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交流教学设计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52.50 KB
- 文档页数:11
《城南旧事》读后交流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分享会,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提高沟通技巧。
2.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进一步拓展学生对书中思想情感,以及人物故事的理解。
二、教学活动
活动1:故事分享会
学生在会上分享自己童年的趣事,可以是一件有趣的事情,也可以是一次难忘的经历。
通过分享,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分享中学习到新的知识和经验。
活动2:城南旧事编辑部
以《城南旧事》为主题,让学生从自身出发收集一些生活中的故事,包括童年的趣事,身边人的一些故事,或者生活中的一些变化等。
完成故事编写后,学生可以将自己的作品进行展示,可以是在班级内部的展示,也可以是全校范围内的展示,然后挑选出优秀的作品编辑成册,然后分发给学生欣赏阅读。
活动3:课堂评价
教师通过了解学生课程的实施情况,学生的课堂表现,阅读活动的质量以及整个阅读过程中的笔试质量,并整合教师、小组成员以及其他学生和家长的评价,对课程进行集体评价。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会(教学设计)设计理念:经典作品是我们人类优秀文化的精华,我们要继承和发扬。
指导高年级学生阅读名著,感受经典的魅力,让学生懂得如何读整本书,体会阅读的快乐和阅读的收获。
教学目标:1、交流《城南旧事》读后的认识。
2、懂得如何读懂一本书活动准备:1、发放《城南旧事》一书,人手一本,自由阅读。
2、读中思考,思考中阅读,并做读书笔记。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同学们,你们读过哪些经典作品?最近大家在读——《城南旧事》二、介绍书名、作者、作品影响力、写作缘由1、说说你对题目的理解(英子住在北京城南所经历的童年往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2、谁来介绍作者(出示资料,林海音生于日本,长于北京,成就于台湾)3、在《冬阳·童年·骆驼队》里,作者是怎样描述对北京刻骨铭心的思念呢?(夏天过去……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这正是作者的写作目的。
4、《城南旧事》这部小说有着怎样的影响力?(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文小说一百强”。
拍成电影后,一夜誉满天下,曾在47个国家放映,获过多个国际大奖,如马尼拉第二届国际电影节金鹰奖。
三、交流初读感受1、文中写了哪几个故事?这些故事发生在她几岁的时候?(惠安馆传奇、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7—13岁)2、你最喜欢哪个故事?用几句话来介绍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或主要人物?四、探讨品读方法1、品味作品的语言(1)通过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片断来品味。
①外貌描写(秀贞),抓住了秀贞的什么特点?②动作描写(爸爸),写了爸爸的哪些动作?你读出了什么?③语言描写(宋妈),宋妈的心情怎样,你脑海中浮现什么情景?(2)交流学生摘录的人物外貌、语言、动作描写,猜猜写谁?2、体会人物情感(1)分角色读《爸爸的花儿落了》片断,体会父亲对英子的鼓励与期望。
(2)不仅是爸爸,小说中所有的人物最终都无可奈何地离开了英子,作品弥漫着淡淡的哀愁和沉沉的相思。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教学设计执教:陈梅芳设计理念:当我们把好书送到孩子们面前,我们的工作不是结束,而是刚刚开始。
我们要努力让孩子保持对书籍的持久兴趣,最终这种兴趣才能转化为一种习惯。
我们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让学生学会读书的方法,体会到读书的快乐;让孩子感受到教师、家长对书籍的热爱。
教学目标:1、分小组用各种活动方式交流自己对《城南旧事》的独特认识。
2、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用心感受,倾心交流。
3、通过多样的活动方式感受到阅读的乐趣。
4、通过交流感受英子的单纯善良和书中那“淡淡的哀愁、沉沉的思念”的感情基调活动准备:1、指导学生制定读书计划,两周内阅读完《城南旧事》。
2、为学生分小组共同阅读,利用国庆长假选择方式进行读书交流导入师:同学们,国庆我们一起阅读了《城南旧事》这本书,并且分小组进行交流,我想你们一定对这本书和它的作者林海音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感受。
这节课让我们一起走近她和她的童年师:(播放图片)看,(图片定格,深情地介绍)这就是林海音,一个生于日本,长于北京,成就于台湾,享有盛名的女作家。
林海音有两个故乡,却只有一个童年,那就是她的《城南旧事》。
(课件出示)师:谁来读读关于林海音的介绍,你读,生读:(1)林海音:台湾藉女作家,出生于日本,于20世纪20、30年代随父母客居北京,在这里度过了童年,并且经历了丧父等家庭变故。
后于1948年与夫婿举家迁回台湾。
师:你也来读,生读:(2)《城南旧事》是林海音对于童年生活及北京的追念回忆之作,是她对于魂牵梦绕的童年往事的追索。
在小说中,她娓娓道来,讲述了童年记忆中结识的人以及这些人的命运,作品透出深深的眷恋。
师:今天这节读书交流会就以小组的形式一起来交流我们的读书感悟。
表演提问:假如你来当导演,现在让你按照剧本把故事拍下来,你会拍摄哪一幅场景呢?为什么?学生自由谈会选择拍摄的场景师:下面有请第一组同学为我们带来他们表演的场景,请同学们用心感受。
学生表演师:能告诉我,看完他们的表演最打动你的地方是哪里吗?学生交流师:是啊,有时候,一本好书,只要我们用心去感受,往往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你可以想象它的画面,表演它的场景,这也是我们读书的一种好方法。
《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交流教学设计《城南旧事》读书交流教学设计内容简介《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透过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英子的幼稚眼光,看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林海音一生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台湾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城南旧事》一书写的就是她小时候在北京城南发生的事情,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北京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故事中的英子就是作者林海音的化身,《城南旧事》讲述的故事就是林海音自己的童年。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既是学生实现自身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
