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

篇一:视野检查实验报告

彩色分辨视野测定实验报告

学号:02a14541姓名:庄加华高意日期:摘要:本实验旨在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并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比较左

右视野的异同并指出盲点在视网膜上的位置并计算它的大小。实验以一名大学生为被试,用

彩色视野计测定被试的视野以及盲点范围。研究结果表明:

(1)被试视野范围红色视标上方为40,鼻侧72°,下方50°,颞侧65°。

(2)被试左右两眼的视野范围都大致呈椭圆形,视野在不同角度上可以看到的范围是不一

样的,在鼻侧要小于颞侧,上方小于下方。引言:

视野是指当人的头部和眼球不动时,人眼能观察到的空间范围通常以角度表示。人的视

野范围,在垂直面内,最大固定视野为115°,扩大的视野范围为150°;在水平面内,最大

固定视野为180°,扩大的视野为190°。人眼最佳视区上下,左右视野均为只有°左右;良好视野范围,位于在垂直面内水

平视线以下30°和水平面内零线左﹑右两侧各15°的范围内;有效视野范围,位于垂直面内

水平视线以上25°,以下35°,在水平面内零线左右各35°的视野范围。在垂直面内,实际上人的自然视线低于水平视线,直立时低15°,放松站立时低30°,放松坐姿时低40°,因此,视野范围在垂直面内的下界限也应随放松坐姿,放松立姿而改变。色觉视野,不同颜色对人眼的刺激不同,所以视野也不同。白色视野最大,黄﹑蓝﹑红

﹑绿的视野依次减小。方法:

被试者

东南大学机械学院20XX级一名本科生,男,年龄为20,视力正常

仪器与材料

彩色分辨视野计,红色视标,视野图纸,铅笔

实验设计采用双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左右眼和角度,因变量为被试看到的视野范围。

实验程序

准备工作

1、把视野图纸安放在视野计背面圆盘上,学习在图纸

上做记录的方法。(记录时与被试

反应的左右方位相反,上下方位颠倒)。

2、主试选择一种某一大小及颜色(如红色)的刺激。

3、让被试坐在视野计前。被试戴上遮眼罩把左眼遮起来,下巴放在仪器的支架上,用右

眼注视正前方的黄色注视点,一定不要转动眼睛。同时用余光注意仪器的半圆弧。如果看到

弧上有红色的圆点,或者原来看到了红色后来又消失了,要求立即报告出来。在红点消失前,

觉得颜色的色调有何变化,也要及时报告。

4、主试将视野计的分度肖拔出,转动圆盘,将弧放到

0-180°的位置上。然后将肖插入

相应角度位置的孔中,固定圆盘。把弧上滑轮放在被试左边的半个弧靠近中心注视点处,并

移动滑轮将红色刺激由内向外慢慢移动。直到被试看不见红色时为止,把这时红色刺激所在

的位置用笔记录在视野图纸的相应位置上。然后再把红色刺激从最外向中心注视点移动,到

被试报告刚刚看到红色时为止,用同样方法做记录。

5、再按同样的程序,用红色刺激在被试右边的半个弧

上实验。但有一点不同,当红色刺

激从内向外或从外向内移动的过程中,会产生红色刺激突然消失和再现的现象。把红色突然

消失和再现当时的位置记录下来,这就是盲点的位置。

6、把视野计的弧依次放到45-225°、90-270°、135-315°等位置上,再按上述程序测

定红色的视野范围。每做完弧的一个位置休息2分钟。

7、安上述步骤分别测定黄、绿、蓝、白各色的视野范围,用相应颜色的笔把被试反应位

置记在同一张视野图上。

8、将另一张视野图纸安放在视野计的背面,让被试戴上遮眼罩,用左眼注视中心黄色注

视点,按上述同样程序进行测定和记录。

9、询问被试各彩色从视野中逐渐消失时感到颜色有何变化。3结果由图像可以判断:此被试视野范围红色视标上方为40,鼻侧72°,下方50°,颞侧65°。

实验缺陷

由于对实验不太熟悉,在测量时并没有太注意盲点的变化,图像并不完美呈椭圆。

四、注意事项

在视野图上做记录要特别注意:当刺激在左边时,所测得的结果应记录在图纸的右边;

刺激在右边应记录在图纸的左边。因为彩色视野图是表明对人体外部的不同彩色的可见范围,

而不是视网膜上不同的彩色区域,所以视野图与视网膜上左右部位是相反的,上下部位是颠

倒的。

五、分析

由图可以看出,左右眼没太大变化,对于两眼视野0到90度上逐渐增大,90到180度

上逐渐增大,180到270度上稍微增大,270到360度上基本不变,说明了视野在不同角度上

可以看到的范围是不一样的,在鼻侧要小于颞侧,上方小于下方,而且说明黄色视标的左右

眼视野范围都是呈椭圆形形的,这与以往的实验是相符的。篇二:视野和盲点的测定实验报

人体生理学实验实验名称:视野和盲点的测定班级13应用心理(1)班姓名王

璐学号20XX0实验日期20XX年10月20号指导教师

严璘璘

【实验目的】

1、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并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

2、证明盲点的存在,并计算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实验背景】

一、视野

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此范围又称为周边视力,也就

是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借助此种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

断视觉传导通路以及视觉中枢的机能。正常人的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

侧的较宽。在相同的亮度下,白色视野最大,红色次之,绿色最小。不同颜色视野的大小,

不仅与面部结构有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不同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情况。

二、盲点

视网膜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即视神经乳头所在的部位)没有视觉感受细胞,外

来光线成像于此不能引起视觉,故称该部位为生理性盲点。由于生理性盲点的存在,所以视

野中也存在生理性盲点的投射区。此区为虚性绝对性暗点,在客观检查时是完全看不到视标

的部位。根据物体成像规律,通过测定生理性盲点投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可以根据相似三

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的定理,计算出生理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实验设备及材料】

一、视野

视野计,红色和绿视标,视野图纸,眼罩、铅笔自备。

二、盲点

白纸,铅笔自备,黑色视标,尺,遮眼罩。

【实验方法】

一、视野

1、观察视野计的结构和熟悉使用方法视野计的样式颇多,最常用的是弧形视野计。它是安在支架上的半圆弧型金属板,可围

绕水平轴旋转360度。该圆弧上有刻度,表示由点射向视网膜周边的光线与视轴之间的夹角。

视野界限即以此角度表示。中央装一个固定的黄色注视点,其对面的支架上附有可上下移动

的托颌架。测定时,受试者的下颌置于托颌架上。此外,视野计附有各色视标,在测定各种

颜色的视野时使用。

2、在明亮的光线下,受试者下颌放在托颌架上,调整

托架高度,使眼与弧架的中心点在

同一条水平线上。遮住一眼,另一眼凝视弧架中心点,接受测试。

3、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缓慢移动紧贴弧架的白色视标,直至受试者能看到为止。记下此

