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上善若水》-课件(1)概要
- 格式:ppt
- 大小:1.18 MB
- 文档页数:30
上善若水课件上善若水课件水,是自然界中最柔软而又最坚韧的存在。
它能够适应各种形态,滋润大地,孕育生命。
而“上善若水”这个词语,更是成为了一种哲学思想的象征。
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中,我们不妨以“上善若水”为主题,探讨一下如何运用这一理念来改善我们的生活。
首先,上善若水意味着柔软与包容。
水没有硬性边界,它能够容纳一切。
我们在与他人相处时,也应该学会包容和宽容。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和价值观,我们应该尊重他人的不同,并且试着去理解他们的立场。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信任。
其次,上善若水意味着灵活与变通。
水能够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它可以流动、可以蒸发、可以凝结。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具备灵活变通的能力。
当我们遇到困难或者挫折时,不要固守一成不变的观念和方法,而是要及时调整自己的思维和行动方式。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更好地适应环境的变化,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路径。
再次,上善若水意味着无私与奉献。
水无私地滋润大地,滋养万物。
我们也应该学会无私地奉献自己。
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家庭中,我们都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支持。
只有当我们愿意付出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去关心和照顾他人的需要时,我们才能够建立起真正的人际关系,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
最后,上善若水意味着善于调节与平衡。
水能够平衡地填满一切容器,它不会过多也不会过少。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学会调节和平衡。
工作与生活、个人与社交、付出与回报,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平衡的方面。
只有当我们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平衡点,不过分偏向某一方面,才能够获得真正的幸福和满足。
总之,上善若水是一种智慧的哲学思想,它告诉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柔软与包容,灵活与变通,无私与奉献,调节与平衡。
只有当我们能够运用这些原则来处理自己的生活,我们才能够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感。
让我们以“上善若水”为指引,积极改善自己的生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处事哲学“上善若水” 这四个字,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夫唯不争,故无尤。
”它的字面含义是:最高的善像水那样。
水善于帮助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
它停留在众人所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接近于道。
上善的人居住要像水那样安于卑下,存心要像水那样深沉,交友要像水那样相亲,言语要像水那样真诚,为政要像水那样有条有理,办事要像水那样无所不能,行为要像水那样待机而动。
正因为他像水那样与万物无争,所以才没有烦恼。
说到这其中所涵盖的思想意义,那就需要多做些解释了。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此乃谦下之德也;故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则能为百谷王。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此乃柔德;故柔之胜刚,弱之胜强坚。
因其无有,故能入于无之间,由此可知不言之教、无为之益也。
”他认为上善的人,就应该象水一样。
水造福万物,滋养万物,却不与万物争高下,这才是最为谦虚的美德。
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一切河流的归宿,是因为他善于处在下游的位置上,所以成为百谷王。
世界上最柔的东西莫过于水,然而它却能穿透最为坚硬的东西,没有什么能超过它,例如滴水穿石,这就是“柔德”所在。
所以说弱能胜强,柔可克刚。
不见其形的东西,可以进入到没有缝隙的东西中去,由此我们知道了“不言”的教导,“无为”的好处。
老子还说:“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此乃效法水德也。
水几于道;道无所不在,水无所不利,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处地也;空处湛静,深不可测。
善为渊也;损而不竭,施不求报,善为仁也……“道”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总根源,是先于具体事物而存在的东西,也是事物的基本规律及其本源。
所以“道”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认知与理解的。
水的德行就是最接近于“道”的,“道”无处不在,因此,水无所不利。
它避高趋下,因此不会受到任何阻碍。
它可以流淌到任何地方,滋养万物,洗涤污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