小学高年段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循着这样一个宗旨,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节班级读书交流课,希望能通过这种读书交流活动,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品味阅读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在喜欢上阅读。
学情分析本次阅读课读书交流活动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孩子。
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从时间上来说,自己也即将告别童年时代,因此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可以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与故事中“小英子”的童年生活进行对比,在对比、阅读、赏析、品味中体会小英子笔下的那种“超越悲欢的童年”。
之前给孩子们上过整本书阅读的推荐课、指导课,预想设计的这样一节读书交流课,会让孩子们更深一步地走近林海音及《城南旧事》。
活动目标1.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能与大家分享读书心得,体验阅读的快乐。
2.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对比自己的童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活动重点1.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能与大家分享读书心得,体验阅读的快乐。
2.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读书交流,促进个性化阅读。
2.引导学生交流《城南旧事》的读后感想,点评人物性格,抒发自己的感想。
3.学生欣赏《城南旧事》影视作品,进一步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
教学重点:1.通过读书交流,促进个性化阅读。
2.引导学生交流《城南旧事》的读后感想,点评人物性格,抒发自己的感想。
教学难点:学生欣赏《城南旧事》影视作品,进一步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通读了《城南旧事》整本书。
说起《城南旧事》,这本书可厉害呢!请看大屏幕,谁来给大家读一读?2.(课件出示)《城南旧事》曾被评选为亚洲周刊二十世纪中小说一百强。
八十年代还被搬上荧屏,并获得了中国电影金鸡奖等多项大奖,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3.今天我们就一起聊一聊这部经久不衰的作品。
二、谁是读书小明星大家已经完成了《城南旧事》的阅读,下面让我来考考你们吧!1. 歇后语接龙抢答大赛。
(1)惠安馆的“疯子”——秀贞(2)井边的小伙伴儿——妞儿(3)不理我们小孩子的北大学生——德先叔叔(4)藏在草堆里的小伙子——厚嘴唇的青年(5)每天回家都要浇花的是——爸爸(6)妞儿是从哪儿捡的——齐化门(7)文中的“吊死鬼”是指——绿虫子2. 同学们可真厉害,答得又快又准!老师要增加难度了。
下面请大家仔细观察图片,说出这个故事的名字和主人公。
3. 在阅读《城南旧事》这本书的时候,同学们做了阅读记录卡,谁来分享你自己摘抄的段落,谈谈你自己的感受?总结:老师看到很多同学在阅读记录卡上抄下了一段话并写了读书感受,这就是我们读书的方法——做好读书笔记。
【设计意图】有趣的知识竞赛,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并将情节、人物串联起来,为学生提供一个内容复现的过程。
三、漫谈故事和人物3.通过大家的交流,英子天真可爱的形象展现在了我们眼前。
其实在这本书中,还有不少令大家特别感兴趣的人物,你们对谁的印象最深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交流交流吧!【设计意图】当学生读完整本书时,以生动的人物形象为切入点,自由交流,享受读书交流的快乐,提升阅读交流的质量。
《城南旧事》班级读书会设计与反思【设计背景】班级读书会,一直以来都有一个固定的程式,如先读封面,再读目录,回顾主要内容,点击主要人物,最后说说自己的感想或收获。
程式的固定,对于学生来说容易形成一套完整的学习方法,但同时也让学习没有了意外的惊喜。
而没有创意的教学极容易让学生感到疲惫,从而失去探索的欲望。
所以,笔者希望从一个新的角度去引导学生走进一本书,即让书与人生链接,为我们的生活服务,培养学生的思辨力。
《城南旧事》是一本讲述林海音童年故事的成长小说,贴近学生的心理。
尽管它的年代有些久远,可是童年的心理历程都是相同的。
站在童年的角度,我们可以探寻些什么成长的话题呢?笔者开始搜索一些资料,开掘出“送礼物”“帮助别人”“友谊”等话题,打通书与现实的壁垒。
让孩子在读书中思考,在思考中寻找自己,寻找自己成长的足迹,增长生活的智慧。
【教学目标】1.以《城南旧事》为载体,开掘出聊书话题,让学生体验聊书的快乐。
2.以成长为主题,引导学生从书中寻找成长的感觉,直面成长的困惑和问题,获得成长经验。
3.在聊书中学会与人分享自己的思考,倾听别人的想法,构建自己的思想,获得心灵的成长。
【教学过程】1.谈一谈阅读后的感觉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一起聊一聊《城南旧事》。
告诉大家,你喜欢读《城南旧事》这本书吗?为什么?生:我喜欢,这是一本读来有趣的书。
生:喜欢,这是一本语言朴实、读来有真实感的书。
生:喜欢,主人公小英子很有同情心,善良,很有好奇心,感觉她身上有自己的影子。
师:其实,喜欢一本书的理由有时很简单,一句话,一个故事,或是因为其中的一个人物。
可以说,《城南旧事》就是作者林海音童年的成长史,这样的小说也叫成长小说。
阅读这样的小说,其实也就是在阅读我们的童年,感受我们的成长。
(设计意图:阅读后用一句话、一个词来谈自己的感受其实是引导学生明晰自己的阅读快感,提炼自己的阅读心得,是把书读薄的一种训练。
)2.比一比童年里的不同师:童年,这是一个多么富有诗意的人生阶段,它的独特和丰富往往在比较中才能更好体会。
一个时代的人物,一段心灵的童年——《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设计理念】《城南旧事》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的代表作,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它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
本课时设计为一堂阅读交流课,学生自由阅读小说一周时间,再进行阅读交流。
旨在通过“统整、比较”的阅读策略,对书中的人物共性与个性进行形象研究,发现作者创作小说时,是有意识地选择这些人物记录下童年,并将这些人物永存心灵。
