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的薄层层析实验报告
- 格式:docx
- 大小:76.08 KB
- 文档页数:11
氨基酸的薄层分析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薄层分析(TLC)技术对氨基酸进行分离和鉴定,熟悉TLC的操作流程,掌握氨基酸在不同溶剂系统中的迁移行为,以及利用显色剂进行定性检测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薄层分析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分离和分析技术。
其原理是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通常是硅胶或氧化铝)和流动相(展开剂)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氨基酸是两性化合物,在不同的pH条件下具有不同的离子形式。
在本次实验中,选择合适的展开剂和显色剂,使氨基酸在薄层板上得以分离,并通过显色反应显现出来。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一)材料1、氨基酸标准品: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异亮氨酸(Ile)、脯氨酸(Pro)。
2、样品溶液:未知氨基酸混合液。
3、硅胶G板。
4、展开剂:正丁醇乙酸水(4:1:1,体积比)。
5、显色剂:茚三酮溶液。
(二)仪器1、层析缸。
2、毛细管。
3、电吹风。
4、喷雾器。
5、紫外灯。
四、实验步骤1、硅胶G板的制备称取适量硅胶G粉末,置于研钵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充分研磨成均匀的糊状。
将糊状硅胶均匀涂布在干净的玻璃板上,厚度约为 025 05mm。
室温下晾干,然后在 105℃烘箱中活化 30 分钟,取出后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2、点样用毛细管分别吸取氨基酸标准品溶液和样品溶液,在硅胶G板的一端约 1cm 处轻轻点样。
点样斑点直径应小于 2mm,且每个斑点之间应保持一定的距离。
3、展开将点样后的硅胶G板放入预先装有展开剂的层析缸中,使展开剂液面低于点样线。
盖上盖子,让展开剂通过毛细作用沿板上升,当展开剂前沿上升至距板顶端约 1cm 处时,取出硅胶G板,标记展开剂前沿位置,晾干。
4、显色将晾干的硅胶G板放入装有茚三酮溶液的喷雾器中,均匀喷雾显色。
用电吹风轻轻加热,使显色反应充分进行。
氨基酸斑点呈现出紫红色。
5、观察与记录在紫外灯下观察显色后的硅胶G板,记录氨基酸标准品和样品的斑点位置、颜色和形状。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薄层层析法的一般原理。
2.掌握氨基酸薄层层析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3.学会根据移动速率(Rf值)鉴定被分离的物质(即氨基酸混合液)。
二、实验原理1.层析技术是利用化合物中各组分的物理性质的差别(如溶解度、吸附能力、分子形状和大小、分子极性等)使各组分在两相中的分布不同,从而使各组分以不同速度随流动相向前移动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的一种技术。
而吸附层析是利用吸附剂表面对不同物质吸附性能的差异进行物质分离的一种方法。
薄层层析法是吸附层析的一种,一般是将固体吸附剂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作为固定相。
当液相(展开溶剂)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2.硅胶是吸附薄层中常用的吸附剂之一。
层析用硅胶的硅氧环交链结构表面上密布极性硅醇基,这种极性的硅醇基能和许多化合物形成氢键而产生吸附.硅醇基显较弱的酸性,因而,硅胶只能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的分离,碱性成分不能用它分离。
另外,硅胶的活化温度通常为105℃-110℃,不能过高。
3.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显色反应。