时视标所在部位的弧架上所标刻度。退回视标,重复测试一次,待得出一致的结果以后,将

结果标在视野图的相应经纬度上。同法测出对测的度数。

4、将弧架一次转动45度角,重复上述测定,共操作4

次得8个度数,将视野图上8个

点依次相连,便得出白色视野的范围。每做完弧的一个位置休息2min。

5、按上述方法分别测出该侧的红色、绿色视野。

二、盲点

1、将白纸贴在墙上,受试者立于纸前50cm处,用遮眼罩遮住一眼,在白纸上与另一眼

相平的地方用铅笔划一“+”字记号。令受试者注视“+”字。实验者将视标由“+”字中心向

被测眼颞侧缓缓移动。此时,受试者被测眼直视前方,不能随视标的移动而移动。当受试者

恰好看不见视标时,在白纸上标记视标位置。然后将视标继续向颞侧缓缓移动,直至又看见

视标时记下其位置。由所记两点连线之中心点起,沿着各个方向向外移动视标,找出并记录

各方向视标刚能被看到的各点,将其依次相连,即得一个椭圆形的盲点投射区。

2、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定理,可计算出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及盲点直径。盲

点距中央凹的距离=盲点投射区至“+”字距离×

15/500(mm),盲点直径=盲点投射区直径

×15/500(mm)

【观察项目】

一、视野

被试:许洁主试:王璐被测眼:右眼

二、盲点

被试:许洁主试:王璐被测眼:左眼根据测量,盲点投射区至“+”字的距离=236mm,垂直径=60mm,横径=20mm 【实验结果】

一、视野

视野图如下:

二、盲点根据公式计算得出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盲点横径=,盲点垂直径=,

实验结果与正常盲点值相比,不符合生理性盲点垂直径±2cm,横径±2cm的规

律。

【结果分析与讨论】

一、视野

1、视野测定时,被试的眼睛没有一直盯着中央的小圆片,眼睛有所转动,使被试提前或

者延后看见亮片。

2、仪器问题。金属刻度感的角度不精确。

3、被试有个心理期望,导致测量数据偏差很大。

4、主试对是否看到红点的标准没有明确规定。

5、在测量期间,被试反映由于没有中间的休息,眼睛过度疲劳。也会导致一定的误差。

二、盲点

1、实验者与“+”的距离不能始终保持在50cm

2、实验者对于看到与看不到“+”的界定是模糊的,主观判断不是很标准明确,所以测

量结果还是误差极大。

3、移动白纸时,保持水平的移动。

4、只测量了一次,如果多次测量,应该会相对提高准确性。

5、实验操作时,没有保持实验室的安静,影响被试的判断。篇三:测定视野范围实验报

第页共4页1第页共4页2第页共4页3第页共4页4篇四:视野和盲点的测定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视野和盲点的测定视野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并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

二.原理

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此范围又称为周边视力,也就

是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借助此种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

断视觉传导通路以及视觉中枢的机能。正常人的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

侧的较宽。在相同的亮度下,白色视野最大,红色次之,绿色最小。不同颜色视野的大小,

不仅与面部结构有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不同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情况。

三.材料

1.实验对象:人

2.实验仪器:视野计,白色、红色和绿色视标,视野图纸,铅笔。

四.方法

1、观察视野计的结构和熟悉使用方法视野计的样式颇多,最常用的是弧形视野计。它是一个安在支架上的半圆弧型金属板,

可围绕水平轴旋转360°。该圆弧上有刻度,表示由点射向视网膜周边的光线与视轴之间的

夹角。视野界线即以此角度表示。中央装一个固定的黄色注视点,其对面的支架上附有可上

下移动的托颌架。测定时,受试者的下颌至于托颌架上。此外,视野计附有各色视标,在测

定各种颜色的视野时使用。

2、在明亮的光线下,受试者下颌放在托颌架上,调整托架高度,使眼与弧架的中心点在

同一条水平线上。遮住一眼,另一眼凝视弧架中心点,接受测试。

3、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缓慢移动紧贴弧架的视标(视标颜色任选),直至受试者能看到

为止。记下此时视标所在部位的弧架上所标刻度。退回视标,重复测试一次,待得出一致的

结果以后,将结果标在视野图的相应经纬度上。同法测出对侧相应的度数。

4、将弧架一次转动45°角,重复上述测定,共操作4次得8个度数,将视野图上8个

点依次相连,便得出所选颜色视野的范围。每做完弧的一个位置休息2min。

五.实验结果

个人视野相应经纬度原始数据

【思考题】

视觉实验时,刺激图片选用多大的视角合适答:视角不宜太大,控制在普通人的视角范围之内。盲点的测定一.实验目的

证明盲点的存在,并计算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二.原理视网膜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即视神经乳头所在的部位)没有视觉感受细胞,外

来光线成像于此不能引起视觉,故称该部位为生理性盲点。由于生理性盲点的存在,所以视

野中也存在生理性盲点的投射区。此区为虚性绝对性暗点,在客观检查时是完全看不到视标

的部位。根据物体成像规律,通过测定生理性盲点投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可以根据相似三

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的定理,计算出生理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三.材料

1.实验对象:人

2.实验仪器:白纸,铅笔,黑色视标,尺,遮眼罩。

四.方法

1、将白纸贴在墙上,受试者立于纸前50cm处,用遮眼罩遮住一眼,在白纸上与另一眼

相平的地方用铅笔划一“+”字记号。令受试者注视“+”字。实验者将视标由“+”字中心向

被测眼颞侧缓缓移动。此时,受试者被测眼直视前方,不能随视标的移动而移动。当受试者

恰好看不见视标时,在白纸上标记视标位置。然后将视标继续向颞侧缓缓移动,直至又看见

视标时记下其位置。由所记两点连线之中心点起,沿着各个方向向外移动视标,找出并记录

各方向视标刚能被看到的各点,将其依次相连,即得一个椭圆形的盲点投射区。

2、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定理,可计算出盲点与中央凹的距离及盲点直径。

五.实验结果篇五:实验五视野的测定实验五视野的测定〔目的要求〕

1、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

2、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基本原理〕

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时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即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借助此

种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断视力传导通路及视觉中枢的机能。正常人的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侧的较宽。在相同的亮度下,白光

的视野最大,红光次之,绿光最小。〔实验器材〕

视野计、白色、红色和绿色视标,视野图纸,铅笔。〔方法与步骤〕

1、观察视野计的结构和熟悉使用方法。视野计的样式很多,最常用的是弧形视野计。它是一个安在支架上的半圆弧形金属板,

可围绕水平轴旋转360°。该圆弧上有刻度,表示由点射向视网膜周边的光线与视轴之间的

夹角。视野界限即以此角度表示。在圆弧内面中央装一个固定的小圆镜,其对面的支架上附

有可上下移动的托颌架。测定时,受试者的下颌置于托颌架上。托颌架上方附有眼眶托,

篇二:视野和盲点的测定-实验报告

人的视野测量

【实验目的】

1、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测量出人体视野范围。

2、寻找盲点的存在,并计算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实验背景】

一、视野

视野是单眼固定注视正前方一点时所能看见的空间范围,此范围又称为周边视力,也就是黄斑中央凹以外的视力。借助此种视力检查可以了解整个视网膜的感光功能,并有助于判断视觉传导通路以及视觉中枢的机能。正常人的视力范围在鼻侧和额侧的较窄,在颞侧和下侧的较宽。在相同的亮度下,白色视野最大,红色次之,绿色最小。不同颜色视野的大小,不

仅与面部结构有关,更主要的是取决于不同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上的分布情况。

二、盲点

视网膜在视神经离开视网膜的部位(即视神经乳头所在的部位)没有视觉感受细胞,外来光线成像于此不能引起视觉,故称该部位为生理性盲点。由于生理性盲点的存在,所以视野中也存在生理性盲点的投射区。此区为虚性绝对性暗点,在客观检查时是完全看不到视标的部位。根据物体成像规律,通过测定生理性盲点投射区域的位置和范围,可以根据相似三角形各对应边成正比的定理,计算出生理盲点所在的位置和范围。