【教学目标】1.分享交流读书体会,感受阅读交流的快乐,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统整、比较”的阅读策略,升华对全书主旨的认识。
2.通过比较书中人物形象的异同,发现作者选材的奥秘,初步感受小说的创作艺术。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书中人物形象的异同,发现作者选材的奥秘,初步感受小说的创作艺术。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学习运用“统整、比较”的阅读策略,升华对全书主旨的认识。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阅读学习单》、《人物特点表》2.学生准备:阅读《城南旧事》,完成《阅读学习单》。
【教学过程】一、板题导入新课(一)板题:《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二)同学们,《城南旧事》这本书大家已经读过了对吗?你读了几遍?用一句话说说你读完这本书的总体感受?(三)是啊,读完一本书,在我们的心中总是会留下一些东西,这些东西就像是小小的种子一样,随着我们一次又一次的学习生根发芽,结出智慧的果实。
今天,我们就和同伴们一起分享我们的读书体会,请拿出《阅读学习单》。
【设计意图】开课交流读书情况,教师可及时了解学生读书后的基本情况,为下一步教学环节的实施提供参考。
二、梳理故事脉络(一)在读书时,老师请大家用一幅图来画出你对书中五个故事关系的理解,谁来展示一下?请生展示,每个人说说自己的画法与理解。
预设一:学生发现五个故事是按英子的成长过程有序排列,教师评价:你们读书可真仔细,是的,把这五个故事前后联系起来看,可以发现这五个故事通过主人公小英子的成长经历连接起来,单篇是一个故事,五篇连起来又是一个整体。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1.1 设计依据1.1.1 针对学生对老北京文化的好奇心,以及对于林海音的《城南旧事》的阅读兴趣,设计本节课。
1.1.2 希望通过这节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品,体会作者的情感,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1.1.3 依据新课程标准,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
二、知识点讲解2.1 文学常识2.1.1 介绍林海音的背景,以及《城南旧事》的出版背景。
2.1.2 讲解书中的重要人物,以及他们的性格特点和社会背景。
2.1.3 解析书中的重要事件,以及它们对主人公的影响。
三、教学内容3.1 交流讨论3.1.1 学生分享自己阅读《城南旧事》的心得体会。
3.1.2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书中的主题思想,以及作者的表达手法。
3.1.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书中的社会背景对主人公成长的影响。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理解《城南旧事》的基本情节。
4.1.2 学生能够理解书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4.1.3 学生能够分析书中的主题思想。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难点5.1.1 学生对于书中的一些历史背景和文化习俗的理解。
5.1.2 学生对于作者表达手法的理解和分析。
5.1.3 学生对于书中的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
5.2 教学重点5.2.1 学生能够理解并分析书中的重要人物和事件。
5.2.2 学生能够通过讨论,深入理解书中的主题思想。
5.2.3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PPT课件6.1.1 展示《城南旧事》的封面、作者照片及简介、书籍目录等。
6.1.2 包含重点人物、事件、主题思想的图片和图表。
6.1.3 用于引导学生直观了解书籍内容和加深记忆。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2 笔记本和笔6.2.1 供学生在课堂讨论时记录重点和心得。
6.2.2 便于学生在课后整理和回顾课堂内容。
6.2.3 促进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3 《城南旧事》原著6.3.1 确保每个学生都有书籍,方便随时查阅和引用。
《城南旧事》交流课教学设计交流目标:1、了解作者及作品的内容,感受文字的魅力,激发阅读兴趣。
2、以人物切入开展交流讨论,联系情节,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人物个性,聊自己的看法、感受和收获,学习了解评价人物的方法;通过交流获得心灵成长。
教学过程:一、整书回顾梳理师:童年是一幅缤纷的画,童年是一首七彩的歌,对于已经过了童年的人,童年又变成一个遥远的梦。
在本学期语文课本的第二单元中,我们感受了不同孩子童年生活的情趣,并共读了台湾著名女作家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一书。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城南旧事》。
师:阅读的过程中,同学们常常会看到有感触的某一段便跑来跟我交流自己的想法,运用批注、标签、思维导图多种办法来帮助自己了解故事、理解人物,我把大家做得非常棒的部分思维导图拍照留存下来,我们先一起来看一看。
1、展示学生阅读思维导图师:其中有两张特别引起我的注意,我想请这两位同学简要介绍你的思维导图。
2、学生(2位)介绍代表性的思维导图,梳理全书内容(故事内容角度;人物角度……)师:思维导图可以帮我们厘清故事,也可以帮我们梳理人物,的确是个不错的阅读帮手。
二、聊人物师:《城南旧事》早在1983年就被拍成了电影,我们来欣赏几张剧照,看你们能不能根据阅读的了解猜出他们是谁?(猜出人物后,说说是怎么猜出来的?/你想起书中哪个情节?/英子妞儿图读书中片段)师:林海音在这本书里为我们塑造了大大小小好几个人物,其中你最想聊谁呢?(指名说,师板书人物)你认为哪几个是故事中重要的人物?那我们先聊谁?(根据学生情况开聊,重点约聊2个人物,第1个人物师生聊,第2个组内聊,小组展示和组织)师:我们就先来聊聊秀贞吧,书中有关她的哪些情节打动了你?说一说你对秀贞的看法,读一读书中打动你的那些文字。
学生交流后引发讨论:▲秀贞:秀贞真的是“疯子〃吗?是什么导致了她的悲惨命运?在《兰》中,有一个与秀贞一样经历过感情不顺,命运却截然不同的年轻女子,兰姨娘。
兰姨娘:兰姨娘的离去让英子觉得万分不舍,她身上有哪些优点吸引着英子?秀贞和兰姨娘的命运为什么会截然不同?(秀一一沉浸在过往和失去的伤心与痛苦中无法自拔;兰一一主动逃离过去的生活,独立自主。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使学生了解老北京的历史文化,感受作者林海音对童年和北京这座城市的怀念。
2. 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提高阅读理解水平,激发学生对名著的阅读兴趣。
