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绿树和落叶树
- 格式:ppt
- 大小:4.25 MB
- 文档页数:7
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区别常绿植物:常绿植物主要是常绿树,也有常绿灌木等。
大多数松、柏科植物是属于常绿树(也有属于落叶树的,如落羽松)常绿树是指它终年常绿,但不代表它不会掉叶子,它与落叶树不同点在于落叶树在秋冬季时会多数或全数落叶,常绿树在四季都有落叶,但同时它也有再长新叶,有些松、柏科的叶子在老了、枯黄后会留在干上,不会落下(如杉木)。
并不只有松柏会长青,阔叶树中也很多是常青的(如椰子、乌心石、青刚栎、第伦桃、桑、榕、白千层、莲雾等非常多)常绿树:常绿树是指一年四季都有绿叶的多年生木本植物。
常绿树的叶子并非永不凋落,只不过叶子寿命比落叶树的叶子寿命长一些,如冬青叶可活1年~3年,松树叶可活3年~5年,罗汉松的叶子可活2年~8年。
常绿树每年春天都有新叶长出,同时也有部分老叶脱落,但茎上一年四季都保持有绿叶,所以称作常绿树。
另外,常绿树有阔叶和针叶两类:常绿阔叶树多半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般不耐寒,如棕榈、香樟、柑橘、珊瑚树等;常绿针叶树多半是裸子植物,如松树、柏树等。
中国植被的主要类型和地理分布中国几乎包括世界上除了极地冻原以外所有主要植被类型,并有高原高寒植被。
全国自然植被包括29植被型、52亚型和600多个主要群系。
主要类型概述于后。
森林中国森林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少数零星分布到西北山地,从北向南呈有规律的地带性分布。
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国针叶林普遍分布于国内各地山区,可区别为寒温性、温性和热性针叶林。
寒温性针叶林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
在中国仅见于大兴安岭北部(海拔400~1400米) 和新疆阿尔泰山西北部(1300~2100米),是西伯利亚泰加林的向南延伸。
此外,出现于各高山的亚高山或至高山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寒温性针叶林的建群树种约有50种,主要是各种冷杉、云杉、落叶松和圆柏林。
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较简单,发育良好的冷杉、云杉林,林相整齐,乔木层高20~30~50米,郁闭度0.6~0.9。
大班科学《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以《常绿树和落叶树》为主题,主要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幼儿了解和掌握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和区别。
教材涉及到的章节和内容有:第二章第二节《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和第三章第一节《探索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奥秘》。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2. 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幼儿探索自然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能够正确识别常绿树和落叶树,并理解它们的特点和区别。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观察和思考,探索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奥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图片、实物树木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带领幼儿户外观察不同种类的树木,引导幼儿注意观察树木的叶子特点。
2. 知识讲解: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向幼儿介绍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和区别。
3. 实例分析:展示不同种类的树木图片,让幼儿判断它们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并说明判断的理由。
4. 动手操作:让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树木,并剪下贴在另一张纸上,进行分类,判断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
5. 随堂练习:设计一些有关常绿树和落叶树的选择题,让幼儿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常绿树的特点,另一部分是落叶树的特点。
通过对比的方式,让幼儿更加直观地了解和掌握两者的区别。
七、作业设计1. 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周围的树木,判断它们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并和家长分享判断的理由。
2. 请幼儿用彩笔在画纸上绘制自己喜欢的树木,并剪下贴在另一张纸上,进行分类,判断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让幼儿了解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和区别。
教学过程中,幼儿积极参与,表现出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但在实例分析和随堂练习环节,部分幼儿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区别掌握不够牢固,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巩固。
《常绿树和落叶树》中班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以《常绿树和落叶树》为主题。
教材章节为生态环境篇,具体内容包括: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了解它们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以及它们对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能够分辨它们;2. 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3. 提高学生的观察、思考和表达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及其区别;难点: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对环境的影响。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PPT;学具:画笔、画纸、树叶标本。
五、教学过程1. 情境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树木,激发学生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兴趣。
2. 知识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讲解它们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以及各自对环境的影响。
3. 观察实践(10分钟)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树木,分辨常绿树和落叶树,并记录它们的特点。
4. 小组讨论(5分钟)学生分小组,讨论常绿树和落叶树对环境的影响,以及如何保护树木。