茚三酮水化后生成水化茚三酮,它与氨基酸的羧基反应生成还原茚三酮、氨基醛,与此同时,还原茚三酮又与氨基茚三酮缩合生成紫红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4.混合氨基酸被分离后在薄层层析图谱上的位置用相对迁移率—Rf值来表示。
层析中,物质沿溶剂运动方向迁移的距离与溶液前沿的距离之比为Rf值。
由于物质在一定溶剂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移动速率(Rf值)也是恒定的,因此可以根据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
Rf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原点到溶剂前沿的距离。
三、材料与方法1. 实验材料1) 样品① 氨基酸标准溶液:0.01mol/L 丙氨酸,0.01mol/L 精氨酸,0.01mol/L 甘氨酸各适量:② 混合氨基酸溶液:将0.01mol/L 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按等体积制成适量混合溶液。
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生物化学实验报告(1)氨基酸的分离鉴定纸层析法生物化学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通过纸层析法将混合氨基酸分离并鉴定其种类及含量。
二、实验原理纸层析法的原理是根据化合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在纸质或硅胶薄层中移动的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对混合物中各种物质的准确分离。
对于氨基酸而言,其分子结构均包含有羧基和氨基,因此都是具有弱酸和弱碱性的。
通过没食子酸和氯化钠的混合缓冲液,可使氨基酸在纸层析板上逐渐向上移动,从而实现了混合氨基酸的分离。
三、实验步骤1. 准备滤纸、混合氨基酸标准溶液、混合缓冲液、酸性洗涤液、碱性洗涤液及定量分装棒。
2. 在滤纸的底端画一个以棕色标识的线,表示样品的注入位置。
3. 用定量分装棒把混合溶液从注入位置滴入滤纸中,约需滴入 5 μl。
4. 将悬浊液放在平台上,加入具有吸附性但不溶于缓冲液的薄层纸片,等待它变成透明状态。
5. 将滤纸放入盒中,使其完全覆盖盒底,并加入混合缓冲液。
6. 等待溶液上升至顶端时立即取出滤纸,并在溶液升至预定高度后标注液位高度。
7. 筛选并选择相应的染色剂将其喷在纸层析板上,以便于观察分离效果。
四、实验分析通过对实验纸层析图的分析,可以确定混合溶液中所含有的氨基酸种类及各种氨基酸的比例。
在该纸层析图上,靠近底部的区域标示着杂质的位置,应当忽略不计。
通过纸层析图,我们得到了以下氨基酸的分离和鉴定结果:1. Alanine(6μg)2. Leucine(4μg)3. Isoleucine(3μg)4. Phenylalanine(1μg)5. Tyrosine(1μg)六、实验结论通过实验结果表明,纸层析法能够成功地将混合溶液中的氨基酸分离,并且通过染色剂的辅助,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到氨基酸的分散情况。
此外,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混合溶液中所含有的各种氨基酸的种类及含量,为进一步的实验提供了帮助和指导。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报告篇一:生物化学实验-氨基酸分析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第一部分(预习报告内容):①实验原理、②实验材料(包括实验样品、主要试剂、主要仪器与器材)、③实验步骤(包括实验流程、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评分(满分30分):XX】一、预习报告? 实验原理:根据固定相基质的形式,层析可分为纸层析、薄层层析和柱层析。
薄层层析是在玻璃或塑料等光滑表面铺一层很薄的基质进行层析。
薄层层析(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将吸附剂均匀地在玻璃板上铺成薄层(固定相),再把样品点在薄层板一端,再把板的这端浸入适当的溶剂(流动相)在薄层板上扩展。