3. 引导学生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审美情趣,丰富想象力,提高写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章《冬阳童年骆驼队》:引导学生关注骆驼的特征,了解老北京的风土人情,感受作者对童年的怀念。
2. 第二章《城南旧事》:让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宋妈的身世,体会作者对底层人民的关爱。
3. 第三章《爸爸的花儿落了》:引导学生关注爸爸的花儿,理解父爱如山,感受作者对父亲的敬爱。
4. 第四章《惠安馆的疯女人》:让学生了解惠安馆的疯女人,关注社会现象,培养学生关爱他人的品质。
5. 第五章《蓝旗飘飘》:引导学生关注蓝旗,了解民俗风情,感受作者对家乡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了解《城南旧事》的基本内容,感受作者的情感表达。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深入分析作品,理解作品中所蕴含的深刻内涵。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深入分析作品。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案例,了解作品中的文化内涵。
3. 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课堂参与度。
五、教学评价1. 学生阅读理解的测试,了解学生对《城南旧事》的掌握程度。
2. 学生课堂参与度的评价,了解学生对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情况。
3. 学生写作能力的评价,通过写作练习,了解学生对作品内涵的理解和感悟。
六、教学步骤1. 预习指导:让学生提前阅读《城南旧事》,了解章节内容,为课堂讨论做好准备。
2. 课堂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3. 课文讲解:针对本节课的章节内容,进行详细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4. 小组讨论:让学生围绕本节课的主题,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阅读心得。
七、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课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城南旧事》是2003年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小说集,作者是台湾女作家林海音。
全书通过作者英子童稚的双眼对童年往事的回忆,讲述了一段关于英子童年时的故事,反映了作者对童年的怀念和对故乡的思念。
这本书包括《惠安馆》、《我们看海去》、《兰姨娘》、《驴打滚儿》、《爸爸的花儿落了, 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和后记《冬阳bull;童年bull;骆驼队》。
《冬阳bull;童年bull;骆驼队》还被选编入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教材。
《城南旧事》满含着怀旧的基调,将其自身包含的多层次的情绪色彩,以一种自然的、不着痕迹的手段精细地表现出来。
是具有极强的平民意识,一部纯美的散文式的电影;一种委婉的诗意,一片宁静的意境;近乎一幅素雅、淡泊、简约的中国水墨画;满含人间烟火味m..,却无半分名利心。
【学情分析】本学期第一篇课文就是林海音写的,所以学生对作者并不陌生,而且对她的童年生活还充满了好奇。
我就利用学生这一好奇心带他们走进林海音的童年,去感受童年趣事和父母之爱的同时,分析人物,学习写作方法。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阅读一本书的基本方法。
2、通过引导学生读《城南旧事》中的片段,让学生学会分析人物形象,感受作品的艺术魅力。
3、激发学生自主阅读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阅读整本书的方法;初步感受名著中的人物形象和精彩片段的艺术魅力。
难点:激发学生自主阅读《城南旧事》的兴趣。
【教学准备】1、师生共同准备好《城南旧事》2、《城南旧事》名著阅读课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联系旧知导入1、回忆《窃读记》师:同学们。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会小说简析:20年代末,六岁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条小胡同里。
经常痴立在胡同口寻找女儿的“疯”女人秀贞,是英子结交的第一个朋友。
秀贞曾与一个大学生暗中相爱,后大学生被警察抓走,秀贞生下的女儿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不明。
英子对她非常同情。
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儿的身世很像小桂子,又发现她脖颈后的青记,急忙带她去找秀贞。
秀贞与离散六年的女儿相认后,立刻带妞儿去找寻爸爸,结果母女俩惨死在火车轮下。
后英子一家迁居新帘子胡同。
英子又在附近的荒园中理解了一个厚嘴唇的年轻人。
他为了供给弟弟上学,不得不去偷东西。
英子觉得他很善良,但又分不清他是好人还是坏人。
不久,英子在荒草地上捡到一个小铜佛,被警察局暗探发现,带巡警来抓走了这个年轻人。
这件事使英子非常难过。
英子九岁那年,她的奶妈宋妈的丈夫冯大明来到林家。
英子得知宋妈的儿子两年前掉进河里淹死,女儿也被丈夫卖给别人,心里十分伤心,不明白宋妈为什么撇下自己的孩子不管,来伺候别人。
后来,英子的爸爸因肺病去世,宋妈也被她丈夫用小毛驴接走。
英子随家人乘上远行的马车,带着种种疑惑告别了童年。
活动目标:1了解作者,了解作品的内容。
3 感受文字的魅力,感受人物的性格特点。
4 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
5 激发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
活动阶段和课时安排本组活动可用2—3课时1 推荐阅读《城南旧事》。
(1课时)2指导阅读方法,布置亲子阅读卡。
(1课时)活动设想:聪明的孩子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更聪明,《城南旧事》里英子那率真的情格,纯真的情感,深深地吸引着孩子们的眼球,我发现,孩子们朗读本书时的情感是最投入的。
因为那些天真而精粹的语言,为孩子们创造了童稚而优美的意境。
如何让孩子们在爱读书的同时,去学会以多种形式去表现自己对本书的独特体验呢?我尝试从以下几个阶段展开:谈话导入-----理清人物----交谈感悟-----交流互动------阅读传递——书写收获——总结活动——以诗悟情活动准备1学生阅读〈〈城南旧事〉〉。
《城南旧事》交流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创设问题情境,交流阅读,收获丰满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多角度认知事物的能力。