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常绿树 vs 落叶树1. 常绿树:全年绿色,不怕寒冷;2. 落叶树:季节性变化,秋季落叶,春季长新叶;3. 环境影响:常绿树提供栖息地,落叶树调节气候。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画出自己最喜欢的树木,并写上名称、特点及对环境的影响。
答案:例如,松树,常绿树,全年绿色,不怕寒冷,提供栖息地。
2. 作业题目:请学生观察身边的树木,记录它们的生长变化,并思考如何保护树木。
答案:例如,杨树,春季长新叶,秋季落叶,要定期浇水、施肥,防止病虫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视频、PPT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了解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培养了学生关注生态环境的观念。
在观察实践环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分辨身边的树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幼儿园中班教案《常绿树和落叶树》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常绿树和落叶树》。
详细内容包括: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征,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季节变化,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热爱。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征,能区分它们之间的不同。
2. 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生长环境和季节变化,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关注。
3.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区分。
教学重点: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征,认识它们的生长环境和季节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实物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叶子、挂图、PPT、录音机。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到户外观察周围的树木,让幼儿观察树叶的颜色和形状,引导幼儿思考:为什么有些树叶是绿色的,有些树叶会变黄呢?2. 例题讲解(10分钟)通过PPT展示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叶子,讲解它们的特征和区别。
引导幼儿关注树叶的颜色、形状和质地等方面的特点。
3. 随堂练习(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发一张挂图,让幼儿根据挂图上的提示,找出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叶子,并粘贴在相应的位置。
4. 小组讨论(5分钟)5. 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的树木,记录下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征,并画一幅画展示出来。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常绿树和落叶树》2. 板书内容:常绿树:叶子全年绿色,如松树、柏树等。
落叶树:叶子在秋天变黄并掉落,如枫树、梧桐树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周围的树木,记录下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征,并画一幅画展示出来。
2. 答案示例:常绿树:叶子全年绿色,如松树、柏树等。
落叶树:叶子在秋天变黄并掉落,如枫树、梧桐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活动,让幼儿了解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征,提高了幼儿的观察和动手能力。
《常绿树和落叶树》中班教案(幼儿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
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概念,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外部特征,如树叶、树干和树皮等。
2. 第二章:探索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生活环境。
通过观察和分析,让幼儿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以及它们适应不同环境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正确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提高观察和比较能力。
2. 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3. 提高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
难点:让幼儿学会观察和比较,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图片、视频、实物等。
2.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领幼儿户外观察常绿树和落叶树,引导他们注意树木的外部特征和季节变化。
2. 知识讲解:通过图片和视频,详细讲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让幼儿充分理解。
3. 观察比较:让幼儿分组观察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树叶、树干和树皮等,进行比较,并讨论它们的不同之处。
4. 小组合作:分组进行手工制作,用彩笔、剪刀和胶水等制作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作品,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 作品展示:让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引导幼儿分享制作过程中的收获和感受。
6. 课后拓展: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观察周围的树木,了解它们的生活环境,并记录下来。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主要包括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
通过简洁明了的板书,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根据课堂所学,画出自己喜欢的常绿树或落叶树,并写上名称。
2. 答案:幼儿完成的画作,每幅画作都有对应的常绿树或落叶树的名称。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幼儿是否掌握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以及它们的生活环境?2. 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是否采用了生动有趣的方式,让幼儿充分参与进来?3. 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是否适合幼儿的认知水平,是否需要进行调整?拓展延伸:1. 组织幼儿进行户外植树活动,让他们亲身体验植树的过程,增强环保意识。
