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当代文学之20年代的话剧创作
- 格式:ppt
- 大小:225.50 KB
- 文档页数:30
《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
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
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
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文学改良刍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
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
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
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双簧信: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
复古主义者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却暂时没有人公开出来讲话。
于是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写信,再由刘半农写复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
林蔡之争: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出来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琴南)。
这位古文家极力反对以白话文代替文言,北大校长蔡元培在致林纾公开信中则重申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林纾所代表的守旧派对新文学的反攻,并没有什么理论力度,只停留在人身攻击和政治要挟的层面,反而激起了新文学阵线义无反顾的抗争。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在北京成立,是文学革命后第一个纯文学团体,主要成员有周作人、沈雁冰、等12人,后来发展到170多人。
新文学前后三十年的话剧开展历程新文学前后三十年的话剧开展历程中国现代话剧的开展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即民主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
两个时期有联系同时又各有自己的特色。
开展历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一〕始创阶段。
五四运动前后开展的声势浩大的文学革命,以对传统旧戏的批判和对西方话剧创作及理论的介绍,推动了现代话剧运动的开展。
《新青年》1918年6月出版了“易卜生专号〞,发表胡适的《易卜生主义》,罗家伦和胡适合译的《玩偶之家》等名剧,集中介绍这位被称为欧洲现代戏剧之父的理论、生平和创作,造成一个影响巨大的易卜生热,使问题剧几乎称为当时话剧创作的唯一样式,而且还涉及到小说界,促进问题小说的热潮形成,称为新文学之一。
尽管是这样的对旧戏的批判,尽管其中有绝对否认旧戏的观点,但它为话剧的开展廓清了道路,使现代话剧在斗争中得以确立和生存。
中国现代话剧运动与创作一开始就有反对封建思想传统的束缚,反对以戏剧为游戏人生的工具,坚持戏剧创作与演出同社会人生的密切联系,使现代话剧在它的诞生期就表现出生气勃勃的积极趋向。
1921年,沈雁冰、郑振铎、欧阳予倩、等人发起成立民众戏剧社,创办了《戏剧》月刊,这个刊物的同人在宣言中提出“当看戏是?消闲?的时代,现在已经过去了〞,视戏剧是“推动社会使前进的一个轮子〞,是“搜寻社会病根的X光镜〞,强调戏剧必须反映现实,担负社会教育的任务。
接着成立了上海戏剧协社,欧阳予倩、洪深等于1922年后陆续参加,他们同样主张“戏剧是艺术,不是浅薄的娱乐〞,“我们要从戏剧里面认识人生〞〔欧阳予倩《戏剧改革之理论与实际》〕。
并重视写实主义的戏剧,积极开展演剧活动,为中国话剧从业余跨向职业化奠定了根底。
20年代田汉领导的南国社和朱穰丞领导的辛酉剧社,在“五卅〞和北伐时期克服了前期的某些唯美主义色彩,在自己的剧作中大多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战斗精神。
浪漫主义色彩剧作的产生为“五四〞时期的戏剧文学带来了多姿的色彩。
中国现当代文学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南大学网络教育课程考试复习题及参考答案中国现当代文学一、填空题:1.周作人不仅是闲适小品创作的积极倡导者,同时也是身体力行的实践者。
其作品文笔舒徐洒脱,情调闲适素雅,境界宁静幽远,形成了冲淡平和的艺术风格。
2. 瞿秋白于二十世纪20年代创作的《俄乡纪程》、《赤都心史》,被视为中国现代报告文学的滥觞。
3.五四以来最大的以探索新诗理论与新诗创作为主的文学社团是“新月社”。
4.《天山牧歌》因表现了边疆少数民族青年人的美好爱情和愉快的劳动生活,而广为人们称道,闻捷的诗也因此被誉为“劳动和爱情的赞歌”。
5.闻一多是早期新月派的重要代表和“新格律诗”理论的奠基者,著有诗集《红烛》、《死水》。