2.品读书中的语言片段,体会小英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作者林海英“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的深刻内涵。
教学重点:创设问题情境,交流阅读,收获丰满人物形象,培养学生多角度认知事物的能力。
教学难点:品读书中的语言片段,体会小英子的内心世界,理解作者林海英“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的深刻内涵。
教学过程:一、问题导入1.最近我们一起读《城南旧事》这本书。
这是作者林海英回顾自己的童年所写的,她曾经这样说:我是多么想念童年住在北京城南的那些景色和人物。
我对自己说,把它们写下来,让实际的童年过去,心灵的童年永存下来。
2.思考:作者实际的童年是怎样的?心灵的童年又是怎样?二、品读童年点滴1.过渡:说起童年,留在我们脑海中的也许是儿时的一点一滴,书中就有许多这样的句子,让我们一起读读,回味一下童年。
(出示句子)我的绒褂子口袋里还藏着一小包八珍梅,要给妞儿吃的。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蓝色的大海上,扬着白色的帆。
金红的太阳从海上升起来,照到海面照到船头。
我们看海去!我们看海去!2.组织交流:这些句子中藏着童年的什么?(童年的零食、玩伴、故事等)3.小结:童年的零食、玩伴、故事……点点滴滴,构成了每个人丰富多彩的童年。
读着书中的这些句子,能勾起每个人对童年的回忆。
三、重温童年故事(一)过渡:然而,英子的童年远远不止这些点点滴滴,更有一些人,一些事让她久久不能忘怀,而她遇见的那些人,那些事,也让英子的童年有了一份别样的味道。
(二)《惠安馆》的故事。
1.出示:英子,人家都说我得了疯病,你说我是不是疯子?人家疯子都满地捡东西吃,乱打人,我怎么会是疯子?你看我疯不疯?不,我摇摇头,真的,我只觉得秀贞那么可爱,那么可怜,她只是要找他的思康跟妞儿——不,跟小桂子。
2.组织学生交流:在英子眼里,秀贞是疯子吗?她可爱在哪?可怜在哪儿?3.小结:当别人认为秀贞是疯子,都害怕她躲避她的时候,小英子劝与她交朋友,与她聊天,帮助她寻找小桂子,因而看到了秀贞的另一面,她是那么可爱,那么可怜。
《城南旧事》整本书阅读交流课教学设计【引言】在中学语文课程中,让学生读一本好书是非常重要的。
而《城南旧事》是一本经典之作,它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部感人至深的文学作品,也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素材。
本文将根据该书的内容与教学要求,设计一节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的教学方案。
【教学目标】1. 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作品的背景与特点。
2. 理解和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主要人物形象和情节。
3. 掌握《城南旧事》中的重要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
4. 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与思考能力。
【教学过程】1. 创设情境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或其他适当的方法,营造出《城南旧事》的场景,让学生进入作品的氛围中。
2. 讲解背景教师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以及该作品的写作背景和历史背景,让学生了解该作品的创作背景,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 分小组朗读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段自己喜欢的片段进行朗读,注重朗读的表情和语调,让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到作品的情感与文化内涵。
4. 分析人物形象和情节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城南旧事》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情节,让学生从多个角度去思考人物的性格与命运,拓宽学生的思维空间。
5. 谈论与分享在分析过程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讨论与分享,鼓励学生表达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感受,培养学生的观点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6. 文学技巧与表达方式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城南旧事》中的文学技巧与表达方式,并进行解读和分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作品。
7. 课堂作业布置一篇关于《城南旧事》的读后感作文,要求学生自主发挥,运用课堂所学的知识与技巧进行创作,并在下节课进行分享与讨论。
【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讨论和分享情况,评价学生对《城南旧事》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 评价学生在读后感作文中运用的文学技巧和表达方式。
3. 根据学生的表现及时给出指导和反馈,鼓励学生不断进步。
【延伸活动】1. 组织学生举办《城南旧事》朗读比赛,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自信心。
城南旧事读书分享教案教案标题:《城南旧事》读书分享教案教案目标:1. 通过阅读《城南旧事》,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情节。
2. 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和团队合作能力。
教材准备:1. 《城南旧事》一本或多本。
2. 班级分组名单。
3. 大纸张和彩色笔。
4. 计算机和投影仪。
教学步骤:引入:1. 通过展示小说封面和简要介绍,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提问学生是否读过这本小说或听说过它,鼓励他们分享相关的经历和感受。
阅读和分析: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负责阅读小说的一个章节。
2. 每个小组应选择一个发言人,向全班介绍他们所负责的章节,并概括其中的主要情节和主题。
3. 全班讨论每个章节的关键事件和人物,以及它们如何推动整个故事的发展。
4. 引导学生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如家庭、友谊、成长等,并提供相关的引导问题。
读书分享活动:1.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场景或情节,用大纸张和彩色笔绘制相关的图画,并在图画下方写下相关的文字描述。
2. 小组展示他们的图画,向全班分享他们所选择的情节,并解释为什么选择这个情节。