【实验设备及材料】

一、视野

视野计,红色和绿视标,视野图纸,眼罩、铅笔自备。

二、盲点

白纸,铅笔自备,黑色视标,尺,遮眼罩。

【实验方法】

一、视野

1、观察视野计的结构和熟悉使用方法

视野计的样式颇多,最常用的是弧形视野计。它是安在支架上的半圆弧型金属板,可围绕水平轴旋转360度。该圆弧上有刻度,表示由点射向视网膜周边的光线与视轴之间的夹角。视野界限即以此角度表示。中央装一个固定的黄色注视点,其对面的支架上附有可上下移动的托颌架。测定时,受试者的下颌置于托颌架上。此外,视野计附有各色视标,在测定各种颜色的视野时使用。

2、在明亮的光线下,受试者下颌放在托颌架上,调整托架高度,使眼与弧架的中心点在同一条水平线上。遮住一眼,另一眼凝视弧架中心点,接受测试。

3、实验者从周边向中央缓慢移动紧贴弧架的白色视标,直至受试者能看到为止。记下此时视标所在部位的弧架上所

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工程测量实验报告 专业班级:D测绘131 姓名学号:戴峻2013132911 测绘工程学院 实验报告一、精密角度测量 一、实验名称:精密角度测量 二、实验性质:综合性实验 三、实验地点:淮海工学院苍梧校区 时间:2016.6.02 四、实验目的: 1. 掌握精密经纬仪(DJ1或DJ2)的操作方法。 2. 掌握方向法观测水平角水平角的观测顺序,记录和计算方法。 五、仪器和工具: 全站仪一台,三脚架一个,记录板一块,自备铅笔,记录手薄和观测目标物。

六、实验内容及设计: 在实验之前,需要做的工作是:了解实验内容,以及读数的多种限差,并选择好实验地点,大略知道实验数据的处理。 1.实验步骤: (1)架设全站仪,完成对中、整平; (2)调清楚十字丝,选择好起始方向,消除视差; (3)一个测站上四个目标一测回的观测程序 2. 度盘配置: 设共测4个测回,则第i个测回的度盘位置略大于(i-1)180/4. 3. 一测回观测: (1) 盘左。选定一距离较远、目标明显的点(如A点)作为起始方向,将平读盘读数配置在稍大于0 o处,读取此时的读数;松开水平制动螺旋,顺时针方向依次照准B、C、D三目标读数;最后再次瞄准起始点A并读数,称为归零。

以上称为上半侧回。两次瞄准A点的读数之差称为“归零差”,检核是否超限,超限及时放弃本测回,重新开始本测回。 (2)盘右。先瞄准起始目标A,进行读数;然后按逆时针放线依次照准D、C、B、A各目标,并读数。 以上称之为下半测回,其归零差仍要满足规范要求。 上、下半测回构成了一个测回,检核本测回是否满足各项限差,如超限,重新开始本测回,合限,进行下一测回工作。 4.记录、计算 (1)记录。参考本指南所附的本次实验记录表格。盘左各目标的读数按从上往下的顺序记录,盘右各目标读数按从下往上的顺序记录。 (2)两倍照准误差2C的计算。按照下式计算2C 对于同一台仪器,在同一测回内,各方向的2C值应为一个定值。若有变化,其变化值不超过表1.1中规定的范围 表1.1 水平角方向观测法的技术要求

领导干部分析检查报告

滦平一中领导班子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 (2009年6月12日) 根据县委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按照教育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阶段工作计划,我校领导班子认真查摆自身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及深层次原因,召开了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通过公开栏、发放征求意见表等形式,向社会广泛征求了意见。通过归纳整理,对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学校班子进一步分析了近年来我校教育的发展状况,认真查找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理清了我校科学发展的思路,并制定了促进我校健康和谐科学发展的思路和工作措施。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学校领导班子在贯彻落实学习实践活动中形成共识 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以来,我校领导班子成员带头学习,并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情况认真撰写学习心得体会、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同时,校领导班子深入群众开展调研活动。在学校工作推动科学发展、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形成了以下几点共识: 1、谋划推进学校发展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也是学校发展的行动指南。只有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谋划学校工作的正确

思路、推进学校工作的政策措施、领导学校工作的实际能力,才能确保学校各项工作又好又快发展。 2、谋划推进学校发展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科学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要求我们必须用发展的思路、改革的办法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勇于创新。学校各项工作,今天所取得的成绩就源于改革创新,明天的发展更依赖于改革创新。以创新求特色,以特色促发展,坚持不懈地深化学校教育教学的改革,是教育事业的活力所在、希望所在。 3、谋划推进学校发展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也是学校工作必须始终追求的价值取向。学校是培养人、教育人、为经济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圣地,必须始终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使学生成为合格的优秀人才,为全县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输送更多的有用之才。 4、谋划推进学校发展必须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学校发展必须立足今天,放眼未来。要不断地完善学校管理体制,科学制定合理的长远发展规划;要不断地改善学校的教学设施,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要不断地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一批优秀的青年骨干教师,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情况及存在的突出问题

《土木工程实验(一)》实验报告

姓名:肖龙 报名编号:T0759202101411509000002 学习中心:福建省厦门电子职业中专学校奥鹏学习中心[25] 层次:高起专 专业:建筑工程技术 实验一:水泥实验 一、实验目的: 1、学习水泥性质检验方法; 2、熟悉水泥的主要技术性质; 3、检验水泥是否合格。 二、实验内容: 第1部分: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测定 实验仪器、设备:水泥净浆搅拌机(符合GB3350.8要求);维卡仪;净浆标准稠度测定仪;凝结时间测定仪;圆台试模;初凝时间试针;终凝时间试针;水泥湿气养护箱;天平,量筒;其他工具:小刀、小铲。 1、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 (1)实验原理:水泥标准稠度净浆对标准试杆(或试锥)的沉入具有一定阻力。通过试验不同含水量水泥净浆的穿透性,以确定水泥标准稠度净浆中所需加入的水量。 本实验采用代用法测定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并采用不变用水量法,量取拌用水142.5ml,根据实验结果换算得出最终标准稠度用水量。 (2)实验数据及结果

2、水泥凝结时间测定 (1)实验原理:凝结时间以试针沉入水泥标准稠度净浆至一定深度所需的时间表示。 (2)实验数据及结果 第2部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 1、实验依据: GB17671—1999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 2、实验仪器、设备:行量式胶砂搅拌机;振实台;水泥抗折强度试验机;水泥抗压强度试验机;专用夹具;试模;大小括料器,金属刮平尺;养护箱、养护池;天平,量筒。 3、实验数据及结果 水泥检验项目合格性评定:

(1)水泥的凝结时间是否符合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答:水泥的凝结时间符合要求。依据GB175-2007《通用硅酸盐水泥》对P.042.5水泥的技术要求:凝结时间:初凝时间不早于45分钟,该试验初凝时间为140.2分钟,终凝时间不迟于600分钟,该试验终凝时间为203.22分钟,所以符合要求。 (2)水泥胶砂强度是否符合要求,是如何判定的? 答:符合要求。依据胶砂强度:28天抗折强度9.28≥6.5、抗压强度51.15≥42.5(实验数据结果不小于以下表中数据)。 实验二:土的压缩试验 一、实验目的:通过土的压缩实验得到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孔隙比与压力的关系,即压缩曲线——e~p曲线,并以此计算土的压缩系数a1-2,判断土的压缩性,为土的沉降变形计算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1、计算公式 (1 + W0)Gs Pw (1)试样初始孔隙比:e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 1 P0 (2)各级压力下试样固结变形稳定后的孔隙比: (1 + e0) e i = e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hi h0 e1 –e2 △ e (3)土的压缩系数:a1-2 = ___________________ =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P2–p1 △ p

机械工程测试实验报告----白云静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 实验指导书 学院: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 班级: 11010141 学号: 1101014125 姓名:赵艳峰

实验一 用应变仪测量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 一 实验目的 1、掌握在静载荷下使用电阻应变仪测量方法; 2、掌握桥路连接和电阻应变仪工作原理; 3、了解影响测量误差产生的因素。 二、实验仪器及设备 等强度梁 编号;天平秤;砝码;yd-15型动态电阻应变仪; 游标卡尺;千分尺(0~25㎜);DY-15型直流24伏电源; 三、实验原理 电测法的基本原理是:将电阻应变片粘贴在被测构件的表面,当构件发生变形时,应变片随着构件一起变形(ΔL/L ),应变片的电阻值将发生相应的变化,通过电阻应变仪,可测量出应变片中电阻值的变化(ΔR/R ),并换算成应变值,或输出与应变成正比的模拟电信号(电压或电流),用记录仪记录下来,也可用计算机按预定的要求进行数据处理,得到所需要的应变或应力值。电阻应变片的灵敏度是构件单位应变所引起应变片电阻值的变化量,用K 来表示, K= L/L R/R ??=ε R/R ? yd-15动态电阻应变仪主要技术参数 1、测量点数:4点 8点 2、测量范围: 10000微应变 3、标定应变: 50, 100, 300, 1000, 3000微应变,标定误差不超过 1%,最小 1微应变 4、灵敏系数:k=2.00 5、灵敏度:0.25mA/με(12Ω及2Ω负载) 0.093 5mA/με(16Ω负载) 0.025mA/με(20Ω负载) 0.01mA/με(50Ω负载) 0.01伏/με(1k 负载) 6、电阻应变片:按120Ω设计,100~600Ω可用。 7、线性输出范围:0 30mA(12Ω及2Ω负载)

诊断学实验

目录 第一篇体格检查报告 体格检查报告一:四大生命体征...........................................................................1 体格检查报告二:一般状态、皮肤粘膜、浅表淋巴结................................................2 体格检查报告三:头颈部检查..............................................................................4 体格检查报告四:胸廓、肺和胸膜........................................................................7 体格检查报告五:心脏和血管检查........................................................................9 体格检查报告六:腹部检查.................................................................................11 体格检查报告七:脊柱、四肢及神经系统检查 (12) 第二篇辅助检查报告 实验报告一:X线检查……………………………………………………………………………13 实验报告二:心电图检查…………………………………………………………………………15第一篇体格检查报告 检查报告一:四大生命体征 一、检查目标: 1、熟练掌握四大生命体征的测量方法。 2、掌握四大生命体征的正常值及记录方法。 二、检查用物: 口表、酒精棉球、秒表、汞柱式血压计、听诊器。 三、检查步骤: (一)体温(腋测法): 擦干腋窝汗液,将体温表水银端放于腋窝顶部,用上臂将体温表紧紧夹住,测量10分钟后读数。正常值为36~37℃。 (二)脉搏: 将右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的指腹置于动脉表面(通常用两侧桡动脉),感知动脉管壁的起伏,以检查其速率、节律、大小、强弱及动脉壁的弹性等。正常人的脉搏,每分钟60~100次,节律整齐,强度相等,其速度和节律与心跳一致。

心脏检查——触诊

二、触诊 心脏触诊除可进一步确定视诊检查发现的心尖搏动位置和心前区异常搏动的结果外,尚可发现心脏病特有的震颤及心包摩擦感。与视诊同时进行,能起互补效果。 触诊方法是检查者先用右手全手掌开始检查,置于心前区,然后逐渐缩小到用手掌尺侧(小鱼际)或示指和中指指腹并拢同时触诊,必要时也可单指指腹触诊(图2-5-25a,b)。 (一)心尖搏动及心前区搏动 触诊除可进一步确定心尖搏动的位置外,尚可判断心尖或心前区的抬举性搏动。心尖区抬举性搏动是指心尖区徐缓、有力的搏动,可使手指尖端抬起且持续至第二心音开始,与此同时心尖搏动范围也增大,为左室肥厚的体征。而胸骨左下缘收缩期抬举性搏动是右心室肥厚的可靠指征。对视诊所发现的心前区其他异常搏动也可运用触诊进一步确定或鉴别。另外,心尖搏动的触诊对于复杂的心律失常患者结合听诊以确定第一、第二心音或收缩期、舒张期也有重要价值。 (二)震颤 震颤(thrill)为触诊时手掌感到的一种细小震动感,与在猫喉部摸到的呼吸震颤类似,又称猫喘。震颤的发生机制与杂音相同,系血液经狭窄的口径或循异常的方向流动形成涡流造成瓣膜、血管壁或心腔壁震动传至胸壁所致。发现震颤后应首先确定部位及来源(瓣膜、大血管或间隔缺损),其次确定其处于心动周期中的时相(收缩期、舒张期或连续性),最后分析其临床意义。 在一般情况下,震颤见于某些先天性心血管病或狭窄性瓣膜病变,而瓣膜关闭不全时,则较少有震颤,仅在房室瓣重度关闭不全时可触及震颤。除右心(三尖瓣及肺动脉瓣)所产生的震颤外,震颤在深呼气后较易触及。临床上凡触及震颤均可认为心脏有器质性病变。触诊有震颤者,多数也可所到响亮的杂音。但是,通常触诊对低频振动较敏感,而听诊对高频振动较敏感,对于某些低音调的舒张期杂音(如二尖瓣狭窄),可能该杂音不响亮或几乎听不到,听诊不够敏感,但触诊时仍可觉察到震颤,需引起注意。兹将不同部位与时相震颤的常见相关病变列于表2-5-10。 表2-5-10心前区震颤的临床意义 部位时相常见病变 胸骨右缘第2肋间收缩期主动脉狭窄 胸骨左缘第2肋间收缩期肺动脉狭窄 胸骨左缘第3-4肋间收缩期室间隔缺损 胸骨左缘第2肋间连续性动脉导管未闭 心尖区舒张期二尖瓣狭窄 心尖区收缩期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

【范文】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 目前,我校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入了分析检查阶段。在学习调研和分析检查阶段中,我院领导班子在校党委的领导下,通过多种形式认真学习党委宣传部下发的有关材料,不断提高对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认识,不断提高科学发展对高校建设发展重大意义的认识。现根据要求,将我院领导班子的分析检查报告汇报如下:一、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科学发展观是对以胡锦涛总书记的党中央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观点的高度概括;科学发展观是十七大精神的灵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就会对发展的实践产生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吸收和借鉴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科学系统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改革发展的实践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党中央在全国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教育活动,有着深刻的国际、国内背景。国际背景:当前,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虽然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但国际环境中不稳定因素、不确定因素增多,我国发展的外部条件较之过去更加复杂多变。面对这种形势,中国如何与其他国家一起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使经济全球化向着均衡、普惠、共赢的方向发展,促进人类