中班科学活动教案常绿树和落叶树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常绿树和落叶树》,该内容位于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植物的世界》第三节《树木的奥秘》。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常绿树和落叶树种类,探究树木季节变化的原因。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定义和区别,能够正确区分生活中常见的常绿树和落叶树。
2. 通过观察和实践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了解树木季节变化的原因,增强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认识和保护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区分,树木季节变化原因的理解。
教学重点:掌握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观察和保护意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实物模型、PPT、树叶标本。
2. 学具:放大镜、白纸、彩笔、胶棒。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带领幼儿到户外观察周围的树木,引导幼儿注意树叶的颜色和形态,提出问题:“为什么有的树叶是绿色的,有的树叶是黄色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回到教室,展示挂图和实物模型,讲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定义和区别,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掌握两者的特点。
3. 随堂练习(5分钟)分组进行观察树叶标本,让幼儿运用放大镜观察树叶的细节,然后让幼儿在白纸上用彩笔描绘所观察到的树叶。
4. 小组讨论(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树木季节变化的原因,引导幼儿了解树木与季节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定义2. 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3. 树木季节变化的原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身边的树木,分辨常绿树和落叶树,并记录下来。
答案:根据观察结果,正确分辨常绿树和落叶树,并描述它们的特点。
2. 作业题目:和家长一起探讨树木季节变化的原因,记录在作业本上。
答案:根据所学知识,解释树木季节变化的原因。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户外实践活动,让幼儿实地观察树木,巩固所学知识。
大班科学优秀教案《常绿树和落叶树》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大班科学领域,以《常绿树和落叶树》为主题。
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让幼儿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二是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让幼儿能够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并知道它们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知道什么是常绿树和落叶树,了解它们的特点以及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兴趣。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能够区分它们。
难点:让幼儿通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掌握常绿树和落叶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图片、视频、落叶树和常绿树的实物或模型。
学具: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图片和视频,引导幼儿观察常绿树和落叶树,让幼儿说出它们的名字,并提问:“你们知道常绿树和落叶树有什么不同吗?”2. 讲解:教师讲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让幼儿了解它们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3. 实践活动:让幼儿分组进行观察、操作。
一组观察落叶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另一组观察常绿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4. 分享:每组派代表分享观察到的结果,让全班幼儿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5. 操作活动:让幼儿用画笔、画纸、剪刀、胶水等工具,制作自己喜欢的常绿树或落叶树。
6. 展示:让幼儿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大家,让大家一起欣赏。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常绿树、落叶树的特点及变化。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周围的树木,判断它们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并记录下来。
2. 答案:常绿树:松树、柏树等;落叶树:杨树、柳树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要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了解幼儿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程度,以及他们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
2. 拓展延伸:可以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树木的其他知识,如树的生长过程、树的用途等。
大班科学《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大班科学领域的《常绿树和落叶树》章节,详细内容如下:1. 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征;2. 学习如何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3. 探讨常绿树和落叶树在季节变化中的作用;4. 培养对大自然中树木的观察和认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掌握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两者;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探究兴趣;3. 培养幼儿环保意识,提高对自然环境的关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如何让幼儿理解和掌握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征,能够正确区分两者;2.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思考力和表达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兴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叶子、图片、PPT等;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去户外观察周围的树木,提出问题:“大家发现了什么?”引导幼儿关注树木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1)展示实物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叶子,让幼儿观察并说出两者的区别。
