通讯》杂志上从理论上第一次清晰阐述了球状闪电成因原理。
一时间仿佛全世界科学家的目光,都开始聚焦这一放电现象的科学领域,这不禁使我想起,一百多年前,那个据说能在实验室制造一种类似球状闪电,并可以随意控制其能量大小的伟大科学家——尼古拉·特斯拉,要知道那个时候是公元1900年,八国联军可能刚刚准备进攻北京。
也许你会觉得这都是天方夜谭,不值得相信,但特斯拉的伟大,正如划过夜空的流星,绚烂而又悄无声息,他是公认的现代电力之父,却因被人嫉妒,晚年穷困潦倒,最终在纽约市的一个旅馆里孤独的死去。
尼古拉·特斯拉(他也是犹太人)其实我们所有人都欠这位天才一个拥抱,1856年7月10日,尼古拉·特斯拉出生在克罗地亚斯米湾村一个塞尔维亚族家庭,据美国官方的报告,特斯拉出生时,正逢一个雷电交加的雨夜,她的母亲抱着特斯拉惊呼:“这是光的孩子”,也许上天在他出生的一刻就预言了他的将来。
1881年,经过八年刻苦学习,特斯拉以一名电气工程师的身份服务于布达佩斯的一家电话公司,三年后,他第一次踏上美国,与无数怀揣梦想的年轻人一样,特斯拉心中满怀对未来的憧憬,只是当时,他的怀中还多了一样东西,那是他的前雇主写给好友,托马斯爱迪生的一封推荐信,信中这样写道:“我知道有两个伟大的人,一个是你,另一个就是这个年轻人。
”爱迪生是近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创立的通用公司当时在美国也是小有成就,特斯拉将爱迪生看作心中偶像,能在偶像旗下工作,可想而知当时的特斯拉是多么兴奋与荣耀,然而,爱迪生对于成就自己的“直流电”始终情有独钟,他甚至强制研发团队只能在直流电领域研究,不得随意僭越。
特斯拉物理学家简介尼古拉·特斯拉(1856年7月10日-1943年1月7日),奥地利帝国-克罗地亚自治王国的塞尔维亚裔美籍发明家、物理学家、机械工程师、电机工程师、化学家和未来学家。
被认为是电力商业化的重要推动者,并因主要设计了现代交流电力系统而最为人知。
在迈克尔·法拉第发现的电磁场理论的基础上,特斯拉在电磁场领域有着多项革命性的发明。
他的多项相关的专利以及电磁学的理论研究工作是现代的无线通信和无线电的基石。
在赢得著名的19世纪80年代的“电流战争”及在1894年成功进行短波无线通信试验之后,特斯拉被认为是当时美国最伟大的电机工程师之一。
他的许多发现被认为是具有开创性的,是电机工程学的先驱。
1891年,特斯拉在成功试验了把电力以无线能量传输的形式送到了目标用电器之后,致力于商业化的洲际电力无线输送,并且以此设想建造了半成品- 沃登克里弗塔。
于20世纪30年代,特斯拉这时接近生命的尾声阶段。
特斯拉一度变得深居简出,足不出户,独居于纽约市的Wyndham New Yorker Hotel 3327房间之中,偶尔才会向新闻界发表一些不同寻常的声明。
因为他举止怪异,特斯拉被普遍认为是“疯狂科学家”的原型。
他对于金钱和法律事务之不在乎亦是其一生之致命伤。
数家电子公司(今日美国电子业龙头的前身)联合派出一群能言善道的律师,夺走了他大部分的专利。
1943年1月7日,特斯拉在穷困潦倒中过世。
去世之后,特斯拉的成就并不太为当时的人所知,到了20世纪90年代,他的成就才出现在世人面前,并被世人认可。
在2005年,他被电视节目“最伟大的美国人”(美国在线和探索频道共同开展)列为前100名,这张名单是由公众投票产生。
在现代社会中处处可见特斯拉的遗产。
撇开他在电磁学和工程上的成就,阴谋论作家Robert Lomas认为特斯拉对机器人、弹道学、信息学、核子物理学和理论物理学上等各种领域有贡献。