文明繁荣进步,维护世界和平稳定,这对中国共产党是一个考验。国内背景:改革开放将近三十年,虽然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着一系列需要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如何尽快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使广大百姓同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如何解决发展过程的不平衡和经济建设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如何加强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以及提高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国民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这些都是我们党面临的问题。所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对党的建设、国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在高校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更有特殊的意义。高校能否实现科学的发展,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关系到我们国家的未来。只有把科学的发展观内化为学校的办学观,才能实现我国高等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的分析:三年来,在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我院在学科专业建设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韩语专业先后被确定为校级重点建设学科,被评为国家级第二类特色专业建设点,《基础韩语》被评为市级精品课程,《韩语语法》被评为校级精品课程。韩语系教师的科研成果也取得了显著成绩。阿语系专业的师资队伍结构进一步优化,XX年科研取得了重要突破,对外的影响力逐步扩大。斯语虽为新建专业,但在学校领导、有关职能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基础建设扎实,各方面建设稳步发

师德分析检查报告【精品】

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师德分析检查报告》的,好的应该跟大家分享,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师德分析检查报告 通过“学规范,强师德,树形象”师德主题教育活动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进一步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从事教育工作已经34年了,在校级干部的岗位上也有21年了,无论是从事教育教学,还是从事管理工作,工作时间越长,我越理解师德的含义和意义。我认为师德是教师最重要的素质。加强师德建设是教师队伍建设最为重要的内容,教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无时无刻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因此,师德的好坏往往影响和决定了学校的校风和学风的好坏;决定着教育的质量。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育好人,各方面都要为人师表,所以我自从站上讲台后,就非常注意为人师表,在语言或行动中都注意严格要求自己,在平时的工作中,总是以一个人民教师准则规范自己,爱祖国、爱人民,积极工作,要求上进。对照《教师法》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结合自己的工作,通过和大家一起学习、讨论和评议,进行如下自我师德分析检查: 1、在爱国守法方面。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作为党员,热爱党、拥护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自觉遵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 2、在爱岗敬业方面。忠诚于党和人民教育事业,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认真负责,从不得敷衍塞责。没有私自在外兼课、兼职、对学生进行有偿家教和违反党员干部管理条例规定等问题。 3、在关爱学生方面。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4、在教书育人和管理育人方面。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耐心辅导,诲人不倦,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没有对学生进行家教或组织学生违规统一征订教辅材料等问题。 5、在为人师表方面。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热爱学校,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6、在终身学习方面。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注重知识的更新,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认真钻研业务,努力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及管理工作水平。在依法执教方面,能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能够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没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学高为师,德高为范,反思自己,觉得自己从教和管理工作数十年来,自己的表现在示范方面做得还很不够,自我剖析,主要有以下方面:

手把手教你看懂视野检查报告

手把手教你看懂视野检查报告 视野检查在临床上的重要性不言自明。然而,作为一个眼科新手,或是一名需要了解病人视野变化的内科或外科医生,当你拿到一张视野报告,是否会觉得有些无从下手?这篇文章中,我们以Humphrey 视野计报告为例,「简单粗暴」地说明如何大致看懂一张视野报告的内容。 图1 Humphrey 视野计报告 Humphrey 视野计通常由6 个图形组成,分别为阈值图、灰度图、阈值总偏差图、模式偏差图、总偏差概率图和模式偏差概率图(依次对应图1 中的①~⑥)。 其中,阈值图是测量得到的原始数据,即每个位点的光敏感度。自动视野计用阈值光标强度来表示光敏感度,单位为dB,0dB 为最强,100dB 为最弱。灰度图根据阈值图生成,用不同的色阶直观地表示不同的视敏度。 阈值总偏差图和模式偏差图是将检查结果和同龄健康人的正常值比较之后得出的结果,并基于此生成了总偏差概率图和模式偏差概率图。由于测量得到的原始光敏度数据受年龄等多种因素影响,因此偏差值在临床工作中更加重要。 判断可靠性 拿到视野报告的第一步,是评价报告的可靠性。主要指标有以下几个:

视功能评估 灰度图

图4 灰度图 灰度图具有直观易懂、一目了然的特点,对于初学者而言,拿到一张视野报告时最容易注意到的就是灰度图了。但需要注意的是,灰度图是直接把测得的视敏度用不同的色阶表示,只是一个粗略的定性表达。另外,实际上,实测的视敏度受年龄、屈光介质等因素影响变化很大,因此,绝对不能直接用灰度图得出视野缺损状况的评估结论! 模式偏差概率图 图5 模式偏差概率图 总偏差概率图(Total deviation):把每一位点上的实测值与该位点上的正常人分布情况作比较,得出其属于正常分布的概率,并以符号表示。P 值表示该点视野正常的可能性。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机械工程测试技术基础》实验报告 专业 班级学号 姓名 成绩 沈阳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机械工程实验教学中心 2015年4月

目录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桥性能实验1 1.1实验内容1 1.2实验目的1 1.3实验仪器、设备1 1.4简单原理1 1.5实验步骤2 1.6实验结果2 1.7思考题4 实验二状态滤波器动态特性实验4 2.1实验内容4 2.2实验目的4 2.3实验仪器、设备5 2.4简单原理5 2.5实验步骤5 2.6实验结果6 2.7思考题11 实验三电机动平衡综合测试实验11 3.1实验内容11 3.2实验目的11 3.3实验仪器、设备11 3.4简单原理12

3.5实验步骤12 3.6实验结果13 3.7思考题15 实验四光栅传感器测距实验15 4.1实验内容15 4.2实验目的16 4.3实验仪器、设备16 4.4简单原理16 4.5实验步骤16 4.6实验结果17 4.5思考题19 实验五 PSD位置传感器位置测量实验19 5.1实验内容19 5.2实验目的19 5.3实验仪器、设备19 5.4简单原理19 5.5实验步骤20 5.6实验结果20 5.7思考题23 -

实验一金属箔式应变片——电桥性能实验指导教师日期 1.1实验内容 1.2实验目的 1.3实验仪器、设备 1.4简单原理

1.5实验步骤 1.6实验结果 表1.1 应变片单臂电桥实验数据表

表1.2 应变片半桥实验数据表 根据实验结果计算单臂和半桥的灵敏度、线性误差、回程误差,在座标纸上分别画出单臂、板桥的输入及输出关系曲线,并在曲线上标出线性误差、回城误差位置:

大工2017《道桥工程实验(二)》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土的压缩试验 一、实验目的:通过土的压缩试验得到试样在侧限与轴向排水条件下的孔隙比和压力的关系,即压缩曲线—e ~p 曲线,并以此计算土的压缩系数a 1-2,判断土的压缩性,为土的沉降变形计算提供依据。 二、实验原理: 1、计算公式 (1)试样初始孔隙比: 0s w 00 (1)1 w G e ρρ+= - (2)各级压力下试样固结变形稳定后的孔隙比:000 (1) i i e e e h h +=- ? (3)土的压缩系数:121-221-=-p -p p e e e α?= ? (4)土的压缩模量: 0 s1-21-21+e E α= 三、实验内容: 1、实验仪器、设备: 固结容器:环刀、护环、透水板、水槽、加压上盖。环刀:内径为61.8mm ,高度为20mm ;护环:保证试样侧面不变形,即满足侧限条件;透水板:其渗透系数大于试样的渗透系数。 加压设备:由压力框架、杠杆及砝码组成。 变形量测设备:量程10mm ,最小分度值为0.01mm 的百分表。 2、实验数据及结果