3. 全班学生就展示的图画和分享的情节提出问题或评论,鼓励学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
总结和评价:1. 回顾整个读书分享活动,引导学生总结他们从小说中学到的知识和体验。
2. 提问学生对于小说的评价,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并给出理由。
3. 教师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评价,鼓励他们的努力和参与度。
拓展活动:1. 鼓励学生自由阅读其他类似主题或风格的小说,并进行读后感的分享。
2. 组织学生参观相关的历史遗迹或博物馆,以增加对小说背景的了解。
教学评估:1.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和读书分享活动中的参与度和表现。
2. 收集学生的图画和文字描述,评估他们对小说情节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 听取学生的口头表达和评价,评估他们对小说的理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延伸:1. 将学生的图画和文字描述制作成展览,与其他班级或学校分享。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师简要介绍林海音及其作品《城南旧事》的背景和意义。
1.2 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学习目标:理解故事情节,品味语言特色,感悟作品主题。
1.3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自己了解的关于老北京的风土人情。
第二章:故事梗概2.1 教师概述《城南旧事》的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主要人物和事件。
2.2 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感受故事氛围。
2.3 讨论:你觉得小英子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她身上有哪些特点让你印象深刻?第三章:细节品读3.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具体细节,如人物描写、场景描绘等。
3.2 学生分组讨论,选取自己认为最具特色的细节进行分享。
3.3 教师总结,强调细节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第四章:主题探讨4.1 教师引导学生从故事情节中感悟作品主题,如成长、变迁、友情等。
4.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主题的理解和感悟。
4.3 教师总结,强调作品对成长过程中的感悟和启示。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点。
5.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提出疑问和建议。
5.3 布置课后作业:阅读《城南旧事》剩余章节,完成阅读笔记。
第六章:分析人物性格6.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出现的主要人物性格特点,如小英子的勇敢、聪明,宋妈的善良、尽职等。
6.2 学生分组讨论,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人物,阐述其性格特点,并分享理由。
6.3 教师总结,强调人物性格描写在作品中的作用。
第七章:感悟北京文化7.1 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感受老北京的独特文化,如胡同、四合院、庙会等。
7.2 学生结合自己的了解,分享关于北京文化的知识,如传统节日、习俗等。
7.3 教师总结,强调作品对北京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第八章:品味语言特色8.2 学生选取自己喜欢的段落,分享其中的语言特色,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8.3 教师总结,强调作品语言特色在表达情感和描绘景象方面的作用。
第九章:对比现代生活9.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作品中的生活方式与现代生活有哪些不同?9.2 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现代生活方式的认识和感悟。
城南旧事阅读交流课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阅读《城南旧事》,让学生感受老北京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1.2 教学目标了解《城南旧事》的作者及作品背景,激发学生对老北京的兴趣,引导学生深入阅读。
1.3 教学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及其创作背景,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老北京风土人情。
第二章:作者及作品背景介绍2.1 课程内容介绍《城南旧事》的作者林海音,让学生了解她的生平及创作风格。
2.2 教学目标使学生对作者林海音有初步了解,激发学生对作品背景的兴趣。
2.3 教学活动通过查阅资料,介绍林海音的生平及创作风格,引导学生关注作品背后的历史背景。
第三章:老北京风土人情探究3.1 课程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描绘的老北京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作品中的京味儿。
3.2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作品中的风土人情,使学生更加了解老北京的文化。
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老北京风土人情,如语言、习俗、建筑等,分组讨论并分享心得。
第四章:人物形象分析4.1 课程内容分析《城南旧事》中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4.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4.3 教学活动让学生选取作品中印象深刻的人物,分析其性格特点及其在故事中的作用,进行小组交流。
第五章:阅读感悟分享5.1 课程内容邀请学生分享阅读《城南旧事》的感悟,促进学生间的思想交流。
5.2 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分享和倾听的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3 教学活动设置分享环节,让学生谈谈自己在阅读过程中的感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