许多他的成就已伴随着一些争议被应用,去支持着许多的非主流科学,如幽浮理论。
尼古拉.特斯拉---关于电磁纵波(标量波)的部分资料我们观察声波的很多现象就会明白纵波的特性,四分之一波长谐振是QWL音箱设计的基础,玩音箱的人知道,倒相喇叭摆放的位置有时候会引起非常巨大的共振,反馈烧毁放大器,声波是典型的纵波传递,TESLA塔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有研究实验室做了计算机模拟,搭建了简单模型,通过测试证明了线圈的另外一个向量场的纵波特性,并确认出其标特性(电场分量和磁场分量同步),2个频率相同的共振可以互相加强,这个国外爱好者已近做到没有电池维持的互相伺服的持续共振.所谓独木难成林就是纵波的特别属性,越多存在,能量越大.另外,意识波具有强烈的标量特性,这就是人类意识领域的群现象(一个群体的意识总会互相干扰各自思想最后形成某种社群文化意识波群)的物理学解释.最新的MESH网络结构和特性也有这种群现象发生.标量波指的就是电磁纵波或特斯拉波。
这里做一次粘贴公:今年3月24日,Steve Jackson 在加拿大一大学展示了一个标量波(scalar wave)发射器和接收器,然后,做了表演实验,用它们驱动一个小电风扇。
特斯拉发明的被埋没了一百多年的技术又重见天日。
标量波与光波和无线电波不同,它的振幅不是上下震荡而是如电场那样沿传播方向扩张和收缩。
标量波也称做特斯拉波或纵波。
它有很多奇特的性质。
1.它能穿透任何坚硬的物体,甚至可穿透法拉第屏和整个地球。
2. 标量波因不属电磁波,因此它可超光速。
有研究者认为,外星人就是使用标量波通信3.它能传送能量,并在传送过程中,能量可放大几倍,因此可用来驱动马达、汽车和点亮电灯等。
4.发送器和接收器可进行通信,因他们处于共振状态。
简言之,标量波能够做电磁波不能做的事。
它传播速度无限大,无所不能穿透,并且在传播过程中能量可放大。
其应用前景无量。
起初,Maxwell方程包含了标量波,在很多年以后,一些目光短浅的科学家删去了相关的方程。
因此,很多后来的主流学者开始怀疑它们的存在,尽管它们存在的证据堆积如山。
标量波的生成,是当两个相同频率的电磁波完全异相(互相对立)时,而其振幅互减和互抵或互相摧毁。
其结果并非是磁场的湮灭,而是一个能量转换回到一个标量波。
这种标量场(纯量场)已回复返回至潜能的真空状态。
可以通过用电线绕成一个数字8的形状的莫比乌斯线圈来产生标量波。
当电流在相反方向流经导线时,两条导线的相反电磁场互相抵消并创建出一个标量波。
我们细胞中的能源生产中心(线粒体)的DNA触须(天线)就承担了所谓的超外差线圈的形状。
超螺旋DNA 看来就象一连串的莫比乌斯线圈。
这些莫比乌斯超级线圈DNA假设它能够产生标量波。
在身体的大部分细胞里包含着成千上万这些莫比乌斯超级线圈,这就使得整个细胞和整个身体产生标量波。
/subject/1055695/标量波理论与科学**《标量波理论与科学**》的书摘第一章地震武器是可能存在的1.天才尼古拉·特斯拉的苦恼尼古拉·特斯拉(Tesla·Nik0la)1856年生于原南斯拉夫的克罗地亚即现在的克罗地亚共和国,1943年病逝于美国纽约。
他是与爱迪生同时代的天才科学家。
现在磁性密度的国际单位就是以特斯拉的名字命名的。
特斯拉还作为特斯拉波的发现者而闻名于世。
特斯拉于1884年来到美国,先在爱迪生手下工作。
他认为爱迪生发明的直流发电技术,在应用中会产生火花,造成较大能耗。
他主张把直流发电改为交流发电。
这引起爱迪生的反感。
两雄不能并立,不久特斯拉便与爱迪生分手了。
现在的发电技术大都是交流发电,在这方面特斯拉确有先见之明。