3、实验成果整理 四、实验结果分析与判定:

(1)根据实验结果,该土的压缩类别如何?该土的压缩类别为中性压缩土。

实验名称:钢筋混凝土简支梁实验 一、实验目的:1、分析梁的破坏特征,根据梁的裂缝开展判断梁的破坏形态;2、观察裂缝开展,记录梁受力和变形过程,画出荷载挠度曲线;3、根据每级荷载下应变片的应变值分析应变沿截面高度是否成线性;4、测定梁开裂荷载和破坏荷载,并与理论计算值进行比较。 二、实验基本信息: 1.基本设计指标 (1)简支梁的截面尺寸150mm×200mm (2)简支梁的截面配筋(正截面)150mm×200mm×1200mm 2.材料 (1)混凝土强度等级C30 (2)钢筋强度等级HRB335 三、实验内容: 第1部分:实验中每级荷载下记录的数据

心脏检查

第五节心脏检查 心脏的视、触、叩、听为临床医师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每个医生必须熟练掌握。运用视、触、叩、听等检查方法初步判定有无心脏疾病,判断心脏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及程度,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检查的注意事项是: ①一般采取仰卧位或坐位; ②体查时特别是听诊时要求环境安静;查体光线最好是来源于左侧;室温 不低于20℃; ③受检者应充分坦露胸部,绝不可隔着衣服听诊; ④者应全神贯注,按规范的检查手法,一丝不苟地仔细检查; ⑤认真作好记录,以便全面分析。 一、视诊 心脏视诊要点:检查者站在病人右侧,两眼与病人胸廓同高,以便观察心前区异常搏动和隆起;视诊心尖搏动时;视线应与心尖区呈切线位置。 (一)心前区隆起与凹陷正常人心前区与右侧相应部位对称,无异常隆起及凹陷。 异常情况: ①先天性心脏病或儿童时期即患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有心脏增大,尤其是右室增大时,使正在发育中的左侧前胸壁受压而向外隆起; ②大量心包积液时,心前区胸壁受挤压而向外膨隆,外观显得饱满; ③鸡胸和漏斗胸,心前区呈隆起或凹陷,提示可能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等。 (二)、心尖搏动心尖主要由左室构成。心脏收缩时,心尖冲击心前区胸壁对应部位,使局部肋间组织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apical impulse)。 1正常心尖搏动位置在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O cm处,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一般明显可见。肥胖者或女性乳房垂悬时不易看见。 2 心尖搏动的改变主要是心尖搏动位置、强弱及范围的改变。

(1)心尖搏动位置的改变:生理条件下,心尖搏动的位置可因体位改变和体型不同有所变化。仰卧时,心尖搏动略上移;左侧卧位,心尖搏动可左移2—3cm;右侧卧位可向右移l.0~2.5cm;小儿、矮胖体型、妊娠时,心脏横位,心尖搏动向上外移,可达第4肋间;瘦长型,心脏呈垂直位,心尖搏动向下移,可达第6肋间。 病理条件下,心尖搏动位置可由以下原因发生改变: 1)心脏疾病: 左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右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移位,甚至可稍向上,但不向下移位。 左右室皆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并可伴有心界向两侧扩大。 右位心:心尖搏动在胸骨右缘第5肋间,即正常心尖搏动的镜相位置。 2)胸部疾病: ①一侧胸腔积液或积气,可将纵隔推向健侧,心尖搏动随之稍向健侧移位;一侧肺不张或胸膜粘连,纵隔向患侧移位,心尖搏动亦随之稍向患侧移动。侧卧位时,心尖搏动如无移位,提示心包纵隔胸膜粘连。 ②胸廓或脊柱畸形时,心脏位置发生改变,心尖搏动亦相应移位。 3)腹部疾病:大量腹水、腹腔巨大肿瘤等,使腹内压增高,膈位置升高,心脏横位,从而使心尖搏动位置上移。 (2)心尖搏动强度及范围的变化: 1)生理条件下的变化:胸壁增厚(肥胖、乳房大)或肋间变窄时,心尖搏动减弱,搏动范围也减小;胸壁薄(消瘦、儿童)或肋间增宽时,心尖搏动强,范围也较大。此外,在剧烈运动或情绪激动时,由于心搏有力和心率加快,心尖搏动也可增强。 2)病理条件下的变化: 心尖搏动增强:见于左室肥大、甲状腺功能亢进、发热、贫血时,心尖搏动增强,范围大于直径2cm,尤其是左室肥大,心尖搏动明显增强。 心尖搏动减弱:心肌病变(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心尖搏动减翠;心包积液、左侧胸腔大量积液或积气、肺气肿时,心尖搏动减弱或消失。 负性心尖搏动:心脏收缩时,心尖搏动内陷者,称为负性心尖搏动(dimpulse),见于粘连性心包炎;由于心包与周围组织广泛粘连所致。此现象又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

视野检查实验报告 篇一:视野检查实验报告 彩色分辨视野测定实验报告 学号:02a14541姓名:庄加华高意日期:摘要:本实验旨在学习视野计的使用方法和视野的检查方法,并了解测定视野的意义,比较左 右视野的异同并指出盲点在视网膜上的位置并计算它的大小。实验以一名大学生为被试,用 彩色视野计测定被试的视野以及盲点范围。研究结果表明: (1)被试视野范围红色视标上方为40,鼻侧72°,下方50°,颞侧65°。 (2)被试左右两眼的视野范围都大致呈椭圆形,视野在不同角度上可以看到的范围是不一

样的,在鼻侧要小于颞侧,上方小于下方。引言: 视野是指当人的头部和眼球不动时,人眼能观察到的空间范围通常以角度表示。人的视 野范围,在垂直面内,最大固定视野为115°,扩大的视野范围为150°;在水平面内,最大 固定视野为180°,扩大的视野为190°。人眼最佳视区上下,左右视野均为只有°左右;良好视野范围,位于在垂直面内水 平视线以下30°和水平面内零线左﹑右两侧各15°的范围内;有效视野范围,位于垂直面内 水平视线以上25°,以下35°,在水平面内零线左右各35°的视野范围。在垂直面内,实际上人的自然视线低于水平视线,直立时低15°,放松站立时低30°,放松坐姿时低40°,因此,视野范围在垂直面内的下界限也应随放松坐姿,放松立姿而改变。色觉视野,不同颜色对人眼的刺激不同,所以视野也不同。白色视野最大,黄﹑蓝﹑红 ﹑绿的视野依次减小。方法: 被试者

东南大学机械学院20XX级一名本科生,男,年龄为20,视力正常 仪器与材料 彩色分辨视野计,红色视标,视野图纸,铅笔 实验设计采用双因素被试内设计,自变量为左右眼和角度,因变量为被试看到的视野范围。 实验程序 准备工作 1、把视野图纸安放在视野计背面圆盘上,学习在图纸 上做记录的方法。(记录时与被试 反应的左右方位相反,上下方位颠倒)。 2、主试选择一种某一大小及颜色(如红色)的刺激。 3、让被试坐在视野计前。被试戴上遮眼罩把左眼遮起来,下巴放在仪器的支架上,用右 眼注视正前方的黄色注视点,一定不要转动眼睛。同时用余光注意仪器的半圆弧。如果看到 弧上有红色的圆点,或者原来看到了红色后来又消失了,要求立即报告出来。在红点消失前,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

