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油田地质解析
- 格式:ppt
- 大小:219.50 KB
- 文档页数:30
第一章石油地质基础采油地质基础知识是采油工进行油水井管理和动态分析需要掌握的基本地质知识。
本部分包括地层、地质构造、油气藏和储量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配有必要的插图、公式和说明。
第一节岩石、地层、沉积相1.岩石的定义是什么?地层的定义是什么?答:岩石是在特定的条件下,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成的复杂的集合体。
地下成层的沉积物和其中的岩体总称为地层。
2.什么是生油层?答:具备生油条件,且能生成一定数量石油的地层称为生油层。
3.什么是储油层?答:能储集大量油气,渗透性较好,且有较好的圈闭的岩层称为储油层。
4.什么是隔层?答:夹在两个相邻储集层之间,隔阻储油层相互串通的不渗透致密夹层称为隔层。
5.什么是沉积相?答:沉积相是指在一定沉积环境中所形成的沉积岩特征的组合。
6.什么是沉积环境?答:沉积环境是指岩石在沉积和成岩过程中所处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条件、构造条件、沉积介质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地球化学条件等。
不同的沉积环境,所形成的岩石组合不同;一定的岩石组合又反映了一定的沉积环境。
7.沉积岩特征指的是什么?答:沉积岩特征是指岩性特征、古生物特征、地球化学特征。
8.陆相沉积的特征是什么?与石油天然气的关系怎样?答:陆相形成条件复杂,沉积类型多,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较大。
沉积岩以碎屑岩及粘土岩为主,在结构和构造方面,碎屑物多具棱角,分选不好,层理常见有斜层理、波状层理、水平层理,所含生物化石以淡水动物和陆生植物为主,沉积物搬运距离不大。
陆相沉积以湖相、河相流、湖泊三角洲相为主,具有良好的生油条件和储油条件。
陆相沉积盆地是油气勘探的重点。
9.海相沉积的特点是什么?与石油天然气的关系怎样?答:海相一般以碳酸盐岩及粘土岩为主,碎屑岩成份单一,分选和圆度较好;由案向远处,粒度由粗变细,沉积环境也由氧化环境变成还原环境;另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海碌石等矿物。
海相沉积分布广,层位稳定,岩性、古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变化较小。
海相粘土岩和碳酸岩中富含有机质,具备良好的生油条件。
第⼀部分采油地质基础第⼀部分采油地质基础采油地质基础知识是采油⼯进⾏油⽔井管理和动态分析需要掌握的基本地质知识。
本部分包括地层、地质构造、油⽓藏和储量等⽅⾯的基础知识,并配有必要的插图、公式和说明。
岩⽯、地层、沉积相1.岩⽯的定义是什么?地层的定义是什么?答:岩⽯是在特定的条件下,由⼀种或多种矿物有规律组成的复杂的集合体。
地下成层的沉积物和其中共⽣的岩体总称为地层。
2.组成地壳的岩⽯分为哪⼏类?其中储油条件最好的是哪⼀类?答:组成地壳的岩⽯,根据其成因可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三类,储油条件最好的是沉积岩。
3.沉积岩是怎样形成的?答:沉积岩是古⽼的岩⽯风化剥蚀后,其风化产物再经过搬运、沉积及成岩作⽤⽽形成的。
4.什么是风化作⽤?答: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岩⽯在⼤⽓、⽔、温度和⽣物作⽤的影响下,发⽣的被破坏的地质作⽤。
5.风化作⽤可分为哪三种类型?答:风化作⽤可分为物理风化作⽤、化学风化作⽤和⽣物风化作⽤。
6.引起物理风化作⽤的主要因素是什么?答:引起物理风化作⽤的主要因素是温度、⽔和风。
7.风化作⽤有哪些产物?答:风化作⽤有三种产物,即碎屑物质、溶解物质和残余物质。
8.碎屑物质的搬运可分为哪三种状态?答:碎屑物质的搬运可分为悬浮搬运、跳跃搬运和拖运三种。
9.什么是沉积作⽤?答:风化剥蚀的产物,经过⼀定时间和⼀定距离的搬运之后,由于搬运⼒量减⼩或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被搬运的物质从搬运的介质中分离⽽沉积下来,这种过程称为沉积作⽤。