由直流发电产生的电流,最多只能在三公里范围内传输。
如果要把电流传输到更远的地方,则必须建造新的发电所。
因此,在直流发电的时代,大都市不可能获取遥远山区发电所发出的电能。
因此,交流发电方式是一个划时期的创举。
如前言中所介绍的那样,特斯拉在纽约曾无意中造成人工地震,闯下一场大祸。
但事后,特斯拉要转祸为福,他考虑起共振原理的应用来。
他想起1850年在法国发生的一大惨事:约500名士兵迈着整齐的步伐通过一座吊桥,当行进到桥面一半的时候,吊桥断裂了,有近半数士兵落入河中淹死。
惨事发生的原因是士兵行军步伐的节律与吊桥的固有振动合一了,于是产生了导致吊桥断裂的危险共振。
混沌理论中提及洛伦兹的“蝶翅效果”,即蝶翅小小的振动,不久会产生出很大的变化。
这同样基于共振原理。
再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
在正午12点,一个移动的物体产生一个微小的错位,与平均值极其接近,在空间上几乎看不出。
但在12点零1分,那个错位就产生一米的距离,随着物体的前移,距离迅速拉大,眼看着就变为十米,最后与地球的直径相当了。
据特斯拉的说法,地球在不停地轮番地进行膨胀和收缩的运动(周期约1小时49分),可以在地球开始收缩的瞬间,使一定当量的炸药爆炸,并反复进行下去(从数月到1~2年),这样,最终就能把地球均等地分为两半了。
如果使地壳产生激烈的波动,引发地震的话,则可以在数周间使地球文明毁灭。
他同时也在探索消除地震的方法。
可以在地震的多发地带,把多个船用大型陀螺仪(罗盘)等距离地插入地表,并使其旋转。
这样,就产生了向地层深处的强大推力,由这种推力形成的振动传至地壳,一点点地减轻板块之间相互挤压产生的力。
这样地震就不会再发生了。
特斯拉还想发明一种以地球为媒体的发送和接收机械振动的技术。
一旦有了这个技术,被传送的信息,其力度不会因距离的远近而发生变化,其传输也不会受到大气条件的妨碍。
通过这个由机械振动形成的“纵波(特斯拉波)”的载体,信息可以被送往世界任何地方。
接收装置可制造得十分小巧,能随身携带,并且也不需要电源,其寿命是半永久性的。
但可惜的是,这个技术还未公诸于世,特斯拉便去世了。
其它资料:对Ψ场的科学解释国际布达佩斯俱乐部创始人欧文·拉兹洛著在Ψ场的研究方面,拉兹洛在2003年又发来两本书稿。
其中一本《**性的科学:整体范式的兴起》已由钱兆华翻译出来,其中对Ψ有一个更加完整和科学的解释。
现将这部分摘录编写出来,给大家提供一份学习和研究的资料。
这本书介绍了在多门学科边缘地带正在出现的世界观。
它是一种全新的观点:它改变了我们以前认为我们所知道的关于世界的看法。
这个世界不是机械的和破碎的世界,而是一个具有内在联系性的、实质上是整体的世界。
前沿科学家正在提出关于实在的统一概念——一种整体范式。
他们正在发现生命、心灵和宇宙的更深层次的统一性,在这种统一中宇宙类似于一个生物有机体,而不是一座精确的钟;时空作为它的动力母体是统一的;物质作为实在的基本特征消失了,在能量面前隐退了;连续的场取代了分立的粒子,成了充满能量的宇宙的基础。
生命是一张相互联结的关系网。
构成它的无数的要素自身也在进化。
生物图在宇宙中进化,心灵和意识在生物圈中进化。
生命和心灵是生命之网的主要部分,而生命之网又是宇宙的主要部分。
宇宙的整体性由相互关联的宇宙场传递。
几千年来,神秘主义者和预言家,圣人和哲学家都坚持认为自然界是存在着这种场;在东方他们把它叫做“阿卡沙场”(Akasha field)。
然而,科学家们把它看作是神话。
但今天,在由最新发现所显现的新的地平线上,这一古老的场又在科学的边缘地带重新露面。