蛙心起搏点观察实验报告 篇一:蛙心起搏点 蛙心起搏点 实验报告 20081217 01:15:25 阅读175 评论0 字号:大中小 【实验目的】 1 了解在体内观察器官生理特点的方法,并确定蛙心起搏点及传导途径 2 理解内环境稳态的重要性 【实验原理】 哺乳动物心脏的特殊传导系统具有自动节律性,但各部分的节律性高低不同。正常情况下,窦房结的自律性最高,它自动产生的兴奋向外扩布,依次激动心房肌、房室交界、房室束、心室内传导组织和心室肌,引起整个心脏兴奋和收缩。由于窦房结是主导整个心脏兴奋和跳动的正常部分,故称之为正常起搏点;其他部位自律组织受窦房结的“抢先占领或超速驱动压抑”控制,并不表现出它们自身的自动节律性,只是起着兴奋传导作用,故称之为潜在起搏点。一旦窦房结的兴奋不能下传时,则潜在起搏点可以自动发 生兴奋,是心房或心室依从节律性最高部位的兴奋节律而跳动。

两栖类动物心脏的正常起搏点是静脉窦,在正常情况下,其 心房和心室在静脉窦冲动作用下依序搏动,只有当正常起搏点的冲动受阻时,“超速压抑”解除,心脏的自律性次之的部位才可能显示其自律性。 本实验利用结扎阻断传导通路的方法来确定蛙心起搏点和传导途径。 【实验对象】蟾蜍或蛙 【实验器材和药物】蛙板、蛙类手术器械、刺蛙针;线、小烧杯、滴管、任氏液 【实验方法和步骤】 1 暴露心脏蟾蜍或蛙一只,用刺蛙针破坏脑和脊髓后,将其仰卧固定在蛙板上。用剪刀剪开胸骨表面皮肤并沿中线剪开胸骨,可见心脏包在心包中,仔细剪开心包,暴露出心脏,在窦房沟、房室沟处各预 置一段手术用的丝线 2 观察正常心跳频率 观察它们的跳动次序并计数它们在单位时间内的跳动次数 3 结扎窦房沟,并观察心跳的变化 找到静脉窦和心房交界的半月行白线(窦房沟)。然后将预先穿入的丝线沿着

顺外村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完整版

编号:TQC/K107 顺外村领导班子分析检查 报告完整版 Daily description of the work content, achievements, and shortcoming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reasonable suggestions or new direction of efforts, so that the overall process does not deviate from the direction, continue to move towards the established goal. 【适用信息传递/研究经验/相互监督/自我提升等场景】 编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顺外村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完整 版 下载说明:本报告资料适合用于日常描述工作内容,取得的成绩,以及不足,最后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或者新的努力方向,使整体流程的进度信息实现快速共享,并使整体过程不偏离方向,继续朝既定的目标前行。可直接应用日常文档制作,也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对其进行修改。 按照中央、省、市、区、镇的部署和要求,我村领导班子认真扎实地做好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调研、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在深入学习调研、走访谈心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实际,对照“十比十结合”与“五看”的要求,实事求是查摆了影响和制约我村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并对产生这些问题的根源进行了剖析,因地制宜地提出了今后科学发展的思路与对策,现将有关情况报告

软件测试实验报告

本科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技术 实验项目:软件测试技术试验实验地点:实验楼211 专业班级:软件工程学号: 学生姓名:戴超 指导教师:兰方鹏 2015年10月7 日

太原理工大学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名称计算机与软件学院专业班级软件工程实验成绩 学生姓名戴超学号实验日期2015.10. 课程名称软件测试实验题目实验一白盒测试方法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熟练掌握白盒测试方法中的逻辑覆盖和路径覆盖方法。 (2)通过实验掌握逻辑覆盖测试的测试用例设计,掌握程序流图的绘制。 (3)运用所学理论,完成实验研究的基本训练过程。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 测试以下程序段 void dowork(int x,int y,int z) { (1)int k=0,j=0; (2)if((x>0)&&(z<10)) (3){ (4)k=x*y-1; (5)j=sqrt(k); (6)} (7)if((x==4)||(y>5)) (8)j=x*y+10; (9)j=j%3; (10)} 三、主要仪器设备 四、操作方法与实验步骤 说明:程序段中每行开头的数字(1-10)是对每条语句的编号。

A 画出程序的控制流图(用题中给出的语句编号表示)。 B 分别用语句覆盖、判定覆盖、条件覆盖、判定/条件覆盖、条件组合覆盖和路径覆盖方法设计测试用例,并写出每个测试用例的执行路径(用题中给出的语句编号表示)。 C 编写完整的C 程序(含输入和输出),使用你所设计的测试用例运行上述程序段。完整填写相应的测试用例表(语句覆盖测试用例表、判定覆盖测试用例表、条件覆盖测试用例表、判定/条件覆盖测试用例表、条件组合覆盖测试用例表、路径覆盖测试用例表、基本路径测试用例表) 流程图为: 开始 开始 k=0,j=0 (x>0)&&(z<1) k=x*y-1 j=sqrt(k) (x==4)||(y>5) j=x*y+10 j=j%3 结束 1 2 5 7 8 9

心脏检查

心脏检查 (C a r d i a c E x a m i n a t i o n) 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 概述 运用视、触、叩、听等检查方法初步判定有无心脏疾病,判断心脏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及程度.在临床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尽管现代心血管检查方法的进展日新月异,但心脏的视、触、叩、听仍为基本方法,每个医学生必须熟练掌握。 心脏检查应具备的条件 ①一般采取仰卧位或坐位; ②环境应安静,对于杂音的听诊尤为重要;光线最好是来源于左侧,室温不低于20℃; ③受检者应充分坦露胸部,绝不可隔着衣服听诊; ④检查者应全神贯注,按规范的检查手法,一丝不苟地仔细检查,以便全面分析。 视诊 (I n s p e c t i o n o f t h e h e a r t) 心脏视诊要点 患者取卧位,检查者站在病人右侧,先观察胸廓轮廓,然后两眼与病人胸廓同高,以便更好地观察心尖搏动、心前区异常搏动和隆起情况。 (一)胸廓畸形 1、心前区隆起正常人心前区无异常隆起及凹陷。 1)先天性心脏病尤其是右室增大时:法洛氏四联症、肺动脉瓣狭窄等。 2)大量心包积液时 3)R2隆起:升主动脉扩张 (一)胸廓畸形 2、鸡胸、漏斗胸、脊柱畸形 心前区呈隆起或凹陷,提示可能合并先天性心脏病等。 (二)心尖搏动 定义:心尖主要由左室构成。心脏收缩时,心尖冲击心前区胸壁对应部位,使局部助间组织向外搏动,称为心尖搏动(apical impulse)。 正常心尖搏动位置在胸骨左缘第5肋间锁骨中线内0.5-1.0cm处,范围以直径计算为2.0-2.5cm。(二)心尖搏动改变 (1)心尖搏动移位:生理性 仰卧时,心尖搏动略上移; 左侧卧位,心尖搏动可左移2-3cm; 右侧卧位可向右移1.0-2.5cm; 小儿、矮胖体型、妊娠时,心尖搏动向上外移,可达第4助间; 瘦长型,心脏呈垂直位,心尖搏动向下移,可达第6肋间。 (二)心尖搏动改变 (1)心尖搏动移位:病理性 1)心脏疾病: 左室增大,心尖搏动向左下移位。