(2)通过PPT展示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讲解两者的特征,让幼儿加深理解。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在户外寻找常绿树和落叶树,进行观察记录。
(2)教师点评,给予鼓励和肯定。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常绿树和落叶树》2. 板书内容:常绿树:叶子全年绿色,不掉落落叶树:叶子秋季变黄,掉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5种常绿树和5种落叶树,记录在观察记录表上。
2. 答案:常绿树:松树、柏树、冬青、茶树、桂花树落叶树:枫树、梧桐树、杨树、柳树、银杏树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观察幼儿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理解程度,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 拓展延伸:(1)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实践活动,深入了解树木的生长环境、习性等。
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区别常绿树,落叶树。
我们都知道树木里面有个标新立异的东西,常绿树,它真的常绿吗?与落叶树有什么区别呢?下面就让店铺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希望大家喜欢。
常绿植物和落叶植物的区别常绿植物:常绿植物主要是常绿树,也有常绿灌木等。
大多数松、柏科植物是属于常绿树(也有属于落叶树的,如落羽松)常绿树是指它终年常绿,但不代表它不会掉叶子,它与落叶树不同点在于落叶树在秋冬季时会多数或全数落叶,常绿树在四季都有落叶,但同时它也有再长新叶,有些松、柏科的叶子在老了、枯黄后会留在干上,不会落下(如杉木)。
并不只有松柏会长青,阔叶树中也很多是常青的(如椰子、乌心石、青刚栎、第伦桃、桑、榕、白千层、莲雾等非常多)常绿树:常绿树是指一年四季都有绿叶的多年生木本植物。
常绿树的叶子并非永不凋落,只不过叶子寿命比落叶树的叶子寿命长一些,如冬青叶可活1年~3年,松树叶可活3年~5年,罗汉松的叶子可活2年~8年。
常绿树每年春天都有新叶长出,同时也有部分老叶脱落,但茎上一年四季都保持有绿叶,所以称作常绿树。
另外,常绿树有阔叶和针叶两类:常绿阔叶树多半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般不耐寒,如棕榈、香樟、柑橘、珊瑚树等;常绿针叶树多半是裸子植物,如松树、柏树等。
中国植被的主要类型和地理分布中国主要植被类型有哪些森林中国森林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少数零星分布到西北山地,从北向南呈有规律的地带性分布。
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国针叶林普遍分布于国内各地山区,可区别为寒温性、温性和热性针叶林。
寒温性针叶林是寒温带的地带性植被。
在中国仅见于大兴安岭北部(海拔400~1400米) 和新疆阿尔泰山西北部(1300~2100米),是西伯利亚泰加林的向南延伸。
此外,出现于各高山的亚高山或至高山带,是山地植被垂直带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寒温性针叶林的建群树种约有50种,主要是各种冷杉、云杉、落叶松和圆柏林。
群落的种类组成和结构较简单,发育良好的冷杉、云杉林,林相整齐,乔木层高20~30~50米,郁闭度0.6~0.9。
中班科学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通用一、教学内容本次活动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有趣的植物》章节中的《常绿树和落叶树》一节。
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了解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学会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能正确区分这两种树木。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掌握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学会区分这两种树木。
难点: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展示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实物(树叶、树枝等)。
2. 学具: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带领幼儿去户外观察周围的树木,让幼儿发现树叶的不同。
(2)引导幼儿收集不同种类的树叶,为后续活动做准备。
2. 讲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10分钟)(1)展示挂图,让幼儿观察并说出两种树木的区别。
(2)教师详细讲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如树叶颜色、形状、生长周期等。
3. 例题讲解(10分钟)(1)出示实物树叶,让幼儿判断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
(2)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找出两种树叶的特点,并进行判断。
4. 随堂练习(10分钟)(1)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常绿树和落叶树。
(2)拓展延伸:让幼儿思考常绿树和落叶树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保护树木。
六、板书设计1. 《常绿树和落叶树》2. 内容:常绿树特点:树叶颜色绿、形状多样、生长周期长落叶树特点:树叶颜色丰富、形状各异、生长周期短判断方法:观察树叶颜色、形状、生长周期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与家长一起收集周围的树叶,判断是常绿树还是落叶树,并将结果记录在纸上。
2. 答案:根据观察和判断,将树叶进行分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常绿树和落叶树》中班教案(幼儿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领域教材《探索自然》第四章《树木的世界》第三节《常绿树和落叶树》。
教学内容详细包括: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了解它们在四季中的变化,通过观察周围环境中的树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基本特点,能区分这两种树木。
2. 培养幼儿观察自然现象的能力,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3.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表达交流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区分。
教学重点: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实物、四季变化视频。
2.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幼儿观察户外或教室内的树木,引导幼儿关注树木在四季中的变化。