6.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倡导初期,创作方面存在过一些幼稚倾向,其中最突出的即所谓革命的浪漫蒂克。
7.魏连殳这个形象和《狂人日记》中的狂人、《长明灯》中的疯子、《药》中的夏瑜、尤其是《在酒楼上》中的吕纬甫,具有相通的精神特质,可谓构成了一个孤独者形象系列。
8.张爱玲小说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传奇,内省、孤傲以及都市人的优越感与孤独感交织起来形成她对时代“荒凉”特色的心理感受。
9.在体验人生苦难,表现生存痛苦,思索生命意义的诗歌创作中,穆旦的诗歌真正接通了西方现代主义诗歌的潮流,抵达了20世纪中国现代新诗的最前沿。
10.《野草》是心灵的炼狱中熔铸的鲁迅诗,是浸透着生命体验的绝望的反抗的哲学。
11.“从来如此,便对么?”这一句话出自小说《狂人日记》主人公之口。
12.《一只马蜂》是中国现代戏剧史上唯一专门写喜剧的剧作家丁西林的代表作。
13.真挚地独抒性灵,追求个性解放是早期新月派诗人徐志摩诗歌的基本艺术个性。
14.胡适的独幕剧《终身大事》,是中国现代第一部话剧剧本。
剧本表现了追求个性解放、婚姻自主的新女性反对封建迷信与传统礼教习俗的斗争。
15.“被规范”了的文学,强调作家深入工农兵的生活,强调作家对自身世界观的改造,强调对外在世界的再现、反映、模仿,反对作家主体性的体现。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现代部分)1.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
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
《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
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
”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
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居多。
影响:它承接了文学革命的现实主义传统,使之发展为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处于主流地位的文学思潮。
2.创造社1921年6月,于日本东京成立。
代表人物: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穆木天、王独清、冯乃超、潘汉年、阳翰笙等。
办有《创造》季刊、《创造周报》、《创造日》、《创造月刊》、《洪水》等十余种刊物。
文艺思想基本倾向是浪漫主义,强调本着“内心的要求”从事文学活动,尊自我、重主观、崇天才、讲神会,强调艺术是自我表现,内心自然流露,艺术以感情为生命。
他们创作了许多浪漫主义倾向的诗歌、小说及戏剧,翻译也以欧美浪漫主义作品为多。
创造社也是具有较多现代主义气息的新文学社团。
创造社和文学研究会在当时形成双峰并峙的两大新文学社团,使浪漫主义成为当时新文学中和现实主义并峙的两大文学主潮。
1925年“五卅”以后,是创造社后期,郭沫若、成仿吾等主干人物思想变化,提倡革命文学;1928年进而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
1929年创造社被国民党查封,成员多数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3.新月社与新月诗派1923年于北京成立。
代表人物:胡适、陈源(陈西滢)、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
原是一个文化社交团体。
1926年4月,徐志摩在《晨报》上开辟的《诗镌》为其代表性刊物。
一、近代文学概述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时期的文学发生了重要变化,被称为近代文学。
这是一个向新文学过渡的阶段:一方面,反帝爱国和民主主义成为文学的基本主题,显现出强烈的政治性、战斗性;另一方面,维护封建统治、抗拒新思潮的正统文学,虽然日渐陷于窘境,但仍在不断挣扎。
在诗文领域,启蒙思想家和早期改良主义人物的诗文作品值得重视。
龚自珍是首开文学新风气的人物,接着,魏源、林则徐、张维屏等也写了许多富于时代色彩和历史意义的作品。
太平天国领袖们的诗文,在“弃伪存真”文化纲领指导下,批判封建主义的陈词滥调,提倡朴实明晓的文风,直接为革命斗争服务。
戊戌变法前后,改良主义运动代表人物梁启超力倡“诗界革命”“文界革命”,并推誉黄遵宪“我手写我口”的新派诗;他的散文则导源于龚自珍,打破了传统古文的格局,务为平易畅达,风靡一时,号为“新文体”。
《少年中国说》等说理文章,气势磅礴,铺张淋漓,颇有鼓动力量。
辛亥革命时期,南社诗人柳亚子、陈去病、苏曼殊等人的作品洋溢着充沛的爱国主义和民主主义精神。
同时,以守旧复古为特征的传统诗文,仍活跃一时,诗歌方面先后有“宋诗运动”和“同光体”诗派,古文则产生了梅曾亮等名家,号称“桐城派”中兴。
曾国藩原受桐城派影响,又重经世之学,追随者不少,或另称“湘乡派”。
这些诗文流派大都只是在某些观念和形式技巧上略有变异或翻新,由于时代已经发生巨大变化,受近代西学影响,古文已趋衰微,当然不可能再找到新的出路了。
在梁启超“小说界革命”的倡导之下,近代谴责小说得以盛行,代表作有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吴沃尧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刘鹗的《老残游记》,被称为“清末四大谴责小说”。