10.成岩作⽤主要包括哪三个⽅⾯的内容?答,成岩作⽤主要包括压固脱⽔作⽤、胶结作⽤和重结晶。
11.泥质胶结的特点是什么?答:⽐较疏松12.钙质胶结的转点是什么?·答:致密、坚硬,滴盐酸反应起泡。
13.碎屑岩的胶结⽅式常见的有哪三种?答:有接触胶结、孔隙胶结和基底胶结三种胶结⽅式。
14.从岩⽯胶结的⽅式来说,其孔隙度⼤⼩如何?答:接触胶结孔隙度最⼤,孔隙胶结次之,基底胶结孔隙度最⼩。
油气田地下地质学 - 第一章第一章钻井地质(Chapter1 well drilling geology)第一节井位部署一、井的类别(本节重点) 1 探井发现油气,解决有没有油气的问题,有多少油气?地质井:盆地普查阶段,为取得基础工业质资料而钻的井,在地震资料不能覆盖区主要解决构造和地层。
参数井:盆地区域勘探阶段,为了解一级构造单元地质情况而钻的井,了解地层层序、厚度、岩性、生油、储油和盖层条件,并为物探资料的解释提供参数。
预探井:圈闭预探阶段,以发现油气为目的而钻的井。
评价井:在已获得工业油流的圈闭上,为查明含油气规模而钻的井。
水文井:为了解水文地质问题或寻找水源而钻的井。
定向井:为特殊的地质或工程需要而钻的规定了井眼轨迹的井。
2开发井评价井钻探后根据开发方案,按照一定的井网方式和井网密度而钻的井,以高效果科学地采出地下石油为目的。
采出油气油(气)井:采出油气的井水井:向地层中注水,以保持地层压力验替油气的井。
调整井(一、二、三次):油气田开采一段时间后,根据开发动态和数值模拟资料,以提高储量动用程度和采收率为目的而钻的井。
检查井:为监测油、气藏开采动态而钻的井。
其它还有更新井、三采井等。
二、井号编排与命名 1探井地质井:以一级构造单元+“D”命名。
参数井:盆地名称的第一个字+“参”字+序号,如江参1井、塔参1井预探井:二级构造名称+序号,如轮南1井、塔中1井,序号比较小评价井:油气田名称+序号,如马101井,数字比较大水文井:以一级构造单元+“S”命名定向井:在井号后加小定“x”,如柳1x2井:表示柳1井旁边钻的第2口斜井 2开发井油井和水井:按井排编号;用油气田名称第一个汉字+井排+井号。
如东河11-2-1 调整井(一、二、三次):在原基础井网基础上加上标识:如南阳油田加J、H等字符,大庆在原井排基础上加D或代表其期次的号等检查井:井号前“检” 三、井位部署 1探井布井原则1 不同阶段井位部署原则参数井:勘探初期,1口井控制1个构造带,一般部署在隆起区,预探井:一个局部构造带设计一口预探井,目的是发现油气评价井:以出油的预探井为中心,向四周部署2 不同油藏井位部署原则以高点为中心的放身状布井以高产层系或含含油圈闭为基础,先肥后瘦,扩边连片布井 2开发井部署原则排状切割注水布井面积井网部署注采井环状布井不均匀点状布井第二节钻井地质设计与完井一、单井地质设计 1设计依据⑴区域地质资料地层综合柱状图构造图、构造剖面图油、气、水层资料。
油田地质基础知识第一章油田地质基础知识1、什么叫油气田?答:聚集物以油为主的叫油田,以气为主的叫气田,既有油又有相当数量的气则叫油气田。
2、油气田是如何形成的?答:世界上的油气田,绝大多数都是在沉积岩里找到的。
它是在古老的地质时期,陆地上的泥沙经河流和风力等搬运,在低洼的海洋或湖泊里沉积下来,又经过漫长的地质年代才形成的。
3、什么是生油层?生油层中石油和天然气是如何演变而成的?答:从广义讲:生油层是指生成并提供工业数量石油的岩层。
它原来是在湖泊中沉积的淤泥,这种淤泥中埋藏了大量的有机生物,这些有机生物在淤泥变成泥岩过程中,逐渐演变成了石油和天然气。
4、什么是油气的运移?答:石油和天然气都是流体,在地下是流动的。
油气的运移是指油气在地壳中的移动过程。
5、油、气运移的外界条件是什么?答:在外力作用下,油气既可随生油层紧结成岩过程,而发生初次运移,也可在生油层紧结成岩后,油气沿着储集层的孔隙,裂隙或其它通道发生二次运移;既可沿着地层层理方向作侧向运移,也可沿着断裂,裂隙穿过地层层面作垂直运移;既可在一个油区内局部运移,也可在沉积盆地范围内进行区域性运移。
但最本质条件是地壳运动引发的油、气运移。
6、什么叫圈闭?答:油气运移至储集层以后,遇到了遮挡,运移不能继续进行,油气逐渐聚集并形成油、气藏。
这种适于油、气聚集并形成油、气藏的场所就叫做圈闭。
7、什么叫油气藏?答:当圈闭内聚集了一定数量的油气之后,就形成了油气藏。
8、油气藏的类型有哪几种?其定义内容是什么?答:油气藏分为四种类型,即:构造油气藏,断层油气藏,地层油气藏,岩性油气藏。
构造油气藏:指由构造运动使储油层发生褶皱,断裂等形变而形成圈闭条件的油气藏。