2. 例题讲解(10分钟)展示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讲解它们的特点,引导幼儿进行观察和思考。
3.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幼儿分组讨论,让幼儿用画笔、彩泥等学具制作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模型。
4. 小组展示(5分钟)每个小组展示制作的模型,其他幼儿进行评价,教师点评并给予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常绿树和落叶树》2. 板书内容:常绿树:四季常绿,叶子不会掉落。
落叶树:秋冬季节叶子会变黄并掉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回家后,观察小区或家附近的树木,分辨哪些是常绿树,哪些是落叶树,并记录下来。
2. 答案:根据观察结果,正确分辨出常绿树和落叶树。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组织幼儿进行户外实践活动,实地观察和记录树木的变化,进一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同时,鼓励幼儿收集不同种类的树叶,进行树叶画创作,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区分。
2. 教学重点: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培养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3. 实践情景引入:组织幼儿观察户外或教室内的树木。
2024年《常绿树和落叶树》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大自然的秘密》第三章《奇妙的树》,详细内容为“常绿树和落叶树”一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幼儿了解常绿树与落叶树的区别,认识常见的常绿树和落叶树种类,理解树木与季节变化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基本特征,能够分辨身边的常绿树和落叶树。
2. 培养幼儿观察大自然、探索科学现象的兴趣。
3. 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教育他们爱护树木,保护环境。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常绿树与落叶树的特征及其区别。
难点:让幼儿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并分辨周围的常绿树和落叶树。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实物或图片、PPT、视频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画笔、彩色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观察幼儿园内的树木,引导幼儿发现树木在不同季节的变化。
提问:“为什么有的树叶会掉落,有的树叶不会掉落呢?”2. 新知识学习(10分钟)教师通过PPT、视频等形式,介绍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征及区别。
3. 例题讲解(5分钟)教师出示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引导幼儿分辨并说出它们的特征。
教师邀请幼儿上台演示,加深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认识。
4.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发放观察记录表,让幼儿在幼儿园内寻找常绿树和落叶树,进行观察记录。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讨论如何保护树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1. 常绿树:叶子不会掉落,四季常绿。
2. 落叶树:叶子会随季节变化掉落。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小朋友们在家长的带领下,去附近的公园或小区观察常绿树和落叶树,完成观察记录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2. 拓展延伸:组织一次亲子活动,让幼儿和家长一起种植树木,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取与组织。
《常绿树和落叶树》优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物学》教材第五章第一节,主题为“常绿树和落叶树”。
详细内容主要包括: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定义、特点、生态环境及分类;比较两种树在生物周期、叶的形态和功能等方面的异同;探讨常绿树和落叶树在生物圈中的作用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分类。
2. 掌握常绿树和落叶树在生物周期、叶的形态和功能等方面的异同。
3. 提高学生运用生物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常绿树和落叶树在生物周期、叶的形态和功能等方面的异同。
教学重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分类及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实物(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树叶)、PPT。
2. 学具: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放大镜。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观察校园内的树木,引导学生注意树叶的颜色和形态。
2. 基本概念与特点(10分钟)教师讲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定义、特点,通过挂图和实物展示树叶的形态。
学生跟随教师学习,对比观察常绿树和落叶树的树叶特点。
3. 生物周期与叶的形态功能(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常绿树和落叶树在生物周期、叶的形态和功能等方面的异同。
学生观看PPT,跟随教师分析两种树的生长周期和叶的形态功能。
4. 分类与生态环境(10分钟)教师讲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分类,分析它们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学生通过显微镜观察树叶的细节,加深对两种树分类的理解。
5.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讲解典型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学生独立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六、板书设计1. 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基本概念、特点、分类。
2. 两种树在生物周期、叶的形态和功能等方面的异同。
3. 常绿树和落叶树在生态环境中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描述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点及生物周期。
树木的分类与特点树木作为大自然的瑰宝之一,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提供了氧气、食物、栖息地,并为我们的环境美化增添了色彩。
然而,你了解树木的分类和特点吗?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树木的分类并介绍它们的主要特点。