视野结果解读

在看视野图之前首先应该明确几个基本概念: 阈值检查程序:自动视野仪主要用来检查中心视野,一般常用的检测程序是30-2、24-2,一些晚期的病例可能会用到10-2。 固视丢失率(fixation losses):电脑会自动随机抽查病人的固视情况,并以分数表示,分母是抽查的次数,分子是丢失的次数。一般大于20%则认为结果不可靠。 假阳性率(False POS Errors):患者不应看见的点却给予应答,humphery视野计认为大于33%则检查结果不可靠。 假阴性率(False NEG Errors):患者应该看见却的点却没有给予应答,humphery视野计认为大于33%则结果不可靠 固视丢失率、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统称为可靠性参数,在阅读视野图时应该综合考虑他们对检查结果的影响而不是机械地以20%和33%作为评价视野检查

是否有意义的标准。 在对视野图的参考价值有了一个大概的认识之后,一般的就看模式偏差图(pattern deviation,右下)就可以了,humphery视野计在这张图上已经综合患者的年龄、视力等因素进行了修正,所以基本上可以代表患者的视野情况,但是需要指出的是,对于特别晚期的青光眼病例,灰度图可能比模式偏差图更有意义。 一般来说,总体偏差图(total deviation)反映的是弥漫性的因素,如:白内障,屈光间质混浊等,而模式偏差图(pattern deviation)反映的是局限性的视野缺损。针对此病人来说,年龄为79岁,应该有白内障。我们可以看到总体偏差图几乎全黑,而模式偏差图是下方视野缺损。从db值来看,也是下方下降的更厉害。因此,考虑总体偏差图全黑受白内障因素的影响,模式偏差图是去除了屈光间质混浊的因素的,所以考虑下方视野缺损。 拿过一张视野图,首先应该先看看页首的几个重要的指标参数: central 30-2 threshold test:测试程序 stimulus:iii white 光标的大小和颜色,光标面积与刺激强度有一定比例关系,光标越大,由于空间积累效应,受到刺激的感光细胞越多,刺激强度也就越大。 background:背景光的强度,背景照明与光标亮度对比度越大,光标越容易看见,越小,越不易看见。接近普通办公室照明,以维持视网膜的适应状态。 fixation loss,false pos error,false neg error 楼上已讲,不再赘述。 pupil diameter:瞳孔过小,进入眼内的光减少,可以引起平均光敏感度的下降。一般要求瞳孔>2.5mm。 屈光不正:未矫正的屈光不正不能使光标在视网膜平面形成焦点,而未形成焦点的模糊物象比实际物象面积会偏大,亮度略暗。在做中心30度视野时,尤其要注意矫正屈光不正,因为中心视网膜的空间积累效应差,周边视网膜的空间积累效应要好一些,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物象亮度变暗所减少的刺激强度。 test duration:测试时间,时间过长会使患者疲劳,假阳性错误增多,结果不稳定也不可靠。一般认为,每眼不宜超过15--20分钟。 其它像学习效应,可以问一下病人是第几次视野检查,往往第二次或以后的视野结果比第一次要可靠些。 读完上述的几个参数后,可以对患者的配合程度有一个初步的了解,从而对该图所显示信息的可靠性有一个大体的印象。 然后接着看下面的几张图: 左上为数字定量打印图:将每个检测位点两次检测所得的实际敏感度,以db值在相应的位置上打印出来,敏感度相同只打印一个数字,如果不同则在一旁的括号中表明。db值越大,该点的光敏感性越高。 右上为灰度图:比较直观,一般高敏感区用浅灰度表示,低敏感度用深灰度表示。根据敏感度的大小,每5db降低或增加一级灰度。 左中为总偏差图total deviation:显示的是每一个位点的阈值和同年龄组的正常值进行比较后的差值。 右中为模式偏差图pattern deviation:表示每一个位点所检测到的实际阈值和期望值之间的差值。它是与正常人群视野的经验概率值比较后,并对视野中央与周边敏感度的生理性衰减进行了矫正,因此,反映的视野变化较为客观。它能

实验报告_病例分析_答案[1]

病例分析(一) 男性,67岁,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5年。 尸检见:左、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且以左支为重,左心室壁厚1.5cm,有苍白色病灶。镜下大片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病灶周围部分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变深,部分心肌细胞体积缩小,核周有褐色颗粒样物。心肌间质中脂肪组织丰富,由心外膜伸入至心肌细胞间。脾小体中央动脉和肾入球小动脉管壁增厚、均质红染,管腔狭窄。 分析题: 请问该心脏、脾脏和肾脏发生了哪些基本病变? 参考答案: 该患者心脏发生了心肌坏死(心室壁苍白色病灶,心肌细胞核溶解消失,胞浆均质红染)、心肌肥大(左心室增厚,心肌细胞体积增大,染色深)、心肌萎缩(心肌细胞体积缩小)、病理性色素沉着(心肌细胞核周有褐色颗粒,为脂褐素)、心肌脂肪浸润(脂肪组织伸入心肌细胞间)。肾脏、脾脏发生玻璃样变(细、小动脉管壁增厚、均匀红染)等基本病理变化。 病例分析(二) 一青年男性,因外伤性脾破裂而入院手术治疗。术后卧床休息,一般情况良好。术后第9天,右小腿腓肠肌部位有压痛及轻度肿胀。医生考虑为小腿静脉有血栓形成,嘱其安静卧床,暂缓活动。术后第11天傍晚,患者自行起床去厕所后不久,突感左侧胸痛并咯血数口,体温不高。次日查房时,胸痛更甚,听诊有明显胸膜摩擦音。X线检察左肺下叶有范围不大的三角形阴影。病人年初曾因心脏病发作而住院,内科诊断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经治疗后,最近数月来症状缓解。分析题: 1、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有哪些? 2、左肺可能是什么病变?与前者有无联系?肺内病变的发生机制是什么? 参考答案: 1、致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因素:1)风湿性心脏病(心血管内膜损伤) 2)术后卧床休息(血流缓慢) 3)脾破裂导致大量失血,术后血小板增生、凝血因子和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凝固性增加) 2、肺出血性梗死,与前者有联系,肺内病变的发生机制包括:1)右小腿静脉血栓形成后容易脱落,随血流回流至右心,通过肺动脉输出引起肺小动脉阻塞是引起梗死的先决条件 2)患者患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容易导致肺静脉淤血是出血性梗死发生的重要条件3)肺脏具有组织疏松和双重血液循环的特点是出血性梗死的两个先决条件 病例分析(三) 男,23岁,右趾跌伤化脓数天,畏寒发热2天,曾用小刀自行切开引流。入院当天被同事发现有高热,神志不清,急诊入院。体检检查:体温39.5℃,脉搏130次/min,血压10.7/6.7kPa,急性病容,神志模糊;心率快、心律齐;双肺有较多湿性音;腹软,肝未扪及;全身皮肤多数淤斑,散在各处,右小腿下部发红肿胀,有压痛。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5×1012/L,白细胞25.0×109/L,其中中性粒细胞0.75,单核细胞0.02,淋巴细胞0.23。 入院后即使用大量激素、抗生素、输血2次,局部切开引流。入院后12小时血压下降,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