断层油气藏:指因断层切割而造成的圈闭中形成的油气藏。
地层油气藏:指由沉积成岩作用和构造运动相结合形成的油气藏。
岩性油气藏:由于沉积环境变迁,导致沉积物岩性变化,形成岩性尖灭体和透镜体圈闭,由这类圈闭形成的油气藏。
中国⽯油⼤学(华东)油⽥开发地质学考试复习知识总结油⽥开发地质学复习重点总结(⽯⼯学院40学时)第⼀章:油⽓⽥地下流体的基本特征1、名词术语(1)⽯油:是储存于地下深处岩⽯孔隙和裂缝中的、天然⽣成的、以液态烃为主的可燃性有机矿产。
(2)油⽥⽔:油、⽓⽥区域内与油⽓藏有密切联系的地下⽔,⼀般指直接与油层连通的地下⽔。
(3)天然⽓:地质条件下⽣成、运移并聚集在地下岩层中、以烃类为主的⽓体。
(4)⽯油的荧光性:⽯油及其衍⽣物(⽆论其本⾝还是溶于有机溶剂中)在紫外线的照射下,产⽣荧光的特性。
(5)⽯油的旋光性:当偏振光通过⽯油时,使偏光⾯发⽣⼀定⾓度旋转的特性。
2、原油的主要元素和化合物、组分组成(1)主要元素:碳、氢、硫、氮、氧碳、氢占绝对优势,主要以烃类形式存在,是组成⽯油的主体;氧、氮、硫主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2)化合物:烃类化合物(碳、氢)、⾮烃类化合物(碳、氢、硫、氮、氧)①烃类化合物(按结构分类):烷烃(正构烷烃、异构烷烃)、环烷烃、芳⾹烃②⾮烃类化合物:含硫化合物(元素硫、硫化氢、⼆硫化物、硫醇、硫醚等)、含氮化合物(吡啶、吡咯、喹啉、钒卟啉、镍卟啉等)、含氧化合物(环烷酸、脂肪酸、酚、醛、酮等)。
(3)组分组成:根据⽯油不同化合物对有机溶剂和吸附剂具有选择性溶解和吸附性能划分。
①油质:⽯油的主要组分,淡⾊粘性液体,由烃类化合物组成;溶解性强、可溶解的有机溶剂很多,不被硅胶吸附(评价⽯油质量的标志);②胶质:胶质—粘性玻璃状半固体或固体,淡黄、褐红到⿊⾊,由芳烃和⾮烃化合物组成。
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③沥青质:沥青质—脆性固体,暗褐⾊到深⿊⾊,由稠环芳烃和⾼分⼦⾮烃化合物组成。
不溶于⽯油醚,能被硅胶吸附。
注意:(1)异构烷烃中类异戊⼆烯型烷烃可能来⾃叶绿素的侧链,卟啉同系物也存在于动物⾎红素和植物叶绿素中,均可作为⽯油有机成因的标志;(2)油质主要指烷烃、环烷烃和芳⾹烃等烃类物质,胶质和沥青质指含有氮、硫、氧的⾮烃物质及不饱和的芳⾹烃。
油气田开发地质基础刘吉余主编黎文清主审石油工业出版社第一章、地球概述1.大气圈、水圈、生物圈。
水圈的循环作用:(1)净化空气和大自然;(2)源源不断的制造淡水供给陆地;(3)通过河流将陆地表面的松散泥沙及溶解物送入海洋。
2.地壳、地幔、地核,其中地壳和地幔的分解面试莫霍界面,地幔和地核的分界线是古登堡界面。
3.地球的物理性质:重力、密度、压力、地球的磁性、地球的弹性和塑性。
4.地温梯度(地热增温率):在内热层中,深度每增加100米所升高的温度数值。
一般为0.98~5.2℃,平均为2.5℃。
5.地温深度(地热增温级):在内热层中,温度每升高1℃所需加深的深度,以米表示。
6.地磁场由磁偏角、磁倾角和磁场强度三个地磁要素来表示。
7.固体潮:日月引力可以摄引地壳升降7~15cm,叫固体潮。
第二章、地质作用8.地质作用:由自然动力引起地球的物质组成、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和发展的作用。
分为内力地质作用和外力地质作用。
9.内力地质作用:由地球内部能力引起的岩石圈甚至地球的物质成分、内部结构、构造和地表形态变化发展的作用。
10.内力地质作用(1)地壳运动:水平运动,升降运动(2)岩浆作用:侵入作用,喷出作用(3)变质作用:接触变质作用,区域变质作用,动力变质作用,混合变质作用(4)地震作用:构造地震,火山地震,沦陷地震,其他诱发地震11.地壳运动:由地球内动力作用引起的地壳或岩石圈物质的机械运动,称为地壳运动或者构造运动。
分为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
垂直运动系指地壳或岩石圈沿地球半径方向或者垂直于大地水准面的方向发生的大规模的升降运动。
升降运动可以引起海陆变迁、地势高低的改变、岩石的垂直位移以及层状岩石形成大型平缓弯曲。
水平运动是指地壳或者岩石圈沿着大地水准面的切线方向的运动,表现为大规模的水平位移,主要引起地壳的拉张(大洋中脊的扩张)、挤压(板块的消减、碰撞)、平移甚至旋转,从而使岩层发生弯曲和断裂,地形上则形成山脉和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