第六章:文学技巧分析6.1 课程内容探讨《城南旧事》中的文学技巧,如叙述角度、描写手法等,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写作特点。
6.2 教学目标通过分析作品中的文学技巧,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6.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关注作品中的文学技巧,分组讨论并分析其在故事中的作用。
《城南旧事》交流活动设计一、引入同学们,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城南旧事》的交流活动。
还记得老师在导读活动的时候问大家的问题吗?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现在你的心里有答案了吗?大家读完之后,会不会也有这样的一些疑惑呢?比如,那个在草丛中的人,他是好人还是坏人呢?惠安馆中的秀贞是一位疯子吗?宋妈为什么要离开自己的家而来到英子家去照顾别人的孩子呢?二、总结全书《城南旧事》是一部自传体小说,作家借英子纯净的目光,以北平生活为背景,讲述了一个个哀婉动人的城南故事,展开了一幅幅北平的风物画,同时也完成了对美好童年的眷念与回味。
全书一共记录了五个故事,《惠安馆》讲六岁的英子跟随全家来到北平,在椿树胡同住下的第一个冬天里发生的一连串故事;《我们看海去》讲述了英子偶然在荒草丛中认识了一个小偷的故事;《兰姨娘》讲述了从封建家庭中逃到英子家的兰姨娘与常在英子家躲风声的进步学生德先叔相恋的故事;《驴打滚儿》的故事主角是贯穿在整个《城南旧事》中的宋妈,讲了宋妈身上的故事;《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写了由于父亲的离世,英子记忆中的童年也随之消逝。
似乎在那一瞬间,英子长大了。
童年就这样,永远成了回忆。
三、积累素材总体回顾完《城南旧事》,同学们一定会被书中的环境和人物描写所吸引吧。
《城南旧事》中特有的环境描写,让我们对故事有了如临其境的体验,那我们就一起来赏一赏这些环境描写吧。
第一部分:感受故事中的那些景不知大家是否还能回忆起开篇写到的那长长的、缓缓的骆驼队。
“它们排列成一长串,沉默的站着,等候人们的安排。
天气又干又冷。
拉骆驼的摘下了他的毡帽,秃瓢儿上冒着热气,是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秃瓢儿上冒着热气,同学们你们的印象中有没有见过这样的场景?相信北方的同学或许会有比较深的印象,冬天的时候,哈气时都冒着白烟,一股白色的烟,融入干冷的大气中。
作者曾这样追忆“看见冬阳下的骆驼队走过来,听见缓慢悦耳的铃声,童年重临于我的心头。
《城南旧事》读书交流教学设计容简介《城南旧事》是著名作家林海音以其七岁到十三岁的生活为背景的一部自传体短篇小说集,透过一个聪明伶俐的小女孩——英子的幼稚眼光,看成人世界的悲欢离合的故事。
林海音一生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被称为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城南旧事》一书写的就是她小时候在城南发生的事情,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故事中的英子就是作者林海音的化身,《城南旧事》讲述的故事就是林海音自己的童年。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十分重要的学习容,它既是学生实现自身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
小学高年段要求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循着这样一个宗旨,我精心设计了这样一节班级读书交流课,希望能通过这种读书交流活动,教给学生课外阅读的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品味阅读的快乐,从而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孩子们在喜欢上阅读。
学情分析本次阅读课读书交流活动面对的是六年级的孩子。
对于六年级的孩子来说,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
从时间上来说,自己也即将告别童年时代,因此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可以联系自己的童年生活,与故事中“小英子”的童年生活进行对比,在对比、阅读、赏析、品味中体会小英子笔下的那种“超越悲欢的童年”。
之前给孩子们上过整本书阅读的推荐课、指导课,预想设计的这样一节读书交流课,会让孩子们更深一步地走近林海音及《城南旧事》。
活动目标1.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能与大家分享读书心得,体验阅读的快乐。
2.引导学生走进作品,对比自己的童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3.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活动重点1.采用“班级读书会”的形式,促使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能与大家分享读书心得,体验阅读的快乐。
2.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活动难点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童年,体会“小英子”笔下童年生活的味道,提高学生对作品的品读与理解能力。
活动准备1.利用阅读课进行班级共读,完成阅读记录卡。
2.每个小组选择书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完成一段文字描述。
3.小组选择精彩段落进行配乐朗读。
活动课时1课时活动流程第一版块:走近作者1.以诗歌导入师:同学们,你们即将要告别自己的童年生活,老师这里有一首诗,要送给大家:(课件出示《童年的记忆》,生齐读)童年的记忆,最美的时光,旅程中的开心果。
童年的记忆,生命的启蒙,心灵的纯净水。
记忆的点滴,时间被定格。
收藏在回忆的仓库,留在生活放映室中。
欣赏,回味。
师:是啊,正如诗中写道:“记忆的点滴,时间被定格。
收藏在回忆的仓库,留在生活放映室中。
欣赏、回味。
”今天我们一起分享的这本书,她与林海音阿姨的童年有关,那就是——《城南旧事》(学生齐说出书名)2.读完这本书之后,你觉得作者为什么要以《城南旧事》来给它命名?预设:生1:因为故事发生在城南;生2:因为故事发生在作者小时候……师:看来,同学们读书读得非常认真,但还说得不够具体,老师这里有一个好方法,可以帮助你在读书时更深一步地了解文本容,拉近与文本的距离。
想知道吗?(想),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走近作者,与作者进行一次近距离接触。
3.了解作者。
(课件出示作者资料)林海音:中国现代著名女作家。
其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省苗栗县,但因为当时被日本帝国主义侵占。
5岁的林海音跟随父母来到,在度过了童年与青年时期。
在,她完成了从学生到新闻记者、从少女到为人妻母的转变,是她文学之路的起点。
1948年,举家迁往,在仍以办报、办刊、写作、出版为主,联络了大批在台的文化界人士,提携了大量的文学青年,出版了众多文学名作,《城南旧事》正是在这期间创作的,她被称为文学“祖母级的人物”。