并在此过程中通过吸附——解吸附——再吸附——再解吸附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份分离出来。
本次实验:? 具体原理:当流动相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 吸附剂(固定相):硅胶(C.P.)。
为使制成的薄层板不易松散,加入5%羟甲基纤维素钠(CMCNa)作黏合剂。
? 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和蒸馏水的混合液(80:10:10,V/V/V)。
? 展层-显色剂:按照10:1比例(V/V)混匀的展开剂和0.1%茚三酮溶液。
? 活化(activation):在一定温度下,对吸附剂硅胶加热去除水分。
可使硅胶的活性提高,吸附能力加强。
? 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显色反应:茚三酮水化后生成的水合茚三酮在加热时被还原,此产物与氨基酸加热分解产生的氨结合,以及另一分子水合茚三酮缩合生成紫红色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 Rf值:Rf?斑点中心到样品原点的距离对应溶剂前沿到样品原点的距离由于物质在一定溶剂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移动速率(Rf值)也是恒定的,因此可以根据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
?实验材料:? 样品:1、0.01mol/L丙氨酸;2、 0.01mol/L精氨酸;3、0.01mol/L甘氨酸;4、混合氨基酸溶液。
氨基酸薄层层析-实验报告案场各岗位服务流程销售大厅服务岗:1、销售大厅服务岗岗位职责:1)为来访客户提供全程的休息区域及饮品;2)保持销售区域台面整洁;3)及时补足销售大厅物资,如糖果或杂志等;4)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现场问题点;2、销售大厅服务岗工作及服务流程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班中工作程序服务流程行为规范迎接指引递阅资料上饮品(糕点)添加茶水工作要求1)眼神关注客人,当客人距3米距离时,应主动跨出自己的位置迎宾,然后侯客迎询问客户送客户注意事项15度鞠躬微笑问候:“您好!欢迎光临!”2)在客人前方1-2米距离领位,指引请客人向休息区,在客人入座后问客人对座位是否满意:“您好!请问坐这儿可以吗?”得到同意后为客人拉椅入座“好的,请入座!”3)若客人无置业顾问陪同,可询问:请问您有专属的置业顾问吗?,为客人取阅项目资料,并礼貌的告知请客人稍等,置业顾问会很快过来介绍,同时请置业顾问关注该客人;4)问候的起始语应为“先生-小姐-女士早上好,这里是XX销售中心,这边请”5)问候时间段为8:30-11:30 早上好11:30-14:30 中午好 14:30-18:00下午好6)关注客人物品,如物品较多,则主动询问是否需要帮助(如拾到物品须两名人员在场方能打开,提示客人注意贵重物品);7)在满座位的情况下,须先向客人致歉,在请其到沙盘区进行观摩稍作等待;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中工作程序工作要求注意事项饮料(糕点服务)1)在所有饮料(糕点)服务中必须使用托盘;2)所有饮料服务均已“对不起,打扰一下,请问您需要什么饮品”为起始;3)服务方向:从客人的右面服务;4)当客人的饮料杯中只剩三分之一时,必须询问客人是否需要再添一杯,在二次服务中特别注意瓶口绝对不可以与客人使用的杯子接触;5)在客人再次需要饮料时必须更换杯子;下班程序1)检查使用的工具及销售案场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记录并报告上级领导;2)填写物资领用申请表并整理客户意见;3)参加班后总结会;4)积极配合销售人员的接待工作,如果下班时间已经到,必须待客人离开后下班;1.3.3.3吧台服务岗1.3.3.3.1吧台服务岗岗位职责1)为来访的客人提供全程的休息及饮品服务;2)保持吧台区域的整洁;3)饮品使用的器皿必须消毒;4)及时补充吧台物资;5)收集客户意见、建议及问题点;1.3.3.3.2吧台服务岗工作及流程阶段工作及服务流程班前阶段1)自检仪容仪表以饱满的精神面貌进入工作区域2)检查使用工具及销售大厅物资情况,异常情况及时登记并报告上级。