一、落叶树和常绿树树木主要分为两大类:落叶树和常绿树。
它们的区别在于叶子的特点。
落叶树指的是在秋季时叶子会脱落的树种,而常绿树则是一年四季都保持绿叶。
这两类树木都有不同的特点和适应环境。
1. 落叶树落叶树包括橡树、枫树、柳树等。
它们在秋季时会让树叶变红、黄或棕色,然后脱落。
这种特点使得落叶树在秋天呈现出美丽的景色。
落叶树通常生长在温带和寒带地区,它们在冬季的极寒天气中进入休眠期,这能帮助它们防止受到寒冷天气的伤害。
2. 常绿树常绿树包括松树、柏树、银杏等。
与落叶树不同,常绿树在一年四季都保持绿叶。
这使得它们在干燥和寒冷的季节中能够继续进行光合作用,并为我们提供氧气。
常绿树通常生长在亚热带和热带地区,它们能够适应温暖和潮湿的气候条件,因此在这些地区广泛分布。
二、树木的特点除了树木的叶子特点外,还有其他一些树木的共同特点,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介绍。
1. 树干和树枝树木的树干和树枝是其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树干通常是木质的,坚固而耐久。
树枝则延伸自树干,承载着树叶、花和果实。
树枝的伸展和分布形成了树木不同的外观。
2. 根系树木的根系通过在土壤中生长,为树木提供水分和营养。
根系通常分为主根和侧根。
主根从树木底部向下延伸,提供支撑力和吸收养分的功能。
侧根则从主根分支出来,在土壤中广泛分布,吸收水和养分。
3. 树木的高度和宽度树木的高度和宽度是其另一个显著特点。
不同的树种具有不同的生长速度和最终高度。
一些树木可以生长到几十米甚至上百米的高度,例如巨杉和桉树。
而有些树种则较为矮小,高度大约只有几米。
4. 树叶的形状和大小树叶的形状和大小也是树木的特点之一。
树叶的形状可以是长形、圆形或心形等各种形状。
中班科学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精品教案一、教学内容《常绿树和落叶树》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多彩的植物世界》第三节。
本节课详细内容主要包括认识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征、了解它们的生长环境和季节变化,通过观察和比较,培养幼儿对自然环境的感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能够描述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征,知道它们的生长环境和季节变化。
2. 能力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比较、分析的能力,提高幼儿对自然现象的探究兴趣。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培养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征、生长环境和季节变化。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分析常绿树和落叶树的不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实物或图片、放大镜、生长过程图解。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双面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带领幼儿去户外观察周围的树木,让幼儿说说他们看到的树木有什么不同。
引导幼儿观察树叶的颜色、形状和树冠的浓密程度。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实物或图片,让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
讲解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生长环境和季节变化,让幼儿了解它们的区别。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分组,每组发一张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图片,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它们的特点。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幼儿的疑问。
4. 互动讨论(10分钟)讨论为什么会有常绿树和落叶树,它们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5. 创作环节(10分钟)教师发放画纸、彩笔等学具,让幼儿画出他们心中的常绿树和落叶树。
教师指导幼儿如何构图、上色,鼓励幼儿发挥创意。
教师带领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常绿树和落叶树的特征。
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常绿树和落叶树?它们有什么特点?”引导幼儿进行拓展思考。
六、板书设计1. 《常绿树和落叶树》2. 内容:常绿树:四季绿叶,树冠浓密,适应性强。
落叶树:季节性落叶,树冠稀疏,生长环境多样。
大班科学《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7篇在工作和生活中,少不了要写各种各样的文档,不论是写制度、写总结、写计划、写方案、写教案还是写其它的材料,能写出一篇好的文档,体现了一个人的文笔,也体现着一个人的能力,下面是我整理的《大班科学《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7篇》,快快拿去用吧!大班科学《常绿树和落叶树》教案1一、教材分析现在正值秋季,许多树都发生了变化,而这一变化是孩子们日常生活常见的,活动“常绿树和落叶树”不仅符合季节特征,而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
《刚要》中指出内容的选择应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又有利于拓展幼儿的视野和经验,大班幼儿对周围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能初步运用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
他们在生活中已经观察到了有的树回落叶,有的树一年四季常青,却不知道形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幼儿的经验是浅显的、零碎的,因此,通过此活动,帮助幼儿提升应验。
二、教学目标活动的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终点,是教学内容的归宿,对整个活动具有导向作用,考虑到幼儿对常绿树和落叶树的已有经验水平和潜在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我从认知、情感、能力三方面制定了具体的目标,其中有相对独立的成分,又又相互融合的一面。
1、能区分常绿树和落叶树,并尝试分类。
2、喜欢参与探究活动,并能大胆讲述自己的探究结果。
3、懂得大自然变化的美,又初步的环保意识。
整个目标的制定注重了整合性,其中目标1、2是重难点所在。
解决重难点的方法,我采用了幼儿最喜欢的操作活动,让幼儿在操作中探究,在操作重解决难点。
三、教学准备教学准备是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必要条件。
我为幼儿提供了前期的经验准备和物质准备两方面。
为了更好的开展此活动,在活动前,我请家长带领孩子一起观察树,并共同收集各种树叶,让幼儿一起参与材料的准备,这样能更好地调动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在活动中,我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会动会说的画面深深地吸引了幼儿,还为幼儿提供了各种可以操作的树叶。
四、教学流程每个教学过程都是很重要的环节,也是教师对教材的理解和活动设计的很重要的体现和实现的过程,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的教授能力,我将教学过程分四部分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