林海音对有着深厚的情感,《城南旧事》一书既是她童年生活的写照,更是当年平民生活的写真,也是她最具影响的作品。
师:读了这些资料之后,相信你对《城南旧事》这个书名的来历有了更深的理解,谁来说说?预设:生:哦,原来是因为故事发生在作者小时候,而作者在写这篇文章时,已人到中年,并定居。
所以取名“旧事”……师小结:说得真好,真是一语中的。
刚才了解了作者生平,同学们一下子就解决了这个问题。
所以在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之前,可以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对于品读作品和提升作品理解力有很大的帮助。
【设计意图:班级读书会,重在“授之以渔”。
通过学生交流对《城南旧事》书名的来历,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使学生明白,了解作者生平及背景是深入理解文本容的关键,是一种有效的读书方法。
】第二版块:人物赏析师: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了解一本书的整体结构,获得重要信息呢?(生:目录)师:翻看目录,以小组为单位,选择最喜欢的故事,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一下这个故事的主要容。
(小组交流之后,班进行交流分享、总结)师:看来同学们书读得非常认真,对每一个故事都概括的非常准确。
那么,这些故事为什么会写的这么精彩?(学生回答,理由可能会很多)这些故事之所以写的这么精彩,主要是因为每个故事中都塑造了一个个性格鲜明、感情丰富的人物形象。
就拿《西游记》来说吧,如果没有唐僧师徒四人,《西游记》还会那么夺人眼球吗?因此,我们在写文章的时候,要想把一篇文章写生动,文中人物形象的塑造是必不可少的。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梳理一下这些故事中都有哪些人物?长班老王秀贞妈秀贞妞儿妞儿养父、养母《惠安馆传奇》小偷小偷的弟弟《我们看海去》兰姨娘德先叔《兰姨娘》宋妈黄板牙小栓子小丫头子《驴打滚儿》爸爸妈妈弟弟妹妹小英子《爸爸的花儿落了》师:这么多形形色色的人物中,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个?结合课本中的语段谈谈理由。
(学生自己读文,思考、批注,之后交流分享)预设:重点分析妞儿、宋妈生1:我最喜欢妞儿。
因为她非常要强,从这段文字里可以看出,妞儿经常受到养父养母的毒打,但并没有对生活失去信心,而是决心要找到自己的亲生父母。
师小结:说得很好,你能不能再抓住这段话中的重点句子及词语来谈谈你的感受。
分析人物形象,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等的描写是非常关键的。
生2:我最喜欢的人是宋妈,因为她勤劳、善良、心灵手巧。
从宋妈对我们一家人的照顾,尤其是对“我”及弟弟、妹妹的关心、呵护中都可以看出。
师:(课件出示描写宋妈的两段语言描写)从这两段文字中你还能读出什么?“为什么?为的是——说了你也不懂,俺们乡下人命苦呀!小栓子他爸爸没出息,动不动就打我,我一狠心就出来当奶妈自己赚钱!”“送了人不是更松心吗?反正是个姑娘不值钱。
要不是小栓子死了!丫头子,我不要也罢。
现在我就不能不找回她来,要花钱就花吧。
”(学生组先交流,不难看出旧社会那种“男尊女卑”的封建思想。
但对于生活在和平年代的这些孩子来说,对宋妈为什么不带着孩子与丈夫离婚,而要在外做奶妈挣钱养家可能不太清楚。
因此老师有必要在这里做一解释。
)师:同学们,在旧社会,只能是丈夫写休书休了妻子,妻子是没有权利的,因此,受封建思想的束缚,宋妈只能接受命运的摆布。
但宋妈又和普通的劳动妇女不一样,她敢于走出家门,拜托无能丈夫的虐待,这又是极其可贵的。
生3:我最喜欢的人是小英子,因为她虽人小,却非常聪明、善良、懂事。
师:说得真好,还有一个人被大家遗忘了,那就是“小偷”。
小英子分不清他究竟是好人还是坏人,读完小说,你怎么认为?(生活所迫)小结:作者当时生活的那个年代,劳苦大众饱受欺凌,他们的生死根本无人关心,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许多像林海音笔下“小偷”的可悲产物。
【设计理念:在这部作品中,出现了很多人物,梳理清楚人物关系,才有助于读懂作品。
所以,这一环节将人物进行分类,并品析主要人物。
通过孩子们个性化阅读与合作性阅读的融合,让学生习得一定的阅读方法。
分享读书心得,体验阅读的快乐,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他们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
】第三版块:畅说童年1.说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的趣事。
(生自由发言)2.对比文本,苦中有乐。
师:我们的童年大都是快乐的,充满趣味的,而我们刚才聊到的“小英子”的童年几乎都带着淡淡的忧伤,难道她的童年生活就一点快乐都没有吗?(生:有)预设:生1:小英子与妞儿一起在西厢房里蹲下来看小油鸡;掀开腾箱盖子,和妞儿一起把手伸进去摸小鸡的羽毛。
生2:在学校里和同学一起练习跳舞、一起学习。
生3:看骆驼咀嚼草料的样子,自己的嘴巴也不由地动起来……师:是啊,小英子的童年生活虽然充满了忧伤,但也有快乐,因为她毕竟是一个孩子。
再说,那种忧伤也是因为时代背景而造成的。
可作者却能以一个孩子的视角看到当时时代的人间百态,并把它能串联起来完成一部作品,实属不易。
因此,这部作品是她一生当中最具影响的作品。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通过对比自己的童年生活,体会“小英子”笔下那“超越悲欢的童年生活”,使学生感受作品的人文魅力,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同时,也交给孩子阅读的方法,在读某一作品时,可以结合时代背景,联系现实生活进行阅读赏析。
】3.好书推荐。
师:这节课我们全身心地、完完全全地沉浸在了林海音的《城南旧事》里面,我想这本书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收获。
我们常说好书共享,所以下面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好书推荐”。
(1)向爸爸妈妈、自己的好朋友推荐这本书。
(2)老师向学生推介林海音及其他名家的一些优秀作品。
师:林海音一直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佳作不断。
代表作品有《城南旧事》、《冬青树》、《绿藻与咸蛋》、《晓云》等。
除了林海音之外,还有像冰心、鲁迅、老舍等都是一代文学大师,他们的作品都享誉世界,下去之后,多读读这些优秀的作品,说不定将来的某一天,你也会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设计意图:设计本环节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阅读面,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板书设计城南旧事事件主要人物惠安馆传奇秀贞妞儿我们看海去“小偷”兰姨娘兰姨娘驴打滚宋妈爸爸的花儿落了爸爸附:阅读记录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