薄层层析法分离氨基酸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1、掌握薄层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术。
2、学会使用薄层层析法分离和鉴定氨基酸。
二、实验原理薄层层析法(Thin Layer Chromatography,TLC)是一种快速、简便、灵敏的分离分析技术。
它基于混合物中各组分在固定相和流动相之间的分配系数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在本实验中,硅胶板作为固定相,展开剂作为流动相。
氨基酸在硅胶板上的吸附能力和在展开剂中的溶解度不同,导致它们在板上移动的速度不同,从而实现分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材料标准氨基酸溶液:丙氨酸(Ala)、缬氨酸(Val)、亮氨酸(Leu)、脯氨酸(Pro)、苯丙氨酸(Phe)。
样品溶液:含有上述几种氨基酸的混合溶液。
展开剂:正丁醇:冰醋酸:水= 4:1:1(体积比)。
显色剂:025%茚三酮溶液。
硅胶 G 板。
2、仪器层析缸。
毛细管。
电吹风。
喷雾器。
直尺。
四、实验步骤1、硅胶板的制备称取适量硅胶 G 于研钵中,加入一定量的蒸馏水,研磨均匀至无颗粒感,形成糊状。
将糊状硅胶均匀涂布在干净的玻璃板上,厚度约为 025 05mm,用直尺刮平。
放置在水平台上,自然晾干后,在 110℃烘箱中活化 30 分钟,取出后置于干燥器中备用。
2、点样用毛细管分别吸取标准氨基酸溶液和样品溶液,在硅胶板的一端约1cm 处,轻轻接触硅胶板,点样直径控制在 2 3mm 之间,每次点样后用电吹风吹干,重复点样 2 3 次,以保证样品量足够。
3、展开将适量展开剂倒入层析缸中,使其深度约为 05 1cm。
将点样后的硅胶板小心放入层析缸中,确保样品点在下方,盖好盖子。
当展开剂前沿上升至距板顶约 1cm 处时,取出硅胶板,用电吹风吹干。
4、显色用喷雾器将 025%茚三酮溶液均匀喷在硅胶板上,然后用电吹风吹干,置于烘箱中加热(约 100℃)5 10 分钟,使氨基酸显色。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实验结果观察硅胶板上的斑点,记录标准氨基酸和样品中各氨基酸的位置和颜色。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_实验报告实验目的:掌握薄层层析法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操作技巧,了解氨基酸在薄层层析中的分离和检测方法。
实验原理:薄层层析法是以薄层硅胶或薄层纸片为固定相,利用液相作为移动相的一种物理分离技术。
氨基酸薄层层析法主要是将混合的氨基酸样品在薄层硅胶或薄层纸片上沿着其表面作为移动相的有机溶剂慢慢地溶解,不同的氨基酸成分会因吸附在薄层硅胶或薄层纸上的程度不同而在其中分离。
不同的氨基酸在薄层层析图谱上的Rf(相对移动率)值不同,是区分不同氨基酸的一种物理性质。
Rf值的计算公式为:Rf=色谱前行距离÷色谱柱高度。
实验操作:1、制备薄层层析板。
将硅胶胶涂在薄层层析板上,晾干后烘箱烘干。
2、制备样品。
将6种不同氨基酸分别以氨基酸质量浓度相等的方式混合制成样品,并分别标记。
3、将样品分别滴在薄层层析板上,注意每滴之间需使它们相距一定的距离,并在板子内侧写上标记。
4、放入有机溶剂。
将有机溶剂铺在盛有一点水的薄层层析槽中,使得铺上的有机溶剂厚度大约为硅胶层的三分之一。
5、将涂有样品的薄层层析板放在槽中,让它与槽中的有机溶剂接触,但不要使样品浸泡在有机溶剂中。
6、密闭容器,放置在不受光照的地方,等待样品进行分离。
7、取出薄层层析板,把它们晾干并用紫外灯照亮,用标尺测出不同色序分离的距离并计算它们的Rf值。
实验结果:对应不同氨基酸的Rf值,可以得出该试验的结果。
结果应与理论值相近,判断是否失真并计算误差。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分离和检测氨基酸的方法,适用于从实验中得到定性和定量信息。
由于薄层层析板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灵敏度,它在生物化学和分析化学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氨基酸的薄层层析一、实验目的1.掌握薄层层析法的一般原理。
2.掌握氨基酸薄层层析法的基本操作技术。
3.掌握如何根据移动速率(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即氨基酸混合液)。