这些作品突出暴露了封建官场的黑暗腐朽,广泛宣传了社会改良,在内容和题材上较古代小说有明显的开拓,有的还吸收了西方小说的技法,但艺术成就一般不高。
辛亥革命后出现的“鸳鸯蝴蝶派”小说和“黑幕小说”,思想和艺术价值都不高。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二)22秋在线作业1答案3
试卷总分:100 得分:100
一、单选题 (共 10 道试题,共 30 分)
1.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一生从事于革命文学的鼓吹和创作,作品曾发生广泛社会影响的作家是()
【A.项】1935年
【B.项】1936年
【C.项】1932年
【D.项】1937年
【此题正确选项是】:C
2.表现农村生活和农民的苦难、-农民的坚忍精神的诗集是()
【A.项】艾青的《大堰河》
【B.项】臧克家的《烙印》
【C.项】蒲风的《茫茫夜》
【D.项】刘半农的《扬鞭集》
【此题正确选项是】:B
3.在中国现代作家中,以深刻描写城市底层人民和市民的性格、命运为重要特色,对中国现代文学做出重要贡献的是()
【A.项】叶绍钧
【B.项】老舍
【C.项】郁达夫
【D.项】鲁迅
【此题正确选项是】:B
4.长诗《王贵与李香香》是()
【A.项】抒情长诗
【B.项】叙事长诗
【C.项】格律诗
【D.项】自由体诗
【此题正确选项是】:B
5.抗战时期在上海"孤岛"创作南明史剧,颂扬忠烈、指斥奸伪的剧作家是()
【A.项】于伶
【B.项】夏衍
【C.项】田汉
【D.项】阿英
【此题正确选项是】:D
6.《兄妹开荒》是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以后出现的()
【A.项】丁玲
【B.项】艾青。
试题库现代文学部分(试题)一、填空题(每空一分)1.鲁迅原名( ),浙江绍兴人,生于( )年于( )逝世,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赞赏鲁迅“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 )和伟大的( )”。
2.鲁迅的第三个短篇小说集《》收历史小说8篇,多是在“( )”基础上,“( ),”“( )”的古今融合之作。
3.鲁迅五四时期的杂文多收在《》中,部分篇幅较长的文章则收在《》里。
他前期的杂文集有《》、《》、《》和《》四本。
4.鲁迅后期杂文集有《》、《》、《》、《》、《》、《》、《》、《》、《》、《》等十本。
5.郭沫若原名( ),“沫若”是他( )年开始发表新诗时期的笔名。
6.五四以后郭沫若写了三个历史剧《》、《》和《》,合称《三个叛逆的女性》。
7.除《女神》外,郭沫若还出版了《》、《》、《》等诗集,1928年写的《》,显示了革命文学初期诗歌创作的实绩。
8.郭沫若除了诗歌集之外,还有自传体小说《》等小说绩。
9.“皖南事变”后,郭沫若创作了《》、《》、《》、《》和《》等五部大型历史剧,借历史题材,讽谕现实,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
10.胡适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白话诗集,出版于( )年( )月。
他的《》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较早出现的剧本。
11.叶绍均的长篇小说《》反映了辛亥革命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部分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生活道路和精神面貌。
( )称其为“扛鼎之作”。
12.许地山的《》等作品借异域写故土,表现了较鲜明的浪漫主义特色。
而他30年代以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为题材的《》和《》则标志着他走上了切实沉着的现实主义创作道路。
著名散文《》是其性格的自我写照。
13.王统照早期的短篇小说《》、《》表现了对“爱”与“美”的追求和幻灭;后来的《》则写了血和泪,对黑暗现实进行暴露和控诉;30年代的长篇《》展显了30年代初期北方农村政治腐败,经济崩溃的广阔画面。
14.冰心著名的小诗集是《》和《》,作品以较少的诗行表现一种感情意境充满了对( )、( )和( )的歌颂。
东北师范大学东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一)16秋在线作业1一、单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被称为“雨巷诗人”的是()A. 李金发B. 冯乃超C. 徐志摩D. 戴望舒正确答案:2. 现实主义和“主观战斗精神”的论争,发生在共产党员作家和谁之间()A. 郭沫若B. 茅盾C. 萧军D. 胡风正确答案:3. 持久深入地探索、表现生活在混乱黑暗现实中的分裂、残缺、矛盾而痛苦的“自我”的诗人是()A. 郭沫若B. 徐志摩C. 戴望舒D. 穆旦正确答案:4. 茅盾创作于30年代的散文有()A. 《风景》B. 《故乡杂记》C. 《乡村杂景》D. 《白杨礼赞》正确答案:5. 勾勒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的散文集是()A. 《湘行散记》B. 《朝花夕拾》C. 《画梦录》D. 《风景谈》正确答案:6.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会刊是()A. 《抗敌文艺》B. 《抗日文艺》C. 《抗战文艺》D. 《救亡文艺正确答案:7. 谁被称为新感觉派的"圣手"?()A. 穆时英B. 刘呐鸥C. 施蛰存D. 叶灵凤正确答案:8. 被称作"时代的鼓手"的诗人是()A. 闻一多B. 艾青C. 田间D. 臧克家正确答案:9. 《七月》刊物的主编是()A. 艾青B. 胡风C. 田间D. 阿垅正确答案:10. 被朱自清誉为“五四”时期“惟一的爱国诗人”是()A. 郭沫若B. 闻一多C. 冰心D. 郁达夫正确答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一)16秋在线作业1二、多选题(共10 道试题,共30 分。