前沿科学家发现该场现在处于物理研究的中心位置,但是它的效应并不局限于物理世界:该场“内构成”(in-forms)整个时空中所出现的有机体和心灵,以及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并把它们相互联结起来。
当我们开始理解正在出现的科学范式时,一幅非同寻常的图景就映入我们的眼帘。
我们看到我们周围世界所达到的整体性超出了我们绝大多数人的想象。
就我们人类而言,其更深层次的实在可以借用W·詹姆斯的格言作中肯的描述:我们像大海中的岛屿——在表面上是相互分离的,但在深处却联结在一起。
零点场:物理学家现在能告诉我们什么空间的某一区域可能会没有物质存在,但是它决不可能没有能量存在——严格地说,决不可能没有携带能量的场存在。
无物质的空间充满着各种复杂的场。
它们是量子真空中延伸到整个空间的能量海中的场。
真空的能量是内在地不可观察的(尽管它们有可能观察到的效应);因此它们叫“虚”能。
虚真空能量围绕它们的零点基线值涨落,即使在温度为绝对零度时也很活跃。
因此,它们被称之为零点能或ZPE,而它们的场就叫做零点场或ZPF。
作为一种充满虚能的物理介质的时空概念逐渐出现在20世纪的进程中。
在20世纪初,人们坚信空间充满了一种不可见的能量场,该能量场当物体通过它运动时会产生摩擦,从而使之变慢。
这就是以太理论。
在著名的迈克尔逊-英雷实验中这种摩擦并没有得到实现——无论光束是顺着还是逆着地球转运的方向运动,光速都保持相同——这样,以太就从物理学家的世界图景中被逐出去了。
它的位置被普遍的真空——一种当没有物质占据时真正的完全的空无物的空间——所取代。
然而,在20世纪下半叶发展起来的统一理论中,关于真空的概念从空无一物的空间转变为携带电磁零点场的媒介。
在量子场理论中零点电磁真空又发展成更复杂的“费米子真空”或狄拉克海。
最后,在“大统一”和“超大统一”理论中费米子真空本身又转化为更复杂的“统一真空” ——使它们成为“物质的”那种东西——都被认为是由与弥漫于宇宙中的场(被看作是一种标量场或“希格斯”场的相互作用产生的。
粒子与该场的相互作用越强烈,其质量就越大。
有充分理由假设,宇宙的零点场携带着有意义的信息。
我们知道,作为宇宙中所有物质——普通物质、暗物质、暗能量——的基础,存在着被称之为量子真空的非常广阔的虚能区域。
在该能量区域内处处存在的场——零点场——与物质(假设也与暗物质和暗能量)相互作用,并创生了延伸至整个时空的相互关联。
在真空的虚能和居住在时空世界中的粒子之间显现出越来越多的相互关联。
在1960年代P·狄拉克证明,费米子场(物质-粒子场)的涨落会产生一种真空极化,因此该真空会影响粒子的质量、电荷、自旋或角动量。
大约在同时A·萨哈罗夫提出,相对论性现象可能是由于带电粒子对零点场的屏蔽而在真空中诱导的效应的结果。
此后在1970年代,P·戴维斯和W·恩罗提出了辨别零点场中的匀速运动和加速运动的假说。
匀速运动不会扰动零点场,使之保持各向同性(在所有方向上都相同),而加速运动会产生一种热辐射,它将打破零点场在所有方向上的对称。
1990年代,根据这一前提人们提出了许多解释。
这些解释已经超越了被认真研究并得到确认的“经典的”卡西米尔力和兰姆移位。
卡西米尔力是众所周知的。
在两个紧*在一起的金属板之间真空能量的某些波长被排斥在外,因而相对于金属板外侧的真空能量它降低了其能量密度。
这种不平衡就产生了一种压力——卡西米尔力——它把金属板向内侧推,使它们更*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