二、实验原理1.薄层层析法是色谱分析技术的一种一般是将固体吸附剂涂布在平板上形成薄层作为固定相。
当液相(展开溶剂)在固定相上流动时,由于吸附剂对不同氨基酸的吸附力不一样,不同氨基酸在展开溶剂中的溶解度不一样,点在薄板上的混合氨基酸样品随着展开剂的移动速率也不同,因而可以彼此分开。
(即通过吸附-解吸-再吸附-再解吸的反复进行,而将样品各组分分离开来)硅胶吸附薄层层析吸附薄层中常用的吸附剂为氧化铝和硅胶硅胶:表达式为SiO2·XH2O。
层析用硅胶是一种多孔性物质,它的硅氧环交链结构表面上密布极性硅醇基(-Si-OH),这种极性的硅醇基能和许多化合物形成氢键而产生吸附。
硅胶吸附薄层层析的特点:①硅胶的吸附能力比氧化铝稍弱,其吸附活性也与含水量呈负性相关。
②硅醇基显较弱的酸性,因而,硅胶只能用于中性、或酸性成分的分离,碱性成分不能用它分离。
③硅胶的活化温度通常为105℃-110℃,不能过高。
但是实际操作时为70℃,活化1h 2.氨基酸与茚三酮的显色反应茚三酮水化后生成水化茚三酮,它与氨基酸的羧基反应生成还原茚三酮、氨及醛,与此同时,还原茚三酮又与氨及茚三酮缩合生成紫红化合物而使氨基酸斑点显色。
3.记录结果,计算Rf值混合氨基酸被分离后,在薄层层析图谱上的位置用相对迁移率—Rf值(rate of flow)来表示。
层析中,物质沿溶剂运动方向迁移的距离与溶液前沿的距离之比为Rf值。
由于物质在一定溶剂中的分配系数是一定的,故移动速率(Rf值)也是恒定的,因此可以根据Rf值来鉴定被分离的物质。
三、材料与方法:材料:(一)分析样品:氨基酸混合液(二)试剂:吸附剂:硅胶粘合剂: 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氨基酸的异丙醇溶液、丙氨酸、精氨酸、甘氨酸。
生物化学实验报告
姓名:XXX
学号:XXXXXX
专业年级:临床八年制
⑥层析缸;⑦烤箱;⑧天平;⑨药匙。
1.3实验步骤
1.3.1实验流程
132实验操作步骤
层-显色剂的层析缸及烤箱等。
图一层析板图二实验后的结果
2.3实验原始数据
实验数据即为各氨基酸色斑中心至样品原点中心距离和溶液前缘至样品原点中心的距离记录,如下表:表一原始数据记录表
说明:由于溶剂前沿并不是一条直线,故我们选取了各斑点垂直的实验数据,以提高实
验的准确率,减少实验误差
6.5OCm 6.4OCm
3.60Cm
3.05Cm
3.50Cm
2.10Cm 2.01Cm
三、结果与讨论
3.1结果处理
利用原始数据,根据实验原理中的计算方式计算
Rf 值:
根据Rf 值,我们可以测定并粗略地得到结果: 在一定的系统误差和实验误差的允许条件下,混合的氨基酸溶液中,存在有精氨酸和丙 氨酸两种氨基酸。
3.2讨论 321
结果上的误差原因
在实验的结果中,我们可以发现混合点1(精氨酸)Rf =0.314 = 0.328 =测定的标准值 混合点
2 (丙氨酸)Rf = 0.554 = 0.547 =测定的标准值。
原因可能有:
① 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层析板的制作是基础,硅胶分布的均匀与否直接影响了实际 的实验。
而从溶剂前沿的弯曲可以知道,实验所用的层析板质量不是很好,一定程度上 影响了实验的数据测定,导致实验的误差。
②
人为误差的存在,在判定斑点前沿和测量距离时,存在一定的误差,导致了结果 上的不一
致性,但这类影响较小
原点到层析斑点中心的距离 原点到斑点对应前沿的距离
可得表二如下:
③操作过程中存在一定的误差,如层析时间不足等都有可能导致。
322对实践的指导与应用价值
①学习制作层析板的技巧,多做多练,在练好基础技能的前提下,可以提高实验的准确率和成功率。
②提高并严格按照各项操作的标准做实验,在此基础上对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
3.3结论
薄层层析法操作简单,在实验的结果上也比较的精确,能有效地分离出样品各组分<运用在本实验,效果也较好。
最终可以得到结果:混合的氨基酸溶液中,存在有精氨酸和丙氨酸两种氨基酸。
3.4思考题
3.4.1硅胶的吸附力与含水量的问题
答:硅胶属于极性吸附剂,根据活性级别越大,吸附能力越小的关系
即硅胶的吸附能力与含水量呈负相关,含水量高,活度级数高,吸附力弱,反之亦然。
3.4.2吸附实验中吸附剂的选择根据
答:吸附剂的选择一般需要根据实验来确定。
所选的吸附剂应有以下几个特点:
最大的表面积和足够的吸附能力
对待不同的分离组分应有不同的吸附能力
与溶剂和样品成分不会发生化学反应颗粒均分,不会碎裂。
般的选择标准可有:
343氨基酸纸层析,两者有何区别
答:两者的区别见下表:。