)1.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在于()A.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人物画廊中最成功的民族资本家的艺术形象B. 概括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悲剧性的历史命运C. 表现了"实业救国"道路的破产D. 表现了民族资产阶级参加民主革命的革命性、进步性E. 揭示了中国社会更加殖民地化的本质特征,回击了托派的"中国已经走上资本主义道路"的谬论正确答案:2. 文学革命初期白话诗和小说的共同特点是()A. 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思想倾向B. 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C. 白话诗诗味不足D. 小说艺术性不高(除鲁迅)E. 具有开创性质正确答案:3. 现代派诗(或称现代诗派)的成员有()A. 戴望舒B. 李金发C. 徐迟D. 卞之琳E. 路易士正确答案:4. "五四"文学革命在理论上的主要倡导者有()A. 胡适B. 鲁迅C. 陈独秀D. 茅盾E. 周作人正确答案:5. 选出朱自清的作品()A. 长诗《毁灭》B. 诗文集《踪迹》C. 散文集《空山灵雨》D. 散文《给亡妇》E. 散文《白种人--上帝的骄子》正确答案:6. 民族主义文学的成员有()A. 潘公展B. 王平陵C. 穆时英D. 黄震遐E. 陈铨正确答案:7. 五四文学革命时期的文学思潮特点是()A. 现实主义占主潮地位B. 浪漫主义也是一股强大的思潮C. 现代主义还只有部分引进D. 现代主义也是强大的思潮E. 新文学与封建复古思潮的激战正确答案:8. 创作了诗合集《汉园集》而被称为"汉园诗人"的是()A. 徐迟B. 路易士C. 卞之琳D. 何其芳E. 李广田正确答案:9. 抗战相持阶段国统区创作在形式上的特点是()A. 多幕剧替代街头剧、短剧B. 街头剧、短剧涌现C. 长篇小说涌现D. 街头诗、传单诗涌现E. 叙事诗、抒情诗替代街头诗、短诗正确答案:10. 学衡派、甲寅派反对文学革命的主要观点是()A. 反对现实主义B. 反对文学"为人生"C. 反对白话D. 赞美、维护文言E. 反对言文合一正确答案: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一)16秋在线作业1三、判断题(共20 道试题,共40 分。
第8讲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代戏剧代表:曹禺与《雷雨》、《日出》一、30年代戏剧(一)、30年代戏剧与20年代戏剧1.20年代戏剧春柳社,1910年任天知、汪仲贤、欧阳予倩、陈大悲组建的“进化团”1914年,出现了以上海为中心的“职业化”剧团新民社等所谓“甲寅中兴”。
它以职业化、商业性为特色。
春柳社以演出社会剧为主(强调艺术性)(《茶花女》),天知派带有强烈的政治性(强调政治教化意义《血蓑衣》、《东亚风云》),新民社以家庭商业剧演出为主(追求商业性《恶家庭》)。
一是“把戏剧做传播思想,组织社会,改善人生的工具”二是提倡现实主义,要求戏剧在“当今社会里”取材,表现当时人们每日的生活,描写普通平常人,打破大团圆结局模式,如实反映现实。
力主建设“西洋式的新剧”。
因此,以《新青年》的“易卜生号”为开端,迅速形成了介绍外国戏剧理论、翻译和改编外国戏剧创作的热潮。
针对文明新戏职业化与商业化的问题——“爱美剧”(Amateur)(业余剧),强调非营业性质,追求艺术性的戏剧观点,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交通大学等学校纷纷成立业余剧社,并在特定的场合、特殊的时间演出新剧。
这即是所谓的“中国小剧场运动”。
由于小剧场运动十分重视剧本创作,因此培育了田汉、丁西林等话剧文学作家。
20年代代表性剧作:《终身大事》(胡适),《幽兰女士》(陈大悲)、《泼妇》(欧阳予倩)、《道义之交》(蒲伯英),《赵阎王》(洪深),田汉的《名优之死》、《湖上悲剧》、《苏州夜话》,丁西林的《一只马蜂》、《压迫》等。
2.30年代戏剧30年代话剧的最大特点是在早期文明戏与“五四”新话剧发展中已经孕育的广场戏剧与剧场戏剧。
出现了以曹禺、夏衍为代表的成熟剧作家。
当时上海活跃着五大剧社:田汉领导的南国社、洪深领导的复旦剧社、应云卫领导的上海戏剧协社、朱襄丞与罗鸣凤领导的辛酉剧社、陈白尘领导的摩登剧社。
1930年8月,以上海艺术剧社为基础,集合了辛酉、南国、摩登等剧团,成立了中国左翼剧团联盟,以后又改组为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在“演剧大众化”的口号下,努力将戏剧大众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